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鲁肃的一万兵马已经派出,而在闻知攻入艾县的颜军,近有七千人之后,孙权果断的又下了两道新命令,分别从柴桑和江东各调五千兵马,迅速赶往豫章,由鲁肃统一指挥。

孙权相信,以鲁肃的统兵之能,再加上董袭诸将的勇猛,用两万多的兵力,足以击溃入侵豫章之地。

此时此刻,孙权麾下可用水军,仍有四万之众,纯以水军数量看,他的兵力数仍在颜良水军的两倍之多。

“优势仍然在我们手中,尽起全军强攻樊口,未必不能一击必克。”

沉思许久的孙权,猛的一捶案几,言语中流露着自信。

“据细作所报,颜良那狗贼在襄阳还有一万水军正处编练之军,倘若我军攻之太急,逼得颜良把那一万水军出调来,这样的话,敌我双方的水军数量差距,只怕就会大大的缩减。”

徐盛表示了几分隐忧,在经历了连连“中招”之后,他终于是不敢对颜良再有小觑。

孙权却冷笑了一声,“颜良把那一万水军调来更好,便可一并歼之,省得往后再费周折。”

孙权依旧保持着强烈的自信,而且,他确实也有自信的资本。

尽管颜良奇袭艾县,当着几万将士的面,狠狠的打了孙权的脸,但孙权实质性的损失,仍不过是艾县的八百兵马,可区区一个太史享而已。

在兵力未有大的损失情况下,颜良的任何“伎量”,在他看来,不过是垂死的挣扎,试图拖延覆灭的时日而已。

眼见孙权这般决然,徐盛也不好再说什么,打算附合孙权的进兵决定。

正当这时,帐帏掀起,陈武匆匆而入,一脸的神色凝重。

“主公,柴桑城的急报,颜军部将黄忠目下正率一万兵马,强攻柴桑南面诸营,孙将军正全力抵挡,已没有办法分兵增援豫章。”

闻知此言,孙权自信的脸庞,陡然间袭上了一层惊异的阴云。

第三百九十八章死守

孙权脸一黑,顿时就郁闷了。

甚至,当他听到陈武的情报时,忽然之间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自己的背后,正有一双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自己。

而那双眼睛的主人,正是颜良。

如若不是如此,颜良怎会像是看穿了自己的思想一般,每出一招,都在死死的克制着他,让他从头到尾处于被动的局面。

惊异的孙权,背后悄然涌起一股透心的寒意,令他浑身一颤,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可恨——”

孙权紧握着拳头,再次奋力的击打案几,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统统都发泄在拳头上。

只是,愤怒过后,孙权却还是得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孙瑜正被猛攻,柴桑之兵是万万调不得的,从江东抽调的兵力,最多也只有五千,否则一旦深山里的那些山越再度出山反叛,江东将无足够兵力镇压。

至于寿春一线,本就已被调得只余下两万兵马,且要守备那么一片广阔的区域,不到万不得已,孙权自不敢再抽调一兵一卒。

权衡诸般种种,眼下看来,除了再从大营中抽调兵力之外,看来已再无别的办法。

而大营中已调走一万兵给鲁肃,再一抽调兵力,对樊口颜军的优势便将大为削弱。

那时也就意味着,除了等待鲁肃击败艾县之敌,率军回来会合之外,孙权仅凭手中的兵力,便将无法独力完成击败颜良主力的计划。

孙权最不愿面对的,恰恰就是等待。

而今秋收在即,一旦拖进冬天,粮草不济的缺陷就会越来越明显,那个时候,再想击败粮草充足,背靠着荆州大后方的颜良,困难程度便将倍增。

而这一切,恰恰正是颜良所看到的。

孙权的脑海里,恍惚间,仿佛浮现出了颜良那张写满嘲讽的脸,正以一种得意的冷笑,嘲笑着自己的进退两难的处境。

恨之入骨!

此刻,这就是孙权对颜良唯一的感受。

权衡了许久,思索了良久,孙权紧攥的拳头终于松开,无力的长叹了一声。

徐盛也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孙权总算是保持住了冷静,没有因一时的愤怒做出什么冲动的举动。

“主公,那这豫章方面……”徐盛小心翼翼的问道。

孙权负手而立,默默道:“传令下去,再调一万兵马给鲁子敬,命他合两万兵马,务必要尽快收复艾县。”

一万兵马!

这个数字比原先从柴桑打算抽调的兵马,还要多出了五千,徐盛知道,孙权这是彻底的放弃了速破樊口的计划,干脆多调兵马给鲁肃,先灭了艾县入侵之敌再说。

明白了孙权用意的徐盛,忙是拱手道:“主公英明,如此一来,鲁都督手握两万多大军,料想不出数日,便可攻灭入侵艾县之敌,到时再回军与我主力会合,必可一举荡平樊口之敌。”

徐盛的畅想,让孙权的情绪稍稍的好转了几分,他便微微点头,阴云密布的眉宇间,总算又闪现出几分自信。

……西安县。

鲁肃在此苦等了三日,等来的却是柴桑被攻,孙瑜无法分兵的消息。

这个消息着实让鲁肃吃了一惊,因为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孙瑜的兵分,他就只有手头的一万军队,再加上从江东调来的五千兵马,合一万五千之众,想要击破七千强敌固守的艾县,这又谈何容易。

不过很快,鲁肃的心情就好转起来,他虽然没有等到柴桑的兵马,却等来了大营的一万精兵,四天后,江东的五千兵马也赶到了西安。

于是,鲁肃便率领着这支两万五千人的大军,沿着修水西进,浩浩荡荡的杀奔艾县而去。

一天之后,吴军进抵了艾县以东,安营已毕,鲁肃叫全军休整一晚,次日天一亮,便尽率大军而出,准备向艾县发起进攻。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正是厮杀搏命的好天气。

艾县东门处,魏延身披重甲,手扶长刀,巍巍如铁塔般的身躯昂然而立。

他目光如刃,冷冷的扫视着城外浩荡的敌军。

黑压压的士卒,滚滚如浪的旗海,森森如林的刀枪,两万五千人的吴军列阵于前,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头如遮天盖地而落的黑云,一眼望不到尽头。

“吴狗们竟来了这么多兵马,看来我魏延果然值得你们忌惮啊,好,甚好——”

魏延嘴角斜扬,掠起一抹孤傲的冷笑。

面对着这茫茫无边,几乎四倍于己的敌人,魏延非但没有一丝畏色,反而是有一种欣喜若狂的冲动。

来吧,来得越多越好,我魏延扬名天下,就靠你们了。

魏延握紧了战刀,刚冷的神色,愈加的傲然。

而城外的鲁肃,表情却异党的凝重。

麾下这两万五千名精锐的水军士卒,并没能带给鲁肃十足的底气,当他看到艾县城头,军势整肃的颜军时,原本志在必得的信心,很快就被削弱了许多。

鲁肃很清楚,他的士卒固然是精锐,纵横水上天下莫能敌,但陆战攻城,却实非其所长。

而对面艾县可颜军,却是经历了与曹操、袁谭、刘备这等中原陆战强敌,经历了最残酷的战火洗礼的陆战精兵。

“敌势甚强,看来此战必将不易呀……”鲁肃心头掠过一丝隐忧。

只是,事到如今,鲁肃已没有退路。

当下他剑眉一凝,神色陡然间冷峻起来,深吸过一口气手,扬鞭大声喝道:“全军,进攻——”

咚咚咚~~十余面牛皮大鼓同时开敲,雷鸣般鼓声冲天而起。

令旗摇动,传令的骑兵往来奔驰,下达了鲁肃的进攻命令。

前军十余个方阵,一万五千人的攻城队,在董袭的率领着,迈着沉重的步迈,开始向艾县东门一线推进。

军阵最前方,千名刀盾手,举着一人多高的大楯,结成龟甲一般的铁壁之阵,掩护着数十辆壕桥,向着护城壕推进。

城头的魏延目光冷峻,冷冷的注视着逼近的敌军,刀削的脸庞中,不起丝毫波澜。

五百步……三百步……一百步……转眼间,吴军的渡壕队,已是进入了弓弩射程。

魏延长刀向前一扬,沉声喝道:“弓弩手,放箭,给老子狠狠的射这班吴狗!”

号令传下,千余早就拉弦瞄准的弓弩手,应声松手。

刺耳的嗡鸣声中,千余支利箭破空而出,挟着凛烈的劲力,如飞蝗一般扑向城下之敌。

城下吴人闻知弦响之声,急是将大盾举得更好,身体缩得更紧,生恐被利箭射中。

叮叮铛铛~~雨打屋檐之声骤起,密如飞蝗的箭矢扑向吴人高举的大盾,大部分都是被弹落开来。

这种宽厚的巨盾,有效的为吴人提供了防护,挡下了几乎大部分袭来之箭,只有为数不多箭矢从盾阵的缝隙中穿过,溅起了零零散散的惨叫之声。

吴人的推进并未因箭雨的阻挡而迟滞,反而加快了推进,只片刻的功夫,便顶着箭雨进抵护城壕前。

龟型盾阵从中裂车,藏于其中的吴卒们,扭速的推着壕桥上前,打算利用这种简易的架桥器械,在宽达数丈的护城壕上架起一座木桥。

那原本无懈可击的盾阵,也在这一瞬间出现了破绽。

城头上的魏延,目光如刃,敏锐的抓住了这转眼之间的机会。

“换连弩——”魏延大喝一声。

喝令声中,三百弩手将手中的普通弩机放下,迅速的换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元戎连弩。

随着千鸟振翅之声骤起,三百张连弩,在几秒钟的时间里,便向着架桥的吴军,射出了三千支利箭。

箭矢穿透了吴军盾阵破绽的箭矢,如狂风暴雨般袭去,惨叫之声如潮而起,眨眼之间便有六七百的吴人中箭倒地。

何其恐怖的密集,何其恐怖的杀伤力。

生平第一次亲历如此恐怖利器的打击,饱尝连弩齐射的吴军,尽皆惊骇万分。

纵然的观战的鲁肃,眼见那瞬间射出三午支利箭的恐怖场面,原本沉静的脸上,也不禁闪过一丝惊悚。

耳听着己军士卒的惨叫声,眼看着江东的儿郎,如脆弱的稻草一般,被那连弩的箭矢狂风轻易的扫倒于地,鲁肃心如刀绞。

他原本就提防着颜军的连弩,故是才特意推出了大盾大前攻城阵,但他也知道,要架设壕桥就势必会出现破绽,士卒的死伤再所难免。

鲁肃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士卒坚强一点,不要被颜军的连弩击溃。

最初被连弩疯狂扫射的一刻,几千号吴军的确惊恐不已,但作为精锐之士的他们,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强行的压制住畏惧之心,迎着那淋落的箭雨,拼死将壕桥推了上去。

破绽毕竟只是转眼之间,吴人在扛下了一轮连弩射击后,顽强的挺了下来,将几十辆壕桥架设成功。

通往城墙的道路,已然畅通无阻。

鲁肃大喜,急叫道:“攻城队,立刻进攻——”

第二通鼓声隆隆而起,前军董袭得令,当即下令了攻城的命令。

一万多吴军攻城队,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开始呐喊着向着艾县东门一线狂冲而去。

城头上的魏延依然面无所惧,将长刀一横,冷哼一声,“来吧,吴狗们,让我魏延看看你们到底有几分能耐!”

第三百九十九章又一粒金子

嗖嗖嗖!

冲至城前的吴军弓弩手,在盾手的掩护下,斜扬身形,向着城头的颜军放箭,试图通过箭射,来压制颜军的远程打击。

其余刀盾手,则冲至城墙根底下,将大盾高高的举过头顶,以抵挡城头砸下来的罗石。

处千后续的吴军,呐喊着狂奔向前,冒着箭矢越过壕沟,一窝蜂的躲入了墙根处的大盾底下。

紧接着,数十张云梯也被抬着强行穿过壕桥,直抵城前。

“都他娘的动起来,把云梯给老子竖起!”冲至城下的董袭,挥舞着战刀,大声喝斥着。

嗬嗬嗬~~咆哮的号子声中,吴军奋起勇力,将数十张云梯,在东城一线竖了起来。

在董袭和各级军官的喝斥下,吴军开始从大盾底下钻出,鼓起勇气,拼死顺着云梯向上攀爬而去。

转眼之间,整个东城墙面上,吴人便似蚁附一般爬满。

城头上,魏延往来奔走,从容的指挥着颜军将士顽强的防守。

撑竿手们将着粗长的撑竿,几人一齐用力,暴喝着将钩中城垛的云梯推翻。

惊叫声中,几丈长的云梯倒翻出去,附于其上的吴卒纷纷向两翼本能跳开来,从几丈高空跳下,不是摔得半死,就是当场毙命。

而那些不及跳开的士卒,则被沉重的云梯生生的压成肉泥,下方不及躲闪的吴卒,亦有不少被云梯压伤。

惨叫之声,如潮而起。

颜军士卒更将人头大小的罗石,无情的砸向云梯上攀爬的吴卒,但凡中者,无不是脑浆迸射,筋骨碎烈,惨叫着坠下城去。

魏延纵步行至城南一侧,正逢一名士卒被城下箭矢射倒在地,一名勇敢的吴卒双手已经趴在了城垛上,想要趁虚登上城头。

魏延眼急手快,低喝声中,手起一刀便斩将下去。

“噗”的一声脆响,那名吴卒的双手,从手腕处齐刷刷的被魏延锋利的战刀砍断,断手的吴卒惨叫着,翻倒坠下了城头,身体正好撞在了一块滚落的罗石上,顿时便摔成了一团肉泥。

紧接着,魏延用大刀抵住跟前云梯,双臂青筋暴涨,奋然用力。

伴随着雄浑的低吼声,那蚁附着三四人的云梯,竟是被魏延凭着一己之力,生生的给倒推了出去。

轰隆隆~~沉闷的撞击声中,又是一阵凄厉的惨叫声响起。

眼见主公亲自撑翻一张云梯,左右的颜军将士无不大受鼓舞,众将士奋发勇气,不惜性命的杀向敌人。

而魏延着喘着粗气,竖着长刀傲视着城外,仿佛在向观阵的鲁肃示威一般。

城外处,鲁肃的表情很凝重。

城墙一线颜军的防守做得是天衣无缝,眼看着一张张被叉翻的云梯眼看着从梯上飞身坠落的己军士卒,鲁肃清楚,想要通过云梯来攻上城头,现在似乎已变得不太现实。

鲁肃的目光移向了城中央处,他现在只能寄希望城门处的冲车队,能够攻破敌门,这样的话,他的军队就可以从城门一涌而入,凭借着人数的优势,一举将敌人辗平。

轰——轰——轰——中央处,二十余名虎背熊腰的吴卒,正推动着那辆冲车,用巨大的攻城锤一次次撞击着城门。

冲车的两侧,数十名盾手高举着大盾,形成了一片遮蔽,抵挡着从城下射下的箭矢,还有不断砸落的罗石。

形如活靶子一般的吴卒,不时有人倒在城头猛烈的攻击下,紧接着便有士卒勇敢的冲上来,填满空档,继续无休止的进行攻门。

艾县因是小城,并没有建造瓮城,一旦吴人冲破这道城门,便将再无阻拦的涌进城内,颜军的防线也将宣告全面的失守。

城门内侧,几十名健壮的颜军士卒,用身体紧紧的推挡着大门,以血肉之躯,奋力的缓冲着冲车每一次的撞击。

伴随着轰隆隆响声,城门已被冲撞了有四十余下,大门的中央处已开始现出裂痕。

危险的信号已经出现。

前军指挥的董袭看到了破城的希望,他旋即将更多弓弩手投入到城门处,以箭袭来压制颜军,为自己的冲车队进行掩护。

此时,魏延已经意识到了城门处的危机,他大步带风的提刀赶了过来。

他低头扫了一眼城楼下方,却见那巴掌大的地方,密密集集的挤满了吴卒,那层层叠叠的大盾,如龟甲一般形成了密集的防御阵。

这般密集的防御,无论是罗石还是箭矢,似乎都无可奈何。

形势紧迫,魏延已别无选择。

“用火攻,给老子上火油——”魏延扬刀大叫道。

听得魏延的暴喝,左右军士都吃了一惊。

此时若用火攻,固然能够奇效,迅速的烧毁敌军冲车,但因冲车离城门太近,这般一起火,岂不是会将城门也一并烧着。

只是,将令已下,士卒们又岂敢违命。

“让开,快闪开!”

喝骂声中,几名士卒抬着火油桶冲将上前。

其余士卒迅速的将事先准备好的火把浸过火油,点燃之后毫不犹豫的扔向了城下吴军的冲车队。

那浸过火油的火把,一旦触及吴军的木盾,立时便将之点燃,几十根火把扔将下去,转眼之间,那一片的盾阵尽皆起火。

嚎叫之声大作,吴人哪里还顾得许多,惊恐的将木盾扔掉,反应慢者身上的衣甲已被点燃,整具身躯转眼间烧成了火人,凄惨嚎叫着在地上打滚。

盾阵一散,冲车立刻露了出来。

这时,城上的颜军抓住机会,将火箭、火把,一切可燃之物,迅速的投向冲车。

诺大的一具器械,转眼间就燃成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的就开始向城门蔓延。

此时,魏延见状,急又大喝道:“快,快向城门泼水,休得令城门被点燃。”

魏延的这道命令,令本是担忧的将士们灵机一动,个个面露惊喜。

于是,几十号提着事先备好的一桶桶水,疯了似从内侧向着城门泼去。

大股大股的冷水,迅速的将整面城内从内至外的浸湿,坚挨着城门处的撞锤此刻也被燃着,但那熊熊的火焰,却无法将已湿的城门点燃。

城门内侧,上百名士卒能接力的方式,不断的将装满水的木桶运往前边,不断的将冷水泼上城门,以保持湿的状态。

烈火熊熊,诺大的一辆冲车,转眼就被烧毁,而相接的城门,虽被烧了几处黑痕,却依旧坚固。

而城门外侧的吴军,却被大火烧得一片慌乱,在留下了数十具烧焦的尸体后,一窝蜂的溃散而去。

魏延坚决的施用火攻之策,终于是将轰击城门的吴军击退,保住了大门不失。

城门处敌人的溃散,极大的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东城各线的颜军将士,尽皆热血沸腾,疯狂的向吴军反击。

与之相反,吴军的士气却遭受打击,攻击的力度明显减弱。

远处,观战的鲁肃见得此状,不禁摇头叹息了一声,深为冲车队的失败而惋惜,更为魏延守城有方而暗生赞叹。

“没想到,这个不名一文的魏延,竟是有如此用兵之能……”

鲁肃暗自感慨时,前军董袭已派了人飞马而来,请求鲁肃将余下的兵力,也悉数投入攻城之中。

显然,董袭这是在攻城不济的情况下,希望人数上的优势,强行再攻。

鲁肃却道:“敌军守备有方,如今士气已钝,不宜再强行攻击,传令下去,且鸣金收兵,来日再战。”

攻城不利,鲁肃只能选择暂且退兵。

金声响起,一万多的吴军只得依令撤退,再留下了近两千具尸体后,汹汹的攻潮终于褪散。

血战逼退敌军,城头上的数千颜军将士,用耀武扬威的欢呼声,送别失利的吴人黯然的匆匆退去。

鲁肃远望着沸腾的敌城,心中暗叹:“不想颜良竟有如此良将,看来想要夺还艾县,今后的战斗必将更加艰难……”

……樊口。

魏延第二封捷报,很快就送到了颜良手中。

两万多吴军的全力攻城,被魏延的顽强的击退,强攻不济的吴军,开始在艾县四面下营,对魏延的七千守军采取了围困战术。

魏延则在战报中,自信的声称,他事先已从艾县附近诸县,搜刮了足够的粮草,他绝对有信心把吴人的两万多大军,死死的钉在艾县,并请颜良不必有丝毫担心。

“不想这文长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实力,当真是了不起,主公竟能挖掘到这般了得的年轻之将,实在令末将佩服。”张辽的语气中,有种刮目相看的赞叹。

当年张辽追随吕布,威震中原,扬名于天下之时,魏延还只是刘表麾下一名藉藉无名的小军官,即使如黄忠这等荆州本地将领,知道魏延名号的人也不多,更别说是张辽。

故而在先前时,张辽对于颜良把奇袭艾县,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魏延时,张辽还曾私下怀疑过,这个无名的荆州年轻小将,是否能够胜任。

事实却再一次证明,颜良的确有着不凡的识人之能。

颜良确实有识人之能,但他的这份能力,却多要归功于他穿越者先知先觉的能力,至于这般秘密,颜良自不会与外人道知。

面对张辽的赞叹,颜良却只付之一笑。

淡淡一笑后,颜良欣然道:“文长表现的如此出色,咱们岂能闲坐于此,也该是给那碧眼儿一些颜色的时候了。”

第四百章苦恼的江东之主

“主公的意思是……”张辽隐然已能感觉得出,颜良身上正在弥漫着滚滚的杀气。

颜良猛然起身,冷笑道:“传令下去,明日命甘兴霸率一万水军出击,本将要好好的去吓唬吓唬那碧眼儿。”

此时孙权手中,尚有三万水军,倘若艾县久攻不下,那么孙权就很可能再抽兵马去豫章。

魏延守城的能力固然突出,但他毕竟是深入吴境,尽管颜良对他充满了信心,但他也不能将所有的压力,完全的都让魏延一人承受。

所以颜良要一改固守不战的战术,主动的命水军出击,即使不与敌真正交战,也能给孙权施加压力,令其不敢轻易再抽调兵力。

张辽愣怔了一下,旋即明白了用意,心中不禁感叹:“主公用兵灵活多变,此等随机应变之术,竟似与曹公不相上下,当真是难能可贵。”

……下游二十里,吴军大营。

中军大帐之中,孙权正来回的踱步,眉头紧皱,神色间充满了焦虑。

艾县方面,鲁肃大军久攻不下的消息,孙权已经得知。

孙权实在是难以相信,那个叫魏延无名之辈,究竟有什么特殊的过人之处,竟然令鲁肃率领的两万五千大军都束手无策。

甘宁、黄忠,还有如今的魏延,这些个原先在刘表手下,没什么名气之辈,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