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龙炮的秘密,除了那操炮的几千士卒外,就只有一众高级将领和谋士们知道,列阵的四万楚军将士,其实根不知其中奥秘。

这些楚军将士和城头的敌军一样,皆是个个惊奇不已,看着自家兄弟在阵前“埋锅造饭”的情形,尽也是茫然不解,不知自家大王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众目睽睽之下,锅中之水已经煮沸,炮手们开始将热水灌入水龙炮中。

片刻后,千余水龙炮,皆已列装完毕。

阵前亲自主持的马钧,策马飞奔而来,拱手叫道:“大王,水龙炮已就绪,请大王下令吧。”

“很好。”颜良点了点头,马鞭向前一指,“水龙炮齐射,给本王狠狠的水喷曹贼——”

“喷水~~”

“喷水~~”

中军处令旗摇动,传令兵飞马而去,号令一层层的传下。

瞬时间,千余水龙炮齐发,无数的热水,仿佛一条条白龙一般,拔地而起,冲向半空,向着城头惊恐万状的曹军倾呼啸而去。

城头处,曹操看到楚军的圆木中,竟然喷出了水柱,而且还穿越百余步的距离,直奔他的城头时,立时惊得是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玩意!?”曹操惊叫一声。

猎猎的北风,再加上极寒的气温,那一条条水龙尚在半空之中,就已凉透,接着便如瓢泼大雨,漫天泼洒在了城头上。

万余曹军不及躲闪,瞬间之时,便是被泼成了落汤之鸡。

刺骨的滋味,转眼袭遍全身。

刺骨还只是开始,当曹军尚未来得及仔细品味刺骨之痛时,身上的水已迅速的凝结成冰,将他们的衣甲和手中的兵器,尽数与肌肤凝结成了一起。

惊恐之是骤起,刺痛的曹军大惊失色,急是手忙脚乱的试图剥落身上的冰片,但那些沾住肌肤的冰片,只消稍一用力,便会将皮肉一同剥下,而暴现出来的血肉,旋即又被会紧接倾下的水入侵冻结,更是钻心的痛苦。

只片刻间,城头的曹军,便是陷入了一片的恐慌。

曹操是幸运的,楚军第一波的水击,并没有击中他,他的身上只不被溅了些水珠而已。

但左右士卒,却没那么幸运,几乎半数以上都被水龙击中,转眼就陷入了冰冻刺骨的折磨之中。

此刻的曹操,方才猛然惊醒,明白了楚军阵前那些圆木是什么东西。

曹操作梦也没想到,那区区一根圆木,竟然能把水喷射到如此之远,而且借水攻城的手段,更是令曹操匪夷所思。

当曹操还未从惊悚中回过神来时,楚军第二波的水龙,已呼啸而至。

正面如,一道水柱直向曹操冲来。

关键时刻,许褚陡然大喝一声,将士卒高举的伞盖夺下,奋力的撑在了曹操的身前。

噗~~迎面而来的水流,重重的撞在了伞盖上,曹操幸运的躲过了一劫。

曹操没被水流击中,但左右之人却没那么幸运,不少文武都被水流溅到,尤其是郭嘉,更是被溅得大半个身子湿透,那单薄的身躯更是被打翻在了地上。

“丞相,速速退往城楼中!”

许襦大吼着,一面举着伞盖挡水,一面拖着曹操,退往了城楼之内。

这时,郭嘉等一众文武,也狼狈不堪的退往了城楼,躲入了墙避之下。

此时的曹操,方才勉强的镇定下来,急喝道:“快,把能烧的东西都烧起来,速速点火取暖。”

惊魂甫定的军卒们,急是将帘子、案几之位的易燃物搜集起来,把城楼中原有的几个火盆聚在一起生火。

烈火熊熊而起,众人挤拥在火盆边取暖,恨不得将身子都扎进火中去。

而在城头一线,曹军士卒们则惊慌失措,纷纷的逃下了城头,躲往城墙背面躲避这水流之袭。

然沿城一线的一面,皆已为冰覆盖,拥挤的士卒你推我搡,大片大片的大城梯上滚下去,没被冻死,却被自家人踩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不多时间,沿城一线,已是人去楼空,只余下一些冰僵的士卒,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撑不得多时,便冰死在了凛烈的寒冷之下。

城楼中,曹操的神智渐渐恢复,见得城头的士卒逃之一空,惊道:“士卒们都避水去了,颜贼若趁机攻城,却当如何是好。”

“城……城头遍地是冰,颜……颜贼根本无法攀城,他……他只是想震慑我们,不会在……在这个时候攻城的。”脸色惨白的郭嘉,哆哆嗦嗦的宽慰曹操。

曹操这才宽慰些许,却又不太放心,忙是下令调动万余兵马,前来城头一线,取代那万余被寒冰所伤的士卒,随时候命,一旦发现楚军攻城,即刻上城防御此刻,城外的楚军将士,已是一片欢呼沸腾。

眼看着他的大王,以此不可思议的手段,痛快打击着敌人,三军将士无不惊喜万分,激荡之下,甚至忘却了寒冷。

颜良则面带冷笑,饶有兴趣的欣赏着城头敌人的惨状。

“大王这一招大水袭城,当真是妙啊,臣看城头曹军尽皆逃得无踪,何不趁此时机攻城。”老将张任,兴奋的叫道。

法正却笑道:“公义将军莫急,曹军是逃得无踪了,可洛口城墙上,已尽为冰雪覆盖,我军将士想要攀城,也不容易呀。”

张任一怔,这才意识到,如今这场情形,曹军是够受的,可也不利于己军攻城。

这时,颜良冷冷道:“急什么,本王有水龙炮,何必急着让将士们去牺牲,本王倒要看看,曹贼他能撑到什么时候。”

说着,颜良便下令,命水龙炮不间隙的袭城。

当天的大水袭城,整整持续了有半日,倾泻而下的水流,竟将东城一线结起了数尺高的冰层,迫使曹操连夜派兵,花了一夜的时间,才将冰层铲尽。

只可惜,曹操所受的折磨,才刚刚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内,颜良开始不分昼夜的以水袭城,而且范围还扩大到了城墙以内,与此同时,马钧也在奉命赶制更多,射程更远的水龙,加大袭城的力量。

经过十天的大水攻城,整个洛口城从内到外,已皆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城中冰死冻伤的曹军数量,几近万余之众。

曹操苦心营建的洛口要塞,已然变成了一座冰冻的地狱。

第七百四十一章遗老遗少要利用

远望洛口城,如同一座冰雪的坟墓,已分不清哪里是城墙,哪里是冰雪。

看着亲手炮制的杰作,颜良都有种倒抽凉气的冲动。

“曹操还真能扛啊,这样都不肯退兵。”颜良感慨道。

寒风瑟瑟,颜良脸已冻得通红,遂是拨马回营,还往军帐取暖。

按照颜良的原计划,在这些残酷的攻击下,曹操将难以支撑多久,用不得十天,就会被迫放弃洛口城,退守长安。

但事实却是,颜良都把洛口成冰成了一座死城,曹操还仍是坚守不退,这就让颜良有些头疼了。

最酷寒的几天已经过去,最近这些天来,气温已开始转暖,这对颜良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征兆。

一旦气温回升到零度以上,颜良的水龙炮便将无用武之地,那个时候,为了防止被渭水所淹,他只能选择退兵。

虽然说颜良已派了兵马,前去修筑去岁为曹操所掘的堤坝,但到时候水势一涨,修补是否有效,谁也无法保证,颜良自不会拿十几万大军去冒险。

开春之前,必须拿下长安!

“没想到曹操这般顽强,宁死也不退,诸位可有什么办法?”颜良围着炉子,向众谋士们问道。

众谋士们眉头皆是紧皱,一时都无计可施。

一片沉默中,法正忽然开口问道:“大王,臣曾听说,去岁之时,长安城中曾有人与大王联络,说是汉帝请大王发兵勤王,不知可有这一回事吗?”

颜良神色微微一动,这件事法正若是不提,他几乎就快要忘了,因为刘协和他的那些遗老遗少拥护者们,在颜良看来,根本就是一班不足为用的废物。

“确有此事,是汉帝的老丈人伏完和本王秘密联系,本王当时也没当回事,只随便回了他一封信。”颜良也不瞒法正。

法正微微点头,眉宇中闪烁着思虑,似乎他对此事很是上心。

颜良的眼眸却是一亮,以他洞察人心的能力,立时便从法正的话语中,看出了他的些许心思。

“孝直,你莫非是想让本王借助伏完那帮人,扰乱曹操的后方,逼他退兵不成?”颜良刀锋似的眼眸中,已涌现出了几分兴奋。

法正一怔,故作苦笑状:“大王洞悉人心,臣之所想,果然瞒不过大王的眼眸,不错,臣正有此意。”

“说说你的理由吧。”颜良摆手道。

法正乃当世绝顶的谋士,他既然有利用伏完等人的意思,想必定有其理由。

法正轻咳了几声,不紧不慢道:“汉廷的那些忠臣,这些年来虽被曹操收拾了不少,表面上已快绝迹,但臣以为,长安里面,定还有不少人对曹操心怀不瞒,只是隐藏得很深而已,当初伏完既敢联络大王里应外合,更证明他多少还能纠集出一班人马来。”

顿了一顿,法正继续道:“当年曹操征伐在外,每每以夏侯惇和荀彧这一武一文,为其镇守京师,坐控后方。如今夏侯惇已落入我们手中,唯有荀彧替曹操坐镇京师,这样一来,正好给了伏完那班人可趁之机。”

荀彧么。

颜良的脑海里,浮现起了关于这位顶级谋士的记忆,隐约已猜到了法正的意思。

“荀彧乃曹操麾下第一谋士,此人极有谋略,以他的能力,伏完等人可未必是他对手。”新降的赵云,表示了怀疑。

法正却淡淡一笑,嘴角扬起了几分诡秘。

“荀文若的王佐之才,世人皆知,我当然没有小看他的意思,不过据我所知,与曹操的其他亲信相比,这个荀文若可算是一个异类。”

荀彧,异类?

众人神色狐疑,一时未解法正之意。

颜良却反应机敏,立刻便明白,法正为何称荀彧为“异类”。

“孝直口中的异类,是想说这个荀文若,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拥汉者吧。”颜良淡淡道。

法正拱手笑道:“正是此意。”

颜良微微点头,心中大致已明白了法正的用意。

历史的上的荀彧,被曹操号为“吾之子房”,此人的才华,堪称当世第一。

荀彧的名声,虽不及诸葛亮响亮,但在颜良看来,荀彧的才华在各方面却都超越了诸葛亮。

战术方面,当年陈宫叛乱,引吕布入兖州,荀彧设计为曹操保住了三城,才使曹操不致于和刘备一样,沦为丧家之犬。

战略方面,荀彧更是为曹操设计奉迎献帝,统一北方的战略,更是官渡之战的主要献谋者。

而在政绩方面,荀彧又担当尚书令十余年,为曹操主持政务,举荐贤能,达到了政通人和,后方稳如磐石的境界。

曹操麾下众谋士中,或许郭嘉更善长于军谋,但若论第一谋士,却非荀彧莫属。

但荀彧帮助曹操,是因为看中了曹操拥汉,想要借曹操之手,达到他匡扶汉室的目的。

历史上,当曹操统一北方,对汉帝压迫愈甚,企图称公称王时,荀彧便毫不犹豫的战在了汉帝一边,明确表示反对曹操称公,结果为曹操所怒,将其调离了中枢。

没多久后,荀彧更是莫名其妙的“忧虑”而死。

由此可见,这个荀彧才是名符其实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如果是夏侯惇坐镇长安,一旦伏完等拥汉派发动兵变,那么夏侯惇必会毫不犹豫的镇压,但眼下坐镇长安的,却是拥汉的荀彧,那么伏完等人发动叛乱,荀彧又会镇压的那么干脆吗?”

法正一语反问,点醒了在场的众人,赵云等人,顿时明白了法正的用意。

而这时,原本对伏完等人不抱期望的颜良,经过法正的这番提醒后,也不禁对伏完这一股“敌后力量”有了几分信心。

“法孝直所言甚是,臣以为,可以一试。”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淡淡的道了这么一句。

贾诩原为曹操旧臣,对曹氏政权内部的派系,自然是了如指掌,如今他既也支持法正之策,颜良更有何疑。

当下颜良腾的站了起来,欣然道:“就依孝直之策吧,曹操缩在此间死活不退,那本王就让他老窝失火,烧了他的屁股。”

计议已定,颜良旋即修书一封,派了得力的细作,秘密的潜入长安城,去联络长安城中的伏完。

……数天后,长安城,皇宫。

御园之中,寒风瑟瑟。

这大冷的天里,汉帝刘协却不在暖融融的寝宫中取暖,反而很有兴致的前往御园中走动。

行没多久,前边出现了皇后伏寿的身影,后边也跟着一众宦官宫女。

“臣妾见过陛下。”伏寿上前见礼,佯作奇道:“真没想到这么巧,陛下也来园中走动。”

刘协笑叹一声:“宫里憋得慌,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既是这么巧,皇后就陪朕一起走走吧。”

说着,刘协便携起伏寿的手,一同在林间石径散步。

两队宦官和宫女合在一起,冷得是瑟瑟发抖,心里皆盼着皇帝夫妇赶紧散完步,他们才好跟着回宫中取暖,这般寒气袭人之下,这些奴婢们下意识的就放慢了脚步。

不知不觉中,随从们便与刘协夫妇拉出了四五步的距离。

刘协侧眼瞟了一眼身后,低声道:“耳目已远,近来宫外有何消息,皇后快与朕说说吧。”

原来,这是刘协和伏寿暗中定下,避开曹操耳目,互通消息的手段。

“曹操在洛口被楚王打得龟缩不出,形势很是不妙,这一仗,楚王占尽了上风呢。”伏寿低声说着,雍荣的俏颜间,悄然浮现着几分“幸灾乐祸”。

“打得好啊,就该给朕狠狠的教训曹贼!”刘协咬牙切齿,甚是痛快。

这时,伏寿回头瞥了一眼,又压低声音道:“臣妾父亲还告诉臣妾,那楚王已派人秘密联络了他,请他联合长安城中的拥汉忠臣发动兵变,迫使曹操从洛口退兵,介时楚王将趁势大举进攻,一举攻入长安,扫灭曹贼。”

“真的吗?”刘协兴奋的差点叫出声来,极力的压制住自己的情绪,方始收住声音。

伏寿笑道:“臣父有楚王的亲笔书信,楚王在信中还请臣父,代他向陛下致以忠心之意。”

“颜良果真向朕表了忠心吗,若真如此,那大汉社稷就有救了。”刘协愈加兴奋,冻得通红的脸上,闪烁着希望之色。

伏寿又道:“臣父已决意联合忠于汉室诸臣,肆机发动兵变,配合楚王西进,臣父叫臣妾向陛下请示,是否恩准他们的此次行动。”

刘协张口就要答应,却又疑道:“长安城中兵马虽不多,但却多为曹贼嫡属兵马,国丈他们发动兵变,可有把握吗,别到时事败,连累……”

刘协本想说“连累了朕”,但话到嘴边,却又觉得有些不妥,硬生生的给咽了回去。

伏寿也知刘协心思,便道:“臣父说了,曹贼留守长安主持大局的,乃是荀文若,此人素来心向汉室,若只此人统帅长安兵马,臣父便有很大把握可以功成。”

刘协陷入了沉默。

他知道,这也许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也是汉室社稷最后的机会。

倘若不抢先动手,待到曹操兵败而归时,只怕曹操宁可带着他再次逃亡,也不会把他留给颜良。

当年从长安逃去,几乎连一口粥都没有的惊恐日子,刘协是再也不想重温了。

沉吟片刻,刘协神色决毅,咬牙道:“回复国丈,朕准了他所请,就令他见机行事便是。”

第七百四十二章逆我者亡!

七天后。

长安城,时已近夜,华灯初上。

尚书令府中,灯火黯淡的厅堂中,荀彧正盯着壁上所悬的地图,怔怔的出神。

沉吟许久,荀彧摇头一叹,喃喃自语道:“本以为天下之事,皆不出我之掌握,却不想竟会冒出颜良这么个异数,完全出乎了我的布局啊。”

荀彧的叹息中,有种深深的无可奈何。

正自沉吟时,下人却来报,言是国丈伏完求见。

“伏国丈,这么晚了,他怎想起来拜访我?”荀彧心下好奇,却也没多想,忙将叫将伏完请入。

不多时,伏完已至堂外,荀彧亲自往府外相迎。

主宾相见施客,入堂主宾坐定,彼此间客套了一番。

“未知国丈主时光临寒舍,莫非有何要事?”荀彧拱手问道。

伏完叹道:“近日听闻曹丞相在洛口战事不利,正处困境,我心中忧虑,故才想来文若这里打听点消息。”

洛口城是长安最后一道屏障,洛口战事不利的消息,已在长安传得沸沸扬扬,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皆已是人心惶惶。

“颜贼冰冻洛口,我军确实正处不利,不过寒冬将近,下游很快就会重新为洪水淹没,丞相的大军绝对支撑得到颜贼退兵,国丈无需太过担心才是。”

荀彧表现的甚是从容,似是对曹操充满了信心。

伏完却道:“文若何故瞒我,我可是听说洛口城的将士被冻死有万余,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就连那郭奉孝也得了伤寒,一病不起,如此形势,丞相当真能够守到颜良退兵吗?”

伏完揭穿了实情,荀彧神色微微一变,自信的表情,顿时也虚了半截。

沉默片刻,荀彧道:“既使洛口有失,丞相也会率军撤还长安,据城自保,誓死抵御颜贼。”

“洛阳城的坚固,不逊于长安,颜良能攻破洛阳,难道还攻不破长安吗?”伏完冷笑着反问。

荀彧一时无言,忽然之间,他似乎从伏完的话中,听出了不同的意味。

他抬起来,正视向伏完:“国丈似乎还有言外之意,不妨明言。”

伏完也正视着荀彧,原本淡然的表情,渐渐变得肃然起来。

“自董卓乱政以来,陛下先从洛阳迁往长安,又从长安迁往许都,随后再从许都迁往长安,这一路的迁移,不知受了多少苦,今若长安再失,难道文若忍心再看陛下饱受流离之苦吗?”

荀彧身形一震,眉头微微而皱,却道:“诚若长安有失,丞相自会保得陛下迁往安全之处,今国家有难,陛下受些流离之苦,也是再所难免。”

“黄河已北,已为刘备所据,黄河以南,尽为楚王所有,曹丞相还能把陛下迁往何处?难不成,他要把陛下迁往西凉那般苦寒之地吗?”

伏完语气陡然加重,语气几乎如质问一般。

荀彧却默默道:“若果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怕也只好如此了。”

“好一个只好如此。”伏完冷笑了一声,“就算曹丞相把陛下迁往西凉,可若颜良率大军穷追不舍,那曹丞相还能逃到哪里,难道他要带着陛下逃往塞外,去依附那些羌胡不成?”

荀彧身形一震,却似给伏完的质问给问住,神情黯然,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半晌后,荀彧才勉强打起精神,说道:“丞相当然不会令大汉天子流落胡地,有朝一日,丞相当然会扫平乱贼,收复失地,将陛下重新迎还旧都。”

“哈哈~~”

伏完大笑了起来,笑声中充满了讽刺意味,仿佛在嘲讽荀彧的大言不惭。

荀彧眉头暗皱,面露几分愠色,明知伏完在嘲笑自己,却不知该怎么出言反击,似乎他自己也没有多少底气。

“荀文若,你号称天下第一智者,那就请你理智的想一想,曹丞相当真还有机会击败颜良,反败为胜吗?”伏完冷笑着反问道。

一道惊雷,击中了荀彧,一种深深的震撼,从心底涌起。

伏完的问题,曾几何时,荀彧就不止一次次问过自己。

当年官渡之时,荀彧就曾坚信,曹操一定会战胜袁绍,统一天下。

然后,那一次他却失算了,失败的曹操落荒逃往关中,不知费了多大的劲,才在关中占住脚根。

而今的颜良,无论智谋,气度,还有实力,却比颜良要强大得多,相反,此时的曹操,却远比官渡时实力要弱。

此消彼涨,曹操怎么可能有胜算呢。

明知如此,但荀彧却就是不敢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直到今日,被伏完这般逼问。

大堂中,一片沉寂。

蓦然之间,堂外传来了喧嚣之声,隐隐约约,似乎喊杀声在作响。

荀彧神色一变,神思立时从痛苦中惊醒。

此时,下人匆匆而入,惊道:“启禀主人,城内突然有人作乱,正攻打武库和城门,各处守将派人飞马来报,请主人速速主持大局平叛。”

有人叛乱!

荀彧腾的跳了起来,方才与伏完的所有谈话,顿时便忘在了脑后,作势就要披挂而出。

“文若哪里去。”伏完也跟着起来,一把将荀彧给拉住。

“国丈没听到吗,长安城中有反贼作乱,丞相命我坐镇长安,我当然是要去主持平叛。”荀彧一脸焦急,作势想甩脱伏完的束缚。

“文若还是留下吧。”伏完并未松手,语气中还暗藏着几分诡异。

荀彧似乎感觉到了些许不对劲,转身之时,却忽然间觉得自己的脖间一凉。

低头一看,荀彧却惊骇的发现,伏完已将一柄明晃晃的匕首,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伏国丈,你——”荀彧震惊之余,猛然间省悟,惊道:“外面的叛乱,莫非与你有关?”

伏完冷冷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我等奉陛下密诏,已集结了忠于汉室的大臣,定于今夜兵变,夺取长安,配合楚王勤王,一举诛灭曹贼。”

伏完一字一句,冷冷的道出了他的计划。

“颜贼之残暴,甚于董卓,你们与他合谋,无异于引狼入室!”荀彧惊骇的叫道。

伏完却冷哼一声,“与楚王合谋,陛下和汉室还有一线生机,若不然,大汉的江山,早晚要为曹贼篡夺。”

“愚蠢,你们真是愚蠢之极也。”荀彧跌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