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啸又叫了田丰来:“元皓先生。大典之时,必然是无数百姓观礼。这个就要劳烦你费心了。“如此盛况,人岂能少了。主公放心,定然成为一个辉煌的盛典。”
郑啸走在院子里,想想自己的登基大典不能有任何影响,又叫来贾诩,吩咐他在最后这个月,突袭各方在长安的探子间谍。这些人全部抓了。一定要保证登基大典不出一丝差错。
只是崔琰这帮子文士,加紧看押。现在杀他们还不到时间。
“主公。您交代我的事情都办好了。”许攸急慌慌跑来。
“噢,子远啊。都办妥了吗?这些人是什么目的?”
“这些人救崔琰只是想要挟崔琰地从第崔林,崔林现在是南阳郡郡守。一旦那里乱了,樊城的大军就乱了。”
“恩,崔林现在人在那里?”
“在长安。”
“你啊,真是地。崔家正主在这里,要送黄金怎么会让别人送,崔林在长安却不出面?真是让钱给迷住眼睛了。好了,你配合贾诩将这些人一网打尽。此事就这样。从没发生过。明白了吗?”
许攸那里还会不明白了,郑啸这是原谅他了。那些黄金自己可以安心的享用了。这件事情都当没有发生过,这个也是说说而已,今后自己要夹着尾巴做人了,在有什么问题,那定然是新账老账一起算的事情了。
郑啸这个时候却也心烦,这崔琰好死不死的这样,杀又舍不得,不杀又不行。罢了,他临行前最后见他一面吧。
“来人,召崔林来,在将崔琰从大牢里提来。”
这崔家兄弟二人来了以后,崔林见礼,崔琰却一副等死的样子。
“季,你还是阻止我称帝吗?”
“大将军,琰生为汉臣,死为汉鬼。请赎琰不能在为大将军效命了。”崔琰却很坚决。
“唉……你又何必如此,难道在我治下百姓过的不好?难道在我治下我汉人会受到外夷欺辱?难道在我治下江山会沦陷?”
“都不会,大将军,你做的一切都是有利地。您强硬的对待外夷,保护我汉人,让我汉人扬眉吐气。您治理地国泰民安,带给了百姓平和地日子,不在受战火之苦。您爱护百姓,开学宫教化世人,然万民安康。一切的一切,琰鼎力支持,只要大将军不称帝,琰愿意为大将军您奉献终生的力量。”
“你为什么一定要反对我称帝呢?”
“大将军,琰是汉臣,生死皆是。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琰不才,愿意效法古人,望大将军成全。”
“这王朝就真这么重要吗?商不仁,周代之;这是顺应天意,顺应民心的举动啊。季,汉室已经灭亡,你又何必为一个腐朽的王朝殉葬?”
“不错,汉室腐朽了。需要大将军这样的人重整乾坤,在兴汉室。但大将军要称帝,要复秦,琰绝不同意。”
郑啸被崔琰弄得十分无语,怎么这么死脑筋,转头对崔林说到:“德儒,你也不劝劝你兄长?”
“大将军,兄长有自己的想法,林不好妄议论。”
“你们俩兄弟还真是一个样子,呵呵…………”郑啸被气乐了。
这个时候崔琰却说:“大将军,我有几句话交代德儒,可否?”
“准了。”
崔琰转头对崔林说到:“德儒,大将军代汉,已经不可逆转的事情。你要替我为大将军效力,延续崔家。我死后,不要想报仇,我的死是我自己愿意地,与大将军无关。
德儒,你还年青,还有大好地前程,以你的才华,必然能造福一方。大将军善待百姓,正是万古明君,你要全力辅助大将军,知道吗?”
郑啸等崔琰说完了:“季,既然你认为我会是一个好皇帝,为什么不帮助我去造福百姓?”
“大将军,任何一个王朝地兴盛,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的。汉室江山将亡,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扭转。琰愿以自身之性命为葬,陪着这大汉王朝而去,希望自我以后,在没有人为这大汉王朝殉葬。”
“这个不太可能,反对我的人很多,这些人可不是能说服的。”
“这些人不过是跳梁小丑,大将军统一之势已成。这些人为的是自己的野心与利益而反抗,不是为顾全汉室忠义而反抗,大将军,琰已经无欲无求,请大将军赐死吧。”
“唉…………季这又是何苦。也罢,我成全你,你我君臣一场,你回家去吧。安抚好一切,便在家中自尽吧。可惜,可惜啊……”
崔家兄弟走后,典韦在一边问了起来:“主公,您不怕这崔琰逃跑吗?”
“呵呵,你不明白。若崔琰会跑,他就不是崔琰了。”
正打算和典韦随意聊几句,下面有人来报:“报,徐晃将军有消息了。”
风起云涌 第二百七十五章 登基称帝
更新时间:2009…5…3 22:52:03 本章字数:5485
“公明有消息了?说,公明如何了?”
“徐晃将军没有死,只是他受了重伤,被人救了,修养数月,依然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最近才被我军发现,急报而来,同时发现的还是曹操军大将夏侯,也没死。和徐晃将军一样受重伤。”
“好,好。速速带人将公明带回长安,请张机先生医治。”
这徐晃还真命大,一场洪水居然没有死。这夏侯也是,他们都是什么材料做的?还是人吗?不过没死就好,徐晃可是跟随自己的老将了,可是自己的心腹。
心情大好的郑啸,现在登基为帝一切顺利,爱将徐晃又有了消息,好事啊。郑啸继续处理起公文,这些即便是登基大典也是要处理的,同时他在构思兴建凌霄阁。
哒哒一阵轻轻的脚步声音响起,郑啸目光一扫,是自己长女郑洁,已经六岁了。现在可是后院里的调皮鬼,郑啸的儿女们充分继承了郑啸小时候不安分的传统,都是捣蛋鬼。
郑洁悄悄的跑到自己老爹背后,小手一抓郑啸袍角。一副诡计得逞的样子,兴奋的扭头就跑,也许是太兴奋了,没有注意到脚下,绊倒了,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郑啸急忙起身将郑洁抱了起来:“洁儿乖,怎么摔倒了?”“哇……我来给父皇送糖糖的,可是……哇。”小手一摊开,一个小糖块在小手中碎裂了。
郑啸那里不知道,这小丫头是在自己袍子角上抹了蜂蜜,这样的小恶作剧也只有这个小丫头敢做。
“洁儿乖。好洁儿知道心痛爹了。来,糖很甜。”郑啸一吸,小手上碎裂的糖都被吸到郑啸嘴里。
小洁儿也不哭了:“父皇,好吃不?这个是我刚刚抢谦弟弟的,嘿嘿……”
看着女儿一副恶作剧地表情,郑啸哈哈一笑,儿女们都是调皮鬼啊。忽然郑啸意识到。大女儿叫自己是父皇。不是爹爹…………
“来,告诉爹。你为什么改口叫父皇了?”郑啸一边问,一边用自己胡子去扎女儿那粉嫩嫩的小脸。
“呵呵……父皇,痒痒。”小丫头一阵笑声后,揪住郑啸的胡子说到:“娘说的,娘说爹马上就是皇帝了。家里不能坏了规矩,要我们几个都改口叫父皇。”
文姬,到底是文姬啊。很合我的意啊。这皇后一事也该有个定夺了。
“洁儿,今日读书了没有?”
“父皇。王桀夫子讲的好没意思。还是贾诩爷爷讲的好玩。父皇。不要让王桀夫子讲学了好不好。”王桀作为文学术数教师,教授郑啸地子女,还是很称职地。这王桀年幼的时候就颇得蔡邕赞赏,后来投效了郑啸,一直帮助陈琳打理学宫。郑啸的意思本来想让陈琳亲自教授自己子女的,但是想想陈琳太忙了,还是王桀来吧。
现在王桀和贾诩两人教授自己的子女,现在自己的孩子都还小。最大的才六岁,还在启蒙教育阶段。还是以王桀为主的。
“瞎说。王夫子地才学是极好的,多少人想请都请不到呢。去吧。去和弟弟妹妹们玩吧。”
郑啸让女儿去后。开始考虑这皇后地事情了。自己要称帝了,这后宫总要有个主人,这皇后之位置该如何处置?其他地夫人之位都好处理,唯有这皇后之位不好弄啊。
蔡文姬和马云都是自己最早娶进门的,一直也对她两人平等对待。现在还是个麻烦,就文才贤淑而言,蔡文姬是当仁不让的,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最重要的是,蔡邕死的早,蔡文姬当皇后,没有什么外戚,外戚揽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可马云呢?有马家支持,在军中势力强大,自己起家的时候马家就一直支持自己。不放过他。”
这些人那里敢对抗赢啸啊。他们不过是被人蛊惑,这皇帝之位太诱人了。说不动心是假地,只是他们没有实力坐上去而已。
“太爷爷,您别生气,我们不敢对抗陛下。我们只是想求太爷爷绕了那些兄弟,他们是一时糊涂,被人蛊惑才反对陛下地。求太爷爷开恩。”
“那几个蠢货。我尽力吧。但是我告诉你们,十九称帝,若是连我们自家人都要反对他?那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吗?都把我大秦的脸面丢光了。我大秦蛰伏了四百多年,今天好不容易可以扬眉吐气了,他们还有歪心思。
行了,都回去吧。我乏了,这些兔崽子我尽量饶恕,不过那几个牵头地,他们必须消失。”
老爷子一发威,整个宗族也都不敢在有异动。第三天,大部分人被放回家中,在不敢提反对赢啸登基一事。只是悄无声息的消失了九个赢氏子孙,再无人知晓…………
炎黄418年正月初一(公元197年)赢啸登基称帝,祭祀天地,拜祭太庙。还国号秦。废年号,改历法,称炎黄历四百一十八年。
追封赢啸父亲赢睦为大秦文皇帝。作为大秦复起的开国之君。定都长安。入主长安皇城,长乐宫之名复还大秦兴乐宫。大赦天下,以示宽仁,不同先秦之法制严苛。
袭承大秦户籍制度,所有人皆登记造册。改全民皆兵政策,所有适龄男丁农闲时间都需接受军事训练,随时准备接受国家征召等等。
汉承秦制。大部分的制度是不用修改的。本来就是大秦的制度。只要这国号回到大秦,这些制度也就回到了大秦地本色之上。
虽然有些改变,但是赢啸并不急于改回去。时代在变化,随之而来的变革也是很正常的,若在全部回到大秦那一套上,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对的。当日观礼之人是密密麻麻,将皇城之外围了个水泄不通。据时候统计,当日维持治安所投入的军队足足达到三万之众。就这样都很艰难的才维持住。可想而知,来了有多少人。
当赢啸一身黑色龙袍亲手在皇城之上将象征着大秦的玄色大旗升起。迎风烈烈招展开地旗帜之上。一个金线密密缝制地出的“秦”字象飞出大旗一般。
所有人高呼万岁。拜服在地。由近致远,黑压压的人群皆拜倒在这大旗之下。不断高呼着“万岁”。赢啸站在皇城之上,俯视众生,一股血气似乎压在胸中,不吐不快。
那种荣誉与责任重重砸在他心房之上,本以为克服大秦后似乎可以轻松一下。但是看到下面无数人拜服在他大秦旗帜之下,拜服在他身姿之下。这责任与荣誉更重了。
不错,他要带领军队获取荣誉;他要给予百姓平安的生活;他要开创一个盛世,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一个灿烂无比的大帝国。
超越一切。让大秦的辉煌再现于世。让炎黄的威武传于世界。
庆典结束了,人们却在皇城之外。久久不能散去。今日之见,足够他们吹嘘一辈子地了………………
回到皇宫,赢啸却依然坚持着处理公文。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地义务。同时复国了,该大封群臣了,这也是很浩大地事情啊。
“少爷。”蒙捷这份称呼,从没有改变,不管赢啸在什么位置上,这让赢啸感觉十分之亲切。
“蒙叔啊,什么事情?”
“少爷,这是老爷留给你的最后一封书信了。现在您称帝了,该是给您的时候了。”
最后一封?父亲留给自己的书信并不多,可自己却一直有着期待。这些书信往往会给自己无尽的动力,当自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现在…………终于到最后了吗?
默默的接过书信,打开看到那熟悉的笔迹,即便称帝,即便荣誉顶天,可他永远是父亲的儿子。
“若我儿能见此信,则当是称帝之时。首先恭喜你这个臭小子,当年在骑在老子脖子上拉屎地小家伙,现在已经一代帝王了。只可惜为父看不到了,也不知道你个臭小子现在多大年纪了,我那乖孙儿和重孙儿有多少个了?不过就算你小子拥有再大地疆土,到了再大的年纪,你个臭小子还是当年骑在我脖子上地那个小破孩。
好了,说正题。不管你现在统一了中国没有,我的一切已经留给了你。臭小子,从小不喜欢读书,现在知道为难了吧。但是即便你这辈子做不完,也要让你的儿子辈分,孙子辈继续走下去。
你老子我当年也是……用我那个年代的话讲叫“愤青”。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完成这些意愿,当然量力而为,我可不想你因为固执的做这些给我们炎黄子孙带来灾难。
我不知道你现在全国还是多少人丁,但是你统一全国之后,第一大难题是门阀。可最大的威胁却是在北方草原。若不是因为你个臭小子出现,这汉末之后将是五胡乱华,这是一个黑暗的年代,对汉人来说是个极度黑暗的年代。
中原的汉人历经战乱,没有能力对抗草原民族南下。可怜的汉人开始了黑暗的历程,至于五胡,大概是鲜卑,匈奴。羯,羌,还有个忘记了,反正就是在乌丸,丁零,氐人之中了,反正这些畜生都有份。
原来的五胡乱华之时。汉人凄惨到被这些人称呼为“双脚羊”。杀了当粮食吃。这一次五胡乱华几乎将我炎黄子孙杀到濒临亡族灭种。虽然后来我们顽强地复兴,但是这血海深仇却已经不可消除。
孩子,这草原上的威胁不除,我中原汉人就没有安稳的日子。所以,你要记住,若是有谁告诉你说要以德服人,要感化这些蛮夷,就把这人拖出去打。对于这些蛮夷。只有刀剑与皮鞭才是道理。
我给你留下一份大概的草图,这个世界太大了。大到你不可想象。还有。老子不是学地理的,不大清楚有没有画对,反正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了。”
赢啸看到此处,拿出信中的一份草图,确实,画的不怎么样。不过其中包含地内容却让他震惊无比,好大地世界,中原大地历来的被认为是天下,居然在这之外还有这么多的地方。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盛。赢啸也知道远方还有一些国家。本以为是化外小国,但是在看这地图。这罗马就是一个不比中原小的大帝国。震惊了一会。赢啸继续开始看信。
“这世界,大部分地方是海洋。所以掌握了海洋就掌握了世界。我所知道的航海知识我都留在书中,你慢慢看,不过不要全信,要实践。你老子我上辈子连海都没出过,也不知道有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反正我知道的东西都些在《海航纪要》里了,但是非常不完善,你要做地是尝试,是探险。
若是海航有所成就,你记得,按照我留下的地图上,那个叫北美洲地地方,你要派人去寻找土豆与红薯这些植物,至于其有何功效,什么样地外形,什么作用。我在《农学杂谈》里记载的都有,臭小子自己去查,对你有非常大的帮助,大到你不可想象。
现在不在是父亲对儿子的嘱咐,是一个炎黄子孙对一位帝王的请求。请求你做一件事情,现在的三韩与瀛洲,希望你将他占据,成为我中原的领土,完全同化掉,让他们习汉文。也许在这个时代,这两个地方与我汉人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甚至会是很顺服的外邦。
但是,在千百年后我那个时代里。这些三韩人窃取我中华璀璨的文明,宣称是他们地。那个时代我们称呼他们为他高丽棒子,这些人居然敢说他们是我汉人地祖先,所以,请求皇帝将三韩收入国土,成为三韩县。彻底的抹杀这些人从我大汉文明窃取地一切而后宣称是他们自己的文明的丑恶行为。
记得有一点要小心。这些高丽棒子反复无常。在原先的历史中,大约也就是你向后的几百年。中原一位帝王曾经征伐这些高丽棒子,却败在礼仪与这些高丽棒子的反复之下。这些高丽棒子一见天朝大军来了,便假称顺服。天朝大军一走,马上反叛,断了粮道,使得数十万汉家好儿郎葬身在三韩。还请你切记这个教训。
而瀛洲,在我原先那个时代,我们称呼他们日本鬼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是我中原王朝的顺服者,但是这些人狼子野心,天朝势大之时,便称臣,恭顺的无以复加,让人不忍加罪。但一旦天朝势微之时,这些畜生便露出爪牙,狠狠的咬上一口。
千百年后,这些日本鬼子趁中原势微之时,几乎将我天朝汉人杀到亡族灭种。还请皇帝陛下,将东瀛收入国土,成为东瀛县。
然征伐东瀛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些畜生,而是海洋上的台风。曾经有人出兵攻打,但是数十万大军却被海洋上的台风击溃。全部死亡,还请皇帝陛下谨记谨记。
我所说的是请求,是一个汉人子民向皇帝的请求。或许现在我们汉人和这些人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这些落后文明以后必然是我们汉人的心腹大患,所以,我请求,皇帝陛下,请将这些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草原五胡,三韩,瀛洲,现在皆是梦寐的野蛮时代,没有什么文明之说。所以这不是抹杀文明,还请皇帝陛下同意,这个汉人子民对您的请求。
为父自知时间无多,不能在为你留下什么了。我留下的书籍,希望我儿多做研读,我能留下的都留下了。对于域外很多东西我并不知晓,毕竟这个时代里很多东西我不清楚。
这些就靠我儿亲自探索了。大秦的旗帜必将征服世界,汉人的威武定然要撒播于世界。一切都靠你了。陛下,我去了。我做了能为你做的一切,后面就看你的了…………”
赢啸看的泪流满面,父亲啊,您放心,您的请求我一定完成,一定会让一个亘古未有的辉煌帝国在我手上诞生。您放心,请您在天上看着我…………
风起云涌 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封群臣
更新时间:2009…5…4 19:24:57 本章字数:6442
炎黄418年元月初五,嬴啸在皇城之中举行第一次朝会,却是大封群臣的时刻。
好在汉承秦制,大秦的大部分的制度还在,只需要稍加改动就可以了。
嬴啸一点头,朗声说到:“今大秦再起。诸位居功至伟,宣。”马上有人出来捧起圣旨开始宣读。
“圣谕。田丰,性行淑均,辅国有功。封丞相,列三公,赐金印紫绶。辅助朕管理百官,处议朝政。
贾诩,机敏远识,辅国有功。封御史大夫,列三公,赐金印紫绶。领御史,监察百官,参议国政。
高顺,知兵善行,辅国有功。封太尉,列三公,赐金印紫绶。控天子之军,掌各级军官之任免与考核。
陈琳,文华盖世,辅国有功。封奉常,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掌礼仪,控天下学宫,百官选拔。
赵云,文武兼备,辅国有功。封郎中令,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掌殿中议论、宾赞,控禁卫军,责成长安防务。
典韦,忠诚勇猛,辅国有功。封卫尉,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控羽林军,掌皇宫防备。
华雄,随朕转战,辅国有功。封太仆,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控天子车马,掌天下马政。陈宫,刚正不阿,辅国有功。封廷尉,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掌全国司法,控廷尉狱,审理官民之案。
嬴复。德行于世,辅国有功。封宗正,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控宗室属,决断宗室。
杨松,调控民生,辅国有功。封治粟内史,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掌国库钱粮贮存,控天下物价平抑。
蒙明,理财有道,辅国有功。封少府,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掌天子产业起居,控内库出入。
沮授。高远有识,辅国有功。封典客,列九卿,赐银印青绶。掌各方外夷部族首领朝觐事务,控天子外宣之策。”
三公九卿皆封完,嬴啸看着在下面微笑的郭嘉十分无奈。****这小子,太懒散了,本来这三公九卿必然有他一份。可这小子居然跑来告诉自己。这些事务太麻烦了,还是跟着自己参赞军机,指挥战阵来的好。
最后一番讨论,只好应下他地意思,这小子,真是让人无奈…………小黄门却在继续宣读。
“圣谕,郭嘉,才华盖世。辅国有功。封谏议大夫,赐金印紫绶。掌天子建言,参议国事。”
这一下所有人都直眼了,都知道赢啸对郭嘉是恩宠有加,却只封了个谏议大夫,官职虽小,可却与三公一般享受金印紫绶。真是…………但是谁也不能说什么,这是天子恩赐。谁敢反对?这郭嘉。一副笑眯眯的样子,除了嫉妒……还能做什么呢?
“圣谕。鲁肃,见识过人,特征为属。封谏议大夫,赐银印青绶。掌天子建言。
陈登,才思敏捷,有功于国。封谏议大夫,赐银印青绶。掌天子建言。
张松,博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