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牛古董商-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间产生的矛盾。
这次的考古活动是由中国考古研究所和上下五千年古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考古所需的费用均由上下五千年博物馆提供,双方在合作条款中注明了如有考古发现,出土文物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是上下五千年博物馆拥有优先展出权。
原本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可是,当青铜战车出土的那一刻,事情马上发生了变化,双方对于出土文物的所有权并没有任何异议,可是对于优先展出权却发生了争议。
合作条款明明白白,可是闻讯赶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和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冲却跟秦彦培等人咬文嚼字,声明条款中并没有注明是所有的考古发现均由上下五千年博物馆优先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提出四件套出土重器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下五千年博物馆各得两件,中国国家博物馆优先展出战国青铜战车和四足方鼎,上下五千年博物馆展出十五件套青铜编钟和那个记载着祭祀铭文的三足鼎。
听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提出的这个分配方案,杨一眼登时就掀翻了桌子,如果不是秦彦培和周老强按住他,估计这老头得冲上去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两脚。
麻痹,文物出土之前你当缩头乌龟,文物出土了你跑来摘桃子来了,神马东西
中国国家博物馆跟中国考古研究所同属文化部系统,他们提出如此要求也有他们提出要求的道理。
出土文物是国家的,怎么分配展出自然是由国家说了算,更何况是这样四件绝对属于国宝级别的青铜重器。
再说了,上下五千年博物馆从性质上来说只是一家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资质的私人博物馆,能分给你们展出两件已经是破例了。
为了这件事儿,双方就僵持在了这里,不过因为秦彦培和周复始两个人的身份特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也不敢做得太过火。
而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冲则是变成了一根墙头草,站在中间左右摇摆,干着和稀泥的角色。
他职位低微,夹在这两伙人中间实在是难受至极,只能将情况汇报给了上级领导。
薛心涵此行主要就是为了协调这件事情来的,不过她在见三位老爷子之前,先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沟通了一下。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行政级别是文化部部属正厅级机构,馆长的行政级别比薛心涵低了一级,更何况,薛心涵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文化部部长的继任人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不敢不卖给薛心涵这个面子。
薛心涵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统一好意见,陪着笑前来拜访三位老爷子。
三位老爷子刚商量好返回金陵的事情,正好薛心涵来访。
秦彦培黑着脸冲着走进门的薛心涵等人说道: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看来上下五千年跟考古研究所之间的合作到此为止了,我们今天就退出联合考古队,至于出土的这四件国宝该如何分配,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杨一眼黑着脸说道:跟他们废什么话,咱们走。
说罢,杨一眼毫不客气的用拐棍扒拉开薛心涵等人,大步向门口走去。
周老冲着薛心涵哼了一声,赶上两步伸手搀扶住杨一眼。
看到这三个老头的举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和胡冲的额头上瞬间冒出了冷汗,不用说,他们也知道这三个老头是真的发脾气了。
其实他们哪知道三位老爷子此时早已是归心似箭,对他们来说,唐豆拿回来的那几个陶罐要远比这什么青铜战车四足方鼎这些东西的价值要高得多,同是国宝,同样无价,可是唐豆拿回来的那几个陶罐要比这些东西更久远了一两千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那些陶罐上还有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公元前00年以前的文字,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看到三位老爷子的态度,薛心涵急忙追着三位老爷子连声道歉,同时马上推翻了他们刚才统一好的意见,连声表示考古研究所跟上下五千年之间签署的那份合作协议是完全有效的,出土的四件套青铜重器按照协议理应由上下五千年优先展出。
三位老爷子也没有想到归心似箭竟然会得到这个意外结果,秦彦培呵呵笑着跟薛心涵说了几句场面话,谢绝了薛心涵邀请一起吃个饭的好意,还是坚持要返回金陵。
薛心涵这时才意识到三位老爷子急着赶回金陵必定另有其他的事情,是自己表错情了。
算了,话已出口哪有收回的道理,再者说了,这样处理不也是按照协议办事么也没有人会说出什么来。
离开邺城,三位老爷子催促着随行的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马不停蹄的赶回金陵。至于那四件重器,三位老爷子丝毫不担心还会发生什么变故,薛心涵既然已经答应了,她必定会妥善安排工作人员将那四件重器护送到金陵,交给上下五千年博物馆方面。
只是,博物馆以后跟中国考古研究所之间的合作恐怕会出现一些障碍,不过现在也管不了这么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什么东西比那几个陶罐更重要
十几个小时的路程,中途几位老爷子和古玩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连饭都没吃,终于在午夜时分赶回了金陵。
回到家,杨一眼径直走到唐豆和杨灯的门前,毫不客气用拐棍敲着门喊道:臭小子,开门。未完待续。
第649章 拜祭
【国庆之日,当出此章,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三位老爷子回家的动静把全家人都惊动了,唐豆急忙起床穿衣给老爷子们开门。三位老爷子见到唐豆,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道:“陶罐呢?”
唐豆急忙把老爷子们请进屋里,返回卧室将那四个装着陶罐的木盒捧了出来,小心地放到了桌上。
四个陶罐被拿出来摆放到了八仙桌上,老爷子们早已按捺不住,直接上手了。
伸手摸着一个个像是符号一般的文字,周老抬起头望着唐豆问道:“这些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你都问清楚了么?”
唐豆点了点头说道:“都问清楚了。”
秦彦培细数了一下四个陶罐上的字,兴奋中有些遗憾的冲着唐豆说道:“可惜只有三十六个字,你回头去多搞一些回来。”
唐豆笑着把小本子掏了出来,冲着秦彦培说道:“外公,我已经记录下来了,一共是四百一十二个字,应该还有一些字大禹也许一时没想起来,我估计还会增加上百个字,我已经把现在知道的陶文都记录在这个小本子上了……”
唐豆话还没有说完,手中的小本子已经到了秦彦培手中。
唐豆看周老凑头去看的样子,急忙回屋把自己的手机拿出来,打开相册递给周老,开口说道:“师父,这里有我给这些字拍摄的照片。”
周老急忙接过唐豆的手机翻看了起来。
这时老爸老妈和秦杰杨灯也已经从各自的房里来到客厅,秦杰询问得知三位老爷子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她忍不住抱怨了两句,转身到厨房去给三位老爷子准备晚饭去了。
林静茹见状也急忙跟过去帮忙,杨灯本来也要去帮忙来着,却被林静茹拦了下来,让她留在这里盯着睡在屋里的小豆子。
杨灯推开门看了一眼熟睡的小豆子,一笑站在客厅和卧室门口,面含微笑的看着正在忙碌的三位老爷子。
在这个家里,只要老爷子们开心,一家人就全都开心。
三位老爷子说的热闹,唐杞插不进话,干脆动手帮三位老爷子泡了三杯茶端过去,自己跟个小学生一样乖乖的坐在了一旁,充当起了服务生的角色。
唐杞有自知之明,在三位老爷子面前,他那点古玩知识根本就不好意思拿出来晒,包括他做得最熟练的做旧手段,在杨一眼这位羊仿传人面前,恐怕连一个提鞋的资格都混不上。
这时,周老拿着手机冲着唐豆问道:“豆子,这个年轻人是谁?”
年轻人?
唐豆一笑,他不用探头过去看也知道周老问的是谁了。
唐豆凑过去瞟了一眼,开口说道:“这个人就是大禹,后面还有几张照片,一张是舜帝的,一张是大禹的父亲鲧的,其他的一些照片都是崇堤和那些百姓们的照片,是我随手拍的。”
听到唐豆说照片上的人是大禹,还有舜帝,秦彦培马上收起了手中记录着陶文的小本子,凑过去探头去看周老手中的手机。
唐杞和杨灯也按捺不住好奇,也起身凑到了周老身后。
本来就在焦躁之中的杨一眼突然哼了一声,用手中的拐棍在地上使劲的顿了一下,胸中的一口气已经憋到了即将爆燃的地步。
人们都理解杨一眼的心情,也更清楚杨一眼的脾气,包括杨灯在内,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招惹他。
看到舜帝身穿麻衣,一脸和蔼笑容的照片,周老动容的捧着手机站了起来,他看了一眼秦彦培,轻轻咳嗽了一声,开口说道:“秦大哥,你不要见笑,我想……我想拜一拜舜帝和禹帝。”
秦彦培使劲的点了点头,拉住周老的手说道:“刚才我就想说了,这个,咱们如果对着手机拜祭舜帝,似乎有些不妥。”
周老使劲点了点头,望着唐豆把手机递了过去:“豆子,交给你了。”
唐豆咧了一下嘴,想到了舜帝对自己的一拜,想到了大禹对自己的亚父称呼,这时候,就算是打屎他,他也不敢把这些说出口了。
唐豆双手接过手机,伸手摸上了穿越戒指,噔的一声穿越走了。
眨眼之间,唐豆又穿越回来,手中已经多出了一个古朴的卷轴。
唐豆双手把卷轴捧到了周老和秦彦培面前,开口说道:“外公、师父,我找宋徽宗赵佶按照手机上舜帝和大禹的照片画了一幅《舜帝禹帝巡堤图》,您二位看一看当用不当用?”
唐豆双手握着天轴,周老双手微微颤抖的持着地轴,缓缓的展开了这幅新鲜出炉,却又明显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舜帝禹帝巡堤图》,望着在滔天洪水中的崇堤大坝上并肩而立,指点着茫茫水势的舜帝和大禹二人传神的画像,眼眶忍不住湿润了。
炎黄之下,饶舜禹汤,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周老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够有幸亲眼目睹他们的音容笑貌。
泪水滑落,周老怕泪水滴落在画卷上,急忙抬起袖子擦去眼泪,此时他才发现,不只是他自己,就连秦彦培等人同样也是眼圈红红的,杨一眼那个老家伙虽然不能亲眼目睹,可是他现在也杵着拐杖站在那儿,连身体都是微微颤抖的。
唐豆深呼了一口气,将原本挂在大厅正中的一幅黄庭坚的字摘了下来,恭恭敬敬的将《舜帝禹帝巡堤图》挂了上去。
数次瞬间穿越之后,《舜帝禹帝巡堤图》的画像下面多出来一张檀木的供桌,三牲供品一应俱全,只是不知道唐豆又是让哪位古人为他准备的这些东西。
周老搀扶着秦彦培和杨一眼,三位老爷子并排站到了《舜帝禹帝巡堤图》前,唐杞看了唐豆一眼,站在了老爷子们的身后,唐豆和杨灯两个人也急忙跟着站到了老爷子们的身后。
这时,秦杰和林静茹两个人为三位老爷子准备好了晚饭,正进来准备招呼三位老爷子先去吃饭,见到眼前的情形忍不住愣住了。
杨灯急忙走到两位老妈身边,低声向她们解释刚才发生的事情。
秦杰和林静茹两个人随之动容,她们看了一眼悬挂在中堂的《舜帝禹帝巡堤图》,悄无声息的走到了唐杞、唐豆父子身后。
这时,居中的秦彦培苍老但是却依旧铿锵的声音响起:
“九曲黄河,万里长江。日月经天,江河奔淌。华夏儿女,一脉炎黄。同根同祖,同愿同向。承前启后,统一派行。血浓于水,九洲共襄。舜帝禹帝,源远流长。后辈儿女,永世不忘。亘古俱凝,万年永昌。后世子孙秦彦培……”
秦彦培顿了一下,周老接口说道:“周复始”
杨一眼开口说道:“杨名远”
唐杞楞了一下,急忙开口接道:“唐杞”
“唐豆”
秦彦培的声音再次响起:“在此拜祭舜帝禹帝,佑我中华,繁荣富强。”
念罢,秦彦培率先跪拜了下去,周老和杨一眼一左一右紧随其后,唐杞、唐豆父子,秦杰、林静茹、杨灯也跟着拜了下去。
没有隆重的拜祭仪式,但是却有几颗赤诚的心,在这一刻,炎黄的血脉把大家凝聚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人。
第650章 天圆地方
祭拜过舜帝和禹帝后,三位老爷子过了很久才渐渐平静下来。
人老了,一生的棱角原本都已经被磨得差不多了,可是随着唐豆的出现,三位老爷子又重新焕发了活力,他们的*也越来越多,对唐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现在是在跟时间赛跑,也许是下一分钟,也许是下一秒,他们就只能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而这遗憾,却不仅仅只是他们自己的遗憾。
三位老爷子匆匆吃过应该已经快要算是早餐的晚饭,不理会人们的劝说,又聚到了八仙桌旁研究起了那些陶文。
刻在陶罐上的陶文杨一眼摸的到,可是记录在本子上和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杨一眼可就无能为力了,不过由于刚才的拜祭舜帝和禹帝,杨一眼的心情已经平复了许多,并没有借机跟唐豆发脾气,他只是更恨自己,更恨关荣飞了。
唐豆偷偷叹了口气,他理解岳父老子此刻的心情。
唐豆急忙穿越去找唐伯虎,让他给准备一些打磨成光面的滑石。
现在天还没亮,到外面去买滑石多有不便,还不如把事情交代给唐伯虎,这老货虽然色了一点,但是办起事来还是非常靠谱的,而且自己把事情委托给古人办理,只需要眨眼之间就可以把事情办妥,这就是穿越戒指所带来的好处。
唐豆穿越回来,又瞬间穿越回刚才去找唐伯虎那个时间的三天后。
三天的时间,唐伯虎早就已经为唐豆准备了一大堆打磨得光光亮亮的滑石,唐豆笑呵呵的塞给唐伯虎两瓶伟哥,约好下次一起喝酒,然后抱着那堆滑石噔的一下又穿越了回来。
唐豆是打算用这一堆滑石,在上面刻上那些陶文来讨好岳父老子的。
可是没想到,唐豆刚把滑石放到桌上,马上就挨了杨一眼一顿臭骂。
臭小子,能随便穿越古代了不起是吧?唐伯虎怎么说也是一代名士,让你这样使唤来使唤去的,你自己内心不觉得愧疚?滑石外面到处都有卖的,就算买一吨两吨也花不了几个钱,你偏偏要去占别人的便宜,瞧你这点出息
唐豆一头黑线,咧着嘴冲着杨一眼说道:爸,我这不是怕您等着着急么,从古代拿回来比出去买还要方便。再者说了,我也没占唐伯虎的便宜呀,两盒伟哥的价钱可以买一大堆这破滑石了。得,既然惹您生气了,我这就给唐伯虎送回去,然后我到外面去买,不过现在天还没亮,恐怕要
你敢!杨一眼吹胡子瞪眼的把拐棍举了起来。
秦彦培和周老忍不住开心的笑了起来,这个老家伙憋了一肚子火,终于还是找个理由矫情,把这口气发到唐豆身上了。
唐豆也知道,他要是真敢把这堆滑石给唐伯虎送回去,杨一眼的拐棍绝对得落到他脑袋上,他这么说不过是凑趣罢了,自己故意找打,怎么也让岳父老子能把肚子里的这口气顺过来。
杨一眼被秦彦培和周老笑红了脸,拐棍落下赏了唐豆一下:赶紧,给老子把那些字都刻出来。
唐豆揉着被拐棍抽疼的肩膀,呲牙咧嘴的无声的嘀咕着什么,惹得秦彦培和周老二人又笑了起来。
这一回杨一眼虽然不知道这俩老头为何发笑,但是也料定必定是唐豆这小子在作怪,举起拐棍又赏了唐豆一下。
唐豆不敢躲避,又挨了岳父老子一拐棍,一旁的秦杰瞪着眼睛冲着杨一眼喝道:你干嘛又打豆子。
他自己心里明白。杨一眼哼了一声。
唐豆冲着秦杰咧嘴笑了一下,急忙躲到一旁,闷头在滑石板上刻起字来。
滑石是软石,刻刀落下去跟用笔在纸上书写一样方便,等到天快亮的时候,他已经把几百个字分别刻好,还把相对应的现代汉字解释也刻上了。
三个老头围着桌上的四个陶罐一堆滑石板,却像是面对一桌最丰盛的盛宴一般,双目放光垂涎欲滴。
有了陶文和现代汉字的对照,三位老爷子很快解读出了那四个陶罐上面文字所代表的意思,不由得越发兴奋起来,可是眼前的四个陶罐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这个时期历史了解的需求。
杨一眼挥了一下手阻止了秦彦培和周老提出的这样那样的要求,冲着唐豆说道:小子,你马上去找舜帝和大禹,把舜帝都城的情况搞清楚,如果有机会的话,多搞一些有文字记录的东西埋藏在舜帝的都城里,就跟你在邺城埋的那几件重器一样,把详细位置搞清楚,然后我们几个老家伙带队去挖出来。你用不着弄虚作假,也不要自作聪明,让舜帝和禹帝为你特别做些陶文器皿出来。你只是去收集,然后把那些东西妥善的保存下来,咱们要还原给世人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马上?
唐豆咧嘴看了看窗外朦胧的天色。
好吧,马上。
唐豆站起身,冲着三位老爷子说道:我从瓷窑走。
三位老爷子点了点头,他们现在也知道唐豆名气大了,在外面行走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连去空中别墅都需要借道古代,相比之下,还是从瓷窑里走更稳妥一些,毕竟这是在自己家里,而且还有三位老爷子坐镇,肯定出不了什么问题。
唐豆回屋跟正在哄小豆子的杨灯说了一声,转身走出房间进入瓷窑,噔的一下穿越到了空中别墅。
整理好行装,唐豆再次穿越到崇堤帐篷里,舜帝鲧和大禹三人依旧还坐在那儿,外面也依旧是大雨滂沱,对他们来说,唐豆不过是消失了一眨眼的时间而已。
唐豆坐下来,望着舜帝直接问道:圣王,后世对您现在都城的记录语焉不详,甚至连具体的位置都搞不清楚,这件事对考古界来说成为了一个千古悬疑,希望您能指给我正确的位置,我们后人希望能对圣王都城遗迹进行发掘。
很多人都知道,舜帝的都城是穷桑,同时也是黄帝少昊颛顼三帝登基的地方,不过人们对穷桑到底在哪儿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在日照,有人说在曲阜,还有人说在沂源临朐安丘诸城阳谷,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说法,当然,主要是物证的不足。
原本唐豆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舜帝指给自己,自己穿越过去确认一下坐标就可以了。
可是,这个时期的地名跟现代根本没有任何对照,不仅地名没有对照,就连山川地貌,东西南北都无法对照,此时的地域环境跟现代的地域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而更令唐豆头疼的是,这个时期的人类因为不了解地球,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笼罩着大地,大地是由四根柱子顶起来的。
唐豆连哭的心都有了,看来,要从初级地理知识开始给几位祖先们解释了,而舜帝的都城穷桑,若是自己不跟随着舜帝一起走回去的话,恐怕依旧是无法了解清楚到底是在什么位置。
第651章 大禹治水
唐豆穿越回去告诉三位老爷子暂时还无法确定穷桑到底在什么地方的事情,以免三位老爷子等的心焦。
三位老爷子对这一节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们知道唐豆就算把地图摆在舜帝等人面前,他们恐怕也无法指出确切的位置,想要确定位置,唯有等唐豆亲自到穷桑才行。
只是这桩困扰了世人数千年的悬案,他们实在想早一天解开,因为老天爷留给他们的时间实在已经不多了。
在老爷子们的催促下,唐豆再次返回崇堤。
大水未退,舜帝等人恐怕暂时是不会离开崇堤的,正好借着这段时间,唐豆跟舜帝等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交流范围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等各个方面,唐豆需要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而唐豆则为舜帝大禹他们敞开了未来的整个世界,只是舜帝大禹他们感到一切都那么的不可思议,未来世界的一切已经完全颠覆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三位老爷子虽然还没有得到穷桑到底在什么地方的确切消息,可是唐豆跟舜帝等人交流回来的这些信息已经令三位老爷子欣喜若狂,这可是绝对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尧舜禹汤时期的社会形态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段时间,唐豆绝大多数的时间全都放在了这个时期,尤其是对大禹,他更是倾尽了心力,他在帐篷里悬挂了一张最新版本的中国山川地貌全图,从基础地理知识开始给大禹讲起,循序渐进,终于使得大禹对于中国的地形地貌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他依旧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他的固执令唐豆也束手无策,毕竟他不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