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丕按捺住激动心情,携着郭嬛一同入内,将婢女们尽皆屏退。
宫门关上,堂中只余下了他二人。
郭嬛当即盈盈一拜,轻声笑道:“臣妾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一句“陛下”,直把曹丕听得浑身发痒,酥爽之意浸到了骨子里边,说不出的舒服。
曹丕得意之极,差一点就要放声大笑出来。
转眼间,曹丕却又想到自己的父亲曹操方逝,自己就算因能继承帝位而高兴,也不该表露出太过得意之状。
于是,曹丕便强抑下狂喜之情,只叹道:“父皇驾崩,冀城失陷,我也是当此危难之际继位,有什么好值得贺喜的。”
曹丕嘴上虽这么说,但眼眸中闪烁出来的那得意之色,却是难以掩饰。
郭嬛扶着曹丕坐下,笑盈盈的宽慰道:“陛下才华绝世,如今终于能身登大宝,统帅大秦军民,尽情的一展所长,今虽处危难之际,但越是这个时候,才越能显出陛下的神武雄略呀。”
“神武雄略”四字,听得曹丕心中为之一热,一股昂然之意油然而生,他下意识的坐正了些,仿佛觉得自己的身形,正在变得伟岸起来。
“爱妃说得倒也有理,朕若在此危难之机,率大秦军民击退颜贼的入侵,那朕的功业岂非超越了先帝,神武雄略四字,朕倒未必当不起。”
曹丕越发的自信,言语中已不由自主的自称起了“朕”,尽管他还没有登帝位。
而此时的曹丕,更有自信不要要从曹操的身影中走出,还要超越曹操的功业。
“以陛下的空前绝后的才华,超越先帝必不在话下。”郭嬛趁势附合恭维。
曹丕越发的得意,满脸的春风得意,不禁放声大笑起来。
……
榆中。
大楚的旗帜,高高的飘扬在城头上空,颜良坐胯着赤兔马,率领着他一望无边的大军,浩浩荡荡的步入了城门。
凉州共有敦煌、酒泉、西海、张掖、武威、金城、西平七郡。其中,武威郡乃凉州刺史部所在,而金城郡,则位于凉州最南部,与南安郡相接。
颜良的得胜之师,自冀城而发,长驱直入扫平南安郡,径直北上金城郡治所榆中城。
榆中城的秦军闻知楚军杀奔而来,提前一天就弃城北逃,颜良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这座金城郡治所,打开了进入凉州的门户。
根据法正为颜良拟定的策略,拿下榆中后,全军休整几日,接着便长驱北上,直取曹丕老巢姑臧城。
颜良步入城门,登上城头俯视榆中城的景致。
正这时,斥候飞奔上城,将来细作发自于姑臧的最新情报,呈了上来。
看过那竹纸所书情报,颜良的嘴角扬起了一抹凉笑。
“他老子才刚死几天,他就这么急急忙忙的继位称帝,曹丕这小子还真是迫不及待呀。”讽刺时,颜良将那情报示于了左右众臣。
情报上内容很简单,只说曹丕数日前于姑臧城称帝,尊奉曹操为武皇帝,并立自己的太子妃郭嬛为皇后。
“曹丕不过是一只会玩弄权术之徒而已,就算称帝也不足为虑,他只是在加速求死而已。”法正不屑道。
颜良冷笑一声,将那情报掷入风中,高声道:“传朕旨意,明日大军北上,给朕扫平残敌,活捉曹丕和郭嬛这两个贱人。”(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八章穷酸的皇帝
姑臧城,皇宫大殿。
曹丕身着龙袍,高坐于龙座上,一副威然肃穆。
凉州乃偏僻之地,其繁华程度远不出中原,就连冀城也比不上,这草创的皇宫大殿,显得比较寒酸。
曹丕却一点没觉得寒酸,相反,他坐在那里还感到很舒服。
“启禀陛下,南面急报,颜良已亲率十余万大军进入凉州,榆中、金城、枝阳三县失守,楚军已越过黄河,一路向武威郡而来。”
曹丕神色微微一变,此时的他,才从皇帝的风光中回过神来,重新面对残酷的事实。
事实是,他这个大秦新皇帝,手中能够调动的兵马,仅仅有三万凉州骑兵,而他的敌人颜良,却正率帅着十万大军杀奔而来。
更要命的是,颜良手下良将如云,而他这个大秦皇帝麾下,可用之才却少到可怜。
似吴质、朱铄等人,治政出谋方面还行,若论上阵杀敌,只怕连四流武将都算不上。
至于韦康等凉州土著,虽然不乏勇猛之士,但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同样也没几个。
曹丕忽然间意识到,自己这个大秦皇帝,竟然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贼军来势汹汹,尔等可有何应敌之策?”曹丕把目光扫向了群臣。
众臣们马上都低下了头来,不敢正视曹丕,个个是束手无策。
曹丕的眼中,不禁闪过失望之色。
一片沉默之中,有一人却出班道:“启禀陛下,臣有一策,或可击败贼军。”
曹丕举目一扫,却见进言那人,正是杨阜。
“杨爱卿有何良策,速速道来。”曹丕精神一下子振作了起来。
杨阜便道:“从金城往姑臧五百里大道,没有一条河流,楚军的粮草运输,只能靠人力运送,而楚军十余万大军,其粮草供给运粮的难度必是十分巨大,楚军越是望北,其粮道也就会拉得越长,臣以为,我军何不从这一方面来下手。”
“杨爱卿的意思是?”曹丕的精神愈加振奋。
“臣的意思是,我军可将兵马退至苍松一线,以逸待劳,据守不战。同时却派轻骑四出,利用我们的骑兵优势,不断的袭据楚军粮道,臣以为不消一月,楚军必会因粮草不济,不战而退。”
杨阜一席话,点醒了曹丕,令他豁然开朗。
“杨爱卿所言极是,很好,就照你的计策去办。”曹丕没有多犹豫,当即准了杨阜计策。
兴奋了片刻后,曹丕却又忧虑道:“杨爱卿的计策虽妙,但朕麾下尚缺可用的良将,这却让朕有些头疼。”
这时,杨阜淡淡一笑:“陛下莫忧,臣向陛下保举一员良将,此人身长九尺,使六十八斤大刀,能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
曹丕神色大振,急问杨阜推举之人是谁。
杨阜未言,韦康却抢先道:“杨大人所推举之人,莫非是陇西王双不成?”
“正是此人。”杨阜点头笑道:“这个王双目下官职为偏将军,镇守西平郡防范羌人,臣当年巡查西平时,曾亲眼见识此人的武艺,更见识过他平定羌人叛乱的用兵能力,臣以为,这王双是员可堪一用的将才。”
曹丕听得自己国中,竟然还有这般厉害的角色,自然是大为兴奋,当即便下旨,将那王双召来姑臧相见。
于是,曹丕便用杨阜之计,放弃了南面大片城镇,将万多的凉州骑兵,尽皆龟缩在了姑臧附近,利用险要的地形构筑防线。
同时,曹丕又以王双、吴质等为将,以轻骑出击,前去袭扰楚军粮道。
杨阜的这一条计策,确实给楚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颜良大军渡过黄河后,失去了水上运输的能力,上百万斛的粮草,只能通过陆上进行运输。
凉州的地形又是东向西,逐渐的升高,这无疑又提升了运输的难度。
十余万人的粮草,单只以人力和畜力来运输,颜良为此征调的民夫和骡马,就有**万人之多。
粮草运输的负担在日益加重,而随着楚军向北的推进,粮道所受的敌骑袭扰,也是越发的严重。
凉州一带的地形,本就适合骑兵奔驰,从金城往南四五百里的路上,曹丕的凉州轻骑可以从任何一地,任何时间对大道上的粮队发动攻击。
为了保护这些粮队,楚军不得不抽调大批军力,沿途的护送粮队,如此一来,前线的兵力不但减弱,后勤方面的负担也跟着加重。
而且,如此作法,收效却甚微。
因为秦军的轻骑队,以千人为一队,共有十余队的轻骑军进行袭营,而在旷野上想要抵挡千人骑兵的进攻,步兵的数量至少要达到了四千人左右的配置。
况且,纯以四千步兵,未必还能挡得住骑兵机动性极强的进攻,稍有不慎,损失的不仅仅只是粮队,就连护粮的军队也要搭上。
步兵护粮不行,颜良便只能动用骑兵。
此番征秦,颜良总计调动了约两万多的骑兵,这个数量仅比曹丕的三万铁骑少了一万,如果再配合上步兵的话,原本击败秦军不在话下。
但若将骑兵调出运粮,前线的步兵缺乏足够的骑兵保护,同样又会遭到曹丕主力的威胁。
种种不利之下,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颜良的大军仅向前推进了两百余里,抵达了金城郡最北端的令居城。
过了这令居城再往北,便将进行到武威郡境内,途经两百多里的荒无人烟的地区,才会进至姑臧一线。
而那两百里的无人区,没有城池可供驻防,楚军的粮队一旦经过那里,必将遭到更大的威胁。
令居城,御帐中的气氛有点肃然。
颜良听着周仓关于近期粮队损失情况的报告,脸色阴沉如铁,眉宇中浮现着不爽的神色。
颜良不得不承认,他有些小瞧了曹丕的能力,或者说,他是小瞧了曹丕麾下谋士的能力,这条近似于无赖的骚扰战术,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秦国的谋士不是都在冀城一役死绝了么,谁还会给曹丕想出这么条计策来。”颜良冷冷问道。
法正道:“臣以为,为曹丕出谋划策的,可能是杨阜。”
杨阜么,怪不得了。
经法正这么一提醒,颜良忽然间想起了此人。
这个人的名声虽不及郭嘉、荀攸等人出名,但曾经的历史中,此人却设计将马超杀得大败,彻底的退出了陇西,灰溜溜的逃往了汉中投奔张鲁。
“杨阜此人,确有几分谋略,曹操倒是对他这个不孝的儿子很好啊,临死之前还给他留了一个可用的智囊。”颜良讽刺道。
赞许归赞许,这并不意味着颜良就把曹丕放在了眼里。
当年以曹操之雄略,拥有郭嘉、刘晔这等顶级谋士,都为颜良所灭,曹丕加上一个二流的杨阜,又岂能难倒颜良。
“曹丕玩起了无赖战术,尔等就给朕想一条计策破了他吧。”颜良用命令的语气,向众谋士们下了命令。
法正和徐庶等几位谋士,尽皆凝眉沉思了起来。
片刻后,徐庶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捋须说道:“陛下,臣以为曹丕的意图,无非是想扰断我粮道,逼得我们粮草不济,被迫不战而退,既是如此,那我们何不来个将计就计呢。”
将计就计?
颜良看着徐庶那诡笑的表情,便知这位绝顶谋士,必有妙计,遂问他怎么个将计就计。
徐庶便不紧不慢,将自己的计策道来。
计策言罢,法正也点头道:“臣以为,徐中丞的计策可行。”
法正也赞同了,颜良更有何疑,遂拍案道:“好吧,就这么办吧,曹丕想耍无赖,朕就让他连哭都哭不出来。”
……
姑臧城南三十里,苍松城。
御帐中,曹丕负手立于地图前,与众臣们商议着眼下的形势。
杨阜立于一旁,向曹丕汇报着近来的战况。
经过半月的骑兵袭扰,以王双为首的秦军骑兵,发动了多次成功的偷袭,烧毁楚军粮车达五百余辆之多,同时歼灭了近万余护粮军。
虎威将军王双,更在前日的袭扰战中,不但烧了百车粮草,而且还击败了三千多人的楚军护粮军,斩敌达两千之众。
耳听着一道道捷报,曹丕不住的微微点头,眉宇间渐渐扬起得意的表情。
汇报完毕,曹丕欣然道:“杨爱卿啊,你给朕举荐的这个王双,确实是一员良将。来人啊,传朕旨意,升王双为平南将军,进封亭侯。”
王双从一偏将,半月间升至平南将军,这提拔的速度实谓惊人。
曹丕也是难得碰上这般良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也是想通过提拔王双,来激励鼓舞诸将。
“陛下赏罚分明,臣等佩服。”杨阜拱手恭维。
曹丕微微而笑,面露傲然自恃之状。
正这时,斥候飞奔入帐,“启禀陛下,王将军从令居城一线发回急报,楚军前锋文丑已率军撤出令居城,根据各路轻骑所报,楚军似乎有大举南撤的迹象。”
听得这道情报,曹丕原本就得意的脸上,霎时间更是涌现激动的喜色。(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九章你有胆追吗
楚军,终于撤了!
“杨爱卿,你的计策成功了,楚军被朕逼退了。”曹丕兴奋到极点,声音都有些沙哑。
自称帝的喜悦没多久,曹丕就一直深陷于忧虑担心之中。
他担心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以一州之力挡住颜良,那几乎无敌于天下的兵锋。
多少次梦中,曹丕都梦到自己失败后,为颜良折磨至死的惨烈场景,这让他整日都处于提心吊胆中,害怕有朝一日,梦境会成真。
但是现在,楚军退兵了,他所有的担心都不存在了。
“楚军退兵了,那咱们正好趁势追击,大破颜贼,一举将陇西收复,如果有可能的话,把关中也一并收复就更好了。”朱铄兴奋道。
“楚军虽退,但我军还当以稳妥为重,不可擅自追击才是。”杨阜很是冷静。
朱铄却道:“颜良今日退却,迟早有一天会卷土再来,我军只有夺取陇西,甚至是夺还关中,将颜良赶出潼关以东,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稳妥。”
杨阜沉默了下来,虽未赞同,但也没有反对朱铄的进言。
曹丕头脑一热,当即就准备下令给王双,命他大军追击,痛击楚军。
这时,杨阜忙又道:“颜贼素来狡猾,他此番撤军也许只是诱敌之计,臣以为,在未确认楚军的确是撤兵之前,不宜盲目发动追击,以免中了颜贼的计策。”
曹丕心头一震,满脑子的热血,立时冷静了下来。
沉吟半刻,曹丕道:“杨爱卿言之有理,朕岂能轻易中了颜贼的计策,传旨给王双,命他严密监视楚军动向,随时向朕汇报,朕要探明虚实之后,再做定度。”
曹丕不傻,这些年来他们曹家吃了颜良多少亏,被颜良耍了多少回,这些教训他岂能忘记,如今他自不会轻易就中招。
当下,曹丕便传下旨意,命王双率一万五千铁骑,尾随于楚军之后,徐徐跟进作监视。
曹丕本人则御驾亲征,亲率一万五千骑兵于后,准备随时支援王双。
数天的时间里,楚军从令居退至了允街,从允街又退至了枝阳,诸军撤退之时,将沿途的丁口,统统都迁往了陇西。
楚军迁民的举动,使得曹丕开始确信,颜良这的确是打算撤军,否则把当地百姓迁走后,留下大片无人区,使楚军无法就地取粮,征用丁夫,岂非自找麻烦。
未几后,王双亲自星夜赶到了令居城,面见曹丕,并为曹丕带来了一道更令曹丕兴奋的消息。
王双从零星抓获的掉队楚卒那里盘问到,颜良之所以撤兵,一方面是因为粮道被扰严重,后勤眼不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关东传来消息,刘备正大举集结兵马想要趁机南下入侵中原。
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迫使颜良决定暂时放弃全灭秦国,撤兵东归中原先去对付刘备。
“陛下,颜贼粮草不济,中原又有危,不得已之下撤兵已无疑,臣请陛下允臣率军出击,趁其军心不稳,一举将颜贼击破,收复陇西。”
王双热血沸腾,慷慨不已的向曹丕请战。
曹丕眉眉深凝,眼眸中闪烁着兴奋之色,一副跃跃欲战之势。
“陛下,此乃天赐的良机,这次机会若是错过,容颜贼从容撤回陇西,那时我们再想进攻,只怕就不易了。”朱铄也急迫的劝战。
曹丕将目光望向了杨阜,那眼神似在询问杨阜的意见。
毕竟,此时秦国中,唯有杨阜最有智谋,曹丕也只有看他的意思,才敢做这个决定。
一直沉默的杨阜,深吸了一几口气,缓缓道:“既是诸般情报如此,臣以为,可以一战。”
此言一出,曹丕脸上残存的那点狐疑,瞬间烟销云散,所剩下的唯有猎猎的杀机。
“子全,朕命你率前军铁骑,肆机向贼军发动进攻,务必要为朕大破贼军,收复陇西。”曹丕拍着王双的全,语重心长的说道。
王双一拱手,慨然道:“臣蒙陛下厚恩,此役必倾尽所能,杀得那颜贼片甲不留,收复陇西,将陛下迎还旧都。”
对于王双的表态,曹丕深为满意,遂叫王双即刻起程,去往前军去指挥这场追击战。
王双慨然领旨,大步流星出帐而去。
看着王双离去的背影,曹丕眉宇间渐渐泛起丝丝冷笑,口中喃喃道:“颜贼啊颜贼,朕可不是朕的父亲曹操可比,这一次,朕就让你尝尝败于朕手下,会是什么滋味,嘿嘿~~”
……
三天后,黄河北岸。
颜良驻马远望,南岸隔河相对的,便是金城县所在。
河滩处,大批大批的楚军士卒,正井然有序的登上筏子,渡河前往南岸金城县。
大军渡过黄河,滔滔河水便将隔绝南北之路,楚军也将彻底的脱离秦军轻骑的骚扰。
“半渡而击之,秦军若是追击,此时就是绝佳的时机呀。”颜良兴叹道。
旁边的徐庶却道:“臣只怕那王双不肯前来追击,若是如此,那我军的撤退就成了白费力气。”
伪退的计策虽是徐庶所献,但见王双连日没有追击,徐庶开始有些怀疑自己的计策。
颜良却冷笑一声,断然道:“元直你放心吧,那个王双他一定会来追击的。”
颜良那肯定的语气,仿佛对王双的性格,简直了如指掌一般。
或者说,熟知历史的颜良,对王双的确是了如指掌。
此人历史上曾为曹真推荐,连杀诸葛亮数将,重创过蜀军,确为曹军中难得的猛将。
但这员猛将的缺点,却在于有勇无谋,历史上也正是中了诸葛亮的诱敌之计,为伏兵所杀。
颜良深信,放着大好的杀敌机会在前,以王双的秉性,绝不可能错过这好机会。
况且,曹丕要在保住他西北的一亩三分地,也必须夺取陇西,那么,趁势追击颜良的退兵,便将是他夺回陇西的唯一机会。
诸此种种,令颜良断定,王双必会追击不可。
徐庶却是眉头暗皱,作为出此计策之人,徐庶自己有些不太自信,反是天子却如此的肯定,这自令徐庶对颜良的那份自信怀有新奇。
正这时,胡车儿飞奔而来,拱手道:“启禀陛下,北面斥候来报,正有大批的秦军骑兵,向着渡头这边杀奔而来。”
秦军,果然来了!
徐庶身形一震,惊奇的目光望向颜良:“王双果然中计前来,陛下真乃料事如神啊。”
颜良却一派淡然,只冷笑道:“传旨下去,叫渡头的将士们速速渡河,这戏要给王双演逼真一点。”
旨意传下,渡头拥挤的几万将士,很快就拥挤起来,开始有些混乱的向船筏争抢而去。
而朱桓则奉命,率五千余兵马,仓促的结阵准备迎敌。
整个河滩的形势,显得一时紧张不已,楚军似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颜良却驻马原地,不动声色的远望着北面大道,仿佛根没有将眼前的不利势放在眼中一般。
鹰目远望,但见北面方向,漫天的尘埃滚滚如滔,正如黑云一般铺天盖地的袭卷而至。
此时正当夏时,根本不会有沙暴,能形成如此声势者,除了庞大的骑兵团之外,还能有什么。
颜良刀锋似的目光延伸至远方,渐渐的,那黑漆漆幽灵般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
五里外,王双正策马狂奔。
他的身后,一万五千名西凉铁骑,正汹汹如虎狼一般向前狂冲。
王又举目远望,但见滔滔黄河就在眼前,数不清的楚军正在河滩上拥挤,而一座旗帜不整的军阵,则挡在了大道正前方,似是想要堵住他的前冲之路。
一切的迹象都在表面,正在渡河的楚军,全然没有防备到自己率军杀至,此刻正处于仓促应战的不利状态。
见得这般情形,王双的嘴角般,不禁掠起一丝不屑的冷笑。
“这就是传说中的颜良吗,我看也不过如此,倘若先帝早点用我,又何致于为颜良所害。”
今日,正是我王双扬名天下之时!
王双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起来,他杀到楚军片甲留,天下人皆为他王双之名震动的情形。
越想越兴奋,王双拍马疾行,大叫道:“西凉的勇士们,给本将冲啊,杀光楚贼——”
暴喝声中,一万五千名秦军铁骑,汹汹如野兽一般,咆哮着狂奔而至。
面对着这般汹涌的狂冲之势,朱桓所率领的那五千名步军,确实受到了震动,众将士的心中都产生了恐怖之意,皆没有信心在仓促之下,挡住敌骑的一冲。
而河滩上失去秩序的士卒,更是心下惶惶,皆迫不及待的想要抢渡到对岸去。
楚军越是这般彷徨,秦军冲击的决心,就越是坚决。
须臾间,秦军已在里许之外。
这样一个速度,秦军铁骑用不了片刻是,就将汹涌的冲至。
形势,对于楚军来说,已是千钧一发。
而这时,颜良依旧一脸从容,只扬鞭淡淡道:“发信号给姜维和邓艾吧,如此大好良机,也该是让他们年轻一辈崭露头角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章颜良的双雄
呜呜呜~~
嘹亮的号角声吹响,空洞而悠远,释放着猎猎的杀机。
黄河北岸处,一面巨大的赤色战旗,高高的树将起来,屹立在了旷野之上。
方圆十余里的范围,飞舞的巨旗之影,无不清晰可见。
疾冲中的王双,此刻也敏锐的注意到了那一面旗帜,但王双却并未太过在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