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天子-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呼~”
良久,刘协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向贾诩深深一拜,沉声道:“朕这些时日,却是被之前的胜利蒙蔽了心智,若非先生提点,朕这好不容易恢复的些许气数,却要被朕亲自葬送了。”
刘协之前的想法,并没有错,错的却是刘协想要将十年乃至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要在一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解决。
隋炀帝是如何亡国的?开运河,兴科举,三征高丽,以后世的观点来看的话,每一件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民之举。
然而,步子迈得太大,最终却是令原本兴盛的隋朝彻底分崩离析,走向了亡国的深渊,而刘协现在的想法,和做法,跟隋炀帝,虽然有些区别,但在意义上,真的很相似。
贾诩连忙扶起刘协,心中却是苦笑,这番做法,与自己明哲保身的准则相悖,只是他实不忍刚刚有了几分起色的汉室江山,因此而彻底走向败亡,其实在之前,他心中已经有了决定,若刘协听他劝谏便罢,若刘协一意孤行的话,那他会继续选择明哲保身,等待时变。
如今看来,眼前这位陛下虽然谋略还显不足,但大局观却颇有见地,最重要的是能听人言,而且有着辨别是非的眼力,也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改变错误的果断,假以时日,或许大汉真的能在他手中重振。
“却不知,朕如今该如何做?”刘协顺势而起,认真的看向贾诩道。
“陛下所行之事,并无错,甚至堪称利在千秋,然如今陛下势单力薄,这些事情,当缓图之,如今陛下一来,当先寻由头震慑世家,二来可以积蓄实力,兴民生,拢军心,同时可暗中积蓄人才,待到时机成熟之时,这些事情,便可水到渠成。”贾诩微笑道。
“今日听先生一席话,当真胜读十年书!”刘协也笑了。
贾诩正要再谦虚几句,却听殿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以及卫忠的呵斥,不一会儿,卫忠神色凝重的走进大殿,向刘协躬身一拜道:“陛下,边关急报。”
第八十一章 边关急报
“边关急报?”刘协微微皱眉,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点头道:“快让他进来。”
“喏!”
很快,卫忠带着一名风尘仆仆的将士进来,见到刘协,连忙单膝跪倒在地,躬身道:“参见陛下。”
“卫忠,去给这位将士拿碗水来。”刘协伸手虚扶,看了眼将士干裂的嘴唇,扭头对卫忠道。
“谢陛下。”那将士闻言,心中却是一暖,连忙再度拜谢道。
“不必多礼了,究竟发生了何事?”刘协看着将士道。
那将士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恭敬地递给刘协,又退后几步道:“前日张绣将军带人巡视郡县之时,发现不少村庄惨遭屠戮,老幼妇孺,无人幸免,根据推测,当是河套一代的匈奴人南下,而且根据留下来的痕迹,数量甚众,恐不下数万。”
“什么?”刘协面色一变,皱眉道:“为何没有拦住?”
“陛下恕罪。”将士苦笑道:“我军如今分为两部,皆屯兵于渭南一带,防备马腾、韩遂,东部防线空虚,更未想到那胡人会突然出现,此前未有过任何动静,是以未能及时察觉。”
此事卫忠已经端了一碗水上来,递给了那将士,刘协看着手中的羊皮纸,点头道:“此事朕已知晓,你先下去休息。”
“喏!卑职告退。”那将士连忙躬身告退。
“这直道是何地?”看着那将士离开,刘协才皱眉看向贾诩道。
“此乃先秦为御匈奴所建。”贾诩叹了口气,沉声道:“南起云阳,北至九原郡,绵延千里,乃军事要道,骑兵疾行,十日便可抵达关中,只是自光武之后,此道被废,却不知这匈奴人是如何寻到的?”
“既然有路,总能发现。”刘协叹了口气,摇头道:“看来并非是马腾韩遂与之勾连。”
要事这些匈奴人跟马腾、韩遂勾结起来一起南下的话,刘协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贾诩也微笑着摇头道:“那韩遂暂且不论,马寿成却是自诩伏波之后,对异族十分强硬,断不可能与之勾连。”
刘协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面令牌交给卫忠道:“你持朕虎符,速去军中,将此事告知军中将领,加强防御,另,立刻派人出城,招徐晃、樊稠回朝,不得有误!”
“喏!”卫忠连忙接了虎符,小跑着离开。
“只希望来得及吧。”看着卫忠离开,刘协叹了口气,如今朝中可堪一用的大将都已经被派出去,朱隽、皇甫嵩、张济、张绣在北地布防,防备马腾、韩遂,而徐晃、樊稠正在领兵收服各地兵马,这长安城中,兵不过两万,能用的将领,也只有一个方盛可用,这个时候,如果匈奴人突然杀到,刘协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匈奴人荼毒民生了,这绝不是刘协愿意看到的。
“陛下,若无要事,臣当先行告退。”贾诩犹豫了一番,最终微微躬身,却没再说。
“先生慢走,朕且送送先生。”刘协强笑道。
“不敢,人多眼杂,还请陛下留步。”贾诩连忙摆手道。
“嗯,也好,先生之言,朕已经铭记于心。”刘协点头道。
“臣告退。”贾诩躬身一礼,退出承明殿。
离开承明殿之后,贾诩重新戴上了斗篷,将自己隐于斗篷之中,眉头才渐渐皱起,之前,他是想要提醒刘协,这匈奴人突然南下,恐怕跟世家脱不开关系,那直道荒废两百余年,若无人指引,莫说匈奴人,便是汉人中,也难有找到的。
但这件事情说起来,世家也并非出于什么歹心,而是为了借匈奴之力扳倒李傕、郭汜,恐怕那些世家众人,也没想到刘协能够单靠自己的力量诛灭李傕、郭汜二贼,如今匈奴人来了,那些世家恐怕也不愿意,只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今匈奴人入境,怕是这些世家中人,也没了办法。
出了皇宫,贾诩才轻叹一声,这大汉天下,还真是风雨飘摇,先有董卓,后有王允、李傕、郭汜,如今陛下好不容易重掌大权,眼看便要励精图治,中兴有望,却又遇到匈奴来犯,却不知陛下能否过此一劫。
贾诩很清楚,就算匈奴人攻不破长安城,若让匈奴人荼毒三辅,那这三辅之地,恐怕也得废了。
不说刘协、贾诩皆在为匈奴之事烦忧,另一边,蔡琰回到家中,看着这居住了数年的府邸,心中说不出的感慨,当初这府邸还是董卓所赠,只是一晃眼,却已经物是人非。
陛下虽然年幼,却颇为沉稳有度,日后这大汉或许真的中兴有望,只可惜,父亲却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脑海中想着父亲的音容笑貌,蔡琰心中,不禁泛起一股难言的酸涩。
“昭姬姐姐,你真的要走吗?”正在蔡琰感叹之时,耳畔突然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
“原来是灵雎妹妹。”蔡琰扭头看去,却是一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娥眉杏目,带着一丝丝女儿家没有的英气,年纪虽幼,却已经有了几分风情,不禁莞尔道。
此女名唤吕灵雎,这个名字倒没什么特别,但若要说道她父亲,这天下却是无人不知,乃是当初名震天下的第一武将,吕布,吕奉先。
原本以双方的家世,恐怕是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不过说起来,也是缘分,虽然家传不同,但对于这个灵雎妹妹,蔡琰却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当初蔡邕被杀,王允甚至想要诛连,却正是灵雎相助,让吕布出面,加上群臣反对,才总算是让王允息了这份念头,也从那时起,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几乎是无话不谈,甚至许多时候,吕灵雎干脆就住在蔡琰这边,听她弹琴讲学。
“是啊,要走了。”蔡琰点了点头,看向这位相处了不少时日的小妹妹,微笑道:“要不灵雎随我一同回乡如何?”
吕灵雎一双大大的杏目之中,闪过一抹意动,随即连忙摇了摇头:“阿娘不会同意的。”
蔡琰微微一笑,这话自然是戏言,也只有这小丫头,才会当真。
“昭姬姐姐,你刚刚入宫是去见了皇帝?”吕灵雎一脸好奇的看向蔡琰:“那皇帝究竟长着什么样子?”
“陛下乃一国之君,灵雎不可无礼。”蔡琰面色一肃,认真的看向吕灵雎道。
这长安之地,如今已经恢复了皇权,日后没了自己在身边,她真怕这小丫头乱说话招来了祸事,如今吕布远走关东,可没人护得了她们。
“好。”见蔡琰以从未有过的严肃目光看着自己,吕灵雎小嘴一扁,有些委屈的道。
看她这副模样,蔡琰不禁莞尔一笑,那股严肃的气质瞬间荡然无存,微笑道:“陛下英明儒雅,是位很不错的男子呢,而且与灵雎年纪相当,说不得,日后灵雎入宫,去做个妃子,也是极好的。”
“才不要,听说宫里的规矩可多了。”吕灵雎连忙摇头,娇憨道。
第八十二章 匈奴来犯
蔡琰笑了笑,没再说话,她的行装已经收拾好了,本是准备向刘协此行之后,便直接返乡,但刘协答应派三百兵将护送于她,天子之授,蔡琰不好推辞,此刻,也只等着三百兵将到位后,便要出发。
“小姐,门外来了一队将士求见。”管家蔡安进来,躬身道。
“是陛下派来的,请他进来吧,莫要失了礼数。”蔡琰淡淡的应了一声,待蔡安离开,才扭头看向吕灵雎,伸手帮她抚平有些散乱的秀发:“姐姐要走了,灵雎妹妹以后在这长安城中说话行事,都当稳妥些,毕竟如今温侯远在他方,并不是所有人都畏惧温侯威名,而且如今陛下重掌朝政,灵雎妹妹切不可再胡乱说话,陛下虽然年幼,但颇有威仪,不可再如从前那般。”
“知道了,昭姬姐姐,你还会回来看我吗?”吕灵雎不舍的看着蔡琰,眼眶里隐隐有了几分泪花。
“或许吧。”蔡琰轻叹了口气,这动荡的年月里,未来会如何,谁又说得定呢?她虽然答应了刘协守孝期满之后,回来辅佐(网上查了下,汉朝女子地位还真不低,而且还特么不是特例,是被所有人接受的,感觉上本书被打脸了),只是这世事难料,未来如何,她也说不准。
温婉一笑道:“说不定,温侯听闻消息,会上表朝廷接你们母女回去,就算姐姐回来,到时候,也未必能够见到你呢。”
“这……”吕灵雎顿时变得有些纠结起来,小小的心灵里,既有对父亲的依赖,又不想失去这个温婉如春风一般令她舒服的姐姐,纠结半晌之后,才咬了咬嘴唇:“如果陛下真的如姐姐说的那般英明,我一定劝父亲回朝,辅佐陛下。”
“孩子话。”蔡琰自然不可能将这话当真,轻轻地摇了摇头,大人的世界,小孩子怎会懂?
虽然年纪相仿,但蔡琰却无法将刘协当成小孩子来看待。
“末将韩德参见。”一名高大的小将在蔡安的带领下进来,扛着一把大斧,对着蔡琰躬身一礼道。
“将军有礼。”蔡琰看到此人,微微点头:“这一路,还要劳烦将军照应了。”
“理所应当。”韩德躬身道。
当下,蔡琰指挥着家里的仆人婢女将一应行礼搬上马车,莫看蔡邕已死,但蔡家的声名犹在,光是家丁婢女,也有十几人,在韩德派人帮助下,也花了不少时间才将车马装好。
眼看着午时已过,蔡琰不想继续耽搁,当即带了蔡邕蔡邕棺木,在吕灵雎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匆匆上路。
到了城门口时,蔡琰发现城门口的盘查严密了不少,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疑惑的看向韩德道:“韩将军,不知发生了何事?”
韩德催马来到车架旁边,拱手道:“不是什么大事,听说最近胡人南下,劫掠了不少村镇,附近百姓都逃往城里来避难。”
“匈奴南下?”蔡琰微微皱眉,看着城门口不断进来的百姓,询问道:“不知妾身的车架何时可以出城?”
“小姐莫急,末将已经派人持了令牌过去疏通,想来不用多久便能出城。”韩德笑道:“早晨传来边地急报,陛下传令四方加强戒备,如今这还是周围的百姓想要入城,若是再晚一些的话,人会更多,到时候,再想出城就麻烦了。”
“有劳将军了。”蔡琰叹了口气,心中却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真是的,那边地守将也太过无用,竟然让那些胡人侵入三辅之地。”重新拉上了车帘,坐在蔡琰身边的侍女有些不满的嘟囔道。
“国家大事,不可胡言。”蔡琰摇了摇头,狠狠地瞪了这侍女一眼。
“小姐,您说,我们不会遇到这些胡人吧?”小丫头吐了吐舌头,她是蔡琰的贴身侍女,当年蔡琰嫁给河东卫氏便是陪嫁丫头,如今已经跟了蔡琰多年,这么多年下来,两人虽然名为主仆,但关系却亲密无比,说话也要大胆一些。
“应当不会。”蔡琰闻言,心中那股不安的感觉更加强烈,一双娥眉微蹙道:“我们是向东而行,只要出了函谷关,当不会遇上。”
“这就好。”小丫头拍了拍微微鼓胀的胸脯,小声道:“听闻那些胡人生性残暴,还吃人呢。”
蔡琰闻言却是没有说话,很快,车架动了,前面的道路已经疏通,过往的百姓暂时被士兵们排开,让出一条通道,让蔡家的车架出城。
挑开窗帘,看着在视线中渐渐远去的长安城,蔡琰的眼光有些朦胧,也不知道,这有生之年,是否还会回来。
正自怅然间,蔡琰突然感觉车身传来的震颤有些不同,变得更加剧烈起来,耳畔也隐隐听到一阵阵如同巨浪般的声音。
“不好!”蔡琰感觉得到,韩德作为武将,自然同样感觉到了,面色不禁一变,遥遥看向远方的黑线,面色变得难看起来,厉声喝道:“后队改前队,撤回长安!”
三百将士闻言,立刻答应一声,迅速调转车队方向,开始向长安进发。
蔡琰连忙看向韩德道:“韩将军,究竟发生了何事?”
韩德面沉似水,一边指挥队伍加快行军,一边答道:“看样子,是匈奴人来了,小姐只管躲在车内,末将已经派了人去长安城通报,定保小姐无忧,这些胡儿来的还真快。”
蔡琰知道,自己此刻相当于一个累赘,没有再说什么,连忙躲回马车里,一颗心不受控制的乱跳,如何也没想到,竟然会真的遇到这种事情。
“轰隆隆~”
万马奔腾的声音,犹如惊涛骇浪,在耳边越来越近,队伍里因为有不少车架的原因,无法加速,对于从未遇到过战场的主仆二人而言,即便隔着车架,也能感受到那股如同山岳一般压来的气势。
“小姐,怎么办?”小丫头缩在蔡琰身边,怯怯道。
“放心,这里距离长安城不远,韩将军已经派了人回城去禀报,相信陛下很快会得到消息的。”蔡琰努力让自己淡定一些,有些苦笑着安抚着小丫头。
第八十三章 兵寇长安
“匈奴大军来袭,全城戒备!匈奴大军来袭,全城戒备!匈奴大军来袭,全城戒备!”长安城内,一骑快马飞奔在朱雀大街之上,一边呐喊着,一边飞马奔向皇宫的方向。
无数百姓脸上露出惊慌的神色,各自往自己家里飞窜,一时间,乱作一团,城门口人头拥挤的百姓早已经一脸惊恐的往城内涌去。
“三军备战!”城楼上,一名虎背熊腰的西凉将领面沉似水的看着城下如同蚁潮一般的百姓,眼中闪过一抹不忍,却仍然咬牙道:“关闭城门!”
“可是将军,我们的人还在外面!”一名校尉指着正在快速向这边奔行的韩德一行人,犹豫道。
“顾不得那么多了,绝不能让匈奴人闯入城门!”将领摇了摇头,坚定道。
“可……”校尉还想说什么,但看着远处已经出现在视线尽头的那条不断变粗的黑线,轻叹一声,没有再说话,三辅一带的西凉军,可都算得上是常年经历战阵的精兵,此刻自然知道,虽然隔着很远,但若此时不及时关闭城门,那若再等片刻,以骑兵的速度,待韩德等人进城的话,那根本来不及关闭城门,极有可能让匈奴人趁虚而入。
“关城门!”轻叹了口气,小校没有再反驳,迅速命令士兵开始缴动绞盘。
嘎吱~嘎吱~
伴随着沉闷的声响以及城门外百姓绝望的怒吼和嚎哭之声,吊桥缓缓被拉起,同时厚重的城门也在几名士卒的推动下缓缓闭合。
韩德此刻已经护着蔡琰的车架来到城门下方,看着吊起的吊桥,心中一沉,身后的将士已经叫骂起来。
“小姐,怎么办?”车厢内,丫鬟馨儿已经看到了吊桥被拉起,城门被关闭,惊慌的抓着蔡琰的衣角道。
蔡琰的面色有些发白,轻咬着嘴唇,却没有出声。
车厢外,韩德看着已经在视线中渐渐清晰的匈奴狼骑,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自己的一众手下,厉声喝骂道:“慌什么!背水列阵!将车架给我推到前方。”
“吼!”三百将士闻言下意识的发出一声吼,迅速摆开阵型,同时将蔡琰带出的车架一字排开在前方,作为掩护。
韩德来到蔡琰车前,深吸了一口气,拱手道:“小姐恕罪,末将无能,未能保护好小姐,末将已经让将士们以车架为掩护,请小姐莫怪。”
“将军不必多礼。”车架中,蔡琰幽幽的叹了口气:“这些东西终究是死物,怎比得上将士们的性命珍贵,若非妾身,诸位将士也不会身陷险地,是妾身连累了大家。”
“小姐言重了。”韩德心中一暖,当即道:“还请小姐下车,我等既然奉了军令,便是拼死,也要护得小姐周全。”
“有劳将军了,馨儿,我们下车。”车帘打开,蔡琰带着浑身发颤的馨儿在韩德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
周围原本已经准备逃难的百姓眼见这里还有官军,连忙凑过来,韩德此刻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命三百将士将蔡琰主仆护在最后。
“轰隆隆~”
匈奴人是不讲究什么骑阵的,但成千上万的匈奴狼骑汇聚在一起,裹挟着仿佛要踏碎一切的威势出现在视线之中的时候,那凶猛的气势令城门外三百西凉军加上大批流民惨变,三百西凉精锐久经战阵考验,哪怕面对远超己方数量的敌人,犹能面不改色,但周围的流民显然不具备这份抗压能力,已经有人不断地朝着两边四散,甚至有人一头跳进护城河里。
更有不少人直接软倒在地,哭嚎声与喝骂声响成了一片。
“都别动,离开了城墙的保护,尔等以为那些匈奴人会放过你们!?”韩德策马盘旋,来回在四周围驰骋,不断地喝止那些百姓四散,只可惜,收效甚微。
“呦呦呦呦~”
只是这一会儿的功夫,匈奴狼骑已经冲到城外五百步的地方,几名慌不择路的百姓一头迎上去,就如同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波涛汹涌的大骇,甚至连一躲浪花都没有激起,便被汹涌而过的马蹄踩成了肉泥。
这些匈奴人眼见长安城城门已经关闭,并不着急,随着为首一名匈奴将领的呼啸,匈奴狼骑突然一窝蜂散开,绕着城墙疾走,只要遇到脱离城墙保护的百姓,便数人乃至十数人齐上,仅仅片刻,城墙外围,已经多了数十具尸体。
甚至有大胆的匈奴狼骑肆无忌惮的闯入城墙守军的守备范围,诱使城墙上的守军放箭,凭借精湛的骑术避开了箭雨,肆无忌惮的狂笑着在更多箭簇射来的瞬间,策马跃出了城墙守军的射程范围。
“咻咻咻~”
随着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在城墙外汇聚,匈奴人开始对着城墙下面的百姓倾泻箭簇,一时间,惨叫声一片。
“头儿,要不我们也放箭反击!?”韩德带着人马躲在车架背后,借着车架的掩护,加上匈奴人的攻击分散,倒是没有受到损伤,一名将士凑到韩德跟前,狠狠地看着远处耀武扬威的匈奴人,咬牙道。
“我们的任务是保护蔡小姐的安全,莫要招惹他们!”韩德沉声道,此时放箭,固然可以奏效,但却会引来匈奴人凶狠的反扑,他们身为将士,战死沙场乃是宿命,但此刻还有蔡琰主仆在场,若是伤到了蔡琰,便是死,也不好向陛下交代。
“可是这也太窝囊了!”那将士狠狠地一拳砸在车架之上,愤愤道。
韩德没有说话,但面色同样不好看,西凉军乃边地悍族,虽然主要是跟羌人作战,镇压羌民,但跟匈奴人的作战也不少,何时这般窝囊过。
不少侥幸活下来的百姓此刻终于学乖了,开始向韩德这边汇聚,这样一来,匈奴人的攻击自然开始向这边集中。
“放箭!”
就在众人心底发沉的时候,城头上,响起一声稚嫩却不失威严的怒喝,韩德愕然抬头,便见城头之上,一蓬箭雨如同一片乌云一般汇聚起来,朝着远处已经汇聚起来的匈奴人劈头盖脸的落下去。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那些匈奴人因为百姓不断向这边流窜,也跟着汇聚起来,借着城墙的高度以及更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