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引尸经-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他带着一脸悲愤的念叨着:“关山密雪图!端方祭坛!全是他送出去的!我到底这是惹了谁了?”
  “该松手松手吧!”这时候,我在牙缝里小声对九如和常姐说道:“这么一帮人围着看呢!挺来劲是吧?”
  “这个小年轻的…没想到他这么有钱!”只见那个圣诞树在一边,两眼放光的小声喃喃道:
  “…而且活儿还好!”


正文 第350章 :抢救发掘引发的事端


第350章 :抢救发掘引发的事端
  最终,这件事得到了很圆满的解决。
  在老馆长的诚挚歉意之下,我还是决定对这件事不追究,并且两件展品如约出借,参加他们的展出??—毕竟接下来,我还要在他们博物馆里进行调查,总不可能因为刚才的事就拂袖而去。
  商量完了展品的事,我就顺势提出了调查的要求。若雪也以她官方的身份,在侧面暗示了这件事警方不方便出面,所以我是以客座调查员的身份,来对阿远失踪的事进行了解。
  老馆长立刻表示,无论是于公于私,这件事他都会全力配合。
  接着,老馆长打了一个电话,把刚巧回到博物馆述职的考古队副队长叫到办公室里。
  这位副队长叫刘小光,是个三十七八岁的中年知识分子,脸型很消瘦,带着一副厚厚的眼镜。
  他虽然穿的是办公的衣服,但是身上有很明显的有一股泥土味,看来他是从发掘现场刚回来的。
  老馆长对这位副队长刘小光细细地嘱咐了一遍,意思是说领导对这件事很重视,让他密切配合我的工作,尽量满足我的要求。刘小光当然是连连答应。
  然后,在谢过老馆长以后,我们一行人离开了办公室。
  刘晓光很客气的把我们让到了一间小会议室,大家坐了下来。
  我对刘小光讲明了来意,当然,我也不能把事情全部和盘托出。只是说失踪的阿远,这个人的情况很重要。他在博物馆工作期间的一举一动,甚至所有跟他相关联的事件,我们都要详细的了解。
  然后,刘小光立刻就在心里面回忆了一下,阿远自从来到博物馆工作以后的情况,从头至尾详细的跟我们介绍起来。
  正如我们所料,阿远最初进博物馆工作,完全是由于他自己个人的兴趣。所以在薪资方面没怎么提要求,对于工作环境也不挑剔,所以正缺人手的博物馆很快就雇用了阿远作为临时工作人员。
  在工作初期的几天,阿远一直是被当作一个零工来使用的。一般都是干一些搬搬抬抬,给拍照的摄影师打灯之类的活儿。
  而两三天以后,很快的博物馆就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
  那是在郊县一个叫“牤牛屯”的地方,挖掘机在开挖光缆沟的时候,发现了几件青铜器,所以上级命令他们去做抢救性发掘。
  于是阿远就作为工作人员,和临时组建的发掘小组一起去了牤牛屯。
  这项工作当天就结束了,事实上发掘的地点只是一个祭祀坑而已,除了四个带盖的青铜鼎,(就是阿远撬开的那个),还有几个青铜豆(高脚托盘),和两件酒器以外,这个祭祀坑里就没什么东西了。
  很快的,祭祀坑就挖到了边缘,考古队发现坑里五面全是没有扰动过的生土,自然不可能再有什么发现了。
  于是他们当天就赶了回来,一边对这些青铜器进行清理断代,一边赶紧组织人员,组编了一个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队。
  因为这些考古的专家们都很清楚,在这样的祭祀坑,附近一定会有一个大墓。而且根据青铜器的形制来看,从外观可以很清楚的断定,这是一个战国时期的贵族墓葬。
  据副队长刘小光说,一般像这种情况,他们就要立刻组织对墓葬的发掘。
  因为他们发现的虽然仅仅是一个祭祀坑,但是闻讯而来的当地农民和盗墓贼,很快就会把主墓室盗掘一空,破坏殆尽。
  刘小光说到这里的时候,皱着眉头说道:
  “叶先生您是不知道,现在这社会上,把人想钱都给都想疯了。也是电视上那些鉴宝节目和盗墓小说给闹的,凡是有点古墓的蛛丝马迹,立刻就会招来一帮人乱挖。”
  “这些人有专业的,有半专业的,还有不老少干脆就是当地的农民。我们这些考古工作队要是去的人少了。要不就是蹦出几个人来拿着家谱,说这里是他们家的祖坟。要不然干脆就是上来百十个人一顿疯抢”。
  “所以我每次出现场,都是尽量多带工作人员,必要的时候还要请警方来维持秩序”。
  “有这么邪乎”?说实话,我听了他的话也挺意外。毕竟我之前住的石门山村很闭塞,村民也都挺老实,不像刘小光说的那样。
  “您是不知道!”只见刘小光无奈的说道。
  “我们在宁夏地区,找到了一个西夏的墓葬群。那山上的墓葬可以说是一层压着一层。被当地的老百姓挖的,把死人骨头都给翻出来了,满山都盖得白花花的一片”。
  “实际上,西夏人不兴厚葬,大部分的墓里面连个像样的饭碗都找不着。可是那些老百姓哪管这些?还是给挖的乱七八糟”。
  “当时我们考古队为了卫星定位,在地上立了一个基准点,打了一根钢钎。其实我就是为了给卫星定位的时候,做一个起始点用的”。
  “当时我也是手欠,因为怕下次再来的时候,漫山的荒草,那根钢钎不好找。所以我随手就捡了一个头盖骨,扣在了那根钢钎上。其实就是个目标明显的意思”。
  “结果,等我们过了一个礼拜再去的时候,您猜怎么着”?
  只见刘小光哭笑不得的说道:“不但地上那根钢钎没了,我们钉钢钎的那个地方,还被人刨了一个两房多深,羽毛球场那么大的大坑”!
  “当地的老百姓还以为我们去那里钉下这根钢钎,是确定了一个地下墓葬的位置呢!结果我们前脚走,他们后脚就挖地三尺,把那地方给刨了!弄得我们还得重新去做卫星定位点”!
  “这也是真没办法,”我笑着说道。
  我在心里面估计着,阿远在青铜鼎里面弄了一手臭味的这件事,看来就是他们发掘祭祀坑之后,回来的那一两天时间里发生的。
  “在这之后我们就组织了正式的考古队,去牤牛屯开始了古墓的定位和发掘工作”。只见刘小光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说了一个考古队出发的日期。
  我心里暗自盘算了一下,这个日期就是阿远吃番茄酱意面的第二天,说明这两件事是吻合的。


正文 第351章 :民国盗墓贼、阿远失踪


第351章 :民国盗墓贼、阿远失踪
  据刘小光说,战国祭祀坑的朝向和位置,一般都是在墓葬南面一点的地方。所以这个战国墓葬的位置很容易就被他们确定了,然后他们当即就开始了外围的发掘。
  他们白天干活,晚上就在帐篷里休息,就这样过了三天。
  在第四天早上,大家就发现阿远不见了。
  他们发掘的地点,离城市毕竟还不算太远。阿远还是一个临时雇用的工人。像这样的工作人员由于怕苦怕累,这几天的工资不要了,转头就回家的情况也常有。
  更何况阿远平时还是一个活泼跳脱的性格,给人一种特别不定性的感觉,所以大家就全都以为,阿远是怕吃苦,干脆跑路回家了。
  “在这之后,我们就继续发掘那座古墓。”刘小光说到这里,用手扶了扶他的酒瓶子底眼镜:“基本上就是这些情况。”
  “在阿远走之前的那三天”,我想了也想以后,向着刘小光问道:“在发掘现场,发生过什么事情没有?”
  “没有,基本上都挺正常的。”刘小光一边回忆着,一边说道:“说实话,在这之前我没太关注阿远这个人。我的注意力一个是在墓葬的发掘工作上面,一个是在现场安全上。主要是怕现场的农民工把文物给顺走了。”
  “啊!”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小光好像猛然间想起了一件什么事。
  “在我们发现了墓葬的准确位置以后,在幕墙的外围发现了一个盗洞,那里面死了一个盗墓贼。这个算不算特殊情况?”刘小光向着我说道。
  “当时发现那个盗墓贼尸骨的时候,阿远好像就在旁边”!
  “当然算了!您详细说说这个事”。我听到了他的话,立刻就精神起来。
  “一般的来说,在我们考古工作队发掘古墓的时候,要是发现了盗洞,那简直比摸到一手狗屎还恶心…”
  刘小光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抬眼看了一下我身边的三位女士,若雪、九如和常姐。立刻面带歉意地说了一声:“不好意思”。
  “有的时候,一个盗洞就意味着一个很大的墓葬里边,被盗掘得空空如也。我们只能通过筛土来获取一些被遗漏的小件文物。”
  “有的时候,一个规格很高的大墓,会被人给破坏的啥都不剩,连墙壁上的画像砖都被人家给撬走了”。
  “我有一回发掘了一个汉墓,当时进墓道的时候,我还挺高兴。结果打开墓门往里面一看,整个墓室的房顶上和墙壁上,足足38个盗洞”!
  “你说,那里面还能剩下啥”?只见刘小光痛心地向我说道。
  “估计靠前面那几伙盗墓贼,多少还能捡点儿点东西。”我无奈的笑着对刘小光说道:“但是恐怕后面那20来伙子盗墓的,在进到墓室里以后,他们当时跟你的心情,估计是一样的!”
  等我说完了这句话,在桌子下面,若雪在我旁边立刻就伸脚踢了我一下。
  我也立刻意识到,我刚才说的那句话立场有点暧昧不清。颇有些站在盗墓贼一边儿的意思。
  那个刘小光倒是没听出来,只见他摇着头说道:“当时我们发现那个盗洞以后,感觉工作热情一下子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很快的,那具盗墓贼的尸体,就被我们给弄了出来”。
  “当时,那个盗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我向着刘小光问道。
  “说实话,那个盗洞打的有点半业余。”刘小光向我说道:“对墓室的定位不是很准,工作面也有点不太利索。”
  “我们发现。盗墓贼所在的那一段墓道,两头都坍塌了。他应该是被活活闷死在里边儿的。”
  刘小光说道:“靠近墓室的那一侧是自然坍塌,也就是盗洞塌方。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这帮盗墓贼,到底是不是挖通了墓室”。
  “而另一边,也就是出口处的坍塌,看起来倒像是人力所为。因为盗洞并没有塌陷,反而是用他们做的土回填的…”
  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小光觉得自己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术语。于是他歉意的向我笑了笑说道:
  “做土就是盗墓贼的术语,意思就是把挖出来的土处理掉,免得被人发现新鲜的土壤以后,发现他们的盗墓活动。”
  我被若雪提醒过一次,当然不至于对他说,我知道这个做土是什么意思,于是也只能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点点头。
  “这么说,这个盗墓贼是被他同伙害死的?”我向刘小光问道。
  “有这个有可能,不过也不排除有什么其他意外的情况”。刘晓光向我说道:“盗墓的过程中大体力的劳动,还有极度的紧张和恐惧,加上空气质量不良,甚至是呼吸到了墓室里面的有害空气,这些都容易导致盗墓贼意外死亡。”
  “而他们这些盗墓贼处理同伙的尸体,只要不是至亲好友,通常都是把墓道那么一填,就算完了”。
  “当然,同伙内讧还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刘小光说到这里的时候,向我说到:“那具盗墓贼的尸体,我们当时就运回博物馆了,你现在要不要看看?”
  说着,刘小光看了看我身边的几位女士。
  必经这是去看尸体,不像看电影,他到底也是没有开口邀请几位女士一起过去。
  “嗯?那太好了”!我立刻就是惊喜地一扬眉。
  我们这一行人离开了小会议室,刘小光很快带我们来到了保存文物的库房。
  库房里面倒是一点也不阴暗,通风也很好。但是一股土腥味儿和消毒水的气味,还是让人闻了以后,心里觉得不舒服。
  在库房的一个架子上面,全是一个一个不锈钢制成的大托盘。在那上面,有的是一具尸骨,有的就是一片零零碎碎的骨骼残骸。
  就算是带着点儿肉的尸骨,也早就失去了水分。他们身上的肉就像晾晒过度的牛肉干,完全干瘪发黑了。
  刘晓光从架子上,就像开抽屉一样抽出一个托盘来,给我们看那具尸骨。
  只见这个人的尸体上,穿着一身皱皱巴巴的黑布棉袍。头上戴着黑毡帽,脚下是千层底的布棉鞋。
  看这打扮,倒是有点像电视上民国时期的小商贩。


正文 第352章 :考古专家常如冰


第352章 :考古专家常如冰
  他脸上的死相当然是好看不到哪儿去,由于肌肉收缩干瘪,这个人整副的牙齿几乎都露了出来,鼻子也塌陷进去,变成了一个黑洞洞的孔。至于眼睛,更是彻底没了踪影,变成了两个黑洞。
  这个人的嘴巴张得很大,看起来死之前,他是非常的痛苦和绝望。他脸上的表情也显得分外狰狞可怖,一看就是横死之人的典型特征。
  我着重的看了看他的手,因为通常判断一个人是什么职业,看他的手是最直观的办法。
  只见这个死人的手,腐坏得比他的脸还要厉害。手上残余的肉和肌腱,都成了肉松一样的丝丝缕缕的东西。所以我想看手上有没有老茧之类的东西,就根本看不到了。
  不过这个人手上的骨节看起来并不粗大,并不像是一个长期的体力劳动者,也肯定不是一个农民。
  当我转到另一边的时候,发现他左手的小手指和无名指,全都缺了半截。
  “这是从他身上发现的遗物,”刘小光说着,从边上拿过了一个小点的托盘给我看。只见上面零零散散的摆放着几件东西。
  首先是一个一巴掌多长的短烟袋杆儿,边上还有一个装旱烟(我们东北对土烟的称呼)的烟荷包。这两者之间原本还应该有绳子连接着的,不过我估计是彻底烂没了。
  然后是一把锈的不成样的攮子(尖利的双刃匕首,)看起来锈烂得几乎能一掰就碎。
  边上还有一小团棕黄色的纸浆。
  “这是火柴盒,”刘小光向我解释道:“已经被渗出来的尸液泡成这样了。”
  我就觉得我拿起烟荷包来的时候,手头的重量似乎有点重了,于是我就打开了烟荷包,从里面掏了掏。
  我的手很快就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等我拿出来的时候,发现这东西是一枚铜元。
  “哎哟,这我们都没发现!”只见刘小光顿时就是一惊!
  “我们还以为这烟包里面,只有被尸液浸透了的旱烟,也没想着打开它,没想到里面居然还有别的东西!”
  就在这时,我就听见我们身后的常如冰说道:“你们漏的,可不止是那点东西!”
  当我们回过头来的时候,发现常如冰的手里面正拿着那个毡帽。
  这顶毡帽,显然是常姐刚从死尸的头上摘下来的。
  一般毡帽的帽檐里边,也就是挨着人脑袋的那一圈,都有一个卷边儿。这也是我事后才听常姐说起才知道的。
  而现在,我们这些人全都惊讶的看着常如冰。
  只见常如冰正想手打开那个卷边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麻烦。
  这个毡帽也是被尸液浸过一次的,在尸液干透了以后,两层布料就被粘在了一起。所以常姐撕开它的时候,毡帽发出了嘶嘶啦啦的声音。
  这个刘小光佩服的看了我一眼,他原本还以为这几个女孩根本不敢进来看尸体,却没想到我身边的女人,居然这么猛!
  不但她们几个看到干尸的时候面不改色,甚至连死尸身上的东西,她们都敢动!
  常如冰很快地在毡帽的夹层里翻出了几张纸片。
  我上去一看,虽然被尸液浸过一回,但是由于放在夹层里面被夹的很紧,所以这些纸片保存得还都算是完好。
  这里边有一块最小的,是半截“朝阳班”戏票的票根。
  一个包的很细致的三角形纸包,里面的东西是酱黑色的,都已经在溶化之后再次干枯,从里向外透出了纸面。
  我接过来用鼻子闻了闻,随手就将它扔到了托盘上。
  “仁丹”我撇了撇嘴,那上面一股冰片薄荷的味道,我一闻就知道。
  最后一张,是一张叠得齐齐整整的路条。
  只见这张小纸片,大概是两寸宽、三寸长。上面用小楷写的毛笔字,字迹已经是模糊不可辨认,
  我辨认了半天,只看见上面写着:“兹有…村村民…赴四乡赶集…仰各府军民岗哨验照通行,勿阻是荷”。
  落款是村长什么的,名字看不清,日期是16年四月初九。
  在这张路条的最后面,还有一块红色的印记,估计是印章,不过已经彻底模糊成了红色的一片。
  “1916年?这个人是一百年前的人”?若雪看着这张路条说道。
  “这里的16,应该指的是民国16年,是1928年时候的事。”我笑着对若雪说道。
  若雪顿时就是脸上一红,不说话了。
  “哎呀叶先生!”这个时候,在我身边的刘小光眼睛里异彩绽放,他惊讶的看着我和常如冰说道:“你俩要是不做考古,真是浪费了!这份儿耐心细致不说,知识也满够!”
  “我们还是通过对死者的穿着风格来判断,估计这个盗墓贼大概是清末民初时候的人。没想到这毡帽里面还有这样的证据,居然一下子就把断代日期,给定的这么准!”
  “这你可真是过奖了”,我连忙笑着摆手:“我肚子里的这点货,跟您这专业的人怎么相比?今天我可真是班门弄斧了一回。”
  “您可别谦虚!”只见刘小光认真的向我说道:“通过今天您这么一看,我还真想问问你的意见,您对这尸体怎么看?”
  我想了一下笑着说道:“你要这么说,那我还真就班门弄斧了?”
  “你说你说!”刘晓光一看我还真的有见解要说,于是连忙笑着点头。
  “从他身上带着那个攮子来看,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江湖人。”我想了想说道:“他手上的断指,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从指骨上的断茬来看,这两根手指应该并不是一次斩断的。而是分两次切断的,这倒很像是旧社会的江湖人斩手指立誓的时候,留下的痕迹。或者是流氓之间,相互好勇斗狠的自残行为”。
  “所以那个路条上别说没有姓名,就是有姓名也多半靠不住。估计十有八九是这个江湖人流窜各地的时候,弄来的假路条”。
  “他临死之前,应该被他的同伴搜检过身体。所以他身上的钱都没了。”我对着刘小光说道:“因为像这样的江湖人,出来做偷坟掘墓的买卖,身上绝不会一分的买路钱都没有。”


正文 第413章 :民国旧事、长苗儿会


第413章 :民国旧事、长苗儿会
  “另外,他不会会无缘无故的把这个铜元放在他的烟荷包里。这东西应该对他来说很重要,咱们应该把上面的干结的烟叶清理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什么文章”。
  “您分析的很精彩!”只见刘小光笑着说道:“有理有据、推断合理。我觉得都可以用来做结论了!”
  我听到他这话,谦逊的笑了一笑。
  说实话,这个刘晓光身为考古队的副队长,很会说话做人。我知道他说出来的话只是听听就罢了,倒也不必太当真。
  接下来,刘小光拿着这枚铜元,带着我们来到了他们专门处理文物的工作室。准备把这个铜元好好的清理一下,看个清楚。
  “现在我们的设备都已经很先进了,像这一类近代的铜制品,基本上都不用像过去那样慢慢的清理了。”只见刘小光一边向我们解释,一边把这块铜元放到了水槽上面的一个铁丝网上,然后戴上了护目镜。
  我们几个后退了几步,只见刘小光拎起一个连的水管子的高压水枪,向着铜元上面“呲呲”的喷了几下,然后又把铁丝网上的铜元翻了个身。
  就不到一分钟的功夫,这枚铜元两个面上的污物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而且它上面的包浆和锈色,还丝毫没有变化。
  这水枪,还真挺好使!
  刘小光把铜元擦干净,放在了工作台上。我们几个围过去,仔细的端详起来。
  没想到,还真的让我说中了。在这块铜元上,果然是有文章!
  只见这块铜元通体是由紫铜轧制而成,它正面的花纹是一条盘龙,盘龙上方写着“宣统年造”四个字。
  而它的背面,是内外两圈。
  内圈的四个字呈十字形分布,这四个字是上“大”下“清”,右“铜”左“币”。
  在古钱上的文字有对读,还有旋读的。这种先读上下两个字的,就是典型的对读。这四个字就是“大清铜币”。
  而在外面的那个圆圈里面,在下面写着“当制钱五文” 在两侧还有两个字“己酉”上面则是四个满文字,这个我不认识。
  “己酉年…”我掐着手指头算了一下:“1909年,这是宣统元年出的五文铜元。”
  “这个钱在1928年的时候还流通吗?”我随口向着黄九如问道。
  “这样的铜元,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