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拿破仑时代-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联邦参议院大厅隆重举行。参加签字仪式的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英国外交
大臣艾登、法国外长舒曼以及联邦德国总理兼外长阿登纳。联邦德国社会各
界的许多头面人物,如联邦议院各党派代表和各州总理,均应邀出席。
德国社会民主党没有派代表参加签字仪式。舒马赫自始至终强烈反对签
署德国条约。在5 月22 日接见合众社记者时,舒马赫说“谁同意这个一般性
条约,谁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德国人”。但是,自1951 年9 月的华盛顿会议
以来,经历了8 个多月的反反复复,德国条约终于顺利签署。5 月26 日下午,
阿登纳与艾奇逊、艾登、舒曼飞往巴黎;次日,即1952 年5 月27 日,星期
二,上午,由比、德、意、荷、法、卢六国外长在法国外交部钟厅签署了《关
于建立欧洲防务集团的条约》(即《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或称“巴黎协定”)。
尽管德国条约只是联邦德国和西方盟国之间的一种暂时性和约,但是,
阿登纳认为,对于战败的德国来讲,这已是一个可以看到的巨大进步。由于

签订了德国条约,占领法规被取消了,将由大使取代高级专员;军事安全会
和其他许多盟国管制机构行将解散;对德国经济、科学和研究工作的无数限
制也将予取消。过去联邦政府所承担的防务费用中,有几乎四分之三是必须
根据外国命令支付的,联邦政府根本无权过问这些款项的使用情况。现在,
根据条约规定,由单方面强加的占领费用变成了有待协商确定的防务费用。
条约中关键性的重要一点还在于,由于签署了条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了
西方盟国的伙伴,西方国家承担了和联邦德国一起争取和平重新统一德国的
义务,这样,西方大国不可能再撇开德国去举行谈判和达成协议了,西方牺
牲德国去和苏联取得谅解的危 3ǔωω。cōm险也就不会存在了。
德国条约的序文中明确写道:
“英、法、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四个缔约国的共同
宗旨,是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加入欧
洲集团,这个欧洲集团本身将纳入正在成长的大西洋集团
之内。
“用和平的方法使德国恢复为一个完全自由统一的
国家并通过自由谈判缔结和约,仍然是各缔约国共同的根
本目标。”

俄国人的“诱饵”
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现实的想法和理智的前提是,要
考虑现有的世界形势,从中为德国寻求一个最理想的地
位。
——《阿登纳回忆录》(一)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欧洲国际舞台事态的发展可以简单归结如下:
随欧洲衰落,美苏崛起,以欧洲分裂、德国分裂为标志,两个巨大的实
力体系建立起来了:一个是苏联为领导的东方集团,一个是美国为核心的西
方集团。
苏联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条约牢牢控制了东欧;西方实力体系则表现
为北大西洋公约和其他一系列防御性联盟和协定。
苏联在德国东部地区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并加强了它与这个政权的联
系;而西方也筹划通过欧洲防务集团条约,使西部的联邦德国加入西方的安
全体系。
从1951 年9 月起,西方便进行着德国条约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谈判,
一俟这些条约生效,德国的东部和西部就将完全被割裂。德国统一至少在东
西冷战尖锐对立时期是看不到希望的。
1952 年春天,在阿登纳与西方三国就德国条约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谈判
最为紧张的时期,苏联突然主动将德国问题提上桌面,再次建议召开四大国
会议讨论德国问题。
3 月10 日,苏联向法、英、美三国驻莫斯科大使,递交了一份照会,要
求消除“欧洲战争虽然已经结束接近7 年,但对德和约仍然没有缔结”这种
“不正常状态”,敦请有关各国“立即考虑对德和约问题”。照会还附有一
份对德和约的草案,草案中指出“缔结对德和约对巩固欧洲和平具有重大的
意义”,能“最终解决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并且强调
“草拟和约时,必须有德国参加,亦即由一个代表德国的全德政府参加”。
苏联提出了作为对德和约基础的一系列原则,主要包括:
在政治军事方面,统一的德国领土范围必须以四大国波茨坦会议各项决
议中所确定的疆界为准,保证使德国发展成为独立、民主和爱好和平的国家;
保证德国人民享有基本民主权利,保证各民主党派团体的活动自由,但是必
须取缔一切敌视民主与和平事业的团体;前德国军队的一切成员,包括军官
和将领,一切前纳粹分子,除曾经因犯罪而被法庭判刑者外,一律享有和其
他德国公民同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德国可以拥有保卫国土所必需的、
自己国家的武装部队(包括海、陆、空军),可以生产军需物资和军事装备,
但德国有义务保证不参加任何一个旨在反对曾经参加过对德作战国家的任何
集团或军事联盟,军需生产的数量和种类亦仅以满足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武装
部队的需要为限,不得超过。
经济方面,苏联的条约草案对德国和平发展经济不作任何限制。
苏联3 月10 日的照会发出以后,阿登纳以他特有的政治敏感领悟到苏联
照会及其和约草案的意义非同寻常。由于正是两条约谈判最关键时期,阿登
纳判断这只是俄国人借以阻挠联邦德国加入未来欧洲政治集团的企图。和约
草案中关键的一点是,德国应当承担义务,不加入旨在反对任何曾参加对德

作战国家的任何集团或联盟。这也即是说德国应信守中立。如果这样的话,
统一的德国就不能加入统一的欧洲,统一欧洲本身也就无法建立。中立化的
德国只是一个没有权力的政治形象,而苏联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巨大优势将
在德国取得决定性影响,能随时将德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借此控制整
个欧洲。
阿登纳认为,如果只是看到苏联照会中所作的一些表面让步,看不到在
受到孤立以后所面临的危 3ǔωω。cōm险,那就大大错误了。这些让步只是为了蒙蔽德国
人民。苏联政府的目的昭然若揭,其基本的政策目标一如既往,仍然是阻挠
欧洲统一。苏联希望借此搞长期谈判,使这一时期本来就困难重重的有关欧
洲防务集团的讨论陷入僵局。俄国人在照会中抛出了一个诱饵:“德国人本
应拥有本国的陆海空武装部队”。这与法国人在欧洲防务集团谈判中竭力将
德国军队打入另册,赋予多项限制条款形成对照,但是,更应该注意到,苏
联在过去几年来的政策从未显示过那怕只是最起码的迹象,表明它说的这些
话具有符合与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的实际内容。阿登纳还认为在当今原
子武器和摇控武器的时代,德国单靠自己的力量也不能建立起自己有效的武
装力量。无论从经济方面或是在现代化研究方面的落后情况来说,德国都无
法靠自己的武装部队来保卫本国领土。因此,苏联照会的另一企图,无非是
要煽动德国人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情绪。
阿登纳对盟国方面感到担心,怕苏联在这个节骨眼上抛出的诱饵会破坏
西方的团结,从而直接损害拟议中的两条约。3 月17 日,阿登纳将对苏联照
会的意见向三个高级专员作了通报,并与他们一起就此进行了详细的磋商、
交谈。
3 月20 日,阿登纳趁欧洲委员会部长委员会开会的机会留在巴黎,与法
国外长舒曼、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美国驻巴黎大使邓恩再次进行详细会商。
西方三国在充分考虑了阿登纳的意见并相互协调了立场后,3 月25 日,
西方国家给苏联发出复照,提出只有创造了作为建立全德自由政府必不可少
的基础——自由选举——这一先决条件,才能开始讨论缔结对德和约。美国
在照会中特别指出:要“缔结一项结束德国分裂局面的公正而持久的和约”,
“就必须建立一个体现德国人民意志的全德政府,这样的政府只有在联邦共
和国、苏占区和柏林进行自由选举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只有在德国人民的民
族自由和个人自由获得保障的情况下,这样的选举才能进行。”
针对苏联提出的波茨坦会议划定的疆界问题,美国特别强调了边界问
题:波茨坦会议实际未对德国疆界作出最后规定,会议只明确了一点,即领
土问题须留待缔结和约时作出最后决定。
其他西方国家的复照中都明确指出、无论在和约缔结之前或以后,全德
政府都应拥有达成“符合联合国的原则与宗旨”协议的自由。这表明西方一
开始就拒绝了苏联使德国中立化的设想。
4 月3 日,在阿登纳的努力争取下,德国联邦议院对西方国家与苏联交
换照会一事也表了态,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基民盟一基社盟、自由民主党和德
意志党的下列提案:
“联邦议院同意联邦政府1951 年9 月27 日的声明,
重申德国政策的最高目标,是在自由和统一的欧洲中使德
国重新获得统一。

“联邦议院认为1952 年3 月10 日至25 日苏联与西
方三国互换照会,是对澄清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作出的重
要贡献,并且证实联邦政府为重建一个全德的民主法治国
家的努力是适宜的。联邦议院要求联邦政府再次敦促各占
领国,以1952 年2 月6 旧联邦议院批准的选举条例为基
础,并在国际保证下举行成立全德国民议会的自由选举,
同时保证在这种选举基础上建立的国家机构拥有决定内
政和外交事务的自由。
“联邦议院表示这样的期望,联邦政府与西方各国关
于取代德国占领法规和关于安全条约的谈判仍将继续进
行,并将谈判结果通知联邦议院。
“在进行有关恢复德国统一和缔结和约的国际谈判
中,所有支持德国观点的有关材料,要求联邦政府整理后
送交联邦议院。”
德国联邦议院在4 月3 日还作出如下决定:“没有一个在自由中统一起
来的德国,欧洲就不能建立起持久的、以各国人民广泛与密切合作为基础的
和平秩序。因此,恢复德国的统一是欧洲的愿望和联邦共和国最主要的政治
目标。”
需要指出并且肯定的一点是,苏联在3 月10 日的照会中的确抛出了一个
诱饵,即是以使德国成为奥地利式的中立国为条件,来实现德国统一。从1952
年3 月起延续至9 月止,俄国人加强了这一攻势。在此期间,苏联与西方国
家之间总共交换了8 个照会,即苏联方面的1952 年3 月10 日、4 月9 日、5
月24 日和8 月29 日照会以及西方国家3 月25 日、5 月13 日、7 月10 日和
9 月23 日照会,形成了1952 年的东西方“照会大战”。苏联的照会攻势在
当时西方国家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姑且暂不问苏联动机如何,但照会本身
内容在西方国家间,以及西德国内曾经一度成为“不和的苹果”。
苏联在4 月9 日的复照中走得最远,指出解决德国问题“对巩固欧洲和
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符合对德国人民的合法民族权益采取公正态度这一要
求”,因此,建议西方三国能够同苏联一起,“毫不迟疑地讨论有关举行全
德自由选举的问题”。但对西方国家提出的要联合国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一
事,苏联以“这种建议与联合国宪章相矛盾”为由予以了拒绝。
苏联的建议大大激励了过去就持有中立化思想的社会民主党人。社民党
和一些自民党人都认为这是实现德国统一的良好时机。社民党一直在攻击阿
登纳政府奉行西欧一体化政策使德国付出了不能实现东西统一的沉重代价,
此时更多人对苏联的建议寄予了希望,主张通过认真的谈判来考察苏联建议
的严肃性。4 月22 日,反对党领袖舒马赫给联邦总理阿登纳写了一封信阐明
了这种观点。
舒马赫指出,联邦政府“必须向西方三国政府陈述德国的这一共同观点:
应当尽一切努力搞清楚苏联照会中是否提出了在自由中实现重新统一德国的
可能性。为了搞清这一点,应尽速举行四大国谈判。
“。。对于保证所有四个占领区和柏林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选举所必需的
国际监督,德国方面应提出若干变通的办法,以供讨论。这些办法是:
1.四大国要求联合国在对选举进行国际监督中发挥良好作用。

2.四大国一致同意由中立国家组成的、对选举进行国际监督的委员会。
3.如果四大国愿意亲自执行监督,那就得保证四大国中的任何一国不得
损害或偏袒德国的任何一个政党。。。
“苏联4 月9 日照会,提供了由四个占领国组成委员会对自由选举的先
决条件进行审议的可能性。实际上,这一建议意味着苏占区政府在研究自由
选举的先决条件方面,认识到一向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是不对的。照我的看
法,应充分利用这种审议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委员会开始工作,就可以提出
诸如观察苏联设置的监狱等项要求,这当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苏联的建议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假如联邦德国放弃加入西欧一体化,特
别是放弃加入欧洲防务集团,德国的重新统一或许真的可以实现。战后德国
中立主义、民族主义的势力很大,社民党的舒马赫和基民盟在柏林地区的头
面人物雅各布·凯泽就是典型的代表。到底是促进上述西方两个重要条约尽
快签订,使西欧一体化的重大步骤得以完成呢,还是迎合苏联以及本国反对
派的意愿,争取一个中立化的德国统一的前景?这是不是一次真正的实现德
国统一的机会?——阿登纳总理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政治抉择。
苏联的攻势在西方国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止是德国社会民主
党,部分英国工党和法国社会党人也有类似想法。尤其是在法国,苏联照会
中关于召开一次四国会议的提议得到了积极响应。1952 年6 月11 日,法国
政府发表了一项公告,这项公告使法国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更加活跃起来。
公告表示:
“法国政府欢迎四国会谈,但此种会谈只限于对两
个德国(东德和西德)的统一直接有关的内容明确的问
题。在这些问题的决定,应由有关四国全体作出。在目前
谈判阶段,尚不能提供关于这一问题的明确内容。”
英国人的态度也很有意思。6 月10 日,当工党议员诺埃尔·贝克提出质
问,说四国会议是否比继续交换照会能更快地弄清俄国人的意图时,艾登说:
“我并不排除这样的想法。”
只有美国人态度强硬,美国人至始至终认为在这一时刻举行四国会谈是
不适宜的。艾奇逊坚信,同苏联可能进行的谈判还不会有什么用处,他努力
设法对法、英两国政府及社会舆论施加影响,以便最后作出明确的决定。
在这个时候,阿登纳坚定不移地表现了对美国一边倒的外交立场。他不
遗余力地驳斥社会民主党人有关响应苏联中立、非军事化统一德国的观点。
苏联第三次照会(即5 月24 日照会)的发出正好在5 月26 日、27 日德
国条约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签定的前夕,公众中就批准两个条约是否意味着
德国东西两部分无法统一的争论十分激烈。阿登纳全面反驳这种毫无意义的
判断。他指出:二旦两条约生效,联邦德国将参加到历史上最广大的防务体
系中,能得到可以设想的最大安全,并且在政治上和战略上,再也不是任人
摆布的对象,并且成为合作共事者。这对于处于东西方两大实力集团间鏖战
地带的德国来说,是通过和平途径,消弥现有紧张局势,实现在自由情况下
统一德国的最好选择。
阿登纳设法让公众明白,联邦共和国没有西方国家的支持就不可能存
在。他当时分析道,从政治观点来看,德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它处在欧
洲的中心,又无可保无虞的边界。自从上一世纪70 年代以来,德国就在寻找
盟友。最初“铁血宰相”俾斯麦想通过1872 年建立的德奥俄三皇同盟为自己

找到盟友和安全,但俾斯麦很快看出,单纯地建立在君主制思想基础上的同
盟不可能长期稳固。三皇同盟很快就破裂了,于是随后形成了两个同盟体系:
1882 年的德、奥匈、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同盟。俄法联盟早已存在,
后来在德尔卡塞的倡议下, 1900 年至1904 年成立了英法间的亲密协约,
这一演变过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作好了准备。二战后,欧洲又形成了
两大实力集团的对抗,为了确保自由,联邦德国比任何时候都要依靠同盟者,
在权力真空的游离只会使德国像东欧一样,失去自由,完全为苏联所控制,
只有西方防务体系才能确保欧洲和德国得到自由与和平。
另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是,联邦德国加入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组织,是否
会刺激苏联转而发动进攻。阿登纳指出,尽可能保持软弱并不能阻止一个高
度武装的极权国家进行侵略。近20 年来的历史提供了两个最好的例证:当希
特勒扩充军备的时候,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方面最初毫无动静。由于希特勒
知道这些国家军事上软弱无力,所以等到他自以为强大到足以很快赢得胜利
时,他就动手干了起来。如果在希特勒开始扩充军备时其他国家也加强防御
力量,希特勒决不会胆敢发动战争。
1945 年后的情况也类似。由于苏俄保持了战争时期强大的武装,而其他
各国则在裁减军备,所以苏俄肆无忌惮地使用它的军事优势征服了现在的东
欧卫星国。尽管苏联当初有这个实力,但假如苏联不得不担心其他国家会出
面阻止的话,它是不会这样干的。
因此,结论只有一个:西方防务力量加强一分,苏俄不会转而搞热战的
可能性也就增长一分。
东西方以后的照会交换内容停留在双方原则以及具体问题的分歧上,西
方国家主张以自由选举和确定一个公正的调查委员会作为重新统一德国和缔
结和约的第一步,这一委员会应对两部分德国进行调查,以便确定为成立一
个有资格的自由的德国政府而举行的自由选举是否业已具备先决条件。而苏
联在原则上是不同意一个代表自由政府的德国举行谈判和缔结和约的,因此
坚持于己有利的德国中立和非军事化统一的立场。“照会战”以苏联对西方
国家1952 年9 月23 日的照会置之不理而告终。显然,西方不想冒让德国实
现中立化统一这样的风险。对此,艾奇逊之后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经讲过
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如果必须让我在一个中立化的德国和一个
苏联阵营中的德国之间进行选择,那么似乎是选择处于苏联阵营中的德国更
好一些。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中立化更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选择。”
这段话说明当时西方国家对德国问题的基本政治考虑,是必须使德国成为一
种“可以预测的势力”,而“一个由共产主义分子和中立分子统治的德国”
却是完全不可能预测的。阿登纳的立场赢得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他的
绝对信任。
从这时开始,俄国1952 年的照会成为联邦德国和西方国家激烈讨论的重
要话题。直到1958 年西德联邦议院的一次辩论中,还就此发生了剧烈争执。
支持阿登纳的人认为苏联在1952 年的任何时候都没有为德国重新统一提出
过可接受的条件,即实现全德自由选举,牺牲东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权,照
会攻势的目的是在于“安内”和“干扰”,即以主动出击的态势全力以赴巩
固自己的阵营,促进民主德国的稳定,同时借此把西方拖入一场无休止的谈
判中,以拖延德国条约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签定。另一种说法则是所谓的
“机会错过说”,认为1952 年斯大林照会是准备认真对待德国重新统一,而

问题仅仅在于斯大林到底想走多远。因而西方国家应该通过直接谈判来进一
步探测斯大林的意图。然而,阿登纳和西方都不愿选择德国实现中立化统一
这一“危 3ǔωω。cōm险的解决办法”,认为西德加入西欧一体化,在欧洲统一中实现德
国统一更有益,所以提出了苏联人不可能会接受的建议,如全德政府要享有
行动自由等,从而错过了德国统一的一次历史性的机会。
这已成为一个争辩不清的历史问题。无论怎样,若是出于干扰德国条约
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签署的目的看,苏联的照会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发挥了作
用。无论在巴黎或是在伦敦,人们对批准德国条约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总是
迟疑不决,德国国内由于社会民主党的抵制而延搁。各国对这两个条约迟迟
不作出进一步决定,最终使其束之高阁。这一结果令阿登纳最为痛心疾首。

三读条约
这是一项在制定基本法时根本谁也不敢设想的成
就。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个成就,这是因为联邦政府自从它
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选择了一条演进的道路,一条逐步继
续前进的道路;这是因为它没有采取那种吃了败仗的人民
会具有的一些执拗而颇不聪明的立场——“要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