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韩警官-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经费破不了案,有经费有时候一样破不了。
警察是人,不是神。
可是老百姓希望警察是神,认为只要是案子警察就要侦破。
参加工作之后一直很顺,遇到扑朔迷离的4。19案,支持程文明查却把程文明查得焦头烂额,韩博终于意识到想干好这一行没那么容易,在愧疚的同时更坚定了利用接下来三年学好本事的决心。
人不能总活在过去,在妻子劝慰下关灯休息。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老爸老妈、姐姐姐夫和小外甥坐飞机来了,全家团聚,好不热闹。
下午六点,老单位领导侯厂抵京,带爱人梁老师和他女儿侯晶晶一起来的,晚上一样下榻在建工集团BJ公司招待所,没去南州驻京办。
元旦,1998年的第一天。
早早赶到酒店才知道许多新人选择新年的第一天举办婚礼,预定的这家酒店同时承办四个婚礼,四对新人及亲属一起站在大厅门口迎接亲朋好友。
结婚,女人最幸福的时刻,最郁闷的莫过于被人抢风头。
一个新郎瘦得跟竹杠似的,新娘白白胖胖,如果再胖点可以去跟香港著名艺人沈殿霞一起主持节目;一个新郎矮矮胖胖,西裤仟边时不知道减掉多长,新娘跟他差不多高,站在门口比另外三对儿整个矮一截。
一个新郎身材魁梧,剃个大光头,满脸横肉,往这儿一站跟黑…社…会似的,新娘挺漂亮,听口音应该是外地人。
韩博五官端正,一身合体的西服,虽然跟明星没法儿比,跟他们一比堪称玉树临风。李晓蕾本来就漂亮,本来就是一天生的衣服架子,一身洁白的婚纱穿身上,整个一白雪公主,一下子把另外三对新人比下去了。
“陈主任,钱处长,这是我父亲,我母亲。”
“陈主任好,钱处长好,这是我爸,这是我姐李晓慧,我妈在里面陪街坊邻居说话。”
导师夫妇来得很早,小两口急忙上前迎接,热情无比的介绍起来。
南港出人才,不尊敬老师怎么出人才!
在韩总看来多大的领导也没老师大,紧握着陈主任手用一口思岗加东海的普通话招呼道:“陈主任,陈老师,我家小博常在电话里提到你,你太好了,对他那么关心,谢谢谢谢,拜托拜托。这是我的名片,有机会去东海一定要给我电话。钱处长,小博是陈主任的学生,一样是你的学生,拜托拜托……”
“韩总,您生了一个好儿子,娶到一个好儿媳妇,恭喜恭喜。”
这边忙着打招呼,那边几家终于有了一点优越感。
新郎父亲穿得挺光鲜,原来不是BJ人。人家称呼他“您”,他称呼人家“你”。整个一土包子,话都不会说。
来的宾客听口音好像是BJ人,不过应该没什么来头,坐公交车的,出租车都舍不得叫一辆。
导师不是一般宾客,等会儿要当证婚人的。
韩博可不知道另外三对新人怎么想的,热情地把陈主任送进宴会厅,介绍侯副市长和梁老师,请他们做一桌,安排好之后才出来。
同学没什么事,早进去了,大杂院的街坊邻居同样如此。
要等的只剩下韩李两家亲戚,韩家亲戚和老乡全在工地,掐着点过来,一吃完就要回去干活。
工期太紧,太忙,衣服来不及换,洗洗手就过来了,换上新衣服一样是农民,人家一样一眼能看出来。
“三舅,辛苦了,里面请。二叔,抽烟。”
“姑父,您手怎么了,什么时候割破的,有没有去医院。”
……
新郎不知道说什么地方的“鸟语”,新娘倒是一口京片子,可是怎么会把一帮脏兮兮的民工当亲戚。
在如此高档的酒店,举办如此神圣的婚礼,竟然请来一大帮邋里邋遢的民工。三对新人笑了,酒店服务生笑了,连李家的一些亲戚和大杂院的街坊邻居都跟着偷笑。
几大桌民工,之前从来没有过的,酒店服务员和另外三家的亲戚全跑过来围观,场面非常之搞笑。
本来就是木匠,韩总坦坦荡荡,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想法。
韩家亲戚和老乡全手艺人,一天工钱上百,收入是干部职工的几倍,你们有资格瞧不起人家么,更重要的是人能帮公司创造效益,老李总一样不在意。
他们不在意,韩博和李晓蕾更不会在意,若无其事坐到侯副市长、陈主任、侦查系顾主任、建工集团BJ公司王总、丝绸集团BJ公司刘副总这一桌。
“韩博,晓蕾,这么安排很好,做人么,怎么能忘本。”
别人当笑话看,侯秀峰不会,提议道:“顾主任,陈主任,钱主任,三位没必要。刘总,王总,刚刚到的既是小韩的亲友,也是我们思岗老乡,等会儿致完辞,我们一起去敬一圈酒,你们看怎么样?”
“行啊,侯市长,我们唯您马是瞻。”
什么样的领导能带出什么样的部下,“传奇人物”果然名不虚传。
陈主任暗赞了一个,禁不住笑道:“侯市长,我不能喝,我家老钱能喝几杯,我家老钱等会儿陪您和刘总、王总一起去,人多才热闹么。”
副处级干部在BJ算不上多大官,街道办主任级别都比他高。
不过眼前这位可不只是一位副处级干部,全国人大代表,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上过中…央电视台,上过商界杂志封面。改革开放的弄潮儿,风靡一时的“儒商”,总书记和总…理都亲切会见过他,并且不止一次。
花花轿子人抬人,何况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侦查系顾主任哈哈笑道:“侯市长,我赞助,算我一个。”8
第二百九十三章 结婚(二)
四家同时举办婚宴,一家在西餐厅,三家在可容纳一千多人的大宴会厅。
大女婿和大女儿结婚时在单位食堂办的酒席,没去饭店。
老李总没经验,订酒席之前甚至从未进过四星级酒店,没跟人家说清楚,结果跟另外两家一起被安排在宴会厅。
中间用屏风搁着,隔壁说什么听清清楚楚。
更搞笑的是,男方不认识女方亲友,女方不熟悉男方邀请的客人。人家来得比较晚的宾客,时不时钻到这边。安排位置请人家坐下,人家仔细看看一个不认识,急忙起身道歉溜之大吉。
一片嘈杂,一片混乱,直到中间一家开始举行仪式才稍稍消停下来。
节目不少,活动很多。
主持人讲话,再请新郎新娘讲恋爱经过,亲友强烈要求新人咬苹果,紧接着把目标转向新郎父亲……中间一家搞完东边一家开始,韩李两家太忙,没任何准备,这边连音响都没有。
干半天活肚子饿,并且下午要接着干。
三舅、二叔、三姨夫、大姑父等老家亲戚和丝河老乡不怕丢人,纷纷开酒、倒饮料,拿起筷子开吃。大杂院街坊带来许多小朋友,早等不及,大人说要等别人一起吃,现在别人开始吃,我们一样可以。
全乱套了,可不能让宾客吃完凉菜坐等热菜。
韩总和老李总一商量,跑过来给各位领导和老师致歉,让酒店开始上热菜,让大家伙先吃,等最东边一家搞完,这边再主婚证婚。
头一次参加这样的婚礼,堪称别开生面。
侯副市长越想越好笑,干脆拉上男方女方家长,叫上新郎新娘,同顾主任、陈主任爱人钱主任等领导和老师一起挨桌敬起酒来。
“韩博,晓蕾,祝你们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早生贵子,子孙满堂,来,一点心意。”
随份子的时间到了,韩李两家没跟人家一样在门口摆个桌子收钱,来宾们喝完杯中酒,纷纷掏出早准备好的红包,往小两口手中塞。
李晓蕾连连摆手,用哀求般地语气说:“舅,舅妈,我们请柬上写很清楚,请各位亲朋好友来吃顿饭,元旦放假一起聚聚,不收礼金。我家这边不收,韩博那边也不收,真的,我们早说好的。”
“舅,您和舅妈能来我们已经很高兴了。放好放好,千万别掉了。”
“你们结婚,大喜日子,这怎么行?”
俩孩子将来要去南方,就算不去南方工作一样忙。人情往来,有来就有往,今天不收以后能省很多事。
老李总替女婿女儿挡住“红包攻势”,端着酒杯哈哈笑道:“她舅,俗话说入乡随俗,晓蕾嫁给小博就要按小博老家的风俗办,不收不收,全不收,喝酒,来,我们再走一个。”
敬完一圈,在两个姐姐和两个姐夫帮助下发完喜糖,东边一家仪式终于结束。
侯秀峰同陈主任对视了一眼,一起走到韩博李晓蕾身边,敬酒时已经介绍过,不需要别人再介绍。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好友,中午好!”
他拍拍手,把所有人注意力吸引过来,热情洋溢地说:“今天是韩博同志与李晓蕾经理缔结百年之好的大喜日子,受韩总、李总及新人委托,我很高兴也无比荣幸地为他们主婚。
首先代表两方家长及新人,向来参加婚礼的各位来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最衷心地感谢!同时代表韩博老单位领导及李晓蕾同志单位领导,向新郎新娘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福你们新婚幸福,生活美满!”
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我们的新郎,英俊阳光、为人和善。我们共事过一段时间,我见证了他从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维护一方治安的派出所长。他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刻苦、踏实勤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小伙子。”
侯秀峰拍拍韩博胳膊,目光转移到李晓蕾身上,接着道:“我们的新娘,漂亮可爱、冰雪聪明、温柔体贴且好学能干。我们去年就认识了,我同样见证了她从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公司经理。”
既是新郎老单位领导,也是新娘单位的老领导,这才是真正的主婚人。
别看隔壁两家刚才搞得很热闹,他们的“主婚人”只能算“主持人”,哪有韩博和李晓蕾请侯副市长主婚有意义。
孩子长大成人,组建他们的小家庭,最大的心愿实现,韩总和老李总相视而笑,韩妈和李妈则情不自禁流下幸福的眼泪。
掌声更热烈,婚纱摄影店的摄像师和摄影师忙不迭拍摄拍照。
领导比婚礼主持人更善于把握节奏,等掌声稍稍平息,侯副市长转过身,凝视着二人,意味深长地说:“韩博,晓蕾,结婚成家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也意味着从此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以主婚人的名义和过来人的身份,向这你们提两点希望:第一,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女婿好儿媳;
第二,希望你们今后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成为事业有成的大好青年。用忠心、孝心、诚心、爱心、恒心面对生活,获得爱情和事业双丰收!”
全发自肺腑的话,不是场面话。
韩博打心眼里尊敬、感谢、感激,李晓蕾不光尊敬、感谢、感激且非常崇拜,二人不约而同深深鞠下一躬,哽咽地说:“谢谢侯厂,我们一定会牢记您的话,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谢谢侯市长,我们会以您和梁老师为榜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离不弃。”
“好,再次祝贺你们幸福。”
侯秀峰转过身来,热情洋溢笑道:“各位来宾,接下来,有请新郎的导师陈慧芳教授,为新郎新娘证婚!”
没跟“闹洞房”似的闹,只有嘱托、期望和祝福,有些宾客感觉没什么意思,更多宾客被感染了,再次送上热烈掌声。
“谢谢,谢谢各位来宾,各位好友。”
陈主任走到众人面前,微微欠了下身,回头看看新郎新娘,翻开手中的小红本,笑道:“各位亲爱的来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午好!我很荣幸能够担任韩博同志与李晓蕾经理结婚的证婚人,首先为大家宣读两人的结婚证书。
……作为证婚人,我在此对韩博与李晓蕾喜结良缘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福新郎新娘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工作努力、事业有成。有空的时侯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并祝福新郎新娘早生贵子,同时也代表新郎新娘及双方家长感谢各位来宾的热情光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次谢谢大家!”
“请大家吃好喝好!”
仪式简单不失神圣,亲朋好友们再次举起酒杯、拿起筷子,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大学毕业,同学各奔东西,聚一次不容易。
侯副市长和陈主任毫不犹豫把刚坐下的新人赶到同学那几桌,用他们的话说年轻人应该跟年轻人在一起。
“大博士,晓蕾,祝福的话不多说,先约一下,明年五一必须赏光。”
李晓蕾乐了,不禁笑问道:“庄部长,素云,您二位打算明年五一结婚?”
不等他俩开口,马志功哈哈笑道:“我们先结,你们紧接着,庄部长和素云妹妹坐不住了,昨晚临时决定的,我们一样感觉很突然。”
才认识几个月,之前从来没见过。
韩博不是感觉突然是感觉非常突然,笑看着他小鸟依人的女友调侃道:“素云妹妹,要不让晓蕾跟外国人结婚一样给你抛个花,下下次谁嫁你再抛给谁。”
……
调侃嬉笑,好不热闹,不过热闹只是暂时的。
这边刚聊一会儿,吃饱喝足的老家亲戚和工人要去接着干活,好几位长辈,新郎新娘必须出门相送。
紧接着是大杂院的街坊邻居和李家亲戚,把包括新老单位领导在内的来宾全送走,开车送老爸老妈、姐姐姐夫和小睿睿去机场。
BJ分公司忙,东海公司装修业务更忙,他们一刻不敢久留。
“准备”近半年的婚礼就这么结束了,一切恢复平静,别人可以度蜜月,韩博没时间,再次关起门来复习。
四天时间转瞬即逝,全国统考,连续考两天。
考完与标准答案复了一下,感觉没多大问题,又投入进“传销大潮”中,今天去这儿“听课”,明天从那儿买一堆产品。
光听光买不行,要发展下线。
新婚妻子、岳父岳母、大姨子大姨夫,在京务工的亲戚和老乡全被“发展”成为众多传销组织的一员,至少在“组织”的花名册上是。
“成绩显著”、“表现积极”、口才又好,短短二十多天,就被一个美国传销公司“委以重任”,被安排去“现身说法”,不光在BJ,还有机会去津门和北河。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多灾多难
腊月十九,统考终于出来了。
总分348分!
比应届生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23分,比在职人员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28分,单科成绩全在最低分数线以上。两个月之后的复试是学校组织的,招收研究生的导师有过承诺,只要同过统考就招录。
换言之,已正式成为一名准北大硕士研究生。
成绩在这儿,凭真本事考的,借调单位研究生大队一些不太服气的学员再也不会在背后拿特招说事,再也不会认为特招是“二级英模”享受的什么待遇。
北大,全国最好的大学。在韩总和老李总看来,考上北大研究生比“二级英模”风光多了。
必须庆祝,大宴宾客。
婚宴+谢师宴+春节宴,BJ请完去东海请,然后回思岗请几个单位的领导同事,再回丝河老家请亲朋好友和老师。从幼儿园一直请到高中,只要教过儿子的不管体育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有一个算一个,只要能联系上的韩总全请。
儿子出息,BJ儿媳妇既漂亮又能干,女儿女婿孝顺,孙子可爱,公司效益越来越好,将来一个孙子在东海,一个孙子或孙女在首都……
这可不是一般的“鲤鱼跳龙门”,老韩家什么时候这么风光过,祖坟冒青烟,真“飞黄腾达”了!
韩总自认为对得起列祖列宗,摆完宴席,挨家拜完年,率领全家老小上坟祭祖。
老家周围只要有个庙,哪怕用几块砖头搭的小土地庙,也不管之前有没有去许过愿,挨个儿全去还一下愿。各种祭品不知道准备了多少,鞭炮燃放往一捆又捆,把老家搞得鸡犬不宁。
你不是很高兴么,你不是很有钱么?
全家户口早已迁走,今年回来,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镇里和村里不会再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镇长、副镇长、人大主席、民政办主任、敬老院院长、村支书、村长纷纷来拜年,送走一个又来一个,络绎不绝。
敬老院盖房子只差三五万,村口的路想修一直没钱修,村里还有几座危桥,镇中学有一个老师患上癌症,家庭非常困难……
人家从初一就开始来拜年,一口一个“韩总”,把自己当丝河镇最有钱的老板,把老韩家当丝河镇的“名门望族”。
韩总从来没这么高兴过,并且今年不比去年,大手一挥,镇里和村里各五万,一共十万,修修桥铺铺路,在老家留个好名声。
财去人欢乐,正月十五“炸麻串”,炸完“麻串”接着去东海赚钱。
把老爸老妈姐姐姐夫和小睿睿送到东海,韩博小两口同第一次来思岗的老李总和李妈回BJ,该工作的继续工作,该学习的继续学习。
复试果然与推免的研究生一样不用参加。
人生中的第二位导师徐教授四十多岁,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要教习又有科研项目,非常忙。
之前带过的研究生全是往医学和生物制药方向发展,而且他自己就是一位医学家,对这个“半路出家”、目标明确、一心想往法庭科学方向发展的警察学生,实在没什么好指导的。
简单介绍了一下实验室的情况,列出一份长长的人类基因组学方面的文献清单,让韩博这个警察学生“自学成才”,不懂的地方让去问几位“师兄”和“师姐”。
不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不用当助教,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可以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将来只要有一篇高质量论文就能毕业。
韩博不认为导师“不负责任”,反而喜欢导师这么安排。
去公大授课,来北大做实验,去二所实习观摩,去人民警官大学查阅外文资料。妻子出国参加展会或去东广参加广交会就请几天假,利用她不在的时间去搞搞传销。
有三年时间可以“挥霍”,三年不够四年,什么拿到学位什么时候毕业。
学费单位出的,不光有工资还有补助。看上去工作学习很紧张,其实比考研时不知轻松多少倍。跟当派出所长时相比,简直过得是神仙日子。
自己日子好过,不等于所有人好过。
先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紧接着发大水,从6月中旬开始,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江省沿江潮位全线超过警戒水位。
外洪内涝,几千万人受灾,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开赴抗洪前线,据说已经死了好多人。平时不看新闻,现在不能不看,一回家就打开电视,一边看电视一边打电话问。
丈夫老家在长江流域,丝河镇有好多亲戚朋友,李晓蕾同样关心,一回来便急切地问:“老公,咱家有没有被淹?”
长江两岸是外洪,思岗的内涝。
韩博放下电话,忧心忡忡说:“暂时没有,不过水位很高,而且还在下雨。小河往大河排,大河往西边的柳下河和东边的港榆河排,沿线不知道多少抽口往外排,柳下河、港榆河根本来不及往长江排,现在成了‘悬河’,成了地上河。”
丝河镇在港榆河边上,李晓蕾去过,想到那条土堤,追问道:“水位有多高。”
“五姑说有十几米,比大堤下面的房顶高。党员干部全守住河堤上,二十四小时值班,哪儿漏哪儿。”
“良庄呢,良庄在柳下河边上,跟丝河一样危险!”
“比丝河危险。”
多灾多难,韩博长叹了一口气,凝重说:“柳下河是主航道,流经那么多区县,两边全在往柳下河排。王燕说水已经快跟大堤平齐了,河面从50多米变成100多米,前天发现几个地方渗漏,幸好及时控制住,如果没控制住导致溃坝,良庄就完了。
对了,卢书记临危受命,现在是思岗县柳下河防汛抗涝总指挥,指挥部设在工业园区警务室,就在柳下河大桥下面。周边几个乡镇的党员干部、民兵和良庄分局民警、联防队员全归他指挥,正在组织人力物力加固加高大堤。”
第二百九十五章 博采众长
外洪内涝,严重威胁到家乡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光着急是没用的,回去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给战斗在抗洪一线的老领导和老同事添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唯一能做的只有响应号召,给损失惨重甚至无家可归的灾区人民捐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