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拿破仑时代-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9 年8 月14 日是西德大选日,东西双方都对这次选举给予高度重视,
大选的结果将产生一个新的德意志国家和它的政府。西部有78.5%的合格
选民参加了投票。选举的结果大出社民党人意外:基督教民主联盟得票率为
31%;社会民主党得票率29.2%;自由民主党得票11.9%;剩余选票为许
多小党派和临时党派瓜分。
这样的结果在社民党的意料之外,却在基民盟主席阿登纳的意料之中,
这是他几年来逆境中奋战的结果。事实证明了一点,这就是阿登纳的竟选战
略完全正确,德国人投谁的票是由其自行抉择。孤独的思想家舒马赫显然忽
视了普通老百姓的想法,但他认识到错误时,为时已晚,联邦总理之职也因
此而失之交臂。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得票736 万张,社会民主
党得票693 万张。从这以后的近20 年时间里,社民党在选举中始终处于落后
地位。
紧接着,联邦议院根据竟选结果进行了议席分配。有10 个政党和派别参
加了总共402 个议席的分配。结果如下:
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
联盟139 席+柏林代表2 名
社会民主党131 席+柏林代表5 名
自由民主党52 席+柏林代表1 名
德意志党17 席
巴伐利亚党17 席
德国共产党15 席
经济建设协会12 席
中央党10 席
民族右翼5 席
石勒苏益格州联盟1 席
无党派人士3 席
共计402 席+柏林代表8 名①
基民盟虽然取得了联邦议院大选的胜利,但没有获得议会的绝对多数。
为了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摆在阿登纳与基民盟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应该同
社会民主党组成一个大联合政府呢?还是应该同自由民主党再加上另一个小
党组成一个所谓的小联合?另一个问题是党内意见不一致。在三个占领区
中,基民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党组织,也没有统一的党的机关。在这种情况
下,基民盟与基社盟的许多成员都认为同社民党搞大联合是上策。各占领国,
尤其是英国人,也欢迎这种做法。舒马赫与社民党抓住这一点开出条件,发
表声明:掌握经济都是社民党参加大联合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是接受,还是不接受,阿登纳举棋不定。他当然不愿接受,但这个问题
必须全党讨论后才能定夺。
阿登纳感到应该先就此问题在小范围内磋商,待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向
公众发表。不必等待新选的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党团开会来磋商,因为大
范围讨论会使意见纷呈,给公众产生基民盟内部分裂的印象。
于是,阿登纳以英占区基民盟主席和基民盟最强大的党组织的身份,邀
请全国基民盟及巴伐利亚基社盟的领导成员,于8 月21 日到他在勒恩多夫的
寓所讨论这个问题。
① 柏林代表无投票权。
8 月21 日星期天,在勒恩多夫,阿登纳会见基督教联盟党的重要人士。
与会的有原来议会委员会的代表,因为他们参与了基本法的制定工作,能正
确判断与选举有关的事;还有法兰克福经济委员会和经济管理处成员,他们
坚持搞社会市场经济;此外还有三个占领区的各州基民盟与基社盟代表,以
便能全面反映各占领区的意见。这次聚会不论是对基民盟,还是对阿登纳,
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聚会讨论中,以阿登纳为首的一派反对与德国社会民主党联合,以莱
茵兰—法尔茨的总理阿尔迈特尔为首的一派主张联合。阿登纳作为主人率先
发言,说明反对与社民党联合的理由。认为:社民党与基民盟两党的竟选大
部分分歧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焦点在于是应在未来德国搞计划经济,还是搞
社会市场经济。如果两党联合执政,答应让社民党占据经济部,那就无异放
弃了基民盟基本纲领中的一项承诺,这样会使投票赞成基民盟与基社盟的选
民感到上当受骗,会使党受到致命的打击。另外,选举的结果非常清楚地表
明绝大多数德国人民根本不欢迎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把社会民主党人和共
产党人的票数加在一起,共有800 万选民投票赞成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而如
果把自由民主党等其它非社会主义政党与基民盟—基社盟的选票加在一起,
投票赞成社会市场经济的选民则共有1300 万。法兰克福经济委员会之所以受
到选民们的如此厚爱正说明了人们对社会市场经济的拥护。既然人民拥护,
而且表达得如此明确,就没有什么理由要反其道而行之。
阿尔迈特尔认为:“我们必须把德国社会民主党就像用一根缆绳一样和
政府缚在一起,否则,我们就会遇上一个强大的反对党,它会以民族的论据
攻击同各占领国进行和解的任何努力。即使我们从盟国方面争得了某些重大
让步,社民党仍然会攻击我们做得太少,如果让社民党来做将会好得多。而
就德国人民目前所处的生活条件来看,可以预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有许
多人心怀不满。这样一来,社民党将会运用这种方法,获得巨大的成功,而
我们所处的困难地位将难以对社民党的非难进行自卫。也许到了第一届立法
期满,社民党将轻而易举取得第二届联邦议院选举的胜利。”
一场情绪激昂的辩论展开了。许多人赞同阿登纳的观点,另有许多人认
为阿尔迈特尔言之有理。辩论中,阿登纳反复强调从原则上,由于党不能放
弃坚持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这就决定了与社民党合作的不可能。既然
基民盟与社民党不可能在经济方面进行合作,为了能获得在议会中占绝对多
数的政府,基民盟可以考虑同社民党以外的一个或几个政党联合执政。有鉴
于在法兰克福委员会中共事的经验,基民盟可以考虑与自由民主党及德意志
党联合执政。从健全议会民主制的角度看,联合也不可取。如果基民盟与社
民党组成联合政府,那样
议会就将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反对党;这样将不利于议会民主制的运行。
必须使德国人民习惯于由一个最强大的党担任领导,而另一个大党处于反对
地位,但这却是一种责任重大、同国家整体利益一致的反对地位,如果执政
党无所成就,那么选民们在下一届选举中就会因其不称职而使它下台;如果
反对党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它就可望通过下一届选举上台执政。德国需要像
这样的议会民主制。
阿登纳力求使与会者确信,只要基民盟与基社盟采取坚定的态度坚持己
方立场,逐步实现在选举中提出的各项纲领,就肯定会取得成果,而且这种
成果“必将使德国社会民主党所有的抨击成为胸襟狭隘的挑剔”。阿登纳最
后慷慨激昂地说,“我认为在执政四年期满时,我们将会比以前更为强大,
并且比今天更加无惧于反对党。选民们既已决定拥护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宗
旨,我们就对这一决定负有责任!”
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争论,多数与会者接受了阿登纳的主张。
至当天下午,阿登纳掌握了会议的主动,提出与自由民主党和德意志党
组阁,这样新政府将拥有基民盟—基社盟的139 席、自由民主党的52 席以及
德意志党的17 席,一共是208 席,就有了一个恰当的政府多数。与会绝大多
数的人对此表示同意。
会后基民盟发表了一份新闻公报。公报指出:
“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的政治家们本
星期日午后在勒恩多夫阿登纳博士的寓所举行会议。会议
认为,选举不仅有力地证明了承认基督民主主义社会观的
基本路线,而且有力证明了确凿不移地拥护市场经济,反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因此,有义务继续坚持这一整个政
策,并在组织联邦政府时,得出明确的结论。”
联合组阁问题议定后,接着讨论联邦总理和总统人选的问题,这时,一
名与会者提议由阿登纳担任联邦总理,理由是他德高望重。但是有更多的人
显然担心阿登纳的年龄和健康。阿登纳挺直腰板,当仁不让地表示:“如果
与会者意见一致,我就接受。我与我的医生马蒂尼教授谈过,我问他,以我
自己的年龄是否可以至少当上一年的联邦总理。马蒂尼教授没有表示担心,
他说,就是当上两年也无妨。”
阿登纳话已至此,再没有人对联邦总理的人选提出异议,阿登纳提议由
自由民主党的豪斯教授担任联邦总统,因为政府中自由民主党将是第二大
党。
有人问道,“豪斯教授已经知道这种想法了吗?”
阿登纳回答:“不,可惜我至今还没有机会同豪斯教授商谈。但豪斯教
授热心社会问题,在自由民主党和德国人民中深受众望,我相信他是联邦总
统最适合的人选。”
又有人提出反对豪斯的理由,说豪斯并非同教会友好的人,他当上总统
可能会对教会不利。阿登纳回答说:“他有一位笃信基督教的夫人,有这点
就够了。”
联邦总理与总统的人选就这样决定下来,阿登纳的观点主张为大多数人
接受。在勒恩多失会议上,他确立起在党内的绝对权威。两天之后,即8 月
23 日,星期二,阿登纳在波恩联邦议院大厦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阐述并解释
了勒恩多夫公报原则。同一天,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议会基督教民主联盟
议会党团在一项决定中声明,支持勒恩多夫公报原则,并声明信任阿登纳本
人。有了最强大的北莱茵—威斯特伐伦的基民盟党组织的支持,阿登纳感到
完全有把握实现党内团结。
1949 年9 月12 日,联邦代表大会召开。在第二轮选举中,自由民主党
主席奥尔多特·豪斯当选为联邦总统;三天之后,9 月15 日,进行了联邦总
理的选举。在首轮选举中,阿登纳仅以一票的多数当选第一任联邦总理。
事后有人问阿登纳,莫非是他自己投了自己一票。阿登纳回答说:“一
点不假,不这样做我倒认为是虚伪的。”
9 月20 日,阿登纳组织起了自己的班子,任命了各部部长:
联邦马歇尔计划事务部长:弗兰茨·布吕歇尔
联邦内政部长,古斯塔夫·W·海涅曼博士
联邦司法部长:托马斯·戴勒博士
联邦财政部长,弗里茨·舍费尔国家顾问
联邦经济部长:路德维希·艾哈德教授博士
联邦农业和粮食部长:威廉·尼克拉斯国家顾问
联邦劳工部长:安东·史托希
联邦交通部长:汉斯·克里斯托夫·席包姆博士
联邦邮电部长:汉斯·舒伯特
联邦房屋建造部长:埃贝哈德·维尔德穆斯
联邦难民事务部长:汉斯·卢卡契克
联邦全德问题部长:雅各布·凯泽
联邦参议院事务部长:海因里希·黑尔韦格
1949 年9 月20 日,联邦政府组成,阿登纳在绍姆堡宫发表了就职演说。
他宣布:
联邦政府首先要利用“起码是相对的国家自由”,来克服燃眉之急的物
资匮乏,并“在取得盟国高级专员委员会的同意下”,为德国人赢得外交上
的行动自由权。”
我过去和现在都相信,看来对我们是如此绝望的时代,终将导致重建大
有作为的国家和超国家组织。这些组织必须建立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我
们的最高目标是在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统一整个德国并使之参加欧洲组织。
“我毫不怀疑,根据我们的血统和思想意识,我们是属于西欧世界的。
我们要同所有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要同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法、意、
英等西欧各国保持良好关系。几百年来支配着欧洲政治和多次引起战争、破
坏和流血的德法对立必须永远予以消除。。。
“联邦政府决心竭尽全力地从事各方面工作,以便沿着这一条款所规定
的巩固欧洲和边界和平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本着基督教西方文化的思想并尊
重人类的权利和尊严,从事我们的全部工作。我希望,依靠上帝的帮助,德
国人民将能实现统一,对欧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随着阿登纳踏入绍姆保宫,战后德国历史新的一页开始了。
第三章
彼得斯贝格之路
“一个英明的政府开宗明义便要做两项不同的理性
工作。首先,它必须根据现有力量,选择外交政策的目标
和方法,使之有取得成功的最大可能。”
“一个国家如果将目标定得太低,放弃了在它实力范
围内可以实现的外交政策,就会放弃它在国际事务中所起
的作用。”
“一个国家可能设法扮演大国的角色,但又没有这样
做的基本条件,于是就会招致灾难”。
—[美]汉斯·J·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
占领法规
“我坚信使我们国家和我国人民重获自由的唯一可
取途径是同三国高级专员步调一致。”
——《阿登纳回忆录》(一)
1949 年4 月8 日,美、英、法在华盛顿签订了一系列关于德国问题的重
要协定。华盛顿协定的目的既为使西德在和盟国占领不相抵触的条件下享有
一切自治权利,也为使西方三国保留自己在西德的最高权利。
波恩《基本法》通过之后,6 月20 日,“盟国高级专员委员会”在巴黎
成立。它的成员包括:美国的约翰·麦克洛伊、法国的安德烈·弗朗索瓦—
庞赛和英国的罗伯逊将军。盟国制定出《占领法规》,规定“盟国高级专员
委员会”拥有在西德的最高权力,它可以改变联邦政府方面作出的任何司法
或者行政决定。用盟国的话来讲,比起占领军总司令来,高级专员们的权力
已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由他们处理的事务包括:裁军与非军事化;对鲁
尔地区的监督,如退赔与赔款、非卡特尔化、地方分权化、消除商业歧视、
外国在德利益与外国对德债权等;外交;移民;盟军对德的保护和占领费用;
对联邦宪法和州宪法的尊敬;对对外贸易与外汇、金融的监督;以及消费资
金的利用,以便把外国的援助减缩到最小限度等等。具体而言,管制和监督
是“盟国高级专员委员会”在德拥有的权利。联邦德国和其它国家签定的协
定,必须先经过高级专员委员会的审查,只有高级专员委员会同意之后,方
可生效。联邦政府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和决定,必须由高级专员委员会通过,
才能视为有效。
《占领法规》在联邦政府成立的次日,即9 月21 日,开始生效。
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它不得不接受这一命运安排,无从选择。尽管《占
领法规》本身的权威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但是与执行《占领法规》的人之间
却是可以通融的,这是联邦总理阿登纳对待《占领法规》的态度。
1949 年4 月,《占领法规》制定后,西方三国外长曾给当时作为议会委
员会主席的阿登纳一份通知书,通知书中写到:
“三国外长强调指出,三盟国政府的最高目标是,鼓励和促使德国人民
在一个民主的联邦国家领导下,并在政治合作的范围内,从符合双方的利益
出发,争取牢固的统一”。
接到通知后,阿登纳感到本着这种精神制定的《占领法规》对联邦德国
的发展来说是有利,至少它比起原有的情况是前进了一大步,联邦政府应该
努力遵守占领法规的条款,尽量与高级专员们协调配合。他设想在一年或至
迟不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内,在高级专员们审查《占领法规》执行情况时,可
以此争取进一步扩大德国当局的立法、行政及司法方面的权限。这是一种希
望。
所以,阿登纳一上任即对他们的同僚们讲:“我坚信使我们国家和我国
人民重获自由的唯一可取途径是同三国高级专员步调一致。”
从另一方面阿登纳亦感到,《占领法规》之下的德国在政治上还是拥有
相当的自由权的。因为盟国高级专员委员会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不重视联邦政
府的意见,高级专员委员会命令需通过联邦政府执行。
联邦政府一成立,三国高级专员即派人通知阿登纳,打算举行隆重的仪
式颁发《占领法规》,并借此请阿登纳介绍其内阁阁员。阿登纳派人请求高
级专员设身处地为联邦政府考虑,取消这个打算,因为对于一个战败国家来
说,占领法规始终是令人心理上不愉快的东西,接受它对于被占领的国家来
讲,没有任何可值得为之举行隆重典礼的理由。高级专员们考虑了阿登纳的
请求,决定只由高级专员委员会主席发表一次讲话宣布《占领法规》生效,
具体仪式是高级专员们站在一块地毯上,而阿登纳则需立在地毯的前面,在
听候高级专员委员会主席宣读完《占领法规》后,再走上地毯,声明拥护。
9 月21 日这天,按照议定好的程序,阿登纳偕同一些联邦部长到达了盟
国高级专员委员会所在地——彼得斯贝格。一下汽车,阿登纳一行立刻被人
领入了一间大厅,三国高级专员正站立在红色的地毯上等候接见他们。当中
一位正是法国专员弗朗索瓦—庞赛,他是当天的主席,左右分站着美国专员
麦克洛伊和英国专员罗伯逊将军。
阿登纳率领众联邦部长在地毯前立定,弗朗索瓦—庞赛跨前一步欢迎。
阿登纳趁势趋向前去,正好一步踏上了地毯。高级专员们对阿登纳的小动作
似乎毫无察觉,弗朗索瓦—庞赛宣读了《占领法规》。这种不知是否是有意
的忽略使阿登纳心里有了一种感觉,即对于盟国的命令并非事事都须要唯唯
诺诺,在某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仅是必要,而且也许是可行的。这种
感觉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信念,在与彼得斯贝格山的高级专员们打交道过程
中,阿登纳锻炼得运用自如。
随后,阿登纳向三国高级专员一一介绍了随行阁员,并声明坚决拥护《占
领法规》,他又借机发表讲话,阐述自己的立场主张。他说:联邦德国的健
全发展有赖于西方国家的帮助,“只有保证每个个人在经济上得到最低限度
的衣食住行条件,一个国家才能健全地得到发展。在没有使数百万被炸得一
贫如
洗的人和难民获得足够数量的住房和相应的就业机会之前,德国就不可
能有稳定的内部秩序。”为此德国急需盟国的帮助。
看到三位专员默默颔首,阿登纳继续说道:当然,一个和平稳定的德国,
也是我们联邦政府追求的基本目标,不仅如此,联邦政府的社会纲领还应同
时有助于保证欧洲的和平发展。联邦政府要竭尽全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
一问题。
他说,目前欧洲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已经开始,这将把欧洲引向一个和
平的新秩序,这将可以建立起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欧洲,联邦德国乐于并准
备与欧洲国家一起共同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
饮过香槟酒,阿登纳等起身告别。当阿登纳及其随员部务主任布兰肯霍
思在衣帽间穿大衣时,高级专员委员会的一名官员走到他们身边,把一本用
包皮纸包好的书交给了布兰肯霍思。
登上汽车坐定后,阿登纳叫布兰肯霍思打开了那个纸包。
一本用羊皮纸包装,印刷精美、装订考究的《占领法规》跃然入目。上
面没有任何签字,却足以决定德国人的命运。阿登纳感觉到了它的沉重。
冲破紧箍圈的尝试
“照我看来,联邦政府的首要目标只能是取消拆除设
备计划,不管要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
《阿登纳的回忆录》(一)
1949 年春天后,艾哈德的币制改革使得物价稳定下来,经济生活开始活
跃。联邦德国成立伊始,大多数德国人对新政府还抱观望与怀疑态度。这是
丧失信心的战败国心理,也是对刚刚历经的严重经济困难的余悸。他们最关
心的只是具体物质状况的改善。尽管币制改革和马歇尔计划减轻了一些困
难,但是,大部分城市还是一片废墟,工业处于瘫痪。战后最初几年,占领
盟国对德国人又怕又恨,都执行了拆除德国工业设备的计划,虽然冷战开始
使设备拆迁有所缓减,但德国工业已元气大伤。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将这些企
业拆卸一光,德国就不仅根本无法在经济上恢复元气,也无法在政治上恢复
元气。因此,阿登纳认为联邦政府首要的目标就是使盟国取消拆除计划,负
什么样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取消设备拆除计划,重建德国的政治经济牵涉到邻国对德的安全恐惧心
理。
对德国的恐惧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德国潜在实力的惧怕。后来的法
国总理弗朗索瓦·密特朗在谈到德国与欧洲的关系时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他
说,“欧洲的形成和解体都是围绕着德国进行的。”把这句话解释开来,就
是说德国自19 世纪下半叶崛起之日始,总是对欧洲固有秩序发动冲击,它的
每一次崛起都是以破坏欧洲均势为代价,使欧洲经历一次又一次新秩序形成
的大冲击:俾斯麦战争打破了自1815 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形成的欧洲大陆均
势;威廉·凯泽挑起的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陆德、奥匈、俄、土四大帝国
土崩瓦解;希特勒战争更使欧洲地图面貌大为改变,彻底瓦解了欧洲秩序,
并动摇了欧洲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地位。所以,无论统一还是分裂,德意意总
是以它的存在威胁着欧洲国际关系体系,欧洲国家无不担心德国的潜在力量
及它重新崛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