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夫子品评忍经-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饽眩辉谙挛徽叻⑴突崦胺冈谏衔徽摺9抑浠够崾拐绞虏欢希彝ツ诓缓驮蚴谷寺字郎ナАR虼丝鬃佑小ǚ匏寄选ǖ母娼耄涨庇小ㄍ阶陨恕ǖ墓嫒啊V挥心胬此呈埽拍苄斜樘煜露皇茉购蕖�
【处世忠告】
逆来顺受,天下无怨
治人者必须了解各种人的『性』情一西汉时的翼奉,字小君,是东海人。他专门研究齐《诗》,喜好律历、阴阳的术数。元帝刚登上王位时,推荐翼奉当了待诏,他上奏疏说:〃我从老师那儿听说过,治理事务一定要了解下级的正邪,而了解下级的方法,在于六情。十二律罢了。属北方的『性』情是喜好凶贪,由甲子主管他;属东方的『性』情是发怒,气极了就做阴险盗窃的事情,由亥卯主管他。贪婪凶狠一定随阴险而生,阴险也必与贪婪凶狠而相随。〃
人在喜怒方面应适可而止一大和,《易经》称为〃保合大和〃,本来的意义是指阴阳会合中和之气。大凡人是承受天地阴阳才生下来,都有这种气。而且喜悦和愤怒是人的『性』情,也都不能没有。有了喜怒又能适可而止,《中庸》把它称作〃和〃,如果发太大的怒气,就会败坏内心的和气。至于事物乖张不顺,都是由怒气过剩所致。所以《大学》说:〃内心如果气愤不满,就会得不到正道。〃
《尚书·盘庚》说:〃发怒就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人不能接近它,哪又能把它扑灭呢?〃《小四书·小物蒙求》说:〃一般,小的争吵引起诉讼,大的争吵引起战争。〃
唐太宗的悔悟一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内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心病,常『乱』讲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丞相张蕴古去察访此事。张蕴古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疾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当抓起来。治书权万纪上书弹劾张蕴古,因为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他,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在街上把张蕴古杀了。后来此事由魏征处理,皇帝暗地里很后悔。万纪等人都有罪,按照诏令今后都要处死,虽然命令已经决定,仍然复审三遍,这才施刑。这一年里,唐太宗又因为瀛州刺史卢祖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诏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你去镇抚。〃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病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广'下令在朝廷上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征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青州长史姚恺为光洲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义,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汉高祖的深谋远虑一汉朝汉高祖四年,韩信派人对汉王说:〃齐国伪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请汉王假装答应我为王,以便镇抚它。〃汉王很生气,骂道:〃我被围困在这儿,日夜都盼望你来解救,你却自己要为王,想要造反吗?〃张良和陈平立即贴在汉王耳朵小声地说:〃您正处在不利的时候,怎么能禁止韩信自立为王呢?您不如趁此机会立他为王,让他安踞一方。否则就要发生变『乱』。〃汉王立即醒悟过来,又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应当做一个真正的王,为什么要做假工呢?〃于是就立韩信当了齐王。
汉代宰相萧何说:〃长安地域狭小,但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请皇上让老百姓去耕地。〃皇上生气地说:〃宰相多次接受商人的财物,才为他们请求。〃于是抓住了萧何,叫廷尉给他带上刑具。过了几天,王卫尉对皇上说:〃对于人民有便利的事情,向皇上请求,这应当是宰相的事情,皇上为什么那么容易怀疑别人呢?〃皇上为之信服,让人把萧何放了。萧何年事已高,平常恭敬谨慎,但他还光着脚来向皇上谢罪。皇上说:〃你为民请求我的上林苑,我不答应,就像是桀纣一样的主子,宰相你却是贤相,我故意让人把你抓起来,是想让人听到我的错误。〃
不论身居何位,均不要轻易发怒一西汉时惠帝二年,匈奴冒顿正当强大,他派人送信给吕后,言辞极其下流无礼,吕后想要杀了使者,然后起兵攻打匈奴。樊啥说:〃我愿意统领十万兵马横扫匈奴。〃季布说:〃樊啥真应该给杀了。〃从前匈奴在平城围住高祖,汉兵有三十三万,樊啥是上将军,仍然不能解除围困。今天他口出狂言想用十万兵马横扫匈奴族,是当面侮辱您啊。况且夷狄是禽兽一样的东西,从他们那儿听到好话不足为喜;从他们那儿听到坏话也不应该生气。〃吕后说:〃对。〃并命令回信要很客气,还照样送给他们车和马,冒顿于是又派人来谢罪,说:〃我从前没受教于中国礼义,幸好陛下免除了我的罪过。〃于是进献马匹。此后仍是汉匈和亲。
身居高位的人,凡事不能容忍,动辄发怒,那么就会遗祸于下面的人,吕后发怒即属此类;如果在下位的人,不顾礼义,却逞强发怒,一定会冒犯上位的人,像写信侮辱吕后那样。
言语周全,天下太平;行为周到,天下无怨一泄愤于他国则会引起战争,就像孟子所说的:〃公孙衍、张仪一旦生气,诸侯之间即产生疑惧。〃意思是说这两个人一生气,就会劝说诸侯,使他们互相攻击。所以诸侯相互疑惧,就将频繁出现打仗侵略之类的事情。又像楚国,气愤齐国嘲笑晋王腿跛而发兵,均属这一类的事例。在家庭中,愤怒会导致父子互相杀害,兄弟在家里争斗,夫妻互相反目等,这样,就会使家庭失去人伦之道。
据《论语》记载: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其中第八思叫〃忿思难〃。是说人如果有发怒的时候,应当考虑日后的灾难『性』后果,以抑制他的愤怒。
陶潜号靖节先生,他有诗说:〃怒气比火焰还厉害,它会焚烧了和气,使人白白伤悲,当颇多感慨时,不必勉强自己,事后心境自会清凉。〃
孟子说:如果有一个人在这儿,他对待我很粗暴无礼,做君子的就一定会反省自己:我一定做了错事。〃这不称为逆来顺受又称为什么呢?
《孝经》说:〃言语周全,那么大下就没有口角;行为周到,天下就没有怨恨。〃
老夫子品评忍经 27。疾
阴、阳、风、雨、晦、照六气超过适当限度,就会产生六种疾病。无病时即谨慎预防,这是真正的治病良『药』。如果人调理衣食失之不慎,就会有风寒暑热进人体内而生病。有些人怀疑医『药』的作用,却对巫术深信不疑,最终陷人枉死的愚蠢境地,实为背离了圣贤的教诲。有病时要采用免俗绝欲的转移心『性』之法,无病时则信守稽康的修心养生之道。切勿等到病人膏盲再求医,应当重视治病的苦口良『药』。疾病尚有『药』石可治,心疾就只有依靠自己了。身体疾病的发生是〃六气〃太过,心理疾病的发生是〃思虑〃太过。〃用始终如一来自守,用和和气气来养生〃,确实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法宝。
【处世忠告】
病人膏盲,其人也善
人的身体健康取决于六气的平衡一《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侯得了病,到秦国去求医,秦国派医和给他看病。医和说:〃天有六气,过多了就产生六病。六气,指明、阳、风、雨。晦、照,任何一气过分了就会有灾害。阴气多了产生寒痛,阳气过分了就产生热病,风过多四肢就生病,雨过多就会肚子痛,晦气失去节制就『迷』『惑』不清,明气过多了就有心疾。〃
预防是治病的最佳良方一草『药』和随石都是治疗疾病的东西。人如果能够在没有病的时候就小心预防,总比在病了之后治疗要好。这是说人调理衣食不当,持身不谨,以致有风寒暑热跟着进人体内而生病。『药』是圣贤制造出来用以让人们不致夭折、治疗病疫的。所以愚蠢的人,不信医『药』却信巫术,最终冤枉而死,这实在是违背了圣贤的教训。《宋鉴》记载,江西民间崇尚鬼神,很多人被巫觋『迷』『惑』,生病的人不吃『药』,反而听信鬼神。当时夏竦在洪州当官,在辖境中搜出一千九百多家巫觋,勒令他们还俗务农,把他们的『淫』祠都给拆毁了。
扁鹊关于疾病的忠告一《史记》记载,扁鹊论述疾病说:〃疾病中有六种是不能治疗的。骄傲蛮横不讲理,是第一种;轻视生命看重财产,是第二种;衣食不当为第三种;阴阳混『乱』内气不足,是第四种;形体瘦弱不能吃『药』,是第五种;信巫术而不信医术,是第六种。一个人有其中任何一种情况,都很难治疗了。〃
生病后可以尝试移心法一宋代的张咏,字复之,宋真宗时中进士,任工部尚书,坐镇四川。曾经有一个人叫李畋,为疟疾所苦,好了以后,就去请求张咏。张咏问:〃你在生病中曾经得到移心法没有?〃李畋回答说:〃没有。〃张咏说:〃一个人,如果能在生病时转移心思,好像面对着君王和父亲,对他们既害怕又谨慎,能做到长久安静下来,病就好了。〃张咏的〃画像自赞'中说:〃乖即违反世俗,崖即断绝物欲。乖崖一词,也可以用来表明一个人的德行。〃
养生学是保证一生健康的上策一晋朝的稽康,字叔夜,他『性』格恬淡安静,清心寡欲,宽容随和,气量很大。他曾被任命为中散大夫。他写的《养生论》,内容以清静虚无、少想寡欲为主。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知道名位伤害一个人的品行,所以就会忽视它,而不去谋求它;认识到食必重味会危害心灵『性』情,所以弃而不求。心矿神。冶就没有忧愁、祸患,清心寡欲就无所焦虑不安。〃又说:〃用始终如一来修心,用和和气气来养身。〃
病入膏育,其人也善一春秋时期,晋国的诸侯景公生了病,向秦国求医。秦派了一个叫缓的医生去治病,缓未到时,景公梦见他的疾病是两个小鬼捣的『乱』。一个小鬼说:〃那个人医术高明,恐怕要伤害我们,赶快逃跑吧。〃另一个说:〃我们居住在盲的上面,膏的下面,他能把我怎么样?〃医生到达,检查后说:〃病不能治了。病在盲的上面,膏的下面。治疗无效,针炙不起作用,『药』力也发挥不出来;病不能治了。〃景公说:〃您真是高明的医生。〃送了一份厚礼给他,并送他回去。景公不久也就死了。
《左传》载,襄公二十三年,鲁国有三个大夫,季孙。减孙、孟孙,季孙很喜欢臧孙,孟孙很讨厌臧孙。等到孟孙死后,臧孙说:〃季孙喜欢我,对我来说就像是危害我的健康的疾病;孟孙对我不好,却是治病的『药』和针砭,再好的病也不如再差的『药』。『药』再差,总能治病;病再好,只能增加我身体中的毒素。孟孙死了,我的死期也快到了。〃
老夫子品评忍经 28。变
志不能被屈服者,得之于事先有所准备;轻易就被吓破胆者,受惊于变故仓卒而至。能够搏击猛兽的勇士,却往往害怕蜂蝎;愤怒时能够打碎价值千金玉石的人,却不免失『色』于锅被打破。恒温带兵,〃朝见〃皇帝,王坦之吓得手扳都拿颠倒了,而谢安却从容不迫,与桓温开怀畅谈。郭际仗势作恶,白孝德访徨无可奈何;而段秀实却无所畏惧,单枪匹马赴郭照军营,劝其改恶从善。中书省丢失了官印,裴度不为所动;全体军队大声高呼,张泳也下马高呼。面对变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聪明的智慧,沉着的心态去应付,否则就会措手不及。唉,当意外变故来临时,怎能不忍一忍心中的胆怯和惊慌呢!
【处世忠告】
勇气智慧,应变良策
镇定自若源自于周密的计划…一《说苑、察谈篇》说:〃打仗时兵力不先安排部署好,就没有办法迎敌;为人处世不先把计划构想好,就没有办法应付仓猝的变故。〃
《宋史》说:〃军中有个范西域,敌人听说了就吓破胆。〃范就是范仲淹。
有胆识的人不会为小的惊吓所动一苏东坡《黠鼠赋》说:一个人能够打碎价值千金的玉石,就不应在打破锅的时候吃惊不已;能够和猛虎搏斗的人,就不应害怕蜂蝎。
晋国的邹湛对武帝说:〃蜂蝎钻进了袖子和衣服里,勇士因为它惊慌害怕。在田野上有猛兽,全身装备后出来迎击它,这是一般人都意做到。〃
《战国策》说,秦昭王听说赵王得到楚国卞和壁,愿意拿十五座城市来交换。赵王派使者带着和氏壁前往秦国。谁知到了秦国后,秦王并无意拿城交换。相如怒发冲冠,站立在柱旁说:〃我愿意和这块壁一起撞碎。〃秦王只好隆重送还蔺相如完壁归赵。蔺相如回到赵国后做了上卿。
西晋大司马桓温来朝见皇帝,孝武帝下诏让尚书谢安和传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首都流言四起,说桓温这一来,会杀了王坦之和谢安。王坦之很害怕,谢安却不动声『色』。桓温到了后,文武百官拜倒在路旁。桓温摆开军队,接见这些人。王坦之浑身冒汗,衣服都沾在身上了,手中的板子也拿颠倒了。谢安却态度从容,坐在位上,对桓温说:〃我听说你是把守边疆的,不知你为何跑到首都来,你又何必在屏风后面布置下那么多士兵呢?〃桓温笑着说:〃我也是不得已啊广于是桓温便命令士兵撤下去了。他和谢安开怀畅谈,直到夕阳西下。
唐代副元帅郭子仪的儿子郭阳在郴州时,放纵士卒抢掠成『性』。节度使白孝德很担心这种情况,但又不敢说。这时段秀实自荐做都虞侯。一天,郭晓的手下到市里拿酒,刺伤了卖酒的老头,毁坏了酿酒的坛子。段秀实带领手下人赶到,把行凶作恶的十七个人全部捉住,砍了他们的头,用枪尖把头戮起来,挂在市门上示众。郭阔的军队听说后,一片喧嚣,一个个都穿上了铠甲。孝德非常害怕,段秀实说:〃没有什么关系,请让我去解决这件事。〃他选了一个又老又瘦的人牵马,到了郭踪的营门。甲土见他来到,一下子全出来把他围住了。段秀实一边笑一边走进去说:〃杀一个老人,何必要全副武装?我把我的脑袋送来了。〃郭跨出来,段秀实责备他说:〃副元帅的功绩充满了天地之间,应当保持始终。现在你放任士兵作恶,并且导致暴『乱』,那么就会影响到副元帅。如果这样下去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话还没有说完,郭阳再三对他行礼,说:〃幸亏您这么教诲我,我哪能不听你的吩咐?〃郭赚叱退左右,让他们卸去销甲,下令胆敢起哄的人杀头。段秀实又自己请求在军中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两人一起到了孝德的住所,请求谢罪改过。
镇静是压邪的良策一裴度,字中立,敬宗时,官至司空、同平章事。有一大,他的手下忽然来告诉他:〃官印丢了。〃听见的人脸上都失去了颜『色』。裴度则坦然自若地喝酒。又一会有人告诉他:'它印又找到了。〃裴度也不说话。有的人问他什么原因,裴度说:〃这一定是书吏偷了它,拿它去印书券。追查得急,他就会把它毁了;追查不急,就会把它放回原处。〃众人一听都很佩服他的度量。
赵宋时的张泳,在真宗时,位至工部尚书,守卫在蜀地。当时正是战『乱』之中,人人都心怀叵测,想要造反。一天,全军检阅,刚出来,土兵就三次高声大叫,张泳也下马,向着东面大呼三声。然后又上马前行。众人见到这种情况,都不敢再喧闹。有人告诉韩琦。韩琦说:〃在那种情况下,我是不敢这么办的。〃
老夫子品评忍经 29。悔
以富欺贫,以贵凌贱,以强胜弱,以恶侮善,以壮轻老,以勇辱懦,以邪压正,以众攻寡,这是人世间的常情,也是常人逞勇表忠的机会。但认识到事物均有盛衰兴替,就不敢再欺侮他人以取怨;认识到被我力量对比必然发生变化,就不敢再对抗欺侮而横生是非。商汤服事葛,周文王服事昆夷,是忍侮于小;太王服事匈奴,勾践服事吴,是忍侮于大。忍侮于强大者无忧,忍侮于弱小者不败。面对侵夺应无动于衷,面对冷眼应不动声『色』。以德报德,是善人之行;以怨报德,是庸人之行;以怨报怨是愚人之行;以德报怨,才是仁人之行。而对大大小小的欺侮,我们的心里必须明白一条:审时度势以保存实力,以图将来。
【处世忠告】
审时度势,建立大业
不可遏强欺弱一有钱叫富,没有钱叫穷。做官的叫做贵人,百姓则被称为下贱的人。世上的常情,是有钱有势的人欺负无钱无势的人;力量强壮好行凶暴的人,欺负力量微弱、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古灵陈先生做仙居县令时,教导他的人民说:〃不要凭藉凶暴欺负善良者,不要凭藉钱多欺负贫穷的人,要知道昌盛和衰落都是一时的事情,人和人之间总有力量不对等的时候。〃
仁者以大侍小,智者以小侍大一孟子说:〃只有仁者才能以大侍小。因此有商汤王侍奉葛,周文王侍奉昆夷。只有智者才能以小诗大。所以古公在父才侍奉匈奴,勾践才侍奉吴王。以大侍小的人,是乐天的人;以小侍大的人,是敬天的人。乐天的,保有天下;敬天的,保有封国。〃
商汤王为诸侯的时候,和葛国是邻居。葛国首领游手好闲,不敬天祭祀。商王给他送去祭祀的牛羊,葛国首领把牛羊杀掉吃了;汤王又派毫地的人去给他耕种。这就是指汤王能以大国侍小国。
周文王为西伯,住在歧山时,和西戎靠近,经常受到西戎的侵略。文王也不和它计较,只是修养自己的道德来感化它。这也是文王能以大国侍小国。周文王的祖父太王,以前住在那时,势力还不大,匈奴多次侵略他。周太王给匈奴送去钱财珠宝牛马,还是照样受到侵略。太王于是离开别,到歧山之下居住下来。到他的后代文王武王时,他们便掌握了天下。
勾践在吴国强盛的时候,吴国在夫椒打败了越国。把越王囚禁在会稽。勾践派他的大夫文种到吴国谈判求和。文种跪拜叩头,向吴王传达越王关于越国愿意给吴国作奴隶的意思,并用美女和珠宝贿赂吴国有关人员。吴王后来就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晚上枕着武器睡觉,每天尝一口苦胆,以示报仇的决心,同时努力训导教育他的人民。后来势力壮大,最终灭掉了吴国。
只有智慧者才能审时度势、建立大业一勾践和太王,都是有智慧的人。能够审时度势,最终建立了大业。朱熹说:〃只有仁人的心,才竞洪慈善,不从自己一方出发计较大小强弱。所以,旁边的小国虽不恭敬,而仁人爱护之心却不能中断。只有智者能明礼义、审时势,所以,虽然他们受到大国欺凌,但侍奉的礼义还是不忍废除。那些能够来自于大的方面欺侮的人,如太王、勾践,识时势,观变化,最终能保全自己的国家,不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那些忍受来自弱小者欺侮的人,如汤和文王,心怀宽大仁慈,不和小国计较强弱,因此,能安抚四方,以仁义行于中国,最后得以一统天下,保国家长治久安。情况基本上是这样的。〃因此,胡寅《管见论》说:〃无言不答,无德不报,这是君子的美德;一顿饭也要酬谢,一个眼神也回击,这是小人的小心眼。〃
老夫子品评忍经 30。谤
诽谤产生于仇恨,亦产生于忌妒。若问武叔有关孔子的为人,则孔子不是圣;问臧仓有关孟轲的言行,则孟子不行仁义。(流言)将王吉的衣服说成黄金,将马援的意苡果实说成明珠。以与嫂子通『奸』污蔑没有兄长的人,用打岳父的罪名诬陷娶孤女的士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啊。人面兽心,满腹诡计,出口恶言。扔给豹虎,豹虎都不肯吃。作恶必受天罚,咎由自取。自己没做亏心的事,就无憾于世。上不负天,下不负人,那么就会心底坦『荡』,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处世忠告】
谤生于仇,亦生于志
仁慈温厚是圣贤的美德一谤生于仇,如下边说的马援的事;毁谤由忌恨而发生,如后面将要提到的王吉的事。据《论语记载,叔孙武叔毁谤孔子。子贡说:〃孔子是不可毁谤的,仲尼就像太阳和月亮,没有谁能达到他的思想深奥的高度。人虽然想自绝生命,又怎么能损害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呢?〃子贡不说〃你想自绝〃,而说〃人想自绝〃,目的是使自己语言婉转,显示出圣贤不以尖刻的语言责备人的气度。
《孟子》说,鲁平公来接见孟子,鲁平公的心腹减仓在鲁平公面前说:〃礼义是要从贤者身上表现出来的,而孟子办丧事不守礼义。您不要去见他!〃鲁平公说:〃好!〃便没有去见。后来盂子的学生名叫乐正克的来告诉孟子说:〃鲁平公要见您,他的心腹臧仓拉住了他,最终使鲁公来不成。'孟子说:〃我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