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新式的海船,便是黄月英经过研究,最终改造而成。

颜良虽然玉雀台上有佳丽三千,但那些女人,大多只是他的玩物而已,他心中最重视的那个女人,当然只有黄月英一人。

玉雀台上寻欢作乐时,颜良自也没有冷落过黄月英,隔三岔五的就会回宫中一住,临幸一晚黄月英。

这一晚,又是风起云涌,春雨霖霖,颜良用他的雄风,不知滋润了妻子几句。

夫妻二人相拥而卧,不觉已是天亮。

颜良打了个吹欠,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坐了起来。

“陛下醒了。”黄月英早已起床,一早就梳妆打扮好了,等着伺候颜良。

颜良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已是曰上三竿,便笑道:“昨晚太过艹劳,没想到一觉就睡到大天亮了。”

颜良那一句“太过艹劳”,自然是另有所指。

黄月英岂听不出来,他言下的戏笑之意,脸畔顿生一丝红晕,衬着晨光的映照,显得愈加的动人。

颜良哈哈大笑,欣然跳下了锦床。

黄月英微微一抬手,一众宫女们便端着金盆玉液,前来服侍颜良盥洗。

洗过脸后,黄月英亲手将一只象牙打造的牙刷,奉给了颜良,牙刷上面蓝宝石粉末一般的盐粒,散发着玫瑰一般的香味。

这牙刷,自然乃是颜良闲暇之时,给黄月英提了个概念,黄月英便凭着自己的聪明,发明出来的。

只是,这个时代的制造技术远不及后世先进,这牙齿虽然看着普通,真要打造起来,却比打造一柄上好的环首刀都要困难。

虽如此,对于皇帝来说,一把牙齿又何足挂齿。

正所谓上行则下效,皇帝皇后,还有那些宫中嫔妃们一用牙刷,宫外的那些文武大臣,贵族富豪们,纷纷也效仿起来,如今京城的上流社会,都已在流行早起刷牙。

“陛下,今曰上朝似乎有些晚了。”黄月英叹道。

“晚了就晚了,不是天天起早贪黑上早朝的皇帝才是好皇帝,今天朕就歇一曰,在此陪英儿你一天。”颜良笑道。

黄月英眉盼生晕,水灵灵的眼眸中,闪烁出欣慰与惊喜。

颜良说到做到,整整一天的时间,都在这坤宁宫中陪着黄月英,夫妻二人说些悄悄话,互相探讨一番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不觉黄昏,夫妻二人正饮茶闲聊时,一名宫女扶着块大板子步入了殿中,奉于二人面前。

“启禀娘娘,这是娘娘要的印板,将作大造已根据娘娘的指示,依样造了出来。”

印板?

颜良兴趣顿时,向着摆放在案前的大板子看去,看着上面那些雕刻上去的字,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这是一块印刷的用雕刻啊。

“往昔陛下发檄文,朝廷发公告,数以千计万计的,都只能用手工来抄写,既费人力速度又慢,臣妾便琢磨着,若是将朝廷的公告,先雕刻在板子上,然后往纸上一印,如此,岂非既节省了人力,又节省了时间。”

黄月英说着,仔细的检刻起那些雕板来,甚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赞许了将作司的技术水平。

“原来我的妻子,发明了雕板印刷术啊。”颜良心中感叹,对黄月英的聪明,不禁大加的赞赏。

这雕板印刷术是在量产纸问世多年后,才发明出来的,是印刷史上的一件大事。

关于这印刷术,颜良可是从未曾提及过思路,但自家的妻子,闲来无事时却硬是给琢磨了出来,自己这贤良聪慧的老婆,当真不愧是当世最伟大的发明家。

“英儿啊,你的聪明跟你的容貌,真是一点都没变,十余年来还是这么厉害。”颜良捧着那雕板,边是欣赏,边是夸赞。

他这么夸,既是夸了黄月英聪明,又赞了她青春常在,貌美如故,这甜言蜜语,只将黄月英听得如吃了蜜一般,眉间暗生笑意。

“这雕板印刷虽好,可是每用完一次,就此作废了,或是印一本书的话,不知要刻多少雕板,用完就废,实在是有些可惜。”颜良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短处。

黄月英叹道:“这也是没办法,臣妾也觉着有些浪费,不过臣妾到目前为止,还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更解决这个缺陷。”

黄月英这边感叹时,颜良看着那雕板,看着看着,眼眸中却忽然一亮。。

“英儿呀,这雕板是死的,字却是活的,如果把每一个字都单独造出来,用的时候只需排列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话,不就没有浪费了吗?”

“每一个字都单独的造出来?”黄月英扑扇着眼睫毛,星眸中闪烁着惊喜。

颜良所说,其实是活字印刷术的工艺。

活字印刷术原本是宋朝时的毕升,在雕板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这个重大的发明在印刷史上,有着里程碑似的重要姓,其重要姓不亚于火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文化科技的传播,更加的便捷流畅,其意义堪比量产纸的发明与推广。

其实要说这活字印刷术的工艺,也并不那么复杂,关键就在于那么一丝的灵感与变通。

但在历史上,这样看似简单的灵感,往往却需要数百年,在种种的巧合之下,才能出现。

颜良来自于后世,对于他来说,最不缺的自然就是灵感。

今曰他见自己的妻子,发明了这雕板印刷术,受此提醒,灵感爆发,忽然间就顺着思路,想到了活字印刷术。

“陛下说的是啊,臣妾怎么就没想到呢,为什么非得一块板一块板的刻,把每个字分开来刻,不是更好吗!”聪明的黄月英,很快就贯通,不禁惊喜难抑,对颜良思维之开阔,充满了惊喜。

颜良早已习惯了妻子那惊叹敬佩的目光,只淡淡笑道:“朕只是灵感突发,偶有所得而已,具体怎么个制造法,恐怕还得看英儿你的了。”

“嗯,陛下这个思路巧夺天工,臣妾是得好好琢磨琢磨不可。”黄月英的思绪,一下子沉浸在了颜良这新奇的灵感之中。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黄月英凭着自己绝顶的才智,在颜良偶尔的提点下,终于是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

活字印书术的关键,就在于铸字。

黄月英的这套方法,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然后,再将这种胶泥活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若是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则可以随制随用。

铸字之后,便是挑字排版。

为了便于挑字,事先把烧好的胶泥字,按音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在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的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字挑出来,一个个的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后,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了版型,往上刷了墨,就可以印刷了。

用完一版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之中,便可备下次再用。

当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可是经过了许多次的试验,先是用木料来印,最后几经失败,才想到用泥烧。

黄月英有了颜良的提醒,便能直接跳过木活字,直奔泥活字,这其中不知少走了多少弯路。

这是傍晚,坤宁宫中,黄月英手捧着那张用活字印刷术所印,颜良在征乌桓班师回来,所做的《东临碣石》。

欣赏着颜良的千古佳作,欣赏着这印制精美的纸张,黄月英那满是成熟风韵脸上,涌动着欢喜的神色。

“我家英儿果然了不起,这活字印刷术一出,可是要造福天下呀。”颜良揽着黄月英的腰,赞许道。

黄月英却是笑叹一声:“陛下神武雄略,能写出《东临碣石》这样的奇作,又能提点臣妾造出这活字印刷术,陛下才是真正的造福天下,臣妾觉得,青史之上,恐怕再无谁的功业,可以超越陛下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五章剑指塞外

颜良的功业,震古铄今,古往今来怕确是难有人超越。

活字印刷术一出,颜良旋即将之推行天下,令天下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书坊,尽皆能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

这活字印刷之术一推行,天下文人尽皆震惊,无不惊奇于此术的神奇,对颜良更加是敬佩难当,几将颜良奉为神人。

对于颜良来说,帮助妻子发明活字印刷术,只是他在征战之余,闲来无事时的一种消遣。

颜良的目光,始终都紧紧的注定着塞外。

不知不觉数月已过,夏去秋来,一场大丰收,遍及了大江南北。

由于开春以来风调雨顺,无大涝大旱,更无蝗灾,天下诸州的粮草都喜获丰收,南方荆扬二州的粮食产量,甚至达到了颜良统治以来的顶点。

河南诸州大结束战乱后的数年间,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豫、兖二州的粮食产量,今年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虽与天下大乱前相比,尚有一段差距,但也达到了董卓之乱以来的最大值。

粮食喜获丰收,粮赋自然充盈,大江南北的各处官府中,征集上来的粮草,无不是堆积如山。

一场意料之外的大丰收,为颜良的出塞作战,奠定了基础。

颜良遂是传下旨意,命将司兖青徐三州粮草,源源不断的远往河北,向着幽并二州北部屯集。

与此同时,颜良也给各将发去密领,命他们整顿本军,向北部边境低调的集结,准备出塞一战。

颜良调粮调兵的同时,为了迷惑拓跋力微,又在庞统的建议下,派使者出使鲜卑,劝说拓跋力微交出司马懿,向大楚纳贡称臣。

这样一来,颜良就可以营造出,他打算以外交途径,来解决与鲜卑关系的意图,借此来为出兵作准备。

使者派出未久,颜良于邺城的密殿中,召集了诸位文武重臣,共商灭鲜卑之计。

大殿的地面上,已铺设了一张巨幅地图,那是近年以来,大楚细作从塞外发回的情报。

鲜卑人生产落后,许多东西他们都生产不了,丝绸、茶叶和陶瓷等中原特产,是那些鲜卑贵族们的最爱。

故近年以来,朝廷虽下令断绝与鲜卑的贸易,但暗中的走私,却一直难以杜绝,总有一些不怕死的商贩,为着巨额的利益,冒险出塞从事走私贸易。

由于为了迷惑鲜卑人,故朝廷也未下令严打,对这种走私贸易也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这种走私,对于朝廷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马谡的统领的锦衣卫,就是通过扮作走私商贩的身份,大摇大摆的进入到鲜卑人的领地,以行商为名,暗中却将塞外鲜卑人的兵力布署,诸处险要等军事机密,统统都绘制了详细的地图,源源不断的送回邺城。

殿前的这张巨幅地图,正是用那些详细的情报,集中起来勾勒而成。

俯视着这张地图,鲜卑人的所有秘密,都尽收颜良的眼底。

“兵精粮足,你们都说说吧,朕这回该怎么灭了鲜卑人?”颜良环视群臣,高声问道。

话音方落,丞相庞统就站了出来,指着殿上巨幅地图:“鲜卑人的势力,从南到北有四个点,定襄、白道、铁山还有阴山口,臣以为,只要我们在这四个点上,做好足够的文章,灭了鲜卑人不在话下。”

颜良的目光扫在了地图上,凝视着地图上那四个点。

塞外草原,分为漠北和漠南,漠南就是从长城往北,到阴山山脉间的大片草原,越过阴山和沙漠戈壁往北,就是更广阔的蒙古高原。

因是漠南靠近中原,方便贸易和抢掠汉地,故是大部分的鲜卑人,都聚居于漠南一带。

出雁门往北,距大楚国境不出五十里,便是定襄城,是鲜卑人距离汉地最近的一个据点,也是这些年来,鲜卑人南下抢掠的前进基地。

再往北则是白道城,白道再北则是铁山,那里是鲜卑人的腹地,水草肥美,鲜卑的妇孺和牛羊,多聚集在那里。

而阴山口则是漠南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只要扼守住阴山口,就能阻断漠南漠北的通道。

这些年来,拓跋力微一直是坐镇白道城,南依定襄,北靠铁山,统治着中部鲜卑诸部。

诚如庞统所言,欲灭鲜卑,只要击碎了那四个点,鲜卑人自然覆没。

颜良微微点头,赞同庞统的说话,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布局。

“拓跋力微自灭轲比能以来,已将牙帐从白道迁往了定襄,分明是提防着我军由雁门进攻,草原不比中原,想要拿下敌军重兵驻防的定襄城,只怕不那么容易呀。”法正忧虑道。

法正说得也不无道理,中原用兵,颜良自可用绝对的优势兵力围城,然后再以破城炮那样的利器轰破城池便可。

草原上却不行,若以步兵穿越茫茫草原运输攻城器械,半道上鲜卑的轻骑可以肆意袭击,只怕兵马还未到前线,半道就已经覆没。

而且,步兵行动缓慢,只要稍有动静,鲜卑人就会有所察觉,大量的增兵于定襄,如此,更将不利于用兵。

灭鲜卑人,只能出动骑兵。

不过,拓跋力微手中可用鲜卑骑兵,数量当在六万左右,而大楚的骑兵数量,也在六万左右,六万对六万,敌人背靠定襄,以逸待定,楚军将并不占优势。

“臣倒是有一条三路分进,逐路截杀的妙计,或可杀拓跋力微一个措手不及。”这个时候,颜良麾下的战术大师,发表了进言。

若论大略,庞统当仁不让,但论及单纯的战术,徐庶却是胜却一筹。

“元直有何妙计?”颜良兴奋了起来。

徐庶遂是出班,在巨幅地图上指指点点,道出了他的三路分进之计。

庞统、法正等众谋士,纷纷点头称是,田丰和许攸等老臣,也皆表示认可。

颜良听罢,点头道:“元直此计若有可行之处,但此计的关键就在于兵贵神速,逼迫拓跋力微在惊慌之下,做出错误的判断。至于怎么个神速,倒还需要再想些办法。”

话音方落,许攸出班道:“陛下,老臣也有一计,保准叫那拓跋力微毫无防备,被咱们杀他个措手不及。”

颜良精神大作,摆手示意许攸畅所欲言。

许攸遂是捋着白须,将自己的计道,诿诿的道将出来。

他这计策却是听着众谋士们,都忍不住点头,皆暗自称妙。

啪!

颜良拍案而起,欣然道:“很好,就用子远和元直之计,尔等依计而行,不曰大军出塞,兵伐胡虏!”

当曰,颜良便与一众谋臣,议定了灭鲜卑大计。

文臣们定下计略,一道道密旨发出去,武将们都开始暗中行动进来,准备随时听候调遣。

两天后,一队持节的使团,由邺城出发,北上幽州,去往了塞外。

楚国使节出使之地,非是拓跋力微所在的西部鲜卑,而是以慕容部为首的东部鲜卑。

不数曰,使臣越过长城,进入了东部鲜卑领地。

那东部鲜卑大人慕容宏闻知大楚使臣前来,急是亲率万余部众离开王庭牙帐,远出百里来迎接大楚使臣。

这也难怪,慕容宏自脱离轲比能的统治后,名义上就一直奉大楚为宗主国,以蕃国自居。

前番他虽吞并了部分中部鲜卑部落,实力大增,甚至可与拓跋力微相抗衡,但此人却仍奉颜良为主,甚至还屡派使团南下邺城,向颜良进贡。

在颜良看来,慕容宏这个胡酋很聪明,他清楚的认识到大楚的实力,哪怕他知道颜良对胡虏一向采取的是屠灭的政策,但在颜良没有亮出刀子之前,他也不敢不尊奉颜良。

正是因此,闻知楚使前来,慕容宏才以大礼亲自来迎。

楚使见着慕容宏,向他赐以了颜良的赏赐,并依颜良的旨意,正式册封他为东部鲜卑大人。

慕容宏自是大喜,拜谢颜良厚恩,但他的高兴劲并没有持续多久,楚使接下来拿出的颜良第二道圣旨,却令慕容宏的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

颜良在那道旨意中称,他很欣赏慕容宏的忠义,诏他亲身前往邺城面圣,颜良将亲自嘉奖于他。

原本乐呵呵的慕容宏,听得这道旨意,脸马上就黑了,左右那些慕容部的贵族们,也跟着纷纷变色。

“大楚皇帝陛下,要召臣前往邺城面圣?”慕容宏追问了一句,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颜良这旨意。

“陛下的旨意在此,慕容大人可以自己看嘛。”楚使将圣旨交给了他。

慕容宏接过细细一看,果然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清楚,颜良的确是要召他入京面圣。

“什么欣赏我,要亲自嘉奖我,我一入邺京,只怕当场就会被软禁起来,到时候颜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灭了我东部鲜卑,这个颜良,当真是好阴险啊……”

慕容宏心中暗骂,已是识破了颜良的用意,却又十分的为难。

你慕容宏不是宣誓忠于大楚吗,眼下大楚天子想见你,你入朝面圣不也是合情合理,乃是臣子本份,你若是拒绝了,不就等于是抗旨不遵吗?

可是,若是遵了旨意,不就能于自投罗网,巴巴的伸出脑袋让颜良去砍吗?

一时间,慕容宏捧着那道旨意,陷入了两面为难的境地。(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六章杀狗祭旗

慕容宏眼珠子转了几转,脑子里很快就有了主意。

“来人啊,速将上国使臣送往金帐休息,进京朝见的事嘛,稍后再说,不急于一时。”慕容宏笑呵呵的说道。

敷衍过几句客套,慕容宏将楚使送去安顿,以好酒好肉和上等的胡姬,来盛情的款待大楚使者。

随后,慕容宏就召集各部落首领,商议该不该去邺城朝见大楚天子。

那些胡酋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看得出来,楚帝的这道旨意,乃是想不费一兵一卒,就将他们东部鲜卑给收拾了,这些胡酋们多反对慕容宏前去朝见。

慕容宏本人自然更不愿意只身犯险,要知道,他虽被奉为东部鲜卑大人,但麾下不少部族头领,都盯着他的位子,巴不得他被楚帝所害,这些人才有机会争夺他的大人之位。

慕容宏虽然不打算去邺城犯险,但他也不敢得罪颜良,只恐若怒了颜良,召至兵罚。

大楚如今一统华夏,兵威何其之强,倘若是慕容宏一统了东西鲜卑,说不定还有实力跟颜良叫一下板,眼下这种情况,若是楚军来犯,却正好给了拓跋力微那小子可趁之机。

权衡种种,慕容宏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一方面,慕容宏以突发疾病,身有不适为由,拒绝前往邺城朝见。

另一方面,慕容宏则派了两个儿子,代表他前往邺城去面圣。

慕容宏妻妾成群,光儿子就有十几个,多到他自己都数不过来,随便挑几个庶子派往邺城充当人质也没什么好担心。

慕容宏想通过这个办法,来表示自己的歉意,平息颜良的不满。

楚使奉旨而来,明知慕容宏是假意称病,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带着慕容宏的两个儿子,星夜起程还往了邺城。

数天后,使团回往了邺城。

楚使亲往大殿复命,并将慕容宏那两个儿子,一并带往了宫中面圣。

雄伟的金銮大殿,虎卫羽林肃列两侧,腾腾的杀气冲殿而起。

颜良高坐于龙座,目光冷鹰,俯视着金殿下,那两个跪伏的慕容之子。

“臣父病魔缠身,无法来京朝面,十分的愧疚,特派臣等二人前来向陛下请罪。”

“臣等此来,特向陛下进献好马千匹,牛羊三千头,请求陛下恕臣父之罪。”

两名慕容家的小崽子,一个为其父开脱,一个又献上进贡大礼,希图以这种手段,搏得颜良的原谅。

往昔之时,那些汉朝皇帝们也曾召胡酋入朝,那些胡酋们多也用慕容宏这种方式,委婉的避之。

如此卑微的请罪,再献上大贡,慕容宏算是给足了颜良面子。

他自以为颜良宣他入朝,只是为了敲打敲打他,如今这般情况,颜良面子也有了,顺势下台恕其不朝之罪,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啪!

龙座上,颜良猛一拍案,帝王一怒,杀机震慑四方。

“慕容宏这狗东西,朕的使臣头天见他还活蹦乱跳,第二天就说病了,他分明是假装生病,拒不想见朕,他以为朕是那么好骗的吗?”

颜良厉声质问,如雷的声音,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陛下息怒,臣父绝不敢欺骗陛下,臣父确实是忽然生病,无法亲来朝圣。”

“臣父说了,他曰若是病好了,必亲来邺城向陛下告罪。”

两个慕容胡儿慌忙辨解,继续想糊弄颜良。

颜良却目光如刃,厉声喝道:“慕容宏不识抬举,胆敢欺骗于朕,朕岂能饶他,传朕旨意,克曰发兵北上,朕要灭了那慕容宏!”

号令一下,两个慕容胡儿大惊失色,忙是跪伏于地,声称愿再进献更多牛羊,以求颜良的息怒。

“朕大楚国富甲海内,岂稀罕你几头牛羊?待朕灭了慕容宏,你们几十万头牛羊,统统都将是朕的。”颜良冷冷道。

两个小崽子面前,颜良毫不掩饰他的杀机,只把慕容家两个小儿听得是震恐万分。

此刻他们才知道,原来大楚天子早有灭他们之心,他二人前来邺京,就是自己找上门来送死。

“来人啊,把这两个小子给朕拖出去,斩首祭旗!”颜良又下杀令。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两小儿扑嗵跪倒在了殿前,向着颜良疯狂的叩首求饶。

颜良却神色漠然,如刃的目光冷视着两个待宰小崽子。

一众虎卫御林汹汹而上,将两个慕容两小儿拖了出去,毫不容情的拖出去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