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疆记事:密林诡境-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到的第一个方法,自然是躲。
  向上跑完一段小山坡,这里的树草变得茂密了一些。来不及多想,我止住了步子,然后示意身后的他们停了下来。
  枪声已经停了,想必一段疾跑后,让那一队追兵丢失了目标,只能撵起脚步紧追,没空闲去打乱枪。虽是没有子弹擦肩而过,但山坡之下的浓密树冠里,仍还响彻着叽里呱啦的越南话,以及急促的脚步声。
  “跑不得了!再跑下去我们都要歇菜!”我回身扶着刘思革,对他们说。
  “要不要打?”旗娃喘着粗气问了一句。他隐在一颗树干后,观察着坡下的动静,“我不想被这些孙子撵着跑了!”
  “那——怎——么办?”邓鸿超吐了一口唾沫,上气不接下气的问我道。
  “躲!”我在急速起伏的胸口中,艰难的咽下一口口水。
  黄班长显然有些慌,他的胸口也如急浪之下的船头,快速起伏着。黄班长惊恐的环顾着四周,快语问道:“躲哪里?”
  “上树!”王军英这时候斩钉截铁,“动作赶快!”
  说着,他就将步枪挂在肩头,然后一个跃步,往脚下的那片缓坡跑去。
  缓坡之上,分散着密集的树干。我们跟了过去,发现头顶的树冠密集,密不透光。而眼前的树,则是粗干厚皮,枝叶多生,非常好爬。
  王军英从斜坡上跳起,接着斜坡的高度,一些就捏住了一颗树木的枝丫。身上虽然背负着沉甸甸的背囊,但他动作灵敏而迅速,一下就蹬树借力,翻上了树枝。
  “送上来!”王军英上到树枝上后,就猛喘着气,伸手向我动了动。他的意思是,把受伤的刘思革送上树。
  人在惊慌失措的时候,是很难自己做出决定的。这种时候,王军英那种果断的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他人都被突如其来的越南军队吓慌了神,我一时半会儿也没想出其他的躲藏办法。
  王军英一吼,我就没去思考“上树躲藏”这个办法的合理性。因为人在惊慌失措的时候,的确会拿不住主意,可一旦有主意出现,必定就会抓紧那根“稻草”不放。没有谁还会去仔细考虑分析,这根稻草到底能不能救命。
  黄班长、旗娃和我,将刘思革的背包装具背上了他的肩头,然后,树上的王军英和树下的我们一推一拉相互配合,很快将他送上了枝头。
  “快,你过来,跟我上这根树!”黄班长拖起邓鸿超,就往旁边的一颗树上攀爬。
  山坡那头的呜喊越来越近,木已成舟,救命稻草也握在了手中,没有反悔余地。我不敢怠慢,立即就跟上刘思革的鞋底板,往上攀跃。


正文 第四十九章 :节外生枝
  肩部虽然有伤,但刘思革的两只胳膊都还勉强能动。树皮很糙,蹬上去很容易借力,有着王军英和我的帮助,三个人很快又踩着吱呀作响的树枝,往树上爬了一段。几人的重量在树上移动,树林里摇摇晃晃,动静不小。但人已经上树,没有其他后路可以退,谁也顾不上后面的追兵是否察觉到了异动,只能盼着这根“稻草”可以救命。
  邓鸿超很快和黄班长攀上了另一颗树,旗娃也是“饥不择食”,就近挑了一颗树猛攀而上。
  这种逃难的时刻,每个人心头都顶着一股最为本能的情绪——心如鼠窜,没谁想要掉队。
  几十秒的时间,六人全部就位,隐进了繁枝密叶中。树林里被我们弄出来的动静,也渐渐停息。这时大家已经踏上了同一条“船”,至于这条船能不能躲过越南军队的追击,就全看造化了。
  刚才的猛烈奔跑所带来的心肺反应还未停息,大家在树上稳住身体的同时,也竭力压住自己的声息。
  追兵的响动越来越近,估计离咱们就还剩个十几米的距离。
  王军英在踩在头顶的树枝,我和刘思革则在他脚下。三人一上两下,站在树干上面,扶干抓枝而立。树干的位置不高,离地面也就有两三米的高度。但树干上的枝叶很密,抬头一望尽是层层树冠,连一米之外的黄班长,都看不完全,仅能勉强辨清枝叶间他们身上的迷彩服。
  天无绝人之路,身上的“大五叶”迷彩服,恰巧和这密叶的颜色相仿。虽说这身迷彩并不能完全将咱们和绿树融为一体,但如若不仔细盯察,还是很难发现踩在枝头的躯干。
  这样一来,我们躲过越军追兵的可能性大了不少。我安慰着自己。
  可是,被我扶着的刘思革,情况却不容乐观。他在一段疾跑之后,身体的激烈运动加快了血液的循环,如今那肩头上绽放的血晕,越来越大。如此大的出血量,可不是小事情。
  我站在他旁边,一手举起,捏好头顶的树枝,一手拽着他的左肩,替他稳住身子。
  但这老小子,倒还表现得非常坚强。右肩伤口不住涌出的血水,将他的衣襟浸染了一遍又一遍,但刘思革还是咬紧了牙关,稳住身子骨,也稳住了喘息声。捂着伤口的左手,手心手背早已是被浸染得血红一片。
  最让人叹气感慨的是,那缠在左手上还未来得及拆下的纱布,本该治愈伤口,却又被新鲜的血液浸得通红。不知道刘思革这时候有没有回想起前天的“山民事件”,如果有,我倒是很想知道他是否后悔。
  但我能肯定的是,他现在很难受。我只能祈祷快些摆脱追兵,摆脱了追兵,才能给这老小子处理伤势。不然子弹片嵌卡在肩膀里,如注的鲜血不能及时止住,他就有大危险了。
  半晌之间,越南追兵的动静,就窜到了耳边。我没再去留意刘思革的伤势,而是低下头,去观察树下的动静。
  越军追兵没有丢失咱们的踪迹,他们沿着六个人的逃跑路线,一路寻到了刚才的坡头。但下了坡头之后,他们应该是丢失了六人的线索。我听到越南追兵的动静变小,转而是连珠一般的叽里呱啦声。
  这群越南兵,肯定在商讨那几个敌国的士兵,是往哪个方向逃掉了。
  急追之下,越南追兵们身体也并不舒坦。林子里的叽里呱啦声中,满是大口大口的喘息声。我不免庆幸,如果一切顺利,着急的追兵,一定会胡乱挑寻一道方向,继续追捕。他们一急,身着迷彩服的咱们,躲在树上按兵不动,兴许就能顺利的摆脱掉他们。
  只要他们丢失了六人的踪迹,就很难再在林子里把六个人翻出来。是生是死,恐怕就在那堆越军士兵的一念之间。
  我作为一名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者,哪怕是几年前在战场上经历着最危急的时刻,也没有求神、拜过佛。
  但这一次,我忍不住开始在心里头默念、祈祷。
  因为我明白,这一次要是出了问题,我们六个人必死无疑,没任何翻身的机会。我们不可能缴械去做俘虏,越南士兵也不会留机会给我们当俘虏。并且我听说,长年打仗的越南人,对待俘虏很有一套,美国佬都被他们折磨得服服帖帖。
  比起去忍受非人的折磨,我更愿意扯爆胸前的光荣弹,一了百了。
  况且作为一名军人,心中没点儿荣誉感,一遇到半点儿危险就想着投降做俘虏,那还谈何义无反顾、杀敌报国呢?
  但我真的不想在这里划上句号。我不想让刘思革口里的“单程票”成为现实,我想回国,我想赶紧为旁边这个老小子处理伤势,我不想让他血流而亡,我还想带他回国,当面唾弃他的“单程票”结论——我像是临近死亡一般,在心中做着负隅顽抗。
  其实,那是不甘心,更是不服气。总而言之,我还不想死。
  追兵们好像留在坡头,讨论了一阵,讨论一完,树林就里又响起急躁的簌动。我赶紧屏压住所有的声息,右手捏紧了刘思革的手臂。这时候,可容不得半点差错!
  声音越来越近,我低头一看树底下,微斜的坡头见不到半点儿人影子,那队敌兵还未走下坡头。但我这一探,倒是看到了比越南士兵更为惊炸的东西。
  这一看不要紧,差点让我脚下一滑,从树枝上跌落下去!
  原来在树下的猪笼草堆里,出现了那么一小片碍人眼神的鲜红色。尽管那鲜红是一小片,但在我的眼中看来,是那么显眼,那么触目惊心!
  想必读到这里的你,已经猜到了那片鲜红色的来历——那是刘思革在上树过程中,身体和猪笼草有了擦挂,擦挂之下,嫩绿的叶子上,自然涂上了碍眼的鲜红。我忽然又想起,这一路跑过来,刘思革那一身的鲜血,必定在沿路的草叶上留下不少。
  那队越南追兵能正确无误的一路追到这里,说不定就是循着那些血迹!
  想到这里,我的心就凉了半截。
  来不及再去考虑其他对策,树下就响起了真切的脚步声。我看到,有五个越军士兵,呈三角队形在树下跑了过去。果然,他们并不是盲目乱追,而是低着眼神,在面前的草堆上左寻右找。
  血迹,果然被他们当成了线索。
  除了我脚板正下方的位置,周围也尽都是身子挤开枝叶、乱脚踢开草丛的碍耳簌响。越南军队好歹也是一个有建制的国家军队,他们不是散兵游勇,不光是只会游击作战。树下的他们,很有战术的分散成了横排大队形,大队形中,又或三或五名士兵排成一个三角小队形,如日本鬼子扫荡一般,在树林里搜索着。
  俯瞰着几个追兵的头盔,我的心脏不免跳成了发动机。如果这时候他们中的哪一位,突发奇想抬起头颅,必定会发现树上的蹊跷。到时候几十支步枪一齐开火,我们全都要变成挂在树上的“马蜂窝”。
  侦察面罩我们都还戴在头上。此时面罩下的脑袋,像是冲着澡,也像发了涝,热汗与冷汗一齐泛滥,涌进眼眶,滑下鼻梁,遮挡视线。我只能尽力眨眼,眨掉汗水——甚至都不敢去动手抹汗。
  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树枝上,也许就那么稍稍的动一下,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而搞出响动,引来越南追兵的注意。
  树下那几个列着三角队形的越南追兵追搜的动作很快,也很急,猪笼草上那一小片扎眼无比的血红色,竟还奇迹般的从他们眼下溜走了!不一会儿,五个追兵的影子就快步走离了树下的视野范围,往斜坡下跑去。
  我转动着眼珠,在树下四扫,想看看追兵是不是真的走开了。如果真的走开,那咱们这一次,就能成功的化险为夷了!也许听起来这场“死里逃生”有些简单,甚至刺激劲头儿都还没过足,就匆匆结束。但战场就是这样,生与死,都在一瞬间决定。这次如果老天爷开眼,让我捡回了这条命,回去定要烧支高香拜拜佛才行。
  但是,我作为亲历者向大家讲述这件事,必须要本着真实还原的态度。因为这世界上,人走一辈子,一帆风顺的事情很少。人生它就是节外生枝,大多时候,那些生出的“枝”,才该是命运的脉络。
  如果我对各位说,那一队越军士兵就这样有惊无险的从我脚下走过,再也没回来,那我必定是在进行小说创作。皆大欢喜的桥段,我实在编不出来。
  真实情况是,前头的三角队伍还没走出几米,脚底板下,又唤起了簌响。低眼一看,后面又他娘的跟上了一队人来!这一队人很少,只有两三个人的样子。他们是从树干的另一侧,顺坡摸了过来。
  三个人叽里呱啦,不停的交流着。
  这时候,刘思革这踩着树干的脚尖,突然微微动了一下。我以为他是被惊吓而动,便用力捏了捏他的手臂,示意他不要惊慌。但眼神一转看向他的鞋子,这才发现,鲜血已经由衣服渗下,将半条裤子的臀部浸染成了深红。
  触目惊心的红,印浸在裤子上的“大五叶”迷彩里,让我有些发晕。我这才明白,刘思革不是害怕,而是体力不支了。


正文 第五十章 :万丈深渊
  体力不支,自然是失血带来的体力不支。
  我们经常都说,刀枪干不过火器,是因为火器会发射弹丸,会发射子弹。子弹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让人丧失战斗力。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枪枪不好治。
  枪枪比不得其他伤害,那是众多因素综合交杂而起的武力伤害。而枪伤不好治的原因我虽然说不完全,但我知道的一点是,即便子弹没有击中要害部位,子弹的弹头也会卡嵌或者碎在人体内,如果弹头没有取出,伤口就不会愈合,自然就会血流不止。
  而维持我们身体运转的血液是有限的,一旦流出的血液过了一定限度,身体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休克晕厥。
  而休克晕厥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后果我就不用说了。
  刘思革哪怕意志力再坚强,也不可能敌得过人体的本能反应。他现在已经流失掉了太多的血液,如果再这样僵下去,随时都可能两眼发黑,晕厥休克。
  而我们现在的位置,刚好又在半空中的枝头上。假如刘思革晕眩过去,我可没那么大的劲儿去拉稳他的身体。这他娘的可就难办了!
  眼看脚下刚才走离了一队人,这群越南猴子兵,不寻东,不找北,却又钻出另一队人往这树下走。急不可耐的我,真想立马跳下树,把那三个越南猴子通通干掉!这还不算,三名越军士兵不仅点燃了我的急火,还在我的急火上浇洒了一把油。因为三顶头盔好像是发现了猪笼草上的那片血迹,才一路寻到了树底下。
  在这危急无比的时刻,我的脑袋,却莫名其妙的回想起了昨晚的璀璨星空。是的,我回想起了那璀璨星河下,那黑乎乎的山头上转瞬即逝的星火闪耀。两头事件一串联起来,我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无疑,昨晚那昙花一现的星火,并不是闪耀的星星,那一定是这队越南追兵连夜搜山时,不小心暴露出的踪迹!
  惊然觉悟,让我从惊慌之中脱出了神,不自觉的瞪大了双眼。
  来不及去责备自己,树下的那三顶头盔,就已经聚在了树下,并停住了身子。看着那三顶头盔凝停住,我就知道事态不能挽回了。树下的三个兵不是瞎子,也不是呆子,再有三秒,或者五秒,他们定会发现周遭的其他踪迹,然后发现树木的蹊跷,最后抬头往上。
  想到这,我缓缓放开了捏住刘思革的手。单手拿好冲锋枪,我将枪口瞄向了树下的三顶头盔。
  枪膛里已经顶上了子弹,食指稳放在扳机上,随时可能会按压而下。
  我可不是一个愿意坐以待毙的人,既然如来佛、观世音他们不理会我的祈祷,既然牛鬼蛇神不愿搭理我这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那我便只能“另起灶炉”,举起双手自己打拼了。
  那一刻,我无比冷静,我告诫自己,树下这群敌兵,都他娘的是一群小年轻。几年之前,我就已经和树下这些年轻人的老一辈们战斗过——他们的舅舅叔父,亦或是爸爸老爹,可能都是我的枪下魂。我一个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老兵油子,岂有惧怕这堆小年轻的道理?
  这里是战场,是我吴建国彩排过的舞台。是我的主场。
  就在树下那三人将要抬起头盔、往上翻起脸庞的那一刻,我怒发冲冠,一手举吊着树枝,一手持着冲锋枪,猛按下了扳机。顺着冲锋枪的后坐力,我打出了半个弹匣的子弹,控制着弹道,在树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冲锋枪的射速很快,微弱的射击声,让围在树下的三名越军士兵应声倒地。
  半个弹匣的子弹并没有即刻夺走敌兵的性命,子弹一出,树下即刻响起了疼痛带来的叫喊声。叽里呱啦的喊声中,有一名敌兵中弹之后,手中的步枪还走了火。顿时“哒哒哒”的枪声,在树下惊炸的响起。
  幸好那黑洞洞的枪口没有对着天上,要不咱们就可能被那走火的步枪“歪打正着”。但那个士兵疼痛中没有丢掉意识,痛喊倒地中,他感觉到了刚才的子弹是从头顶泼下,便有意识的将手中的枪火抬向头顶,欲要还击。
  如果再让他的枪口抬变角度,那藏匿在枝头的我们,必定是凶多吉少。
  说时迟,那时快,我手指从扳机丢开之后,立即就看准了那位抱枪走火的越军士兵,从枝头一跃而下。他刚好是平躺倒地,我重重的一跃之下,双脚蹲踏上了他的肚皮。
  肚皮很软,差点让我没稳住身体。双膝一个曲跪,缓冲了跃下的力量。
  这一下,估计那敌兵的胸腔肋骨都被我踏断了。这名倒霉的越军士兵受到成年男子飞跃而下的重压,只见他颈椎一收,头颅猛抬,那双满是血丝的眼睛睁到了最大,那样子,就像是眼珠子都快被我踏出来了。我一个低扫鞭腿,将他手里的步枪踢掉。
  树上的其他人也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见我跃下,便齐刷刷的从树上跳下。
  接着,我顶着刚才的怒火,再没半点犹豫。食指在扳机上又是一压,利落的往三个士兵头上灌注了“通往黄泉路的子弹”。
  “掩护!”我听到黄班长吼了一句。
  接着,他和旗娃就倚靠在树边,压着蹲姿向四散而开的越军射击。连邓鸿超也摸出了他的五四手枪,做着准备射击的手势。
  刘思革几乎是从树上摔下来的,他已经快要到达崩溃的边缘,估计没有力气再跑路了。人刚摔下,我和王军英合力将他抬起,准备再次撤离。
  这时,树林里分散的越军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的反击,枪声与吼叫声四起,他们也开始用威力更大的步枪子弹向我们还击了。子弹贴着耳朵劈劈啪啪的穿林打叶而过,我和王军英一人扛起一只刘思革的胳膊,弯着腰,随意挑了一个方向冲了出去。
  “这边!”我向掩护的黄班长他们吼了一句。
  树林的草叶很密集,视野根本看不远,只能稀稀散散的见着几个越军士兵的身影。凭我设想,他们应该会以刚才的横散队形回包过来,我们再不赶快冲出包围圈的话,恐怕就要被包饺子!
  王军英隔着刘思革的头和我对视一眼,朝着那个没人影儿、没声响的方向,我俩配合好双腿的速度,平稳而冲。事实上,这不是在比赛“两人三脚”的绑腿游戏,两人抬着一个刘思革,在枪林弹雨的迫使下,只能死了命般的跑,才能跑出速度。
  所以两人的速度没稳多久,就又撒腿猛冲了。
  当时的情况是,前面是我和王军英拖着刘思革这个伤员,而黄班长他们三个,就在后面为我们掩护,不时打枪,拖扰追兵们的速度。
  旗娃的骂声在身后响个不停,子弹在树林里来回飞舞,枪声惊得鸟儿们飞远了山头。这时候,一切都只能看运气,子弹的正面交会,没有任何技巧可以躲避。
  子弹一会儿飞过头顶,一会儿越过两肩,我根本没时间去害怕。当然,害怕也没用。我只能奋力动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脚下的路况上。上坡下坎,摸树拐弯,有那么一阵,耳边的枪响仿似全部消失,尽剩那口鼻的喘息。
  事后想来,那场令人后怕的紧急撤离,恐怕真是有老天在保佑。我这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知道是得到了哪路神仙的庇护,才能躲过了那密集的子弹,然后活到今天,向大家述说我的遭遇。
  如若要排除神力,真要讲个原因出来的话,那应该是纷林繁树的越南丛林救了我们的命——如果没有这些天然屏障替我们隐蔽身影,六个人哪里能跑得过追兵的子弹呢!
  老天把的确是把运气留到了我们这一边,直到六个人最后停下,队伍里头除了刘思革,都还是好好的。没人挂花。
  在树林里究竟跑了多久,跑了多远,我实在是回忆不清楚。我只记得,六个人在树林里左拐右拐,上攀下跳,我们跑过了溪水,越过了沼泽,踩碎了果实,踢坏了竹笋。方向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任务路线更没有人去顾及,在跑路逃命面前,它们都不足一提。
  追兵们的子弹虽然一直没能触到咱们,但一直跟在后面,穷追猛打。在他们眼里,我们或许就是六只困兽。困兽虽难以驯服,但总有跑不动的那一分钟。
  就在我的体能达到极限,心肺快要爆裂的时候,忽觉眼前的地势向上一陡,接着身边那夹身的枝草前方,出现泛白的光亮。眼前的视野,豁然开朗。
  我还未来得及调整好脚步,就见夹身的枝草断然消失、脚下的路骤然截断——前面是一坑万丈深渊!
  王军英和我同时反应回来,我俩一个急停,往后睡倒倾去,这才回稳住了三个人的惯性,要不然,三个人就要一齐冲跌下悬崖。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是陶渊明在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记》中,对宽窄多变的洞穴进行的描写。
  枝草密,叶夹身。前踏数十步,断头悬崖——这是那一坑猛然出现的万丈深渊,给我带来的直观印象。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天坑
  如若我们将视角拉远,斜拉上天空,再俯看回来,便会是一幅绝佳的画面:
  被敌人穷追猛打的两名士兵,肩上扛着受伤的战友,由密林之中拨叶而出。没料想到的是,穿叶踏步中,迎面而来的是一口绝崖险壑。三双脚一个急刹,三具身躯一个睡倾,这才稳停在悬崖边,好不惊险!
  脚跟下的几坨碎石混着泥块,即刻滚下了崖头,落进底下的深渊之中。睡倾之中,我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