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良身登九五,早就鲜有亲自操刀上阵,大楚国的将士们臣民们,如今只记得颜良皇帝的威仪,却有些忘了他那超绝的恐怖武艺。
今日,颜良就是要让天下人,再度为我颜良的绝世武艺所震怖。
五十步外,许褚纵舞着大刀,如发狂的野兽一般,狂奔而来。
颜良青龙刀一横,昂首厉喝一声:“都给朕让开一边,此敌,由朕来解决。”
号令传下,御前封挡的虎卫军,猛然浪开,转眼便分开一条通道。
颜良双腿一夹马腹,胯下赤兔马一声长嘶,拨地而起,如一道赤色的闪电,疾射而出。
三军将士看去,俨如颜良那巍巍的铁塔之躯,踏着一团明艳的烈火飞射而行,手中那柄青龙刀,更是拖起长长的尾尘,赤色的披风,在颜良的身后猎猎飞舞,腰间倚天剑明亮的银鞘,反射着雪色的寒光。
如此威势,只令三军将士肃然。
当许褚看到颜良那震撼人心的威势时,心中那一腔的复仇之焰,仿佛也被压去了几分,背上竟隐约闪过一丝寒意。
眼前这人,就是那威震天下,无人可挡的颜良吗?
许褚气势一滞间,颜良已仗着赤免马的速度,后发而先至,如红雷一般扑卷而至。
两骑,瞬间相撞。
许褚已别无他选,体力大耗的他,只能聚起残存的所有力量,暴喝着狂击而出。
颜良却眉头都不皱一下,两骑相交的瞬间,猿臂如影而动,手中青龙刀挟着千钧之力,平斩上前。
吭!
两刀相击,电光火石。
一抹鲜血飞上了半空,随鲜血升起的,是那一柄卷刃的大刀。
许褚就如同一断了线的风筝,口中喷着鲜血,诺大的身躯腾空而起,重重的摔在了三丈之外。
咔嚓!
落地之时,几声脆响,许褚周身的骨节,已不知断了几根。
这秦军中武艺最强之士,此刻已翻滚余地,身受重伤,即使拼命挣扎,也再难爬起来。
颜良则收住赤兔马,斜刀而立,巍巍的身躯屹立在朝霞之下,仿佛披着一层金色的战衣,威仪何其巍然。
旷野之中,数万楚军将士,都给这惊人的一幕震呆了。
他们的皇帝,一招之间将秦军最强之将击落马下,那不可思议的武艺,仿佛已超越了当年的吕布,达到了天下第一的存在。
众军中,即使如文丑、黄忠这等武艺绝顶之辈,观此情景,也个个倒抽凉气,无不为颜良的武艺所震惊。
颜良却知道,自己武艺纵强,但若非许褚体力大损,再加上自己仗着赤兔马和青龙刀的相助,想要在一招间败许褚,自没有可能。
然以许褚的实力,即使气力大损,但同样的对手,若是换成黄忠,就算有宝马和神兵的相助,胜许褚当然没有问题,但想要在一招取胜,只怕也无法做到。
颜良却做到了。
此刻,朝霞照耀下的颜良,在楚军将士眼中,已如超越了神一般的存在。
“颜贼,我杀了……杀了……”
许褚口中喷着鲜血,空有满腔的怒言,却没有力气再骂出来。
颜良拨马到许褚而下,俯视着他,冷冷问道:“许褚,曹操已死,可愿降否?”
许褚眼珠几乎要炸裂,喷着血大骂,自称誓死也不会投降。
颜良早就知道,身为曹操亲兵统领的许褚,绝没有可能投降自己,颜良的招降,只不过是欣赏他的忠勇与武艺罢了。
既然你不识趣,那就别怪朕了。
“既是如此,那朕就成全你,去下边陪曹操去吧。”颜良冷冷一语,手中的青龙刀高高的扬起。
任你是绝世奇才,任你是旷世的猛将,只要不屈服于我颜良,便只有死路一条!
颜良毫无犹豫,手中青龙刀呼啸而下。
只听得“噗”的一声,许褚那斗大的人头,已是滚落于地。
斩杀许褚的一瞬间,三军将士无不身形微微一颤,皆为颜良的冷绝所慑。
旷野之中,一片的寂静,所有人的眼中,都充斥着敬畏之极的眼神。
“吾皇万岁——”三军中,不知是谁振臂一呼。
“吾皇万岁——”
“大楚万岁——”
茫茫旷野中,数不清的大楚将士们,挥舞着染血的刀锋,仰天欢呼。
那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震动九霄,只令天地变色。
颜良享受着这万岁声,许久不绝,随后才拨转马头,向着冀城浩浩荡荡而去。
此前颜良将大部分的兵马,都用于阻击曹操的败逃,只命邓艾率五千步军,前去攻取冀城。
颜良原本是想,曹操倾军突围,冀城必是一片空虚,就算有兵也只余下些老弱病残,邓艾以五千兵马,拿下冀城当不成问题。
事实上,邓艾也做到了。
当颜良抵达冀城西门时,城门已是大开,城头上早树起了大楚的旗帜。
颜良昂首策马,直入西门前往曹操的皇宫而去,打算在此休息几天,然后再发兵北上凉州,灭了曹丕,彻底平定西北。
但当颜良进至皇城前时,却有斥候飞奔而来,拱手道:“启禀陛下,邓将军在北宫一线被阻,迟迟攻不入北宫,请陛下发兵相援。”
听到这个消息,颜良不禁有些惊讶。
冀城中只余一些老弱之兵,竟然还能挡住邓艾的精锐兵马,此等奏报,如何能不叫颜良感到意外。
“是何人领兵,竟能挡住我儿之兵?”颜良问道。
“回陛下,指挥敌军顽抗的,乃是一员无名小将。”
无名小将?
颜良愈加起了兴趣,遂是策马而行,直奔皇城前去。
曹操的这座皇宫虽然只是草创,但却仿效了洛阳的南宫与北宫,北宫为金銮殿所在,只有攻陷了北宫,才象征着冀城攻破。
颜良步入南宫,登上南宫的城楼,借着居高之势,俯视北宫。
只见城楼前,几千名秦军凭借着石桥、甬道等建筑,正顽强的抵挡着邓艾军的进攻。
颜良一眼便看出,眼前的敌军战斗力并没有多强,但却极有章法,对地形的利用也很弃分,正是如此,才以少量的兵力,阻止了大批楚军的推进。
能在如此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指挥着一批二流兵马,顽抗到这个时候,领兵的这员秦将,用兵的能力定然不弱。
颜良心下暗暗一数,便想秦军的良将皆已死绝,却不知还有哪个“无名小将”,能有此实力。
思索之际,颜良鹰目一扫,却见正面的石桥上,邓艾纵马舞枪,正与一员同样使枪的年轻敌将厮杀到难分胜负。
那年轻敌将,想必就是斥候口中的那个无名小将了吧。(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六章兄弟
邓艾的年纪,显然要长那无名小将几年,但武艺上却未见所长。
那无名小将年不过十四五岁,手持一柄银枪,上下翻飞舞动,点出漫空的梨雨,枪法极是好看。
纵马是陪同在侧的文丑,也不禁微微点头,赞赏那无名小将的枪法精湛。
“秦军中竟还有如此年轻的良才,真是没想到啊。”文丑叹道。
颜良便传旨下去,命人前去将几名被俘的敌卒带来,询问他们关于那小将的身份。
俘虏们胆战心惊的跪伏于地,一人颤声道:“那小将乃是天水姜家的子弟,叫作姜维。”
姜维!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颜良的心头不禁微微一震。
姜维啊,那可是曾经历史上,蜀汉后期的栋梁,历史上在西北一带,屡次与邓艾交手,两人战得不分胜负的人物。
姜维的武艺与才华,别说是三国后期,哪怕是放在三国前期,那也是天下间一等一的良才。
历史上,倘若没有邓艾的偷渡阴平,没有刘禅的不战而降,以姜维的实力,凭借着蜀中的山险,完全有能力抗住魏军的进攻,将蜀国的国祚再拖个十几年,只怕也不是问题。
却没有想,今日颜良攻破冀城之日,会遇上姜维这个良才。
而且,更戏剧性的是,姜维的初次登场,竟然会和邓艾这个曾经历史上的宿敌交手。
“改变历史,原来如此有趣……”颜良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旁边法正道:“姜氏乃天水大姓,其族盘踞冀城日久,这个姜维指挥的兵马,应该多是姜家部曲门客,其战斗力虽不济,但对姜维的号令却绝对服从,大概如此,才能战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土崩瓦解吧。”
法正一番话,点破了形成眼前局势的原因。
这时,文丑已拱手道:“陛下在这里,岂容得一个毛头小子逞狂,臣请率军上前,必将那小子的人头献于陛下。”
姜法枪法虽精,眼下不过也就与邓艾一个水平,而邓艾的枪法,却是学自于文丑。
绝顶武艺的文丑若是出马,把姜维斩落于马下,自然成问题。
但问题却在于,颜良很欣赏姜维,很想将这员年轻的将才,收于自己的囊中。
原因很简单,天下英才尽入我手,乃是颜良的夙愿。
姜维天资绝伦,年纪轻轻便展示如此了得的武艺与用兵之能,颜良如何能不欣赏。
再者,姜维年纪尚轻,对曹操的忠心,远不及许褚等元从之将,他此刻的抵抗,恐怕只是出于职责而已。
这样的话,颜良招降姜维就没多少难度,若能为我所用,又何必杀之呢。
念及于此,颜良便笑道:“如此年轻的俊才,杀之可惜,朕倒要亲自去会一会他。”
说着,颜良便下得城去,在一众虎卫军的环护下,向着北宫而去。
这个时候,邓艾与姜维已从战团分开,双方气力大耗之下,各自且归本阵,指挥士卒相攻。
颜良进抵北宫石桥,便传下旨意,叫诸军且退,停止进攻。
正自攻城的五千楚军退下,得知颜良到达,邓艾则纵马赶来相见。
“父皇,儿臣正待杀了那敌贼,攻破北宫,父皇何故下令停止进攻?”邓艾问道。
颜良淡淡道:“朕适才在城楼上看了,那个叫姜维的小将,武艺用兵不逊于你,此子是个人才,朕打算招降于他。”
邓艾一怔,旋即明白了颜良的用意。
“适才儿臣也招降过,可是那姓姜的却执意顽抗,只怕他不肯降啊。”邓艾道。
颜良想了一想,便扬鞭道:“来人啊,把曹操的首级,给朕高挂在石桥之前,让这些顽抗之敌,统统都给朕看到。”
旨意传下,未有多时,一根极长的木篝,便被树立在了石桥前,曹操的人头,则被高悬于上。
人头一树,北宫的几千秦军,立时一片哗然。
恐怖的情绪,如瘟疫一般,迅速的扩散开来,原本为斗志不怎样的秦军,士气转眼就受重创。
“天子都已经死了,我们再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秦军几十万大军,咱们只有几千人,再战下去,怕只有死路一条啊。”
秦军中,一时议论纷纷,斗志正飞速的跌落。
姜维纵马横枪,仰望着那长竿上,曹操那血淋淋的人头,年轻的脸庞间,闪烁着复仇的神色。
那神色并非愤恨,亦非惊惧,仿佛,只是某种遗憾罢了。
此时,一骑楚军奔至石桥前,高声叫道:“曹操已死,我大楚皇帝有令,凡放下武器归降者,皆恕其罪,敢有再顽抗到底者,我主不但要杀光你们,还要杀光你们的九族。”
那斥候以公然威胁之词,宣示了颜良的招降之意。
颜良的确欣赏姜维,但身为大楚皇帝的他,却不会用那所谓的虚伪嘴脸,去说服姜维前来投降。
颜良只是向他点明这残酷的事实,让他自己在生与死间做选择。
颜良的这威胁之词,立时就起到了极大作用,那些秦军士卒转眼就斗志瓦解,人心惶惶起来。
这此冀城土著士卒们,怕死就不说了,更害怕自己的顽抗,会连累到族人被诛,如何能为之恐惧。
一时间,人心瓦解之势,已难避免。
姜维眉头暗暗一皱,暗忖:“只一颗人头,三言两语便瓦解了我的部下斗志,这个大楚皇帝,当真不是一般厉害。”
虽如此,姜维却并没有下令投降。
正当这时,却见一骑飞奔而来,姜维抬头一看,却见来者正是他的族叔姜叙。
“维儿,曹孟德已死,咱们再这么战下去已没有意义,为叔已决定归降大楚。”姜叙道。
姜维吃了一惊,皱眉道:“我姜家奉皇命守备宫城,若就这般投降,岂非为人所笑。”
“狗屁皇命。”姜叙呸了一口,“曹孟德命咱们守宫城,还不是打算牺牲咱们,让咱们来诱住楚军。”
“可是……”姜维还是心有不甘。
姜叙却道:“你别再可是了,你没听到楚帝的旨意吗,大势已去,为叔可不能拿姜家一族的性命冒险。”
姜叙一句话堵住了姜维的嘴,况且姜叙才是为支军队的首脑,先前只不过是看中他姜维的用兵才能,才临时把指挥权放给他,如今若要收回,只一句话而已,姜维没有任何能力阻止。
这个时候,姜维也只闭口不言,默认了叔叔的决定。
于是,姜叙便下令,所部三千余秦军,放下武器,统统的向楚军投降。
姜叙本人,则带着姜维在内的一众将领,前来向大楚皇帝谢罪。
一众降将跪伏于,向颜良山呼万岁,姜维也不敢不降,也只能黯然的伏首山呼。
颜良却不理会姜叙等人,拨马径直来到了姜维的面前。
“你就是姜维?”颜良马鞭一指。
“正是末将。”姜维拱手回答,神态淡然自若。
“你的用兵之能倒也不错。”颜良赞了一句,却又质问道:“秦国大势已去,朕的大军已攻入了皇宫,你为何还要负隅顽抗?”
姜维表情平静道:“彼时末将为秦国之臣,率军抵抗陛下,只是尽职尽责而已,今末将归降陛下,若陛下有旨,末将也一样会尽职尽责去完成。”
姜维这话答得巧妙,既表明了自己是个尽忠职守的人,又向颜良表明了归顺效忠之心。
正如颜良所猜想的那般,姜维果然对曹家没什么忠心。
“答得好,答得妙啊,朕眼光没错,你果然是个聪明的年轻人。”颜良哈哈大笑,毫不掩饰他对姜维的欣赏。
原本心情平静的姜维,这时却心情动荡了起来,却没想到,那个威震天下的颜良,竟然会对自己这个天水无名小辈,竟然这般的赞赏。
此时的姜维,心中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士载,你觉得这个姜维如何?”颜良将目光转向了邓艾。
邓艾一怔,看了姜维一眼,说道:“此人枪法精湛,颇有领兵之能,是员良将。”
邓艾先前虽与姜维屡战不下,但他也没有因此生恨于姜维,反倒是对这个跟自己年岁相仿的同龄小将,怀有几分相惜之意。
听得邓艾的回答,颜良的脑海之中,忽然间闪过了一个有趣的想法。
他嘴角微微斜扬,便笑道:“你二人均乃年轻一辈中的俊杰,今日能交战也算有缘,朕今便下旨,命你二人义结金兰,往后同心协力,共同为国效忠,你二人可愿意否?”
此言一出,姜维和邓艾均是吃了一惊。
姜维已得知邓艾乃颜良的义子,想邓艾虽没有皇子身份,但在楚国中必也是显贵。
而他姜维,不过是降将而已,地位与邓艾自不可同日语。
但现在,颜良却竟要让他姜维与邓艾结拜,他若成了邓艾的兄弟,那间接的也就变成了颜良的义子。
这是何等的殊荣,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尽管姜维年少从容,此刻也已是震惊得心潮澎湃。
至于邓艾,则是吃惊于自己的义父,为何如此看得这个姜维,竟要自己与之结拜。
邓艾心中虽吃惊,但对于颜良之命,却怎么会有异议。
他只迟疑了一下,便拱手道:“父皇既有命,那儿臣自然愿意与这姜兄弟义结金兰。”
邓艾都愿意了,姜维哪里还敢不答应,当即也表示愿遵皇命。
颜良心情大悦,便是摆手笑道:“好啊,速速案下香案来,朕要你邓艾和姜维二人,今日便在此结拜为兄弟。”(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七章两个贱人
姜维和邓艾,曾经的历史上,两个斗得你死我活的宿敌,今日,颜良却让他们结成了义兄弟,这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
今日,颜良再一次用戏虐的手段,嘲讽了历史。
于是,姜维和邓艾两员年轻的小将,便在这血腥的战场上,结案焚香,义结金兰。
杀曹操,破冀城,收贤才,今日的颜良可谓是大获丰收。
不过,一场巨大的胜利,并未令颜良就此松懈下来,他很清楚,曹操虽死,但却还有一个阴谋狡诈的曹丕余孽,需要扫平。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颜良可不想在西北这片复杂的地面上,留下什么久除不尽的隐患。
根据这般战略,颜良遂于冀城休整三日,三日后,提十万大军继续向凉州进军。
因是秦国主力已灭,曹丕兵势微弱,颜良便只率十万大军征凉州,余下十万大军先行班师东归,准备为将来的攻伐刘备作休整。
当颜良攻破冀城的当天,一骑细作便飞奔往姑臧城,将冀城失陷,曹操自杀的消息,报向了曹丕。
太子府,大堂中,一片的死寂。
吴质、杨阜、韦康等人,皆是满脸的震惊,仿佛不敢相信这残酷的事实。
上首处,全副披甲的曹丕,亦是满脸的震骇,双眸中瞬间盈满了热泪。
“父皇啊~~”蓦然间,一声嚎陶的哭嚎声,打破了这大堂中的沉寂气氛。
曹丕瞬间泪如雨下,那看似虚弱的身体晃了几晃,险些就要晕倒过去。
“太子殿下!”身旁的吴质惊叫一声,赶紧上前将曹丕扶住。
“父皇啊,都是儿臣不好,儿臣若非坠马昏迷,便能率凉州铁骑去援冀城,那样的话,冀城只怕也不会这么快被攻破,父皇你也不用……父皇啊,儿臣对不起你啊……”
曹丕哭得是声嘶力竭,伤心自责到了极点。
左右吴质等人,见得曹丕这般伤感的样子,皆是暗暗垂首,为之动容。
杨阜那肃立在那里,只眉头暗皱,对于曹丕这哭嚎之状,似乎是充满了某种不信任。
蓦然间,曹丕突然拔剑,竟是作势便往自己的脖子上抹去。
左右臣子们大惊,急是一拥而上,将曹丕的剑夺了下来。
曹丕哭叫道:“你们放开我,让我自杀向父皇谢罪,你对不起父皇啊,我该死~~”
吴质只好边扶住他,边劝慰道:“殿下休要自责,殿下之所以坠马,还不是为了去救冀城操劳过度所致,陛下之事根本不关殿下的责任,要怪,也得怪那颜贼相逼太甚,逼死了陛下。”
“此言甚是,害死陛下的乃是颜贼,太子殿下当振作精神,统领我等为陛下复仇雪恨才是,岂能有此轻生之念,殿下若果真有个三长两短,岂对得起陛下在天之灵,又怎对得起大秦黎民百姓。”朱铄也从旁劝慰。
经过两个亲信之臣的劝慰,曹丕激动的自杀之意,这才渐渐的平息了下去,他的脸上,愤慨之色愈重。
“该死的颜贼,竟然逼死父皇,我曹丕发誓,必亲手斩下颜贼人头,为我父皇报仇雪恨。”曹丕咬牙切齿,愤恨难当。
大堂中,众文武也皆愤慨不已,皆大发着誓愿,要杀颜良为曹操报仇。
看着这一片的愤慨,杨阜脸上的狐疑渐消,对曹丕的所言所行,渐是信以为真。
沉吟片刻,杨阜拱手道:“陛下被害,我大秦国群龙无首,焉能同心破敌复仇,臣以为,殿下当务之急,乃是尽快继位为帝,方才能号令大秦军民,共同抗敌保国,为先帝报仇雪恨。”
听得杨阜此言,曹丕的眼眸中,瞬时间闪过一丝狂喜,但那狂喜只一闪而逝,曹丕很快就变得犹豫起来。
“父皇方逝,大仇未报,我怎能就想着身登帝位呢。”曹丕叹息道。
吴质却忙道:“殿下身为太子,既是先帝指定的储君,如今先帝故去,殿下继位乃天经地义之事,殿下更有何疑。”
“殿下若不继位,则大秦军民群龙无首,人心必然土崩瓦解,那个时候,别说为先帝报仇,就是能否抵挡住颜贼的入侵,也是个未知之数。请殿下为大秦社稷,黎民百姓设想,即刻继皇帝位吧。”朱铄也劝道。
这时,殿下韦康等群臣,纷纷的跪伏下来,群起劝曹丕继位为帝。
曹丕干坐在那里,满脸的为难,满脸的无辜之状,好似群臣的劝进,乃是把他往火炕里推,令他背上不忠不孝之名一般。
“父仇未报,我焉能称帝呀。”曹丕为难道。
吴质正色道:“臣等为大秦社稷设想,请殿下继位为帝,殿下若是不应允,臣等便长跪不起。”
“殿下若不继位,臣等便长跪不起!”
群臣纷纷附合,一个个慷慨正色的跪在那里,一副要跪到海枯石烂的刚决之状。
看着群臣长跪不起,曹丕为难之余,又面露疼惜之状,似乎在疼惜群臣们的膝盖一般。
半晌之后,曹丕摇头一声长叹,幽幽道:“尔等如此相逼,我实是于心不忍,罢了,我继承大秦帝位还不成吗。”
曹丕终于松口答应,吴质等人顿时大喜,大堂之中,一片的欢欣鼓舞。
曹丕已然答应,吴质等人便当堂议起继位之事。
本来称帝这种事,至少也得有月余时间作准备,但眼下是非常时期,曹丕当然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面子上的准备。
于是,经过一番的热议,曹丕便叫在姑臧城南草筑一坛,三日后就仓促登位。
大事已定,群臣这才告退,曹丕带着一张不情不愿的伤感之脸,一路叹息着还往了内宫。
步入寝宫,郭嬛早早的就候在了门口,眉色间还透露着些许喜色,那般样子,显然已是知道群臣劝进之事。
曹丕按捺住激动心情,携着郭嬛一同入内,将婢女们尽皆屏退。
宫门关上,堂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