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良最怕的就是一败之后,蔡瑁便龟缩不出,而今自己若宰了刘表心爱的外甥,还怕他不盛怒之下,为张允报仇么。

满宠这才恍然大悟,拱手叹服道:“主公深谋远虑,我等实有不及,惭愧,惭愧。”

其余诸将反应稍慢,这时也反应过来,无不对颜良深深赞服。

“还等什么,把这厮给本将宰了,以他的人头祭旗。”

这时左右再无迟疑,几名虎熊亲军上前便将张允拖了走。

“将军饶命,饶命啊——”

张允撕心裂肺的嘶嚎着,伴随着“咔嚓”一声脆响,惨号之声骤止。

鲜血沿着栈桥缝隙淌入水中,和那漫江漂散的鲜血汇聚,将半边江面染红。

方圆数里,浮尸遍布。

######襄阳,州府。

刘表神色凝重,盯着案几上的那个木匣,整个人僵硬如雕像一般,久久不动。

堂前的众文武,尽皆神色黯然,屏气凝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沉默许久,刘表终于抬起了颤巍巍的双手,一点一点,艰难的将木匣打开。

那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映入眼帘。

或许是因为提前有了心理准备,这一次,刘表并没有被吓昏过去。

今午时分,蔡瑁将水战失利消息报来,自刘表以下的襄阳众文武,无不是大惊。

紧接不久,刘表又得知一个噩耗,他的宝贝外甥竟然为颜良所杀,更可恨的是,颜良竟然不给张允一个全尸,只将他的首级送还示威。

而今,亲眼见到外甥的首级,刘表终于承认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心如刀绞,刘表苍老的脸上,青筋在抽动。

“颜良,颜良,老夫若不杀你,誓不为人!”

咬牙切齿中,刘表陡然间站了起来,厉声道:“速传令给蔡瑁,老夫命他尽起水军出战,一定要灭掉颜良匹夫的水军。”

盛怒之下,刘表做出了主动出击的命令。

左右庞季、韩嵩等人,均沉得刘表此举有些冲动,但为刘表怒势所慑,皆不敢出言相劝。

而此时的蒯越,因是江夏军情吃紧,已奉了刘表之命,前往江夏辅佐黄祖对抗江东之军。

蒯越不在,无人再能劝动刘表。

“琦儿何在?”刘表又是一声厉喝。

“儿子在此,父亲大人有何吩咐?”堂中列席的长子刘琦,匆忙起身。

刘表道:“你速带五千兵马增援水寨,为你舅父助战,你二人联手,务必要为你表兄报得大仇。”

“儿遵命。”

一场血腥味十足的议事,就此结束。

得到父命的刘琦,快马赶回了自己府中,准备匆匆收拾一下,即刻率军赶往江边水寨。

刘琦方入府中,仆人便道:“禀公子,有一位自称是公子表兄的诸葛公子登门拜访,已在堂中等候多时。”

“诸葛公子?莫非是孔明不成,他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刘琦有军务在身,便想去粗粗去应付一下了事。

当下他便前往大堂,进门时,却见一位俊郎的书生,正手摇着羽扇,踱步于堂中,饶有兴致的欣赏四周墙壁上所悬的字画。

刘琦一眼认出,那人,正是诸葛亮。

“孔明兄,你不在隆中隐居,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

刘琦笑着步入堂中,拱手见礼。

诸葛亮手持羽扇还之一礼,淡淡道:“颜良发兵入侵之事,已是乡野皆闻,亮得知此事,便特来向大公子询问一下战事如何。”

“唉~~”

刘琦叹了一声,遂将张允兵败,为颜良斩杀,首级送往襄阳之事,如实的道与了诸葛亮。

他二人互为远亲,年龄又相仿,平素也有些交情,故而刘琦在诸葛亮面前,也不隐瞒兵败的事实。

诸葛亮听罢,眉头不禁暗暗一凝,“没想到这颜良如此残暴,张将军已然束手就擒,他竟然还要痛下杀手。”

言语之间,诸葛亮脸色深为厌恶。

刘琦又是一声叹,“此人前番还假装受了腿伤,主动跟父亲言和,而今却突然举兵入侵,这匹夫不光是残暴,更是狡猾之极。”

听得刘琦的话,诸葛亮连连点头,表示附合。

二人将颜良恶行数落了一回,刘琦忽然想起有军务在身,便起身告辞,“琦奉了父亲大人之命,要率军前去增援襄阳水军,今日就不能多陪孔明兄了。”

孔明神色一动,却并没有识趣的告退,反而问道:“此次虽折了一阵,但襄阳水军未动了筋骨,何至于再增兵。”

“孔明兄有所不知,那颜良杀了张公诺,还把首级送了回来,父亲看了之后,极为震怒,不但要增兵,而且还要我协助舅舅主动出击,为公诺报仇血恨。”

孔明听罢,神色一变,当即道:“若果真如此,州牧大人便是中了颜良之计,襄阳危矣。”

刘琦闻言神色大变,眉宇间立时惊恐,急道:“孔明兄何出此言?”

“杀俘不祥,颜良明知如此,还非要斩杀张将军,分明是想激怒州牧,诱使我襄阳水军主动出击呀。”

一席话,刘琦恍然大悟。

惊怔了片刻,刘琦却又道:“我襄阳水军远胜于颜良,就算主动出击,也不至于一败再败吧。”

诸葛亮却摇头道:“颜良能击败张将军,就证明其军中有水战高人,必然不怕蔡将军,若此番主动出击,必中了颜良圈套,到时水军一失,谁还能阻止颜良大军南渡汉水,危及襄阳。”

这一席话,只令刘琦恍然大悟,更是惊得额头直滚冷汗。

惊恐之下,刘琦当即就想去回州府却劝刘表,方生此念,却又陷入了犹豫。

“父亲如今盛怒之下,谁的话都听不进去,这个时候,我也不敢去触怒父亲呀。”刘琦一脸的为难。

诸葛亮却是诡秘一笑,“用不着大公子去犯怒,自有别人会。”

说着,诸葛亮移座近前,附耳向刘琦低语一番。

第一百四十七章垂钓者

荆州军水寨,中军帐。

“琦见过舅舅。”步入大帐的刘琦,拱手一礼。

刘琦的后母是蔡玉,蔡玉的哥哥又是蔡瑁,两人间尽管没有血缘关系,刘琦却还是得称蔡瑁一声舅舅。

蔡瑁拱了拱手,“大公子不在襄阳侍奉主公,却来此间做甚?”

“公诺之死,惹得父亲勃然大怒,特命我率五千兵马前来助战,父亲还叫舅舅尽起大军北攻,为公诺报仇。”

刘琦说着将刘表的手书军令递上。

蔡瑁接过来扫了几眼,咬牙切齿道:“公诺死得太惨,主公既然有令,又有你的援军助阵,我岂能不为公诺报仇。”

蔡瑁慷慨愤恨,当即就准备下令明日发兵。

这时,刘琦却道:“为公诺报仇自是应当的,不过我却有些奇怪,公诺精通水战,所统战舰数量和质量,都远胜于颜良水军,却为何能有此大败?”

“这……”

蔡瑁一时无言,这些天来他一直处于惊怒之中,也并未细思其中原由,如今为刘琦一提及,这才开始反思起来。

刘琦见蔡瑁神色有变,便又道:“我听说颜良手下有一个名叫甘宁的武将,此人号称锦帆贼,平生极善于水战,莫非正是此人击败了公诺不成?”

蔡瑁想起了前日里的情报,颜良水军的统领,正是甘宁。

“怪不得颜良竟敢以区区数千水军,就敢主动向我军发起进攻,原来是仗着有此一员水上奇将。我来时就在想,那颜良之所以杀公诺,会不会就是想激怒父亲,诱使我方水军主动出击,若果真如此的话,那这个甘宁定然是极厉害的一个人物……”

刘琦看似自言自语的一席话,却如凉水一般泼在蔡瑁为愤怒所包裹的心头。

蔡瑁复仇的心,一下子冷却下来,取而代之的,则是深深的忌惮。

“若真如他所猜的那样,我若率军出战,岂非是自寻死路?”

蔡瑁思绪翻滚,权衡着利弊。

刘琦见状,嘴角掠过一丝诡秘,便是借口交割兵马,先行告退。

刘琦前脚一走,蔡瑁只迟疑了片刻,便马上修书一封,将刘琦方才的怀疑向刘表陈明,劝说刘表冷静下来,按兵不动,莫要中了颜良的诱敌之计。

蔡瑁将这一封信,派了亲信连夜送往襄阳。

那亲信走后,蔡瑁心中又想:“主公盛怒之下,光凭我这一封信,未必能劝得动,嗯,还得让妹妹出马,从旁劝说一下才是。”

权衡之下,蔡瑁马上又修书一封,派人密送往襄阳给自己妹妹蔡玉。

月色之下,立于暗处的刘琦,眼看着两骑人马飞奔出营,望着襄阳而去,方始暗吐了一口气,喃喃道:“但愿孔明的计策能够有用……”

######樊城水寨。

中军帐中,颜良盯着案上片片情报,剑眉紧锁。

距离他宰了张允,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天。

这七天的时间时,对岸的蔡瑁水军是纹丝不动,一点都没有主动出击,为张允报仇的意思。

这让颜良感到有点意外。

难道,刘表识破了我的激将诱敌之计不成?

不可能,蒯越人在江夏,刘表身边只剩下一群坐谈客,又有谁能有此慧眼。

尽管颜良不信,但事实却是,刘表的确是按兵不动,四百余艘战船,三万水军死死的盘踞在南岸水寨,除了偶尔派出十几条快舰,小规模的骚扰之外,看不到半点将要主动进攻的迹像。

“刘表的身边,难道另有高人指点不成?”思虑半晌,颜良喃喃道出了自己的猜测。

左右众谋士,皆无法回应颜良的这个疑惑,荆襄有多少名士,刘表身边的那些谋士有多少斤两,他们早已摸得清清楚楚。

除了蒯越之外,他们不相信刘表身边还有什么人,能够识破颜良的计策。

“或许,刘表仅仅只是怕了将军,没胆出战而已。”许攸给出了一个解释。

颜良却摇了摇头,一声冷笑。

刘表确实是守成之主,用兵无能,没有进取心,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没骨气的软蛋。

手握数万雄兵,占据着水军优势,自己的外甥被杀,却不敢报仇。

如果刘表当真是这么没胆的话,他当初根本就坐拥不了荆州。

不知为何,颜良心中隐隐约约有种感觉,他感觉到,在汉水的那一头,似乎有一双眼睛,正在冷笑着注视着自己。

砰!

颜良的拳头捶在了案几上,如刃的眼眸中,怒意熊熊而生。

“不能再等,刘表想做缩头乌龟,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他不露头,本将就把他的壳打碎,让他这只老乌龟无处可躲!”

帐中众人的情绪,马上肃然起来。

他们知道,他们的颜将军发怒了,腥风血雨又将掀起。

怒从心起的颜良,当即下令,叫甘宁率领水军出击,主动向南岸荆州水寨发动进攻,不惜一切代价,定要将之攻破。

号令传下,甘宁率领着他的五千水军再次出击,一连三日,对蔡瑁的水寨发进了猛烈的进攻。

于是乎,汉水之中,襄樊间的水上,就出现了这样滑稽的一幕:

坐拥四百战舰,三万士卒的蔡瑁,龟缩在水寨之中苦苦抵抗,就是不敢出战。

仅仅有两百余艘战舰,且多为艨冲小舰,兵马仅只五千的甘宁军,却反而在气势汹汹狂攻不休。

每一战,颜良必在岸边临高观战。

甘宁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每一次,甘宁和他的水军都异常的勇猛,甚至有几回还攻进了敌寨的水门,但每一次却都被蔡瑁顽强的逼退。

强攻数日,什么夜袭、火攻的诸般战法都已用尽,荆州水寨就是屹立不倒。

颜良这时才意识到,蔡瑁这个废材,的确还是有些斤两的。

难怪演义中,赤壁之战时,周瑜闻知曹操以蔡瑁统率水军时,深以忌惧,不得不用离间计除掉了蔡瑁。

这日又是一场血战,甘宁杀敌数百,却还是无功而返。

见得此状,颜良不得不放弃强攻敌营的计划,很明显,蔡瑁善守,而几日来的强攻,甘宁的水军损伤千人,颜良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战。

黄昏之时,颜良带着周仓等十余骑,离得大营,沿着水岸一路西行查看地形。

水军强攻不成,颜良只能想别的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别处将兵马渡过汉水。

一路西行,不知不觉已是残阳西沉。

因是两军大战,两岸的平民百姓害怕被战火殃及,纷纷的逃离了家乡,颜良一路经过,见不得一个人影,江面上甚至连一条渔船都没有。

驻马岸边,举目眺望对岸,颜良不禁望水兴叹,心生感慨。

“茫茫江水,难道我颜良真就渡不过去了吗?”

正自感叹时,周仓忽斜指远去,“主公快看,岸边有个钓鱼的,这兵荒马乱的还有心情垂钓,我看多半是细作,不如叫末将去把他擒下回去审问。”

颜良寻他所指望去,却见岸边果有一人在垂钓。

一竿一竹篓,一袭青衫,一柄长剑,虽有书生意气,却又暗藏几分侠骨风气。

颜良一眼看去,便觉那垂钓者有些不同寻常,看似倒不像是什么细作。

好奇心起,颜良拨马便走了过去,周仓等人也紧跟过去。

垂钓者却浑若不知,只目不转睛的盯着水面,神色闲然淡若,俨然视外物而不见。

细作不会这么蠢,堂而皇之的在此垂钓也不怕引人注意。

至于寻常百姓,躲军人还来不及,哪里还如此悠闲。

这个人,很有意思……颜良遂是一摆手,示意周仓等不要跟过来,自己却翻身下马,放轻脚步走了上去。

颜良那巍巍如铁塔的身躯,就站那人的旁边,那人却根本不在乎,依旧专诸于垂钓。

那人越是淡定,颜良的好奇心就越重,反正眼下无事,索性就坐在了旁边,不动声色的看那人垂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已过半个时辰。

周仓等亲军都有点沉不住气,皆是心想主公今天是怎么了,这两军交战之时,怎还有心情看人钓鱼,而且一看还是这么久。

颜良当然没有无聊到看人钓鱼,他是在观察那人。

令他惊奇的是,这垂钓者也真沉得住气,自己在他身边坐了半个时辰,他竟没有过丁点的反应,好似达到了入定的境界,全然没有觉察。

此等定力,绝非寻常人可以做到。

人言荆襄多奇人异士,眼前这垂钓者,或许就是其中一个。

水波不兴,鱼线依旧没有一丝异动。

颜良便笑问道:“这么久都没钓到鱼,或许是鱼饵掉了呢。”

垂钓者终于从入定中回来,他那儒雅却不乏沧桑的脸上,露出一丝淡若浮云的笑。

然后,他将鱼竿举了起来,眼睛向前示意了一下,示意他仔细去看一看。

颜良不知他是何意,便是顺着鱼竿看去,却意外的发现,那鱼线的末端,别说是鱼饵,就连鱼钩也没有。

“钓鱼不用鱼钩,你钩个鬼的鱼啊……”

颜良心中暗骂,正觉这人古怪时,却突然间想到了什么,眼眸不禁是陡然一亮。

第一百四十八章文武双全的奇士

“靠,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

瞬息之时,颜良就明白了此人的用意。

眼前这个垂钓者,他可不是在钓鱼,他这是仿效姜子牙,想要钓周文王。

敢效仿姜子牙的手段,定然胸中怀有奇谋智慧,此人果然如颜良所料,乃是不同寻常之人。

而这北岸之地,皆是他颜良的地盘,此人除了想“钓”自己之外,还有何人。

颜良的心中,忽然间有一种强烈的得意。

自他起兵以来,如文聘、贾诩等人,多是自己用“强迫”的手段,拐到自己的麾下,仔细想想,自己麾下的谋士与武将,竟无一人是主动的投效。

原因无他,无非觉得他们觉得,颜良只是袁绍手下的一员叛将,没什么前途罢了。

而今,却终于有人主动的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这就证明自己已向天下英杰证明了自己,渐已有人开始对自己寄于厚望。

这般改变,是颜良用多少血战才换来的,不似袁绍那般,只要背着一个袁氏的名,就有大批的人才如飞蛾扑火一般投奔,他如何能不感到得意。

只是,却不知眼前这个投奔者,又有几分斤两。

“先生把本将比作周文王,倒也算是贴切。”

颜良一点都不谦虚,这般强烈的自信,却令那垂钓者眼色微微一动,似乎有点意外。

颜良却接着就道:“不过先生把自己比作姜子牙,就我就不太确定了,先生虽有姜太公的志向,但不知有几分姜太公的智谋。”

颜良也是在试探此人,毕竟他麾下不收庸碌之辈,此人虽有心投奔自己,但也要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将军意图攻破襄阳,吞没荆州,眼下看来,似乎是遇上难题了吧。”

垂钓者收起了鱼竿,忽然间问了这么一句话。

此人忽有此问,当是还有下文。

颜良便不动声色道:“先生何以见得?”

垂钓者笑了笑,不紧不慢道:“将军水军虽少,但却有一员良将,足以荡平荆州水军。只可惜荆州水军龟缩于水寨中,就是不肯出战,将军攻之不克,就无法渡过汉水,攻取襄阳,难道这不算难题吗?”

颜良心头微微一震。

此人居于乡野,却将两军交战的形势,以及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看得一清二楚,别的不论,光是这一席话,就足以证明此人非同一般。

心中惊奇,颜良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一笑,却道:“先生既是看出本将的难处,想必先生已有破解之策,愿闻赐教。”

颜良猜想此人既然打算投奔自己,又费尽心思演了这么一出姜太公钓鱼的戏,而且还主动的点破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想必是早有良策,想以之作为展露才华的敲门砖。

既然有此好事,颜良如何能不趁机一问。

那垂钓者也不答,只站了起来,突然间拔出了腰悬的佩剑。

这是一个极危险的动作,方一拔剑,远处观望的周仓等亲军大惊,以为那人要对颜良行凶。

顷刻间,兵器出鞘之声响成一片,众亲军作势就要扑将上来。

颜良却一抬手,示意众人休要冲动。

那垂钓者虽然意外的拔剑,但颜良锐利的眼睛却看得出来,此人并无歹意。

更何况,以颜良的实力,此人就算别有用心,又岂能奈何得了他。

周仓等人被颜良一止,便不敢再上前,只凝神戒备。

颜良却背负双手,饶有兴致的看着那人。

那垂钓者果然没有行凶,而是用剑在地上划了两道沟痕,内中划了“汉水”二字。

接着,他便将手中之剑横着一放,架在了两道沟痕之间。

“将军所虑,无非是难渡汉水而已,如果在两岸之间,架设一道浮桥,局面又当如何呢。”

浮桥!

颜良的神色一动,思绪飞转如潮,眼看着地上那图案,脑中思索着垂钓者所说之词。

“浮桥、浮桥……”

思绪流转,那些沉埋的记忆从脑海深处被翻处。

颜良渐渐想起,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来南唐之时,就是选择了在长江上首次架设浮桥,才使大军和粮草毫无障碍的运抵南岸,对金陵形成包围。

今日之势,岂非与那一短历史有些相同。

“对啊,老子怎么没想到呢。浮桥一架,我的兵马就可以如履平地的渡江,到时候蔡瑁若龟缩不出,他的水军就等于废掉,倘若忍不住出来破坏浮桥,岂不正中我下怀,正好将之歼灭,妙计,当真是妙计。”

颜良越想越兴奋,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他的目光转向那垂钓者,内中闪烁着浓厚的兴趣,好像盯着一块肥美的鲜肉。

只区区数言,颜良便确信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知慧,竟是帮自己解决了如此一道大难题。

如此良才,颜良岂能不收入麾下。

只是颜良现在需要确认的,却是此人是谁。

当下颜良微微一拱手,“先生这条妙计,当真是为颜某解了燃眉之急,但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在下颍川徐庶。”

徐庶!

听到这个名字,颜良心头微微一震,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演义中的徐庶,乃是刘备麾下第一位顶级谋士,正是此人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虽为谋士,但却与其他谋士不同,此人乃游侠出身,后来才弃武从文,实可谓是文武双全。

而且此人在行军打仗,临阵用谋的能力,更是有其独到之处。

历史中的刘备正是拥有了徐庶,方才在与曹军的数次交手胜出,洗刷了他每遇曹军,败多胜少的耻辱。

如果不是后来因为母亲被曹操所抓,徐庶不得不转投曹操,颜良相信,拥有徐庶的刘备,很可能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

而眼前,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却就站在自己面前,而且一见面就为自己献上了一条妙计。

颜良心有所感,便是笑道:“久闻徐元直大名,今日一见,当真是名不虚传。”

“将军也知徐某之名吗?”徐庶显得有些惊讶。

此时的徐庶,不过是蛰伏于荆州的隐士,声名并未显著,而颜良却一语道出了他的表字,如何能不让徐庶感到意外。

“先生有王佐之才,颜某可是仰慕已久啊。”

颜良毫不吝惜赞扬之词,一句“王佐之才”,已是对谋士最高的评价,只将徐庶听得有些受宠若惊。

感动之下,徐庶当即从怀中取出卷画册,双手捧上。

“此乃徐某所画的浮桥之图,其中关于架设浮桥的地点,两岸的距离,以及水深等诸般之数,都详细列出,相信可助将军成就大事。”

连架桥的图纸都准备好了,看来这徐庶当真是准备充分,早就设计好了要投奔自己。

颜良心中感叹,将那图纸接过来一看,果然如他所言,关于浮桥的每一项数据都罗列的清清楚楚,甚至于浮桥该用什么船做桥身,该用多长的木板做桥面,都写得是详详细细。

这样一套精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