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韩警官-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岗位。”
“江城石油化工二厂技术科,不说这些了,说说博士后,一到毕业就生离死别,散了一对儿又一对儿。她虽然没毕业,你们跟散也差不多。有没有联系,到底怎么想的。”
“前几天联系过,她接电话不太方便,没说几句,不过实习前她会来一趟。”
博士后是大学女友李晓蕾的绰号,博士的皇后简称“博士后”,同校同学,晚一届,不一个专业。朝夕相处两年多,一下子分开,心里挺不是滋味儿,韩博带着几分黯然。
那丫头是挺水灵,可人家在首都,将来是要回首都工作的。
马志功不看好这对鸳鸯,直言不讳说:“大一娇,大二俏,大三拉警报,大四没人要。最后一年你可以放心,再往后自求多福吧。”
现在结个婚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比如对方工作,户籍,家庭条件,有没有经济负担。尤其工作和户籍,不知道多少对有情人因为这个没能终成眷属。
不是人们太现实,是现实迫使人不得不现实。
自己不光要为自己活,也要为家人活。如果为追求爱情不当这个干部,父母和姐姐姐夫会失望死。她同样是家人的骄傲和希望,一样要顾及家人的感受,毕业之后只能回首都,只能在首都成家立业。
梦想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钱不是万能的。就算不当这个干部,就算有点钱,也很难获得首都户口,很难成为一个首都人民。
从开始谈那一天起,二人就有这个思想准备,只是心照不宣没说出来罢了。
韩博暗叹了一口气,故作轻松地问:“我们的事你别管,说你的事,什么时候结婚,好提前请假去喝你们喜酒。”
今年是同学结婚嫁人的高峰期,高中复读过的已经二十五六,大龄青年,就等着毕业。马志功高中复读过两年,今年25虚岁,对象等了他好几年,不能再拖,今天就是因为这个打电话的。
“元旦,放在节假日,不用专门请假。实在抽不开身没关系,把红包捎来就行。一辈子就结这么一次婚,打土豪的机会不能错过。两个月工资吧,凑个整。”
“一千,你怎么不去抢?按老周结婚标准,不能搞特殊化。”
马志功乐了,在电话那头振振有词:“他跟你什么关系,我跟你又是什么关系?这不是搞特殊化,这是要区别对待的。再说我离学校近,能帮你看住博士后。你哪天来江城,还能给你们提供幽会场所。严打期间,去旅馆开房间不安全。”
“滚,我们很纯洁,没你想得那么下作……”
跟他扯,只会越扯越没边。
韩博留了两个电话,一个是传达室的这部程控电话号码,一个是厂里的总机和保卫科的分机号。然后继续敲击起挂断键,联系起远在东海市搞装修的父母。
第二十三章 装修公司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梦境再一次得到证实,父亲确认是在谈一个两百多万的工程。
儿子出息了,国家干部,在丝织总厂当保卫科副科长兼民警分队长。从儿子正式参加工作那一天起,韩保国就同绝大多农村父母一样,把儿子当作全家的未来,当成全家的“主心骨”,哪怕自己赚的钱或许他一辈子都赚不到。
儿子从来不问装修的事,现在问说明他不仅出息了,而且真正懂事真正长大了。韩保国老怀甚慰,从善若流。
“小博,你说得对,我们可以少赚点,但不能赔。好日子才开始,我再干几年就跟你妈回去享福,给你和你姐带孩子。”
他在东海市打拼七八年,刚开始蹲在马路边等活儿,主要给家庭装修。
手艺好,人实在,爱琢磨,电视上看见什么花样,就能装出什么花样,水电木瓦油,样样在行。收费合理,装修完剩下点材料,总想方设法给主家做个鞋柜或几张小凳子什么的。
带着一帮徒弟和丝河镇的十几个木匠漆匠,一年做二三十家,口碑越来越好,自从几年前狠心买了一个BP机,再也没蹲过马路,活儿全熟人介绍的。
现在钱好赚,他舍不得回来。
包装修工程风险大,这次没上当,不等于下次不会上当受骗。
支离破碎的梦境中,不久的将来经济会繁荣得令人难以置信。农村会出现大片钢结构厂房,小县城会出现大城市才有的高楼大厦。小县城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全国最大城市东海了。
人们有钱会住进新房子,住进新房子会想到装修。
市场很大,这个行业有前途。
自己不能去不等于不能出主意,自己不会做生意不等于没见过别人怎么做的。
韩博透过窗口看着马路对面的劳动服务公司,握着电话笑道:“爸,其实你可以开个公司,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在装饰材料市场附近租几间办公室,装气派点。再去你装过的那些人家拍几张照片,搞个相册,或者干脆挂在墙上。
其它不做,专做家庭装修,跟人家签三包合同,几年之内保修。哪里掉漆,哪里漏水,随叫随到。看见哪个地方建住宅楼,就去同开发商谈,把我们的宣传资料摆到住宅区里,守在小区里面揽活儿。第一家当样板房,给人家点优惠,只要能做一家就能做十家二十家……”
几年大学没白上,居然能想到这么多。照他说的干,活儿一定会比现在多。
韩保国有些心动,想了想还是唉声叹气地说:“小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开公司当大老板,谁不想多赚点钱?你是国家干部,你知道的,开公司没那么容易。游击队干完活拿钱,正规军不一样,正规军要跟工商税务打交道。
我小学毕业,你姐夫小学没上完,写个字歪歪扭扭,普通话说不好。你姐倒是初中毕业,可她是个女的,马上又要生孩子。开装修公司要报账,要交税,这些谁会,没人,干不成!”
韩博半开玩笑地说:“我去。”
“瞎说,想都不能想!我为什么省吃俭用供你上大学,你为什么辛辛苦苦考大学,不就是为了当个国家干部。好不容易考上当上,就应该踏踏实实干。”
生怕儿子耐不住寂寞,韩保国语重心长:“小博,我当木匠还要先学徒,给师傅白干几年才能出师,出师干几年干出口碑才能收徒。当干部跟做木匠一个道理,要沉得住气,要定得下心。
小兵舅舅你见过的,人家从生产队记工员干起,生产队副队长,队长,大队治保主任,大队支书,在大队干七八年才提干。然后是木楼乡宣传委员,再调到玉湖镇当副镇长,一步一个脚印,现在不就当上镇党委书记了。”
在他心目中,镇党委书记是很大很大的领导。
一个村的,对人家履历了若指掌。每年春节要请人吃饭,没什么事需要人家帮忙,只是为了面子,为彰显家里有一个当镇党委书记的远房亲戚。
韩博感觉很是好笑,韩保国的思想工作仍在继续:“你条件比他好,大学生,学历高,一参加工作就副科长,直接分配在县里。我们家不缺钱,你用不着贪污受贿,好好表现,踏踏实实干几年,自然而然就升了。
还有件事,差点忘了跟你说。你姐马上生孩子,不管男孩女孩,洗三酒要摆。借这个机会请一下你们单位领导,去镇上不方便,在县里请。不收人情,就是认识一下,我跟小兵他舅舅打过电话,他说到时候来帮着陪人……”
“我姐生孩子,请我们单位领导,这合适吗?”
“都说了,认识一下。如果你当兵,我去部队探亲,不一样要认识部队领导,拜托人家照顾照顾。”
可怜天下父母心,韩博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干脆回到原来话题:“请领导的事我尽量,爸,开装修公司没人可以请人,请个会计。再买台电脑,请个会用电脑画效果图的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只有大投资才会有大收益。”
又来了,心思全在这上面,看来不开个公司他不会老老实实在家当干部。
两个人一年工资万把块钱,买台电脑万把块钱,租房子装修万把块钱,投资四五万块钱,赔就赔了,当半年白干。韩保国咬咬牙,一锤定音地说:“开公司的事我听你的,当干部的事你听我的,行了吧?”
“行。”
父亲言出必行,他说干就会干,韩博终于松下口气。
儿子思想有问题,韩保国终究不放心,又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博,你年轻,有大好前途,不能只想着钱。你知道你考上大学,当上国家干部,端上铁饭碗,我跟你妈有多高兴,亲戚邻居有多羡慕。
什么叫望子成龙,这就是望子成龙!
你爷爷奶奶死得早,要是活到现在,活着看见韩家出了个状元,会比我们更高兴。有你在,我们干活有劲儿,走出去脸上有光。要是你不当干部,人家还是瞧不起我们,木匠,赚多少钱还是个木匠,你说是不是……”
………………………
PS:衷心感谢“书错错书”兄弟的慷慨打赏,有了第二位舵主,这是苦尽甘来的节奏,无比激动。
同时感谢“背景山沟里”、“加糖的白酒”、“阿~谋”兄弟的评价票和打赏,感谢默默看书悄悄投票的所有兄弟姐妹,你们全是牧闲的亲人O(∩_∩)O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第二十四章 部下要失业
支离破碎的梦境中,能想起的三件大事办成两件,只剩下如何调离丝织总厂这一件。
跟父亲有过约定,你开公司,我当干部,要么不调,调自然要往政府部门调。
理科生,写文章搞材料不如那些笔杆子。县委县政府别想了,就算缺秘书也不会找一个学化学工程的。
乡镇不在考虑之内,用乡镇司法助理员方如明的话说,乡镇干部职权不大事权无限,计划生育搞不好一票否决,殡葬改革搞不好一票否决。三提五统收不上来没钱发干部教师工资,如果硬来,扒粮牵牛搞出事,又是一票否决。
不能去,去就是活受罪,思来想去只有政法系统。
检察院和法院文字性工作太多,同样不能考虑。
司法局没权没地位,老百姓甚至不知道司法局是做什么。当干部不能没权没地位,哪怕从来没想过要滥用权力,但有权和没权是不一样的。
公安局,只有去公安局!
潜意识中自己就应该干警察,而且同现在的工作对口。
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叫《保卫处长》,冯远征演的。主角是一个保卫干部,喜欢公安工作,最后调到派出所,结果没上几天班牺牲了,很感人。
由此可见,保卫干部调去当公安干部,经济民警调去当公安民警,并非没有先例,事实上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个。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调,去找丁书记,好像不太合适。
参加工作没几天想调走,领导会怎么想,再等等。
韩博打定主意,先把律师资格考到手。
懂点法,将来调动时能有大用。公安局有个法制科,需要懂法律的人才。不是警校毕业的,没当过兵,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只能另辟蹊径从法律方面着手。
要在两个月内学完别人两年的课程,只有全身心投入。
白天在办公室,下班回宿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法律书。以至于三楼多了五六个人,三楼小会议室变成了体改办都不知道。
侯厂长出国考察归来,设立体制改革办公室,亲自兼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县体改办主任带队进驻,指导协助丝织总厂进行体制改革。
盘活资产,减员增效,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涉及到太多人切身利益,谁也不想成为被减掉的一员,一时间人心惶惶。
看了一晚《国际公法》,韩博头晕脑胀,放下书正准备出去透透气,高长兴、杨小梅和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走了进来。
不吸烟的人不喜欢烟味,进门时高长兴特意把烟掐掉了。
杨小梅带上房门,侧身笑道:“韩科长,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这是我家老钱。好不容易来一趟,我给你介绍介绍。”
“原来是钱干事,坐坐,快请坐,看我这儿乱的。”
桌子椅子上全是书,高长兴帮着收拾起来。妻子的领导一样是领导,钱朋连忙道:“韩科长,别客气,晚上来认个门,当面表示下感谢,感谢韩科长对我家小梅的照顾。”
“自己人,说这些太见外,孩子呢?”
“在老家,我就是为孩子上学的事来的,下半年在县里上,小梅接送。”
他们两口子太不容易,当兵时两地分居。好不容易熬到够条件随军,在部队呆了两三年又转业。回到老家一个在县城,一个在边远乡镇,又当起牛郎织女。
韩博握了握手,关切地问:“办得怎么样?”
钱朋会心地笑道:“挺顺利。”
“顺利就好,不顺利找厂领导,职工子女上不了学,不找他们找谁。”
杨小梅和高长兴对视了一眼,忧心忡忡地说:“韩科长,领导现在顾不上我们这些小事。整天忙着改制,整天忙着减员增效,搞不好我跟指导员马上要下岗。”
“改制?”
“你整天学习不知道,86年之后招收的合同制工人厂里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原来老职工和我们这些新职工一直没缴纳。现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工龄够的厂里补缴,工龄不够的买断。有人要转岗,有人要竞争上岗。”
“小颜他们呢?”
“临时工什么不管,体改办正在调档案查材料,要清退一部分人。三个缫丝分厂马上承包出去,职工要竞争上岗,没竞争上的要么提前退休,要么买断工龄,自谋出路。临时工给三个月工资,直接走人。”
“我们保卫科也要改?”
“分厂承包给私人,多一个人要多发一份工资,私人老板不会再要保卫科派去的人。吴大姐说这次侯厂长下狠心,办公楼里要减一大半人,武装部、计生办、团委、宣传科全要撤销。下面车间不会再有班组长,不会再有副主任,只有一两个带班的。”
“干部怎么办?”
“为保证茧源,县里要扩桑,农业局要在没蚕桑的乡镇设立蚕桑指导站,丝绸公司要在下面乡镇建几十个蚕茧收购站。有些干部要调到农业局,去下面乡镇指导扩桑。有些干部会调到丝绸公司,去下面乡镇收购蚕茧。”
力度挺大,不过从企业发展角度看该下点决心。
韩博又问道:“保卫科撤不撤?”
高长兴苦笑道:“保卫科不撤,人可能要撤,有传言厂里想让转岗出来又不愿意下乡的干部看门,把科里临时工全清退掉。剩下几个职工能转岗的转岗,转不了岗买断工龄。”
“经济民警分队怎么办?”
“设立分队是公安局要求的,减员增效是县委县政府要求的。胳膊拧不过大腿,说摘牌就摘牌。”
他俩不会挡车,不会接头,不会修机器,转岗机会不大。别人在丝织总厂工作许多年,买断工龄能获得一笔补偿,他俩进厂没几天,没工龄可买断,能获得多少补偿可想而知。
科长不在,遇到即将失业这么大事,当然要来找副科长。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副科长大小也是个官,要为他们负责,韩博沉思了片刻,抬头问:“楼里晚上有没有厂领导?”
“丁书记应该在,我见办公室灯亮着。”
“你们坐会儿,我去问问。”
第二十五章 心想事成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丁书记果然在单位,厂办钱主任也在,正做一个分厂干部思想工作。
这么进去不合适,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分厂干部垂头丧气的出来了。丁书记早注意到他,喊了一声“小韩”,直接让他进去。
“小韩,还有几天考?”丁书记笑容满面,热情洋溢,似乎刚才跟人谈得很愉快,谈得不是转岗的事。
“四天。”
“准备得怎么样,有几分把握?”
“二位领导,我从来没考过,心里真没底。”
对这个小伙子,丁书记印象一直不错,接过烟笑道:“今年考不过有明年,全厂这么多年轻干部,就你最爱学习最肯钻,早晚能考上。”
“谢谢丁书记鼓励,我一定努力。”
做一天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丁书记身心俱疲,不想浪费时间,直言不讳问:“这么晚过来,一定有事,说吧,趁钱主任在,看厂里能不能帮你解决。”
“二位领导,我想问问改制的事,我们保卫科改不改,怎么改?谣言满天飞,科里人心惶惶,不问问工作不太好做。”
在所有科室中,保卫科算最安生的一个。从厂体改办设立到现在,没人跑厂办打听,没人跟着起哄。
丁书记不知道他这个副科长非常不称职,直到今晚才知道厂里有大动作,竟以为他做过许多工作,实在压不住才过来问的。
好同志,如果个个跟他一样顾全大局,我至于天天接访似的跟干部职工磨嘴皮吗?
既然来了,干脆跟交个底。
丁书记端起杯子喝了一小口水,严肃地说:“小韩同志,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能再政企不分,企业负担太重,会失去竞争力。保卫科确实在改革范围之内,但次序上会作为最后一个。”
钱主任冷不丁问:“小韩,知道为什么吗?”
能为什么,韩博沉吟道:“现在已经人心惶惶,随着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措施不断落实,一些干部职工可能会闹事甚至上访。关键时刻,我们保卫科要发挥作用。”
“不错,安排你当保卫科副科长是安排对了。”
丁书记满意地拍拍他胳膊,接着道:“关于保卫科职工怎么安排,侯厂长同政法委协调过。公安局巡警队缺人,保卫科职工全是政治觉悟高、军事素质过硬的退伍兵,可以全划过去。小伙子们不是喜欢当公安么,厂里考虑到了,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
思岗县公安局原来没巡警队,去年南港市搞110报警台,让人们报警打110,结果不光市区的市民打,几个县城也打,连下面乡镇都有人打。
南港市离思岗县70多公里,市公安局不可能出警,一接到报警电话便转到县公安局。
经费不足,警力紧张,派出所没人没车,出警总不及时,有时要等一两个小时才到。老百姓向上面反映110形同虚设,一直反映到公安厅,上面压下来,县公安局必须拿出行动,于是找县里要经费,要建巡警队专门接出警。
县里没钱,让公安局自己想办法。公安局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找临时工。
穿警服当警察,刚开始公开招聘时很火,一下子招四十多个。月工资三百,要住集体宿舍,像现役部队一样管理,工资低,工作时间长,不自由,且看不到任何转正希望,同去保安公司当保安差不多,只是衣服好看点。结果两个月不到,跑掉二十几个。
保卫科经济民警是想当公安,不过人家想当的是真警察,至少搞个事业编,不是临时工。
编制解决不了,工资缩水一大截,这个工作不好做。
尽管不抱太大希望,韩博仍带着几分侥幸问:“丁书记,编制呢,同志们过去能不能解决编制?”
“地方编,将来有机会转。刚来的小高现在是职工,可以帮他争取一个事业编制。来厂一个多月,厂里帮他办成在公安局几年没办成的事,他的工作应该比较好做。”
地方编是思岗县独创的一种说法,其实就临时工。
地方编警察不算警察,事业编警察一样不是正式警察,高长兴来是想提干的,结果打了个五折。解决一个干部编制这么难吗,韩博百思不得其解。
“杨小梅虽然一样是职工,但想解决事业编比较困难,一是文化程度不够,函授文凭拿不出手,二是没公安工作经验。你们把夜市搞得红红火火,完全可以同工商部门协商,把临时便民市场变成正式市场。市场办主任,正适合她。那些不愿意去公安局工作的同志,可以留下来同她一起管理好这个市场。”
一帮部下为创收无所不用其极,领导为甩包袱一样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话又说回来,包括停车费在内,夜市一个月能创收好几千。三五个人,工资才要多少钱。最难的工作保卫科已经做了,现成的桃子,城西工商所肯定愿意接手。如果工商能给杨小梅解决编制,她守在夜市比转岗强。
大势所趋,这是最好的结果,比那些有可能下岗的职工强多了。
韩博暗叹了一口气,又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