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儿也很能领会自己的意思,可是执行的时候怎么就变味了呢?抓是抓了,却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个罪名,按照他事先的想法,孙儿在迎驾仪式上,直接祭出高氏主仆二人喊冤,然后把蒋瓛扣押,交有司查问就好了。

孙儿甚至可以借助高参、岳翎的遭遇收买部分官员的人心,而自己则可以用此案内幕大做文章,清除那些两面三刀的给事中。

而允炆的这个动作,完全破坏了自己的计划。竟然宣蒋瓛上船后直接拿下,对百官的解释就是蒋瓛意图行刺太孙殿下,孙儿这是觉得百官傻?还是觉得蒋瓛傻。

就算是蒋瓛知道自己有把柄落入皇太孙的手里,那也不可能用行刺这一招啊,****勒索、嚣张跋扈这些罪名最多让蒋瓛一个人死,但是行刺皇太孙就是谋反了,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状。任是谁也不会这么算账吧。

苦笑一声,盯住孙儿,希望其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解释。孙儿还没有开口,朱元璋就发现一件事情,允炆变了,至于那一点变了,还说不定,反正不会是以前那种稚嫩的黄口ru儿了。以前面对自己不高兴,小的时候会跑过来牵住他的衣袖撒娇。再大一点知道害怕了,则是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而现在明明知道有违自己的意思,脸上仍然是带着那种无害的笑容,居然在沉默中还敢直视自己的目光。一下子让朱元璋感到有些生分起来,难道离开不到一年,孙儿就已经长大了吗?

“为什么?”看见孙儿请过安、问过好之后就是不开口说这件事情,朱元璋只好开口问了出来。

“皇祖父,难道抓蒋瓛错了吗?”朱允炆没有回答,反而问道。

就这一点,让朱元璋很不舒服,换成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敢如此,不过他并没有生气,只是淡淡的说:“以蒋瓛之罪,抓他确实没错,可是我想知道为什么用这个罪状抓他。”

他不相信孙儿是那么狠心的人,因为允炆不像自己,是从百战余生之中炼就的铁石心肠,按照以往的惯例,蒋瓛这件事情,孙儿的做法肯定会能少牵连人就少牵连人,甚至还要痛哭流涕的为蒋瓛的家人说情。而如今的做法则是要大兴诏狱的模样。这才是他最奇怪的。

朱允炆沉默考虑了一下,回答道:“既然蒋瓛死罪难免,而他所做,与谋反无异。孙儿这样只是暴露其野心,让他隐匿已久的真面目公布于众而已……。”

停了一下,语气减缓,慢慢的又说:“蒋瓛在迎驾仪式上所布置的余党已经被孙儿一并擒下,共计三百余人。且蒋瓛之事一直是由孙儿调查,所以孙儿恳请亲审此案……。

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还未等朱允炆说完,马上就明白了孙儿的真实想法,心情顿时放松很多,其实他并不在意孙儿怎么做,最在意的反而是事情不在自己掌握之中。既然自己知道了,那也就没有什么了。

舒了一口气,笑骂道:“你想要锦衣卫,直接给朕说就是,何必要搞那么多事情出来,况且这本来就是准备留给你的东西,朕难道还会犹豫吗?”

听闻朱元璋此言,朱允炆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恢复了之前那种孙儿模样,笑道:“还是瞒不过皇祖父,孙儿这般做,只是为了让皇祖父感到允炆长大了,可是没有想到,皇祖父目光如炬,孙儿所作所为,在皇祖父面前无所遁形,看来还是需要多加学习才是。”

被朱允炆拍了这么一记。朱元璋显然心情大好,张嘴欲笑,但是却被呛了一下,顿时剧烈的咳嗽起来,慌得朱允炆连忙跑过去为其揉着胸口,捶着后背顺气。

过了好一会,朱元璋急促的呼吸才算渐渐缓和下来,刚才的高兴也不翼而飞了,握住朱允炆的手,示意他不用再捶背了,说道:“朕老了……。”

“皇祖父怎么会老呢?刚才是允炆不好,害的皇祖父咳嗽……。。”说着这些话,朱允炆觉得自己的脊背发麻,深深的为自己变得如此会拍马屁而感到羞耻。

“傻孩子,人哪有不老的呢?”朱元璋悠悠的说道,仿佛在想着什么,可是骤然停下,转而说:“你既然有心,那么蒋瓛的事情就交与你办吧,锦衣卫上下糜烂太甚,是朕的错,也的确需要清理一下,希望你做的比朕好。”

“不过,就那班给事中们,你也要给朕好好的查,决不能放过一个,朕给他们的权力很大,但是这帮杀才领着朕的俸禄,却不为朕做实事,不杀他个害怕,恐怕以后百官效仿,那时可就尾大不掉,在消除隐患就难了。”

“孙儿记得了,一定按照皇祖父的意思去办!”朱允炆的手还在朱元璋握着,两人一时无话,御书房内,出现了一种爷慈孙孝、其乐融融的场景,煞是感人。

正文第五十五章缘由

从御书房到文华殿的路上,朱允炆一直是神色自若,可是进了文华殿内,脸色就骤然变得苍白起来。

在殿内等候的铁铉、杨杰等人,连忙上前行礼,有宦官过来搀扶,却被其粗暴的甩开,众人一时间皆无可言,铁铉示意宦官和宫女统统退下后,吩咐亲卫守好文华殿附近,但是却没有言语,和杨杰、黄子澄还有专门被通知赶过来的齐泰静静的在那里站着,等候皇太孙的心情平复下来。

事情的始末大都是皇太孙一手策划的,只是最后的说辞和善后,则是经过了黄子澄等人的加工。纵然是这样,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来说,也是一种心理负担,当然,铁铉他们不知道此时皇太孙的身体里竟然是一个穿越回来的灵魂。按照常理,说他是一个活了近千年的老妖怪也不为过。

简简单单的一个举动,按照朱元璋办事的常理。蒋瓛的一家算是完了,若是为了免除后患,诛九族在皇上手里也是正常的事情,而锦衣卫也面临东宫的清洗,所牵连的人不会是个小数,众人暗叹了一声,文华殿上恢复了寂静。

朱允炆此时的心情很不好,至少今天所做的,与他在二十一世纪所学的相违背太多太多了。貌似天真的在朱元璋面前撒娇一次,估计成千上百的人头就要落地,对于在后世连只鸡都没有杀过的他,却是压力颇大。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锦衣卫他势在必得。从蒋瓛的一手遮天可以看出,这个皇帝的私人亲兵部队所能产生的破坏力,他等于是皇帝的耳目,也许朱元璋还有别的力量,但是锦衣卫却是所公开的力量中最强的一支。

南、北镇抚司、经历司三司掌握大明所有官员档案以及秘闻,而也只有锦衣卫的军匠局可以研发火器,探听局埋伏全国乃至属国个要害部门。主察听大小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这一切都是朱允炆想要的,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蒋瓛该死。

朱元璋誓杀天下贪官,为了空印一案,竟然下令致自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当时,大明有十三个布政使司;一百四十一个府,一百九十二个州,一千零一十三个县。这一千三百多个官员,不论良莠好坏,全部被杀掉。而且,是在有人已经向朱元璋解释清楚了个中缘由的情况下,被杀掉的。

郭桓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供词牵连各布政使司官吏,系狱拟罪者数万人,株连之人遍天下,中产以上民家被抄杀者不计其数。

远的还有胡惟庸案,近的是年初才发生的蓝玉案,在这些案件中,锦衣卫充当的角色无疑是一柄最锐利的快刀。

朱元璋杀的痛快,各地的皮场庙鲜血淋漓的还未干。却没有想到,杀来杀去,自己手中的快刀,竟然变成了被腐蚀了的废铁,现在除了割伤执刀人的手外,剩下的已经是锈迹斑斑了。

蒋瓛在任锦衣卫指挥使近十年的时间,利用追查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和蓝玉案的时机,在个地方官吏和部分朝廷大员中大肆制造白色恐怖,再把持六科给事中约五十八人,十三道御史有一百余人。监察御史还有一批官员,大约二十余人,挂着左右副都御史之类的头衔巡抚四方,常年在外,向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然后由蒋瓛等人集中分配。

这些巡抚四方的各级官员中,有不少人把柄紧紧攥在锦衣卫的手中,所以在近几年,蒋瓛竟然给每个人指定任务,就是说每人出去,回来后索要的贿赂必须有多少上缴,若是完不成的话,就将其把柄公开,或者将其攀诬进个案之中。

岳翎就是一个很意外的例子,作为吏部给事中的他,受命去松江府一带巡抚查勘,江南虽然富庶,但是税赋很重,再加上禁海的缘故,岳翎并没有完成其指定的任务,遂向好友高参求助,高参也同意了,准备调拨一些府库的银两为其填补,但是未曾想到皇太孙驾到,一向谨小慎微的高参又将钱还了回去。

再去上苏州各钱庄借贷未果的情况下,岳翎空手而归。行至江浦一带自觉无望,遂投江自尽了,到底岳翎是什么把柄落入蒋瓛的手中,随着高参和岳翎的死,岳夫人傅氏的疯癫而变成了一个谜团。

这是高参的老管家高三和高夫人柳氏据实而说的,众人听后都觉得很不可思议。皇上恨贪官,但凡贪墨五十两以上者皆杀之。却未曾想到最大的贪官组织就是自己所信任的亲兵锦衣卫。最大的贪墨者竟然是皇上用于查处贪官的蒋瓛。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可是谁也笑不出来,区区一个三品指挥使,竟然会在大明翻得起这么大的风浪来。也不能不让人惊讶,特别还是在吏治最为清明的阶段。

所以蒋瓛必须死,皇太孙主理此案,无论是谁都应该感到庆幸。要是真的让皇上来直接插手的话,午门和菜市口不知道又会多了多少冤魂。

大家在苏州的时候开始都是这样想的,可是太孙殿下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出手就是想要了蒋瓛全家人甚至九族的性命,这些,大家都有些想不通了,特别是比较耿直的铁铉和景清等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疙瘩,偏偏这个疙瘩朱允炆还不知道怎么解释。

杨杰在那里拈须不语,可能在场之人只有他和黄子澄能明白其中的缘由,蒋瓛的家人,不过是清洗锦衣卫的殉葬品而已。因为单单凭借贪墨一案或者是皇太孙之前所掌握的神秘罪状,朱元璋碍于皇家的颜面,可能会一杯毒酒,也可能是直接杀了了事。

也可能对锦衣卫展开清洗,不过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可能连朱元璋也没有想到,那就是,蒋瓛既然那么大胆子的在皇上眼皮下犯禁,肯定是有所倚仗,他这么多年贪墨的钱都去哪儿了呢?

据亲卫们调查,蒋瓛住处并不大,就连小妾也只有一个,身为锦衣卫指挥使,非但不算奢侈,简直就是有点清苦了,根据有些给事中提供的情况,每年蒋瓛进项的银子不在少数,难道蒋瓛面对这么多的钱,甘心清苦吗?

事有蹊跷,杨杰怀疑在蒋瓛的背后,还有某种势力的存在,而这股势力,极有可能来自于藩王。皇太孙想利用蒋瓛的家人逼其说出真相。所以要牢牢的控制住这一条线。就算拿蒋瓛的家人相威胁也在所不惜,只要能达到目的,杨杰相信皇太孙会想办法尽量保全蒋瓛的家人的,而目前,就是要让蒋瓛看到东宫的决心,而彻底绝了其侥幸的念头。

@@@@@@@@@@@@@@

PS:老是要大家手中的票票和收藏,虫子也不好意思,但是还是厚着脸皮说,成绩不好,虫子想更多人看到这本书,还要大家支持啊。谢谢大家了!!!!!

正文第五十六章逼供

疼,真的好疼,剧烈的痛苦让蒋瓛睁开双眼,几个大明水军装扮的士卒拎着水桶站在他面前,将冷水兜头浇下。

曾几何时,有多少功臣名将在这里哀怨辗转,面对蒙元大军压境也丝毫不变色的他们有多少曾经在自己的面前苦苦求饶。想不到今天会轮到自己。老天爷真的会开玩笑。

而此刻,他的老天爷就冷冷的坐在远处,好像是怕溅起的血rou污了自己的靴子一样,自顾坐在那里,蒋瓛的眼睛由于充血只能模模糊糊看到影子,但是他可以肯定是皇太孙,他不会忘记那听似无害的声音,当初在玄武湖畔,就是这种声音说:“蒋指挥使,你看看孤王这把宝刀如何?”

然后他就进入了本来属于自己的诏狱,随行前去迎驾的锦衣卫全部被擒拿,这些水军,拿倭寇没有办法,可是抓起自己人来,可真是狠啊。皇太孙也挺狠的,竟然下令,但凡拔刀者以谋逆罪论处,格杀勿论。

自己的侄子不过是下意识的拔出了一半,就被快刀削去了脑袋。而那时,他正被太孙的亲卫死死的压在身下,连动弹也动弹不得。

正在想着,那无害的声音又响在耳边,吓的他打了一个寒噤。

“蒋指挥使,孤王这已经是第二次亲自到诏狱了,事不过三,你总要给孤王一个说法吧。否则,传将出去,岂不是让东宫很没有颜面?”

蒋瓛闻听此言,心中大恨。你第二次来!上一次是四天前,来了就说了一句:“都招了吧,孤王满意了可以饶过你的家人。”

自己不过刚刚喊了一句冤枉,你转身就走,可知道我这四天来过的是什么ri子,不眠不休的被折磨了四天,我早就想招了,可是你什么都不问,我招供什么啊!

于是哑着嗓子,像只被踩了脖子的公鸭一样嘶声大叫道:“老臣身犯何罪,劳太孙殿下如此牵挂,还望明示,老臣无不承认,只求速死!!”

朱允炆大怒,“腾”的站起身来,说道:“难道蒋指挥使暗示是孤王冤枉你不成?”

冷笑,蒋瓛此时已经豁出去了,最好是能把皇太孙激怒,直接杀了自己是最好,忍住脸上抽搐的疼痛,嘲讽道:“老臣冤枉不冤枉,难道太孙殿下不清楚吗?也不知道老臣是怎么进来的!”

“老臣没有什么好招的,那ri在玄武湖畔,天下人都看着,总有一天会还我清白。要杀就杀,本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要蒋瓛的命,太孙殿下只用请圣上一纸诏书就可以了,何必找这些埋汰祖宗的事污辱蒋某名声。”

没有想到年近五十的蒋瓛还是如此硬气,士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想不到一向用于烈士身上的话,也会出现在被称为奸臣的蒋瓛身上,朱允炆不由感慨YY小说害死人啊,不是说坏人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吗?

让蒋瓛这么正义凌然的一说,自己倒成了奸妄小人了。

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多年,刑讯之事光是亲手为之也不计其数,心知这次必死无疑,还不如光棍一些,待到自己暗中支持之人成事,说不定还可以帮自己平反昭雪,成就死后的名声,而如今若是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全招供出来,自己全家还是会死,而蒋家也将永无翻身之时。

铁铉听到这些话心里更加不是滋味,明明自己这边是行正义之事,为国除奸、为民泄愤,可是现在怎么越听越不是滋味了呢?一时冲动,忘了太孙殿下的交代,站出叱喝道:“你清白,那岳翎呢,高……。。”

朱允炆一时没有拦住,怒喝到:“住嘴……。”由于年纪只有十七岁,嗓子还正在变声期间,显得异常尖锐,把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包括蒋瓛在内。

但还是晚了,蒋瓛的眼角已经露出一丝狡黠,本来如死鱼般的眼睛也不住的转了起来,朱允炆暗叹了一声,铁铉一向冷静,办事也十分稳重,唯一的死穴就是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明明这蒋瓛用的是激将之法,要么自己杀了他,要么自己不理会这些话,蒋瓛还是无计可施,而如今,他马上就明白自己是何事被捕。

像他这样具有反侦察能力的原刑侦人事,刑讯逼供根本就不管用,唯一的办法就是熬,熬到他精神崩溃,熬到他受不了。他才会一五一十的说出所有的事情,但如果让他知道一些脉络,这种人的精神上就会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会拼命的抓住不放。

在后世的书上说,甚至有的人会因此而催眠自己,让自己也相信除了这个罪状之外,就全是清白的了。想不到最后关头,让铁铉一时口快坏了大事。

心里不由大恨,看到蒋瓛正欲开口,厉声喝道:“去堵上这厮的嘴,现在孤王不想听他招供了……。”

蒋瓛大急,刚刚喊了一句“殿下……。呜……。”

嘴就被牢牢的用一团破布给塞上,急的“呜呜”直叫。朱允炆继续说道:“继续,每半个小时打一鞭子,不能太重,让他保持清醒就好,千万不要打死了。孤王三天后再来。”

听到皇太孙说三天后再来,蒋瓛不由急怒攻心,“咯噔”一下竟然晕了过去。在旁边等候的医官连忙奔上前去救治,看见今天又白来了一趟,朱允炆脸色阴沉,转身就往外走,诏狱的空气污浊,充满了****味,要不是他想得到第一手资料用来分析今后的动作,绝对不会踏足这个地方。

铁铉被他喝斥,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也不敢出声,只是绷着嘴跟在太孙殿下的后面,觉得有些委屈。

到了诏狱院内,朱允炆把自己刚才想的向他解释了一下,听到什么催眠、自我意识等等名词,铁铉还是一脸的茫然。

看到这个情况,朱允炆也有些无奈,叹道:“算了,给你说也没有用,你又没有学过心理学?”

“心理学?”铁铉疑惑道:“不知道是哪位大家所著,铁铉回去以后定会好好拜读一番。”

又好气,又好笑,正不知说些什么的时候,从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抬头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已经跪在了自己面前。

“奴婢德阳,叩见太孙殿下!”

上次去见朱元璋的时候,这个老太监不在,现在怎么突然出现在诏狱之中呢?朱允炆有些奇怪,说:“起来吧,你来这里做什么?是皇祖父召见我吗?”

“奴婢并不知道太孙殿下在此,这次来,是皇上让奴婢提蒋瓛进宫,要亲自御审的。”

闻听此话,朱允炆和铁铉惊异不定的对视一眼,心内巨震。

正文第五十七章驸马梅殷

皇上要亲自御审蒋瓛,那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也没有让皇太孙陪审,也不知道把蒋瓛带到那个地方,总之,从那一天起,世间就没有了这个人的存在。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皇上这次出奇的开恩,不但没有祸及九族,而且只是诏命皇太孙把蒋瓛的家人发配琼州,就不允许再过问此事了。

对于朱元璋的出尔反尔,朱允炆也有些习惯,反正老朱没有阻止他接收锦衣卫,所以也只能对于皇帝的出口成宪视而不见了。

心里明白,朱元璋做为开国皇帝,威信那可是无与伦比的。单凭着那些元勋功臣们排着队让他杀就可以看出来,只要老朱在位一天,自己就不要想有什么决定权,还是他在书中看朱元璋教训自己那个短命便宜老子的话比较正确,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胡惟庸案中宋濂获罪,太子为他的恩师哭救,朱元璋发怒说:“等你今后做皇帝再赦他吧!”

这句话经过穿越回明朝一年多的时间,经过那么多事,才又浮上朱允炆的心头。

唯今之计,只有韬光养晦,暗自壮大自己的势力才是比较实在。论威信、论手段等等,无论什么他都远远不是朱元璋的对手,说一句实话,真的要把自己空降到元末的时候,空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经验。自己也未必有朱元璋做的好。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最后能不能坐上皇位,还是要靠朱元璋一句话的事情,现在和他对着干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杨杰等人并没有猜到,朱允炆不择手段的想要完全得到锦衣卫的控制权,是因为他从蒋瓛的所做作为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他突然发觉皇帝也不是万能的,成年累月生活在深宫大院的紫禁城中,几乎是与世隔绝。他所知道的国家大事,是靠朝臣们的奏章。而传说中的无事不晓,也是源于自己亲卫们的暗中打探。

他只要能把持住锦衣卫,然后交好朝臣的话,那么指鹿为马未必不能做到,如果是这样,他就可以提前准备自己的力量,也不用像他后世历史中的建文帝一样,匆匆登基,pi股还没暖热,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

交好朝臣,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太子朱标累积下来的深厚人脉,自己又有六艺学院作为后备力量,朝堂上的官员,在不欺瞒皇上的同时交好自己,想来是任何人也不会有心理负担的,因为自己现在毕竟是大明储君,未来的皇帝,为自己效劳,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而把持锦衣卫,就是为了隐瞒一些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比如蝶儿和小维,自从来到京师后,朱元璋见到自己的第一面,就指出了不能容忍两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进入东宫,特别是小维,身为张定边的孙女,在朱元璋的眼里更加是个危险的人。

最后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朱元璋才松口,不过让二女在宁国公主府中居住,并且警告朱允炆说:“此二女身份与皇家悬殊,若要入宫,想也休想。”

朱允炆心里大为不忿,虽然暂时还没有将二人收入帐下的打算,可是朱元璋一向说话不容反驳,竟然不顾他的感受,诏命郭宁妃为皇太孙选妃。现在已经在京城掀起了惊天的浪潮。

再有,自己从苏州带回的新式印刷机,老朱竟然连声谢谢都没有就笑纳了,到了现在,连印刷作坊搬到哪里都自己都不知道,至于自己所要办所谓的报纸,朱元璋想了一会,说了一声“再议”就放哪里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

不过报纸虽然没有消息,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