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家放心吧。”说罢热泪滚滚而下,怒视着敌人,停止了呼吸,时年39岁。
南苑一战,二十九军有数千人在佟、赵二将军的感召下,为国死战,壮烈牺牲。日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南苑一战惊天动地,中国军队在佟麟阁、赵登禹主帅下,以气吞山河的壮举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宋哲元闻听赵将军牺牲,捶胸大哭:“断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
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抗战胜利后,应各界人士的要求,北平西城的北沟沿街被命名为“赵登禹路”。何基沣将军奉冯冶安将军之令,将赵登禹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这位为保卫祖国洒尽最后一滴血的爱国将领,长眠在中国军队抗击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沿阵地。
1946年7月28日,在赵登禹牺牲9周年、抗战胜利一周年之际,北平人民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大会,追悼赵登禹及佟麟阁将军,大会由李宗仁主祭,李宗仁高度评价了两位将军的爱国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烈士,并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的烈士证。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重修赵登禹墓,并重新立碑。各界人士经常前往凭吊。
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郝梦龄: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人,1898年2月18日(清光绪24年正月17日)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郝梦龄读了三年私塾就弃学务农,14岁时到正定县一家广货店当学徒,因不堪老板虐待,遂到东北投奔魏益三。魏益三是郝梦龄家的亲戚,时任奉军第三十军军长,他先把郝梦龄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即任营长。先后提升为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务。1937年10月15日,郝梦龄率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北上参加山西忻口战役,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最后中弹牺牲。郝梦龄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位军长。
1、我应该去抗战
1937年5月,郝梦龄因为反对内战,再度请求解甲归田,但当局决定调他到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7月初,郝梦龄正往四川陆军大学途中,得悉卢沟桥事变发生,他毅然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拼。”此后又上书请缨,决心率部北上,终获批准。其时,郝梦龄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这一年9月,郝梦龄自贵阳率部北上抗日,出发前,他已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在途经武汉,趁隙与家人告别时,他抚摸着儿女们语重心长地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并写下一封信,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三天以后再拆开看。十五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硬要拆开来看,郝不允,父女在对抢中把信撕成碎片,丢进了痰盂,郝梦龄即同家人辞别。事后女儿把信从痰盂里捞出,拼凑起来,一看,原来是将军留下的遗嘱,尚可辨认的内容是: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留于慧英、慧兰、荫槐、荫楠、荫森五儿
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站在那里,死在那里
郝梦龄率第九军自武汉到达石家庄后,编入了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序列。其时山西雁门关已失守,晋北的忻口成了山西抵御日寇侵略的第一道防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了保卫太原,决定在忻口组织会战,一再向蒋介石请求派中央军入晋作战。蒋介石应允派第十四集团军入晋,阎锡山即委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全权负责指挥忻口会战。
10月初,郝梦龄将军率部先期到达忻口布防,积极派兵增援被日寇围困中的原平镇晋军。他在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和嚣张气焰后,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0月10日,忻口会战即将正式展开,郝梦龄给妻子剧纫秋写下最后的遗嘱:
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
郝梦龄处世严谨,无吸烟、酗酒、赌博、狎妓等嗜好恶习。他勤于读书,购有大量的古籍珍本,其中有半堵墙高的二十四史,有各种兵法,有影印的藏经碑铭,有康熙字典、辞源等工具书籍。他常以文天祥、史可法、岳飞、苏武等忠臣义士的历史故事,教育部下及其子女。尤对文天祥推崇备至,对《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能背诵如流。他平生喜爱体育运动,对打球、溜冰、游泳等,均有兴趣。
郝梦龄治军严明,他不准纳妾狎妓,不准吸毒赌博,在军中不用亲属,受赏赐分给部下。部队在乡间宿营,绝不轻易打扰百姓,常以草秸露天宿营,并一定将借得的草秸等物送还百姓。他强调喝了水,还满缸,扫好地,再出门,以看不出军队宿营的痕迹为标准。他曾在一治兵语录上摘录军歌一首,印发全军背诵及歌唱。歌词是:
三军个个听仔细,
行军需要爱百姓,
挑水莫挑有鱼塘,
莫向人家打门板。
10月11日,忻口战役正式展开。指挥进攻忻口的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在平型关地区被我八路军一一五师重创以后,报复之心十分强烈,他集中其全部精锐兵力,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战争”的密集火力网,倾全力向我忻口阵地猛攻。当时,首当其冲的是布防于中央地区的第九军,郝梦龄任中央地区的总指挥。面对强敌,毫无惧色,郝梦龄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12日,日军攻陷中央地区的我军阵地。战斗异常惨烈。地我双方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的二O四高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13次之多。敌我双方死伤惨重。我军在敌优势火力轰击下,平均每日伤亡1000多人。第九军在夺回被敌攻占的阵地后,有的团只剩下一个营的兵力,郝将军仍鼓舞官兵说:“此次抗战,是民族战争,胜则国存,败则国亡。人人都应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我死国活,国活我死之决心。军人的天职是保国为民。现在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就是我辈军人没有尽到责任。欲置国家于磐石之上,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必须官兵用命,奋勇拚杀。”
10月15日拂晓,当第三二二团战斗到只剩下100多人的时候,郝梦龄将军又亲到该团阵地前对百余名官兵讲话:“……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剩一百多人,编成一个连,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出发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此阵地,奇Qisuu。сom书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你们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官兵们以雷鸣般的声音回答:“誓死坚守阵地!”他高兴地说:“好,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他以此格言与官兵共勉,并挥笔疾书“站在那里,死在那里”八个大字,晓谕全军将士。
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到15日夜,郝梦龄奉命指挥七个旅,由正面向敌夜袭,左右翼同时出击策应,以期收夹击之效。夜3时,郝梦龄又亲临前线,挥兵奋进,连克数座山头。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也随郝梦龄督队前进。到5时余,天已微明。郝梦龄担心天明后新夺的阵地受敌空、炮火力威胁,决定乘胜直追,以即刻将残敌歼灭,遂更奋勇挥兵。在我军追袭下,敌阵纷乱,不得不以机枪、榴弹炮掩护退却。这时,郝梦龄、刘家麒已临散兵线之前,距敌仅200多米。突然,郝、刘中弹倒下,两将在弥留之际,仍力呼所部杀敌报国,而后壮烈牺牲。同时殉国的,还有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等。
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噩耗传开,举国悲悼。当灵柩于10月24日运抵武汉时,武汉各界代表4000余人往车站迎灵。11月15日,武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全市下半旗志哀,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代表蒋介石主祭。而后,将郝梦龄将军的灵柩以国葬仪式安葬于武昌洪山卓刀泉。12月6日,国民政府特颁褒扬令,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刘、郑各追赠为陆军中将,明令“从优抚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彰勋荩,而垂永久”。为了纪念烈士,曾将汉口日租界的北小路,命名为郝梦龄路(今吉林路)。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高度评价了郝梦龄等为国家民族的献身精神,他说:
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人。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麒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存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价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与牺牲,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对抗野蛮的侵略战;这种精神,我们民族的数千年历史已经证明,现在再来一次伟大的证明。郝梦龄将军等数十人就为着这个而牺牲了。……郝梦龄将军等的热血是不会白流的,日本强盗之被赶出中国谁能说不是必然的?
蒋介石也特为忻口阵亡的郝梦龄刘家麒两将军撰写了祭文:
呜呼!岛夷蛇豕,荐食上国,既噬台鲜,复攫东北,贪婪无厌,兵压平津,陷察攻晋,谓我无人。矫矫郝君,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骋;刘君继踪,如影随形,我师生力,万钧雷霆。方其赴敌,宁惜一死,挺身杀贼,誓雪国耻,枪林弹雨,与寇偕亡,士气大振,
无忝炎黄。
音乐家冼星海谱写了《郝梦龄将军悼歌》,1939年10月16日,《新华日报》发表短评纪念将军,称颂“将军的殉国,是我民族的莫大损失,但这个光荣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在郝梦龄将军殉国四周年之际,冯玉祥特著文追念将军,称赞将军是国民的模范、军人的模范、革命党员的模范。
1983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表彰爱国军人的献身精神,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颁发了烈士证书。武汉市政府又将武昌洪山卓刀泉的将军陵墓修葺一新。
第二部分:王铭章:与孤城共存亡的中将师长王铭章:与孤城共存亡的中将师长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1893年出生于四川省新都县泰兴场一个小商人家庭。父母早逝,靠叔祖父的资助,上了新都县高等小学,1909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五期。抗战爆发后、率部出川抗战,为川军第四十一军代军长、一二二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固守滕县,以劣势兵力武器顽强抵抗日军。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最后以身殉国,牺牲时45岁。
1、出川抗战
1937年9月5日,王铭章率领所在的第四十一军和第四十五军,编为第二十二集团军,在邓锡侯将军的统率下,徒步走出四川,北上奔赴抗日战场,加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属下的战斗序列。部队到达山西后,正值日军大举进攻娘子关。王铭章即奉命率所部第一二二师火速增援娘子关。1937年10月24日,王铭章率部在娘子关西南侧的东回村、西回村中间地带与西犯的日军第十四师团展开遭遇战。王铭章所率的川军装备十分落后,仅有自产的七九步枪和少数轻、重机枪,许多部队还以大刀、手榴弹为主要武器,并缺乏野战医疗、救护、运输等后勤组织。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王铭章率领全师官兵,以落后的武器装备,发扬不怕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敌人展开了激烈争夺制高点的战斗。王铭章亲临前线督战,战况空前残酷。苦战七日,双方损失惨重,但我军阵地岿然不动,保证了大部队的调动转移。
1937年11月,第二十二集团军奉命调往徐州、砀山一带,以阻截沿津浦线南下之敌。1938年1月,蒋介石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处决了不战而退的山东军阀韩复榘。会后决定,以王铭章为四十一军前敌总指挥,代现军长指挥全军。王铭章奉命率部防守津浦线北段之滕县。
1938年的3月,虽然已是春天,但寒气仍然逼人。此时,率四十一军一二二师驻防在鲁南大地上的王铭章感觉不到春意,因为敌人即将来犯,他以前敌总指挥指挥各部严加布防,以迎接来犯之敌。
自北上抗日以来,已经半年时间了,王铭章脑中的弦时刻紧绷着。他时时想起去年,也就是1937年9月12日那天,在德阳,他和将士们一起,慷慨誓师,发誓用行动、用热血抵抗日寇,报效国家。先去山西,现在又被调到山东,只要是抗日,不管到哪里,他都不在乎。他甚至无暇去想妻儿老小,反正在北上之前他已经回了老家新都,立好了遗嘱,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
王铭章所部驻防的地方是津浦铁路的一个隘口——滕县。从3月初起,日军就开始在滕县以北的兖州、邹县集结重兵,12日,又把精锐之师矶谷第十师团开到邹县,目的就是向南推进,夺取徐州这一贯穿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要夺徐州,滕县首当其冲。
守卫滕县的任务是由第五战区布置、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下达的。孙震知道,这是一场硬仗,王铭章在川军中早以英勇善战著称,这一重任非王铭章莫属。因此,孙震任命王铭章为第四十一军代军长,统一指挥一二二师、一二四师。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啊!虽说有两个师,每个师又有两个旅,但每个旅实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数量上远不能与敌人相比。而且部队使用的是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也有轻重机关枪、追击炮,不过为数太少,质量又太劣,炮弹装不进、发不出乃常有之事。至于敌人拥有的重兵器,像山、野、重炮,特种兵器如高射机关枪、战车防御炮等,王铭章的军队完全没有,甚至战场所必须的交通、通信工具。卫生装备器材,比如担架之类的,也太少了。要用劣势的兵力和兵器与敌人抗衡,力量实在悬殊。但是,将士们不在乎,每一个人都在摩拳擦掌、精心准备。望着与自己一道出生入死的将士们,王铭章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当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
第二部分:王铭章:与孤城共存亡的中将师长恶战滕县
滕县外围的战斗是在3月14日清晨打响的。地上,敌人以万余兵力、2O多门大炮、20多辆坦克向我方阵地猛攻。天上,20多架敌机助战,一时间,枪炮声大作,天地间只见火光烟雾,空气中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
14日一整天,敌人的炮火不间断,王铭章指挥滕县外围正面阵地的将士们奋力拼搏,敌人欲进不能,尝到了王铭章这块硬骨头的滋味。王铭章心想:敌人只靠正面阵地的进攻,难以达到目的,肯定会变换攻击方式的。果然,15日一早,敌人在攻击正面阵地的同时,又开始从侧面迂回,企图包抄滕县。王铭章虽想阻止敌人的迂回包抄,却力不从心,因为队伍胶着在正面阵地上,与敌人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没有力量抽身。
下午,前沿传回消息,敌人的先头部队万余人已到达县城东北十里处,步步逼近滕县。此时,滕县城内只有一二二、一二四、一二七三个师部和三六四旅部;每个师部和旅部只有一个特务连、一个通信连和一个卫生队,另外还有县长周同率领的警察和保安队。这样单薄的兵力怎能御敌!他一面电令远在百里之外、还未与敌交战的三六六旅火速回援滕县。同时摇通了集团军总司令部的电话,请求援兵。心急如焚的孙震总司令把身边惟一能战斗的部队四十一军直属特务营的三个步兵连派往滕县。守城兵力仍然太弱,王铭章拿起电话,命令正在北沙河前线与敌交战的七二七团团长张宣武立刻带一营的兵力跑步回城布置城防。
16日凌晨,铺天盖地的枪炮声、轰炸声把王铭章惊醒,他立即意识到,敌人已开始攻城了。从上午8点到10点,整整两个小时,地上飞来的炮弹、天上落下的炮弹,如雨点般密集;弹药的爆炸声、飞机的马达声震得人头昏耳鸣。特别是东关和火车站,成了敌人的重点目标,遭到狂轰滥炸。
为了御敌,王铭章召集一二七师陈离师长、一二四师税梯青代师长、三六四旅王志远旅长,以及城防司令张宣武团长一起商议对策。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见大家意见基本一致,王铭章便抄起电活,要通了驻在临城的总司令孙震,他在汇报了滕县的战况后提出:“以目前城内兵力,固守滕县恐怕困难,能否出城机动作战?”孙震听完后,以毫无商量的口气回答:〃委员长来电,要我们死守滕县,等待汤恩伯集团前来解围。汤部的先头部队昨日已到临城,其后续部队亦正陆续赶到,我当催促王廉仲军赶紧北上,你应确保滕县以待援军。你的指挥部应立即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事宜。如兵力不够,可把城外所有的四十一军部队通通调进城内,固守待援!〃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固守待援,固守待援!〃放下电话,王铭章以一种毅然的豪气向大家宣布:“立即传谕昭告城内全体官兵:我们决定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立即把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通道,也随时准备封闭。没有本师长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很快,王铭章的指令传达到了每一个士兵。士兵们得知王师长决心与大家同在,很受鼓舞,个个决心以死相拼,杀敌报国。士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高昂的士气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王铭章的军队就是这样,他们以血肉之躯使敌人难以前进。光是16日这一天,就有万余发炮弹落在滕县,东城门到东关一段不到500米的电话线竟被炸断了27次;敌人的10数架飞机也不间断地在城关低空盘旋。敌人从早至晚不断发起攻击,他们先是用炮火猛攻城墙,打开缺口,然后掩护步兵攻击前进,企图通过缺口入城。王铭章亲自跑到东关督战。当敌人的步兵进到缺口处,守城的勇士们立即抛下一群手榴弹,炸得敌人尸骨横飞。这一天,敌人发起三次大的攻势,每一次攻势中不间断组织步兵一批批攻击,但都被我守军打退。最后一次攻势,敌人甚至夺得了东关,但王铭章手下的将士们不惜以惨重的代价与敌人激烈肉搏,重新夺回了东关。这一天,滕县仍在守军手中,但是敌人已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滕县。
第二部分:王铭章:与孤城共存亡的中将师长气壮山河
敌人不习惯夜战,一到天黑,战斗自然就停止了。这样,从入夜到黎明成了守城军队重新布防最宝贵的时光。王铭章首先将城外四十一军的2000余名官兵撤回城内,这样,守城的力量又强了许多。然后命令将士们彻夜补充弹药、整修工事、挖防空洞、捆绑云梯,尽最大力量做最充分的准备。敌人此时也在调兵遣将。他们趁着夜色,集中了近4万人的兵力以及山、野、重炮70余门,战车四五十辆,准备次日一举突破滕县城防。
果然,17日天刚亮,敌人几十门大炮和27架飞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