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行-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情况李纲和杨华并不是不知道,可现在范琼的大军还拖拖拉拉地掉到后面,根本来不及赶到战场。他们手头也没足够的兵力去替换解前,也只能赶鸭子上架,把解部推上去了。
李纲给解潜的命令很简单:扼守南北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牢牢地给我钉在那里就算大功一件。
如此,倒给了解潜贻误军机的口实。这家伙带着部队慢吞吞地在路上走着,队伍拉得老长。沿途不断向地方要钱要粮,反正一句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种师中就是吃了盲动主义的亏,他老解这次要慎重再慎重。
河北宣抚司给解部下发的军饷是钱一万贯,军粮八千石。数量虽然不大,但因他的行军路线有一半在隆德境内,沿途都可补给。所以,刚开始地时候,他还走得顺畅。但一到威胜军之后,速度就慢得像蜗牛,不但派人回隆德找杨华叫穷,说军队缺衣少吃,军中又流行瘟疫。需要大量药材、粮食、被服,反正是什么你们有什么他就要什么。
一开始,听到解潜说军中发生瘟疫,李纲和杨华都吓了一跳,天气这么热,估计也是腹泻一类的疾病。连忙送去了大量生姜、大蒜、柴胡、穿心莲之类的药材。可没想到。刚送去没几天,解潜又说,药材从后方送来实在麻烦,干脆折合成现钱,就地购买好了。
李纲大怒,下了死命令。要钱没有,你部必须在二十七日前进驻南北关,否则军法从事。解潜这才知道李纲动了真怒,不情愿地加快速度朝南北关赶去。
不久,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解军因为许久没有领到军饷,有士兵闹饷,一百多个士兵追打主管,以至于将一个都头殴打致残。
这个时候。李纲和杨华这才意识到解潜军的战斗力已经低下到何等程度了。先前拨给他的一万贯钱,经过层层克扣下来,往一万二千士兵手头上一撒。到每个士兵手头根本就没几文钱。
若在放任不管,一旦哗变,问题就严重了。
李纲最近整夜失眠,头发都白了,人也瘦得脱了形。他所带了的二十万贯钱早已用尽,到现在,连办公费用都成了问题。不得已,只能让杨华想法子。
杨华也是拆东墙补东墙,夏税已经征收完毕。新打的麦子还没入库就派人送到各军手中。为了购买各种战备物资,他甚至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了三十万贯现钱。
可就这样,河北宣抚司的财政情况依旧继续恶化下去。就算他将自己这点可怜地身家全部贴补进去,也与事无补。
他手头地龙卫军也是个吃钱的窟窿,两千人马,加上曹成的一千乡军,库房里仅存的十几万贯钱根本就不够支应。这点钱,也只够他用到冬天。
杨华因为病得厉害,没办法上战场。龙卫军的主要职责是驻守隆德这个大后方,保障后勤运输线的畅通。这点人马撒出去,在整个晋南四下警戒,兵力已经匮乏。不但乡军出去了,游奕骑出去了,连赵明堂地陌刀队也派出了一千人给运输队当保膘。
现在的隆德府只剩五百步兵,根本没办法给前线以任何支援。
这让龙卫军诸将大为不满,本来,他们都摩拳擦掌地想上前线立功。可现在居然当起了脚夫。越想越觉得窝囊。
为了解前线地燃眉之急,为了安抚解潜军。杨华以私人名义给汪伯彦去一封信,请他接月自己两万贯。
汪知州倒也爽气,说钱给你,不用急着还,以后在盐利中扣除。
拿到钱之后,李纲和杨华命杨志火速押解这两万贯钱去南北关给前线士兵发饷。
杨志带了十几个民夫带着这一纲钱追到南北关,这个时候,解潜地大军已经散乱得到处都是,满世界都是喧哗着行军的士兵,道路上还有不少民夫个车马往来不绝。兵兵争道,兵民争道,人车争道,挤得不能在挤。
杨志心中发凉,眼前地情形完全是长次盘陀大败时的翻版,只不过一个是溃败,而现在则是在进攻。
往日的姚家军完了,眼前这一万二千人已经堕落到比乡军还垃圾的地步。
他不断地拉住在路上漫无目地耷拉着脑袋向北的士兵:“你们解宣抚呢?”
士兵们都用木讷的眼睛看他一样,摇摇手,依旧低头前进。
到中午地时候,杨志总算在一个隆德民夫的带领下找到了解潜,开始办交接手续。
他心中郁闷,心道,总算完成任务了,还是快点回隆德为好。
这样的部队看了就让人憋气。
他并不知道,就在远处的山谷中,一支庞大的部队正陆续抵达。战马萧萧、铁甲铿锵,一队又一对士兵洪流一样将山谷填满。首先完颜娄室,然后是活女,接着是完颜银术可和耶律五马。
所有人口中都咬着一根木棍,连战马也被勒住嘴巴。一支支部队顺序地开来,竟悄无声息,但那种震撼天地的整齐脚步声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一共一万五千人马,其中骑兵六千,重骑三百,轻骑五千;重步兵三千,轻步兵六千。有一万多匹大牲口,一千辆马车,完颜银术这支部队已经彻底骡马化了。这也是他手头能集中的全部力量。
看着那三百重骑。完颜银术瘦长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这可是金兵中最强的铁浮屠,老实说,用来对付解潜这支部队还很有些浪费。如果是折可求,他大概会提些精神吧。
“好了,就进攻吧。”银术语气寡淡地下令:“可以着甲了。”
“着甲!”
“着甲!”
各军猛安和谋克们一口吐掉已经在口中被咬得稀烂地木棍,大声下令。
队伍开始动了起来。所有人都麻利地从身边的车上、马背上卸下铠甲,飞快地朝身上套去。
轻、重步兵兵还好些。铁浮屠那一套样式古怪的铠甲穿起来很是麻烦,这种重达六十斤的铠甲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穿戴。因此,每个铁浮屠身后都跟着两个辅兵。
到处都是铁甲和兵器发出地铿鸣。
不断有斥候来报:“敌离我五里。”
“敌离我四里。”
“三里。”
可以看到敌人大军运动时腾起的烟尘了。出了山谷就就是一马平川,选那里做战场,正利于女真骑兵的冲击。
银术可耐心地等着,等着他的铁浮屠。
很快,重骑兵穿戴完毕。再看他们,身上都批着长长地铁甲。铠甲的裙边已经拖到脚肚子上。而头上地兜兕则像是一个简单的套子,两百多片精钢打造的甲叶子被铁环串成一个帽子形状,从头上套下来。直接笼到肩膀。
“可以了,娄室带着铁浮屠先上。五马轻骑侧翼配合,活女带步兵主力随娄室跟进。没什么战术,也不需要什么战术。随便你们怎么打。我带两千步兵做预备队。”完颜银术还是有气无力地说,“但有一点,别让我等太久,我耐心有限。天黑前全歼解潜,明天还要去打刘颌呢。”
“是!”众将同声大喝。
完颜娄室穿着沉重的铠甲走到战马前,一个辅兵单膝跪在地上。将两只手合拢在一起,伸到马腹旁边。
娄室提起右脚踩在那一双手上,一借力,翻上马鞍。
另一个辅兵已将一柄长长的骑枪递了过来。
“铁浮屠,冲锋!”
宋、金第三次太原之战开始了。
打开二十口箱子,两万贯簇新的铜钱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刚才还在脚步蹒跚行军的士卒们都停了下来,皆瞪着失神地眼睛。两万贯,一人一贯。这个月地军饷算是有着落了。仿佛是突然醒悟过来,所有人都低低地欢呼起来。
随着围观地士兵越来越多。
一个小吏正在清点这一大堆铜钱是,神情专著,鼻子上地汗珠子时不时落下去,然后悄然无声地消失在一堆铜臭之中。
良久他才抬起头朝解潜点了点头:“大帅,数字对上了。”
杨志舒服地伸展了一下已经赶路而累得有些僵硬的四肢。不管怎么说,这次押送任务算是圆满地完成了。说起来也是可怜,加上龙卫军也算是有一段日子。他这还是第一次带队出任务。能够将这事半好,至少能给杨华大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他杨志办事还是很牢靠的。
解潜皱着眉头看了看身边的士兵。大声呵斥。“干什么,回去回去。少不了你们的。各队将军,把你们的人带回去,整顿好队伍,马上就要进山了。抓紧点时间,别再这里磨蹭。”
不知怎么的,他觉得有些不安。在这种空旷的平原上,队伍又这么乱,若遇到敌人,后果还真不堪设想。只要能尽快把部队开进山区,把守住各处路口,敌人就算来再多,他也不怕。打不过北奴的精锐,据险而守还能有信心地。
身边的副将一笑:“大帅不用担心,先前大家军纪混乱是因为欠饷太久,弟兄们都冷了心。现在见到军饷,秩序很快就会恢复过来。再说了,北奴远在太原,难道还插着翅膀飞过来不成?”
杨志接过解潜递过来的回执,小心地说:“禀解帅,末将来的时候,李宣抚和杨观察特意交代,请大帅足额发放军饷。否则,若军队再闹出什么事来,怕……末将不会说话,还请大帅恕罪!”杨志惶恐地跪了下去。
解潜冷笑一声,伸手将他扶起,又指了指周围满山遍野的士兵,道:“杨将军,你回去同李宣抚和杨观察说,我解潜在军中也熬了几十年,什么钱可以拿什么钱不能拿,轻重缓急还是拿捏得准的。他们当我解潜什么人,这兵真这么好带吗?姚家军……姚家军可姓姚不姓解,我能做统帅,主要是因为资历摆在那里,其实大家也未必服气。
我这也是瞎子的眼睛………摆设。
再说了,这次出兵太原,其他各军各帅远在天边,李大人拿他们没办法。我解潜可就戳在他眼皮子底下,出了事,顶缸的可就我一个。罢了,这个狗屁主帅我当得也没意思。胜了,功劳是大家的。真败了,李纲也只能拿我出气。谁叫我直接归宣抚司管呢?”
解潜说得丧气,杨志不敢接茬。他只是一个七品武官,而人家解潜贵为宣抚副使,肯同他说这么一番话,已经算是给面子地了。
杨志只能尴尬地笑笑,“手续已经办妥,若大帅没别的交代,末将这就告辞了。”
“去吧,去吧!”
杨志正要离开,但解潜将头转向南北关的位置,又看了一眼前面绵延的群山,突然一声大吼:“他奶奶的,怕什么来什么,传令各军,布阵,布阵!”
这一声喊得声嘶力竭,一刹间,喧哗的队伍被一片沉重马蹄声掩盖。
到处都是士兵们惊恐的大叫:“敌袭,敌袭!”从对面的山谷中,一道铁流奔腾而出,满目都是金兵铠甲上耀眼的金属光芒。
杨志心中一沉,这队金兵实在太多了,难道太原那边地主力全来了?
真是……太他妈快了。太原距此地可有两百里路啊!
PS:求月票,新书月票榜竞争实在是……太他妈激烈了!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弱冠封侯节度使
更新时间:2009…9…18 17:13:21 本章字数:5572
靖康一年,八月三日,隆德,屯留县。
“解潜军已经崩溃了,现在,北奴大军正在攻击刘颌部。如果没有意外,刘部也抵不住银术可。”
一千五百龙卫军陌刀队,四百游奕骑,一千乡军静静地站在校场上。烈日之下,被烤焦的土地上有热气氤氲而起,眼前的景物在微微扭曲。虽然铠甲都放在旁边的驮马上,所有人都是一身单衣,可汗水还是不住渗出。
杨华坐在马背上,看着默不着声的部队,这支由他一手带出的军队已经深深地烙印上自己的性格,坚强,沉默,顽固,永不妥协。
第三次太原之战已经到了最**,水已沸腾,如果历史按照他本来的轨迹向前运行。那么,金人的烈火将用太原这口锅将西军,将中国熬干,耗尽,直到化为一团虚无的水气随风而散。
可是,既然来了,总得有做些什么。
现在的女真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在未来五十年之内,依旧是中国北方最强横的力量。这是一团巨大的阴影。北方民族特有的破坏性,也将在这五十年之内被他们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那些嚼着肉干,剃着趣青脑袋的女真人,将挥舞着狼牙棒纵横于黄河南北,将他们的野蛮、残忍和杀戮肆无忌惮地倾泻到柔弱的汉人身上。
到南宋初年,国土大半沦陷,万姓死亡殆尽。京西路的人口由八十万户锐减到六千户,不足以前的百分之一;淮南东路由六十万湖锐减到十二万户,减少百分之八十;淮南西路由七十三万户减少到二十一万户,户口损失百分之七十;荆湖北路由六十五万户掉到三十六万户,减少百分之四十五。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腐朽堕落到极至的北宋赵家王朝。
可身为北宋体制内地军官。身为一个汉人。杨华又能怎么样呢?
在空前国难面前。在无边地血海中。也只有战斗这一条路可走。
不可否认。在夏收时。他曾经向关群透露过自己地野心。在夜深人静地时候。杨华甚至想。如果给自己一个稳固地后方。再用个三五年锻炼出一支上万人地强军。未免没有横扫天下地可能。
但是。就在这一刻。他并没有想太多。在民族利益面前。一切私心杂念都被他轻轻地抛在一边。山西是他地根。山西是中国地根。山西若失。中国就被抽掉脊梁。在这决战到来地时候。也只竭尽全力。尽到一个汉人。一个军人地本分了。
老实说。对于解潜部地全军覆灭。杨华并不感到意外。这支姚家军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已经没有任何战斗意志。而不敢战斗地军队还叫军队吗?
至于刘颌。也会败。甚至会更惨。踌躇观望。不遵号令。畏敌如虎。遇到女真西路军精锐。还有战而胜之地可能吗?
折可求。会败;张思正,也会败。
整个山西二十二万西军,人数虽多,但要想指望他们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还不如指望太阳从西边出来。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山西战局,还得靠自己手头这支为数不多的龙卫军,也只有这支军队才是最可依靠的力量。
“一切尽在预料之中。”关群得意地站在杨华身边。山西作战计划名义上由李纲和杨华制定,实际却是出之他的手笔。这个计划的关键是,先用二十二万西军吸引银术可主力出击。然后以龙卫军主力长途奔袭太原之敌。端掉银术可的老窝。
如此一来,银术可大军将夹在晋北地龙卫军和晋南的西军之间,没有后勤,没有战略空间,没有援军,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收拾他,易如反掌尔。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杨华甚至瞒过了李纲。并将所有的龙卫军士兵都派出去保护辎重队。
可就在南北关战役刚打响地那一刻。所有派出去的龙卫军部队都同时朝屯留集结,准备给太原之敌来一个千里奔袭。
没有人说话。三千人马如雕塑一般站在毒日头下,汗水汇集成河,从一张张坚毅的脸上滴落,脚下的黄土上已是斑斑水迹。
“不管你们怎么想,不管你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我龙卫军中有宋人,有辽地汉人,有蒙古人,有契丹人,有渤海人,是一个独立的团体,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着团体的利益而运转。
可是,我只想说明一点,不打败女真,无论你是谁,都得变**家的奴隶。你所拥有的一切,家人、财产、土地、战士的荣耀都将随风而逝。如果我们去战斗,就算死,将来见了祖宗,也可以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是为守护我们所值得守护地东西而阵亡的,我无愧于我的人生。
女真很强大,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还看不到衰败的迹象。
这是一个强大的邻居,也是一个时不时闯进我们家园的强盗。对这种不受欢迎的客人,我们只有拿起刀枪,战斗,除了战斗,我们还能怎么办了?
而我们朝廷又干了些什么,在这么一场关系到中国存亡的大战中,朝堂上地那群高官们却只对我们说相机行事,不但不给一分钱军饷,还来了个不闻不问。
老实说,我很失望,这样的朝廷想不让人失望都不可能。
但是,面对着女真这样凶恶的敌人,我们还得对朝廷效忠。因为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打败金人,才能为我龙卫军,为汉人、蒙古人、契丹人、渤海人,为所有不甘心做奴隶的人杀出一条活路来。
我龙卫军,为我们所应该珍惜的一切而战。”
还是没有人说话,沉静、冷漠、服从的性格已经融化到军队的血液之中。士兵们只忠诚于他们的军官,忠诚与杨华,他们只需要按照统帅地指示去做就是了。
这半年来地战斗已经让所有人的都明白,所谓地朝廷。所谓的大义通通都靠不住。除了当初在东京得到一整套军械之外,龙卫军没拿过朝廷一文钱军饷,没得到过一兵一卒的补充。之所以有今天这个规模,完全是杨华一点点收聚而成。同朝廷无关,也同深宫里的官家无关。
现在,满山西都是呼啸来去的女真骑兵。满山西都是刀光剑影。作为龙卫军士兵,他们渴望战斗,渴望在血于火的战场上证明自己地勇气,获取男子汉应有的荣耀。
至于其他,则不在考虑之中。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是的,我们需要战斗,需要杀戮。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胆敢挡在龙卫军前进的道路上,誓杀之。
杨华从怀里摸出一封信,在空中扬了扬。大声说:“这里有一封皇帝给我的秘旨,大宋皇帝说,山西之战,若能胜就打,若不能胜,就退守隆德一线,与金人形成对峙之势。反正太原是已经割让给金人的了,实在不行,就让给他们吧……嘿嘿。我呸!”
他猛地将那封信扔在地上,大声道:“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祖宗之地不可弃,原来都是一句鬼话。皇帝既然不想要太原了,我要,我们龙卫军要。诸君努力吧,若拿下太原,我将请旨领晋阳节度使一职。把太原变成我龙卫军的家园。为了明天,战斗,战斗,战斗!”
关群浑身都在颤抖,杨华这句话的核心含义不言自明,他这是要割据啊!
对于大宋,他这个辽人是没有任何忠诚可言的。在经历过国破家亡地惨痛人生之后,所谓的儒家重孝信义,纲常伦理已被无情的刀剑消磨了。诗云子曰毫无用处。反倒是记忆最深处地韩李法家学说越见清晰。终至于不可遏制地喷薄而出…………耕战可以富国强兵,法治可以天下一统。而仁义却无益于国家民族。
现在,终于从杨华口中听到这种悖逆之言,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代之而起的却是万丈雄心。坚强的主公让人值得依附和信任,惟刀百辟,惟心不移。就让完颜银术可成为锻炼主公心志的砥石吧!
“愿追随主公,至死不逾。”关群走到杨华马下,跪地磕头。
接着是李鹞子、赵明堂、古松、他们已经深深地烙上龙卫军的烙印,离开杨华,还能去哪里?
然后是两千龙卫军士兵。
“曹成,你呢?若不愿意去太原,留下装备器械,带着你的人滚蛋!”杨华冷冷地瞄了他一眼。
曹成浑身冷汗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曹亮突然大吼一声,“妈拉个比,富贵险中求,老子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才不过一个小小的九品武官,俺要当将军,俺要富贵。我曹亮这条命卖给将军了。”说着,碰一声跪了下去,猛地磕了三个响头。
杨再兴冷冷地跪下:“观察大哥是我大哥,我自然要跟大哥走。”
“如何?”杨华还在问曹成。
曹成跪下去了。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可等曹成磕完头,却昂起头大声说:“将军,杨大人,末将蒙你垂青,忝为一县县尉,又得了七品功名,本应誓死追随。实际上,你我虽上下有别,但曹成在内心中已经把你当成我的大哥了。可是,曹成有家有口,却不愿去太原那样的死地,末将想就此回相州去,做我地富家翁,亮弟就交给你了。”说着,他缓缓地站起身来,将腰上的横刀解下,轻轻放在杨华马前,转身就走。
“大哥……你不仗义!”曹亮愤怒地大叫,可曹成却恍若未闻。
“很好,乡军中,还有谁要走?”杨华冷笑:“杨某绝不阻拦。”
又有两百个乡军走了出来,将武器放在杨华马前,默默离开。
“大家都齐了?”杨华大声吼道:“今日追随我杨华的诸君,都是杨华的兄弟。杨华在此发誓,今生今世,绝不相负!战斗,杀出个前程来!”
“战斗。战斗,战斗!”两千多人同时大声高喊。
“杨再兴。”
“末将在!”
“我任命你为乡军的指挥使,从现在起,没有乡军。乡军改名捧日军,一应待遇同龙卫军。曹亮任副指挥使,古松兼都虞侯。现命你率捧日军为后卫保护我军辎重。”
“得令!”杨再兴终于成为一军之主。虽然他性格冷漠,但在这一刻依旧激动得满面通红。
“李鹞子!”
“末将在。”
“命令你部在前面开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人,一并杀了!记住,什么任何人。”
“遵命!”
“赵明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