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尔衮点点头,“起来吧!事情都安排的顺利吗?不要给豪格反咬一口的机会,这次一定要置他于死地。”
        何洛会眯缝着眼睛满口保证,“王爷放心,这次是豪格犯事在先不容他抵赖,让两黄旗的包衣奴才冒领军功都已经查实,豪格百口莫辩。”
        “好!这次你做的不错,从现在起你就担任我正白旗的副统领,好好跟着苏克萨哈为本王效力,本王是不会亏待你的。”听完何洛会的汇报后多尔衮心情比刚才好了许多。
        何洛会深知他虽然已经被多尔衮晋升为大臣可一直身无军衔,满清最重军功,今天多尔衮让他领正白旗副统领让他欣喜非常,以后再去战场混混弄个公爵伯爵当当还不是很容易嘛!
        “王爷,图赖,鳌拜等人乃是豪格的心腹之臣,是不是趁这个机会一并剪除以绝后患,当时要不是他们阻挠,王爷早就位登大宝了。”何洛会想趁这个机会把死对头鳌拜等人除掉,因为自己叛变投靠多尔衮使鳌拜等人非常仇视于他,令他睡觉都不敢睡踏实喽!
        多尔衮摇头否定,“图赖鳌拜等人乃是不世勇将,当此用人之际不宜对他们采取行动,倒是索尼甚是可恶,让他回盛京守陵去吧!”
        与此同时,紫禁城内,一个三十岁的寡妇正抱着年幼的儿子默默哭泣,他们就是孝庄太后大玉儿和顺治帝福临。大玉儿今天和多尔衮大大吵了一架,当她听出多尔衮要取代福临后极力反对,虽然她知道多尔衮今生只爱她一个女人,多尔衮登基后皇后之位非她莫属,可她还有一样割舍不下,那就是怀里的儿子福临,她除了是一个女人外还是一个母亲,她深知多尔衮因为嫉恨皇太极对皇太极的儿子们都无好感,福临虽然是她的儿子可多尔衮依然看不上,一旦多尔衮登基儿子福临便岌岌可危,要是她再和多尔衮生个儿子出来,那么福临的下场恐怕是被幽禁一生,这个担心让她极力反对多尔衮登上皇位,为此她不惜伤害了心爱男人的心。
        大玉儿对多尔衮非常了解,多尔衮之所以没敢明着跟她说要废福临自己登基是因为还有势力能阻挠他登基,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都不会让多尔衮登基,而这两个人的势力在逐步被削弱,一旦有一天只剩下他们孤儿寡母,多尔衮还会跟她商量吗?
        “皇额娘!”福临虽然才六岁却非常懂事,伸出小手替大玉儿擦拭脸上的泪水,“皇额娘不哭!”
        大玉儿知道儿子也被多尔衮吓坏了,擦拭泪水把福临抱到腿上,“额娘不哭,额娘不哭!”话虽这么说可眼泪却止不住。
        “皇额娘放心,等福临长大了一定保护皇额娘不被皇叔欺负。”福临偶然看到多尔衮与大玉儿行云布雨还以为那也是欺负的一种呢!等他逐渐懂事后才知道那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
        把福临哄睡后大玉儿坐立不安,多年的宫廷生活已经让她明白她这一生与争权夺势分不开了,当年为了保持科尔沁部的强大她不惜和姑姑一起嫁给皇太极,今天她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好儿子保住儿子的皇位,她很爱多尔衮,甚至把自己的处子之身都给了多尔衮,可她经历的残酷现实告诉她多尔衮能万分疼爱她却不能容纳儿子福临,从今天开始她要多留一个心眼了,否则儿子必定命不长久。
        洪承畴接到孝庄太后的懿旨来到紫禁城暖阁内不由一愣,因为范文程也在,顿时有些醒悟,太后把他和范文程叫来恐怕是为了摄政王啊!想到孝庄太后洪承畴不由浮想联翩。
        范文程比洪承畴想的要深远,他基本能捉摸到孝庄太后的心思,孝庄太后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女人,聪颖,有见识,有才干,她的贤惠和美貌人尽皆知,面对强大的两个阵营,她要是沉默到底才让人奇怪呢!
        洪承畴和范文程打过招呼后还在想着孝庄太后,对孝庄太后的美貌可人他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个女人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一颦一笑都充满了诱惑力,对于拜倒在孝庄太后的裙下洪承畴并不后悔,现在每每想着孝庄太后的笑脸和媚眼他便知足了,能把孝庄太后的倩影印在脑海里已经够他用一生回味,虽然那种相思之苦永远也没有了化解的可能。
        “彦演老弟,太后今次相召恐怕是为摄政王,委实让你我二人难办啊!”范文程思索已毕和洪承畴说着心中的忧虑。
        洪承畴也明白多尔衮有废福临自立的野心,“宪斗兄过虑了,你我皆得太宗皇帝的信任,自当尽力保全皇上和太后,愚以为摄政王也不会做的太过分。”
        “难说呀!去年如果不是肃亲王等人阻拦摄政王已经登基了,现在摄政王的势力更盛,肃亲王,郑亲王都已经被踢出权力核心自保尚且堪忧,你我更无法劝阻住摄政王,万一摄政王宣布废黜皇上,你我有何脸面下去见太宗皇帝呀!”范文程说着面有忧色,他对摄政王的能力很钦佩,摄政王多尔衮也确实有做皇帝的才干,可现今大位已传给太宗之子福临要是再闹出争夺皇位的兵戈,对大清国甚是不利。
        “太后驾到!”
        随着太监的声音,珠帘一挑,孝庄太后由外缓步而进,“让两位大人久等了。”说着,大玉儿媚眼瞟了瞟洪承畴。
        洪承畴的心紧了又松松了又紧,几年不见她不但汉语说的越来越好人也是愈发的妩媚了,一件墨绿色绣着暗凤的旗袍,罩着一件明黄色的软缎马夹,整个人显得既端庄又文雅,衬得皮肤雪白,两腮胭脂,一点朱唇,又显得有说不出的俏丽。
        “两位大人都是大清国的重臣,先皇在世的时候对两位大人可谓有知遇之恩,哀家今日开门见山,请两位大人看在先皇的份上可怜可怜哀家母子。”大玉儿刚刚哭过,此时看起来更是楚楚动人。
        范文程和洪承畴看着面前貌美年轻的太后,二人都知道她为何如此说,近来摄政王的行径也确实有些出格,上朝都不向顺治皇帝行礼,虽说顺治帝是一国之君可摄政王叱责顺治帝跟骂猫骂狗差不多,满朝文武皆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顺治帝,摄政王大权在握尽人皆知,旁人想拍马屁还拍不过来谁敢说摄政王的不是?再说,满朝文武差不多都成了摄政王的心腹,人人献媚,个个拍马,谁还敢提旁的啊!
        洪承畴看着孝庄太后楚楚动人的模样心中疼惜,“太后不必过虑,臣与范大人定当冒死向摄政王进谏,臣以为摄政王既然已经帮助皇上定鼎燕京就更会竭尽全力辅佐皇上。”
        范文程心下摇头,洪承畴没说到点子上啊!摄政王最近所作所为看似为顺治帝开创基业,实则是在为自己将来登基打下基础,要想阻止摄政王觊觎帝位,恐怕还得太后自己出力才行啊!整个大清国都知道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风liu韵事或者情比金坚的爱情,眼下说什么都没用,能发挥作用的除了孝庄太后自己没有旁人。
        大玉儿叹了口气用幽怨的眼神瞄了瞄洪承畴,意思是你这是在糊弄我呀!但大玉儿也知道洪承畴宽慰她也是为她好,“范大人?”
        范文程皱了皱眉头,要说感情他范文程对皇太极的感情远比对多尔衮的感情要深厚,他最初跟着努尔哈赤没有得到重用,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皇太极给他的,保全孝庄母子乃是他分内之事,可眼前的情势委实让他无力应对,多尔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已经实际控制了大清,当不当这个皇帝还不是多尔衮说了算嘛!
        看着暖阁案上摆放的文房四宝,范文程走过去背着孝庄和洪承畴写了几个字折好递给太监,“太后,微臣身体有些不舒服,暂且告退。”
        洪承畴见范文程要走他也不好留下来,一边想着范文程写的东西一边出言告退,临走时大玉儿那颇有深意的眼神让他趔趄了一下险些滑倒。
        洪承畴快走几步赶上范文程,“宪斗兄……?”洪承畴非常想知道范文程给孝庄太后写了些什么。
        范文程淡然一笑,“彦演老弟,你我都是大清的臣子,我们和满人不同,要效忠为之出力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大清国,这才是我们做臣子的本分,不管谁当这个皇帝只要大清不亡,也就碍不着我们什么事啦!听为兄一句劝,远离皇权斗争才是保全之策,国运并不是你我所能左右的,我们根本就没这个能力。”
        洪承畴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唉声叹气后看看范文程,“宪斗兄,我想离开京城你看可好?”洪承畴如果所料不差,他和范文程进宫见孝庄太后的事马上就会传到多尔衮耳中,而范文程又不告诉他到底给孝庄太后写了些什么,他觉得还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比较好,虽然很担心孝庄太后,可眼看着她难过帮不上忙岂不更难受。
        “彦演离开也好,其实摄政王早有意把你调离京城经略重镇,这次摄政王召肃亲王回京恐怕是要痛下杀手,等摄政王除掉肃亲王,你肯定会被派出经略战略重镇。”
第一百章 福临悲泣保豪格
        大玉儿接过范文程的纸条后一直攥的很紧,直到心情调整的差不多了才喝退左右展开观看,“委身下嫁!”纸条上简单明了四个字看的大玉儿心如遭雷击,范文程的意思是让她嫁给多尔衮,天呐!虽然满族有弟纳其嫂的风俗,可她一国太后委身下嫁给小叔子,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把纸条撕的粉碎后大玉儿无力的坐在椅子上,不能否认范文程的提议不好,如果她正式的下嫁给多尔衮,那么儿子福临的皇位肯定会雷打不动,而她也会一尝夙愿给多尔衮一个交代,可诸位王公贝勒,满朝文武会答应吗?不说旁人,肃亲王豪格头一个会反对,就算满洲有弟纳其嫂的风俗可她毕竟是豪格的母后辈,豪格怎么可能让多尔衮占便宜呢!看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跟多尔衮提下嫁的事。
        大玉儿想着这些事最后心思落到洪承畴身上,可以感觉到洪承畴依然迷恋着她,当年为了收降洪承畴她不惜背着皇太极和多尔衮与洪承畴共度一夕之欢,看来他还是一个念旧情的人,倒是可以引为外援。
        十月中旬,一身风尘的肃亲王豪格从河南回到北京,身为皇太极长子的他正值壮年,比多尔衮还年长三岁,放眼满清诸部也唯有多尔衮能跟他一较短长,虽然跟多尔衮争夺皇位弄了个两败俱伤而后又屡次遭到多尔衮的打击,可豪格实力尚存,何况当今皇上顺治帝还是他的九弟,从任何方面讲他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王爷,沐浴更衣后再进宫见驾吧!”被豪格依为心腹的谭泰牵过豪格的马匹陪豪格走进肃亲王府,“奴才去栓马。”说着,谭泰慢慢消失在豪格的视线中。
        “京城最近有什么动静?多尔衮恐怕是越来越嚣张了吧?”豪格入内后把帽子放到桌子上,他的大福晋面带笑容帮着豪格脱去沾满灰尘的衣衫,年近三十的她越发显得妩媚动人。
        “还是老样子,人人都围着摄政王打转,尤其是那个何洛会,最近又担任了正白旗副统领,趾高气扬的很。”大福晋忘了豪格的忌讳张口把何洛会说了出来。
        “啪!”豪格手掌使劲击打在桌案上,“何洛会!早晚我剐了他!”转头看看脸色微变的福晋他伸手抚mo福晋的脸,“和本王一起洗澡吧!这么长时间冷落你了。晚些再进宫不迟,都是自家兄弟也不会见怪。”一番话说的福晋羞赧不已。
        自从多尔衮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后所有的决策权都归他一人所有,各地的奏折也是由他批示。看着阿济格和多铎分别送达的奏章多尔衮提笔叱责了胞兄阿济格几句,阿济格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做事不能多动动脑子,既然西安已经攻破为什么不提前截断李自成的退路,要不是有多铎在侧翼协助,这次胜利绝对不会这么顺当。
        “王爷,这是谭泰送来的秘函,里面记载了豪格部将冒领军功的所有证据,请王爷过目。”何洛会小心的把手中的折子递给多尔衮。
        多尔衮展开观看,看后不由大喜,“你和谭泰不愧为本王的心腹,做事都是这么干净利索,本王这次倒要看看豪格如何活命,来人,传本王旨意去请礼亲王和郑亲王,铁证在前本王看看他们二人如何决断。”
        豪格与福晋一番**后神清气爽进皇宫前去看望九弟福临,豪格与福临的感情本就很好,经过夺位风波后豪格更是有意把和福临的关系拉近,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就算豪格没有机会登基称帝他也要把弟弟的皇位保住,如此一来也算间接赢了多尔衮。
        “臣豪格给……!”豪格刚想给顺治帝跪倒,一脸喜色的顺治帝从龙椅上跑到豪格近前抱着豪格的胳膊,“大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都想死你了!”年幼的顺治帝使劲摇晃着豪格的胳膊,真情流露。
        看着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豪格疼爱非常却故意板着脸,“皇上应该自称朕才对,怎么总是忘记呢!”
        顺治帝笑着受教,“大哥,你怎么突然回来了?回来就不要走了好不好!”顺治帝还小,他觉得有大哥在身边就不会害怕皇叔多尔衮了,每当想起皇叔看着他的眼神顺治帝就很害怕。
        “大哥想你了,所有就回来看你呀!”周围没有王公大臣豪格也就不再计较那些繁缛的礼数,“只要福临听话,大哥就不走了……!”话音刚落听太监高宣太后驾到,豪格赶紧整理袍袖。
        “太后万安!”按理豪格应该称呼孝庄太后为母后或者皇额娘,可一来豪格比孝庄年长好几岁,二来豪格对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事情很反感,因此他和孝庄太后之间的关系并不太融洽。
        “平身!”大玉儿对先皇的这个长子不敢托大,如果不是皇太极突然猝死恐怕皇位就是豪格的,现在大玉儿又需要用豪格来制约多尔衮,所以二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就在顺治帝,孝庄太后和豪格聊闲话其乐融融的时候,一队御前侍卫闯进来将豪格按倒在地,随后,多尔衮,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陆续进来。
        多尔衮看着受到惊吓的大玉儿几步来到她身前,“吓着你了!带福临进去吧!让他看见不好。”
        大玉儿没想到多尔衮会这么快对豪格下手,看情形礼亲王和郑亲王也站在了多尔衮一边,这让她泛起无力之感抱着福临离开当场。
        豪格打倒了三四个侍卫后才被按倒,仰起头看着多尔衮破口大骂,“多尔衮,有本事就杀了我,看看两黄旗会不会放过你。”
        多尔衮气定神闲的看着恼怒非常的豪格,“怎么?拿两黄旗来压本王吗?今天礼亲王和郑亲王都在,本王倒要看看你豪格如何狡辩,来人,带谭泰。”时间不长,谭泰由外进来跪倒在多尔衮面前。
        “谭泰,你把豪格如何怂恿部将冒领军功的细节说给两位亲王听听,顺便也让肃亲王温习一遍,免得他忘了。”
        听着谭泰的述说,豪格双目欲裂,“好奴才!枉我养了你这么多年!”何洛会的叛变豪格还能挺住,毕竟何洛会叛变造成的损失不是致命的,而眼前的谭泰却是他心腹中的心腹,把冒领军功的事情抖露出来是对他的致命一击。
        多尔衮笑看着豪格,“肃亲王,你还有什么话说?”满清开国最重军功,同样的,冒领军功也是杀头之罪,虽然豪杰并没有虚报军功可他默认手下部将虚报战功他同样脱不了干系。
        郑亲王济尔哈朗早知道多尔衮要除掉豪格,以前他千方百计的阻拦多尔衮打压豪格,让豪格不至于被打的不能翻身,可今天虚报战功的铁证在前他再也无法偏袒豪格,“大清祖制,虚报战功者杀无赦,依祖律办理吧!”
        代善见济尔哈朗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不敢反对,“郑亲王所言极是,豪杰怂恿部下虚报战功,其罪当斩!”
        “哈哈……!”豪格看着多尔衮纵声长笑,“好!本王认了,拿刀来,本王一死以赎此罪。”豪格身为两黄旗旗主,部下虚报战功他确实难以推脱,如果他舍弃部将也有保全自己的可能,可豪格不想用部下的生命换取他活命的机会,如果那么做他就不配做两黄旗的旗主了。
        多尔衮从一名侍卫的腰间抽出腰刀扔到豪格面前,示意侍卫松开豪格,当豪格把腰刀拿在手里的时候所有人大气不敢喘的盯着他,多尔衮的贴身侍卫不自觉的迈出半步挡在多尔衮身前生怕豪格突然发难。
        豪杰握刀在手心中凄然,他如果不自裁那么两黄旗必然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两黄旗,为了弟弟福临,为了自己的家人,他除了自裁无路可走,当腰刀横到脖子上的时候,一道身影哭喊着扑到豪格近前抱着豪格的大腿痛哭。
        “大哥……我不要你死……大哥……!”来者正是顺治帝,他被孝庄太后抱走后一直担心被侍卫按倒在地的大哥豪格,趁孝庄太后不注意他飞快跑回来,正好看见豪格要举刀自刎,试问顺治帝焉能答应,抱着豪格的大腿痛哭不已,眼泪不一会便打湿了衣襟。
        在场众人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尤其是多尔衮,看着顺治帝面带泪水跳着让豪格把腰刀拿下来他恨不得过去一脚把顺治帝踢开;济尔哈朗眼珠一转,觉得这倒是一个保住豪格的机会;而代善则看看多尔衮看看济尔哈朗犹豫不决。
        顺治帝见大哥手中腰刀仍旧横在脖子上着急万分,突然,顺治帝退后几步看着豪格,“朕命令你把刀拿下来,不管你所犯何罪朕一律赦免,这是圣旨!”说着顺治帝泪眼凝视豪格。
        济尔哈朗没想到顺治帝小小年纪如此聪颖,“肃亲王,为何抗旨不尊?”就凭顺治帝刚才一番话,济尔哈朗知道豪格这条命保住了。
        多尔衮一听郑亲王之言心中不禁暗骂:“老东西,让你借题发挥,早晚连你一起收拾掉。”
        礼亲王代善甚是圆滑,他知道如果豪格虚报军功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尔衮肯定不答应,“皇上,豪格虚报军功其罪不小,皇上虽然下旨赦免其罪,但不可不罚,臣以为当夺去豪格亲王爵位,请皇上定夺。”
        顺治帝刚才的表现是急出来的,此时让他拿主意他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孝庄太后适时发言,“礼亲王所言极是,就这么办吧!”孝庄太后回头看见儿子不见了就知道不好,她却没料到儿子竟然把豪格的性命保了下来。看着多尔衮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她知道多尔衮动怒了。
        多尔衮这次虽然没能置豪格于死地但却剥夺了豪格的爵位将其贬为庶人,也算是一次不小的胜利。随后他又接到前线大捷的奏报,阿济格和多铎不但夺下荆襄四府还在武昌大败大顺军,在富江口擒获刘宗敏等大顺军主要将领,这些让多尔衮喜不自胜,马上召集众文武商讨下一步的战略。
        研究的结果分成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以范文程,洪承畴为首的汉官认为清军应该沿长江而下夺取南京一举摧毁南明政权占据江南,这样清军的粮草财政能够得到充分保障,而且南明一垮大清统一全国顺理成章,洪承畴又讲了许多南北的差异,让多尔衮明白夺取江南的重要性;另一方则是以满清王公贵族为首,他们认为应该巩固现有的地盘,开展剃发留辫,圈地等深化满清统治的政策,双方各不相让着实让多尔衮头疼了一回。
        会议未散,更详细的战报送到多尔衮手中,当参加会议的人得知南明弘光帝御驾亲征大破左良玉陈兵十万进驻九江于阿济格对峙时,人人吃惊,尤其是洪承畴,他对福王父子的底细非常了解,说朱由崧能率兵打仗打死他都不信,可事实又让他不得不信。当听到李自成陨命九宫山时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从山海关打到湖广,总算是把李自成消灭了。
        多尔衮仔细看过战报,“南明的战船非常有优势,俱是非常高大坚固的海船船上配有数量极多的红夷大炮,况且南明新胜之军士气正旺不宜与之硬拼,诸位以为如何?”
        洪承畴分析了最新的情况后也认为不宜于明军在九江开战,清军多是骑兵不谙水战,一旦开战胜少败多,况且明军在河南驻有重兵,一旦南下切断清军退路实是堪忧,“王爷,虽然此时不宜与明军开兵见仗但夺取江南的战略不能改变,臣以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调集重兵驻于荆襄,自古以来夺江南必占荆襄,二是调豫王回师北上由明军防守薄弱的山东南下,山东尽为我所得后与荆襄之兵双管齐下则河南唾手可得,然后兵发扬州逼明军退守江南,至此长江以北尽在我大清版图矣!”
        多尔衮已经明确了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对洪承畴的战略方针也非常赞同,可他却不能在这个时候实行这个方案,调多铎回师的命令他早就颁布下去了,但却不能让多铎马上南下,两黄旗的势力和实力一直是多尔衮的心病,现在一切都要以消耗两黄旗的实力为前提,因此多尔衮决定占据荆襄的同时让阿济格带领两黄旗入川剿灭张献忠,这样就能尽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