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攸的细作就算是再密,也不到张松的脑子里,自然万万也不会想到,这位益州别驾竟存有“卖主”之心。
说话之间,那一艘主船已然驶入水寨,靠上了栈桥。
桥板放下,片刻后,一名身形矮小,相貌颇有些的于丑陋的男人,昂首阔步走下了船来。
来者,正是张松。
当张松看到栈桥上一大堆的人在等候于他时,脸上不禁掠过一丝惊讶,似乎不敢相信自己会受如此重视。
这时,颜良却已大步上前,笑道:“本将久仰永年先生大名,今日一见,当真是幸会呀。”
“下官益州别驾张松,见过颜将军。”张松忙也见礼。
“永年先生一路辛路了,本将已在帐中备下薄酒,请先生移步营中。”
颜良遂叫牵马过来,他便和张松一起,并肩齐驱的步向中军帐去。
能被威震天下的颜良亲自相迎,还能跟颜良并马齐驱,如此高的礼遇,实在是令张松感到有点受宠若惊。
“人言这颜良甚是狂妄自大,如今一见,怕是传闻有虚啊……”
第四百四十章早晚是我的
步入帐中时,张松又吃了一惊。
颜良说是略备薄酒,但实际上却是早准备下了一场盛大的酒宴,伶人舞伎,尽皆齐备。
颜良便将张松请到左首上坐,其余文武则陪坐在下首。
这酒宴一开,颜良也不谈正事,只是表达着对张松才名的欣赏,半点不谈关于张松出使之事。
张松虽位居别驾之职,但因其人自恃才华,性情有些自傲,其实在益州并不太受人待见。
而今这一趟出使,却不想威震天下的颜良,竟能自己如此赏识,这般的礼遇,张松惊讶之余,心中自是颇为感动。
至于许攸等文武,却皆是有些不明白,自家的主公为何忽然之间,对这个又矮又丑的益州使者,竟是这般的重视。
尽管心有不明,但众人见颜良既厚待张松,便也不敢造次,也只能跟着对张松是大加赞赏。
一连数天,颜良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热情隆重的招待张松。
除了吃喝之外,颜良还带着许攸参观了自己的精锐之师。
车船舰队、虎卫军团、骑兵军团、步卒军团,颜良将他的军队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了许攸。
颜良的用意自也简单,他对张松的恩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向他展示自己强大的武力,恩威并下,方才能促使张松敢于把赌注押在自己身上……
这日,颜良带着张松参观了他的步军训练。
驻马将台,张松远望着那些士气高昂,军纪整肃的虎狼之士,脸上写满了羡慕敬佩的表情。
“颜将军的麾下将士果然都是精锐之师,怪不得能百战百胜,威震天下。”张松忍不住赞叹道。
“永年先生过奖了,只怕本将的军队,比之刘益州的川中劲兵,还要逊色几分呀。”
颜良看似在自谦,实则是做试图。
张松却摇了摇头,叹道:“蜀兵虽不乏勇力,只可惜未得其主啊。”
未得其主……听得这四个字,颜良心头微微一动,他知道,自己这几日的恩威并施,开始有成效了。
身后跟随的许攸,也禁不住暗中一奇,他自也听得出来,张松这叹息的言语中,分明暗含着对刘璋的不满。
“蜀中山川富饶,百姓安乐,若非刘益州治御有方,焉能独享一方太平,先生方才之言,本将却是有些听不明白了。”颜良故作不解。
张松捋须叹道:“将军有所不知,我主刘季玉虽号称仁义,但实际上却性情软弱,内不能制东州士人和益州士人之争,外不能御张鲁之侵凌,蜀中有识之士,早对其多有怨言,只怕蜀中沃野千里之地,百万子民,早晚要为他人所得。”
此言一出,已是远远超出了一个使者应该说的话,张松对刘璋的怨意已是十分明显。
而他对颜良说出这些心里话,其用意自是再明显不过。
身后许攸不由大吃一惊,万不想张松这个益州别驾,竟会对刘璋怀有如此不满。
颜良也是佯作震惊,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张松却表情平静,忽然间向颜良一拱手道:“将军神武雄略,乃当世英雄,更有扫清六合之志,益州天府之国,百万子民,又与荆州毗邻,此乃天赐与将军之资业,难道将军就没有鲸吞之志吗?”
张松捅破了窗户纸,这已然是在公然“出卖”刘璋。
颜良佯作震惊了片刻,却又一笑:“永年先生,如果本将没记错的话,你可是益州别驾,刘季玉的使者呀。”
张松却冷哼了一声,“刘璋弱若无能,非是明主,松也不瞒将军,其实此番松前来出使,明是为刘璋结好将军,暗中却是受益州有识之士所托,前来寻求明主,而将军,正是松所认定的明主。”
张松终于是和盘托出了他的真正目的。
颜良笑了。
一切,正是他所料想的那样,张松此行,果然是为了献益州而来。
许攸也惊悟了,直到此时他才明白,颜良为何要以隆重的排场,来迎接和招待张松这个益州使者。
“原来,主公竟早就料到,这张松对刘璋心存不满,想要出卖益州,主公这洞察力,也太过神了吧……”
许攸心中惊叹不已,再看向颜良时,已是满脸的叹服。
“永年既然这般坦诚,那本将也不妨说句真心话,其实本将早有攻取益州之心,只是这荆州往益州一路山川险恶,关山千里,想要攻取,只恐是万难啊。”
张松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笑。
他便招了招手,将一名随从叫上前来,从其包袱中取出了一幅卷轴。
“此乃益州山川地形图,内中标有整个益州各处关隘、驻军等详细情况,松特将此图献于将军。”
张松说着将那图卷展开,双手奉于了颜良。
颜良将那地图接过一看,果然是益州的地形图,其中的各条道路,关隘的城防数据,守军的数量,以及守将的资料,诸般详细情况尽述于上。
如此详细的地图,一看就是花了多年才能精心绘出,看来张松已酝酿已久。
“将军有了此图,再有松和一众有识之士为内应,到时内外夹击,何愁拿不下益州。”
张松献完了图,又明确的表示了愿为内应。
见得张松已毫无保留的表明了立场,颜良还有什么可装的,兴奋欣喜之下,他不禁放声大笑起来。
“能得永年这般智谋之士相助,本将何愁不破益州。永年,本将倘若真能全取益州,则你必为首功也。”
张松不远千里前来献益州,所求者自与一个利字脱不了干系,颜良也明确表示将他视作取蜀的首功,而首功者,所获的利益自也是最大。
张松闻言大喜,慨然道:“承蒙将军器重,只要将军出兵入蜀,松怎敢不效死力。”
此时的张松,早已为颜良的恩威所倾服,自感得遇明主,对颜良也是大表慷慨之意。
颜良甚是欣慰,便将张松大加宽慰了一番。
他二人几番笑谈,已是定下了取蜀之计。
这时,一直沉默的许攸,却道:“主公能得永年相助,取蜀自是事半功倍,不过眼下灭吴之战,已是箭在弦上,恐怕这灭蜀之事,还要推后实施才行。”
颜良也是兴奋过头,一时忘了眼下的形势,经得许攸这般一提醒,方才想起来。
未及开口时,那张松便已笑道:“荆州与扬州同为一体,主公若不攻取江东,又如何能抽身他顾,这一点松自是深知。主公放心,松此番回益州,会暗中联络有识之士,悄悄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主公可以抽身入蜀时,松等再起来响应也不迟。”
张松虽是蜀人,见识却不如蜀地那处偏狭,对颜良的战略也深有体悟。
此时的颜良,自然是更觉欣慰,便是豪然笑道:“很好,有永年这句话,本将就放心了,他时本将兴兵取蜀,就全靠永年充当内应了。”
“主公放心,松敢不尽全力。”
将台之上,颜良遂与张松商定了取蜀大计。
图谋已定,张松恐逗留太久,会令刘璋生疑,便求告辞。
颜良也不相留,便修书一封,并让张松带了大批回礼给刘璋,以表自己跟刘璋的修好之心,以此来迷惑刘璋。
是日黄昏,颜良亲往栈桥去张松送别。
目送着张松的船远去,陪同的许攸不禁叹道:“果然是人不可貌相,这张永年其貌不扬,却敢谋划如此惊天动地之事,刘璋有些诡诈之才而不得用,当真是可惜啊。”
“蜀中卧虎藏龙,智谋这士又何止张松一人,还有一个人,只怕才华十倍于张松。”颜良淡淡感慨,脑海中掠过一个名字。
许攸不禁一奇,心想这张松已算智谋不凡,听主公这么说,难道蜀中还有更厉害的人物不成?
只是,许攸扳着指头数来数去,除了张松之外,他还真数不出蜀中还有什么出名的谋士。
“走吧,灭蜀还后话,咱们先去琢磨琢磨,如何收拾了那位美周郎再说吧。”
颜良也不点出他所指那人,大笑着转身扬长而去。
送走了张松,颜良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难缠的周瑜。
以往的周瑜,仗着东吴水军之利,还有对自己的统帅能力的自信,每每都是主动发起进攻,逼得颜良采取防守反击战术。
但这一次,重出江湖的周瑜,却是一改往昔的傲慢,率领着三万吴军,死死的龟缩在皖口城中。
未几,春耕结束,荆州的劳动力有了富余,士卒们也休整了月余,颜良便是重新恢复了对吴军的攻势。
颜良遂是统帅着包括车船舰队在内的三万水军,顺流而下,在皖口敌营以西十五里的南岸设下水旱二营。
逼近皖口的颜良,数度以轻军出击,试图挑动周瑜出击,但这位美周郎却始终龟缩不出。
水战诱敌不成,颜良便另辟悉径,派黄忠率数千步军,试图从鄱阳郡向东攻入会稽郡,直插东吴大后方。
但周瑜对此显然亦有所防备,以吴将贺齐据住会稽西部的定阳县,成功的抵挡住了黄忠的进攻。
时年春,颜良和孙权的战争,再一次陷入了僵持阶段。
第四百四十一章雪中送炭
春雨绵绵,江南的大地上,遍地抽出了新绿。
就在一天之前,甘宁、吕蒙和凌统分率的水军,分三路向皖口的吴军发起了进攻。
而在陆上,张辽所率的一支步军,也由寻阳而发,从陆上对皖口实施了夹击。
事实证明,周瑜的防守能力,丝毫不逊于他的进攻能力。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颜良付出了千余士卒和数十艘战舰的损失,仍没有攻破吴军的铁壁。
颜良再一次的强攻尝试,由此宣告失败。
强攻不成的颜良,只得下令诸路兵马暂退,处于江南大营的颜良,便召集众谋士,继续商议破敌之策。
而周瑜的坚守成功,也使孙权对他的信心大增,于是孙权便放心的留周瑜坐镇皖口,自己则回往了秣陵。
孙权的回归,使得江东惶惶的人心渐安,而朱桓等将领也击败了数股山越人小规模的叛乱,稳定了人心。
与此同时,江东大族们在孙权的号召下,纷纷的献出部分家中屯粮,以供军需之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孙权的粮草的不足。
从整体形势上来开,吴军都在从最初连战连败的困境中走出,渐渐的趋于平稳。
北国方面,正如颜良事先预计的那样,平定了雍凉后的曹操,开始向关东发起了进攻。
实力大增的曹操,亲率四万步骑东出潼关,连破弘农郡所属数县,兵锋直逼韩猛镇守的洛阳一线。
曹操的出兵,使得抱着坐山观虎斗之心的高干,再也无法置身于战争之外,不得不率军由太原南下,进入到河东郡一带,声称将由河东南下,攻击曹操后路。
曹操自不会退让,遂以曹仁镇守弘农,阻击高干的渡河之举,自将大军继续对洛阳发动进攻。
曹操与高干激战将起,而河北的战事也正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初春之时,刘备所率的青徐军,避开了袁尚防守严密的黎阳一线,而由高唐突然北渡黄河,攻入了平原郡境内。
刘备的奇击自然达到了奇效,平原郡的袁尚军兵微将寡,岂能以张飞为先锋的刘备军,仅几天的时间内,刘备大军长驱直入,连取平原郡和清河郡,从东南方向威胁巨鹿郡。
此时袁尚,正率大军在巨鹿与袁谭僵持,而刘备军的高歌猛进,使得袁尚的侧翼受到了威胁,他的主力甚至有被刘备切断后路的危险。
苦逼的袁尚,面对着两面的夹击,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派人急往江南,来向颜良求援,希望颜良能出兵北上,牵制一下刘备。
其实不用袁尚来求救,如果实力允许,颜良当然不会让刘备坐大。
但眼下的事实却是,颜良的主力已尽集于长江,北方留守之军不过数万而已,守有余,攻却不足。
颜良不可能在这灭吴之战进行到一半时,忽然间再移兵北上,毕竟此时孙权还保有江东腹地,倘若给他喘过气来,那时候再想灭吴就势必难上加难。
再则,就算袁尚覆灭,袁谭和刘备二人也是互为水火,两人不可避免的要再度开战,短期之间,谁也无法独据北方,更何况,现在还有曹操掺和了进来。
权衡再下,颜良决心以灭吴为重,对于袁尚只给予了精神上的鼓励,却不发一兵一卒为其解围。
……时近傍晚,细雨绵绵。
颜良帐门处,远望着淋落的细雨,心情颇有些惆怅。
此时的他,开始有些体会到当年孙权的郁闷了。
面对着强攻不下的皖口敌营,征战多时,颜良头一次感到有些束手无策。
不仅仅是颜良,他麾下的那些智谋之士,绞尽脑汁,同样都想不出什么破敌之策。
周瑜就像是把根扎在了皖口一般,任凭颜良使出何等手段,就是不肯露头。
“周瑜你个贱人,别以为可以当一辈缩头乌龟,老子总有一天会让你露出你那乌龟脑袋。”
骂归骂,但事实上他却依然无可奈何。
看了半天雨水,颜良百无聊赖,坐回了帐中,喝起了小酒。
一杯酒方未下肚,外面周仓来报,言是大营之外,一名文士想要求见颜良。
“文士?可知那文士姓名?”颜良问道。
周仓摇头道:“那文士甚是傲慢,自称只有见到主公,方才会透露姓名。”
奇人异士,多有几分自恃,有些傲慢性子也是自然。
正当无聊的颜良,忽然对这位所谓的文士,产生了兴趣,便叫将那文士请入。
周仓离去,过不多时,帐帘掀起,一人步入了帐中。
颜良抬头看去,但见那文士一身的青衫,身形不高,其貌不扬,皮肤又黑又糙,倒是与那张松有几分相似。
只不过,张松给人一种诡诈感觉,而眼前这文士,却有一种含而不露的沉静。
颜良观察这文士时,那文士也在不动声色的打量着颜良,那般锐利的眼神,仿佛有一种洞察人心的能力。
“将军莫非就是名震天下的颜子义?”那文士微微拱手,气度淡然自若。
颜良微微点头,“本将便是颜良,未知这些先生尊姓大名?”
“在下襄阳庞统。”那文士淡淡的回答了六个字。
六个如雷贯耳的字。
庞统!
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莫非,眼前这其貌不扬的男人,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不成?
霎时间,颜良的心里涌起了浓烈的好奇,甚至,他还隐隐有一种暗喜。
尽管内心激荡,但颜良表面上却平静如水,只淡淡道:“原来先生就是襄阳庞士元,久仰久仰。”
“正是在下。”
果然是庞统庞士元,这下就没错了。
历史上的庞统,可是号称与诸葛亮齐名,而且在临阵军谋上,庞统的能力还要胜于诸葛亮。
若非如此,刘备入蜀之役,也不会以庞统为随军参军。
只可惜这庞统虽有旷世奇才,却命运不济,才刚刚展露了些许头角,就陨命于落凤坡。
倘若庞统没死那么早,凭借着他出色的军事才华,蜀汉的命运,或许会真的大不相同。
而现在,这样一个绝顶的军谋之士,如今就站在了颜良的眼前,好似上天所赐一般,主动的送上了门来。
“本将于荆州之时,就久仰士元先生才学,更曾派人往府上探视,府上人称先生常年云游四方,不知所归,却不想会在此间相见,当真是让本将感到意外呀。”
确定了庞统的身份,颜良自然就不再掩饰欣赏之意。
那庞统却淡淡道:“在下不过一山野闲人,喜好四处游学,此前无缘与将军相见,也甚为遗憾,今途经此间,得知将军在此,故特来一见。”
山野闲人,云游四海,途经此间,很好的借口嘛……颜良可知道,历史上的庞统,原本是想去投效孙权的,只是因其相貌不受孙权所喜,性格又有些孤傲,不被孙权赏识,最后才转投刘备。
庞统所谓的云游四海,说穿了,不过是“上门求职”罢了。
方今庞统来见自己,多半也是因不被孙权所器重,却才决定转役自己。
奇人异士嘛,总是要些面子的,颜良麾下这些人杰,大多都是“掳”来的,又怎会对主动来归的庞统见怪。
“今日难得与士元先生相见,想必先生必有赐教。”颜良笑道。
庞统道:“将军威震天下,赐教是万不敢当,只是庞某对将军眼下举动,却是有些好奇。”
他这是在为后话铺路。
“不知先生所疑何事?”颜良顺着他的话引子问道。
“将军数万水陆大军云集于此,却久无作为,长此下去,待到江东恢复元气,或者北方形势有变,介时将军进退不得,两头不能相顾,岂非自陷于泥潭无法自拔。”
颜良的心头,一阵的狂喜。
庞统口中所说,正是他所担心之事,而庞统既然敢当面说出,想来必有破解之策。
这几天以来,颜良为破解所面临的僵局,已是穷尽脑筋,庞统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一般。
“先生所说,正也是本将所虑,本将正苦于没有破敌之策,请先生授我以破敌之策。”
庞统微微一笑,轻捋着短须,眉宇间掠过些许诡秘。
“皖口营远非柴桑那般坚守要塞,将军为何攻之不破?”庞统道。
颜良叹道:“皖口营是比不得柴桑,但当初本将能攻破柴桑的先决条件,却是水战大败孙权,而今周瑜学乖了,坚壁不出,本将便有些无可奈何。”
“周瑜坚壁不出,将军为何不诱其出战?”庞统反问一句。
颜良摇头一笑,“本将又不是没试过,可这位素来自傲的美周郎,这回是铁了心做缩头乌龟,怎么也不肯出战,本将也是束手无策呀。”
“周瑜既不肯出战,那将军何不从孙权身上下手。”
庞统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颜良心头一震,看着庞统那诡笑的脸庞,颜良就知道,这位凤雏已是胸中藏有奇谋。
颜良腾的站了起来,兴奋的一拱手:“请先生授以妙计。”
“呵呵,妙计倒不敢说,雕虫小技倒是有这么几条,或许能帮得上将军。”
庞统诡秘而笑,不紧不慢的将自己的计谋诿诿道出。
第四百四十二章废物利用
皖口营。
一连七日,颜良都没有进攻,提心吊胆的吴军士卒,已久很久都没有感受到战火的威胁。
周瑜并未因此而松懈,他知道,颜良素来诡诈多端,这忽然间的沉寂,必定是在酝酿着什么新的阴谋。
于是,警觉的周瑜反而加派了斥候,严密侦察颜良的一举一动,以防颜良耍什么花招。
但斥候传回的诸般情报,却让周瑜大吃一惊:
颜良非但没有再继续进攻皖口,反而是弃了江南大营,退往了上游的湖口要塞。
就在颜良主力撤退的同时,张辽、黄忠等诸路兵马,也相继陆续退兵。
兵退湖口的颜良,严厉的约束士卒,绝不得越过边界侵犯周瑜的防区,摆出了一副转攻为守的态势。
与此同时,颜良开始给周瑜写信了。
一封接一封的亲笔书信,由湖口不断的发往皖口。
信中,颜良以非常真挚的言辞,表达了对周瑜才华的敬佩,同时对前番箭伤周瑜,表达了惋惜与歉意。
颜良忽然间的态度缓和,让周瑜非常不适应,他几乎本能的就觉得,颜良一定在演戏,一定是在酝酿着阴谋。
但是作为两军的主帅,对方既有来信,周瑜若是不回的话,倒是显得没有气度。
于是周瑜便也不得不修书回信,他在信中以很高的姿态,对颜良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谴责,并要求颜良退出属于东吴的土地,归还他们被俘的士卒和百姓,否则必将遭到东吴最终的报复。
颜良也没生气,回信解释了自己不得已进攻东吴的苦衷,并委婉的表示了遗憾。
周瑜自知颜良是不可能将豫章等东吴所属之地归还,人家既然表现出了缓和的意向,他总这么不顾既成事实的强硬下去,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于是,周瑜在回信中态度也缓和起来,希望两家能够就此息兵,不然拼得两败俱伤,只会让北方诸侯渔利。
几番书信往来,颜良终于等到了周瑜的态度缓和。
于是,颜良当即表示,他将看在周瑜的面子上,就此撤兵,荆扬二州就此修好,再不开战。
周瑜当然知道,颜良所谓的“从此修好”,乃是缓兵之计。
在周瑜看来,颜良很可能是忌惮于刘备的坐大,威胁其在北方的统治,今又久攻不下皖口,故才决定从江南之战的泥潭中抽身,移师北向中原。
颜良的主动息兵,正合周瑜之计,再加上颜良在信中给足了周瑜的面子,将周瑜视为他颜良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