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器时代-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懂了吧,清国人求着咱们陛下出兵呢,再不出兵帮他们,清国就要亡了。
  第十四章 虎踞雄关
  距离天津卫东南百里,东濒渤海,西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的地方有一座坚城大沽口,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正所谓“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自古有着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
  自从宋代开始,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大沽口,天津是北京的门户,而大沽口则是天津的门户,海上之敌若破此要塞,天津则不保,天津不保则京师危矣。满清精于陆战,水师羸弱,所以对大沽口的建设格外重视,要塞城高墙厚,兵员粮草充足,得知明军即将从天津登陆的消息之后,又紧急加强了防务,征集了当地上万民工,在海底栽了许多木桩以抵挡敌舰。
  天刚蒙蒙亮,大沽口要塞望楼上,值了一夜班的清军士兵睡眼朦胧,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伸个个懒腰准备正想打哈欠呢,忽然间看到海天之间隐约有些东西,他张大的嘴巴忘记了合上,将头凑到千里镜上一看,我的天啊,明军果然来了,桅杆如林,旌旗蔽日啊,这名士兵来不及细看,急忙撞响了身旁的警钟。
  警钟长鸣,这些来一直紧绷着神经的要塞士兵们立刻从床上爬起来,也不用穿衣服穿鞋,反正睡觉都是穿着的,拿起兵器匆忙赶往战位,警钟之后是锣响,梆子响,各单位的号令声此起彼伏,士兵们按照演练了多次的模式绞紧了守城弩的弓弦,经过改装的远程投石车也装弹完毕,一颗颗大石头外面裹了蘸了猛火油的皮子,装在投石车的弹巢里,士兵拿着火把站在旁边严阵以待,大队的弓手隐藏在城墙下,检查着弓弩和箭矢,随时准备登城作战。
  清军的准备非常充足,把北京城的巨型守城弩都给搬来了,小树干粗细的箭矢预备了上千支,石弹,火油,炸药,粮草军械塞得库房里满满当当的,光是要塞里就有两万兵员,后方还有两万蒙古骑兵随时可以提供支援,天津城内还有五万绿营兵和数不清的辎重,就是打上一整年明军也别想攻破大沽口。
  海河已经被铁链层层封锁,河道中还沉了几艘船,明军的铁甲船除非插上翅膀才能飞进来,至于明人引以为傲的飞艇,清军也准备了二十辆机动性很强的马车,上面架了仰角很大的床弩,专门用来防空。
  要塞东面的海滩上,遍布着拒马和铁蒺藜,还有不少表面掩饰的如同平地的陷坑,坑里竖着抹了毒药的竹签子,倘若明军登陆一定会有大苦头吃。
  不多时大谷口要塞已经整备完毕,严阵以待,将军们披挂整齐,登上城楼眺望敌情,只见海面上停满了明军的战舰,当中一艘最大的艨艟舰上悬挂着大明朝太子少保镇武侯刘的大纛旗。
  “他果然来了。”图海将军放下千里镜道。先前的情报没有错,明军主攻的方向就在天津,身为满清头号武将的图海一生戎马倥偬,最喜欢的就是和强大的对手较量,前些年他因病在老家疗养,未能跟随先帝南征,一直引以为憾,听说明国出了个骁勇的战将,睿王爷都丧于他手,图海很不服气,认为这一切都是巧合而已,前两次清军的失败应该归结于粮草不继和睿王爷病体未愈,才被南人钻了空子,如果堂堂正正的开兵见仗,刘子光一定不是对手。
  清军诸将都听说过刘子光的名头,看到他的旗号都不免暗暗胆寒,图海环顾左右,忽然仰天长笑:“今天就让此子来得去不得,大沽口就是他折戟沉沙之所。”主将的自信感染了将军们,一个个也跟着干笑起来。城墙上的士兵们不知道将军们为何发笑,不过听见这笑声,心里总算稍微淡定了一些。
  “升起狼烟,一切暗计划行事。”图海沉声下令,狼烟警讯会通过烽火台传递给天津卫,传递给北京,整个大清的军事系统将围绕大沽口运转起来,一切为了击退明军而服务,在这条战线上将会集中二十万民夫,十三万大军,还就不信了,挡不住这区区几条破船。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正映在大明舰队的身后,耀的清兵眼花缭乱看不清楚,正在此时,明军的炮击开始了。
  一艘飞艇从艨艟舰上冉冉升起,却并不前行,只是停在舰队上空观察目标,引导校正炮击,一艘艘战舰将舰身横过来,黑洞洞的炮口朝着天,一团团硝烟腾起,火光中传来尖锐的啸叫,上百发炮弹越过苍穹,重重的落在海滩上,将那些拒马,铁丝网砸的乱七八糟东倒西歪,陷阱也露馅了。
  虽然图海并不懂得热兵器作战,但他明白这是明军在做登陆前的准备,清扫登陆场的障碍而已,明军船队尚在要塞守城弩的打击距离之外,无法还击,只能等待敌人的下一步动作。
  实心炮弹打在柔软的沙滩上效果并不理想,炮弹不像打在城墙上那样可以激起尖锐的石片,飞扬的沙粒不能造成任何额外的杀伤力,只有直接命中才能打掉障碍物,明军很快发现了这一点,开始向前移动,延伸火力覆盖范围,直接打击大沽口要塞。
  明军的火炮射程比清军的守城弩要远一些,一阵炮弹砸过来,没有经历过炮击的请军们不知道隐蔽,反而呆头呆脑的看着,炮弹落入人群,砸起一片血肉,落到城墙上,崩下无数棱角分明的碎片,打的清军哭爹喊娘,图海被眼疾手快的副将一个虎扑压在身下,要不然也要挨上几枚砖石碎片。
  图海掀开压在他身上的副将,大唿道:“守城弩射击!”
  一连串弓弦崩响,巨大的铁杆箭矢朝着明军舰队唿啸而去,可是物理力量驱动的箭矢终究比不过化学力量驱动的炮弹,箭矢落到战船上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大部分连战船上的装甲带都射不穿,徒劳的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落入了海里,有些箭矢落到船上造成了些许伤害,但总的来说并不构成威胁。
  明军继续调整着射击角度,在飞艇的校正下,将弹道延伸到大沽口要塞的内部,这次用上了开花弹和燃烧弹,弹如雨下,只有藏在坚实的堡垒内部才能免于杀伤,图海将军暴跳如雷,坚决拒绝了副将们让他躲进地堡的提议,反而亲自登高击鼓,鼓励士气。士兵们看到大将军亲自擂鼓,都感动的泪流满面,尽力发射着弩箭阻拦明军战船的靠近。
  明军打得很谨慎,只用射程最远的长身管火炮进行轰击,并不敢抵近用小炮和火箭齐射,打了一阵子炮管烫的不行,只得退后休整。
  看到明军后撤,清军官兵们从掩体后爬出来,欢声雷动,庆贺击退了第一波进攻,副将们也向图海道贺:“恭喜大将军旗开得胜,杀了敌人的锐气。”
  图海矜持的摆摆手:“罢了,大战还在后面,赶紧清理瓦砾,救治伤员,再问问那顺将军的援兵到了没有。”
  清点之后才知道,明军炮击打死了一百多士兵,伤者近五百,大部分是石片打死打伤的,这个伤亡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图海亲自慰问了伤员,鼓励士兵奋勇作战,说明军就这两下子,没什么可怕的。
  明军退回到安全距离内便开始休息,生火做饭,清理炮膛,船只都下了锚,风帆也降了下来,大大咧咧,得意洋洋的,毫不惧怕清军的逆袭,要知道清军水师虽弱,但毕竟还是有几条战船的。
  图海下令棋牌官打旗语告诉龟缩在港内的水师出战,水师官兵多是汉人,畏敌如虎,退缩不前,图海三令五申之下才勉强出战,派出十艘快船向明军发动进攻,清军快船形似龙舟,船体狭长,两边全是桨手,划动起来倒也飞快,明军发现敌袭,发炮来打,可是清船甚快,船体又小,一连几炮居然都落空了,只在海面上激起高高的水花,明军见炮击无效,便派出五百料的小型驱逐舰来挡,清军船上配备了火弩,两下战成一团,互有伤亡,不过由于清军水师多是汉人,悍勇不足,眼见不能速胜便发一声喊,调转船头撤了回来,明军舰队中驶出几艘中型战舰尾随追击。
  殊不知清军水师自有绝技,败退的船上推出一口口大缸,在海里飘飘荡荡的,明军战船来不及躲避,碰上了大缸,缸里铺了一层火药,上面摆了深口大碗,碗里盛着火炭,轻轻摇摆没事,倘若撞上了火炭就会翻入缸里引起爆炸,这一手绝活炸伤了明军两艘战船,明军旗舰上急忙鸣金收兵。
  战了一日,双方互有胜负,明军攻不上岸,清军也打不下海,这样僵持下去最终的胜利者还是清军,因为明军劳师远征,力求速胜,干耗下去粮草难以为继,士兵也苦不堪言,只有灰溜溜退走一条路。
  明军狡诈,绝不会轻易撤退的,图海生怕敌人会发动夜袭,命人在海滩上燃起一堆堆篝火,监视明军动向,万幸的是当夜无云,明月当空,明军没有轻举妄动。
  次日清晨,明军值哨的士兵发现海里出现了许多红缨凉帽,看起来好像是清军泅水来攻,便鸣锣示警,水兵们看见此状哈哈大笑,笑话清军愚蠢,竟然连战船也舍不得派,让小兵来送死,索性等他们游的近了再开枪射击,哪知道一阵火铳打过去,红缨帽破了,里面却飞出大批马蜂,笼罩着战船狂蛰一气,蛰的明军一个个如同猪头,蜂毒非同小可,重了会死,轻了也要丧失战斗力,于是清军又胜了一局。
  战斗就这样拉锯般的打着,每日互相用大炮和守城弩互相攻击,明军也不登陆,摆出不把大沽口夷为平地决不罢休的架势,清军更不着急,几万精锐骑兵在后面等着呢,万一大沽口撑不住了就把敌人放进来打,用骑兵冲击登陆步兵还不跟玩似的。
  图海很得意,刘子光在他的铜墙铁壁面前没招了,事实证明他图海确实是大清第一将,有勇有谋力挽狂澜,京城接到战报也很满意,嘉奖了图海,赐他双眼花翎的顶戴。
  第四日,清晨时分,图海正在城堡里休息,忽然戈什哈仓皇跑进来道:“将军,不好了!”
  图海沉声道:“慌什么,怎么不好了?”
  戈什哈道:“海面上的明军都不见了。”
  图海一听也愣了,赶紧登上城墙观看,只见海天之间空荡荡的,只有苍茫的海水和几只海鸟在翱翔,昨日还耀武扬威的明军舰队此时连一条舢板也没留下。
  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关
  图海和一帮将领大眼瞪小眼,望着空荡荡的海面,难道明军久攻不下主动撤走了?可是按照刘子光好勇斗狠的性格不会这么轻易就走的,图海下令各军严阵以待,正待亲自下城观察敌情,忽听有人通报:天津有快马来报。图海赶紧让传令官上来禀报,那人气喘吁吁,满面通红,分明是一百里路马不停蹄赶过来的,见了图海便用沙哑的嗓音说道:“大将军,山海关失了!”
  图海闻言狂喷一口鲜血,径直向后倒去,众将赶紧扶住,一番掐揉,图海缓过劲来,悠悠道:“大清危矣……”
  山海关北接燕山,东临渤海,故名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一座雄关立于此地,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长期以来作为明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关隘,有着天下第一关的美誉,满清入关以来,山海关的作用减弱,但仍然驻扎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可万没想到明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佯攻大沽口,失取山海关,凭着几千八旗兵根本挡不住明军的坚船利炮。
  图海很清楚,山海关一失,关内关外的联系尽断,明军实际上是把满清的后路给断了,大清的精华尽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的范围内,明军占据山海关以后,可以凭借强大的水师力量向辽东运兵运粮,从而形成两下夹攻之势,简而言之,大清被人家包了饺子。
  不用问,从大沽口海面上消失的明军水师一定是转去直隶永平府登陆去了,现在再固守大沽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要紧的是趁敌人立足未稳,夺回山海关!图海咬牙道:“备马,老夫要赶去天津,统兵北进!”
  前日在大沽口外海的明军水师确实是故布疑兵,吸引清军的注意力的,佯攻大沽口是一个局,一个很早就设好的局,为了这个局。刘子光的参谋班子研究了一年,范冰冰作为传递假情报的棋子也被容忍了两年之久,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夺取山海关这座重要的关隘。
  明军水师船头刘子光的大纛旗只是虚张声势而已,真正的刘子光已经分兵袭取山海关去了,山海关地势险要,被称作老龙头的城墙一直延伸到海里,海中怪石暗礁林立,惊涛拍岸,不适合船只靠近,堡垒上的守城弩亦是非常强劲,普通的战船一箭就能射穿。
  刘子光当然不会按照常规方式攻城,他沿用了当初夺取江阴要塞的办法,派兵直接空降,一百名精兵趁着暗夜乘坐飞艇飞临老龙头,顺着绳子降落之后大开杀戒,突击队每人装备(把四连发火铳,六枚小炸弹,一把炼锋钢刀,近战威力非常惊人,清军值夜士兵被杀了个猝不及防,老龙头迅速沦陷,不过老龙头距离山海关主体关隘还有一段距离,听见杀声以后,山海关守将彭春急令精锐尽出收复老龙头,暗夜里一场血战展开,明军的飞艇不停投下炸弹阻绝清军援兵的来路,为大军登城争取时间,等炸弹投完,一个建制的火铳兵已经登上了老龙头。
  天色微明,彭春终于看见对面军队的旗号,一面血红色的明字大旗迎着海风猎猎飘扬,下面是穿着红色战袍和铁灰色铠甲的士兵,排成横队,推着步炮,端着火铳对着这边。
  清军也有火铳,不过都装备了京师的上三旗火器营神机营什么的精锐部队,山海关部队隶属于正红旗,尚且轮不到装备如此犀利的火器,至于火炮,可叹大清朝至今还没研制出来,由于金属工艺落后,按照火铳的模式放大若干倍生产出来的火炮总是炸膛,不堪使用,即使火绳铳也质量不过关,打上几铳就烫的不行,必须冷却一定时间再用。
  彭春知道对方火力犀利,便令部下持牌掩护,清兵的长牌是木头的,上面蒙了牛皮,绘了猛兽,缀了铜钉,对付弓箭刀枪还行,对付火器根本没有用处,等太阳从海面上跳起来的时候,明军的新一轮攻势发动了,装了轮子的小型铜质步兵炮直瞄射击,将清军正面的长牌手轰成了烂泥,老龙头城墙宽阔,能并行二十名士兵,明军排成横队一边开火一边挺进,根本不和清军打肉搏,装备冷兵器的军队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打击,死伤累累,遍地残肢,彭春身为山海关守将,还是有些血性的,指挥弓箭手反击,死战不退,直到身边的士兵打的所剩无几了,才拔出佩剑欲自刎殉国,却被亲兵抢下,扛起来就走。
  事后清点尸体,山海关五千正红旗战兵,居然遗尸三千具,伤员只有一千多人,还有几百人护着彭春南逃了,明军没有战马,也就没有追赶,反正也需要有个人向北京报信,索性放他回去了。
  只用了一夜半天,山海关就落入刘子光之手,而且为了保证城墙的完整,连舰上的重炮都没有动用,参战的是红衫军的突击队和水师步勇一个营,歼敌五千,自伤只有五十人,可谓大胜了。
  夺关之后,刘子光就电令大沽口的水师北上,充实山海关的防务,山海关这地方不适合大队人员物资上陆,只能用小船和飞艇一点一点的零担,大的登陆场选在永平府,就是后来的秦皇岛,这里有长达四十里的沙滩,水深浪平,适合大型船只驻波。
  负责佯攻大沽口的李岩接到电报以后连夜北上,在早已测定好的北戴河海滩登陆,永平府还是有些驻军的,而且彭春残部并未跑远,派了快马飞报京师之后,彭春点检了永平府的府衙差役并巡防绿营共两千兵,加上自己的八百残军,直奔北戴河海滩,彭春确实是一员有勇有谋的良将,他和图海一样,已经判断出明军不可能在山海关大规模登陆,登陆场必然选择在永平府北戴河。
  彭春丢了山海关,早已存了死志,明知敌军势大也要拼死一搏,他领着兵马来到北戴河海滩附近,果见海面上出现了大批明军船只,于是找了一块树林隐蔽起来,想等明军登陆立足未稳的时候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彭春虽然智谋过人,无奈面对的是更加睿智的李岩,李大都督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已经钻研出一套火器时代的战术,他用千里镜看见海滩上的一片树林里出现惊鸟,便令舰队炮击树林,进行火力试探,一排炮弹轰过去树林里就乱套了,永平府的绿营兵们哪里见过这个排场,见到浩大的舰队就开始两腿发软了,又遭到火炮射击,一个个吓得拔腿就跑,彭春的兵拦都拦不住,李岩从千里镜里看到果然有伏兵,又令炮兵开火,发燃烧弹,树林被炮弹引燃,熊熊大火,彭春见状黯然,形势比人强,就是把这千把人的性命都丢在海滩上也于事无补了,索性道:“罢了,都散了吧。”剩下的士兵一哄而散,只有几个亲卫精神紧张的望着彭春,生怕他再拔剑自刎,彭春苦笑道:“敌人不过仗着兵器犀利而已,我不服,我要留着这条命和他们堂堂正正的战一场,你们放心我不会寻死的。”众军这才放心,拥着彭春也撤走了。
  李岩先派出两哨步勇登陆,士兵们在海滩上建立起火力支撑点,大队才开始登陆,战马、火炮、弹药、粮草、还有各种各样的辎重用平底登陆艇慢慢向岸上运送,两个时辰过去就堆积成山了,步勇们在物资周围拉起防线警戒,防备清军突袭,李岩亲自带了一营人直取永平府。
  山海关就是在永平府的管辖下,山海关沦陷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了全城,被彭春强拉到北戴河去阻击登陆的衙役和绿营兵们仓皇逃回又给人民增加了一分惊恐,当然惊恐的只有满族人,汉人们自然欢欣鼓舞,当李岩的队伍到了城下的时候,满人知府老爷已经仓皇逃窜了,城头上清字大旗也被人摘掉了,城门大开,百姓们都涌到了门口看天朝大军入城。
  李岩很开心,他也找到了当初刘子光轻兵入济南的那种感觉,老百姓箪食壶浆,热泪满眶的迎接大军,很多人都披散着头发,分明是刚把辫子给割了,老百姓这是表明对明军的信任,不怕清军再打回来。也难怪,最近几年清军连战连败,明军步步紧逼,百姓们早就盼着王师北上了,只是万没想到的是,首先被解放的是他们永平府。
  永平府城池虽然没有山海关那样巍峨,但也是一座大城,装上火炮作为山海关前的缓冲再好不过了,如果判断没有失误的话,清军的反扑马上就要到来了。
  占领永平府之后,李岩命令工兵急造一条军路,动员当地百姓拉着骡马从海滩上抢运物资,一部分物资运进城内,一部分直接运往山海关,另外在永平城外再建造一座大营,互为犄角,船上的大炮拆了下来,放在城墙上,瞄准西南方向,准备迎接清军的反扑。
  第十六章 梦入神机
  北京紫禁城,军机处里,几位军机大臣一脸的凝重,明军声东击西夺取山海关给了他们极大地震撼,没有人说话,谁都不愿担起这个决策失误的责任,乾清门打开,康熙在苏嘛拉姑的陪伴下来到军机处,大臣们一起跪接,康熙声色平稳道:“众臣工平身。”
  看到皇上并无暴怒和沮丧,大臣们都心里稍定,别看康熙只有十五岁,已经初见一代明君的风采,他没有责罚任何人,甚至也没有提山海关失守的事情,只是询问大家下一步该如何安排。
  众臣自然说应该全力进攻山海关,打通关内关外的道路,康熙听了却不点头,反问道:“明军驻守山海关的是谁的人马?”
  周培公道:“启禀皇上,是刘子光那厮的红衫军。”
  刘子光乃是康熙刻骨铭心的仇人,可是听到仇人的名字,康熙脸上却水波不兴,只道:“红衫军才是明军中精锐之精锐,山海关又是天下第一险要的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倘若派兵去攻,则中了敌人的奸计,将我大清精兵尽数吸引在山海关一线,南线必然空虚,此乃是敌人围魏救赵之计。”
  康熙的一番话让大臣们很吃惊,年轻的皇帝看问题太敏锐了,如果兴兵去攻山海关,不但打不下来,还白白折损了人马,南面黄河防线也没有人把守了,岂不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众人都是熟读兵书的饱学之士,只不过被这个突然的消息冲昏了头脑而已,被康熙一点拨,顿时明白了过来。
  “我军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直接派兵南下攻取山东,断了敌人的水师港口,则山海关之敌粮秣断矣。”
  “直隶各城池固守即可,红衫军兵力有限,断不会分兵来攻,再者说了,明珠大人还在高丽,让他带领高丽兵从北面进攻山海关吸引敌人,则京师安全无忧矣。”
  周培公和图海两人一唱一和的,将下一步的战略逐渐理了出来,康熙听了微微点头,道:“就照诸位臣工说得办吧。”说完起身就要回宫。
  这是图海说道:“皇上,还有一件事,山海关守将彭春坐失城池,现正押在午门,只等皇上一句话就斩了。”
  彭春是图海的老部下,形同子侄,关系密切,可是这个节骨眼图海也不敢替他求情,只是语气柔和,不自觉的流露出一丝惋惜。
  “可是那个两次自杀都没死成的彭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