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强国梦-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扰了,家父和几位先生人想请您去小客厅详谈,不知——”终于有人来解围了,肖志华差点想冲上去给秦小姐一个拥抱。
“对不起,失陪了。”肖志华压抑着心中的喜悦,站起来向董家母女点了点头,转身在秦小姐的引领下向小客厅走去。
鸦片战争之后,外资银行数量日增,尤其是清政府向外资银行大量借款后,外资银行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金融市场。起初,外资银行主要办理外商汇兑,与中国原有的金融机构并没有联系,但1860年之后,它们把低利率从社会上吸收来的存款借给钱庄。通过控制贷款等手段,分别于1872年、1878年、1897年造成三次金融风波,挤垮了无数的商行票号。
经此打击,中国商界的有识之士深深感到外商操纵金融,对自己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有自己的金融机构作后盾。但鉴于外国银行组织完备,可自己建银行却是无成规可循,以钱庄的老式运营手段与列强的近现代银行竞争,劣势明显,所以,一直未有大的动作。
恰逢此时,肖志华说服了云南王炽的长子,并通过宋耀如联络上海、宁波、苏州、杭州、江宁等地的巨商大贾,决意合资开办一家大银行,与列强争夺金融控制权。于是,应者云集。
第二卷 大潮 第七章 合资银行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2 本章字数:2075
曾经有一个小幽默,讲的是有一位富人提着大把美元走进瑞士一家银行,要求开立一个存款账户,银行柜台人员问他:“先生,您要存多少钱?”那位先生环顾四周,神秘兮兮、小声地告诉柜台:“500万美元”。银行柜台人员大声地对他说:“先生,不要不好意思,尽管瑞士很富裕,但贫穷不是您的过错”。虽然只是一个小幽默,多少有些夸张成分,但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反映出瑞士的银行多么“牛气”,它的成功经验岂有不被肖志华拿来使用的道理。
当规章制度、市场选择、业务取舍、风险管理、投资经营等等一系列文件展现在众位富商大贾面前时,虽然只是简述,也让这些人目瞪口呆,惊诧不已。
“合则留,不合则去,诸位不要勉强。”肖志华刚刚叼上雪茄,秦小姐便递上火,真是太有眼力了,肖志华颌首致谢,吸了几口,对众人继续说道:“我查阅了近三十年发生的几次金融风波,发现外国银行凭借特权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从中渔利,是一个重要根源。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缺乏监管措施,钱庄、票号都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违规操作,导致风险激增。所以,要加入中美联合银行,就必须要遵守总行制订的规章制度,服从总行的监管和风险控制,这是最最要紧的事情。”
湖州许家的代表皱着眉头问道:“乔森先生,对外国银行我也有所了解,请问如此经营是不是太保守了?”
“不是保守,而是相当保守。”肖志华笑着说道:“一个银行能成功并且长盛不衰与它对风险的严格管理和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对待风险就要象白发老太太一样谨慎小心。”
秦小姐强忍着笑,伸手摸了摸嘴唇,其实是捂住了小嘴,只是动作很优雅。
周舜卿、沈缦云、虞洽卿等为首之人低声商量了一下,虞洽卿起身笑道:“乔森先生的大才让吾等今日算是开了眼界,只是吾等愚笨,这些文件需要揣摩领会商议后方能决定。”
“正该如此。”肖志华点头赞成道:“谨慎是必要的,如有疑惑,尽可以去询问,弄清楚了才好放心投资吗!”
会聚于此的商人主要是宁波商帮,这也显示出甬商在上海的地位。宁波自古以来有经商的传统,在鸦片战争之前,宁波是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上海开埠后,宁波港的地位急剧下降。而宁波商人利用地缘上的优势,纷纷抢滩上海。宁波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时间较长,资金较为宽裕,所开设的钱庄也居于前列。清末时,在上海的宁波秦家、镇海方家、李家和叶家、慈溪董家、湖州许家、洞庭山严家和万家、苏州程家九大钱庄家族中,宁波籍(含镇海、慈溪)就占了五家。同时,以宁波商人为首开设的上海钱业公所,以及自身的同乡会组织——四明公所、宁波旅沪同乡会,构成了一个紧密地互助协调系统,把宁波商人的财力、人脉尽可能得集中起来,从而确立了宁波帮在上海商界的支配地位。
其实,在与王鸿图(王炽长子,王炽已于1903年底逝世)达成合作协议后,资金方面已不是问题。但如果能借助江浙、闽粤商人现成的经营网络和人脉,联合银行便可一下子占领东南、西南两个区域,省去了自行建设发展的大量成本和时间。
当然,肖志华只需要那些守规则的、有眼光的商人加盟,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就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现代经济大潮的洗礼吧,相信没有几个能在几年后上海橡胶危机中挺过来的。
为了照顾肖志华这位海归,初次见面会采用的是西方的模式,西餐会、酒会、舞会,只是在肖志华眼中看来,其中的长袍马褂、辫子小帽着实有些不伦不类,所谓的名媛淑女也不过如此。他倒是更愿意坐在一旁,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这奇异的风景。
中国人精明,却缺乏大智慧,有些时候其说精明,不如说滑头;与其说精明,不如说世故;与其说精明,不如说是钻营和算计;与其说精明,不如说没有远见,只顾眼前利益。
虞洽卿,自幼家境贫寒,少年时只身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学生意,多次为老板出谋划策,使小小的瑞康颜料行在上海滩剧烈的商品竞争中化险为夷,站稳了脚跟,很为后来者效法和称道。而且能挺身而出,在公堂上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仗义执言,倒是个值得深交的人物。
朱葆三,勤奋敬业,从小伙计干起,补习各种有关的商业知识,举凡珠算、语文、大楷、记账、商业尺牍等课程。由于工钱少,上不起英语补习夜校,他接连好几个夜晚来到夜校门前,终于找到一个学生,每月给他五角钱,拜他做“小先生”,让“小先生”每天夜里放学后,再把学到的英语教给他。一年下来,朱葆三竟然真的学到一些英语会话,可与外商在生意场上勉强打打交道,从此大展宏图。
陈春澜,也是出身贫穷,但却禀性善良,将自己做伙计几年辛苦攒下的三百两银子借给一个名叫约瑟夫的破产德国人作回家的路费。五年后,约瑟夫重返上海,送给其四船呢绒,并帮助陈春澜租好铺面,扶持他开了一家专营德国呢绒的商行以作报答。陈春澜一夜之间暴发当老板的事情在上海滩传开后,不少外国人知道他善良诚实,都来和他做生意。
………………
合作本就是双向选择,不光这些巨商大贾在权衡利弊得失,肖志华一边含笑应酬,一边观察着他们的言行。即便不参与合资银行,哪些人可以长远共处,他在心里做着初步的判断
第二卷 大潮 第八章 赴美(一)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2 本章字数:2376
(情节要加快了,一般的准备工作简略带过,就要进入轰轰烈烈的革命了。)
1907年年初,一种能治愈肺结核的神奇新药的消息迅速地占领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并且配以纽约斯坦特岛上的海景医院的病人们兴高彩烈跳舞的照片。时代周刊甚至说道:“在人类和肺结核病斗争的漫长历史中还从来没有对一种药物如此兴奋过!天才的乔森博士继发明了磺胺和青蒿素之后,再次创造了奇迹,让我们为他欢呼吧!”
虽然当时某些谨慎的观察家们提醒人们:“现在预言关闭结核病医院还为时太早,但乔森博士的成就的确是非常伟大的,他造福了全人类,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时代周刊的结论被证明还是很靠谱的。异烟肼问世之后没有多久,从十九世纪后期曾经遍布欧洲和美国的结核病疗养院就纷纷关门了。
天气分外清爽,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海浪撞到船舷上,唰地卷起高高的雪浪花。大海是永不休止的机器,它无忧无虑地亘古长存,为无数的骚人墨客所歌咏,但它却不知人间的漏*点、苦难与承诺。
声誉和名望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肖志华却并没有那种志得意满的神态和心情。而是站在甲板上,思绪随着波涛起伏的大海而翻腾不止。
三年时间瞬息而过,沧桑变化,奋斗情景,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闪过,象是一次大盘点。
海南的基地建设以垦植橡胶园作掩护,已经全部完成,从南洋聘来的工人中很多是复兴会成员,东山岭的秘密储备仓库已经开始接收购买来的枪支弹药,处于密林山谷深处的训练营地也可以随时投入使用。
中美联合银行由于准备充分,在初期顶住了列强银行发动的挤兑风波,稳稳地立住了脚跟,又稳稳地进行了几笔投资,收益很不错。由此吸引了更多的钱庄加盟,总股本已经超过七百万两,网络覆盖了闽、浙、粤、滇、沪、宁,正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国人商人的合作并不只限于联合银行,华美公司与虞洽卿、朱葆三等宁波商帮成员合资创办了华宁轮船公司。从此,复兴会有了自己信得过的运输工具,一些秘密物资的运送变得方便起来。
复兴会以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为后盾,组织越来越严密,人员越来越庞大,再加上越来越完善的革命理论作支撑,力压保皇党,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强大的革命组织,并正在向着鼎盛状态前进。
另外,军事建设在肖志华的精心布置下,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南洋支部已经发展成立了十个分会,每个分会现在可以组织起一个连的战斗人员。当然,军事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让肖志华感到欣慰的是名为军事科学研究院的学校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西爪哇建成了,邀请的外国军事教官开始培训年轻有为而且忠诚可靠的复兴会会员。
中国国内,向新军发展渗透的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发展较好的是粤、湘、滇、鄂、苏,虽然离肖志华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成绩还是非常喜人的。而将陶成章、徐锡麟等激进分子调至南洋或东京后,秘密发展,保存实力,静待时机,这三条正确的策略得以顺利进行。
…………………
“博士,风很凉。”一件风衣轻轻披在了肖志华的肩上,也打断了他的思绪。
“谢谢。”肖志华没回头,却也知道这是谁在关心他。
秦芳宜淡淡笑了笑,走上一步,与肖志华并肩而立,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大海。是的,她是宁波秦家的大小姐,代表秦家进入联合银行,同时,她也正是当初与肖志华同船回国、那个西式打扮的漂亮而傲慢的东方女孩。
世事难料,机缘巧合,反正世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仿佛上天有意安排好了一样。偶然的相遇,也很可能化为终生的厮守。
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却是很正常且正规,秦芳宜是肖志华的秘书,而且肖志华确实是把她当成秘书,至于秦芳宜心中是如何想的,只有她自己知道。
秦芳宜被海风吹起了长发拂过肖志华的脸,他忍不住伸手抹了下鼻子,微微侧头看着秦芳宜,海风将她柔亮的长发吹散成一片璀璨的旗帜,她的肌肤微微发亮,仿佛太阳也忍不住突破重云洒下一道光华,只为了轻抚她细致的脸庞。她此刻看起来显得似乎比本人高大,这情景,有些象——泰坦尼克?还是……
秦芳宜突然转头,发现肖志华正若有所思地看着她,不禁抿起了嘴角,笑道:“博士,您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却还能表现得淡静如水,我为此感到非常惊讶。”
“虚名而已。”肖志华淡淡地笑道:“而且,这并不是我的真正理想,所以我能表现得从容。”
秦芳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道:“据说您这次赴美,会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
“不是据说,是真的。”肖志华纠正道:“艾丽斯已经给我写信确认了这一点。”
1905年的夏天,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女儿艾丽斯在中国经历了一场噩梦。她收获的并不是中国人的感谢,而是愤怒。在艾丽斯畅游中国的旅途中,中国人正在为《排华法案》而进行于一场针对美国货的抵制运动。
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艾丽斯遇到了肖志华,美国公使柔克义显然是想通过肖志华的声望和亦美亦中的身份来削弱或破坏这场抵制美货的运动。同时,肖志华和宋耀如在上海也是以做美国生意出了名的,柔克义认为抵制美货也将使他们招受巨大的损失。
肖志华深知抵货运动根本无法迫使美国人废除禁约,而且抵制运动虽然短暂的限制了美货的消费,但却让日本和德国厂商的市场得到对了扩大,而在抵制结束后,美货销量反而会因前段时间的压制而成倍增长,这是由经济理论得出的判断,但当时没有人看到这一点。
于是,他巧妙地利用了这次机会,一方面不惧损失,热情十足地参加了抵制美货的运动,同时,又动用复兴会的力量使这种抵货行动尽量限制在非暴力的抵制,而不是热闹的流血。一方面,他向美国提供了报告,说明英、德、日等国故意在中国制造反美情绪,排挤美国势力,以收渔人之利。由此建议美国做出让步,修改条约,再对中国表示出足够的善意,以平息中国人的愤怒情绪。
第二卷 大潮 第九章 赴美(二)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3 本章字数:2436
(在此感谢三国奇兵为偶做的封面,也感谢支持偶的兄弟姐妹们。)
排华政策无法撼动,罗斯福连续召开几次内阁会议,在执法上做文章,原有的法令略加修改,规定除劳工外,其他华人均可入境,并签署了退还庚子赔款的协议。在总统每年一度向议会提出的国情咨文里,他把和中国发生纠葛归咎于美国民众。他说:道“这个国家对待中国人民极不公正,严重侵犯其权利”。他提醒美国人,“我们如待人不公正就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
随着抵制美货的运动逐渐结束,罗斯福认为是他的政策起了作用。而在中国的商人看来,这个结果也让他们满意。因为他们找到了一种更老练、更成熟的排外手段,此后竟然屡试不爽。对肖志华来说,在国内他塑造了一个爱国者的形象。在美国看来,他则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亲美人物。当然,在这次抵制美货的运动中,肖志华看到了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增长了很多的经验。
在上海,肖志华很热情地招待了艾丽斯,使这位在广州招受羞辱的美国姑娘感到了温暖和愉快,并与之建立了较融洽的个人关系。
“说起来,罗斯福总统还是很不错的。”秦芳宜思索着说道:“他承认抵制美货‘应归咎于我们自己的错误行为和愚蠢举动’。”
“别信这个老家伙的话。”肖志华轻篾地说道:“他的努力充其量只是治标之策,而且他自己如果不是总统,也对华人充满着偏见。”
“那你这次赴美真的只是学术性质的?”秦芳宜不解地问道。
肖志华苦笑了一下,解释道:“当然不是。老罗斯福对沙俄在远东的野心感到不安,但是他也不愿意让日本在远东独大。或许——”有些话是不能说得太深的,即便秦芳宜是宋耀如亲自发展的复兴会会员,而且他也认为她是忠诚可靠的。
秦芳宜很懂事,她岔开了话题,说道:“银行内部对你调动大笔资金,投资橡胶产业还是有些疑议的,等你回国,还是做下详细说明为好。”
“大笔资金?我恨不得把南洋所有橡胶树都买下来。”肖志华将风衣的领子掀起来,有些遗憾地说道:“幸好南洋支部尽力协助,买下了大片的橡胶林,这就是钱,更是战略资源,在海南和西双版纳的橡胶树长成之前,必须要牢牢控制在手。”
“橡胶是很赚钱,我们的胶鞋厂、雨衣厂加足马力生产,产品也是供不应求,但银行的流动资金太少,到底也是一件令人担心的事情。”秦芳宜似乎想到了银行开设之初的挤竞风潮,微微皱起了眉头。
“一切都是钱的问题。”肖志华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南洋是个大金库,然而那些顶尖的富豪也谨慎得要命,不看到革命实质的变化,是不肯投大钱的。美国倒是暴发户,看看我们这次赴美能掏出来多少吧!”
…………………
咳咳咳,剧烈的咳嗽使得琳娜瘦弱的身体颤抖不已,然后稍微停顿了一下,她不得不用力喘着粗气,轻轻抹去了嘴角的血丝,捧起桌上的圣经放在胸前,虔诚地喃喃念诵着,“主啊,求你赐福乔森,身体健康,聪明睿智,一生一世不偏不倚地行在主的旨意中,凡事蒙主眷顾,平安顺利!”
“孩子,吃药吧,难道你真的要离开我吗?”维森夫人用颤抖的手抚mo着琳娜枯黄的头发。
琳娜转头冲她微微一笑,在那一刹那,她非常象以前那个可爱的姑娘,维森夫人不由想起了那个在草地上奔跑嘻笑的小姑娘。这是一个温柔的微笑,琳娜的眼睛在刹那间非常清澈,温馨,可爱。屋外,太阳在乌云后时隐时现,大百叶窗的影子在地上掠过。
“这是上帝的安排,啊,是的。上帝要让我的乔森干大事呢,我的存在对他是无形的羁绊,我在心中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上帝要我在天国为他祈福。”琳娜将圣经平放在桌上,一页一页地翻着,“我听到了。”她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固执的声音说道。
“乔森,乔森,该死的……”高壮如熊的维森挥舞着手杖,怒骂着夺走他女儿的心的混蛋。
“不许你这样说他。”琳娜猛地回过头,尖声叫道:“不许你这么说。不许你说乔森,他比谁都高尚,他是上帝派来造福人类的使者。”
“你,你——”维森似乎想用手杖去打琳娜,又缓缓收回,怒不可遏地喝道:“维森家族的荣誉和骄傲不容侵犯,你就是去死也达不到目的……”
哗啦,维森夫人突然爆发了,她掀翻了桌子,将一切能拿到的东西摔在地上,然后喘着气对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维森先生大声叫道:“我受够了,让你的狗屁维森家族见鬼去吧,上帝正在处罚你的傲慢和自大,是的,上帝正在惩罚你的卑鄙撒谎。”
“你疯了吗?”维森先生因为一贯的权威被挑战而变得有些怒不可遏。
“是的,我快疯了。”维森夫人瞪起了眼睛,脸上却露出了嘲笑和绝决的神情,“因为你这个老混蛋的苛刻、独裁和冷酷,看看我们的孩子,被你那残酷的教育方式变成了什么,约瑟要成为美国总统;约翰要当出版商和记者,这样可以帮助哥哥回应外界的攻击;罗伯特要当律师,担负起捍卫狗屁维森家族利益的重任。他们从小就在你划定的框框里生活,变得自恋而保守。你使用所有的手段,包括讽刺、挖苦和嘲弄,哦,现在应该加上欺骗和囚禁,你将孩子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所有属于常人的感情都已荡然无存了。你要的只是孩子们对你表示尊敬,而从没有说爱他们,更不会在意他们在吼叫、诅咒、谩骂中被吓得不知所措。”
维森先生张大了嘴巴,不明白一向温顺的太太怎么一下子将他揭得体无完肤,而且那神态就象一头暴怒的狮子。
“琳娜,跟我走,离开这个该死的家。”维森夫人对同样愣怔的琳娜温声说道:“乔森来了,他来接你了,我带你去找他。”
“不行,这绝对不行。”维森先生咆哮起来。
维森夫人冷冷的目光让老维森感到了彻骨的寒意,傲慢自大终于收获了苦果,也将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要改回自己家族的姓,梅隆。”维森夫人的话更让他感到象是一声晴天霹雳,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不光要让琳娜幸福的活着,还要与你争夺约瑟、约翰、罗伯特的监护权,我不要让他们因为维森家族难以见光的发家史和滥用权力的行为而受到上帝的惩罚。”
……………………
第二卷 大潮 第十章 赴美(三)
更新时间:2010…9…5 21:36:35 本章字数:2145
华盛顿,没有几处特别象样的建筑,到处是凉笼,遮阳走廊,卖冰的手推车,乘凉用的躺椅和地席,而且,用官方游览指南的话来说,这里还是“一个研究昆虫的绝妙处所呢”!
是的,此时华盛顿政府的形象间接显示着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没有大国的抱负,大国应有的庞大机构。政府所用的外事人员,总共还不到两千名。从白宫跨过一条马路,就到了所谓的行政大楼,有数不清的栏杆、高阁和圆柱门廊,式样粗俗,外观倒还整洁。在这么个有双重坡度的大屋顶底下,国务卿、陆军部长、海军部长竞都在一起办公。后来总统的军事顾问、社交秘书所在的白宫东翼,当时还没有兴建。特工处还不曾将行政大楼西路封锁起来,这就是一条普通街道。有时有人走访国务卿,国务卿就在大门口相迎。而总统通常在吃午饭时就办完了一天的公事,而且历届总统谁都没有需要一个以上的秘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