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强国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关系,这根本不算问题。”宋耀如接过来,随手翻了下目录,不禁奇怪地抬头看了看肖志华,低头细细翻阅起来,然后就又进入了聚精会神的状态。
    嘿嘿,又被一个人晾在这里了,肖志华轻轻推门而出,离开了宋耀如的私人小会客室。他出了门,围着宋家的宅子转了转,然后又回到屋里,好奇地顺着钢琴的琴音走去。
    第一卷 筑基 第十四章 托克维尔理论的引入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2 本章字数:2177
    琴房里,宋氏三姐妹都在,这也是肖志华头一回见到老大宋蔼龄,这个被后世评价为特别爱钱的女子。
    “乔森叔叔,你听我弹得好吗?”宋美龄年纪最小,也是最活跃的,倒是符合后世所说的魅力型的外向:机灵、活跃、自傲、支配欲强、好胜心切。
    “呵呵,我对钢琴不太在行,不过你弹得很好听。”肖志华随口夸奖了一句,又打了个招呼,便要转身离开。
    “乔森叔叔。”宋庆龄突然开口问道:“空降是什么意思?”
    “空降啊?”肖志华仔细观察了一下她的眼睛,果然是圆溜溜很可爱的样子,便笑着说道:“就是从空中突然降落,你们知道齐柏林飞艇吗?”
    “知道。”令肖志华惊讶的是两个大女孩都点了点头,宋蔼龄笑着回答道:“报纸上曾登载过:1900年,德国的齐柏林伯爵设计并制造的一架飞艇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
    “是这样的,飞艇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航空发动机推动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的时候,就肯定会象被符咒抓住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肖志华笑着说道:“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想起来都让人心旷神怡。”
    “飞得再高、再远,最终也要落回地面充气、加油。”宋庆龄眨着大眼睛颇有深意地说道。
    “嗯,你的话很有哲理。”肖志华意味深长地说道:“飘浮性决定了它的短促和匆忙,象你所说,再高再远也必须要有地面物质人力的不断支撑,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
    “但却很少有人真正明白。”宋耀如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宋先生。”肖志华回头笑道:“我四下欣赏了下贵宅的建筑,又被这琴音吸引,见到三位贵千金,请恕我冒昧了。”
    “不要说这种见外的话。”宋耀如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注视三个女孩子,感慨道:“能和乔森博士谈话,是你们的荣幸,你们不光要听,还要仔细去想,天才博士,这是实质名归,可不是浪得虚名。”
    “宋先生,过誉了。”肖志华摆着手谦虚道:“对于教育小孩子,我可没什么经验,随便聊聊而已,令媛可都十分聪明伶俐。”
    “这一点也不过分。”宋耀如突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那本小册子我准备先印三千本,可笑啊,天天喊学习欧美,却只看到欧美的皮毛,对欧美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对要学习的对象肤皮潦草,对要改造的目标也不甚了了,还高呼革命,革命,真是可笑。”
    “革命没有错,只是现在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了。”肖志华解释道:“我也只是东抄西凑,希望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救国之路,而不是光凭着一股热血去蛮干。要知道,高尚的目标并不代表就有美好的结果。”
    “太对了,跟你谈话总让人有顿悟之感,更是一个增长见识的捷径。”宋耀如略有遗憾地叹了口气,“若不是知道你会是大忙人,我真想让孩子们拜你为师。”
    呵呵,肖志华也只好抱歉地笑了笑,被宋耀如拉回小客厅,商量出书事宜。
    “志华,要不要把注释删掉,这个托克维尔,太陌生了,我看倒不如你的名字在国人中有影响力。”宋耀如拿着书稿建议道:“而且,我看可以把关于英国光荣革命的篇章去掉,这是否会被某些保守势力所利用。”
    托克维尔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学家,前期热心于政治,后来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他的擅长思想,是一种真正的擅长,一方面,他具有社会科学家所应有的冷静、理性、客观;同时,他又葆有着人文学者的那种热情、理想与信念。他将二者很好的融合为了自身的学术气质,这种气质恰恰是中国许多只能执其一端的学人所缺乏的——或沉迷于工具理论而不问出路何在,或为宣扬个人理念而盲目事实。
    肖志华认为他的政治理论对中国的政治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于是,精选了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等的重要论述,编成了这本介绍美国的民主状况、法国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三大篇章的小册子,言简意赅,深入透彻。他希望由此在国人面前真正展现西方国家的政体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基础和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让国人从肤浅的喊口号学习,发展到对本国强盛道路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宋先生,你没有通读本书,才有这种担心。”肖志华解释道:“本书我大量翻译引用了托克维尔的著作,将列强中最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法国的政体作了深入的介绍和阐述。说明了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国家发展之路是不能照抄照搬的,而且社会如何和政体也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我要让那些以为中国只要君主立宪了或者民主共和了,或者议会制了,便万事大吉的人知道,这种想法绝对是错误的。”
    宋耀如探询道:“那等我通读过后,咱们再作商量如何?明天,明天我就可以给你答复。”
    “好的,我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宋先生请细读,希望不要因此给您惹上麻烦。”肖志华点头答应道。
    “绝对不会,而且我也不怕这个。”宋耀如笑着挤了挤眼睛,说道:“我印的违禁品可比这厉害多了。”
    “这我完全相信。”肖志华笑道:“如果能再办个报纸就好了,舆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那天你对苏报赞誉有加,我就觉得有些怪异。”宋耀如说道:“看来你是早有打算,苏报只不过是适逢其时。”
    “也不尽然。”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解释道:“我略有些耳闻,苏报还算是个敢秉笔直言的好报。”
    第一卷 筑基 小修改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2 本章字数:47
    主角的学历由原来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法学改为生物化学、经济学、法学,这样后续情节更容易发展。
    第一卷 筑基 第十五章 创世纪的药物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2 本章字数:2155
    1896年6月,《苏报》诞生于上海英租界。创办人胡璋是个画家,他用自己日籍夫人的名义注册,挂着日商的牌子,投身于十里洋场的报业竞争潮流中。开始,胡璋企图用小道消息、黄色新闻来吸引读者,可惜此种风格的小报在上海多如牛毛,《苏报》也逐渐沦入了“营业不利、难以为继”的境地,最后胡璋不得不将它卖给了因罢官而闲居沪上、想靠清议救国的陈范。
    陈范曾任江西铅山县令,因为对地方教案“处理不当”而被免官。他亲眼目睹了清朝官场的黑暗、戊戌变法的失败,因此非常希望通过办报来呼吁国民救国图强。因此新版《苏报》一经推出,就以其“针砭时弊、力主改革”的办刊风格赢得了知识界的青睐。
    “苏报的办报风格近期确实有很大变化。”宋耀如思索着说道:“志华的意思是想重新起炉灶,还是收购苏报?”
    “我还没想好。”肖志华缓缓说道:“从美国定购的医疗实验器械近日就要到上海了,这样我将会很忙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尽量抽时间写些东西,就先投到苏报好了。”其实他对苏报的认识不过是源于历史上有名的苏报案,那件让满清政府第一次折戟*的大事件。
    “志华,医治人的躯体不如振奋人的思想,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孙逸仙先生便弃医从政,你不如也……”宋耀如试探着说道。
    “我可没那么高远的志向,也没那么强的信心。”肖志华婉言拒绝道:“中国有句古话:不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我尽自己的力,问心无愧便可。”
    “也好,人各有志,志华能名扬天下,也是为华人争气,为国争光荣。”宋耀如见劝说无效,只好暂时作罢。
    ………………
    第二天中午,宋耀如携全家前来拜访,因为昨天肖志华曾无意中说起自己现在接来了母亲和妹妹同住,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因为中国人有拜会朋友长辈的传统。
    带来不少礼物的同时,宋耀如还送给肖志华一笔数额不菲的钱款,美其名曰:稿费。宋耀如还高兴地告诉肖志华,那本书准备一字不改地印刷出版,还要通过各大报纸猛烈造势。
    宋大款果然是宋大款,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怪不得他能赚到大钱。开印刷局以低价取胜,第一个进口美国机器开面粉厂,这都比旧商人的眼光长远,魄力大啊!肖志华心中感慨,谦让一下便照单全收。不要白不要,他可不想装什么清高。至于宋大款为何如此照顾自己,他有些想法,只不过还不太确实。
    你不说,我也不问,等你说了,我再考虑。肖志华与宋耀如谈天说地,各自讲述着生活经历,竟有些相似之处。
    “你有一个开明的养父,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念大学,我却是离家出走,历经坎坷,方才进了三一学院这个不入流的学校。”宋耀如叹息道。
    “时间不同,想法也不一样。”肖志华说道:“养父屡受洋人欺负,便希望我能成为美国社会的上等人,为其撑腰助阵。当然,他对我的要求也极严格,若不能在学校中成绩优良,便要退学回去。”
    “压力即动力,这话颇有些道理呀!”宋耀如笑道。
    “呵呵,所幸我没被压力击倒。”肖志华不无自豪地说道:“这也得益于我的独特的体质,那就是能吃能睡,而且睡眠质量特别好,无论有什么烦心事,都是躺下就着,睡四、五个小时便能恢复疲劳,就是这种常被别人笑话为没心没肺的特点,使我拥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学习时间。”
    “原来如此。”宋耀如点头称是,“这是上帝的眷顾,你才有这样的幸运。”
    肖志华微微一笑,他不是基督徒,不过,为了照顾宋耀如的宗教感情,他不想说出来煞风景。
    “志华,你正在搞的那个什么化学的研究,到底是什么东西?”宋耀如好奇地问道:“听报纸上讲,连洋人都十分重视。”
    “是一种抗菌消炎药,它能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肖志华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说明,以便宋耀如这样的外行能听明白,“如果研究成功,象如尿道炎、肠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那还真是厉害,能治疗百病。”宋耀如恭维道,虽然他没全听明白,但对这药能治疗这许多疾病,还是露出了很震惊的神情。
    “也不能这么说。”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但它确实在治疗炎症方面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及价格低廉的优点,如能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现代医学就进入了化学医疗的新时代。”
    肖志华并未言过其实,在青霉素被发现之前,磺胺是最好的抗菌药物。在人们可能因咽喉感染而死亡的时代,磺胺的发现的确是一个惊人的突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1939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当然,现在这项荣誉将十有八九落在他的头上,他有这个信心。
    “志华,看你信心很足的样子,是不是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宋耀如疑惑地问道。
    “干什么事情没有信心可不行。”肖志华敷衍道,他在美国对磺胺类的研究确实未尽全力,隐瞒了他后世所知道的磺胺基因---对氨基苯磺酰胺,以及它的抑菌原理。
    在历史上,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过“氨苯磺胺”这种化合物,可惜它的医疗价值当时没有被人们发现,直到三十多年后,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才发现它对链球菌的特殊作用。现在,肖志华依据后世的知识,知道它的化学结构,知道它在试管中没有作用,只有在活体才发生疗效;所以,对他来说,磺胺的发现和应用,他有信心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第一卷 筑基 第十六章 实验室和助手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2 本章字数:2131
    “这应该是造福全人类的大事,希望它能拯救更多国人的生命,这是上帝的旨意。”宋耀如划着十字说道。
    “等成功了,咱们在中国开个大药厂吧!”肖志华笑着说道:“按照协议,我可是有生产权的。”
    “好啊,发财的机会我是不会放过的。”宋耀如搓着手,很是一副急不可待的神情。
    “那你就先准备钱吧,我的目标可是很大,要建个大的,中国最大,甚至远东最大的药厂。”肖志华踌躇满志的说道。
    “这样的话,宋某的资金恐怕不够啊!不如先建个小的,循序渐进。”宋耀如有些为难的说道。
    “光凭一个人的财力当然不够,我们要广集资金。”肖志华豪情万千地一挥手,大声地说道:“我还要建个科学研究院,科学可是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以后还要细分,要有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农业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文化研究所……”
    宋耀如似有所悟,望着肖志华,半晌才点了点头,“我有点明白你的救国之路的思路了,不管怎样,即便我不是十分了解,但我决定全力支持你。”
    “支持我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肖志华的自信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超前的知识就是先进的生产力,一步先,吃遍天,他的确有这个骄傲的资本。
    “乔森叔叔,那是你的洋喇叭吗?样子好怪呀!肯定没有爹的的小号好听。”小美龄从屋子里蹦跳而出,冲着肖志华大声说道。
    肖志华拍了下脑袋,刚才迎客走得太急,连正在擦拭的萨克斯风也随手扔在桌子上,倒引起了小家伙的注意。
    “那是我的宝贝,可别碰坏了。”肖志华赶紧进屋,拿出自己心爱的独家武器。
    “这是什么东西?”宋耀如也很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乐器。
    “萨克斯风,还被誉为‘无与伦比的风liu乐器’。”肖志华笑着说道:“待我吹奏一曲,还真不信了,竟然说没有你的小号好听。”
    富有感情、轻柔而略带忧伤的乐曲悠然而起,象是一股带着芳香的风,又象是温馨暖柔的耳语,引起了人们的倾听。
    “好听,真好听,这个萨什么风真好听。”一曲奏毕,孩子们高兴得都拍手叫好。
    “无与伦比的风liu乐器,志华准备用它来征服怀春少女的心吗?”宋耀如低声调笑道:“不过,我听着这乐曲怎么有点忧伤的感觉,是不是还在想着美国的姑娘?”
    肖志华苦笑,顾左右而言他,竟蓦然发现不远处的围墙上伸着几个脑袋,不禁瞪大了眼睛。
    “啊!”扒墙头的不速之客也觉察到了肖志华的注意,一声惊叫之后,几个脑袋刷地隐没在墙后。
    “这墙后是圣玛利亚女校吧?”宋耀如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是吧?好象是吧!”肖志华也同样不太确定,有些傻愣地点了点头。
    呵呵,宋耀如意味深长地拍了拍肖志华的肩膀,挤了挤眼睛,笑道:“乐声悠然起,红杏出墙来,很好啊!”
    嗨,什么意思,好象我是大灰狼,特意诱拐良家女孩似的。肖志华翻了翻白眼,表示对宋耀如为老不尊的鄙视,倒惹来宋耀如的一阵畅快大笑。
    ………………
    医疗实验器械终于在圣诞节前从美国运来了,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肖志华方才指挥学生们把实验室基本布置完毕,并决定在当天晚上就搬进实验室旁边的屋子里住。干事业嘛,就得有这种废寝忘食、吃苦耐劳的精神。时不我待,肖志华期待着研究能早日成功,不仅要扬名立万,而且能使自己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实验开始运行,校长卜舫济也显示出足够的热情,从踊跃自愿参加的学生中挑选出六名幸运儿作为肖志华的助手,并给予肖志华最大的自由和方便,那就是他的课可以灵活安排,一天两堂,他随便选时间,其他老师则必须给他让路。
    “这便是感染类疾病的主要罪魁祸手,叫做链球菌。”肖志华将菌种放进培养液中,并让六名学生挨个通过显微镜观察,他要精心挑选一下,然后再悉心教导他们,让他们成为有用之人,或者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
    六名学生依次看过后,恭谨地站在那里,有几个嘴张了张,似乎有问题想问。
    “你们首先要熟悉实验室的规矩。”肖志华装作没有看见,而是拿出了早就制定好的实验室规定,“回去背熟它,明天下课后再过来。别以为校长选了你们,我就会全部留下,这要看你们的表现。”
    先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心怀疑问,这样他们会更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吧。肖志华看着学生们离开,反锁上房门,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肖志华一旦专心于工作,就不会注意到时间的流逝。虽然能提炼出磺胺的那种染料“百浪多息”现在还未被合成出来,但他知道其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剩下的就是反复的实验,直接用化学方法合成出来,他需要只是时间和多次的针对性明确的实验而已。
    这便是穿越者的优势,可以走最快捷的路径,用最直接的方法获得成功。肖志华有些自鸣得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将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试验,换成是我,丫的直接就用钨丝了。这节省了多少时间,能提前创造多少价值,能赚多少钱。嘿嘿,是不是很无耻啊!
    其实肖志华搞错了,现在世界上使用的,包括他实验室里使用的,都是竹丝灯泡,要到1906年,通用电器发明了一种制造钨丝的方法,使廉价制造钨丝的方法得到解决,钨丝电灯泡才开始普及使用。
    第一卷 筑基 第十七章 送上门的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3 本章字数:2068
    历史正在改变,不是吗?肖志华心中不由自主浮起了自豪感。要知道,人类虽然已发明和拥有了效果显著的一些化学药物,可治愈原虫病和螺旋体病,但对细菌性疾病依然束手无策。但是现在,这个惊人的突破即将诞生在中国大地,并且他还拥有了专利和生产权。这是什么,这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也是一个使国家能有些许底气的筹码,更是他强国之梦的开端。
    敲门声通过走廊和房门,时断时续地传了进来,也亏了肖志华耳朵比较灵敏,他皱了皱眉,转身走了出去。
    “妈,您怎么来了?”肖志华推开门,看见肖氏带着阿桃和阿喜站在门口,还抱着不少东西,而且在门口似乎站得时间不短了,阿喜的小脸冻得通红,赶忙将她们让进屋来。
    “还不是不放心你吗!”肖氏关切地说道:“全家在一起不好吗,非要一个人住在这里。”
    “不是不好,是我有要紧的事情要做。”肖志华笑着解释道:“时间可能也不太长,您就放心好了。”
    “在外国是孤零零一个人,回到家还是这样,绝对不行。”肖氏使劲摇着头,在房子里走了一圈,对肖志华的寝室十分不满意,“看,没人照顾,弄得这么乱,这能睡好觉吗?”
    “我还没细收拾呢,明天就整齐了。”肖志华干笑着说道。
    “晚上饿了怎么办?渴了怎么办?看这被子,太薄了,这炉子的火也快灭了,上面的水都快烧干了……”
    肖氏目光如炬,象一位来检查的严格的领导,指出了种种不足,让肖志华只剩下了苦笑。
    “男人就是粗心,这样吧,让阿桃留下照顾你。”肖氏最后做了决定。
    “啊?”肖志华张大了嘴巴,想了想,摇头道:“我又不是小孩子,还需要人照顾,再说阿桃住在这里,有点,有点不太好吧?”
    阿桃虽然名义上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但肖志华已经从肖氏口中得知,她是三年前逃荒过来的异乡人,饿昏在地,被肖氏碰到,便捡回家里的。当初肖氏也是存了点小小的私心,想把她养大,如果合适,就给阿盛做媳妇。现在阿盛不争气,肖氏是不是想把阿桃给自己呀,肖志华有些狐疑地看了看阿桃那瘦弱的身体。咦,这女孩的脸红了,刚才好象不是这样啊!
    “有什么不好,她是你妹妹。”肖氏理直气壮地答道:“照顾哥哥,天经地义的事情,谁敢胡说。好了,就这么定了,阿桃,来,我们把这间空屋子收拾一下,你就在这住几天吧!”
    肖志华忙跟在肖氏等人身后,反复陈述自己的意见,可肖氏却是置若罔闻,把他的话当作耳旁风。
    这嘴也说干了,一点效果也没有,肖志华看着这间原本要给雇来的看门人住的屋子变成了阿桃的卧室,只好叹了口气,闭上了嘴巴。
    爱咋地咋地吧,我是柳下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