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得好,给你记一大功。”

    陶商拍了拍樊哙的赤膀,大赞了一番,目光转向了正从地上爬起来的董承身上。

    这个人,就是衣带诏的发起人,保皇一派的头头,天子最信任的大臣,也是这次谋害陶商计划的策划者,车骑将军董承。

    陶商冷冷注视着他,喝斥道:“董承,你竟敢设计想要谋害我,你是想找死吗!”

    陶商看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势踢出一脚,将刚刚爬起的董承,又踢翻在地。

    董承闷哼一身,身上剧痛,更觉尊严受到了莫大的羞辱,挣扎着从地上再次爬起来,咬牙冲着陶商骂道:“陶贼,我董承是车骑将军,天子未来的岳丈,你竟焉敢这般羞辱我!”

    陶商就火了,立刻骂道:“姓董的,你还有脸在这里拿官位压我,你勾结刘表,意图谋害我,我踢你一脚已经是轻的。”

    董承的脸上,瞬间掠过一丝羞愤,却故作慷慨道:“你跟那袁术一样,心存贼子之心,我董承乃大汉重臣,为挽救大汉社稷,诛杀你也是天经地义,只恨天不佑我大汉,让我计谋泄露,没能杀了你这奸贼。”

    “你说我心存乱臣贼子之心,老子不否认,你想杀我,大可大大方方的跟我开战,却用这等卑鄙无耻的手段,我看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陶商冷笑着讽刺道。

    董承脸色顿时一红,憋红着脸,狡辩道:“我这叫以暴制暴,以恶制恶,对付你这样的乱臣贼子,奸险小人,自然无需光明磊落的手段,一切都是为了我大汉的社稷。”

    “狗屁!”

    陶商却呸了他一口,“在老子面前,你还装什么大义凛然,装什么狗屁忠臣,你以为老子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么,你无非是想借着杀我之功,得到天子的信任,将来再用同样的方法干掉刘表,夺了刘表的权力,将来就能仿效前代的外戚,专揽朝政,实现你权倾天下的野心。”

    一番话,揭穿了董承藏在内心中的野心,董承身形震怖,瞬间骇然变色。

第二百六十章 杀的就是假忠臣

    他没想到,陶商竟然能看破自己的心思。

    董承尚自错愕,陶商已目露杀机,挥手喝道:“把董承给我就地斩首,传首四门示众,给我震慑那些心存不臣之徒。”

    号令下,左右虎士一拥而上,将董承按倒于地,作势就要斩首。

    董承大骇,怒叫道:“陶贼,我乃天子所封的车骑将军,就算你要杀我,也得有天子的旨意,你岂敢杀我!”

    “你想要天子的旨意,很好,那我就给你。”陶商冷哼一声,喝道:“木兰,去叫天子拟一道旨来,盖了玉玺,速速送往城头。”

    “诺!”花木兰拱手一应,策马而去。

    不多时,花木兰便去而复返,翻身下马,将一道圣旨献于了陶商。

    陶商看也不看,直接就展开,扔在了董承眼前。

    董承颤巍巍的看了圣旨一眼,神色再次骇变,一张脸惨白如纸,精神显然是遭受重创。

    那圣旨上的诏命,乃是天子亲笔所书,斥责他为奸臣,还清清楚楚的盖了玉玺。

    显然,刘协已畏于陶商之威,对陶商的命令不敢不从,竟亲手写下这道诏书,要取他董承的脑袋。

    董承当然知道,这是刘协被陶商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心中却仍旧一阵钻心的痛,有种被天子抛弃了的感觉。

    “陶商,你竟敢逼迫天子,擅杀忠臣,你想做第二个董卓,你不会有好下场的——”

    绝望羞愤之下,董承疯了心的,朝着陶商大吼大叫。

    “你们一个个说我说要做董卓,那老子就做给你们看,总有一天,我要杀光你们这些假仁假义的假忠臣。”

    陶商仰天狂笑,从侍卫手中夺过战刀,毫不犹豫的手起刀落,奋然挥下。

    噗!

    董承的人头,飞落于地。

    当朝的车骑将军,天子所依仗的心腹忠臣,被陶商亲手所斩。

    “嘀……系统扫描,宿主对董承实施残暴,获得残暴点7,宿主现有残暴点43。”脑海中立时又响起了系统精灵的提示音。

    陶商没有留着董承,来作他残暴点的提款机,像这样的保皇派领袖,杀了他震慑人心的作用,远比收几个残暴点更大。

    亲斩董承后,陶商下令将他的人头,悬挂于行宫之前,以震慑那些妄图学董承,忠于汉室,想要谋害自己的朝臣们。

    与此同时,陶商便尽调城外兵马入城,加固城防,准备应对刘备接下来的进攻。

    ……

    宛城东南,荆州军大营。

    刘表正高坐于帐中,闲观着一卷《论语》,表情淡若云轻。

    他是皇族,更是名动天下的儒士,平素每有闲时,便手不释卷,哪怕天塌下来,谁也不能影响他读书的心境。

    今天却是个例外。

    刘表翻来翻去,始终是读不下去,不时的抬头向着帐外望上一眼,焦虑全都写在了脸上。

    “董承此计颇妙,又有蔡将军率我五千荆州兵相助,主公无需太过担忧,越相信,此计必成。”蒯越看出了他的心思,便从旁宽慰道。

    刘表微微点头,紧皱的眉头松了几分,却又道:“话虽如此,可听闻那陶商素来奸诈,麾下又卧虎藏龙,我这心里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啊。”

    “主公多虑了。”蔡瑁冷笑道:“陶商是奸诈,这几年是风声水起,但所谓盛极必衰,今日就是他陨命之时。”

    刘表不说话了,微微捋着白?,脸上渐渐洋溢起丝丝自信,嘴角也咧出了几分笑意。

    正当这时,亲兵急入,大叫道:“禀报主公,我军大败而归!”

    一道晴天霹雳,当头轰下。

    刘表瞬间脸色惊变,仿佛耳朵听错了一般。

    左右蔡瑁和蒯越二人,跟着也是愕然变色,大帐中,顿时一片哗然。

    刘表从震惊中清醒,二话不说,拨开帐帘,急急忙忙的奔往辕门。

    果然,一个个身上挂彩,丢盔弃甲的荆州士卒,正垂头丧气的进入大营,分明是兵败逃归的样子。

    而且,去时有五千精兵,逃回来的兵马,却不及两千。

    这也就是说,蔡中不但兵败了,竟然还折损了近四千多的精兵。

    “怎会这样?”刘表神情惊愕,目光中皆是茫然。

    蒯越也是一脸错愕茫然,喃喃惊道:“这不合理啊,董承的计策天衣无缝,为什么会被识破,这中间到底哪一环出错了。”

    蔡瑁却是焦急的叫道:“我二弟呢,我二弟他人在何处。”

    一众败兵中,几名蔡中的亲兵,却捧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哭哭啼啼的跪在了蔡瑁的面前。

    “二弟!”蔡瑁骇然变色,尖叫一声便扑向了自己弟弟的人头。

    刘表看到蔡中人头,更是惊得身形微微一晃,后退了半步,方才站住。

    “有什么好哭的,到底宛城发生了什么事?”蒯越却还保持着几分冷静,皱着眉头喝道。

    那几名亲兵,便将陶商如何声东击西,趁机攻破西门,如何内外夹击,大败他们荆州兵的过程,以及如何生擒蔡中,并将其人头斩下,送回来警告刘表之事,统统都哭着道了出来。

    刘表是越听脸色越阴沉,拳头暗暗紧握,苍老的脸上,开始燃烧起丝丝惊怒的火焰。

    “没想到,这个陶商的眼睛竟然这么的毒,董承的布局精妙到这种地步,竟然还能被他识破,这个人真是……”

    蒯越是深深的惊叹,震动之下,已不知如何来评价陶商。

    蔡瑁却从失弟之痛中清醒过来,跪伏在刘表面前,悲愤的叫道:“主公,陶商挟持天子,实为国贼,他杀害我弟,乃我蔡家不共戴天的仇人,国仇家恨都在那奸贼的身上,请主公下令,让我尽率咱们荆州之兵,把宛城夷为平地,夺回天子,诛杀陶贼!”

    刘表沉吟不语,目光看向了蒯越,寻求这位首席谋士的意见。

    蒯越已然冷静下来,神情凝重道:“天子绝不能落在陶商手中,我们必?抢回来,我军虽折了数千兵马,却仍占有优势,当趁陶贼亲破宛城,立足未稳之时,全力攻破宛城,夺回天子。”

    蒯越都这样分析大局了,刘表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更何况,刘表立足荆州,蔡家为主要的支持者之一,今蔡中被杀了,他若不起兵为蔡家报仇,岂非寒了蔡家人的心。

    啪!

    刘表再无犹豫,拍案而起,怒道:“陶商这国贼,竟敢犯上作乱,劫持天子,还敢杀害蔡中这样的忠义之臣,我刘表身为国之重臣,岂能坐视不顾,传令下去,动员全营将士,克日强攻宛城,解救天子!”

第二百六十一章 谁也救不了你!

    夜凉如水。

    陶商看了一眼蜷缩在身边,一衣不遮,正自熟睡中的吕灵姬,却也不扰她清梦,起身披上衣衫,步入了偏堂。

    他立于大门口,仰望着夜空,眼眸之中闪烁着思绪之色。

    夜色下的宛城,就像是一面光滑的镜子,倒映着满天的星光,而那点点的星光,就是家家户户的灯火。

    晚风扑面而来,陶商感觉到了一丝凉意,他转身回到了堂中。

    大堂内,早已撑起了六支巨大的火炬,映的堂中明亮如白昼。

    那座原本属于刘协的龙案上,两边各支着一根粗如儿臂的烛火,闪动的红光映照着旁边所悬的巨幅地图。

    陶商来到地图前,鹰一般锐利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那一个个城市上。

    曹操正在百里之外的武关,虎视耽耽的盯着宛城,准备着渔翁得利。

    易京方向,公孙瓒想必只差最后一根稻草,就要被压垮。

    江东,孙策已经镇服了反对者,正磨霍霍,琢磨着再夺淮南,还是西进攻打荆州……

    天下大势,正在环环相扣,在他的脑中推演。

    直觉和理智都告诉他,虽然?利抢到了天子,却有可能陷入一场上刘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他拖不起,必?速战速决。

    而东南方向,细作已传回情报,荆州军已经开始动作,相信最迟两日后,就会对宛城发起进攻。

    这是他今晚睡不着的原因。

    房门再次被推开,一股夜风入堂,搅得火把闪烁舞动。

    还未转身,便闻到了鼻子的酒气。

    “酒鬼,这么晚了还来找我讨酒喝吗?”陶商也不回头,光凭脚步声就听得出来者是谁。

    “酒鬼我也想睡啊,可突然间想到一件极重要的事,一下就睡不着了,等不到明天,这不就巴巴赶来想跟主公唠叨一下。”果然是陈平的声音。

    陶商的眼眸微微一动,似乎是猜到了什么。

    他便转过身来,邀陈平陪坐,亲自给了倒了一杯甘家好酒,“坐下,咱们慢慢说。”

    “好酒啊,果然还是二夫人家的酒最爽口了,多谢主公。”一见好酒,陈平就两眼放光,不客气的就仰头灌尽。

    趁着他喝酒之际,陶商笑道:“酒鬼,莫非你也觉着不能跟刘表耗下去,想到了什么速战速决之策吗?”

    陈平的酒方入喉,张口便给陶商呛得喷出来了。

    酒放下,陈平抹了抹嘴巴,苦笑着叹道:“主公啊,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把酒鬼我看得这么透,很没有成就感的。”

    陶商哈哈大笑起来。

    陈平不过是说笑而已,再灌下一杯,神情却变的凝重起来,“天下形势变化,已不容许我们把南阳之战拖下去,且以刘表的雄厚实力,这场仗若拖下去,胜负尚未可知。”

    如今之势,陶商可用之兵不过两万。

    而刘表却折了数千兵马,却仍有三万七千之兵,且其号称带甲十万,若直打起持久战来,刘表至少还可以从后方抽调来三四万的兵力。

    兵力上面,陶商并不占有优势。

    况且,就算最后能击退刘表,他自己也会损失不少兵马,陶商还要留着兵马,跟袁绍这样最强大的敌人决战,自不愿把过多的精锐士兵,损失在与刘表的交锋之上。

    这一战,不仅在于如何速破刘表,还在于如何能最少的兵马损失,实现战略目的。

    陈平乃绝顶智谋之士,陶商所顾忌之事,陈平岂能没有想到。

    “既然酒鬼你已猜出我的顾忌,必然已经想到了破解之策,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陶商催促道。

    陈平再饮一杯酒,眼眸中掠起一丝诡诈,“平这里已想到两步计策,速退刘表,不过,却要先以退为进。”

    “怎么个以退为进?”

    “弃宛城。”

    ……

    陶商撤兵了。

    次日,他便挟裹着天子皇后,还有在乱军在幸存的文武百官,弃却了宛城,一路向北撤去,摆出一副将弃南阳,撤还许都之势。

    刘表兵不血刃就夺下了宛城,终于实现了他此前的战略目标。

    然此一时彼一时,中原形势剧变,已容不得刘表满足于夺回宛城,据有南阳据保荆襄一隅。

    为了夺回天子,进据中原,刘表当然不会坐看陶商挟着天子安然退回许都。

    攻取宛城的当天,刘表便马不停蹄,以蔡瑁开路,率领三万七千之众,一路穷追陶商。

    五日后,淯水南岸。

    黄昏时分,斜风袭卷,天地一片苍凉。

    陶商驻马横刀,鹰一般的眼睛,冷冷的射向南面大道方向。

    “陶”字大旗猎猎飞舞,大旗之下,却只不过万余兵马。

    陶商已分出一万兵马,保护天子一行渡过淯水,先行退往叶县,他自己则率一万兵马,摆出一副殿后之势。

    这万余兵马,面对着近四万的荆州追兵,显得单薄了些。

    远方处,一条粗长的黑线从地平线下升起,无穷无尽的旗帜,如云帆般,从地平线下升起。

    很快,陶商就看清了那支军队的全貌。

    一道横亘数百丈的庞大军阵,密密麻麻的人头和翻飞的旗帜,如乌云般遮天蔽日般。

    最前方,一面“蔡”字的大旗,耀武扬威的飘扬。

    敌阵渐近。

    陶商凝目细细扫去,却见排在军阵最前方的是数千盾手,所举的大盾共有三层,外蒙牛皮,中间为木,最内层还裹着一层铁皮,很显然,这样坚厚的大盾,是连陶商最强大的弩车,都无法洞穿的坚盾。

    布列于大盾手之后,乃是如森林般的长戟士,每一名士卒都扛着两丈多长的大戟,足以将冲击而至的重骑兵贯穿。

    军阵的左右两翼,则分布着千余轻骑兵,以防止轻骑冲击侧后。

    当年张绣未降曹操之时,曾与刘表结为盟友,刘表从张绣的手中,得到了千余匹凉州好巴,这才得以组建了一支千余人的骑兵军团。

    这支轻骑军团,想不到也被刘表派了出来。

    一眼望去,荆州军庞大的步骑军团,几乎如一只全身包裹着铁皮的钢铁巨兽,简直是无懈可击。

    “刘表,看来你也是做了不少功课,知道我有弩车,还有一支?悍的骑兵,你的这座军阵,根本就是在针对我啊……”陶商摇头苦笑道。

    敌军令旗摇动,停止了推进。

    数百步外,蔡瑁正高坐马上,俯视着自己的钢铁之阵,目光中燃烧着得意,还有复仇的怒火。

    远望前方,只见陶商只率万余兵马殿后,蔡瑁笑了,笑的阴冷。

    “陶贼,你以为,你区区万余兵马,就能挡得住我的大阵吗,我这座阵,管叫你们任何手段都无济于事,今天就是我为二弟报仇雪恨之时!”

    刘表尽起大军追击陶商,要夺回天子,却又忌惮于陶商的铁骑,还有威力强大的弩车。

    刘表便用蒯越之计,传授了蔡瑁这座坚不可摧的铁阵,并令蔡瑁务必要小心谨慎,要稳步推进,不可贸然追击。

    蔡瑁虽恨陶商,却也不敢小视陶商,谨遵了刘表的命令,只是探知陶商已退至淯水一线,麾下殿后之兵不过一万时,才敢尽起全军,浩浩荡荡推进而来。

    眼见陶商以区区万余兵马,就敢跟自己正面交战,蔡瑁便猜想,陶商多半又想想用其霍去病的骑兵,来冲破自己的步兵阵。

    “陶商,我知道你有一支了不得的骑兵,可惜本将这戟盾阵,是专门为克制你的骑兵而设,你有胆就放马一冲,本将必要你好好……”

    蔡瑁越想越得意,脸上的杀意愈发浓重,眼见时候已差不多,便抬手下令,全军准备进攻。

    嗵嗵嗵!

    战鼓声冲天而起,三万多人的步骑铁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如同一道钢铁长城,轰然向着陶军之阵逼近。

    敌势浩大,声势如潮,列阵的万余陶军将士,皆微微动容。

    纵是英布这等悍将,眉头也微微一凝。

    “夫君,妾身也粗通兵法,依妾身看,荆州军的阵势,似乎克制了我们的骑兵优势,我们又是背水列阵,形势对我们有些不利啊。”身边的吕灵姬担忧道。

    身为吕布的女儿,武力过人,又是陶商的夫人,此时的吕灵姬,同花木兰一样,也都兼任了陶商的亲兵统领。

    吕灵姬虽未明未明说,言外之意,却是认为陶商打不过对方。

    陶商笑而不语。

    另一侧的花木兰,却不以为然的一笑,“我说灵姬妹妹,你就不用为咱们夫君的担心了,看来你还跟他未久,不了解他,他可是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

    花木兰倒是对陶商信任万分,替陶商回应了吕灵姬的担心。

    吕灵姬花容微微一动,便想自己的夫君,敢以一万兵马,硬扛敌军三万余军,想来也必是有破敌之策。

    想起先前他们吕家军,跟陶商对战之时,也是屡屡占尽优势,却被陶商最终以奇兵击败,这一次似乎形势也是相同。

    吕灵姬心安了几分,可看着荆州军的庞大之阵,越来越逼近,连脚下的大地都被踏到嗡嗡作响,吕灵姬忧心却有增无减。

    她猜不透,在骑兵已被克制的情况下,自己的夫君还有什么奇兵,能够击败这座敌阵。

    转眼,敌军已至百步外。

    “差不多也是该动手的时候了……”

    陶商的嘴角掠起一丝诡笑,突然眼眸一聚,喝道:“英布何在!”

    “布在此。”英布应声出列,语气却有些不安。

    陶商战刀向着敌阵一指,,厉声道:“英布,我命你率五千精兵,给我向敌阵发动冲击。”

    英布脸色微微一动,他所担心之事,果然发生了。

    敌军声势浩大,军阵又无懈可击,单以他们一万兵马,正面硬扛敌军的辗压,已属不易。

    令英布惊异的是,陶商不但不打算守,竟还要主动发起进攻。

    而且,还只给他五千兵马!

    英布就郁闷了,寻思着自家主公一向英明,怎么这个时候突然间犯起了糊涂,这道命令不是让自己和这五千兄弟们,白白去送死的么。

    陶商神色却从容自信,并无丝毫不妥之色。

    军令如山,两军交战在即,这个时候,英布就算心存质疑,又岂敢不遵号令。

    “末将遵命!”英布只能暗暗一咬牙,飞马而去。

    嗵嗵嗵——

    陶军阵中,进鼓的战鼓声,轰然敲响。

    “主公有令,随我杀!”

    英布大喝一声,挥舞着大枪杀出军阵,率领着五千将士,轰然杀出,撞向了如山如涛的敌军。

    “这个陶贼,竟然还敢抢先发动进攻?”蔡瑁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了一丝惊奇。

    当他看到冲涌而至的陶军,不过五千余人兵,一瞬的惊奇,立时化为不屑。

    “莫说是五千人,就算你全军杀上,也休想冲破我的铁阵,陶商,我看你真是狂妄过头了,这回是你自己要找死,谁也救不了你。”

第二百六十二章 给蔡瑁一个惊喜

    眼中杀机迸射,蔡瑁冷哼一声,拔剑大手,厉喝道:“传令前军止步,弓弩手任意放箭,给我往死里射。”

    中军令旗摇动,三万多人的荆州铁阵,顷刻间放慢速度,布列于戟盾手之后,近三千余名弓弩手,应声放箭。

    如雨的箭矢,铺天盖地而至,向着冲锋而至的英布一军倾落而去。

    三千号弓弩手齐射,箭雨之密集,杀伤力之强,非同小可。

    飞蝗而来的箭矢中,不断有陶军将士中箭,倒在血泊之中,转眼便有几百号人被钉倒于地。

    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箭雨,这些百战的精锐之士,却没有一人畏惧,依旧高举着圆盾,顶着箭雨,义无反顾的冲锋。

    英布虽质疑陶商的命令,却没有丝毫退却,一面挥舞着大枪拨挡着袭来箭矢,一面喝斥着士卒们不惧生死,勇敢的前进。

    “不愧是我陶商的精锐之士……”

    望着自己勇猛冲锋的将士的,陶商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欣慰的表情。

    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打击,倘若是换成袁术麾下的兵马,只怕早已被射溃,也唯有自己这军纪如铁的军队,才依旧能保持不乱。

    在付出了五百余人的牺牲之后,英布率领着将士们,终于逼近至敌阵三十步的范围。

    只差一步,他们就能撞上敌阵。

    一场数量悬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