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韩警官-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吉主任管人事的,小伙子又是“联系”过的老部下,自然要对他负责,指着通知说:“张局,对于借调,国家人事管理没有明文规定,主要取决于各单位的情况和规章制度。我们南港党政部门借调周期一般3个月,借调期满需要续借的可再延长3个月,最多不过6个月。

  借调期间,根据党组织管理规定,需要转关系的要转党员关系工资和人事关系原则上保留在原单位。续借一般会有干部考察的内容,如果干的好,说不定能留下。现在这两份通知自相矛盾,我感觉应该打电话问问,把情况搞清楚。”

  “自相矛盾?”

  “公大是公大,管理干部学院是管理干部学院,不是一个单位。”

  “管理学院不是公大的?”

  张局是系统外调入的,跟省警校打过交道,公安部太遥远,局里没几个公大毕业生,对这些情况不了解。

  事实上不光他,韩博同样一无所知。

  吉主任坐下身,苦笑着解释道:“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是部里在人民警官大学设立的,公安人民大学和人民警官大学两码事。部里要借调小韩去公大当兼职教官,市局要送小韩去管理干部学院进修,要是借调时间长,党员关系怎么转,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去公大当教官,去警官大学当学员,不一个单位,市局到底怎么想的?”

  张局意识到这事不太对劲,正准备打电话问问,市局孟副局长先打过来了。

  “自林同志,有没有看到通知?”

  “孟局,刚看到,只是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我正想给您打电话……”

  “不清楚,自林同志,别跟我装糊涂。”

  孟副局长显然不知道这边有好几个人,直言不讳说:“设立乡镇分局,想方设法请思岗县委任命‘韩打击’为局党委成员,不就是想把‘韩打击’留下么。韩博同志确实有能力,打击经济犯罪既帮你们挣足面子又搞足了里子,一直没钱搞的单位建设现在可以搞了,办案条件整体上了一个台阶,这些市局全知道,你们的心情市局可以理解。

  但你应该搞清楚韩博同志打出的东华税案影响有多大,对我们公安系统又有什么样的意义。说句不夸张的话,他及他培训出来的经侦民警,给国家挽回了数以亿计的税收损失,省厅清楚,部里知道,国税总局清楚,中央领导或许都有所耳闻,这样的人才你思岗留得住?”

  “孟局,我,我承认我们之前有一点想法,不过我们现在想通了。”

  “到现在才想通,张自林,你知不知道你们光顾着打小算盘,差点让上级和兄弟市局同行误以为我们南港不重视人才。幸好通知先到市局,要是越过市局直接给你们,要是就这么让‘韩打击’被调走,陈局保准要找你谈话。”

  张局一愣,欲言又止问:“陈局知道了?”

  “这么大事,政治处能不向陈局汇报?”

  就知道打小算盘,孟局冷哼了一声,旋即循循善诱说:“自林同志,我们公安与其它政府组成部门不同,我们专业性极强,市县两级局长大多从系统外调任,其他同志不行,隔行如隔山,只能在系统内提拔选任。

  换句话说,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谁担任市县公安局长,我们南港公安系统都需要一批既精通业务又能干事、肯干事、敢干事的同志。市局之所以迟迟没下调令,主要韩博同志太年轻,调到市局不太好安排。

  现在不能再拖,安排韩博同志去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进修两年。他既不警校生又不是选调生,尽管干出那么多成绩,可能在一些同志看来依然是野路子。去进修一下,接受接受系统培训,回来之后年龄也没这么扎眼,一举两得。”

  市局果然一样舍不得放人。

  搞清楚来龙去脉,张局松下口气,忍不住笑道:“孟局,我没大局观,差点闹出笑话,我回头向您检讨。当务之急是公大要借调,没提借调时间,这个党员关系要不要转,我们没跟部属院校打过交道,这些情况不太清楚。”

  “9月份入学,党员关系直接转到管理干部学院,转公大去干什么。陈局指示韩博同志的局党委委员可以免掉,行政职务暂时不作调整。毕竟他现在依然是o2。28专案指挥部成员,行政职务等案件办结再说。”

  ……

  “听见没有?”

  挂断市局常务副局长电话,张局起身笑道:“小韩,你以前是县委组织部的后备干部,现在是市局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进修回来之后肯定会被委以重任。这是真正的好消息,中午必须请客。”

  县官不如现管。

  吴忧在省厅是主任科员,在基层民警看来非常了不起。可是要到基层来,他暂时只能挂职,不在基层踏踏实实干几年,干不上正科级实职。

  成为市局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就不一样了,进修回来之后哪个县局缺人就有机会去哪儿,能够继续独当一面,而且舞台会更大。

  韩博很高兴,可是想到未婚妻又起愁。

  解决方案政委刚才说了,张局认为这些全是小事,拍拍他肩膀:“走,我们一起去县委。你是县管干部,这么大事不能不向谢书记、杨县长和郭书记汇报。晓蕾的事交给政委,老袁,你帮小韩给丁总打电话问问,看在BJ帮着做外贸行不行。”8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两全其美(求订阅,求月票)

  小伙子是侯秀峰器重的干部,早晚要走。只是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走,与侯秀峰没任何关系。

  总而言之,对于韩博要走县领导并不意外。

  同样要调走,小伙子与其他干部不同,他不是不安于现状,不是不愿意踏踏实实在基层干。如果真向往大城市生活,用不着等到今天,更不会让未婚妻从首都来思岗这个小县城。

  市公安局,公安厅,公安部,来头一个比一个大,不能不识抬举,更不能误人前程。

  凡事要往坏处想,一样要往好处想。

  小伙子在思岗工作时间不长,成绩有目共睹,贡献大的惊人,至少两年内公安局长不会三天两头跑县委县政府来要钱。

  他被上级公安机关看中,证明思岗出人才。

  再联想到下半年由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县法院审理的“28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谢记不仅不生气反而非常高兴,热情招呼他坐,半开玩笑说:“小韩同志,你们局长是外行指挥内行,你是外行干内行的事。名不正则言不顺,市局领导考虑得很全面,送你去接受系统培训,来之后谁也不能拿专业背景跟你说事。”

  不得不佩服侯秀峰的眼光,当那么多年丝织总厂一把手,就向县里推荐过这么一个干部,结果真干出了一番大事。

  杨县长接过香烟,指着他笑道:“小韩,到bj重新办个手机号,以后我和谢记去bj出差就给你打电话,家乡人,你要接待啊!”

  要不是借调,哪有资格坐在县委记办公室里说话,韩博急忙道:“杨县长,我去公大是兼职,去管理干部学院是在职培训,算不上工作调动,您和谢记既是家乡人一样是我领导,当然要接待。”

  不骄不躁,难怪上级领导会看中他。

  谢记点点头,微笑着说:“既然不是正式调动,既然仍是我思岗的干部,有件事真需要你留留意。”

  “谢记,有什么事您尽管指示。”

  “我们思岗离bj比较远,不像首都周边尤其北河省的一些市县离那么近,老百姓一遇什么事就成群结队越级上访,早上去,晚上来,很方便。但这种事在所难免,万一有人去,你要发挥作用,积极协助县里把人劝来。”

  这是一件大事,并且这种事需要与bj公安局打交道。

  小伙子去公大担任兼职教官,去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进修,出门就是bj公安局的派出所,如果能跟首都公安机关搞好关系,以后能避免很多麻烦。

  杨县长深以为然,放下香烟说:“头我给驻京办打个电话,你有时间经常过去沟通沟通,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一定要密切配合。”

  来向县领导汇报一下,打个招呼,居然被安排到这么一个棘手的任务。

  张局笑而不语,韩博被搞的哭笑不得。

  既不能拒绝又打心眼里不愿干,只能硬着头皮称是。

  好处也有,以后去驻京办住宿不用掏出,吃饭一样不要花钱。可是在bj有家有业,亲朋好友那么多,没必要占这个光。

  政法委郭记不在,汇报不成。

  跟谢记杨县长汇报完,老单位领导打电话让去丝绸宾馆吃饭,让代为邀请张局,说袁政委、石局、姜局和吉主任他们已经到了。

  丝绸集团财大气粗,他们的饭不吃白不吃。

  张局欣然答应,驱车赶到宾馆二楼包厢,里面谈笑风生,气氛非常之热烈。

  “晓蕾,正式介绍一下,我们张局。”

  未婚夫的顶头上司,初次见面,李晓蕾真有那么点不好意思,笑盈盈说:“张局好,认识您很高兴,韩博总提起您,感谢您对韩博的关心。”

  袁政委微微点头,丁总、古总和钱总脸上全是笑容,看样子事情办成了。

  张局很满意,轻握了下她的小手,侧身笑道:“晓蕾姑娘果然漂亮,哎呀,跟小韩站一块儿,般配!”

  “张局,不是般配,简直天作之合。”

  丁总起身招呼道:“坐,大家坐,别站着!小韩,你不能喝酒,负责倒酒。今天是丝绸集团对公安局,人数相当。张局,我们是一对一还是轮流打圈你说了算,不过有一点,必须分出胜负,看看哪个单位在酒场上更具战斗力。”

  “开什么玩笑!”

  张局紧握着他手笑道:“丁总,我们公安局穷叮当响,哪有钱喝酒。你们财大气粗,天天泡在酒缸里,酒经考验,比别的没问题,比喝酒我们甘拜下风。”

  “张局,听你这话的意思,我们是酒囊饭袋?”

  “没有没有。”

  新单位领导和老单位领导插科打诨,笑声不断,好不热闹。

  韩博挨个斟完酒坐到未婚妻身边,李晓蕾托着下巴,笑看着一众领导,不动声色问:“该去的时候不去,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来陪你,你又要去。你到底在搞什么,这不是跟人开玩笑么。”

  “计划不如变化,干这一行又身不由己。”韩博摸摸鼻子,心里真内疚。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太儿戏。”

  “对不起。”

  “幸好找了个好单位,不如我会被你活活气死。”

  丁总注意到小两口正在嘀咕,拍拍桌子,热情洋溢说:“小韩,查税案的事我们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好样儿的,不愧是我们丝织总厂走出去的干部,没给我们丢脸。那么多曾经的领导和同事,能在外面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就侯厂和你,你们干得越好我们脸上越有光。”

  有“娘家”与没“娘家”完全不一样。

  不仅给了一个较高的起点,调走之后仍一直提供各种帮助。包括这次打击经济犯罪,要是没财务部沈大姐帮着培训,参战民警没那么容易上手。

  韩博很感动,由衷地说:“谢谢丁总,谢谢古总,谢谢各位领导,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我韩博和晓蕾的今天。不管将来会调到什么地方,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忘不了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忘不了我是从丝织总厂走出去的干部。”

  年龄大了,在仕途上没什么作为,只能呆在丝绸集团搞生产经营。

  工资、奖金、补贴和分红加起来一年十几万,在思岗堪称高收入阶层。可是总感觉缺点什么,总感觉有那么点遗憾。

  丁总与古总、钱总一样,在搞生产经营的同时一直在关注老领导和老部下仕途。侯厂高升帮着高兴,韩博被任命为公安局党委成员一样高兴,仿佛他俩是政企分开之后丝织总厂干部政治生命的延续。

  “你跟侯厂一样有情有义,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

  丁总笑了笑,指着李晓蕾道:“晓蕾是做外贸的,天天呆在集团能接到什么订单?销售部那么多业务员,要是天天坐在办公室,那我们这个企业离破产倒闭也就不远了。所以晓蕾的工作你不用担心,你们小两口一起去bj,一个进修一个利用bj的优势环境做外贸,用不着两地分居。”

  “丁总,这这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不用内疚,不要感觉我们好像为你俩做过什么似的。”

  丁总摆摆手,微笑着解释道:“侯厂去南州上任前曾去过一趟良庄,估计跟卢记和焦记提到过我们对良庄建筑站未来的一些担忧,不然良庄建筑站不会改制,不会变成现在的良庄建工集团。

  小韩,我、老古、老李和老钱是做什么的,我们三天两头出差,隔三差五出国。别人的企业看得那么通透,自己的企业将来该如何发展,怎么可能没一个远景规划。为了集团的发展,事实上我们一直有走出去的计划。

  打算在东海、东广及bj设立分公司,经营重心慢慢往大城市转移,思岗将来作为工厂,作为搞生产的地方。既要出口,一样要内销。既要帮外商代工,一样要有自己的品牌。既要在丝绸上下功夫,一样要兼顾其它面料及服装。”

  侯厂走前怎么可能不为老单位“量身定做”一套发展规划!

  韩博反应过来,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钱总放下杯子笑道:“小韩,你知道的,几个服装厂有许多因为种种原因被打来的成衣。面料全是最好的,做工精细,以前一直是低价处理,现在算算太亏。

  我们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在东海、bj和东广已经选好地段,搞自己的门店,专门销售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同时把门店作为我们的窗口,作为外销的展厅,这么一来,外商就用不着往思岗跑,能够在大城市就近看到我们的样品。”

  思岗真是一块福地。

  嫁给自己喜欢的思岗老公,找到一份绝对会让同学们羡慕到疯狂的工作,拥有别人无法想象的高起点。

  李晓蕾从未如此高兴过,嬉笑着问:“我是bj分公司经理,一边开店一边做外贸,感觉怎么样?”

  “你没工作经验!”韩博苦笑着问:“丁总,这么安排是不是太儿戏?”

  丁总脸色一正:“小韩,不是我批评,你思想有问题。集团任命晓蕾为bj分公司经理,你居然感觉儿戏。你跟晓蕾差不多大,已经是公安局党委委员兼良庄分局局长,难道张局和袁政委一样儿戏?”

  “大男子主义,要批评!”张局指指他额头,哈哈笑道:“晓蕾,去给他点颜色瞧瞧。”

  “谢谢二位领导为我做主,他就是大男子主义。”李晓蕾岂能不知道未婚夫是客气,领导们是在开玩笑,很配合地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钱总微笑着解释道:“小韩,晓蕾是bj人,比我们熟悉bj,而且是大学生,担任分公司经理最合适。再说又不光她一个人,有副经理,有财务,将来还要招人。没问题的,绝对没问题。”

  ps:衷心感谢“十里飘飞520”友的打赏及再次慷慨打赏支持,感谢所有打赏、订阅、投月票及推荐票的兄弟姐妹。

  情节发展到这一步,必须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写得有点慢,上传的有些晚,请大家见谅。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太多事,太多遗憾

  被委以重任,李晓蕾变成了“工作狂”。

  没兴趣回良庄逛庙会,更没时间去看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吃完饭就去厂区熟悉新同事、熟悉即将要销售的生丝、丝绸面料及服装等产品。

  一级丝、二级丝、三级丝,采用的什么加工工艺,使用的什么织机,服装打样,怎么代工,怎么报价……整个产业链全要懂一点,不然外商问起来无言以对。

  她决心在十五天里搞清楚自己的单位和产品,自然没时间去玩。

  职务不调整只是暂时的,两年进修完回来别说继续担任良庄公安分局局长,估计不一定能回思岗。

  韩博一样要抓紧时间,尽可能让自己走的不那么遗憾。

  同局领导们一起回到局里,汇报关于良庄分局工作的一些想法。针对国家即将全面推行公务员招考制度的风声,建议局里搞一个培训班,组织事业编和地方编民警进行培训。

  他是想在走之前为局里多做点事,准备把去报到前这十五天时间利用起来,毛遂自荐当老师,亲自组织强化培训。

  张局、袁政委、石局、姜局和吉主任很感动,何况不为部下考虑的领导不是好领导,近百个事业编和地方编民警任劳任怨干那么多年,只要有一点机会、有一线希望就应该帮人家解决编制问题。

  “小韩,这么说你早有准备。”

  “不怕各位领导笑话,我一样打过小算盘,分局有事业编、地方编和职工,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就组织他们学习。托公开招考试点地区的朋友收集好多资料,甚至跟准备高考一样猜过不少题。”

  韩博不无尴尬的笑了笑,接着道:“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单晓俊和高亚丽调走,王燕、陈猛和安小勇的编制问题局里帮着解决了,只剩下今年刚调过去的吴永亮和小颜两个同志。我感觉那些传言不是空穴来风,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局里完全可以把这个机会利用上 。”

  人员编制只减不增,越卡越紧。

  其他政府组成部门人少事一样少,能争取到最好,争取不到拉倒。

  公安局不行,改革开放,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治安形势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再是一个公安特派员能管一个乡镇的时代。

  警力不足,只能招人,把人招过来却解决不了编制,甚至同工不同酬。

  张局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沉吟道:“政委,老吉,小韩说得对,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然组织编制没解决的年轻同志参加培训,他们将来有可能会考到其它单位去,但我们至少能给人家一个交代。

  他们考走之后留下的人员缺口想办法再招,招进来的人编制问题将来怎么解决将来再说。总之,能解决一个是一个,能解决一批是一批。对我们就是麻烦一点,对人家来说却是一辈子,我们至少能问心无愧。”

  公安局“临时工”最多,想提振队伍士气必须给人家一个盼头。

  袁政委点点头,敲着桌子说:“只要够报名条件的就让他们脱产培训。不够报名条件的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只能退而求其次,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事业编制。”

  吉主任不愧为管人的,脱口而出道:“35周岁以下,中专以上学历,城镇户口,身体健康……符合这些条件的不算多,不到30个。”

  “下通知,趁小韩在,让他们学点东西。”

  正说着,良庄分局教导员陈兴国、副局长刘旭二人到了,站在局长办公室门口喊报告。

  “进来。”

  “是!”

  命令来1点前来开会,火急火燎赶到局里,会议室空空荡荡的一个人没有。值班民警让直接来局长办公室,领导全在,韩博也在,陈兴国更糊涂了。

  “老陈,刘旭,有件事向你们通报一下……”

  袁政委简单介绍完韩博要去进修的事,张局接过话茬,一脸严肃说:“韩博同志的职务暂时不作调整,但具体工作需要你们去干。鉴于时间比较急,韩博同志去报到前局里还有一些其它事,专门让你们来一趟,对分局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下安排。”

  说走就走,这个消息太突然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么多人参加打击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的行动,几乎全被兄弟市县公安局挖走了。负责具体侦办的人,又怎么可能留在良庄继续担任有名无实的局长。

  陈兴国打心眼里为韩博高兴,下意识看了一眼,笑道:“张局,政委,我们坚决服从命令,服从局党委安排。”

  “韩博同志,你最了解情况,你安排。”

  领导这是生怕自己不放心,想以这种方式给一颗定心丸。

  韩博很是感激,咬了咬嘴唇,故作镇定地说:“教导员、老刘,你们全是老同志,要么担任多年所长,要么担任多年派出所指导员,经验丰富。良庄庙会,接下来的丁湖李庄永阳庙会,今年的高考中考,包括春茧收购,有你们在我不担心。

  主要是几件大事,一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与镇里、学校医院及各企事业单位协调差不多了,只剩下掏钱。投资上百万,又涉及到包括镇政府在内的那么多单位,局里不太好插手,你们一定要把好关,决不能搞成样子工程。”

  资金来自东拼西凑,局里组织招标镇里会有意见 。

  陈兴国知道他担心什么,保证道:“我们会跟镇党委政府汇报,请镇里派人与分局一起组织招标,请吴副书记监督招标及工程的落实情况。”

  有“铁面判官”在,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韩博点点头,继续说道:“二是警务室建设,考虑到今年有这么多经费,明年不一定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