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拿破仑时代-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出征时装备很差,因为拿破仑每次作战时都指望速战速决。这种速战速决
的胜利成为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因为后方没有准备人力物力支援战争;如果
军队被迫退却,或者敌人顽强抵抗,甚至敌军在投降之前来得及实行破坏的
话,法国军队就会只因弹尽粮绝而遭覆灭。
当战争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时,它总是以牺牲士兵为代价的。象达武
这样煞费苦心按时为连续行军的部队筹办军需品的将军是寥寥无几的。士兵
通常从居民那里掠夺他们所找到的一切;但是由于队伍接连不断通过,因而
后来的就一无所获。士兵们忍饥挨饿,有时浑身湿透,往往睡眠不足,要么
饿得要死,要么酩酊大醉,因而他们便落得疾病缠身。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健
康。医务工作依旧处于极其受忽视的状况。虽然国民公会征召内外科医生入
伍充当军医官,但是督政府出于经济原因决定在和平时期立即把他们遣散,
而拿破仑也一仍其旧。除了象拉雷、佩尔西、科斯特这样杰出的军医首长之
外,医务人员比庸碌无能更低一筹。他们只使用简陋不堪的医疗设备,从当
地居民中征用必需品并招募他们做护士,就这样建立起野战医院和临时医
院。这简直是人间地狱,佩尔西在他的日记中描绘了这个地狱中的恐怖景
象:医院里极端痛苦的炮弹重伤病员、不用麻醉药的截肢、坏疽与溃烂,难
以形容的污秽、疥癣、虱子以及斑疹伤寒。拿破仑绝对禁止把伤员运回遥远
的后方,特别是不允许运回法国;由于缺乏卫生设施他们会在途中死掉的。
当时的死亡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用令人毛骨悚然的措辞描绘的,这是可
以理解的。泰恩还是一再说,在执政府和帝国时期有一百七十万人死亡,而
这个数字还只限于从1789 年的疆界范围内征募的人。可是,既然从在这疆
土范围内征募的士兵总数从未超过这个数字,那就是说全体官兵有去无回,
更不必说被俘的了。事实上从1800 年到1815 年间实际损失可能不到一百万
人,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其中有三分之一失踪,这些人肯定不是都死了。
这个数字还要加上从1789 年以后法国新合并的疆域内征募的大约二十万法
国人,以及从盟国和属国征募的大约二十万人。尤其不应忘记的是,阵亡人
数仅占死亡总数的一小部分: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阵亡百分之二,在滑铁卢
战役中阵亡数目最大,占百分之八点五。其余的人或者因为受伤、患病而死
在医院里,或者因疲惫不堪、饥寒交迫而亡。
拿破仑对待供应问题的态度引起许多可怕的后果。法国的占领变得日益
不得人心。抢劫与掠夺成风,这就使纪律大为松弛,士气极为低落。强行军
使得部队把残废者与掉队者抛在后面,他们聚众结伙,无所不为。悲惨的境
遇常常引起兵变。最糟的是,拿破仑的军事体系是以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
地方为依据而制定的,主要是伦巴第,在那里他曾经进行过头两次欧洲战
役。当他侵入北德意志、波兰、西班牙和俄罗斯时,地理条件就使得他的战
争体系行不通了,于是军队便陷入了危境。
三、战争指挥
在旧制度的最后年代里,法国的军事学家曾论证了由弗里德里希二世加
以完善的传统作战方法的不利方面:一支不连贯的部队,沿着单一的道路以
线式队形缓慢行进,不能控制整个作战区域,因此不能迫使敌人迎战或在敌
人坚守阵地时进行机动迂回。然而,要等到法国革命才使战争突破墨守成规
的作战方式。随着兵员数量的增加和发动群众战争,法国革命的将军们不得
不把军队组成为师,以便于指挥。不过很快发现这种新编制仍有不妥之处,
因为随着师的数目逐渐增加,总司令要协调各师间的行动就很感困难。骑兵
和炮兵分别编入各师,所以便不可能集中使用它们的力量。督政府时期曾断
断续续地试行过一种较高一级的部队编制即军团,1800 年莫罗曾指挥过三个
军团,每个军团包括四个师,但是没有后备队。拿破仑从法国革命的实际经
验中以及从吉贝尔和布尔塞①的教导中引伸出自己的战略思想;但是在马伦
哥战役中他才最后确定了部队的编制:每个军团有两个或三个师,尽可能配
有少量的骑兵;大部分骑兵组成独立的兵种,炮兵后备队则直属最高统帅指
挥。执政府时期,这种组织运用到了全军。这些师和军团的力量仍然是不断
变化的。1805 年,一个军团包括二至四个师,总人数在一万四千人到四万人
之间;一个师由六个到十一个营组成,人数从五千六百人到九千人不等;一
个团包括一至三个营。次年,军队实行了较为正规的规定,每师有六千到八
千人,每团由两个营组成。
拿破仑的军事天才表现在使几个军团协同行动的能力。这种艺术在于部
署和指挥几个军团如何进军,以便能够控制整个作战区域,使敌军无从脱
身;同时,各个军团还得要保持相当近的距离,以便能够集中部队进行战斗。
军团的部署一般采取容易变化的梅花阵形。在向敌人开进时,随着某些军团
发现自己容易遭到突然袭击,战线就逐渐收缩。有时,如在艾劳①,军团在
确定朝一个较远的前进方向之后,就在战场上进行集结,以便就在前进中迂
回和包抄敌人。战役的总布局需要两个不同的战斗计划,它取决于拿破仑是
打算同一支单独的敌军部队作战,还是希望在几支敌军之间占领中心阵地,
如1796 年至1797 年在曼图亚周围的战斗,或者如在1813 年的情形那样。
无论如何,部署根据环境而变化,从未拘泥于一种方式,拿破仑的战略是一
种艺术,虽然也有一些原则,但在判断形势和作战实际中从不受这些原则的
拘束,从不损害他丰富的想象力。
胜利取决于拿破仑的当机立断与胆略,其次取决于部队风驰电掣般的行
动。突袭是取胜的重要因素,因此,它要求绝对保密。总是主要以骑兵为掩
护的军队只要有可能就利用河流、山脉作为行军的天然屏障,虽然隐蔽自
己、迷惑敌人是很重要的,但发现敌人的行动也同样是很必要的:掩护部队
和情报机构就起了作用,情报机构利用外交官,各色各样的特务(或许应该
包括神秘的基尔曼斯埃格伯爵夫人在内),尤其是利用间谍,象臭名昭著的
舒尔迈斯特这样的人,很乐意一仆事二主,两边讨好。一旦部队沿行军路线
前进,拿破仑就不再很重视与法国相连接的交通线了,因为他总是期望战役
在短时间内结束。另一方面,作战路线却是他严重关注的事,不惜一切代价
加以保护。这些路线是连接部队与后方指挥部所在要塞之间的道路,指挥部
所在地随着部队的前进而推进。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小分队守卫各驿站驿
路,保持部队和法国的联系。因而,在拿破仑看来,要塞的作用很大,它们
既是作战基地,又可据守河流和山口,可用来作桥头堡并掩护部队。然而,
要塞没有起到在革命前的战略中那样重大的作用。在纯以迫使敌人决战和歼
灭敌人为目标的战役中,要塞本身从来不是战役的目标。
在战场上,拿破仑力求迫使敌人全线作战以耗尽其后备力量。这一任务
要用最少的兵力来完成,以便完整地保有一支密集的突击部队;然后,他就
用步兵和大炮的火力对准威胁敌人的侧翼和退却路线,从而挫伤敌军的士
气。最后,当拿破仑认为敌人已被大大地削弱时,他就投入生力军,击溃敌
人,并无情地追击溃败的敌人。这种追击是拿破仑战争的最新颖的特点,只
有少量军队的弗里德里希二世从来也不敢下令这样追击的。拿破仑指挥战斗
确是无与伦比的,但他并没有改变基层单位的战术,这是他从未论及的一个
题目。在原则上,部队的基层单位仍遵循1791 年的操典:师以旅为单位组
成两道防线,一个团在前面展开,另一个团则成密集的纵队队形。但是,事
实上,大革命时期的军队部署方法仍然保持未变:步兵往前面派出一群精心
挑选的散兵,他们在地形的掩护下前进;第一线的步兵逐次跟进,通常以同
样的方式投入战斗。就是这种随意的机动灵活的射击打乱了敌人的阵脚,敌
人习惯于对付线式队形,在这种队形里,士兵依次成三列(后两列成立式),
这就提供了准确的目标。一听到冲锋号,法军第二线步兵就以密集的纵队前
进,几乎从来都无需动用刺刀,因为到这时敌军往往掉头逃跑了。战术毕竟
经历了某些变化。斗志昂扬的法国人倾向于用刺刀大规模冲锋来缩短射击战
斗的时间;随着没有经历过炮火的新兵数量的增加,指挥官们变得更喜欢使
用纵队。然而,一旦英国人,甚至德意志人改革战术以适应这种新方法时,
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拿破仑战争艺术的弱点之一也许是缺乏对基层作战
单位战术的重视,而当反法同盟各国军队有所改进并发挥其有利条件时,法
国的弱点是没有随之改进自己的战术。
由于财政困难的限制,拿破仑的战争势必要速战速决,这就确保了皇帝
的威望。无坚不摧的威力和迅速结束战斗的无懈可击的机动灵活的致命一
击,直到今天仍然唤起人们富于浪漫色彩的敬佩。战役进行的迅速与勇猛成
为拿破仑火焰般性格的标志。就象供应军粮的方法一样,他的指导战争的思
想是在他所进行的最初几次战役中形成的。群山环抱的波河盆地使敌人无路
可逃。盆地面积相当小,巧妙铺开的部队很容易控制它,因此部队能够来回
运动而不致精疲力竭;这个盆地相当肥沃,足以为部队提供补给,使其得到
恢复。军队到了南德意志,距离拉长了,因而已经倍感艰辛;但南德意志还
是分为几块地区,所以仍然能运用原有的作战方法。但是一旦军队打进北德
意志、波兰和俄罗斯漫无边际的原野,情况就不同了。敌人现在能够逃跑了,
由于距离遥远,行军把军队搞得精疲力竭,军粮供应成为难只解决的问题。
沿路都要分兵驻守占领地,以致在开始战斗之前军队就分散了。经济情况不
能提供必需的运输工具,军事组织依然如故,后备力量缺乏。拿破仑的战略
完全是以地中海区域为依据,这种战略没有预见到新的地理条件,因此便不
能成功地完全适应这些新的条件。
第三章 大帝国的创立
(1805—1807 年)
拿破仑即位的头一年,在严重的财政危机下进行的1805 年战役使他处
于极大的危 3ǔωω。cōm险之中。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拯救了他,他控制了德意志,并
开始组织大帝国。这样就招致了新的反法同盟的形成,而反法同盟的失败又
把整个中欧置于他的控制之下,并且由于提尔西特条约的签订而巩固了“大
陆体系”。
一、1805 年的财政危机
拿破仑命令帝国大军开赴德意志之后就返回巴黎为战役做紧急准备。他
发现工商界焦虑不安,惊慌失措的民众挤到法兰西银行的大门口,国库空空
如也;而王党分子则满怀希望。长期以来,国库大臣巴尔贝…马尔布瓦的处
境极为艰难,法兰西银行正在被通货膨胀所压垮。这家银行除了拥有已经直
接为国库贴现的二千七百万法郎期票外,银行的一名董事德普雷又强加给它
二千万法郎期票,这是国库部推销给“联合商行”的,更不必谈法兰西银行
应负担的税收证券了。但由于乌弗拉尔在西班牙的财政投机活动——当时最
大的投机冒险——这种灾难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
查理四世的财政状况处境可悲。西班牙自从1804 年以来饥荒严重,它
在墨西哥国库贮存的银币皮亚斯特已经不再运到。答应每年给拿破仑的补助
金早在1804 年6 月就已拖欠了三千二百万法郎。乌弗拉尔把这笔款项预付
给法国国库,国库把收税官的新证券交给他作为抵押。由于以前曾给西班牙
舰队供应粮食,所以乌弗拉尔掌握着的墨西哥国库的支票总数达四百万皮亚
斯特;他的兄弟在美国费城开设了一家商行,他亲自证实了在墨西哥国库中
存有七千一百万皮亚斯特,只要一有机会便可运往西班牙。乌弗拉尔出面担
保,他有办法把这笔钱财运到欧洲,用来偿还法国和他自己。拿破仑对这种
前景当然很高兴,乌弗拉尔得到皇帝的许可于1804 年9 月启程赴西班牙。
到马德里后,他便以豪华的排场、善辩的辞令与丰盛的礼品眩耀于宫
廷。戈多伊热切地答应把西班牙拖欠的补助金偿还乌弗拉尔,并同意他以每
公担二十六法郎的价格向西班牙提供二百万公担小麦。由于在法国,特别是
在法国西部,粮食有剩余,乌弗拉尔每公担只花费十八法郎。拿破仑总是热
望讨好农民并急于使硬币流入法国,便欣然批准出口特许证,条件是法国政
府要收取一半利润。乌弗拉尔接着又热心和那个负责维持银币价格的保证银
行打交道。他答应立即借款给保证银行,此外还给一笔为期五个月的信贷。
他获得的保证是取得在罗马教皇同意下即将出售教会财产的权利。保证银行
拥有烟草专卖权与汞矿开采权,乌弗拉尔要求取得这两项权利。西班牙对英
国宣战后,乌弗拉尔给停泊在半岛各港口的法国和西班牙舰队提供粮食;为
了支付这笔花销,他从在阿姆斯特丹经营霍普银行的一个朋友拉布谢尔那里
借了一千万盾。
由于乌弗拉尔做出了这么多贡献,他就处于转运墨西哥白银问题的有力
地位,他竭尽全力为这些财富的转运求得皮特的帮助,而皮特正因在印度搞
商业活动而需要白银。1804 年12 月18 日,乌弗拉尔收到了西班牙政府给他
的墨西哥国库的五千二百五十万皮亚斯特的支票;他把其中一部分送给了巴
尔贝…马尔布瓦,而后者没办法只好交付他更多的收税官的证券。已完全被
拉过去的查理四世与乌弗拉尔合伙,承包了将来从美洲装运硬币的所有运转
业务。但是乌弗拉尔由于经营得手以至不想就此止步:他邀国王与他合伙经
营西属美洲的全部贸易。他取得了西属美洲贸易的专利权,并承担保证国王
可能需要的一切运输业务,条件是,他将获得一笔佣金,并取得每只船为他
装运三分之一货物的权利,而查理四世则支付一切开支和承担所有风险。乌
弗拉尔为这笔交易取得了空白特许证,上面没有填写船只所驶向的目的地;
他准备把这些特许证卖给美国人。然后他就出发去阿姆斯特丹,拉布谢尔起
初有些不知所措,但终于在1805 年5 月6 日同意替他承担墨西哥皮亚斯特
的转运业务,并接受使用特许证的贸易。然而乌弗拉尔被迫事先同意霍普银
行在最后决算时无论结果如何付给它所应得的盈利。
由于乌弗拉尔依靠拉布谢尔——他是最有影响的伦敦银行家、皮特的密
友巴林的女婿——来取得英国的默许合作,因而就使这次业务成为具有国际
性质的事件。实际上皮特同意了这种做法,甚至派出四艘英国帆船巡洋舰去
装载首批白银,购买白银的款项由英格兰银行付给了拉布谢尔。但是为了运
送其余的资财和利用贸易特许证,拉布谢尔派出了达维德·帕里什(一位有
名的汉堡银行家的儿子)到费城,另外还派出了两名代理人,一名到新奥尔
良,另一名到韦腊克鲁斯。他们计划把墨西哥的皮亚斯特用美国船只运往美
国,在那里,把皮亚斯特预付给商人,以换取运货到欧洲的代理商的支票。
贸易特许证也以分享一部分利润为条件出卖给美国商号。交易直到1806 年
才得以进行,到1807 年因杰佛逊宣告禁运而中止。整个交易将会使霍普银
行和拉布谢尔获得九十万英镑,折合法郎是二亿二千五百万;而乌弗拉尔将
只会分得二千四百万法郎。在这时候,拉布谢尔不得不与拿破仑达成协议。
那些维护乌弗拉尔的计划的人有理由认为,这些计划能够获得成果;但是他
们忘记了,皇帝不会赞同一个使外国银行、实际上是一家敌国银行发财的计
划。他们尤其是没有认识到实际上是由法国付出这笔钱的。
运输银币皮亚斯特和利用特许证的贸易要取得成果需要较长的时间。在
这期间,必须付款购买运给戈多伊的小麦,并须提供承诺给保证银行的资金
和信贷。这些钱现在由法兰西银行拿出,它贴现了由保证银行发出的一部分
票据和收税官的证券,这些证券是由巴尔贝…马尔布瓦只作为保证金而抵押
的。因此当拿破仑踌躇满志,自以为做了一笔好生意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他
在为整个活动提供资金!这时'炫Qisuu。com书',就巴尔贝…马尔布瓦而言,他使法兰西银行
贴现了西班牙票据,这些票据,相当于他从乌弗拉尔那里接受的皮亚斯特银
币储备量。再者,德普雷和范勒尔贝格还没有收到国库应付给他们供应粮食
的款项,而且由于资金缺乏,他们采取了接受通融汇划票据的办法,这种票
据使他们得以筹款和取得附加信贷。联合商行的所有股东开始互相开支票,
甚至虚立户头为自己开支票,所有这些“包袱”集中压在法兰西银行身上,
而银行却也毫不犹豫地全部承兑了这些支票。到1805 年9 月,这家银行的
纸币发行额为九千二百万法郎之巨。要不是因为德普雷是法兰西银行的董
事,要不是巴尔贝…马尔布瓦的秘书罗杰受贿一百多万法郎的话,造成这样
的局面将是不可想象的。
乌弗拉尔仍旧泰然自若,他相信西班牙会偿清所有的债务,而且法国的
信贷情况会保持正常。而实际上,西班牙交付小麦贷款很缓慢,保证银行由
于难于在短期内卖掉教会财产也就不能承兑它的任何证券。1805 年夏季,巴
尔贝…马尔布瓦向乌弗拉尔索讨他承诺的皮亚斯特。为了抚慰巴尔贝…马尔布
瓦,乌弗拉尔开始用他所能得到的那么一点点皇家公债来购买皮亚斯特;以
后不久,皇家公债的票面价值下跌了百分之五十八,乌弗拉尔停止了付款,
他认为运来皮亚斯特已不可能,因为他发给西班牙的信贷已遭冻结。在这个
时刻,法国又将进入战争;巴黎股票交易所的投机商利用战争迫在眉睫的形
势,从中赚钱;而民众便挤到法兰西银行提取存款。到9 月底,这家银行的
现金储备下降到仅有一百五十万法郎。起初,银行寻找种种托辞拖延支付,
但最后被迫宣布停止部分支付。乌尔姆战役之后,恐慌情绪稍有平息,但在
特拉发加海战之后,人们看到战争又拖延下去,恐慌情绪再次继起。11 月,
几家私人银行倒闭,其中主要有雷卡米埃银行和埃尔巴斯银行。
自8 月底开始,法国国库的状况引起拿破仑严重的不安。加来海峡郡的
军需官已发不出军饷,在斯特拉斯堡需要借款一千二百万法郎,但须有特别
担保才能借到。因而相当多的士兵只穿一双鞋就渡过来因河是不足为怪的。
最终还是士兵以自己的痛苦,甚至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他们主上仓促作战和金
融家的投机生意付出了代价。不久,范勒尔贝格无力继续供应已出征的部队
和国内驻防部队;9 月23 日,他只好吁请国库贷款,而国库也只得求助于法
兰西银行。更为糟糕的是,政府后来授权范勒尔贝格,只要开一张简单的收
条,他就可以从收税官的钱柜里领取现钱。这样一来,等收税官的期票到期
时,法兰西银行收到的只是收条而已。1806 年1 月1 日,范勒尔贝格亏损一
亿四千七百万法郎,所以只好解除契约。拿破仑曾这么谈到巴尔贝…马尔布
瓦:“如果我被打败,他就会是反法同盟的最好帮手。”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位大臣的唯一过失在于他的无能。皇帝暗示过有一个在皮特的赞同下
策划的阴谋,它的目的是要让前亡命者塔隆主管法兰西银行。不幸的是,我
们对此所知无多。无论如何,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奥斯特里茨大捷消弭了这
场可怕的危 3ǔωω。cōm险。
虽然1805 年的危机主要的是财政和金融危机,但不要忘记,在奥斯特
里茨战役的一年里,整个经济,无论在农业或是工业部门,都遭受了打击。
在默尔特郡,或多或少是同过去一样的原因导致了危机;但更严重的是又造
成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下跌,象在革命前的经济中经常发生的那样,农产品
价格下跌减少了大多数居民的购买力。这就造成了信贷紧缩,而高利贷重要
性日益增长。这一切造成的最重大的社会后果,一如既往总是加深了民众的
苦难。
二、1805 年战役
拿破仑幸好碰上奥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查理大公的改革几乎还没
有开始:1802 年,他曾以长期服役制代替终身服役制,但是这一改革直到
1805 年才生效。虽然他订出免除兵役的规定,但也不能阻止人们规避兵役,
在二千五百万人口中,每年登记适龄应征的只有八万三千名。匈牙利议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