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云,又见面了。”颜良勒马横刀,傲然冷笑。

这是颜良第二次与赵云碰面,上一次,还是梁国之战时。

颜良依稀记得,那时的自己,曾于两军阵前,公然揭露了刘备的虚伪,招降过赵云。

时值如今,颜良对眼前这完美之将的欣赏,依旧不曾有减。

赵云以为颜良会趁势掩杀,便是横枪而立,随时戒备。

岂料,颜良却提刀勒马,并未曾杀上前来。

颜良虽不曾动,但左右的楚军将士,却如潮水般奔涌而过,肆意的斩杀着败逃的燕军。

颜良不出手,并非是因为他没有自信与赵云一战,却是他知道,这一场交手并没什么意义。

今燕军已处败势,赵云最终还是会选择退走,那时,拥有着傲人骑术,以及幽燕良马的赵云想要走,颜良是想追也追不上的。

与其空战一场,何如借此机会,再施展些手段。

颜良巍然不动,反让赵云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时不知该是就此退去,还是主动出击一战。

“赵子龙,本王当年曾经跟你说过,刘备是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这几年来,他的那些所作所为,难道还没让你看清他的真面目吗。”颜良高声喝道。

赵云神色微微一震,他的脑海之中,蓦然间回想起了当年颜良曾与他说的那劝降之词……

略一怔后,赵云皱眉喝道:“吾王乃当世仁主,姓颜的,你岂敢对我主出言不逊。”

“当世仁主,哼。”颜良冷笑了一声,“投奔了多少主子,又背叛了多少主子,满口仁义道德,大忠大孝,做的却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本王真的是看不出来,刘备他仁在哪里。”

颜良揭露着刘备的真面目,肆意的嘲讽着他的假仁假义。

而这肆意的嘲讽,仿佛是戳中了赵云的痛处一般,只令赵云神色一震,一时间竟不知以何言相驳。

“赵云,据本王所知,如今你在刘备那里,只做到了一个什么翊军将军。你赵云明明有才华,但刘备却总是不令你独挡一面,只把你当作一名卫兵来使唤,你真的甘心一辈子在刘备手下,继续默默无闻下去吗?”

颜良讽刺完了刘备的假仁假义,又开始挑拨赵云和刘备关系。

赵云的脸色,因颜良这席话,再度一变。

如果说先前那些话,只是令赵云心有触动的话,那么刚才的话,则是直击赵云心底最脆弱之处。

一时间,赵云竟是表情有些恍然,仿佛颜良的“挑拔”之词,让他恍然间竟有如遇到了知音一般。

趁此时机,颜良再道:“赵子龙,刘备又假仁假义,对你又不重视,你是聪明人,还跟着他做什么,归顺于本王吧,在本王麾下,定叫你大展生平所学,成就一番不世之功业。”

诸般铺垫已毕,颜良开出了价码,于这两军交锋之际,再次公然的招降赵云。

大展生平所学,不世之功业……即使生性淡泊的赵云,在听到颜良开出的价码时,眼眸之中,也难抑那一丝的心动。

鲜血在横飞,铁骑在从左右辗过,横枪而立的赵云,这一刻,忽然间产生了几分茫然的错觉。

恍惚一瞬,赵云猛然间惊醒。

环扫一眼左右,却见己军已败溃如山,战斗的意志早已瓦解。

看了一眼颜良后,赵云眉头微微一皱,拨马转向便望北去,很快就消失在了溃败的兵潮之中。

赵云去了,颜良却没有追击。

尽管赵云依然没有归降,但颜良那双洞察人心的双眼,却看得出来,此番的赵云,比梁国之战的那一次劝降,已平添了几分动摇。

如果说前次的劝降,乃是在赵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的话,那么这一次的劝降,就等于是让那颗种子萌芽。

“大王,怎么不追击,就这般放他逃走吗?”纵马而至的胡车儿,却有些不甘。

颜良目光遥望北面,冷笑道:“赵子龙非是常人,今天是留不住他的,不过,终有一天,他会醒悟的。”

胡车儿不知赵云之名,自然想不通,颜良为何会对一员敌将,如此的看重欣赏。

不过,这些已不重用要了,这一场伏击战,纵使走了张飞和赵云,也依然是一场大胜。

夜幕降临时,战斗已然结束。

打扫战场,张飞那两万的燕军,约有七千余众死伤在了这场伏击战中,纵使赵云所统的五千骑兵,也损失了近有一千。

两军首次的交锋,燕军便有死伤八千之众的惨重代价,落得了个首败。

颜良知道,刘备的主力就在几十里外,故是取得首胜后,颜良未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果断的选择收兵,数万大军当晚便退至了陈留一线。

而兵败的张飞,则灰头土脸的逃回了浚仪城。

……浚仪城。

大堂之中,刘备正高踞御座,看似悠闲的品着杯中小酒。

然而,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眸中,却时隐时现着几分不安的情绪在内。

旁人看不出来,诸葛亮却看得清清楚楚,此刻的刘备,正为张飞感到担忧。

“大王放心,颜贼纵有伏兵,必也以步军为主,他没有骑兵,又如何克制子龙的幽燕铁骑,亮以为,无需多时,翼德和子龙必会传来反败为胜的捷报。”

诸葛亮倒是十分淡定,很自信的宽慰着刘备。

被诸葛亮点破了不安的心思,刘备却呵呵笑道:“军师多虑了,本王什么时候担心过翼德会败,本王只是在担忧,现在才准备庆功宴,是否有些晚了。”

此言一出,堂中文武们皆哈哈大笑,附合着刘备的风趣。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而不语。

大堂之中,一股轻松自信的气氛正在弥漫,仿佛这场南征之战的首胜,很快就会到来。

一片笑声中,亲兵匆匆而入,高声道:“启禀大王,翼德将军和子龙将军率军归来了。”

“军师所言,果然不差啊,快快请两位将军前来,再把本王的好酒拿来,本王要亲自给他二人赐洒,嘉奖他们为本王拿下南征首功。”刘备情绪高涨,大笑着下令。

片刻间,几坛好酒已被拿下,浓浓的酒香飘满大堂。

未几,沉重的脚步声响起,一身浴血的张飞和赵云,在众人的注目礼下,步入了大堂。

只是,他二人的脸上,却没有首功的喜悦与沉重,反而皆为黯然所笼罩。

“翼德、子龙,你们总算回来了,这庆功之酒,本王可是为你们准备了很久了啊。”欣喜的刘备,笑呵呵的拿着两杯酒,兴冲冲的步下阶来。

扑嗵!扑嗵!

面对着兴致勃勃的刘备,张飞和赵云二人,却齐齐的跪伏在了地上,垂首不敢正视。

“飞未遵大王叮嘱,擅自出战,遭至大败,请大王降罪!”张飞满脸愧然的向刘备请罪。

遭到大败!

这四个字,如一道惊雷,瞬间把刘备所有的兴奋都劈碎,顺带着将大堂之中,那轻松得意的气氛,一同摧毁。

原本热闹的大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愣怔中清醒过来的刘备,不禁转头看向了诸葛亮,那般眼神,分明是在质问于他。

原本自信的诸葛亮,这时也只能用惊诧,还有几分愧然,来回应刘备。

“子龙,你的援军莫非赶到之时,已然为晚已晚了吗?”诸葛亮忙是问道。

赵云默默答道:“云赶去倒也及时,一度曾杀溃了楚军,只是关键时候,那颜良突然亲率骑兵从山坡上杀下,云等失了地利,才为贼军所败。”

真相大白。

诸葛亮心头一震,诧异之余,俊朗的脸庞,不禁掠过几分惭色。

原本诸葛亮自以为,颜良就算有伏击,也只会动用步兵,却不料,人家颜良早防着你刘备以骑兵相救,事先已动用了全部的骑兵,务求伏击得胜。

先前的自信,与如今的料敌失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诸葛亮如何能不暗生惭色。

刘备的眼眸中,霎时间也闪过了一丝愠色,似是在责怪诸葛亮献计不利,又似是在怨张飞不遵他的叮嘱。

不过,那愠色却一闪即逝,刘备反而是哈哈大笑起来……

“胜败乃兵家常事,屈屈一场小小失利,你二人何需丧了志气,快快起来。”豪情的笑声中,刘备亲手将他二人扶起,好生的宽慰了一番。

刘备的大量,以及逢败不惊的气度,很快就平伏了张飞和赵云不安的心绪,这大堂中的气氛,也回暖了几分。

“不想那颜贼这般奸诈,看来此番南征,本王得认真起来,不能再轻视这个狗贼,今后每一战,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刘备这般言语,仿佛在自我安慰一般,以显示今日这场败无关痛痒,只是因为他看不起颜良而已,一旦他认真起来,颜良就无法再“阴谋”得逞。

大堂中,众将的情绪,旋即又高昂起来。

毕竟,十几万的大军尚在,初战失利,只损失了几千兵马,并不足以影响整个战局。

而这时,诸葛亮也从尴尬中喘息过来,眼珠子那么一转,拱手道:“大王,先前亮料敌失策,实在有愧大王信任,今亮又有一妙,必可将功补过,为大王击破颜贼。”

第六百二十八章你有龙,老子有凤

陈留城外,营垒连绵,旌旗如涛。

颜良的十余万大军,以陈留城为中心,构建了一条弧形的防线,沿城外围连下七营,各营间掘以长壕,以阻止燕军骑兵的奔驰,同时互成犄角之势。

正如颜良料想的那样,张飞之败,数千燕军的损失,并不足以迫使刘备撤兵。

遭逢首败的刘备,率领着十余万的燕军,浩浩荡荡的从浚仪推进南下,于陈留城北十里,与颜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双方二十余万大军,在陈留以北不足七里的地带,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一连七日,刘备却按兵不动,并未如颜良料想的那样,迅速的对他楚军的壁垒发动狂攻。

与刘备的按兵不动相反,武关一线的曹操,反倒是对武关发动了轮番的猛攻,仿佛想向刘备显示他联盟的诚意一般。

武关有四万余兵马,又有文聘张颌二将,凭借着雄关之险,足以抵挡曹操的猛攻,西线的形势,颜良一点都不担心。

反倒是刘备的静寂无声,让颜良隐隐有种不安的预感。

楚王行帐。

夜已深,摇曳的烛火下,颜良依旧在伏案研究着军争之事。

军师庞统,正在闭目沉思,谋将徐庶,目光亦在紧盯着地图,眉宇中闪烁着揣测之色。

“刘备按后不动,定有蹊跷,尔等必须给本王想出来,他到底有何图谋。”颜良猛一拍案,斩钉截铁道。

两位谋士身形,均是微微一震。

未几,徐庶眉头凝得更紧,而庞统,却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庞统站起身来,几步走到案前,眼眸扫视着地图,仿佛想到了什么。

那处眼神,颜良再明白不过,庞统定是觉察到了刘备的意图。

片刻后,庞统划拉着地图道:“大王,如果臣推测无误的话,刘备之所以在陈留一线按兵不动,极有可能是因为他想分兵洛阳,绕道抄袭许都,以攻我军侧后。”

分兵洛阳,抄袭许都!

这八个字如闪电划过颜良的脑海,他的精神顿时紧绷了起来,如刃的目光迅速的转向了地图的西北面。

那里,正是洛阳之所在。

由洛阳南下,经八关之一的太谷关,过阳人城、梁城,便可直取鲁阳城。

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孙坚正是经由这条路线,连败西凉军,最终攻入了洛阳。

反之,如今刘备的燕军,自然也可逆着这条路线,从洛阳攻取鲁阳。

而燕军一旦袭取了鲁阳城,向南可攻叶县,威胁宛城,向东则何攻取襄城,抄袭许都之后。

倘若刘备真的选择分兵洛阳,那么这问题还真就棘手了。

“士元推测的不无道理,只是,当年官渡之战时,袁绍之兵远胜曹操,却不敢分兵,如今之刘备,他的兵马不过多我们两三万而已,他敢分兵吗?”

徐庶表示了质疑。

颜良拳头一击御案,断然道:“刘备不是袁绍,袁绍不敢,刘备一定敢,没错,这大耳贼定是想分兵洛阳。”

颜良太了解刘备,毅然下了定论。

“嗯,既是如此,事不宜迟,我们该当即刻发兵,增防鲁阳才是。”徐庶点头道。

庞统跟着道:“刘备虽分兵洛阳,但必然也不敢放松陈留一线,料他分往洛阳之兵,最多也只有三万左右,我军以守为主,这样的话,只需派两万兵马增援鲁阳即可。”

“士元所言极是,臣也同意分兵两万增援鲁阳。”徐庶附合道。

两位顶级的谋士意见一致,但此时的颜良,却陷入了沉默,并未首肯二人的提议。

那刀锋般的目光,紧紧的盯着地图上的“洛阳”二字,眼眸之中,闪烁着某种异样,仿佛,颜良的脑海中,猛然间豁然一亮似的。

半晌,颜良的嘴角,扬起了一抹冷笑:“两万有点少了,干脆派五万。”

五万!

此言一出,庞统与徐庶均是一震,二人相视一眼,眸中皆是茫然不解。

“大王,鲁阳方面毕竟只是偏军,陈留终究才是主战场,今若分兵五万往鲁阳,那我陈留之军就只余下七万,以此对抗刘备十几万兵马,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徐庶表示了反对。

庞统也微微点头,赞同徐庶的说活。

此时,颜良却不以为然道:“谁又规定了陈留非得是主战场,鲁阳就非得是次要战场呢。”

庞统与徐庶又是一怔,狐疑之色不禁愈重。

不过,二人到底乃是当世顶级的智谋之士,只茫然了片刻,猛然间便恍然大悟。

“大王的意思,莫非是借着分兵救鲁阳之名,以优势兵力击破入侵之敌,一举攻陷洛阳不成?”庞统惊叹的问道。

颜良微微点头,笑而不语。

明白了颜良的意图,那两位谋士的神色,不禁大为惊喜,仿猛然间开悟了一般。

徐庶兴奋道:“倘能攻陷洛阳,对燕军的士气不但是沉重打击,更可向东威胁刘备侧后,那这整个战场的主动权,便将全面的倒向我们这边,大王此计,当真是妙啊。”

耳听着徐庶的赞叹,颜良却淡然的很,并没有太过的得意。

其实,若纯论智谋,颜良未必及得上庞统和徐庶,但颜良的优势就在于,身为穿越者的他,有时候思维更为开阔,或者说,更为“异想天开”。

就如历史上的官渡之战,颜良就曾想,当年的袁绍即有优势兵力,何苦鏊兵于曹操精心打造的官渡防线。

如果的那时的袁绍,能够扭转思维的局限,以扫荡河南诸州,逐步的蚕食曹操的地盘为目的,而不是想一毕其功于一役,那么,历史的结局恐怕早已不同。

正是受了官渡之战的启发,颜良便想到,自己为什么非要陈兵于陈留,与刘备作无谓的僵持呢。

正是这思维的开阔性,让颜良想到了另辟一条取胜的蹊径。

两位绝顶谋士,受到了颜良的启发后,经过仔细的权衡,均是认同了颜良的计策。

于是,当天晚上,颜良便打着增防鲁阳的名义,明派两万兵马,实则发五万大军,星夜赶往鲁阳。

因是此役事关重大,颜良决定亲自率军前往,并有黄忠、文丑、吕玲绮随征。

至于陈留大营,颜良则留庞统和徐庶二人暂掌军机,都督甘宁、庞德、张辽、马岱诸将,打着他楚王的旗号,无论如何,都坚守不战。

……两天的傍晚,颜良的大军,赶至了鲁阳城。

而颜良大军方入城未及,斥候便传来情报,言是数万燕军步骑,已由梁县南下,前锋距鲁阳城已不足二十里。

城头处,负手而立的颜良,听得这个情报,嘴角不禁掠起了一抹冷笑。

庞统所料果然不错,刘备这大耳贼,果然是分兵想袭鲁阳。

“敌军有多少,领军之将又是何人?”

“回大王,敌军约有步军两万五千,骑兵五千余众,领军之将乃张飞,随军敌将还有太史慈和张燕二将。”

太史慈,曾经的江东第一猛将。

张燕,原先的黑山黄巾统领,让袁绍头疼了多年的厉害角色。

刘备派出这样强有力的组合,很显然,他对攻取鲁阳是志在必得。

“可惜啊,刘备,你有卧龙,老子也有凤雏,诸葛亮的计策想瞒过庞统,可没那么简单。”

冷笑声中,颜良当即下令,全军休整一夜,明日一早,便给来犯的燕军,来一场迎头痛击。

……尘雾滚滚,铁甲森森。

三万燕军步骑,气势汹汹的杀奔南下,兵锋直逼鲁阳城。

纵马提矛的张飞,狰狞的脸庞上,涌动着迫不急待复仇的烈火。

“颜贼,前番老子我中了你计策,使我燕军首战失利,今日有孔明军师这条计策,老子我必夺了鲁阳,抄了你的后路,一报前番失利之仇。”

张飞越想越兴奋,催督大军,加紧前行。

此时的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鲁阳城,将燕军大旗插在城头,然后再想象颜良听闻后方失陷时,那惊慌的表情。

正当张飞神思之际,却见张燕从前军飞奔而来,沉眉叫道:“翼德将军,前方斥候回报,楚军的援军已抢先一步进抵鲁阳城。”

“什么!”张飞大吃一惊,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楚军的援兵已提前赶到了鲁阳城,至少有数万之众。”张燕重复了一遍,又忧虑道:“翼德将军,既是楚军援兵已到,显然颜贼已识破了军师的计策,燕以为,咱们还是就此收兵,撤还洛阳吧。”

从陈留向西到洛阳,再从洛阳向南到此地,绕了一大圈的弯路,赶了几百里的路,难道就此撤兵吗?

难道当日为颜良所败之仇,就此不报了吗?

惊讶之余的张飞,心中是强烈的不甘,他不甘心就此无功而返,让颜良再次看笑话。

凝眉半晌,咬牙半晌,张飞那凶光闪烁的眼眸中,陡然间杀意如火狂燃。

举目远望,张飞恨恨道:“颜贼主力尽在陈留,鲁阳纵有援兵又能有多少,本将就不相信,我三万步骑雄兵,就拿不下一座鲁阳城,给老子继续前进,此番不破鲁阳,誓不罢休!”

第六百二十九章兄妹并肩一战

不甘的张飞,怒下战意,催督着三万步骑,浩浩荡荡向鲁阳城杀奔而来。

进至鲁阳城北五里,张飞下令大军停止前进,燕军设立营垒,逼城下寨。

安营已毕,张飞却并未急于进攻,而是一面派斥候飞骑北去,通知后军的太史慈部即刻前来会合,一面亲率张燕等数十骑,逼近鲁阳城侦察敌情。

数十骑燕骑,在残阳的西照之下,疾近了鲁阳城,张飞驻马大道,扫视远近情况。

远远望之,但见鲁阳城头,旌旗连绵,赤色的战旗随风卷动,如同赤色的浪潮一般。

“鲁阳城旗帜遮天,看来入援的楚军为数不小,强攻只怕不易呀。”张燕指着城头,满脸忧虑。

张飞远望敌城已久,狰狞的脸上,却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冷笑。

“什么旗帜遮天,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张飞嘲讽道。

张燕一怔,奇道:“翼德将军何以见得?”

“你们仔细看,敌城上的那些旗帜,大多可都是崭新的。”张飞马鞭遥指城头,“今两军开战已久,楚军哪里来的那么多新旗,分明是敌军为了虚张声势,连夜赶制而已。”

张飞这般一说,张燕等人方才恍然大悟,众人不禁对张飞皆生敬佩。

“人言张翼德有勇无谋,却不想他竟这般粗中有细,张翼德,果真是了得啊。”张燕心下对张飞大为佩服。

叹服之余,张燕又道:“敌军纵使是虚张声势,但城中就算只有一万兵马,我军以三万之军,就想强行破城,只怕仍有些难度呀。”

张燕的顾忌,换来的又是张飞的一声冷笑。

“敌军来援仓促,军纪不整,此等兵马有何可惧,我料攻之必克。”张飞傲然道。

张燕不禁又奇道:“将军又是如何看出敌军军纪不整?”

张飞指着地面说道:“你们看这地面的脚印,倘若燕军来势从容,军纪整肃,脚印怎会如此的凌乱?这分明是敌军害怕被我骑兵杀到,争相恐后想要挤进城中,如此军心散乱之军,难道还有什么可忌惮的吗。”

张燕将地面上的脚印,细细的审视了一番,果然便如张飞所说的那样。

认同了张飞判断的张燕,这时不禁对张飞是更增敬佩,身上的斗志也不禁愈烈。

“翼德将军眼力了得,敌军既是如此形势,我军更有何忌惮,将军就下令攻城吧,我等必死命拿下鲁阳,为将军争得这南征的首功。”张燕拱手慨然道。

张飞哈哈大笑,豪然道:“今晚全军休整一晚,明天一早,咱们就一举拿下鲁阳,狠狠的给颜良那狗贼一个下马威。”

大笑之中,张飞勒马转身,数十骑望着大营方向,绝尘而去。

兴奋而去的张飞,当然不会知道,他在观察着敌情时,鲁阳城头,颜良也在注视着他“王兄,城外那数十骑燕军,定是张飞前来探视我军情,不若让玲绮率军杀出去,一举击杀了张飞那屠户。”吕玲绮主动请战。

当年白门楼上,刘备劝曹操杀其父吕布的仇,吕玲绮永世不会忘记。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同气连枝,吕玲自也视张飞为死敌,而今瞧见张飞就在城外,如何能不急于复仇。

颜良却淡淡道:“张飞有备而来,你纵然率军杀了出去,也未必追得上他,况且为兄设下的示弱之计,不给张飞好好瞧瞧,如何能骗他明日放心的攻城。”

“示弱之计?”吕玲绮清艳的脸庞,浮现出几分不解。

颜良指着左右,笑问道:“玲绮,你可知为兄为何要你在城头多树新旗吗?”

“多树旗帜,自然是要壮我军威,扬我声势。”吕玲绮不假思索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