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强国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躲在被子里的阿喜悄悄探出了脑袋,用力吸了吸鼻子,米粥的香气实在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你们吃饭吧!”为了让小孩子吃顿好饭,肖志华站起身,向外走去。
出了门,肖志华径直向饭堂走去,准备和传教士和张尚周一起吃早餐。走了几步,他不由得停下脚步,转头奇怪地看着跟在自己后面的女教徒。
女教徒低下头,又抬起头,又低下头,嘴唇翕动,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有事吗?”肖志华用很柔和的声音问道。
嗯,啊,那个,女教徒嗫嚅了一会儿,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抬起头说道:“乔森先生,请您带她们走吧,去上海。”
肖志华眨了眨眼睛,很是不解。
“昨晚上,阿盛把阿桃卖了。”女教徒解释道:“这是我家里人说的,他把阿桃卖给了韩鬼子。现在,也只有您能保护她。”
“韩鬼子是谁?很厉害吗?”肖志华问道。
“韩鬼子是外号,他是本地大户韩老太爷的儿子,也是这里最先信教的,还是上海怡和洋行的买办。”女教徒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恐惧一丝厌恶,“他在本地开烟馆,开赌场,还,还开妓院,手下有不少地痞无赖,谁也不敢惹。”
谁也不敢惹,肖志华心里冷笑,和颜悦色地对女教徒说道:“谢谢你的提醒,别人怕韩鬼子,我却不怕,我不会让这种人渣祸害阿桃的。”
“对,对,他是假洋鬼子,您是真洋鬼……”女教徒闭上了嘴巴,有些不安地偷眼瞅了瞅肖志华,喏喏的说道:“连县太爷都怕洋人,韩鬼子自然不在话下。”
肖志华一笑,转身大步向饭堂走去,一个地头蛇,或能鱼肉乡里,但对于他,却并不放在眼里。而且这个家伙开烟馆,这是他最憎恨的事情,不来便罢,若来,定要教训他一通。只是,他感到一阵困惑,更感到一种悲哀。借着洋人的身分去教训中国的坏人和恶人,虽然是做好事,但这算是什么,汉奸,或许此举真要挨民众的臭骂。可悲哀的是他别无其他的办法,只要有个稍微廉洁严明的法庭,只要没有那种买卖人口的奴隶法律,他是不惮于用正当手段来解决此事的。
吃过饭,肖志华回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肖氏和阿桃,这下可终于打消了肖氏的幻想,搂着阿桃又掉起眼泪,害怕之余,不禁想快点离开这里,离开那个人见人怕的韩鬼子,倒连连催促起肖志华来。
肖志华又给阿喜吃了药,眼见已无大碍,便和教堂的牧师告辞,并表示感谢,然后大家坐上马车,返回上海。
家里还有这个东西没拿,还有那个东西没带,在马车里,肖氏不停嘟囔着,好象应该回家把篱芭都拔下来带走才心甘。
肖志华听得头痛不已,开始还劝一两句,安慰肖氏,到了上海什么都不缺,后来见效果不大,索性不言语了。又呆了一会儿,肖志华觉得应该找点事情分散注意力,便从大衣的口袋里掏出把左轮手枪来摆弄。
这样的左轮手枪一共有两把,都是他从美国带回来的,前世他可是个枪迷,搜集了很多名枪的图片,总是幻想自己也能有把真枪,威风凛凛地握在手中,打哪指哪,不,应该是指哪打哪。然而,条件所限,法律禁止,他到死也没实现这个梦想。可没想到死去活来,还真圆了他的枪梦。在美国,他确实也练过射击,枪法还算中等。
第一卷 筑基 第十一章 韩鬼子拦路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1 本章字数:2219
“要是换成盒子炮就太酷了,太帅了。”摆弄来摆弄去,肖志华有些遗憾地自言自语道,盒子炮那丑得可爱的、罗曼蒂克的外形,甩手就是一梭火的威猛,每每让肖志华直流口水,当然这也包括了中国人对盒子炮的特殊钟情。
“阿昌,你拿的是什么东西?”肖氏絮叨了一会儿,已经将阿喜催眠,她也觉得无趣,看肖志华自言自语,兴致盎然,不由得开口问道。
“母亲是说这个?”肖志华晃了晃手中的枪,笑着说道:“这叫左轮手枪,是我的防身武器。”
“枪?洋枪?”肖氏疑惑地端详了一下,摇头道:“这样一个小家伙,能顶用吗?我看过巡防营的兵扛的洋枪,有一人多高呢!”
“别看长得小,浓缩是精华;别看长得瘦,浑身尽肌肉。”肖志华将枪揣进口袋,冷笑一声,“韩鬼子若是敢来找麻烦,我定要他好看。”
“别,可别闹大了。”肖氏赶紧说道。
“好,不闹——”肖志华话音未落,马车突然一震,然后停了下来。
“乔森先生,外面有人拦路。”坐在车夫旁边的张尚易大声说道。
肖志华嘴角抽*动了一下,眼中射出凶光,对车内人说道:“呆在车里别动,我去外面看看。”
“阿昌,要小心。”肖氏不放心地说道。
肖志华点了点头,推开车门,从容不迫地下了车,向前走去。
七八个壮汉手拿着棍棒挡在路上,领头的是一个留辫子、穿西服、披皮袍的不伦不类的青年,鼻孔朝天,满脸的傲气。
“姓肖的出洋回来,倒抖起来了,还坐着洋马车。”
“出来了,那个没留辫子,穿大衣的就是。”
“韩爷,这姓肖的有牧师陪着,看来不简单。”
韩鬼子身边的打手们议论纷纷,却引来韩鬼子一声冷哼,他不屑地说道:“不简单,怎么个不简单。难道他个穷鬼还能入了洋籍?不过是出过洋罢了。就算他入了教,爷也入了教,怕他作什么。想当初,这教堂建立时,要不是我家老爷子出力,早让乡民们给拆了。再说了,我还有卖人字据在手,张三,李四,你俩是衙门里的,说说,这官司爷能不能打赢。”
“铁赢,韩老太爷与县大老爷那是什么交情。”
“那还用说,谁不知道在这里,韩家比官府好使。”
……………
肖志华双手插在大衣兜里,不紧不慢地来到近前,昂头冷冷地打量着面前这伙无赖。张尚易抢到他前面,大声说道:“你们为何拦路,想干什么?”
“上帝的使者,你好。”韩鬼子装模作样地在胸前划着十字,说道:“我也是上帝的信徒,拦住马车,是因为马车里有我家的丫环,她要逃跑。”
“胡说。”张尚易喝斥道:“车上是乔森博士的家眷,根本没有你家的什么丫环。”
韩鬼子根本不知道乔森是谁,只以为是乔志华借着什么名义,要把老娘、妹子,还有那个阿桃一起带走。所以,他也没退让,伸手指着肖志华大声说道:“阿昌,你敢说阿桃没在车上,少给爷扯虎皮作大旗,阿盛已经把她卖给我了,你趁早把她交出来。”
“没错,阿桃在车上。”肖志华眯着眼睛,毫不在意地承认道:“你说阿盛把阿桃卖了,有什么凭据?”
“凭据,有,在这里,你可看清楚了。”韩鬼子掏出字据,在手里抖了抖。
肖志华迈步上前,伸出手接过来,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突然右拳从兜里打了出来,正击在韩鬼子的下巴上,韩鬼子差点被这一拳打飞,剧烈的牙齿咬合声很大,差不多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楚。
韩鬼子仰面摔倒,旁边的打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肖志华再次将手伸进兜里,后退着向马车慢慢走去,还招呼着张尚易,“走,不要和一群疯子耽误时间。”
此时,肖志华两只手都伸了出来,两支黑洞洞的枪口直指众打手,他大声说道:“来呀,让你们这群地痞无赖也尝尝被人欺负的滋味。”
啊,一个大汉率先举起棍子,向肖志华冲来,呯,枪口冒出一股白烟,大汉惨叫一声摔倒,抱着腿在地上打滚。
“谁上来就打死谁,你这个人渣害了无数人,最该死。”肖志华被血激起了兽性,涨红了脸怒吼着向韩鬼子射出一枪。
张尚易吓了一跳,没想到温文尔雅的乔森博士竟有如此暴烈的一面,但他见到拦车的暴徒似乎还有蠢蠢欲动的迹象,便大声警告道:“快退开,你们这属于拦路抢劫,乔森博士是美国公民,按照美国法律,开枪是正当防卫,打死活该。”
韩鬼子刚从一记下勾拳的打击中清醒过来,却又被肖志华擦头而过的一枪吓得半死。这回他可听清楚了,开枪的是美国公民乔森博士,也就是说,乔森博士就是现在红着眼睛狂喊乱叫并向他开枪的肖志华。
“不要开枪,我们马上走,马上就走。”韩鬼子缩在一个打手后面,捂着剧痛的下巴,边退边嘶声喊道,他知道今天这亏是吃定了。自教案事件(义和团事件),八国联军进京后,官府对洋人是畏如蛇蝎,敬如神佛。一个外籍公民如果打死他,根本就轮不到朝廷官府出面,而租界法庭会向着他这个小买办吗?用屁股想也不会。再听那牧师高喊什么正当防卫,打死白打,再加上受伤打手的哀嚎,他后悔不该狂妄自大,怎么也该打听清楚再行动啊!
肖志华抢先站在车夫旁边,示意张尚易进车,然后吩咐车夫赶车。
韩鬼子一伙已经退出很远,受伤的打手也被一起拖走,他们呆呆望着马车驶过,绝尘而去,依然是心有余悸。
“妈的,找阿盛那个王八蛋算账。谁先找到他,爷赏谁五个小洋。”韩鬼子突然大吼起来,再不表现一下,可真太丢面子了。
第一周精华太少,现已用完,下周统统补上,请大家踊跃发言。
第一卷 筑基 第十二章 亲人的温暖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1 本章字数:2167
寒风吹在脸上,丝丝拉拉的疼,肖志华慢慢平静下来,伸手搓了搓,手竟然也是冰冷冰冷,但他的心却意外地畅快了许多。
生活需要压力,需要动力,更需要一种发泄。如果心里压抑过重,却得不到释放,就会给自己给别人带来伤害。很显然,肖志华用暴力的方式,将撞到枪口上的韩鬼子当成了宣泄对象,将这几日胸中的郁闷进行了强烈的暴力宣泄。
现在感觉好多了,这天也蓝了,空气也新鲜了,咔咔的马蹄声也似乎成了悦耳的鼓点。
一路无话,刚过中午,马车就驶到了沪西梵皇渡。肖志华见午饭时间已过,便没有直接回圣约翰书院,而是让车夫找了家中等饭馆,吃过了饭再回去。
圣约翰书院的很多教工为了工作之便,都是举家搬进书院旁边的宿舍,象肖志华这种特聘教授,这样做自然没有问题。但他却不是个大大咧咧的人,这种事情总要先同卜舫济打个招呼,虽然也就是个过场,却代表了一种尊重。
果然,卜舫济对肖志华家属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要为肖志华换所大的住处,被肖志华婉言谢绝了。现在给他安排的住所虽然不大,但住几口人却是够了,而且这里离书院给他单独安排的实验室离得很近。
家属的住处解决了,肖志华列出个单子,拿钱让车夫又到外面跑了一趟,将生活必须品采购齐全,卜舫济又派了几个学生来帮忙,到天擦黑的时候,小院子终于有了个家的样子。
这下总算对得起你了,阿昌,肖志华觉得终于安心了,吃过晚饭,便一头钻进自己的小屋里,开始编写分级的医科教学方案。虽然圣约翰书院要求以英语教学,但学生的英文程度参差不齐,许多科目仍要用华语传授。很多外籍教师还得先学习华语才能上课,而对于肖志华却没有这样的障碍。
按照卜舫济的构想,大学建成后,应该分为正馆和备馆,正馆即大学部,分高、中、低、初级四个年级,中学部称为备馆,分一、二、三、四共四个班,到时,所授课程除了中国哲学外,就将全部采用英文教学,并慎重敦请的专家学者认真讲解,督导。这样的话,学生不啻未出国而进了外国大学,能够充实配合时代要求应具的智慧基础。
不知不觉已是半夜,肖志华停下笔,伸展了一下手臂,仰在椅子上稍事休息。这个时代缺乏娱乐,起码是缺乏他所习惯的后世的娱乐,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这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学习和思考。
敲门声响过,门一开,肖氏走了进来,肖志华赶忙站起身相迎。
“这么多书,阿昌真成了大学士了?”肖氏走进屋,打量了一下,倒是被屋子里摆放的书吓了一跳。
从美国回来,肖志华带的东西不多,倒是两大包书让人顿生崇敬。
“这都是从美国带回来的,国内没有。”肖志华伸手让坐,说道:“这么晚了,母亲怎么还没睡?”
“睡过一觉了,看你这屋的灯还亮着,便过来看看,原来是在做学问。”肖氏坐下来,用慈爱的目光望着肖志华,这眼神中蕴含着母亲看着孩子有出息后的那种欣慰和喜悦。
“我熬夜已经习惯了,母亲以后就放心睡吧,不用管我。”肖志华笑着说道。
“少熬夜,伤身子。”肖氏心疼地劝道:“自己在外国没有人照顾,现在却不同了,阿桃煮了夜宵,一会儿就好了。”
“不用这么麻烦。”肖志华很受感动,但还是婉言拒绝。
“要得,要得。”肖氏很执拗地说道。
正说着,阿桃推门走了进来,手里端着碗热汤面,面上撒了葱花,淋了香油,热气混着香味,让人觉得胃口大开。
“谢谢。”肖志华伸手接过来,心头涌上一股浓浓的暖意。
三下五除二,肖志华将热汤面吃进肚,放下碗,说道:“以后不要给我做夜宵了,明天我买些面包、饼干,饿了就着热水垫垫就行。”
“那怎么行,一定要做,以后这事就交给阿桃了。”肖氏一口就否绝了肖志华的建议,然后试探着问道:“我听你和那个洋牧师打听佣人的事情,娘身体还好,阿桃也很能干,我看这钱就省了吧!”
肖志华想了想,点头道:“也好,只是要母亲和阿桃多受累了。”说着,他从皮箱中拿出些钱,交到肖氏手中,“这是一个月的花费,该买什么就买什么,要是不够再找我要。”
肖氏看着手中这些足够一个中下等家庭一年花费的钱,皱了皱眉,数落道:“有钱也不能瞎糟害,一个月,我看一年也花不了。”
“别的地方您想省就省,可在吃的上面绝对不要。”肖志华笑着解释道:“阿桃和阿喜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儿子也喜欢吃好的,这肉啊蛋啊的,咱可不能缺。”
“那也用不了这许多。”肖氏将钱细细包好,揣进怀里,和阿桃转身向外走去,“好了,做你的洋学问吧,娘和阿桃不打扰你了。”
“对了,我还忘了件事情。”肖志华一边又从衣兜里掏钱,一边招呼着,“娘,你们三个都去做几套新衣服。”
“做新衣服?又浪费钱干什么?钱能省就省,你可还没成亲呢!”肖氏有些不乐意地说道。
“那个——是这样的。”肖志华很快便想到了借口,“儿子现在是博士了,又是住在学校里,家里人也该穿得好一些不是。”
肖氏想了想,轻轻点了点头,“是啊,阿昌现在天天和洋人打交道,家属也该穿得体面些才是。”说着,她接过钱,推门和阿桃走了。
肖志华苦笑,或许这个让人产生误会的借口才让肖氏不会反对。他又坐回桌前,将教学方案推到一旁,时间还来得及,弄些别的,来点漏*点,换换脑筋吧!
……………………
第一卷 筑基 第十三章 再谈革命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1 本章字数:2284
上海的冬天,又湿又冷,雨雪相伴,倒有些象上海人的性格,浑不似北方大汉那样干脆,大气,豪爽。上海的冬天或许瑟瑟,或许沉重,或许浮华,但是也有它别致的韵味。
下了马车,肖志华停住脚,欣赏着这所中西结合、风格独特的建筑。正前方横亘着一条小河,一座小桥指引着入宅的门径。门两边延伸了一溜不高的石墙。墙内有一前一后两幢住房,前面一幢是两层楼房,后面一幢是平房,房后有一个小菜园。靠近围墙的地方竟然种了几棵棕榈树,给这个院落增添了几分异国情趣。这里便是宋耀如的家,由他亲手设计建造。
宋耀如亲自迎出大门,两位小国母也跟在身边,冲着肖志笑着打招呼,这让肖志华颇为受宠若惊,进屋之后,急忙奉上小礼物,空着手来吃白食,这可不是他的风格。
在客厅落座,上了茶点,宋耀如便将闲人打发了出去,只剩下他和肖志华。
“志华,上次一番谈话后,余细思良久,颇觉有理,但又总是难得其中主题。”宋耀如皱着眉头说道:“今日想与你畅谈,解余心中疑惑。”
“宋先生是革命党人?”肖志华笑着问道,这是坦诚对话的前提,虽然他很明确地知道这一点,但必须让宋耀如亲口承认,才能表示出真诚的态度。
宋耀如犹豫了一下,望着肖志华的眼睛,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不错,我要救救可怜的中国人,铲除奴隶制和封建专制。”
好吧,这样的说法也就算是承认了。肖志华对宋耀如不经意流露出的商人的狡侩略有些无奈,苦笑了一下,开口说道:“革命我是赞成的,但却一直感觉到革命党人只流于表面的浮躁,颇有在纸上规画蓝图的不切实际,多的是漏*点的口号,少的是周密的谋略,更缺乏具体的手段,以及深层次的思考。”
“你的意思是革命党光有理想,缺乏行动?”宋耀如摇头道:“不是这样的,象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还有很多视死如归的刺杀行动,革命志士不是正在流血牺牲吗?”
“是的,革命志士在流血牺牲,但这种方式我不赞成。”肖志华说道:“盲目的暗杀和同样盲目的暴动,并不能改变大局,反而付出太大的代价。这种空降性的革命方式,基础与其说是建立在海外,倒不如说是悬浮在半空中的;一有机会便空降一次,失败了再重新升空,在海外飘移。”
宋耀如皱眉,看着肖志华,示意他继续往下讲。
“象您所说,要救救可怜的中国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革命应该不乏民众基础,可为什么从来不曾想到过真正去发动民众呢?”肖志华继续说道:“中国的革命,自然要扎根立足于中国,对要拯救的国家、民众不甚了了,脚下便没有充沛的地气填底,手中更没有丰厚的实力在握,上不及天,下不及地,革命,难道就是刮过便无影无踪的风?”
宋耀如想了一下,反驳道:“中国的革命是横向的学习西方,彻底的学习,当然,最主要的是美国政体。革命党或许有些偏向国外,但革命既是西方社会之于中国的横移,那么就一定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同情和帮助,这种在外面的努力不可以说不对。”
肖志华淡淡一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诚恳地说道:“宋先生,我们现在是辩论对吗?词语可能尖刻,观点可能不同,却不会影响到咱们刚刚建立的私人关系?”
“当然是这样。”宋耀如肯定地回答道:“我认为你应该是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诚布公的谈话怎会影响到私人关系。”说着,他又笑了起来,挥着手说道:“放心,即使你的话再尖酸刻薄,宋某也有承受的胸襟,今天这顿家宴依然会丰盛无比。”
“好,那我就畅所欲言了。”肖志华笑着点了点头,“幻想得到西方国家的同情和帮助,在我看来,实是愚蠢至极。我们要弄清楚,当革命党满腔热情地向某国政府陈述他的理想和抱负时,对方首先考虑的与其说他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还是一个专制主义者,不如说是他的革命能否给该国政府带来利益以及带来多少利益,乃至这样的赢利能否超过他们现有的满清王朝所提供的利益。不管多少西方人士对中国的革命如何表示同情,但一涉及国家利益,以利相见便是不可避免的。那革命党会怎么办,和满清比卖国吗?革命是政治交易吗?是丧权辱国吗?出卖国家利益,出卖民族尊严,只为了革命谋利,对此,我是最为反对的。”
“不,不会是这样的。”宋耀如迷茫地连连摇头,是的,肖志华所说的这种乞讨式的革命与卖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难道只为了将皇帝打倒在地,便要不择手段,他真的感到了难言的悲哀。
“最好不是这样。”肖志华轻轻叹息道:“为了革命而革命,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客厅里安静下来,宋耀如在苦苦思索,肖志华的言论带来的巨大冲击,让他暂时忽虑了待客的礼貌。
肖志华却不以为意,喝着茶,吃着小点心,又站起身,四处走动,观看客厅里的小摆设。然后,他突然在钥匙孔里瞥见了一只圆溜溜的可爱的大眼睛,不禁莞尔一笑,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圆溜溜的可爱的大眼睛攸地不见,响起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好奇而顽皮的小孩子。
“宋先生,宋先生。”转了好几圈,肖志华不得不开口打断宋耀如的思考。
“啊,志华,嘿嘿,真是失礼了。”宋耀如挤出一丝笑容,抱歉地说道。
肖志华拿出一小叠书稿,递到宋耀如面前,笑着说道:“华美印刷社是宋先生开的吧,我有本薄册子想印刷,可又暂时没有很多的钱。”
“没关系,这根本不算问题。”宋耀如接过来,随手翻了下目录,不禁奇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