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赏未久,颜良遂调许攸前来守秣陵,自将万余兵马东进吴郡,与先期出发的诸军会合,向孙权发起最后一击。

而当颜良这边正如日中天之时,逃往吴郡的孙权,却正陷入无尽的灰暗之中。

因是抽调了朱桓一支兵马,使得会稽郡的防备空虚,鄱阳郡的魏延所部,便趁此时机,连破新安、长山、乌伤诸县,长驱直入杀入会稽腹地,兵锋直取会稽治所山阴。

三吴诸郡,丹阳、吴郡和会稽,今丹阳已为颜良所得,会稽又被魏延攻略,此时的孙权只余下了一个吴郡。

而奉颜良之命先期杀到的陆逊和朱桓,以江家大族的身份,大肆的劝降吴郡诸县,当地的豪强大族见孙权已无力回天,便纷纷响应陆逊二人的号召,群起而叛,大杀孙权委任的县令,尽皆献城而降。

逃到吴县的孙权,无兵可调,无将可用,眼见诸县尽皆,颜良大军逼进,只得一路向南逃窜。

从吴县到乌程,从乌程到永安,从永安到余杭,孙权带着他的老妈,一路逃到了吴郡的最南端。

而颜良的大军,却一路追击,根本不给孙权喘息的机会。

最终,无路可逃的孙权,只能坚守在余杭城中,麾下所用兵将,不过其舅吴景和不到四千勉强纠集起来的残兵。

就在孙权逃到余杭未久,凌统等所统大军,相继追至,将余杭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未久之后,已自封为大司马的颜良,也率后续大军,亲自抵达了余杭。

近三万的大军,将一座小小的余杭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此时的孙权,已如犹斗的困兽一般,这一座余杭城,已经是他最后的立足之地。

第四百八十七章最后的蹂躏

旌旗遮天蔽日,密密麻麻的刀锋,如森林一般,铠甲反射出来的寒光,几欲将天穹映寒。

一身玄甲的颜良,驻马傲立,远望着余杭城,刀削般的脸上,闪烁着不屑之色。

“启禀主公,霹雳车已经集齐,请主公示下。”平东将军黄忠,策马直抵颜良马前。

颜良扬鞭遥指,喝道:“所有的霹雳车齐射,给孤狠狠的打!”

“诺。”那老将热血沸腾,策马飞策而去。

号令传下,战鼓之声冲天而起,巨大的军旗如风而动。

隆隆的战鼓声中,三百余架霹雳车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人头大小的石弹,皆已被安装完毕。

当战鼓声达到最高亢之时,三百辆霹雳车,同时开炮。

山崩地裂般的轰鸣声中,数百枚石弹腾空而起,撕破空气的阻隔,划出一道道曼妙的弧线,如漫空而落的流星雨一般,向着敌城呼啸而去。

轰轰!!

咔嚓!!

崩摧与断裂声中,密集的石弹倾落而下,肆意的蹂躏着这座吴中小城。

土筑的城墙转眼被击出无数的弹坑,处处龟裂,数不清的碎屑漫空飞舞,掀起了茫茫的尘雾。

第一轮的轰击之后,原本完好无损的余杭北城一线,便如被蹂躏过的少女一般,已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

蹂躏,才刚刚开始。

那些虎背熊腰,赤着膀子的颜军将士,禀承着颜良“狠狠打”的原则,不惜气力的一次次装填石弹,一次次将那些重达数十斤,挟着他们满腔怒火的石弹,无情的轰向城头的敌人。

山崩地裂的撞击声,一浪高过一浪,不曾有瞬间的停歇。

城头处,残存的几千号吴军,已如过街的老鼠一般,惶恐畏惧的缩在城垛底下,抱头闭眼,不敢正视周围的惨烈。

这些最后的吴卒,多少孙权一路逃来,从各县强行征调起来的郡兵,这些人平时所面临的敌人,不过是一些盗匪而已。

如此战斗力低下的士兵,何曾经历过如此惨烈的场面,光是那百炮齐发的恐怖景象,就足以摧毁他们的斗志。

眼下他们所能做的,只是颤栗的缩在那里,乞求老天的保佑,不要让哪一枚长了眼睛的石弹,轰中了自己这身残躯。

孙权同样在颤抖。

尽管缩在城楼之中,有十几名壮实的亲兵,高举着坚厚的大盾,保护着他的安全,但孙权仍无时无刻不处在深深的恐怖之中。

嗵嗵!!

不时有击穿城楼的石弹,重重的摘击在身前的大盾上,尽管被弹落于地,但那巨大的轰响声,却仍一次次的让孙权感到胆战心惊。

除此之外,那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同样如刀子一般,一次次的扫割着孙权的脆弱的心灵。

当孙权在恐惧的旋涡不断挣扎之时,颜良却把玩着马鞭,昂首饶有兴致的欣赏着那“万炮齐发”的盛大场面。

“主公,小小一座余杭城,岂用得着这般兴师动众,请主公下令攻城,不出半个时辰,末将必将主公的大旗插在余杭城头,将那孙权的人头献于主公。”

身边的甘宁,傲然不屑,奋然向颜良请战。

颜良却只冷哼一声,“孤之所以兴师动众,为的不是攻下余杭城,而是为了震慑三吴之人,让那些心存侥幸之徒知道孤的威势,让那些归降孤的人,再不敢心生他意。”

听得颜良这冷绝之词,甘宁明白了。

似孙权这穷途末路之徒,其实哪里需要颜良亲率三四万的大军征伐,颜良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用炫耀他浩大的军势,来震慑异心之徒。

而以霹雳车狂轰烂炸敌城,却并不急于破城,也正是此意。

轰炸在继续。

从午后到黄昏,霹雳车的狂轰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时辰,直到残阳西斜,石弹耗尽之时,那轰天的巨响,方才渐渐的沉寂下去。

远望满目疮癔的敌城,颜良这才微微点头,面露满意之色。

“今日暂退,全军回营休息,明日再增调一百辆霹雳车,继续狂轰。”

颜良下了更狠的命令,方始拨马扬长而去。

数万列阵的颜军将士,观看了半天轰城的盛景之后,这才皆是意犹未尽的徐徐退去。

轰城结束,对于城头的吴军而言,噩梦也终于结束。

灰头土脸的幸存吴卒们,耳中的轰鸣声渐息,他们偷偷摸摸的探出头来,在确认了颜军确实撤退之后,才敢大着胆子直起身来。

城头,长吁短叹,暗自庆幸之声响成一片。

“都让开,瞧你们那胆小的样子,有什么好怕的!”

孙权见颜军撤退,惧意收起,脸上重燃了几分自信,推开为他奋力挡石弹的亲军,大步昂首走了出残破的城楼。

当孙权走上城头,举目环顾之时,却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整个余杭北门一线,已是面目全非,东南角处,甚至还有一部分城墙坍塌了有三成。

城头上遍地是碎石屑,摧折的木梁遍布,而那些被石弹砸得脑浆崩裂,肢骨摧折的尸体,则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

城头一线,已如修罗地狱一般恐怖。

孙权的心又重新颤抖起来,刚刚拾起的些许信心,转眼就烟销云散。

颜军只一轮攻击,就把余杭城毁成这样,若再这么轰上几天,恐怕整个城池都将被夷为平地。

到那个时候,只怕不用颜军攻城,这最后的立足之地,就已化为乌有。

“颜军攻击力如此之强,只怕我是撑不到子敬说服刘备来救了,这可如何是好。”

孙权的内心之中,还一厢情愿的认为,鲁肃的武进一别,乃是为了给他搬救兵去了。

而经历了今天的狂轰之后,孙权则绝望的意识到,他无论如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带着这样的绝望心情,孙权回往了县府。

此刻,他的母亲吴氏,已经端坐在大堂中,心情不安的等候许久。

见得孙权垂头丧气的入内,吴氏的暗松了一口气,心情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孙权还活着。

忧的却是,孙权那一脸的垂头丧气,证明他已丧失了抵抗的信心。

吴氏想要安慰鼓励孙权几句,张口欲言之时,到嘴的话却又给她咽了回去。

吴氏也是有些头脑的人,以她的见识,又何尝看不出来,孙家到了只剩下余杭一城,残兵数千的地步,纵使神仙下凡,也难以挽回覆灭之局。

而同一时刻,吴氏又想起了孙权拿她挡刀的那一幕,一股心痛愤怒的感觉,油然而生。

那耿耿于怀的恼火,促使了吴氏闭嘴。

大堂之中,陷入了沉寂。

脚步声响起,却同样灰头土脸的一个男人,瘸着身子步入了大堂。

来者,正是诸葛瑾。

当日被颜良痛打三十大板,诸葛瑾至今伤势未愈,只能这般艰难的行走。

前番秣陵被围时,诸葛瑾奉孙权之命,前往吴郡编练新军,正是诸葛瑾聚起了一支两千人的兵马,成了孙权最后抵抗力量的核心。

然而,就在诸葛瑾未及率军出援时,孙权就已经狼狈不堪的逃到了吴郡。

诸葛瑾,作为孙权忠实的臣子,一路随着孙权逃到了余杭。

“主公,今日颜军的轰城中,我军死一百,伤三百,计有四百余人丧失了战斗能力。”

诸葛瑾低垂着头,有气无力的报上了这不好的消息。

孙权绝望而脆弱的心,再次遭受了打击。

本来他的残兵就只余下不到四千,今日未战就丧失了十分之一的兵力,这对穷困的孙权来说,无异是重大的损失。

“外无援兵,内无士卒,该怎么办才好啊……”

孙权虚弱无力的叹息着,深乐的眉宇之中,充满了绝望于无奈。

诸葛瑾亦是垂首沉默,此刻他所能做的,除了忠于孙权之外,再无其他。

大堂中,死一般的静寂。

孙权、吴氏,还有诸葛瑾,各自默默不语。

许久之后,吴氏长叹了一声,幽幽的道出了三个字:

“投降吧。”

孙权猛然间抬起头,以一种惊诧的表情,看向自己的母亲。

吴氏那风韵尚存的脸上,雍荣与从容已全然不见,所余的,只有失望与伤感。

那是对孙权的失望,对孙氏命运的失望,吴氏,已然放弃。

孙权苦叹了一声,心中何等之酸楚,喃喃叹道:“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得罪颜良,贪图荆襄之地,我这当真是自取灭亡啊。”

孙权的感叹之中,充满了悔恨的悲凉。

“主公,颜良残暴之极,听闻他攻破秣陵之后,大肆的屠杀主公的族人,今日主公若是投降颜良,只恐难逃杀生之祸呀。”

诸葛瑾的情绪激动起来,明显反对孙权投降。

孙权的身形一震,耳听着颜良屠杀自己的族人,此时的孙权已提不起半点恨意,他所余的,唯有害怕恐怖而已。

他害怕,残暴的颜良,在他投降之后,仍然不会放过他。

此时的孙权,不禁又犹豫了起来。

而这时,吴氏却冷哼了一声,“投降,还有一丝生机,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仲谋,你自己选吧。”

吴氏冷酷的言词,将孙权的犹豫顷刻间击碎。

“投降,还有一线生机,不降,就是死路一条……”

孙权的脑海中,反反复复的闪现着母亲的这一番冷绝的话。

权衡许久,犹豫许久,孙权终于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罢了,投降吧。”

第四百八十八章孬种

入夜。

中军大帐中,肉香四溢,谈笑风声。

与余杭城中的惶惶恐怖气氛相比,颜良这里的气氛用轻松之极来形容,却也一点都不为过。

此时的颜良,已经在和他的将领们谈论着灭吴之后,下一步的方略。

俨然,余杭城唾手可得,孙权弹指可灭。

“禀主公,孙权派了使者诸葛瑾前来求见。”步入帐中的周仓,用一种讽刺般的口吻,笑着向颜良禀报。

在场的谈笑风生的诸将们先是一怔,随即皆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已经是诸葛瑾不只一次的前来出使,这位诸葛家的名士,被颜良几番的“殴打”之后,已然成了笑柄般的人物。

如今再度厚颜前来,诸将如何能不感觉好笑。

颜良嘴角也泛起了冷笑,摆手示意令诸葛瑾进来。

过不多时,神色黯然而惶然的诸葛瑾,迈着小碎步,小心翼翼的步入了大帐。

“吴侯使者诸葛瑾,拜见颜大司马。”

诸葛瑾拜伏于地,尊呼颜良为“大司马”,此间的迎逢屈奉之意,已是不言而喻。

“诸葛瑾,上次那三十大板你还没有挨够吗,怎么,屁股这么快就痒痒了么。”颜良冷笑着讽刺道。

诸葛瑾汗颜无比,形容极是尴尬,面对颜良的嘲讽,丝毫不敢有所发作。

嘲讽过后,颜良冷冷道:“说吧,孙权这次派你来,是打算又求和呢,还是怎么的。”

诸葛瑾抹了把额头的汗,忙道:“禀大司马,我家主公自知非是大司马敌手,已然输得是心服口服,今愿倾心归降于大司马。”

孙权,言降!

听得诸葛瑾此言,大帐中的诸将神色皆是一振,一时是有人欣喜有人愁。

欣喜者,自是如陆逊此等江东籍的将领,这些人自盼着孙权能够早日投降,这场发生他们家乡的战争才能早日划上句号,才好减少他们江东人的损失。

而犯愁者,则多为那些立功心切的将领,一想着孙权投降,仗打完了,立功的机会没有了,自然会感到犯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则对孙权的投降更是愤慨。

“主公,孙权此人阴险狡诈,前番求和却暗中袭我军营,今次请降,必也暗藏着诡计,主公千万不可中了孙权的计策才是。”

激慨的表示反对者,正是凌统。

孙权一降,颜良极有可能对孙权宽大处理,饶其一死,以显示宽广的胸怀。

若是那样,凌统便再没有机会亲手杀了孙权,更没有机会报凌氏一族被孙权灭门之血仇。

凌统此时情绪激怒,自也是再所难免。

“公绩所言,倒也不无道理,诸葛瑾,孙权可是有前科的,孤凭什么相信他。”颜良点头道。

诸葛瑾苦叹了一声,摊手无奈道:“吴侯眼下只剩余杭一城,兵马数千,到了这般地步,已非人力所能挽回,还能再使什么诡计呢,大司马根本无需担心我家吴侯的诚意。”

诸葛瑾倒也说得在理,于孙权这只蝼蚁而言,颜良就是一只巨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无用。

孙权虽然阴险,但他并不蠢,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如此看来,孙权这回是真的打算投降了?”颜良问道。

“吴侯的确打算投降,瑾愿以性命担保。”诸葛瑾见颜良有相信的意思,忙是慷慨保证。

颜良微微点头,口中道:“好吧,孤相信孙权确实是打算投降。”

一听此言,诸葛瑾大喜过望,当场就准备拜谢。

凌统则是神色一变,忙欲劝谏。

只是,二人尚未开口时,却已被颜良抬手打断。

颜良再次看向诸葛瑾,那鹰目之中,非但没有纳降的缓和之意,反而是愈加的肃厉冷绝。

“孙权走投无路,投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孤又凭什么答应他的投降。”颜良冷笑道。

诸葛瑾一愣,惶然道:“当日秣陵之时,大司马不是曾说,放我家吴侯一条活路,准许他投降的吗,怎么今日却……”

“出尔反尔”四个字,诸葛瑾自不敢言,生生的给咽了下去。

颜良却不屑道:“投降也要有投降的资本,那时的孙权尚据半个江东,更拥有应天,这些东西足以换取他的性命,眼下,他又有什么投降的资本呢。”

诸葛瑾无言以应,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直窜向背脊。

颜良的话虽然俗气不堪,把投降与纳降,当成是在做买卖一般,开口闭口讨价还价。

但诸葛瑾却不得不绝望的承认,从做买卖的角度来看,孙权的确是没有投降的资本。

“孙氏在江东颇有人望,大司马若能纳我主之降,江东士民有感于大司马的胸襟与气量,必然倾心归降,这想必也正是大司马所乐见的吧。”

诸葛瑾于百般无奈中,勉强的给孙权找到了点价值。

只是,换来的却是颜良的一声冷笑。

“人望?哼,孙权若是有人望,孤大军所向,江东豪杰又何至于望风而降。”

诸葛瑾这下就无语了,他所有残存的侥幸,都被颜良无情的撕碎。

这时,颜良腾的站了起来,冷视着诸葛瑾,肃厉道:“诸葛瑾,你回去告诉孙权,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就自杀,要么就迎着头皮与孤血战到底,等着孤攻破余杭,将他和整座余杭城夷为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颜良的话已很明白,他就是明摆着告诉孙权,老子我就是要把你往死路里逼,怎么样吧。

这残酷之词,那巍然肃杀的气势,直将诸葛瑾震得是心肝欲裂,愁云惨淡。

诸葛瑾知道,这下孙权是死路一条了。

就在他还欲再言时,颜良已拂袖喝道:“孤的话已言尽,你可以滚了。”

诸葛瑾不敢再稍有逗留,生恐再逗留片刻,将颜良惹怒,当场砍了他的人头。

惊惧与无奈之下,诸葛瑾只能讪讪的告退,慌慌张张的离了颜营,向着余杭仓皇逃去。

眼看着诸葛瑾被斥走,诸将皆是为颜良赶尽杀绝的威势所慑,无不面露敬畏。

凌统则是大喜过望,拱手道:“主公圣明,孙权这阴谋狡诈之徒,的确留不得。”

颜良既已下了决意,其余诸将自也没话说,纷纷附合凌统之言,皆称要将孙权赶尽杀绝。

颜良便是环视众将,高声道:“传孤之命,霹雳车轰击余杭三天,三日之后,全军齐攻,一举攻破余杭!”

“诺!”诸将齐声应命,热血激昂。

当颜良下达了绝杀之令时,诸葛瑾却正惶惶不安的逃往余杭。

深深的夜色中,诸葛瑾如一条丧家之犬一般,匆匆的逃往了余杭城,直奔孙权县府所在。

大堂之中,灯火通明,窗格上是人影晃动。

今夜,无人能眠。

孙权踱步于堂中,满脸的焦虑与忐忑,不时的向大门处张望。

而其母吴氏,则闭目跪坐,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有祈祷着什么。

母子二人,都怀揣着不安,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等着出使颜营的诸葛瑾,给他们带回活命的好消息。

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打断了这夜的死寂。

孙权和吴氏同时抬起头来,巴巴的望向大门处,满脸的企盼。

张望片刻,母子二人的脸上,同时流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诸葛瑾回来了。

然而,当诸葛瑾步入大堂,当他们看到火把照耀下,诸葛瑾那张沉重的马脸时,浓厚的阴云,迅还的就笼罩了他们脆弱的心灵。

“主公,国太。”诸葛瑾脚步沉重,声音更是沉重。

“怎么样,子瑜,那颜良可答应我的请降了吗?”孙权迫不及待的问道。

诸葛瑾沉默不语。

吴氏见诸葛瑾不语,急道:“子瑜,都什么时候了,到底结果如何?”

沉默半晌,诸葛瑾抬起头来,看着那焦虑的母子二人,马脸之上,浮现出愧疚和痛苦交织的神色。

“颜良说了,主公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条就是自行了断,另一条就是顽抗到底,他拒绝接受主公的请降。”

诸葛瑾无法隐瞒,只能默默的道出了颜良残酷的回应。

字字如刀,刀刀摧心。

那母子二人的表情,瞬间惨白如霜。

孙权的身形晃了一晃,向后跌撞了两步,整个人如同瞬间被抽去了魂魄一般,空荡如只余下一具躯壳。

吴氏那风韵犹存的脸庞,亦是为无尽的惊骇所占据。

“为什么,颜良他为什么不接受我的投降,为什么要把我赶尽杀绝,为什么啊!”

失魂落魄的孙权,悲怆的抱头嚎叫,此时的孙权,已没有半点风范。

看着体统尽失的孙权,再想起孙权拿自己挡刀的那一幕,吴氏满是失望,一副怒其不争的痛恨。

诸葛瑾看到抱头嚎叫的孙权,心中也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极不是滋味。

他似乎没有想到,他所效忠的“明主”,在面对死亡的考验之时,竟然会连一名普通的士卒都不如。

吴氏失望半晌,猛的一咬牙,从案上抄起了孙权的佩剑。

“你父是铁铮铮的英雄,你兄也是当世人杰,我孙家儿郎绝不是怕死的孬种,更不能死在颜良那种人的手中,仲谋,拿出你的勇气来,痛快的去吧。”

慷慨声中,吴氏奋然将佩剑捧给了孙权。

孙权愣怔了半晌,方始明白过来,原来自家的母亲,竟然是要让他自杀。

惊怔之后,孙权沉默了下来。

凝视着那柄剑许久,孙权缓缓的伸出了手,颤巍巍的向着那柄长剑移去。

第四百八十九章碧眼儿,你有胆子吗!

那双颤抖的双手,在距离佩剑咫尽之间时悬滞了下来。

孙权的额头,一滴冷汗悄然滚落,他的嘴角在抽动,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

迟疑了片刻,孙权一咬牙,还是将佩剑抓住。

吴氏松开了手,退后一步,以一种鼓励的表情,望着孙权。

而诸葛瑾,则以一种茫然的眼神,同样看着吴氏。

他有些搞不明白,明明是吴氏第一个提出“投降”的建议,那就证明,吴氏想活命,更想让孙权活命。

但是现在,吴氏却反了过来,竟然在反劝孙权自杀。

反劝着自己的儿子自杀。

很明显,身为臣下的诸葛瑾,并不理解吴氏用意。

如今大势已去,吴氏劝孙权投降,那是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为孙家留下血脉,那是人之求生的本能。

但眼下颜良拒绝他们的求降,一定要将孙权赶尽杀绝,顽强的抵抗下去,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生的希望已没有,身为孙坚之妻的吴氏,便想让孙权死的有尊严一点,如此,纵然没能保住孙家的性命,至少保住了孙家的声誉。

如此,吴氏也算对得起孙坚的在天之灵。

这,便是吴氏的用意。

孙权能够理解吴氏的良苦用心,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