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韩警官-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级别的军官转业安置我是帮不上忙,只有找小韩,小韩认识领导多,在市里吃得开。”

  “卢书记,你太看得起我了。”韩博被搞得啼笑皆非,下意识放下杯子。

  “政法委陈书记器重你,谢立华跟你关系更好,侯秀峰虽然调省里去了,但他跟市领导熟,这事他能帮上忙。再说这又不违反组织原则,副师职军官转业,肯定正处,主要是工作安排,别跟我一样挂个什么调研员。”

  有些事躲是躲不掉的,韩博暗叹一口气,只能答应道:“行,我问问。”

 

第四百七十二章 “焦头烂额”

  工作重要,人家女儿女婿的婚事一样重要。

  聊了一会儿,送常援建回老家。

  跟老卢三天两头通电话,没什么好说的,让注意身体他甚至嫌烦,从老常家出来直奔派出所,在所里呆一个多小时。

  刘旭和王燕拿出好几套方案,跟老卢当年打算热烈庆祝良庄乡升格为良庄镇一样,考虑得很全面,搞得很夸张。

  领导们谁在乎吃喝,纪念品同样没什么必要,韩博建议他们采用最简单的一套,到时候肯定是要回来的,帮着打打圆场,简单点应该没什么问题。

  从派出所出来,再次赶到基金会,老卢已被他老伴儿“抓”回去了。

  韩妈李妈早收拾好行李在营业厅门口等候,脚边放着一堆塑料袋,里面装得全是蔬菜瓜果,搞得像市里没得卖一般。

  “走吧,回家!”

  “全安排好了?”韩博把东西装上车,探头往营业厅里看了看。

  韩总对未来孙子或孙女的户口有“怨念”,五六年前就跟人吹牛一个孙子在东海,一个孙子在首都。可惜只有两个孩子,要是当年生三个,韩芳韩博有个弟弟或妹妹,还有一个孙子或外孙在东广该多好。

  总之,娶了个BJ儿媳妇,儿媳妇肚子里的孩子必须是BJ人!

  按照BJ市的规定,李晓蕾这种情况在外地生孩子一样可以落户,但各种手续比较麻烦,所以先回市里休息几天,然后回BJ待产。

  今天这一走,要生完宝宝才回来。

  李晓蕾早安排妥当,爬上副驾驶笑道:“有卢书记和王总在,没什么大事。而且该办能办的事全办完了,刚让你老单位发一笔横财。”

  “什么意思?”

  “守库押运以后交给公安局的保安公司,人员调过去,押…款车作价卖给他们,昨天签的合同,还上了保险。要是金库被抢,押…款车被劫,保险公司要赔钱,最高赔3000万。”

  金库安全、押运安全和枪支管理是个问题,谁敢保证基金会的保安个个可靠,移交给公安局最好,出了事她不用像以前一样担主要责任。

  韩博微微点点头,表示赞同。

  李晓蕾回头看看常援建老家的方向,突然笑道:“我以为你要喝完喜酒才能走,常师长没请你?”

  “请了,不过人家是明天办事,我哪有时间,只能道歉。”

  “人情呢,有没有给人包个红包。”

  “我昨晚就准备好,他不收,不光不收我的,他家亲戚一样不收。人情往来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对别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家家都这样就好了。”

  韩妈这两天忙里偷闲回了一趟丝河老家,扶着椅背说了一会儿老家的事。李妈过得更充实,不是下地摘菜就是跑河边等人家倒笼网,等着买野生的大鲫鱼、黑鱼,聊起这些在大城市不可能接触到的事兴高采烈。

  一家人说说笑笑把家还。

  赶到家,刚安顿下来,崔局亲自打来电话,下达一个新任务。

  “什么事?”正准备一起去江边转转,李晓蕾多少有些不太高兴。

  韩博再次拉开车门,苦笑道:“上级过几天来检查,要纠正超期羁押的违法行为,避免案件久拖不决。不光我,韦支队刚回来一样要参加。分局没几起,主要是县局,集中清理,是不能再拖。”

  “你们知法犯法?”

  “我们又不是白痴,谁愿意知法犯法,只是一些案件确实麻烦,尤其命案,那些嫌疑人谁敢放。”

  “没证据就应该放人。”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没这么容易。影不影响破案率放一边,光被害人亲属那一关你就不好过。”

  作为一个警嫂,李晓蕾非常清楚办案民警的难处。

  美国命案破获率多少,一些治安问题严重的城市不到40%。南…港命案破获率多少,这几年高达98%以上,跟全世界治安最好的瑞士差不多。

  再加上“人命关天”的传统,在老百姓看来只要是命案公安必须破,要是破不了就是没本事,甚至不作为,是渎职。

  丈夫办大事要紧,她不再耍小脾气,拍拍车门:“去吧,路上开慢点,晚上要是回不来打个电话。”

  “主要是看材料,应该不用熬夜。”

  韩博笑了笑,把车倒出小院,匆匆赶到市局。

  刑警支队会议室里坐满人,桌上堆满案件材料,不光“老帅”在,法制支队段庆辉支队长也在,神情一个比一个复杂,因为接下来要办的事很憋屈很窝囊。

  “韩支队到了,开始吧,今天先研究第一起。”

  “老帅”点上根香烟,示意重案大队长介绍案情。

  全市过去几年发生过几起大案,在座的大多知道,韩博刚回来一年多,不太清楚,可以说是专门给韩博介绍的。而崔局之所以让韩博参加这个“专家会诊”,并非因为他会破案,而是因为他既会破案又懂法律。

  “是!”

  王大清清嗓子,捧起材料念道:“1999年9月22日,南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群众丁国良报警,居住在南州市芦花镇湖滨村的其兄丁国财被其嫂陶玉玲毒死在家中。接警、后,刑警大队迅速赶到现场,开展侦查工作。”

  “陶玉玲,女,47岁,小学文化,在亲属追问下,她承认投毒杀人。由于跟丈夫长期闹家庭矛盾,于9月20号下午4时许,在其丈夫丁国财喝的菜汤里投入‘万灵’苍蝇药,将丁国财毒死在家中,然后伪造丁服毒自杀的假现场。”

  “侦查员于22号晚9时传讯陶玉玲,陶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同时,侦查人员收集了16份证人证言,对陶玉玲供述的主要犯罪事实进行了印证。10月12号,陶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当时的南州市局刑事拘留,同年10月20日,当时的南州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

  南州区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分局局长、南州分局刑侦副局长、刑警大队长全在,听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案情,看着“老帅”、“少帅”及法制支队领导欲言又止,想开口又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女嫌犯先是在被害人亲属追问下承认杀人,被公安机关传讯之后一样承认杀人,这个案子应该不会搞错。

  韩博糊涂了,很难相信这么多人会坐在这儿研究这个案子。

  谜底很快揭开了,王大下意识看了一眼分局领导,话锋一转:“由于被害人亲属是丁国财被害后两天才报的案,犯罪现场已被破坏。因此,刑事技术人员没有进行现场勘查。9月25号,在陶供认犯罪事实之后,法医在殡仪馆对被害人尸表进行检验。

  全身没发现明显损伤,排除了机械性损伤导致死亡的因素,没有做病理检材提取,仅提取了胃内容物、部分胃腔组织和7ml尸血,拍摄了尸体的颜面部照片。同年12月28日,省厅刑事技术检验报告结论:死者胃内容物及尸血中均未检出常见毒药成分!

  2000年1月18日,我市局技术大队法医吕静晨同志应南州市局请求,对检验鉴定结果进行过分析。老吕认为从案情上看,死者丁国财喝了有毒的菜汤,对胃内容物及尸血均应检出毒物。但尸体解剖时,被害人已死亡超过60小时,且尸体中度腐败,食物中药物浓度小,可能是未检出的原因。”

  明白了,问题出在死因上。

  人怎么死得你都没搞清楚,检察院当然要打回来,对他们来说这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正如韩博预料的一样,王大拿起一份材料:“检察院送达补充侦查通知单,同时送达,提出,案发现场装‘万灵’苍蝇药的药袋是否提取?药袋是否残留有药?如有药应化验出是什么药?是否能毒死人?

  提出应提供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应提供尸检照片。同时提出化验报告中未检出常见毒药成分,应排除其它死因的可能性。总之,在这些情况没搞清楚之前,不具备起诉条件。”

  检察官很负责,韩博下意识点点头。

  “老帅”知道这个案子,知道大概情况,但当时南州是县级市,南州市公安局不是分局,只是业务指导,不太清楚后来又发生过什么,又点上根烟,冷不丁问了句:“后来呢?”

  南州分局刑警大队长接过话茬,一脸尴尬说:“后来根据提纲要求,提取案发现场装有苍蝇药的袋子及袋内残留粉末送省厅检验,检出白色粉末含义‘万灵’成分。但由于时过境迁,现场早已破坏,尸体早已火化,无法提供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也没有尸检照片。

  由于当时没有对尸体进行病理检验,同样不能排除其它死因的可能性。2000年8月,检察院出具,经‘三长’会议研究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陶玉玲取保候审。”

  “现在呢?”

  “死者父亲、弟弟多次报案,不断上…访,在跟丁家人发生争执的过程中,陶玉玲居然声称就是她毒死的,毒死又怎么样。民愤太大,压力太大,分局只能将其羁押,人关在看守所。”

  韩博低声问:“进了看守所,她口风就变了?”

  “她知道我们没足够证据,有恃无恐,她还请了个律师,关着不是事,放又不能放,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第四百七十三章 无奈!

  后来生的事远不止分局同志介绍得这么轻描淡写。

  丁国财死了,全镇都知道是陶玉玲毒死的,连陶玉玲自己都不止一次承认是她干的。杀人偿命,一个杀人犯不光没被枪毙,反而把她放了,甚至天天在眼前转。

  南州市变成南州区,经济展极快。

  她由农民变成市民,她家由农村变成城乡结合部,政府征地有补偿,房子拆迁同样有补偿。

  丁国财死了,她是当家人,尽管依然是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并没有被剥夺,各种补偿款拿几十万,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既涉及到亲情又涉及到金钱,丁家人自然不答应,从南州找到南…港,从南…港找到江城,再从江城找到BJ,一级一级上…访,说南州公安局包庇。

  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公检法司、各级人大政协……只要能去的全去过,各种举报信、反应材料装起来有一编织袋。

  三天两头有材料转过来,隔三差五有领导批示,村里、镇里和区里也很头疼,一有重要活动或上级检查就安排人去丁家盯着,苦口婆心做工作,让他们别着急再等等,让他们相信政府。

  方方面面压力最终还是集中到分局,分局没办法,一扛不住就将陶玉玲关进看守所。

  丁家人不答应,陶玉玲一样不答应。

  一看见办案民警就声称她说得是气话,她一个女人,丁家人总欺负她,怎么怎么可怜,说几句气话又怎么了。

  有证据你枪毙我,没证据你们凭什么抓人?

  她有钱有娘家人帮着出主意,请律师,丁家人上…访她一样通过娘家亲戚和律师维权。公安机关不能知法犯法,各级信…访部门又转来一堆举报材料,上级又有批示,分局没办法,只能放人。

  过去两年,就这么抓了放,放了再抓,既不符合法律法规又耽误工作,而且严重影响公安机关乃至党和政府形象。

  搞清楚来龙去脉,“老帅”侧身问:“江明同志,你们是怎么看的?”

  预审大队负责重大案件的预审工作,负责证据审核把关,江明大队长的意见非常重要。

  上级过几天要来检查,这个案子在分局拖了两年,现在市局过问不能再拖,现在更不是和稀泥的时候。

  他深吸一口气,直言不讳说:“报告各位领导,我们认真研究过案件材料,我们认为9。22案之所以在诉讼过程中遇到严重挫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可以说这是一起典型的办案质量较差的案件。

  一方面,犯罪嫌疑人陶玉玲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办案单位收集的证据不足,尤其直接认定犯罪的物证不足,从而无法将案件移送起诉。在办案过程中违反‘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受案当天,陶玉玲就全面供述其投毒杀人的犯罪事实,侦查人员当天还收集了十几份旁证材料。至此,侦查人员头脑中产生了此案已板上钉钉的思维定式,对其它证据,尤其是对可以直接认定犯罪事实的物证没有提取。”

  今天不光要把这个案子了了,同样要总结教训,接下来要追究责任。

  南州区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腾宝进真是躺着中枪,案时他是副区长,而且不是分管公安的副区长。

  刑侦副局长和刑警大队长同样是这两年调任的,他们的前任被调离跟这个案子多少有一定关系。

  案件拖而不决,问题始终没得到解决,市局可不管他们是不是躺着中枪,责任虽然追究不到他们头上,但接下来的许多工作必须他们去做。如果工作没做到位,再搞出什么事,可就是他们的责任了。

  总之,升官升出麻烦。

  三人铁着脸一声不吭,坐在桌边一根接着一根抽闷烟。

  韩博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再次拿起一叠嫌疑人的笔录材料一边看一边听江大队长总结分析。

  “比如,死者妹妹丁国敏、丁国梅在证词中均提到现场屋里地面和床上有血,陶玉玲鞋上有血,茶几上放着半碗酒,酒里农药味儿刺鼻。现场一个被罩上有一块被折过的、团状的上面有血迹像是堵嘴用的东西,还有一根长头。

  虽然事隔两天,现场已遭破坏,但还是应该恢复现场,认真进行勘查,全面提取这些物证。另外在尸体检验方面,也存在着不深、不细的问题,在诉讼卷中没有尸体检验记录,没有尸检照片,没有做病理检验。”

  江明低头看看笔记,接着道:“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尤其在刑事技术方面,这两年生巨大变化。韩支队回来前我们是什么条件,现在又是什么样的技术条件,市局如此,分局更不用说。

  值得一提的是,接到韦支队指示之后,我们查询过一些资料。犯罪嫌疑人陶玉玲投毒使用的‘万灵’苍蝇药属于一种进口药物,当时国内农药品种手册尚无记载,直到2年6月2日农业部才有这中药物的资料,但对这种药物的中毒致死量仍无定论。

  从农业部农药信息总站公布的资料上看,这种药物的失效期为5天。本案尸体胃内容物及尸血送省厅检验时,已经是案后的第6天。这只有四种可能,一是送检不及时,毒物已经分解。二是检材数量不足,浓度低,即使有毒物成分也很难检验出来。

  三是当时省厅对非常见药品的检测缺乏经验。四是检材中根本没有毒物成分。结合侦查工作,我对前三种可能性更为坚信。换句话说,这跟当时的办案方式尤其刑事技术的科技含量和刑事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有待提高有很大关系。”

  客观公正。

  当时怎么办案的,当时刑事技术条件多落后。

  当年在良庄打拐,包括把顾新贵从北河抓回去之后,对于人贩子及逃犯顾新贵的定罪量刑,老卢的意见能挥作用,时任县…委书记能定调子,县政法委能协调公检法把案子办了。

  现在以“审判为中心”,党政领导对案件审理的干预越来越少,司法机关对办案程序尤其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

  案正好生在法制建设的节点上,办案民警没跟上时代,刑事科学水平又比较落后,直接导致一起并不复杂的案件留下这么多“后遗症”。

  三天两头培训,隔三差五考试。

  基层民警怨声载道,可是不加强学习,不提高业务技能行么!

  “老帅”暗叹一口气,回头看向新一代民警的领军人物韩博,想听听他这个法律专家兼刑事技术专家什么意见。

  “时间过去这么久,尸体早已火化,关键物证全没了,测谎结果又不能作为证据,不管怎么补充侦查,也不具备移送起诉条件。社会变革总要付出代价,法制建设同样如此,我的意见是‘疑罪从无’,总结教训,主动向上级检讨,积极做死者亲属工作。”

  “段支队?”

  “放人吧,难道还能一错再错。”

  “段支队,韩支队,可是……”放人容易,抓过好几次也放过好几次,关键放了之后怎么办,腾宝进欲言又止。

  明知道陶玉玲具有重大作案嫌疑,让她逍遥法外韩博一样憋屈,但坐在这里的人不是包青天,不可能像包青天一样说上铡刀就上铡刀,法律就是法律,必须要遵守。

  “腾局,就像段支队所说,我们不能一错再错。”

  韩博看看他身边的两位同行,举起刚看完的几份笔录,凝重地说:“工作有问题就是有问题,出了问题就要去面对,就要承担相应后果。江大刚才讲了几点,我再补充一点,如果不出意外,办案民警对陶玉玲的基本情况都没查清楚,确切地说没有在材料中反应出来。

  她不是小学文化,她是一个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她的小学文化,估计是扫盲时村干部帮她在填上的,然后录入进户籍资料。从这些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她有点神经质,属于那种一点就着喜欢胡搅蛮缠的女人。”

  “这个情况我真没注意到。”江大下意识站起身,一脸尴尬。

  “这无关大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做好死者亲属工作。”韩博摇摇头,示意他坐下。

  上级过两天来检查,不能再期羁押,韦国强接过话茬,一锤定音地说:“放人,只能放人,不能再关了。放的时候警告警告陶玉玲,又不是没钱,又不是没地方去,再呆在丁家有什么意思,让她有多远走多远,让她别再找事。”

第四百七十四章 初为人父

  研究完一起又是一起,要么是历史遗留问题,要么确实是证据不足、事实不清。

  从分局到县局,挨个清理。

  实在没办法的只有硬着头皮放人,符合条件的法制支队审核材料办劳教,政法委尤其综治办有事干了,要帮着“擦屁股”。不过话又说回来,社会治安不只是公安一家的事,需要各单位乃至全社会一起维护。

  忙了半个多月,送走省里的检查组,韩博根据计划生育条例中第五章中第三十三条规定,给局里打报告请陪产假。算上星期六、星期天在内的法定假日,崔局很痛快地批了20天。

  赶到BJ的第二下午,李晓蕾肚子疼,赶紧去医院。

  生孩子是一件大事,韩总和老李总放下工作,一起赶到BJ。

  在公大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陈慧芳一下班就来了,李晓蕾已进入产房,没见着人只能跟韩李两家人一起在门口等。

  “15号床家属!”

  “在,我就是15号床家属。”

  “去买几块巧克力,孕妇需要热量。”

  “我准备了,大夫,麻烦您拿给她。”韩博忙不迭从包里取出一盒德芙巧克力,产房里十几个孕妇在生孩子,刚才还推出去一个做剖腹产,生怕医生忙不过来,打开盖子,撕开一其中两块的包装。

  医生有些意外,不禁笑道:“准备挺充分。”

  “麻烦您,拜托您了,我们就在门口,需要什么您尽管叫。”

  “别急,估计快了。”

  医生接过巧克力,头也不回走进产房。

  韩总掏出手机看看时间,嘀咕道:“进去三个多小时,晓蕾受得了么,干脆去剖,那个快,一会儿就好了,打麻醉也不疼。”

  “别瞎说,能顺产当然顺产,现在疼一下,将来好。肚子上拉那么大刀口,更伤人,想想就怕人。”李妈瞪了他一眼,又回到门边听里面的动静。

  妹夫一来就站在这儿,李晓慧于心不忍,拉拉他胳膊:“这儿有我们,你去坐会儿,陪陈教授说会儿话。”

  导师非要等孩子生出来再走,跟大家伙一样到现在没吃饭,韩博觉得很过意不去,把装有保温杯、巧克力、卫生纸的包往她手里一塞:“好吧,我去坐会儿。”

  “去吧,那个包里有零食,肚子饿了先吃点。”

  妻子在产房里疼得死去活来,韩博哪吃得下东西。

  事实上从去年检查出来李晓蕾怀上宝宝之后,他的情绪一直在一种很奇怪的状态中,有些兴奋、有些沉重、甚至有些不安。虽然该想的早就想好了,可看着妻子被推进产房,再也没有之前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一种责任。

  能不能母子平安?

  是男孩还是女孩?

  会不会有什么先天性疾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