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考研5季-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考研5季》编辑部
阿飞的故事
文/谢丁
阿飞是我的昵称。
一
1999年底的某一天,住在C市的一个简陋的两居室里的阿飞,做了一个决定。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刚刚得到两个消息:第一,他没有考上C市公安局的公务员;第二,前几天还去上班的公司的老板携款潜逃了。
在此之前,阿飞对考研一无所知。他大学毕业后呆在C市已经两年了,生活平静。两年之内,阿飞换了三个公司,两个酒吧。频繁的工作更迭对于阿飞的生活实际上没有任何影响,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着。如果说还有期待,阿飞希望出去旅游,但很可惜,除了去成都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他哪里都没去。窝在C市这个温暖而自闭的城市,阿飞的心里,应该是一抹泥土,湿湿的,粘稠得惊不起任何动静。
但是1999年底的这天晚上,阿飞决定离开这个城市。他看见阳台对面有个发廊,小姐稀落地坐在门口,涂着口红等待着客人。阿飞觉得自己也仿佛一直在等待着被谁光临,像一场无望的反抗。他开始想,既然没有谁来为自己决定命运,是不是该考虑去另一个城市寻找。考研,是阿飞的手段。
2000年初,春节之后的落寞,宛如繁华散尽的街头。阿飞井井有条地安排着自己的日子。他把房子租给一对夫妇,把电脑卖给了同事,把家具送给了朋友,然后提着大包直接去了火车站。在上车的一刹那,他觉得应该有人来送才对,可惜阿飞还没有来得及告别—这座城市,或者这里的过去。
二
武汉,对于阿飞来说,意味着安宁和孤独。他住在一个朋友租来的大屋里,这个屋子跟他C市的屋子一样,已经没有家具、电脑和女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事情,阿飞花了一周的时间去了解考研的全部过程和资料。考研加油站,是一个网站。有时候阿飞觉得它又不是一个网站而是一个酒吧。他往往分不清现实和过去。上网其实是最便捷的途径—去了解考研。两周之后,阿飞已经买了几十本书和一堆资料,面对着一桌子从来不说话的纸张,他的心里偶尔开始泛起莫名其妙的水波。夜晚他躺在床上,可以听见春天的寒意,阿飞开始做梦,关于未来以及过去。对,仍是有过去。
重复意味着枯燥,阿飞经常坐在英语书面前发呆。已经开始拥有梦想的人,总是能自己把自己宠坏。
连续一个月,阿飞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不管什么书他都看不进去,盯着书仿佛盯着一渊深潭。考研像没有退路的逃兵,有时看到了终点,有时遥遥无期地始终离不开战场。谁也没有办法让自己从头至尾意志坚强地走下去,况且阿飞从来不是顽强拼命的人,他脆弱得像个孩子,孤单地在武汉,唯有上网是他的寄托。
2000年是中国网络发展最迅速的一年。阿飞在网络大军中利用QQ完成了精神上的蜕变。他每天早上8点起床,然后去网吧呆到11点,午饭,然后去教室发呆。晚上6点接着回到网吧,直到10点。阿飞在kaoyan。上看别人的故事,看辛苦的爱情和几年如一日的考研经历。起先他只是看,然后他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路下去,他成为论坛名人。阿飞在现实的考研生活中孤独地吃了睡睡了吃,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演变成热闹而情意绵绵的另一个阿飞,分不清现实和过去的他,更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谁。我们看见阿飞在幸福地沉沦着,最后,他把下午那段教室的时间也给了网络。
三
武汉的春天来得迟,去得却很快。“五一”期间,阿飞背了大包回了一趟C市。那里重复着他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朋友和熟悉的气味。
阿飞突然有种回到未来的感觉,仿佛武汉只是一场梦,还没来得及做完就慌张地醒了过来。和朋友在喧闹的街头吃火锅的时候,他突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了疑问,透过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阿飞恍惚觉得考研变得遥不可及。他第一次认真地思索:自己为什么去考研?在2000年的“五一”劳动节那天,躲在朋友的小客厅里,黑暗的空间使一切变得不真实,隔着层层的门廊与建筑,阿飞渐渐地,毫无声息地哭了起来。
这个时刻,阿飞觉得往事应该像电影一样从眼前掠过,可是没有。他竭力想去回忆点什么,可什么也没想起。但阿飞感觉到了脸上的湿润,他哭了。仿佛良心未被泯灭,阿飞第一次觉得自己内心的那块泥土开始松动起来,虽然前途仍旧是无法预知。
C市和武汉,都是如此的炎热和迷乱,都市年轻人的愁苦在这个黑夜被阿飞无限地放大,他觉得自己连这两个城市的过客都不是,孤独地来去,朋友和爱情游离于周围却永远到不了他身边。阿飞转过头去,擦了眼泪,透过玻璃看见窗外的树叶,被月光斑驳的投射在阳台上,一片一片脉络清晰。
回到武汉,已经是6月。
从头拿起书本的时候,阿飞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渴望。但耽于幻想是考研的致命伤。他清楚地知道脚踏实地才是起点,而不停地不停地看书,是路途。终点在哪里?阿飞其实已经不计较了。有时候目标过于明确,却又仿佛是心中的毒瘤,挥之不去的是缠绕不清的心结。
只不过在奔向下一个分岔口的时候,阿飞知道再也不要选择错误。
闷热的夏天对于人们是困境,可是阿飞觉得凉爽极了。他跟着芸芸考研一族奔波在武汉各个辅导班上,常常是没听见内容却更看清楚了自己。虽然一年后阿飞觉得这些考研辅导班用处真的不是很大,但跟着满满一屋人一起听课,这对于阿飞是久违的事情了。他在里面寻找到一种原本早已失去的热情,这热情来得如此之迅速,使得阿飞都没有时间去顾及其他。一年以后当阿飞再次回忆起这段日子,被汗水和瞌睡装饰的生活却仿佛红酒一般酸甜。阿飞想到了人生的不可逆转,否则一切回到开始,从头来过,他再也不会浪费那么多年的青春,浮躁而闷骚的青春。
四
2000年仲夏的一个夜晚,清晰可见地,阿飞又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去北京念书。从C市的一个普通大学,到武汉的重点大学,阿飞的考研目标换了又换。
几天之后,阿飞已经出现在北京喧闹陌生的街头了。但是事情往往比想象中复杂很多,在来北京之前,阿飞没意识到原来北京才是考研的大阵地,结果一旦你毫无准备地突闯进来,渺小和无助便来得自然而然。
起先的莽撞和驽钝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而逐渐远去,他的交往开始频繁。人大西门仿佛是一个考研大军的聚集地,他们在那里碰头,吃饭喝酒,散发着各自的悒郁和不得志。许许多多的陌生人通过一个具体的理由挤挨在了一起,之前长达几个月的苦闷读书在拥攮的人大西门被消解得无影无踪。有时候,阿飞甚至忘了自己是来北京干什么了,连往返学校自习室的路径,他都觉得兴趣盎然。环境带来的新鲜感打破了阿飞几乎干涸的思想,尽管他很清楚他正在活动的这个校园还并不属于他。但是,这一切,仍让阿飞热血沸腾。
C市的单调冷漠,武汉的孤独苦闷,在北京变成了一种逍遥。然而,还没有来得及更为痛快地享受这种快感,阿飞就被自己击倒了。国庆前夕,一次自我测试的惨败,突然使阿飞意识到自己又踏在了虚浮的云端上。没错,生活变得有意思,城市的繁华还没有看尽,可学习却退回到了起点。
国庆节七天,阿飞的大学同学云集北京。毕业三年之后的重聚,人与人之间更为微妙。阿飞原本以为自己会很自卑的,三年的时光他一无所有。同学聚会无非就是扛起一面大镜子让每个人照照过去和未来,阿飞在里面看到了忧伤、妥协,甚至抗争,奇怪的是他没有看见自卑。虽然考研也算是随波逐流,但敢迈出这步的人却并不多。阿飞恍惚还有点自豪,为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选择生存的方式,但阿飞无疑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假期一结束,阿飞就把人大西门的房子转租出去了。他需要一个单独的空间,让自己安静下来,不至于浮躁。人大西门像乱糟糟的火车硬座,其实人们都是孤独地来,寂寞地散。短暂的欢愉无法承担痛苦的后果,考研必须理性地对待,而不是天马行空地不顾代价。阿飞知道,他的时间和金钱,都再也来不得半点闪失。
五
回到现实生活状态的阿飞,在清华北门外的平房区,租了一个很小的单间。一床一桌已然概括了生活的本质。远离喧嚣的城市中心,夜晚的清华校园往往使阿飞多了一层落寞,这种思绪将一直陪伴他到考研结束。作为边缘人的考研一族行走在别人的校园里,做着唯一跟自己有关的事情;看着别人热闹的同时,阿飞觉得自己像一只老鼠。虽然老鼠并不可耻,但活在阳光底下总是不自在。所以阿飞早出晚归,每个晚上他都要去门口的小卖部跟前来做生意的外地人聊聊天。他们之间的辛苦出奇地相似,但阿飞还有想象中的未来,而这些人没有。当然,这些问题在阿飞填满英语和专业术语的头脑中,只能占据一小部分,可是就这一小部分,居然给了阿飞一种宽容的心态。不是每个人都要有所作为,考研的成功与否,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问在将近一年的考研准备过程中,阿飞印象最深的地方在哪里,他会绝不迟疑地回答肯定是清华北门那个破落的小房间。欲望在那里挣扎,空气中随时充满了腐烂的气味,人们在北京的城乡结合部过着无可奈何的日子。当阿飞在清华的教室里看书时,他的身份是知识青年;一个白天过去,夜晚的阿飞游荡在低矮迷乱的陋巷里,像无家可归的野猫,看着夜空爱莫能助。到底谁更世俗,谁更清高?谁更疲惫,谁更自由?阿飞至今都无法说清楚。两年后的某天,阿飞专门骑车去了一趟他原来住过的地方,那里已经是一片平地,正在盖着一栋一栋的紫荆公寓。站在嘈杂的工地旁边,阿飞觉得气味浓厚,理想在这里被现代化重建,统一成模子式的楼层,据说这里以后也将住着研究生。
翻过折腾的2000年,研究生考试那几天,在阿飞的眼中反而显得不是很重要了。除了刺眼的白雪,冷得让人绝望的天气,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考完最后一门,阿飞走出教室,心里开始变得虚空。他走过街道,走过校园,走了一个小时回到租来的那间小屋。没有思绪,阿飞躺在简陋的床上,靠着暖气,缓缓地睡着了。
六
关于阿飞的故事,其实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如果给读者一个开放式结局,或许很多人都会关心阿飞后来的命运,从而展开一系列的联想。为了还给阿飞一个清晰的未来,我们把阿飞的后续故事再交待一下。
阿飞当年顺利地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虽然他的朋友们都说成功是和勤奋分不开的,但阿飞却总是强调运气使然。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偶然性,也许一瞬间的变化会影响整个人生。如果1999年底的那一天,阿飞考上了C市公安局的公务员,或许他的人生又会有一番新的挣扎。但冥冥中还是有天意的,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他走上什么样的道路。阿飞不甘于重复无味的枯燥生活,喜欢冒险,寻求生活的多种可能性。理想在阿飞的世界里,与其说是一种信念,不如说是一种手段。阿飞在乎的是路途而不是终点。
如今的阿飞刚刚研究生毕业,生活又会掀起一场折腾。记得研一的时候,阿飞语重心长地对自己说要抓紧机会多读点书,可三年过去了,诺言早已无法兑现。在堕落和升华中保持平衡,是阿飞的专长。他似有似无地进行着人生的表演,毫无轨迹可寻。曾经的理想青年在闲淡的校园生活中反而不再愤怒,妥协还是抗争?阿飞说这有意义么?
过了今年,阿飞也老大不小了。融入社会的大潮,相信瞬间阿飞就会被吞没,到底他是注定地随波逐流地飘荡,还是低调地个性地活着,这些都已经不重要。在有限的活过的日子里,考研那一年的历程,早已深深地端坐在阿飞的心灵别墅里面。他把那段时间用回忆和语言装饰一新,裱在了卧室中。
有时候,人们来不及观看,阿飞就自己坐下来。你知道的,时空又开始转变。
作者Email:
贫嘴排骨多的幸福生活
文/贫嘴排骨多
写给自己奋斗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和像我同样努力的朋友们!
走上考研这条路,在一年前我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当时考研对我来说的确是遥远又无关的,但是一年以后我居然坐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上,光是这一点,我就很佩服自己。
侥幸上大学—中了六合彩
还得从高考说起。考上大学,在我来说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
1981年我出生在北京。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小学毕业考试还考了全校第一,中考也在年级前10名。但是到了高中以后,成绩便一落千丈,我很努力,心里也很着急,尤其看到父母因单位效益不好而每天拼死拼活地挣钱时,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但有些东西是我把握不了的。虽然从高一开始就每天12点睡觉,可成绩就像是头发丝拴豆腐—提不起来。我也试图改变学习方法,没用。我一直很羡慕那些闭着眼也能做对数学题的同学,我就是睁着四只眼睛(加上眼镜)也做不出来啊!到了高三,状况还没有改观,反而越来越糟。几次模拟考试都是300分多一点,这个分数即使是在北京也哪儿都去不了!当时我的情绪相当不好,学习态度也十分消极,几近绝望。
高考真的是一次奇迹,比模拟考试多了100多分(当然,沾了在北京的光了,要是在别的地方还是只能在家呆着),结果去了内蒙古的一所地方院校。人家都说我是被“发配”边疆,但是能有学上我已经很知足了。到学校以后情况也差不多,别人都在抱怨高考失误才来了这么个鬼地方,我却恰恰相反,有点中了六合彩的感觉。
我的大学—夜茫茫
在大学的第一年里我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考入本科,我觉得自己就像超额完成了任务,于是开始放任自己。整天逃课,白天睡觉,睡醒了就逛街,要不然就洗衣服。那时候还没买电脑,也不知道上网。后来实在闲得无聊,就买了一个随身听天天听。大一这一年下来,成绩全班倒数第二。对这个成绩,我当时倒是无所谓,就是想离开这里。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厌学,倒不像高中时候那样为成绩愁苦,而是难以从一种安逸的毫无规律的起居中回到紧张有节奏的生活里,由此便产生了浮躁和不安。暑假回家,我第一次跟父母深入地交换了内心的感受。我想退学,但父亲的一句话让我觉醒:“你根本没用心!”没有太多的安慰,但是这一句话足以让我认识到:我一直都在怨天尤人,可这一年我自己都在干什么?真的应该自我反省一番了。
大二第一学期是我最困难的时候,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我被列入留级的黑名单。但当时我已经从思想上“改邪归正”,所以倒也看得开,一方面觉得自己是罪有应得,另一方面又暗下决心,无论最终是降级还是侥幸逃脱,我都不会让自己再这样堕落下去。这样一想,倒坦然了,就当是一次历练吧。我开始努力学习,到第二学期,我终于每门考试全都及格了,这对于别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当时对我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我也发现原来大学的功课并不是那么难。
大三是一个转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我都觉得自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好像重新充过电一样。更令我惊喜的是:我开始拿奖学金了!以前真的只是做梦的时候想过而已,从来没敢太多地奢望过,居然也成为了现实。我开始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只要尽自己所能努力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决定考研—天亮了
从产生考研的念头到坚定考研的信念,只是一个晚上的事情。那是2001年11月份,我们上了法律基础课,这是我第一次比较正式地接触法律知识。上完这门课以后,我觉得它很有意思,一种强烈的想深入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好多年没有这种感觉啦!好不容易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应该好好珍惜啊!“那么考研吧!”我对自己说。
当时的我也有不少的顾虑,其中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基础太差。那个晚上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反侧了整整一宿,天刚蒙蒙亮就从床上一下子坐了起来,做出决定:我要考研!这决定也许不够慎重,带着盲目和冲动,但这有什么关系,至少,我有了一个目标,我在向自己提出挑战。
有关考研的常识、程序我都不清楚,不知道考几门课,甚至不知道考研还有专业课和公共课之分!我做事一向优柔寡断,很少能干脆利落地决定什么事,到现在为止,我都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
随后我就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在新浪搜索中打开的第一个“网页”就是kaoyan。,论坛上正好有一篇法学与法硕的论战,这才知道原来考法律还有“法学”和“法硕”之分。当时我也只凭感觉,觉得法学是以理论研究为主,法硕以实际应用为主;以我的性格,我选择了后者。就这样,我乐颠颠地走上了考研路。
决定考研后,有些人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我,我知道这种眼神的背后写着什么:“就你?哈!”“你也考研?”当然他们也许并不是有意的,而是我的前后转变确实太大了。对此我大多一笑了之或保持沉默,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本反驳他们。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克服困难考上,考上之前,无需多说。
这个决定让我充满力量,让当时的我有一种“前途一片光明”的感觉。有希望在等待,我开始憧憬未来。
复习—路漫漫
制定全面复习计划之前,我想,我的英语是最大的难题。高中时英语基本上就是被放弃了,大学前两年我也基本没碰它。当时,我对政治比较有信心,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课不应该成为太大的难题。
当年春节我没回家,在学校学习,偌大一个阶梯教室每天只有两三个人,而且还特别冷,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啊。到了春暖花开之际,我也真正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因为我当时的单词量很有限,每天我6点就起床拿本单词背啊背,现在翻开生词本我都会觉得很可笑:spot、sweet、aspect、gather都赫然在目……具体的复习过程就不需要多提了,相信经历过考研的朋友们大多能感受得出来。每个晚上的时间我都给了法硕,“指南”我看得很慢,一晚上只能看十几页。
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接下来是我们的专业课考试、课程设计,还有世界杯。自己的学业我不想这么早就放弃,所以仍然抽时间认真复习了一下。至于世界杯—别的可以放弃,但是世界杯是不能放弃的,有比赛的时候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白搭,心早就飞走了。
眼看就要放假了,本来是准备踏踏实实在学校学习的,但是这时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到外地去实习了。当时有两个选择:在家实习,或随大部队去南京。我想,反正也不能呆在学校,干脆放松去吧!实践证明我错了。本来我就特别喜欢旅游,好不容易下了江南,可算是信马由缰了—南京,无锡,上海,杭州,黄山都去了。等我回到学校,才发现精力无法集中了。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理性的人,虽然我在认真地、努力地改变自己,但暂时还不能完全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做事的心情严重地影响着效率和结果。
精神无法集中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大约50天,到10月底我才从旅游“后遗症”中摆脱出来。到11月份报名时,我隐约感到情况不妙,于是调整目标保持低调报了一所西部院校,只求能考上。当时考研加油站上的舆论是:“要不就不考,要考就考名校。”但是我清楚有没有信心和能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实力是两码事。
报完名一直到考试的那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政治刚刚看完一遍,专业课只顾看书还没做题,英语更是一塌糊涂,除了多认识几个单词什么长进也没有。我突然觉得时间不够了,恨不得把一秒钟都掰成两半。最后那两个月时间过得飞快,从12月份开始,为了多看一会儿书我已经很少在宿舍睡觉了,因为宿舍11点就熄灯;幸好学校有通宵教室,我便睡在教室的桌子上。我的三点一线改成了两点一线。每天凌晨3点左右睡,6点起,中午再补2小时棗有时候实在撑不住了就回宿舍睡一天。那年冬天特别冷,是我在内蒙四年中最冷的一年,虽然为了保证自己健健康康地考试,穿得很多,可还是免不了感冒发烧。但我怕犯困,不敢吃药,硬是扛着;头疼头晕,每天就靠咖啡或茶叶撑着。本来我的睡眠特别好,可是有一段时间该睡觉的时候睡不着,好似《百年孤独》中离奇的不用睡眠的病症,吃饭和洗衣服洗澡就算是难得的休息和享受了。说实话,那时候我真怕自己突然死了!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我一定得坚持住,否则就是不战而降了。
越到关键时刻越手忙脚乱—进入12月底我要开始课程设计和期末考试了,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