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的智慧-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达古在得知萧火儿战败,郭恒川被困之后,他果然没有辜负郭恒川的期望,带着大军扭头就走,被姜哲率军衔尾追杀了四十余里,直到朔州的敌军出来接应之后,见战机消失才引兵返回了宁武关,耶律达古狼狈的退进了朔州。惊魂未定之下,一日间派出六队快骑日夜不停地赶路向南院大王禀报战事,请求辽军增援。否则西京将不可避免的陷落。
云峥的大部队并没有离开十八盘,不动弹的郭恒川依旧是他的大敌,丝毫都不能轻视,至于追杀那些溃军,他认为岢岚军,宁化军就能担任这样的重任。
这些地方守备军队跟随自己这些天以来战战兢兢的很听话,现在到了给他们一些甜头的时候了。如果这些人连一些上吐下泻的辽人都对付不了,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
李东楚率兵封死了老虎口,这都要拜郭如海所赐,这个披着人皮的家伙在老虎口表现的神勇无比。一个人带着自己的一千人马。就击溃了郭氏族人的四千多人,在他的狂怒之下,四千余人逃走的不到一半,李东楚的援兵到达之后。惊讶的看到了满满一地跪地投降的京城军。
军队的胆气一旦打出来。即便是兔子也敢撵狼。云峥的那位替身都能斩获三枚首级这就太出乎云峥的预料了。
郭恒川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在老虎口,果断的抛弃了这个出口,领着自己的军队开始了最残酷的山野逃遁之路。
这是辽人在雁门关唯一一支还能保持建制的军队。
莽莽群山。如今是郭恒川最大的障碍,也是他最大的保命依仗,即便是云峥站在十八盘的最高点看着苍茫的群山,都不得不佩服郭恒川的意志,他如果想要平安的离开雁门关,不但要翻越三百余里的大山,其中还有三条河流需要泅渡,每人只有两天粮食补给的京城军,不知还能不能平安的到达应州。
李常见到云峥的时候,穿着宽大的朝服手舞足蹈的向他行了朝贺大礼,这家伙这些日子过得并不安逸,只要看看他两鬓间星星点点的白发,就知道这段日子他过的是何等的煎熬。
“监军何须道谢,这场大胜也有你的功劳在里面,我们谁都不需要向谁道贺,这是我们应得的。”
李常握住云峥的双手哽咽道:“云侯不知,这场大胜对我大宋意味着什么,东线的战事已经岌岌可危,唐县知县刘寰已经为国尽忠,唐县失守,辽国大将耶律花塔已经兵临定州城下,神卫军的都指挥使姚度战死,两万多将士被斩首,耶律花塔在定州城下制作了十里京观,陛下愤怒至极,御驾离开大名府正在向真定府进发,不论包拯,韩琦,文彦博如何规劝,陛下也是不听,用剑斩在桌案上说道:“再敢规劝者下场如同此案!”
这都是卑职的二弟李寿信中所言,他如今就在陛下身边,见事情已经不可收拾,就给我来信希望大帅能够早日结束雁门关大战,率军东上保驾,他极度不看好捧日军的战力。”
云峥苦笑道:“你也知道,雁门关大战想要完美的收官,至少需要十日,还要再给弟兄们至少五天的时间作休整,之后才能出兵,即便是出兵,我们也不可能东进,而应该北上夺取辽国西京,我们只有用围魏救赵的法子,才是最迅速,做有效的法子。”
李常将云峥拖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小声道:“大帅,您说的都在理,可是在现在这个时候,您就算是将整个辽国打下来,都没有率兵去定州救驾的功劳高,所谓功高莫过救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您一直想着收复燕云,这一点在下知道,可是您也应该看得出来,这一站几乎动摇了国本,宋辽两国交战,可谓两败俱伤,西夏又在一边虎视眈眈,富弼已经兵进河西,没藏讹庞麾下的大将李清率兵出了兴庆府,正在向银州进发,如果不是我假借大帅的名头给了左厢神勇军司一个警告,告诉他们萧火儿已经授首,暂时震慑住了他们,这时候他们说不定已经向我们发起进攻了。
千头万绪之下,大宋已经失去了夺取燕云的战机,这时候无论如何到了大帅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
自从去年以来,陛下的性情大变,自作主张的让满朝文武不知所措,有人猜测,这是陛下自知命不久矣,所以才会做出如此乖戾的事情来,这一切都是为小皇子执政做的先手,所以这时候,陛下不会顾惜将士的生命,也不会顾惜大臣的生命,只要让陛下认为臣子可能会影响到小皇子执政,不管是谁,他都会下手的,所以陛下现在无论做什么基本上都没有人去死谏,这时候死谏说不定真的会死啊。”
“说到底是兵力问题,如果我们兵力充足,派出一支军队去陛下面前效力不是什么问题,可是我们哪来的人手?”云峥右手握成拳头,不住的敲打着左手恨恨的道。
李常差点尖叫出来,急促的道:“老天爷啊,这时候您还敢派部下前往?无论如何都该是您自己去的,没有军队咱们也要挤出一支军队来,宁武关交给姜哲,雁门关交给李东楚,郎坦如今正在河曲修建城关,估计也没有什么问题,反正西京的辽人已经被您杀的差不多了,如今只敢躲在城池后面瑟瑟发抖的等候您去攻打,您不打他们就是他们祖上积德了。
再说您不需要带过多的军队过陛下哪里去,一两万精锐就足够了,您必须让陛下看到您一片诚意的去保驾。
大帅,求您了,现在跟着您混饭吃的不光是我一个,还有咱们京西十五路所有的将士,只有您屹立不倒,兄弟们才能吃上一碗安生饭。”
云峥喟叹一声道:“老李,你算是说服我了,如果为了我自己,绝对不会按照你说的办法去做,云峥站得正,立得直,我靠军功吃饭,用不着看别人的脸色,可是你说的没错啊,我现在谋的饭碗不光是我一个人在吃,而是所有人一起在吃,这个饭碗还砸不得啊!也罢,十五天之后,我即刻率兵出应州,走一遭定州,会会那个喜欢制作京观的耶律花塔!”
李常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拍着大腿高兴的道:“我这就去给陛下写奏折,将大胜的消息告知天下,顺便告诉陛下,就说您对耶律花塔将我国将士的首级制作成京观极为愤怒,决定出兵和他鏖战一场,顺便将此人制作成蜡人,摆在武德殿警告辽人!
半个字都不会提及要保驾之类的事情,只说是为了复仇,您宁愿违抗大宋军律也要出手一次!”
云峥笑道:“老李,我以前有没有夸过你会做官?”
李常愣了一下哈哈笑道:“夸过,论到行军作战大帅天下无敌,论到做官哈哈哈,我李常也绝非泛泛之辈,大帅吃亏就吃亏在太实诚,咱们要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军功变成不为人妒忌的好处才是长久之计,要不然将来史书上写上煌煌几笔,自家的日子却过得恓惶不堪,不划算啊,功劳立得太多还有功高震主的嫌疑,如果大帅这次去定州能把干掉耶律花塔的功劳安在陛下的身上……嘿嘿,我们京西十五路今后就能躺着吃霸王餐了。”
云峥摇头笑道:“你还真看得起我……”
李常深深地看了云峥一眼道:“李常以前也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人,可是自从亲眼见到大帅创造的一个个奇迹,不知不觉的就认为耶律花塔将是大帅将要捕获的另一只猎物,您可知道,您不在雁门关,我躲在后面瑟瑟发抖不敢上战场,可是自从听说您回来了,我李常竟然不觉得站在战场的最前沿有什么可怕的,一支流矢飞过来,老夫眼睛都不眨一下,亲卫拿盾牌随手就给挡住了。要是您不在,呵呵。”
“将是兵的胆,你以后慢慢会知道的,现在你需要我来为你壮胆子,不久之后,你就要为底下的将士壮胆子,老李,没人从一出生就大胆包天的,都是在后天养成的,我们京西十五路就这点人马,你以后还需要多多历练才是。”
李常大笑着走了,看得出来这家伙意气风发的厉害。
云峥回头看着山野里依旧不断冒出的黑烟,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随手扯过一个完整的柳叶,含在嘴里呜呜的吹了起来,不成曲调,自有一股子苍凉意。
ps:第一章
第三十七章邹同的对比法
京西十五路的军卒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向自己的主帅夸功,由于是滚动式的追击,所以那些只要从最前沿退下来的将士总是习惯性地给自家主帅带点礼物。
所以云峥如今端着饭碗,喝着酒,还能面对一筐筐发出腐臭气味的人耳朵,李常等人面对主帅的这一特质惊为天人。
云峥拿筷子扒拉一下大框里的人耳朵瞅着那两个抬筐过来的十将官道:“很好,以后只要歼灭了敌人,最好把数字记清楚,割耳朵呢也算是个不错的法子,带一筐耳朵回来比带一筐脑袋回来省事,可是啊,你们他娘的能不能再聪明点?能不能只带一只左耳朵回来,这样左右混杂的,如何给你们记功?告诉你们,左耳朵算军功,右边耳朵不算。”
说完话就把手上的饭碗拍到十将官的手里,筷子也不擦洗一股脑的塞给了他,再把自己的酒壶给了另一个十将官,在他们的肩膀上拍拍,算是勉励,而后就离开了这片让他浑身都不自在的地方。
在平原和草原生活习惯了的京城军,在山地上如何是穿山越岭早就习惯了的蜀中籍贯的将士的对手。
蜀中人号称是大山的子孙,他们攀山越岭的功夫从出生那一天就开始连练习了,云峥有意在自己的军队里保持了很大一部分的蜀中人,他认为新式的火药战争,最适合的人群就是这些人。
时间过去了三天,大军已经从雁门关追杀到了茹越寨。辽人为了逃命迸发了恐怖的潜力,三日时间,就在山野里狂奔了两百里,如果再走百十里,就会进入桑干河和浑源河之间的应州地面。
辽人精疲力竭,宋军同样的艰难……
郭恒川半拖半扛的将一位郭家的少年子侄放到一处水源边上,少年人用手鞠着水痛饮,只因为贪吃了一口有毒的军粮,他就上吐下泻的失去了所有的力道。
这是九弟最疼爱的一个儿子,郭恒川还放不下这个孩子。或许是因为郭家子孙在雁门关受损太重的原因。郭恒川不打算放弃任何一个郭家的弟子,不仅他带着一个孩子,他的亲卫们也带着一个个中毒的郭家子侄,一群人满满的躺了一山谷。
“郭爱。我们现在收拢了多少人马?”郭恒川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之后问道。
正在喝水的郭爱把脑袋从水里拔出来。晃晃头甩掉水珠子道:“大伯。咱们只有六千人了,剩下的都在昨夜的遭遇战中失散了。”
“遭遇一场,我们的人手就分散一些。这是宋军的策略,他们希望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将我们的人一一斩杀掉,这就是宋人想要的。”
郭恒川接过侄子递过来的水囊,喝了一大口之后,看着倒伏在地上的郭家子侄对郭爱道:“不管我们躲在那里,宋人的飞鹰都能把我们找出来,所以,分散对我们来说只有害处,没有好处,除非我们分散的更加细小,让天上的扁毛畜牲不知所措才成。
休整一个时辰之后,你就带着中毒的人离开这里,继续向应州进发,我带着两千人转道向西,如果天可见怜,我们叔侄还能在浑源河畔相会,无论如何保住郭家的根基才是第一位的。
你伯父我一生征战为的就是郭家百年兴盛,如今在雁门关遭遇了前所未有之重创,郭家子侄星散流离,叛敌的叛敌,被杀的被杀,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郭爱,你记住无论如何也要带着他们回到幽州去,他们活着郭家就还有根基,他们一旦出事,伯伯我活着也是朽木一颗毫无用处。”
说完这些伤心话之后,郭恒川抹了一把老泪,靠在身后的石头上闭上了眼睛,他没有多余的功夫伤感,必须在最快的时间里恢复一点精力,为郭家的子侄趟出一条生路来。
距离他们八百里直线距离的巨鹿如今却是旌旗招展,人嘶马叫,皇帝的撵架终于抵达了这座名城。
捧日军的军容堪称天下第一,军中的每一个士卒都是人高马大,腿长手长,即便是相貌也是一等一的好,再加上全身上下都是锁子甲,更是将人衬托的英气勃勃。
不过士气这种东西不是用来看脸的,只要看这些人愁容满面的模样,就知道他们此时心中的想法了。
一些壮汉穿着沉重的步人甲站起来就像是一座山,可是这些只要穿着铠甲就只能站着的家伙,如今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休息,如果辽人此刻到来,不需要砍杀,用战马就能把这些人全部活活的踩死。
穿着六十余斤重的步人甲,如果没有同伴的帮忙,想要站起来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邹同愤怒的在浑身发抖,他在河北地见过狄青麾下的精锐,也在雁门关见识过云峥的悍卒,如今看到这样的一群人让他胸中的怒火燃烧的就像火山一般即将爆发出来。
狄青的麾下只要穿着铠甲就没有人坐下来,云峥的麾下只要坐下来手里必定握着刀把子,狄青麾下的步人甲武卒只要披甲就会自动列阵,手里的斩马刀就插在身边的土地上,而云峥军队里悍卒即便是趴地上喝水,也会跪在地上,一腿向后展开,喝一口水就四处观望,只要情形不对,会迅速地暴起杀人。
捧日军的主将石守信坐在树荫下悠闲地喝着冰镇的酸梅汤,看到这一幕邹同彻底的叹了口气,丢掉手里的鞭子,准备回皇帝那里。
这种事情云峥也喜欢干,只不过他的军队在忙碌,他自己悠闲,不管是喝什么饮料的时候,总有一些忙碌的军卒会跑到自己将主跟前,一把炒熟的豆子,或者一把新采摘的野果子。总会堆在自家将主的桌子上,只要看到云峥即便是在战事惨烈的战场上,所有人的心情都会安静下来,因为谁都知道那里卧着的是一头毛色斑斓的吊睛白额猛虎,只要站起来,就会吞掉面前的所有敌人。
石守信挺着一个大肚腩坐在那里……和一头肥猪有什么区别?
走进了昏暗的大帐,赵祯正在低头看着桌案上的一封奏折,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提起朱笔在上面批了几个红字之后抬起头想和邹同说几句话,却发现邹同抱着拂尘站在角落里双肩不住的抖动。还有低哑的哭声传过来。
赵祯大奇。问道:“怎么了,朕好不容易有点好心情全被你给毁了,要是被人欺负了,就去找回来。身为天子家仆没道理这样隐忍吧?”
赵祯的一番话正好说到了邹同的心酸处。转过身来噗通一声就跪倒在赵祯的面前哭泣道:“官家。奴婢不是在为自己哭,而是为官家的处境伤心,奴婢刚才出去转了一圈。去看了看捧日军,奴婢看到的根本就不是一支能打仗的军队,看到的是一支在东京市上逗弄百姓高兴地杂耍戏班子。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够保卫官家,这样的军队如何能保证官家的龙体康泰,不成的,官家,咱们回大名府去吧。”
赵祯奇道:“咦?你一介宦官也懂得什么是强军,什么军队用不成?跟了朕这么些年,还真的没有发现你有这本事。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总不至于是看面相吧?”
邹同见皇帝笑呵呵的似乎不在意大哭道:“奴婢跟在官家身边,是不知道,即便不知道什么样子才是强军的样子,可是奴婢这几年出使云大将军的军中,狄帅军中也不是一两次了,就算是不懂强军,可是奴婢见过什么才是强军,还知道对比的。
在狄帅军中,将士们处处注意仪容,不论是行动坐卧走都是有规矩的,哪怕狄帅给出再艰难的军务,他们也会舍命完成,这就是听号令的强军。而在云大将军的军营里,奴婢就像是走进了猛兽群,不管是小兵还是将佐没人看奴婢的脸,他们都在盯着奴婢的要命地方,好像都在研究从哪里下刀才好。”
赵祯抽抽鼻子笑道:“听起来似乎还有那么几分道理,不过不能把捧日军和我大宋两位名将的麾下相比较,他们的职责就是作战,一个听号令,一个像猛兽也是应该的,你倒是说说捧日军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猪圈!”
邹同小心的看了皇帝一眼,果断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猪圈?”赵祯惊讶的提高嗓门问道。
见邹同肯定的点点头,赵祯坐会椅子上皱眉道:“如今定州岌岌可危,朕不愿意从狄帅那里抽调军兵,也严令他不得私自抽调军卒前来,而云峥那里本身就实力不济,顾不了定州战局,这个时候也只有捧日军这三万多人闲着,不用他们用谁?”
邹同哭诉道:“奴婢知道官家是在哀痛我神卫军的两万将士之死,可是您带着比神卫军更加不堪的捧日军去复仇;这不是好办法啊,奴婢知道官家下了死命令,不准臣子劝谏,可是奴婢是官家的家臣,宁死也要实话实说啊。”
赵祯的眼圈有些发红,上前把邹同搀扶起来笑道:“不要说得这样伤感,朕知道捧日军是个什么样子,朕其实就是想看看大宋还有多少人在乎朕的性命。
告诉你吧,狄青的六千亲卫已经星夜赶来赵州,庞籍的密使也已经快马追过来了,想要劝诫朕不要去前线,富弼,文彦博,包拯以及朝中大臣都被吓得魂飞天外,好些人正在星夜赶路,希望能把朕阻拦在赵州。”
邹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不等他心情平复下来,赵祯哈哈笑道:“云峥到时希望朕去见识一下真正的战阵,正和朕的心思,哈哈哈哈……”
ps:第二章,说白话恭贺新禧,不如多写一点实惠,祝我的兄弟姐妹们新春大囍……
第三十八章什么气都比不上运气
邹同听了此话吓得肝胆俱裂,膝行几步抱住皇帝的腿大哭道:“官家,慎行!慎行啊,云峥已经疯了,他已经疯了……”
赵祯瞅着脚下哭的如同烂泥一样的家仆胸中多少有些酸楚,自己从小就长在深宫,身边只有妇人和宦官,好在这些人对自己都忠心耿耿的,陈琳也好,邹同也好,在他们的生命里自己才是他们的全部,心胸简单的一眼就能看透,不像那些大臣,一个个表面上忠君爱国,实际上暗地里有多少蝇营狗苟的龌龊事不足为外人道,而这些奴才总是能在一些小事情上让自己感到温暖。《
赵祯安抚邹同道:“不妨事,云峥自己会亲自过来,你不知道吧?他在偏关已经生擒了辽国在西京的留守萧火儿,偏关一战,整座城池已经成了瓦砾堆,但是辽国的五万精骑全军覆没,辽国的承旨林牙郭恒川也已经被他击溃,如今正在十万大山中仓皇逃窜,我大宋军队正在追剿,进攻宁武关的辽国南特使耶律达古已经逃跑,龟缩在朔方惶惶不可终日。
雁门关之战胜负已分,哈哈,云峥正在请旨,问是否要乘势席卷燕云十六州中的西北四州,逼迫辽国从河北,真定两地退兵,使宋辽两国重归战前的态势。
这可是京西路监军李常的奏本上说的哟。
云峥也上了奏本,看他的奏本朕的心情总是很愉悦。那上面只有一句话:“忽听神卫军惨事,微臣怒发冲冠,不日将亲自率兵手刃此獠。”
这个混账东西在奏折上没有抬头。底下没有具呈,没头没脑的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丝毫的人臣之礼。
呵呵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朕郁闷多日的胸怀豁然开朗,相比之下区区文案上的花头不值一晒,看到这本奏折,朕总算是明白汉武为何那样纵容霍去病了。和云峥霍去病这样真性情的人计较会失了帝王的风度。
耶律花塔号称辽国金狼,你们也都说云峥是我大宋的吊睛白额大虫。朕非常的想看看大虫对金狼会是一种怎样的战斗。”
邹同坐在地上幽怨的看着皇帝,知道自己被戏弄了,如果知道云大将军会亲自领兵过来,鬼才会去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劝谏皇帝。
胡乱擦一把脸上的眼泪换上一副笑脸道:“官家。既然大将军会过来对付耶律花塔这个恶贼,御驾是否就停在巨鹿城等候大将军到来,奴婢刚才听李监军奏折里说大将军正在追缴辽人,来定州估计还需要几天,这个时候官家真的不适宜先行动身。”
赵祯叹息一声道:“朕把百官撂在大名府不准他们跟过来确实有些任性,你说的没错,石中信虽然忠心可嘉,但是要他上阵杀敌确实难为他了,你以为朕看不出来他这些天正在学习云峥的统军之道?哼!画虎不成反类犬!
要是真的靠他去打仗。辽国人会生生的乐死的,只要朕出了事,我大宋的这场大战也就不必打了。
传令石中信和巨鹿知府。由石中信接手巨鹿城防,孩儿军监察方圆三百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即可禀报!”
邹同见皇帝决定不往前面走了,勉强抑制住心头的欢喜,脚步轻盈的走出知府家宅,去找石守信和巨鹿知府这两个已经濒临崩溃的可怜人。
邹同走后。赵祯在大厅里走了两步,忽然一阵强烈的晕眩让他的身形不稳。两个伺候的宦官立刻将身子垫在皇帝的身后,放松全身的肌肉免得硌坏了皇帝,其余的宦官也轻轻地扶住皇帝,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赵祯摇晃两下,努力地站直了身子,甩甩头,闭合两下眼睛,晕眩感这才如同潮水般退下。
“刚才的事情不必记入起居注。”赵祯坐定之后就朝站在角落里的经筵日讲官吩咐道。
一个面无表情的学士拱手应承道:“遵旨!”
赵祯的眼光落在桌案上的奏折上面,一股难以抑制的酸楚涌上心头,拿手抚摸着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