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太子李承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伶牙俐齿的小丫头!”李承乾眯着眼睛,用扇子挑起那小姑娘的下巴,摆出了一副浪荡公子的模样,“模样倒也齐整,不如今儿你就从了公子我吧,公子我给你梳头!”

那小姑娘也不胆怯,笑嘻嘻道:“这位公子真会哄女孩子!不过蓝雁年纪尚小,等过上一段时间,公子再来,蓝雁专门伺候公子,保准让姐妹们嫉妒死!”

“原来你叫蓝雁啊!”李承乾是谁啊,向来脸皮厚的没边的人物,“好名字!名字好,人也好啊!来,陪公子我喝两杯!”

蓝雁大概也见识得多了,也不怯场,就这样大大方方的拿过两只酒杯,一只递到李承乾手上,带着灿烂如春华的笑容:“公子,请!”

“果然爽快!”李承乾接过杯子,一饮而尽,而蓝雁也同时举起了已经空掉的杯子,白皙的小脸上浮起了一抹醉人的红晕。

长孙冲笑嘻嘻道:“嘿嘿,表弟,你就不要为难人家小姑娘了!瞧人家小姑娘脸都红了!那个小丫头,还不去看看风情与吟月两位美人怎么还不过来?”

蓝雁低头福了福:“是,公子,蓝雁这就过去!”

蓝雁几乎是小跑着出去了,柴令武看着四下的摆设,低声咕哝起来:“妈的,这还是青楼吗?里面的好东西却是不少哩!好多东西我家那小气的老头子逢年过节都未必舍得拿出来的!”

可不是吗!这墙上悬挂的乃是展子虔的画,墙角的烛台乃是纯银的,上面点着数十支足有儿臂粗的红色蜡烛,里面明显掺杂了名贵的香料,琴案上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香炉,闪动着冷艳的光泽,上面还有几块名贵的宝石在闪烁,里面点的是极品的龙涎香。一只足有尺许直径的白玉盘上,放着两只翡翠雕琢的玉瓜,玲珑可爱。桌子上的筷子是象牙镶银的,碗盆是纯净的蓝色水晶的,虽说如今玻璃已经不如以前值钱了,但是,这天然的水晶价钱可从来没有下降过。

加上地上铺的是波斯商人带过来的厚重的地毯,上面编织着描绘波斯神话的图案。桌椅都是用的紫檀木,让人不得不叹息这里的豪奢。就算是不识货的禄东赞坐在那里,听到李承乾他们的介绍,都有些拘谨起来,可以说是有些手足无措了!

外面传来环佩叮咚的声音,几个人同时往外看去。进来的是一个蒙着白纱的妙龄少女,一身月白的襦裙,一头浓密的青丝用几根赤金的钗子挽起,上面用金丝悬吊的珠玉不时相撞,发出清脆的声音。额上的额饰是一枚月牙状的碧绿色坠子,她的眼睛黑白分明,如同冬日里的白山黑水。她大半边脸在白纱下若隐若现,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模样更是勾起了在场雄性的欲望来。

她的声音温柔婉转,娇呖呖如同黄莺的歌唱:“奴家风情见过几位贵客!”

禄东赞的一双铜牛大的眼睛已经鼓了起来,这等身姿风情,哪里是他能够见识到的,在高原上,再天生丽质的少女经过长年的劳作,还有高原严酷的气候,什么样的肌肤都要变得粗糙了,太过漫长的日光照射下,哪怕是白玉也要被晒黑了。加上那等蛮荒之地,缺少了这等用中原悠远的文化氛围培育出的气质与韵味,也就没有这等如同秋水一般悠长的味道了。

风情的身上没有用什么脂粉,也没有多少首饰,只是几块玉石的佩饰悬在腰间,行动处便带起了清丽的风流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承乾含笑说道,“风情姑娘果然人如其名!”

风情美眸一亮,暗自吟咏了一遍,屈膝福了福:“这位公子好才情!”

杜荷歪在椅子上,笑嘻嘻道:“看到风情姑娘如此形貌,倒是让杜某开始想象风花雪月站在一起的景象了!”

风情眸光流转,带起了一点笑意:“杜公子真是贪心哩,好生让奴家伤心!今儿除了奴家,还有吟月姐姐相陪,居然还不知足!不过,若是公子愿意,他日有缘,未尝不能与奴家四姐妹把酒共话呢!”

房遗直故作伤心道:“风情姑娘说这话就太伤本公子的心了,难道就他能和几位共叙情缘,我等就只能在一旁羡慕不成?”

风情嫣然一笑:“这位公子尽会说笑话!奴家哪里说过不愿意陪公子了,只要公子不嫌弃奴家姿色浅陋,风情是定然奉陪的!”

正说话间,门外珠帘拉开,又有一人进来。进来的正是吟月。

吟月身材高挑,一身湖蓝的襦裙,瘦削的香肩半露,纤细的腰身系着鹅黄的绸带,上面还坠着几枚精致的银色铃铛,随着她的脚步摇曳着,留下串串铃声。身上似乎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味,若有若无,似近还远。她似乎有一点胡人的血统,眼睛很大,是那种琥珀色,她的头发很浓密,带着点天然卷,只用了一根深色的木钗束起,却更显出她雪白的肌肤,以及一身孤傲还带着点野性的气质,倒不像是青楼的女子,而是江湖的侠客。

吟月伸出一只欺霜赛雪的手来,腕上几枚细细的银质绞丝手环互相碰撞,发出轻灵的脆响。她挑眉一笑:“几位公子见谅,吟月来晚了,自罚一杯!”

吟月确实很是爽直,一杯酒下去,眼睛似乎更加亮了几分,看得几个见惯了美女的人眼睛都是一亮。

第九十二章 剑器舞

风情擅长琵琶,吟月擅长剑舞。转载  自  至于另外两位花魁,非花擅长的是胡旋舞,而雪落擅长的则是箜篌。当然,不是说她们只会这些,而是说她们所会的技艺中最拿手的一样而已。她们如今正是风华院的摇钱树,卖艺不卖身,加上这里是崔家的地盘,也没什么人敢对她们太无礼。

此时,风情正坐在一张圆凳上,怀里抱着一只琵琶,神情肃穆,带着长长的指套的十指在弦上划过,“铮铮”作响。而一旁吟月已经束起了衣裙,右手执着一柄装饰用的长剑,准备开始表演剑舞了。

琵琶声骤然响起,如同雨急风骤,又如电闪雷鸣一般,恰逢红日破晓,鸡鸣山巅。与此同时,一道明亮的银光游龙一般飞出,矫健有力,原本就十分明亮的屋子里一下子又增添了几许光华,耀眼夺目。吟月的面容已经模糊,她的身形伴随着琵琶的节奏时而跃起,时而伏下,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便是如此了!

琵琶声渐渐低沉,这天地间似乎就剩下了那个舞动剑器的身影,令人神为之夺,颇有惊心动魄之感。风情的指法再度变换,将人带到了金戈铁马的沙场中,一股惨烈的气氛迎面而来。剑舞更加急促,伴随着吟月腰间的银铃之声,夺目的剑光几乎要让天地失色。那湖蓝色的身影有如一缕轻烟,在风中流转,又如同惊涛一般,几乎将整个世界都要淹没。李承乾似乎看到了有蓝色的火焰凭空腾起,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就这样充斥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犹如天音一般的琴声,无尽的风华就在那一舞中生出。吟月的容颜并非绝美,但是,这张扬的活力与生机让她犹如那浴火重生的凤凰,充斥着高贵与灵动。

琵琶声渐渐平缓下来,剑舞也到了最后的阶段,那一抹寂寞的蓝色带着不及收敛的银色光华慢慢平息下来。江湖为之平静,波光开始凝聚,最后化作一幅醉人的湖光山色,在最后一缕颤音中,长剑入鞘,悄无声息,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宛如南柯一梦,一枕黄粱。

几个人就这么握着酒杯,呆呆的看着,李承乾心中感慨起来:“妙哉!这才是盛唐的剑器之舞啊!果然是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古人,哦不,是后人了,诚不我欺!”

好半天,那几位也回过神来,长孙冲赞叹起来:“我今日才算是见识了!吟月姑娘与剑器舞上,已经堪称大家了!”

“风情姑娘的琵琶果然是名不虚传!”房遗直也是一脸赞叹,“古人云,艺近乎道,想来便是如此了!”

“几位公子谬赞了!”风情依旧抱着琵琶,微微颔首,谦逊道。

而吟月已经有些香汗淋漓,旁边伺候的小丫环赶紧递上湿毛巾,给她擦干额上的汗。她将手中的长剑递给一旁的一个小丫环,那小丫环小心的将其用绸缎包好,放入匣中,最后,置于案上。吟月言语极为干脆:“不过是吃饭的本事罢了!搏尊客一笑而已,有什么大用处!”

杜荷却说道:“吟月姑娘这就是妄自菲薄了!姑娘一身本事,已经蔚然成大家,若是能再进一步,成一派之鼻祖,开一代之先河也非不能!何必拘于出身呢?”

吟月洒脱的一笑:“杜公子说的是!”

那边禄东赞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赞叹道:“不愧是中原天朝上国,果然是人杰地灵!这等绝妙的舞蹈在我们吐蕃是决计见不到的了!今日听得如此琴声,见得如此妙舞!想来日后再也没有此等眼福、耳福了!以后再聆听观看别的歌舞,岂不是味同嚼蜡,怎么不让我叹息呢!”

李承乾举杯一笑:“大相所言甚是!不过,想要多多观看如此歌舞,不如大相就此长留长安,安享富贵如何?”

禄东赞叹息起来:“李公子说得是!不过,我曾经听说中原有一句话说道,宁爱家乡一捧土,莫恋他乡万两金!吐蕃虽然还是蛮荒之地,不过毕竟是禄东赞的家乡!哪里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的!”

那边长孙冲也一向很阴,他笑嘻嘻道:“要不,老禄你干脆就在这长安成亲好了!这样,长安不就也是你的家乡了!对了,老禄你喜欢什么样子的女子?温柔可人的?容貌漂亮的?勤快能干的?你就算是想找一个母老虎也是可以的嘛!当然,这两位美人,如果你想要给她们赎身,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啊!当然,老禄你还是要给咱们几个一点谢媒钱的!”

禄东赞几乎是哭笑不得了,他毫不怀疑,只要自己透出一点愿意的心思,那么,不用到明天,大概今天晚上自己回鸿卢寺驿馆的时候,自己的房间里,就会多出那么一个甚至几个美人来!对大唐来说,一个控制在他们手上的吐蕃大相,比一个还不知道是否忠诚的女婿要重要的多!

然后,他很是谨慎的回答道:“我主至今尚未成婚,身为臣子,自然不能先于主上成家了!”

借口,这就是一个**裸的借口!什么主上没有成婚,根据大唐从吐蕃带回来的消息,松赞干布的孩子都要有李承乾大了!而禄东赞自己在吐蕃也已经有了正妻,还不包括侍妾,以及与他发生过关系的女奴。还有,要是主上不结婚,臣下也只能单身的话,那这天下早就乱套了!若是幼主登基,那些臣子岂不是要等上好多年才能传宗接代么!

李承乾他们心里甚至恶意的想着,要是吐蕃真有这种规矩,干脆将和亲的日子死命往后拖,那样没准都能让吐蕃绝了后哩!

不过,这话却是不能说出来的!有人就说吗,政治,就是一正在开屏的孔雀,正面看花团锦簇,从背面一看,就是一光秃秃的**。因此,李承乾他们纷纷打着哈哈,一边赞叹着禄东赞的忠心无双,一边在心里腹诽着这位的虚伪,连这么恶心人的理由都能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实在是佩服啊佩服!

第九十三章 大旱 

第九十四章 祈雨

天气日渐炎热,春日的气象已然过去,树荫开始浓密,花园里的藤萝上已经开满了一串串紫色的花。每日午后,那些做杂役的小太监们开始不得不放弃午睡,站在树下拿着竹竿粘蝉,免得蝉鸣声打搅了宫中贵人的安眠。

这些年,黄河流域经常出现干旱的景况,关中因此有些缺粮,要不是这两年水稻的种植让几个粮仓中都颇为充盈的话,关中都要出现饥荒了。李世民每年近半时间耗在洛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毕竟洛阳那里有个洛口仓,里面存储的粮食足够供给群臣的俸禄,不像长安这边,总是有些紧张,毕竟,就算有漕运,但将粮食从南方运过来的花费也是很大的。

入夏以来,又是许久不见天上有雨落下,宫中的宫人以前在醴泉取用泉水,但此时那泉眼已经差不多干涸了,他们不得不从更远的地方运水入宫。原本,宫中泡茶用的水都是无根之水,就是每天晚上将各种盛水的器皿摆放在露天,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收集到干净的露水,用来泡茶。不过近来收集到的露水日渐稀少,很是让人难办!李世民因此也不提什么移驾洛阳九成宫的事情了,经常宣见钦天监袁天罡,问他何时才能下雨。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大半靠天吃饭,若是有天灾,接下来的就是灾荒了!由不得李世民和一众臣子不紧张。

好在禄东赞已经得了李世民的承诺,等到和亲的公主一及笄,就派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吐蕃送亲。他已经欢天喜地的带着数千卷加急赶印的佛经还有近百名前往吐蕃传法的高僧回去了。否则,他若知道此时中原的情况,估计还是要狮子大开口一番,甚至要趁火打劫了!虽说大唐并不(炫)畏(书)惧(网),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不如将精力都放在对抗天灾上呢!

李承乾已经命令手下的商号从南方运来大量的粮食,用以平抑粮价,免得有人趁着这个机会囤积居奇。当然,其实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其中不乏皇族以及一些勋贵家族的族人,都让李世民狠狠地责难了一番。而李承乾运来的粮食也很及时,将市场上的粮价打压到了正常的水平,狠狠的打击了一把那些黑心的商人。

在李承乾的建议下,朝廷派出了各地的府兵,悬以重赏,开始在各个村庄打深井,以降低旱灾的危害。因此,关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荒的景象,这在那个时代简直是奇迹。

因为老天一直以来没有下雨,已经有大臣上表请求李世民前往天坛举行祈雨仪式了。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纵然儒家说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到了这种天灾的时候,也是要祈求上天保佑的。《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把祭祀天地鬼神与用兵打仗作为国家政务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而在这个以农事为本的时代,祭祀祈雨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不可缺少的活动,几乎都要有皇帝的参与。加上君子六艺中,无论是源自《周礼》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还是另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礼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祭天祈雨自然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虽说此时道教的神灵体系还有些混乱,毕竟,道教的流派太多了,都是家族传承,封的神除了公认的几个大神,其余的全是自家的祖先。但是,这求雨应该祭祀的神却是从春秋战国之前就流传下来的,一直没什么变化。《春秋传》即载有“龙现而雩”。其注释为:龙星于每年四月(农历)间显现在东方的天空,此时大地万物也正值生长旺盛之期,急需更多的雨水浇灌,所以举行祭天求雨礼为正当之时。这祭祀的就是龙,《易经》上说:“云从龙,风从虎。”东汉王充的理论是:“龙听到雷声而起。龙起必有云相伴随,夏季则多有雷雨,龙多登云,乘**而行走。”

最初,龙也就是神兽,是神的助手坐骑什么的,后来,佛教的经典当中又提出了一种叫做“那迦”的神兽,长身无足,乃是水中的王霸,那迦在佛教中是佛的护卫者,按佛经的说法,佛降生后,那迦护卫在佛的左右,吐一温一凉的净水为佛洗浴,并在空中歌舞赞礼,散各种妙花。那迦可兴云布雨、决江开渎、致福却灾,居于海川沼渊之中,显然,佛教中的那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佛经转译为中文时,那迦顺理成章地被译为龙,而中国的百姓原本就以龙为神灵,对佛教中的龙也就慨然接受,并以中国文化中的龙来理解佛教中的龙了。此时道家为了跟佛教争锋,自然也要将龙本土化,将原本仅仅作为神灵奴仆一般存在的龙变成了龙王,还有了各种名目,除了四海龙王也就不说了,还有什么五方龙王,三十八山,二十四向,乃至凡是有水的地方,不仅仅上江河湖泊,渊潭池沼,乃至井水、泉水里,都有龙王住着。然后,龙王的职责除了降雨,还能祈福、长生、升官、发财什么的,简直就是求什么什么灵了!不过,兴云布雨依旧是龙王主要的职责。因此,搞到最后,在道教佛教中,龙族的地位就不怎么高,那些佛寺道观里也不供奉什么龙,但是,在民间,龙简直是供奉最广的神灵了,几乎是到处供奉着龙王庙,与城隍庙、土地庙都是最为普遍的庙宇了。

唐朝主要祭祀的是五方龙神,在唐代的国家祭礼中有五龙祠,缘于汉代以来祈雨巫术中的舞五色龙(青、赤、黄、白、黑)配五方(东、西、南、北、中)祈雨的仪式,这种仪式到唐代逐渐演化为祭五龙祠的典制。除此以外,唐朝还祭祀风伯、雨师,唐代礼制明确规定:“立春后丑日,祀风师于国城东北;立夏后申日,祀雨师于国城东南。”

隋朝的时候就在专门的祈雨祭坛上举行过大规模的祈雨仪式,可惜老天没给面子,愣是一滴雨没下。当时皇帝还是隋文帝,这自然不能说是杨坚心不够诚,肯定是别人破了戒,于是隋文帝就下令禁屠、迁走集市,官员不得打伞用扇,让居民造土龙,自己也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免得神灵震怒。

李世民很是从善如流的采纳了这个意见,着钦天监选好了黄道吉日,他开始斋戒、素服、减膳、独居,以便让自己的诚心感动上天,能够降下甘霖。其实,在唐朝,祈雨只能算小祭,唐朝礼制中规定:“若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祇、神州、宗庙为大祀;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孔宣父、齐太公、诸太子庙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众星、山林川泽、五龙祠等及州县社稷释奠为小祀。”

自西周以来,历代天子有于国都郊外“圜丘祀天”和“方丘祭地”的传统,自然,在长安郊外也是有圜丘的,这边是祈雨的场所。祈雨祭祀被称为雩祭,雩祭之典分为两种:“常雩”和“大雩”。常雩,古义为“每岁常行之礼,祭告天地神灵为百榖祈膏雨”。它又包括两类:定期和不定期。定期就是每年孟夏之月,龙星现于天空之后,占卜日期举行致祭,即使雩祭时不旱,亦为雩。不定期就是指雨量不足,因旱而雩。大雩,是专为大旱而设之雩礼,孟夏常雩之后,旱甚,则大雩——大雩礼不得轻易举行。如今,正是大旱将至的景况,也只能进行大雩了。

李世民三天前就开始素服、斋戒,并且诏令天下,发放宫中宫女,以求阴阳调和,毕竟能不能求到雨先不说,民心是要先安定下来的。此时人们笃信“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天象的变化是神的意志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的吉凶祸福。因为天子受命于天,“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所以每遇大旱等灾变,人们便很容易将此与帝王治国之道的得失联系起来。所谓“六国之时,政治不同,人君所行赏罚异时,必以雨为应政令”,就是说,国家是政通人和还是天怨人怒,具体表现在天气是否风调雨顺上。基于“旱者,政教不施之应”的观念,作为一国之君的天子以及所属的王公大臣对祈雨雩祭之事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此时人们依旧奉行周礼,周代雩礼分为两种:孟夏四月由天子举行的常规雩礼,称“大雩帝”,以盛大的舞乐队伍,祭祀天帝及山林川泽之神,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具有节日的气氛;另一种是因天旱而雩,不定时,用巫舞而不用乐,气氛严肃,祈祷殷切。战国时,天子“大雩帝”,祭天地,配以五方天帝,诸侯则祭祀句龙、后土诸神。祭时,由女巫组成舞蹈队,边舞边呼号,并献牺牲玉帛。

李世民也不乘坐御辇,就这样一身素服,带着文武百官,前往长安北郊圜丘祭祀。路边已经造起了数十条土龙,台上供奉着风伯雨师和龙王,以少牢祭祀,太常寺卿虞世基炮制了一份骈四骊六的祭文,抑扬顿挫的当众宣读了一遍,然后,李世民带着李承乾还有文武百官依次上前行雩礼祝祷,祈求上苍降雨。最后,又有乐师专门以编钟演奏祭祀用的乐章,还有童男童女开始起舞。舞用帗舞,樽用散酒,一切都有定制。

这还不算,根据唐代的礼制:“先祈岳镇、海渎及诸山川能出**,皆于北郊望而告之。又祈社稷,又祈宗庙,每七日皆一祈。不雨,还从岳渎。旱甚,则大雩,秋分后不雩。初祈后一旬不雨,即徙市,禁屠杀,断伞扇,造土龙。雨足,则报祀……若霖雨不已,禜京城诸门,门别三日,每日一祭。不止,乃祈山川、岳镇、海渎;三日不止,祈社稷、宗庙。其州县,禜城门;不止,祈界内山川及社稷。”因此,除了五龙祭之外,还要祭祀社稷宗庙。

繁琐的礼仪持续了整整一天,风伯雨师还有龙王大概正在睡觉,压根没听到人间的祈愿,雨还是一点没下。李世民回到宫中,再次找来了袁天罡,很是直截了当的问道:“倒底什么时候能下雨?”

袁天罡沉吟了片刻,有些无奈的说道:“陛下,这祈雨,不仅仅是心诚则灵,还要看上天的意思啊!”

李世民冷笑起来:“袁爱卿,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