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韩警官-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出来没少遇到这样的情况,冯锦辉忍不住笑道:“丁所,别纠结了,称呼我老冯就行。”

  “您是领导,怎么能称呼您老冯!”

  “称呼冯大吧,我也是这么称呼的。”

  “冯大好,冯大里面请。”

  这个所长还不错,不像前天遇到的那个所长,摆出一副很忙很不耐烦的样子,直到请他吃了顿饭,给他塞了两条烟才提供协助。

  二人跟他来到所长办公室,里面的摆设也很简陋,一张估计比他年龄还大的办公桌,两把椅子,一张单人床,床下面有两个箱子,墙角里一个洗脸架,工作生活全在这个不足20平米的小空间里。

  “冯大,高队,我们条件有限,不能跟特区比,让您二位见笑了。”年轻的所长一脸不好意思,热情无比地招呼二人坐下,又跑门边让刚才那个协警去对面小店买几瓶水。

  “丁所,别这么客气。”他如此热情,反而把冯锦辉搞得很不好意思,递上支烟,开门见山地道出来意。

  “王学东,凤凰村的,这个人我有点印象。”

  丁所长放下高学平提供的要核查人员的身份证信息,沉吟道:“他家是特困户,他父亲以前在矿上干,遇上工伤事故,少了一条腿,捡回一条命。那次事故死了三个人,那个矿是私人的,一出事煤老板就跑了,以前的镇长就是因为这起事故被免职的。”

  “你见过王学东?”

  “见过,当时维稳,那会儿我还是副所长,在他家守了三天,同镇干部村干部一起做过他家人三天工作。”

  “什么时候的事?”

  “前年冬天。”

  冯锦辉掐灭烟头,追问道:“丁所,对王学东后来的情况你了解多少?”

  “冯大,全镇3万多人,对他后来的情况我还真不太了解,毕竟他没前科,不是重点人员。”

  高学平禁不住问:“丁所,你见过他,有点印象,能不能想起他的体貌特征,脸型这些不算,这儿有照片呢,我是指有没有纹身之类的。”

  年轻的所长对要核查的对象果然印象深刻,不假思索地说:“纹身还真有,手臂这个位置纹了一个‘忍’字,左臂还是右臂我忘了。为什么记得这些呢,因为当年考虑到他家情况特殊,镇领导决定尽可能满足他父亲的愿望,征兵时想把他送部队去,如果在部队表现好,说不定能转士官,将来复员县里也能安排个工作,结果因为手臂上的纹身被刷下来了。

  那孩子脾气有点犟,自尊心特别强,想去当兵没当成,而且是他自己上学时不懂事造成的。听镇里的许干事说,从县人武部体检回来的路上,他懊悔不已,用烟头在自己手腕上烫,烫了好几个疤。”

  一个手臂上有纹身,一个手腕处有烟头的烫疤,脾气犟,自尊心强。

  冯锦辉欣喜若狂,啪一声拍了下桌子:“丁所,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个王学东,能不能帮我们再侧面了解一下,他在不在家,如果不在,他现在什么地方,另外去年他有没有去过深正?”

  提供协助是份内事,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多麻烦的事。

  丁所长点点头,想想又好奇地问:“冯大,你们为什么找他,他在你们那儿犯过什么事?”

  如果派出所长都不能信任,那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能信任谁?

  冯锦辉脸色一正,很认真很严肃地说:“我们怀疑他与一起命案有关,我们在案发现场提取到嫌疑人的指纹、足迹和DNA,到底是不是他干的,就算他不在家我们也能通过亲子鉴定确定。”

  命案!

  丁所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敢让协警去打听,立马站起身:“冯大,高队,我们这儿是农村,不是大城市,镇上都没什么外来人员,更不用说村里。您二位一开口村民就知道不是本地人,如果再问王学东的事很可能打草惊蛇,交给我吧,您二位在这儿等,最多一个小时。”

  这个所长很称职,如果在深正,绝对要找韩局帮他说几句好话。

  冯锦辉很高兴很感激,紧握着他手笑道:“丁阳同志,那就拜托了,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应该的,应该的,谈不上拜托。”

  丁所长笑了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拿起帽子便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这绝对是突破性进展,派出所长一出门,冯锦辉和高学平就不约而同打起电话,冯锦辉通知这次出来的另外几个小组可以收兵,给同样派民警出来核查的隆华分局刑警大队通报这个激动人心的重要情况,高学平则依然向韩博汇报。

  “好,太好了!”

  7。案当时一样费老大劲,该查的全查过,除了这一可能不会有其它可能,韩博同样激动兴奋,起身道:“学平同志,如果嫌疑人不在家,你们别急着去找。我立即向省厅汇报,请省厅帮我们与南河省厅协调,采集嫌疑人父亲的生物检材,就近进行生物遗传标性特征检验分析,与我们上传进公安部DNA数据库的进行比对。”

  “明白,先确认嫌疑人是不是凶手。”

  “异地办案,一定要与当地同行搞好关系。只要有利于破案,经费不是问题,回来之后我给你们实报实销。”

  “韩局放心,我们不会小家子气的。”

  “还有,如果嫌疑人在家,也不要急于传唤。异地办案不是本地办案,要考虑得全面一些,先采集其指纹和DNA,比对上确认其就是凶手之后再实施抓捕,抓捕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韩博想了想,接着道:“你们只有两个人,我等你们消息,只要确认其是凶手,立即给你们增派援兵。有当地同行协助,抓捕应该不是问题,但押解还得靠我们自己,光你和冯大显然不够。”

  “谢谢韩局,我们一定尽快搞清其是不是凶手。”

  如果指纹和DNA能比对上,那么“积案办”以后的工作就能更顺利地开展,韩博越想越激动,考虑到前线的同志急需支援,连忙拨打起省厅刑侦局领导的电话。


第九百四十三章 也是英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派出所对给兄弟省市同行提供协作是否积极,所长的态度起决定性作用。

  川下派出所长丁阳面对冯锦辉二人的请求,不仅没推三阻四而且非常帮忙,所里的其他干警也很热情。

  听说深正来了同行,本应该明早8点接班的教导员姜道平骑着摩托车匆匆赶回所里。考虑到协助同行办案可能会占用警力,又让跟他一起值了24小时班的管段民警小刘回来加班。

  楼下关了几个因琐事大打出手的人,他先去了解情况,然后让小刘和户籍民警小顾一起处理,忙完本职工作,一脸歉意地再次来到所长办公室。

  “冯大、高队,不好意思,别看我们是农村所,事还不少,楼下有点小忙,让二位久等了,来,抽烟,尝尝我们南河的烟。”

  “道平同志,别这么客气,抽这个,一样!”出来跑了好几个派出所,只有到这儿才感受到什么叫“天下公安是一家”,高学平急忙起身相迎。

  特区同行就是有钱,抽的是软中华!

  姜道平也不矫情,接过烟点上美美的吸了一口,吞云吐雾地说:“您二位的事丁所跟我说了,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丁所真是我们龙川县公安局最年轻也是最有能力的派出所长,公大毕业的,明明可以调到机关,结果他一直坚持在基层,他下村帮你们落实情况绝对没问题。”

  公大和刑院是部属的两大院校,看似每年招不少学员,但平摊到全国各省市县公安局就没多少了。早些年公大学员甚至极少会被分到县一级公安局,大多会被留在省厅和市局机关。刑事技术专业的,会被分到省厅刑技中心或市局刑警支队。

  这个不起眼的派出所,所长竟然是公大毕业的。

  冯锦辉倍感意外,不无好奇地问:“丁阳同志今年多大?”

  “干我们这一行尤其在基层干,您二位知道的,风里来雨里去,整天没日没夜,比在其他部门老得快。他今年才34,看上去都快40了。”提起自己的搭档,姜道平眉飞色舞,甚至从床底下拉出丁阳的箱子,取出一本厚厚的相册。

  不看不知道,一看不是大吃一惊而是肃然起敬。

  原来年轻的派出所长跟韩局一样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四年前爆发山洪,他奋不顾身跳进滚滚洪水,救出六名被困在房顶的群众,当夹着最后一个群众游到较安全的坡上时,他被一棵从上游冲下来的树撞到了,当时又精疲力竭,就这么被卷进洪水。

  参与抗洪救灾的干部群众全傻了,天上下着暴雨,脚下的洪水流速那么快,由于雨水连日冲刷,洪水流经之处不断发生塌方差点引发泥石流,他被卷进浑浊的洪水就看不见人影了,想救都不知道该怎么救。

  幸好苍天有眼,他在失去知觉前的一刹那紧搂着树干不放,随着那颗树顺流而下,最后卡在下游两公里处的一片已快被淹没的树林里,一个眼尖的村干部发现之后赶紧叫人救上来的。

  如果没那片树林,如果再晚一两个小时那片树林被彻底淹没,他就会被一直冲到下游的水库。蓄满水的水库水面面积那么大,而且他当时已经失去知觉,死死搂住树干全靠本能,要是被冲进水库真是“十死无生”。

  难怪年纪轻轻就能担任所长,原来是英雄!

  高学平算算他参加工作的时间,禁不住说:“冯大,韩局不一定认识丁所,但丁所很可能认识我们韩局。”

  “丁阳同志在校时韩局正好在公大任教?”

  “嗯,不过他是治安专业,韩局教得是经侦。”

  说说居然能说出师生关系,姜道平乐了:“高队,你是说你们局领导可能是我们丁所的老师?”

  “不是可能,是肯定的,但有没有给丁所上过课就很难说了,毕竟不是一个系。”

  ……

  正聊着,外面传来汽车引擎声。

  三人刚站起来,只见丁阳推开车门跳下车,连钥匙都顾不上拔就跑进办公室。

  “冯大,高队,让您二位久等了。”丁阳跟搭档点点头,急切地说:“王学东不在家,他父亲说他春节没过完就跟村里几个小伙子一起去东海打工了。他去年七月份确实去过深正,但没呆几天,说是工作不好找,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

  “就知道错不了!”高学平紧攥着拳头,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辖区出了杀人犯,杀人犯的家庭又那么困难,如果王学东进去了,这个家庭也就完了。

  丁阳暗叹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方便袋,“冯大,这里有嫌疑人父亲的几根头发和指甲,我没戴手套提取,也没找什么见证人,你们可以拿去先检验比对,等确认了等嫌犯落网再按办案程序重新提取重新比对,那个结果才能作为证据。”

  法制意识很强,不愧为公大毕业生。

  冯锦辉接过方便袋打开看了看,抬头问:“你帮他父亲剪的指甲?”

  “嗯。”

  “他父亲没起疑心吧?”

  “没有,他是特困户,他家是镇里的重点扶贫对象,我们龙川财政紧张,所谓的扶贫也就是提供点低保,年底送点粮油,时不时去嘘寒问暖,电灯泡坏了帮着换一个,头发长了指甲长了帮着剪一下。”

  尽管做得很少,人家却很感激。

  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学雷锋做好事”,事实上却是要抓他儿子,丁阳越想越不是滋味儿,接过烟点上猛吸了几口,没再说什么。

  “丁阳同学,感谢你的大力协助。”冯锦辉什么人,岂能不理解他的感受,拍拍他肩膀,“我们局领导已通过我们省厅与你们省厅协调好了,物证送你们省厅刑技中心检验太远,直接去你们市局。我们人生地不熟,能不能安排个熟悉路况的同志,再把你们的车借给我们用一下?”

  给兄弟公安机关提供协作是所里的义务,其它地方可以省省,这点油钱不能省,丁阳不假思索地说:“没问题,让小刘送您二位去。”

  很痛快,很爽快,这样的基层所队长不多见。

  “谢谢,”冯锦辉点点头,紧盯着他双眼再次拍了拍他胳膊。

  人家帮这么大忙,不能没点表示。

  高学平打开包,取出刚才准备好一个鼓鼓的信封,很诚恳很真挚地说:“丁所,协助我们办案哪能花你们的经费,一点心意,这也是我们局领导的意思。”

  “这怎么可以,高队,我要是收下,那不是管您要办案费要协作费了吗?”

  公安部有明确规定,协作时不得向兄弟公安机关索要“办案费”或“协作费”,高学平干脆硬塞给教导员姜道平,回头道:“丁所,你们警力这么紧张,工作压力那么大,条件又这么艰苦,本职工作都忙不过来,还要协助我们办案,我们怎么能再让你们掏油钱?

  而且接下来还要请你们帮我们稳住嫌疑人的亲属,帮我们搞清嫌疑人的具体下落。说句丧气话,要是抓捕不成功,还要请你们留意嫌疑人什么时候回来,毕竟我们一样有其它工作,不可能呆在这儿蹲守。”

  “丁阳,收下吧,学平跟车去你们市局刑警支队送检,我不去,我就在这儿等,你们等会还要管我饭。”

  估计有两万,深正同行出手就是大方。

  想到收下这笔钱对所里有大用,丁阳一脸不好意思地说:“冯大,高队,你们这么客气搞得我真不好意思,好吧,人穷志短,谁让我们经费那么紧张呢,谢谢二位,谢谢深正市局的领导。”

  “别谢了,帮我们安排车吧。”

  “哦,马上。”。。。


第九百四十四章 “你追我赶”

  丁阳叫上户籍民警小刘,再三叮嘱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把带着检材的高学平送上车,送出派出所小院,他突然回头道:“教导员,发票不太好搞,就算能搞到高队回去也不太好报销,你去打个收据吧,盖所里的章。m。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

  人家给了钱,钱给出去了回单位怎么报账?

  姜道平反应过来,连忙点头:“好的,我这就去办。对了,晚上在镇上给冯大接风,还是去县城?”

  “镇里吧,简单点,年纪大了,口味越来越清淡,怎么简单怎么好。”不等丁阳开口,冯锦辉便回头笑道。

  “镇上没像样的饭店……”

  “镇上的饭菜才好吃呢,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就想吃本地风味。”冯锦辉不想让他们破费,旋即岔开话题:“丁阳同志,刚才跟道平闲聊才知道你是公大毕业的,我们市局韩副局长在公大担任过教官,不知道你认不认识?”

  “韩副局长,冯大,我在公大当学员时有好几位姓韩的老师,不知道您说韩局是哪一位。”

  “韩博,以前在你们公大担任过经侦教官。”

  不是本系,换作其他教官真不一定有印象。

  但韩博这个名字太熟悉,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丁阳兴高采烈地说:“原来是韩教官,认识,有印象,他虽然没给我们上过课,但我们那几届估计没人不知道他。”

  “我们韩局在公大任教时很有名?”

  “韩局荣获二级英模的表彰大会就是在学校礼堂开的,在校的学员全参加过,后来他好像考研了,同时考上我们学校和北大的研究生,在北大的时间比在公大多,之后几乎没再见过,没想到他去了深正,更没想到他已经是市局领导了。”

  说他运气不好,却能大难不死。

  说他运气好,堂堂的公大毕业生,现在可能算不上什么,别说本科生,市局研究生都是一大堆,但在他毕业那会儿公大毕业生还是很抢手很吃香的。

  总而言之,在工作分配上他运气实在算不上好,已经是二级英模还呆在这个穷山僻壤,如果在深正,如果在韩局手下,他绝对能受到重用。

  冯锦辉对他的印象不是一两点好,紧握着他手意味深长地说:“有机会去深正走走,到了给我电话,我带你去拜访韩局。不是吹牛,别人韩局不一定接待,我带去人他不可能不接待,何况你也算他的学生。”

  要是想调离农村,早就可以去县局了,甚至可以参加遴选去市局。

  在川下干了整整十年,丁阳已经喜欢上这片热土,更舍不得离开这些战友,根本没想过去攀什么关系,但还是很感激地说:“谢谢冯大,有机会一定去。深正是特区,其实我早想去看看了。”

  ……

  高学平时刻不忘请示汇报,他和老冯取得什么进展,到了什么位置,韩博总是能第一时间知道。

  今晚不用值班,但考虑到检验比对结果晚上就能出来,韩博决定晚点回去,在市局食堂吃完晚饭就跟往常一样来到指挥中心,边了解实时警情,边等待前线的消息。

  “韩局,去决策室吧,这儿又不能抽烟。”

  你抽烟我又不抽,黄副局长的提议把韩博搞得啼笑皆非,不过想到总坐这儿指挥中心的值班民警会很不自在,韩博还是从善如流。

  其实黄局没必要守在指挥中心,只是过来巡视一下,看见韩博在这儿干脆坐下一起聊聊,毕竟平时都忙,除了开党委会和局长办公会,几乎没什么时间联络感情。

  “今晚有行动?”上次抓捕2。27案嫌犯的情景黄局记忆犹新,一坐下便好奇地问。

  “没有,只是确认一个嫌疑人是不是凶手。”

  韩博把烟灰缸推到他面前,解释道:“隆华分局去年没破获的7。11案有眉目了,成功锁定嫌疑人,已提取到嫌疑人父亲的DNA,这会儿正在与案发现场提取到的生物检材做亲自鉴定,如果遗传标记性特征显示两份检材来自一对父子,那这起积案就相当于破了一半。”

  “积案办要开张了!”

  “姜还是老的辣,”想到积案办的那些老刑警,韩博流露出会心的笑容。

  黄局乐了,哈哈笑道:“邱庆国刚破获2。27案,冯锦辉和徐爱国就破获一起积案。邱庆国提刑警副支队长,别人服气冯锦辉不一定服气;冯锦辉和徐爱国也是死对头,徐爱国对他这个副支队长也不是很服气,这是你追我赶,这是想在破案上较个高下!”

  论能力,有能力的同志多了,但位置就那么几个。

  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上去了别人就没机会,不管在哪个国家,不管施行的哪种制度,管理体系都是呈金字塔结构的,所以怀才不遇的同志太多太多。

  韩博轻叹道:“老冯还好,老徐对邱庆国好像还心存芥蒂。”

  “徐庆国当年也是一个破案的好手,而且资历比邱庆国深,竞争重案大队长,所有人都以为他稳操胜券,结果当时的局领带认为提邱庆国更合适,就这么与副处擦肩而过,想想是挺惋惜的。”

  “体现自身价值不一定非要职务晋升,破案一样有成就感。”

  “嗯,这么安排好,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发生大案要案,你破不了让我来,我破给你看看。分局有压力,刑警支队有压力,毕竟这是实打实的,做不假,靠得是真本事。”

  公安是最具荣誉感的一个集体,搞绩效考核,谁也不甘落于人后,破案同样如此。

  我破不了你能破,岂不是证明你比我有本事?

  “积案办”扮演的就是“鲶鱼”的角色,让全市公安系统刑侦部门在正常的破案压力之外又平添了几分压力,因为谁也不想让一帮退居二线的老前辈教自己怎么破案。

  想到这些,韩博禁不住笑道:“黄局,不管你信不信,我刚开始真没想过会搞成现在这样,只是觉得让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去维稳、去搞信…访、去基层化解矛盾大材小用,并且不管什么案件放下的时间越久越难破,不能没人盯着。”

  “无心插柳柳成荫?”

  “差不多,还真是。”

  “想想也是,案件不破专案不撤,大案要案是不能没专人负责。”

  正聊着,手机响了。

  看看来电显示,韩博竟有几分紧张,摁下通话键问:“学平同志,比对结果出来?”

  “报告韩局,当地市局领导很帮忙,要求技术大队优先帮我们检验比对,结果刚出来,报告上写得清清楚楚,两份检材所有人为父子的概率大于99。99%!”

  老前辈们果然没让人失望,果然放了颗卫星!

  韩博欣喜若狂,紧握着手机道:“好,太好了,嫌犯的具体位置,嫌犯的联系方式搞清楚没有?”

  什么都没有的“积案办”终于可以扬眉吐气,高学平比韩博更激动,用几乎颤抖的语气说:“报告韩局,嫌犯的父亲只知道他的手机号,只知道他在东海的一个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到底在东海哪个区的哪个工地不清楚。”

  “好,我帮你们与东海市局刑侦总队协调,帮你准备相应手续,安排专人带着手续直飞东海,你们过去与他们汇合。”

  “是,我们连夜出发,争取明晚前赶到东海。”

  他们在家查了那么长时间,出去这半个多月又是连续奔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