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光速战争-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是自己,这是想都不敢想啊,“那你说说怎么毁灭太阳?”
“如果毁灭月球需要12个高能粒子对撞机的话,估计毁灭太阳应该不会要很多对撞机,即使太阳质量或体积比月球大的多。因为人造黑洞只是太阳毁灭的引子,也就是太阳由于人造黑洞作用,本身会自发的陷入自我毁灭,而月球没有核聚变反应,所以效果就小了很多。毁灭太阳究竟需要多少对撞机?这超出我个人的能力范围,需要梅帆院士他们去计算。”
“嗯,很好,我会将这计划上报地球联邦舰队指挥部,过段时间我再组织一次类似会议。我先让梅帆他们计算模拟毁灭太阳需要多少对撞机。”,沉思了一会,“嗯,对了,今天会议几个可行计划我尽快都得安排一下。”周源自言自语。
“老师,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先离开了?”
“我们两去喝两杯吧?好久没有放松了,骨头都硬化了。”周源笑了笑。
“好的。您可得注意身体啊。”
“我们去什么地方好呢?”周源问了一声。
“去市中心吧?好久没去城里逛了。”
“好。”
两人站在办公室的黄白相间的圆圈内,光一闪,一会儿就到了地下车库。车库层层叠叠的悬浮着大量车子,这些车子都没有轮子,比21世纪初的车子长宽稍微小些,车子都没有车顶,说是车子倒不如说是平头船。
周源摁了摁手戒,滴滴一声,周源车子自动从某层众多车子中脱颖而出,缓慢下降到离地三厘米。周源和文明抬脚上车。
周源用手戒碰了碰方向盘,人工智能驾驶界面出现并问道,“周院长、文院士,请问您们要去哪?”。
“去兰素路的月色酒吧。”
“好的。”
无人自动驾驶车子快速穿过车网,驶向出口,然后停在传送环处,一会儿车子就载着两人离开了地面,向市中心奔去。
周源车子四周有不少悬浮车子,就像在立架桥式的悬空平行道路上车来车往,很奇怪每个车子似乎遵循着道路交通规则一样,而且路上很少有那种全息道路指示牌,估计是智能导航,所以不需要吧。偶尔会看到一架长长的悬浮列车从专用“车道”呼啸而过,就像一条蛇在城市建筑之间穿行。
到了市中心,下车,真是一片光与影的世界啊。
首先给人视野冲击的是高高的、巨大光幕的月球远征英雄纪念碑,一排排名字四周转动着。道路两旁的建筑气势磅礴,自然也是灯光的海洋。
然后,便是形形色色的“奇怪”的人,有打“手戒”视频电话的,有边走边看全息电影的,还有几个年长者围坐一圈,中心是全息的蓝色地球,他们合十祈祷。
新潮的年轻人更是花样百出,他们穿着薄薄的发光衣服,衣服背面就像是幻灯片一样,画面换来换去,一会儿是尊贵的牡丹,一会儿是绯红的桃花,一会儿是参天大树,一会儿是小草发芽,一会儿是迷人的星空,一会儿是凶猛的野兽。。。,偶尔看到有戴帽子的,帽子有时会突然冲出一束光线,直指天空。
月色酒吧就在银行边上,不是很醒目,里面人也不是很多。
周源和文明找了一个靠窗户的座位坐下来。
“周院长,欢迎欢迎,您好像有些时间没来了啊?”老板连忙打招呼。
“是啊,老卫。忙着呢。你怎么样?”
“还是老样子,不过我女儿考上了地球联邦舰队学院,丫头想出息着呢。”
“那不是好事么?”
“是啊,那丫头以前对啥事不太在乎,可是这次,倒是非常严肃认真呢,集训一点也不含糊。”
“哦,她在学院哪个部门?”
“好像是在警卫部门呢。咦,周院长,这位是?”
“哦,我的学生,文明。”
“啊?久仰大名,这么年轻的院士啊。”
“卫伯伯过奖了。”文明和老卫握了握手。
“你们需要来点什么?”
“老样子,老醋花生、每人二两白酒,其它你看看配着吧。”
“好的。稍等。”
一会儿,智能服务机器人从桌子间穿花一样左手托着一个大盘子,里面有几碟子菜,右手拿着酒瓶和酒盅。
在两人面前,机器人从盘子里拿下菜,将酒瓶和酒盅放在桌子上。“周院士,您好,请问要斟酒吗?”机器人问。
“好,斟吧。”
机器人左手拿起酒盅,微微倾斜,右手拿起酒杯,很熟练的倒起酒。“周院长、文院士,请慢用。有什么需要请呼我。”
“好”,周源说了声,随后机器人转身离开,去服务下一位顾客。
“今天我们师徒两好好喝喝。”
“好的。”
两人边喝边聊一些家常事,偶尔也聊到了地球科技,当然不涉及秘密东西。
一小时后,两人脸都有些微红,约摸着差不多了,两人商议离开。
“老卫,结账吧。”周源招呼了一声。
“这次就算我请这位文院士吧。”老卫对文明印象很不错。
“卫伯伯,那怎么行?老师,我来付账吧。”文明说完,将自己的手戒伸到桌子边一个直立的发光点菜单牌子,扫了一扫,一会儿菜单牌子显示“系统连接中。。。,已结款。。。元。欢迎再次光临。”
周源愣了愣,苦笑了一下,他还是喜欢找老卫手动付款,智能化时代的确很方便,可是似乎缺少了什么?
第11章: 4。22会议
地球纪元公元2049年4月17日,月圆之夜。
15个高能粒子对撞机已经在月球同步轨道布置完毕。
每个环状对撞机长约300公里,全部用氦…3作为制冷剂。对撞机粒子碰撞的出口对准月球方向。
“对撞机对撞开始启动”,地球联邦舰队最高指挥官下达了命令。
于是,对撞机开始运转,两束质子束流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它们每运行一圈,就会获得更多的能量,速度也随之增加。
但是,所有对撞机质子束并没有再行进一步。就像时间计算好了一样,月球,这个人类长期仰望的最邻近的天体,突然发威,被鞭子抽了一样,做起一种类似陀螺的快速旋转运动。如果在地球上看月球,月球表面的暗区由于月球自身快速旋转,从而形成了一种月球内部黑黑的空洞,而月球外圈还是亮的。
月球剧烈旋转造成的引力不平衡,以近似光速传播,将15个对撞机撕裂成碎片,然后许多碎片直接砸向月球表面,在月球上空形成了陨石雨,有些碎片沿着切线方向,被弹射出轨道,冲向了漆黑的太空。
也许盖亚并不急于毁灭人类,她把月球旋转速度控制的很好,变化的引力对地球似乎没有影响,也或许盖亚使用了某种远程反引力技能。
“警告,警告,有248枚碎片飞向地球!”
“各巡航母舰编队注意,进入拦截战斗准备,轨道天基激光武器和地面激光武器启动,拦截这些碎片!”
近地轨道各型战舰忙碌起来,随时准备击碎来犯地球的碎片。
“瞄准,开火”
天空出现一束束激光,将碎片击得粉碎,较小的碎片冲入地球大气层,化为壮观的流星雨。一些稍微较大的碎片化作小火球,冲向地面,但被地面激光武器再次击中,分散成更细小的火星点点,然后在快到达地面时在空中消失。偶尔有几个火星点撞上地面,也只是形成了直径不到两米的小坑。
幸好这次拦截成功,人类躲过了类似行星撞地球的灾难。
地球人类欢呼着,掌声不断,庆祝着这次拦截成功。
但是,人类似乎高兴得太早了。
突然,月球停止旋转,然后由白色慢慢变红,再然后加速变橙、黄、绿、青、蓝,十分钟后最终定格为紫色,紫色的月亮!紫色月亮猛的一缩一张,天地间顿时充斥着一种莫名无形的杀气。
1。3秒后,地球人类,不管是近地轨道人员,还是在地球上的人,80亿人同时感觉到头脑内部某处出现一种奇怪的振动,而且身体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变化,然后很多人都倒地不起。活着的人们惊恐万分,许多人受到过度惊吓,变成了疯子。
这一奇怪事件导致全球将近1亿人死亡!
后来对亡者生命和基因研究显示,这些亡者的基因缺陷比正常人类厉害。
月球盖亚竟然在筛选人类!如果从地球几次文明的兴衰,大家就不觉得奇怪了,盖亚创造了人类,一直在改造人类基因,使人类更加强大。而盖亚,6亿年来从没放弃过。
地球纪元公元2049年4月22日(地球日)。
地球联邦科学院,会议中心十五万人座无虚席。除了科学院所有科学家,地球联邦舰队最高层、军事家、战略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都在其中。他们共同商议地球人类的未来。
会议中心主席台全息大屏幕,播放着对撞机被撕裂成碎片、碎片冲撞地球、月亮发疯引起的全球范围内大量人类死亡以及造成的恐怖景象。所有人都再次被震撼了,一片寂静。
“艾森总司令,我们还有能力再次建造18个高能粒子对撞机吗?”周源打破了沉默。
“周院长,您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还要把对撞机送到月球那边?”,艾森满脸疑惑,在场几乎所有人也如艾森一样,对周源的话表示困惑。
“各位,请容许我介绍我们科学院优秀科学家,文明院士。”
这时候,文明的座椅一圈强光亮起来,表示他所在位置,同时会议主席台方位大屏幕显示了他的容貌。
自然又是一番惊叹,太年轻了,好多人嘀咕。
“文院士,麻烦你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给大家参考。”周源以某种鼓励赞赏的眼光看着他。
“是”,稍微停了停,文明的悬浮椅子自动转了转,文明环顾了一下四周。
“各位,我们知道五天前人类付出的惨痛代价,因此我的威慑计划被迫提前了。先前我提到的威慑计划是我们要毁灭太阳,威慑月球盖亚。但是,诸位,威慑计划只是我们计划的一个副产品,多次观测表明,太阳就正好处于’光速壁垒’的球心。我们的太阳,似乎以某种方式起了帮凶作用,将我们困住了。只有毁灭太阳,我们才能走出’光速壁垒’。”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听到文明的这个论点,如前面会议一样,被惊呆了。
“艾森总司令,根据梅帆院士他们的计算,毁灭太阳我们只需要18个对撞机。因为对撞机制造的人工黑洞像是引子,会引起太阳一连串的坍缩反应。所以和月球比起来,毁灭太阳的对撞机并不需要太多。”
“文院士,就算你说的都能成功。威慑计划、毁灭太阳、走出壁垒都能成功。但是,在外太空中我们如何生存?要知道,我们现在战舰的最快速度才只有光速的百分之三。”一个科学家质询道。
“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可以有以下几个可行性方案,或者多个方案一起施行。一是提高我们战舰的最高速度,超光速更好,比如研究曲率飞行技术或者反物质发动机等等;二是我们个体意识下载,然后将意识上传到DNA复制体,也就是复制生命体,我们还是我们,如果再配合深度冷冻技术,也就是’冬眠’,效果会更好。从这点上说,只要复制生命的资源充足,我们就会获得了永生,不过这需要修改现行法律,大家注意,上面前提条件是复制生命的资源必须充足,接下来的第三点可以顺便满足。三是毁灭太阳后,让地球离开太阳系,地球就是我们的宇宙飞船!”文明的几个想法,都是那么大胆那么骇俗。
“让地球离开,固然是好,可是怎么实现?”
“我们在地球上建造大概10万台地球行星发动机,布置在全球各个地方,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冲力合力让地球偏离轨道,只要偏离轨道并避免其它行星影响,地球就能驶出太阳系,这不过需要较长时间,估计需要680年。”
“好吧,假如地球载着我们离开了,但是我们还是要花非常多时间去到达另一个恒星系。”
文明思索了下,“您说的对。可以这样,一旦我们地球脱离壁垒,我们就建造近光速或超光速战舰,放弃地球。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折衷的办法,就是我们现在建造大量战舰或者巨大移动太空城,把人类全部带上,放弃我们的地球,去突破壁垒和寻找合适居住星球?”
“这也是一个好办法。”大家纷纷附和。
“各位,我把我的观点总结一下。一是要建毁灭太阳的对撞机。二是要么搬离地球、要么造大量战舰或移动太空城。三是必须研究提高我们现在飞船的动力系统,以达到光速或超光速。四是上面三点耗费的资源和人力都很大,所以要修改现行法律,容许人类复制生命。但是,需要各位想一个办法,避免滥用复制生命技术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各位,就复制生命体问题,我想我可以说一些建设性建议。”知名人类学家玛利亚说。
“我把复制生命体问题归为四个法则。一,人类原体和所有其复制生命体不能同时存活,也就是原体和复制生命体只能存在一个,保证活体的唯一性;二,人类原体的意识是所有复制生命体意识之源,就是原体的所有复制生命体被剥夺意识上传/下载/移植的权利,保证原体意识的唯一性和纯洁性,同时也逼迫复制生命体必须快速学习和自我适应其现实环境,这样有利人类文明整体向上发展;三,一个人类原体和其所有复制生命体存在世间的累计时间不能超过一定期限,比如这个期限是一千年,到期后原体意识会被彻底删除,这样保证人类文明的新鲜血液和可持续性发展,各位,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累计时间不包括原体和复制生命体被’冬眠’的时间;四,所有复制生命体被剥夺恋爱、生育、组建家庭的权利,这就要求如果原体选择复制生命,原体和后续复制生命体必须要做出自我牺牲,这样会避免世界混乱,比如伦理道德问题。当然,为了激励所有原体和其复制生命体为人类文明做贡献,可以实行奖罚措施,比如贡献绩点,达到某个绩点,就可以获得更多存活时间,就像进阶一样,但是,如第三点所说,必须限制一个最长期限。”
“好”,“不错”,“很好”,“我觉得可以”,大家异口同声赞同。
周源、文明也是不由自主点头,很是佩服。
“您的复制生命法则说的非常好,我很佩服。”文明大声赞赏,“但是,我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除了光速飞船研究,我们还需要研究一旦脱离了壁垒,外面世界的光速下降及变化对我们当今观测结果的颠覆和影响,比如各个恒星和星系的现实距离和坐标。”
“我们自己可以设计一种在太空中定位方法,就是以我们的所在飞船或舰队为中心,建立一个移动的局域星体坐标系统,这个系统涉及到外部空间光速下降及其变化、星系相对运行速度、飞船速度和方向等。通过连续的局域星体坐标构建大的、动态的星系空间坐标。可以说,突破壁垒后初期阶段只能边走边看。”天文学家莱尔建议道,“毕竟,由于’光速壁垒’的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莱尔院士说的有道理,”周源接上莱尔的话,他语气提升了一下,大声的说:“还有一点,由于我们这个空间光速低于外面光速,这样我们太阳系类似’黑域’,如果有某个太阳系外的外星文明,从外面观察我们太阳系,是观察不到的,或许他们只能观察到一个引力存在。估计由于’光速壁垒’的强大破坏作用,即使有外星文明前来,也搭救不了我们或者对’施壁者’有所顾忌。也就是说,这一方面能解释’费米悖论’,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靠自己,自己搭救自己,自己突破壁垒!”,周源吸了一口气,“各位,也可以说,‘黑域’某种程度上给与我们安全,但是,我们空间的光速加速下降又会毁灭我们,所以我需要各位相关科学家给出一个理论或者理论模型,为何光速会下降?”
“各位,搬离地球这个方案虽然好,但时间太长,另外假如遇到敌对的高级外星文明,地球并不好防御,也不好逃离。”艾森总司令说出他的考虑,“我建议各位科学家尽快想出近似光速或超光速航行办法,我们建造大量战舰和载人宇宙飞船或可移动太空城。当然,威慑计划、基因改良和复制生命法则也要马上实施!”
这一次会议被人类文明永远铭记并流传,后世都称呼它为“4。22会议”或“地球日会议”。
第12章:航行动力
一个月后,好几份研究报告或者简报呈现在周源面前。这几份报告或者简报包括:星际航行动力(主要作者:科学院飞行器动力学家马克)、光速定律(主要作者:科学院物理学家文明)、星系标定方法(主要作者:科学院天文学家莱尔和科学院物理学家文明)、复制生命法则和意识移植(主要作者:科学院人类学家玛利亚、科学院脑神经和生命科学家邦本)、威慑和破壁执行计划(主要作者:科学院物理学家周源、科学院天体物理学家蒋晓燕和地球联邦舰队总司令艾森)、行星资源开发计划(主要作者:科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家杰斯、社科院研究员奥赛)。
周源对前面三个很感兴趣,在未来三个报告也是很重要,所以重点看。后面三个简报,是他可以想象得到的。
第一份报告就是星际航行动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历史回望(讲述几十年前的飞机、化学火箭等);现阶段航行动力(主要分析现在战舰和飞船所使用的受控核聚变动力);未来动力和航行方式(分析未来可以采用的几种动力发动机或航行方式,比如星际冲压发动机、反物质发动机、离子发动机、恒星光压光帆、核脉冲发动机、空间曲率驱动、利用人造黑洞等);总结建议等。
历史回望主要部分:几十年前,人类最熟悉的发动机应当火箭发动机,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利用这种发动机飞出太阳系。不过这种发动机的缺点是明显的,化学燃料占据的体积和重量太大而推力则太小,效率有限。
现阶段使用的受控核聚变发动机:惯性约束聚变,也称作脉冲性聚变,在飞船尾部推进舱内使用粒子束来引爆小燃料球,小燃料球产生超高温,生成比磁约束聚变时密度更高1万亿倍的离子浆,从而产生聚变。由于这种反应时间非常快,不必要强磁场束缚它们,小燃料球自身的惯性就可以维持热度足够长的时间来进行反应。在宇宙的真空中使用粒子束,比具有大气的地球上具有明显的好处,不受大气分子的干扰。核聚变大幅度降低核裂变的辐射污染,不产生γ射线和中子,只产生α粒子,可以说是相当干净的反应。
星际冲压发动机:典型的星际冲压发动机其实也是一种核聚变发动机。使用星际冲压发动机的飞船,可以不牺牲灵活性而解决燃料携带方面的问题。因为核聚变所需要的燃料氢,在星际空间中到处都是,只要在飞行的途中把它们搜集起来,送进反应炉中就可以了。当然,星际物质的密度是极其稀薄的,所以这种飞船上需要安装一个巨大的漏斗形氢采集器。按照计算,如果一个1千吨重的飞船以1g的加速度前进,在高密度的星云中就需要采集1千平方公里面积上的燃料,而在低密度的星际空间需要采集1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漏斗过于巨大了,一个面积1万平方公里1毫米厚的聚脂薄膜也要25万吨重,何况这不是平面而是漏斗形。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向前方发射激光或者电子束,来将星际物质的外部电子击开形成离子,然后利用磁场收集,但是,这个磁场漏斗的延伸范围,甚至比最初设计的漏斗更大,这个磁场漏斗的直径需要高达5万公里以获取足够的燃料。但当高速飞行的时候,这个磁场将产生巨大的拖滞效果,就如同我们推着一个大木盆游泳时的效果一样,通过计算,这样的飞船其实无法达到接近光速的速度,最多只能达到光速的21%。
反物质发动机:由于反物质和物质如果相遇,将会湮灭,正反物质的质量将全部转化为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将释放巨大的能量。就目前所知道的所有物理反应而言,这是效率最高的燃料。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星际飞船发动机燃料每公斤释放能量的效果,很理想的化学燃料反应可以产生1*10^7焦耳的能量,核裂变产生8*10^13焦耳,核聚变产生3*10^14焦耳,而反物质的湮灭能产生9*10^16焦耳,是氢氧化学反应的1百亿倍,太阳核心热核反应的300倍。这种飞船的比冲量将是最高的,而推重比也可能是最高的,一片阿司匹林那么大的反物质同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足以让一艘飞船巡弋数百光年。反物质发动机的设计方案,比冲量最高的是粒子束核心,直接一对一的湮灭,然后以磁场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