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吕绍宗迫不及待的带着独孤武都使者,星夜启程,向东都赶去,欲成就不世之功业。


………………………………

第218章 传国玉玺

    然而,吕绍宗的行为无疑是被利欲熏心后的疯狂举动,此等大事,怎能不先预谋妥当,就轻易的行动?

    新安离洛阳虽很近,但中间也还是隔着渑池等几个县的,吕绍宗带着五六千人往洛阳而行,一路虽走的是各种小道,但还是被王世充的暗哨给察觉到了。

    王世充得知吕绍宗带着人马鬼鬼祟祟的往东都而来后,敏锐的感到其中不太正常,于是立即以数万大军布下了天罗地网,一举将吕绍宗生擒,然后派人对其严刑拷打,吕绍宗忍受不住,将所有的一切都招了出来。

    四月二十日,独孤武都、独孤机、杨恭慎、崔孝仁等全都被抓,且立即被王世充下令杀死,头颅被悬挂在了东都的城墙之上,唐将吕绍宗也为难幸免。

    一个让大唐攻破东都的大好机会,就这样白白的丢掉了。

    王世充这时忙着篡隋称帝,宇文化及也不例外。

    宇文化及自与李密交战数场,互相损失了许多兵力后,便不敢再图黎阳,向北就粮到了魏县。

    这时,宇文化及的张恺等人都商议要离开他另谋高就,但事情被查觉,于是宇文化及杀了张恺等人,至此之后,宇文化及的心腹之人已逐渐丧失殆尽,兵力日益削弱,兄弟宇文智及等人更没有什么计谋,只有相互聚会在一起尽情吃喝,玩歌伎。

    有一次,宇文化及喝醉了,抱怨宇文智及道:“当初我什么也不知道,是你的主意,一定要推我为首。如今一事无成,人马日益减少,背着弑君的罪名,为天下所不容,现在遭灭族,还不是因为你!”

    宇文化及说着,不由的搂着两个儿子哭起来。

    宇文智及生气地道:“当初事情成功的时候,你不归功于我,到了要失败时,又想归罪于我,怎么不杀了我投降窦建德!”

    两兄弟好几次相互争吵打了起来,说话也不分老小,酒醒后又饮酒,以此为常事。

    宇文化及的部下大多逃跑了,自己知道肯定要难免败亡,叹息道:“人生孰能不死?我就算是死,也要以皇帝的身份而死!”

    于是,宇文化及用鸩酒毒死了他拥立的傀儡皇帝杨浩,在魏县即皇帝位,国号许,改年号天寿,设置百官。

    称帝之后,宇文化及用珍奇货物引诱海边的贼众,想以此增强自己的实力,隋末第一个在起兵造反的知世郎王薄,这时仍没有被其他势力消灭,他在得到宇文化及的招揽后,便率贼众归降了宇文化及,与宇文化及一起暂居在武阳郡的聊城。

    武阳郡便在李世绩所控制的黎州(即为以前的汲郡)接壤,处于黎州的东边,武阳郡的一部分县城,也是在李世绩掌控之下的。

    淮安王李神通在李渊称帝后不久,被任命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原则上山东各路兵马,皆受他节制,但李神通自抚慰山东以来,成果了了,仅得数县之地,时常要靠李世绩的接济,才勉强支撑。

    在得知宇文化及称帝到了聊城,且实力已衰败的情报后,李神通的心思便活跃了起来。

    宇文化及做为弑隋二君的人,又自称为敌,可谓是罪大恶极,再加上他曾经还是与李密争雄一时的人物……

    若是将宇文化及捉了献与长安,无疑是一件很大的功劳,足以将他李神通抚慰山东而无功的事迹掩盖过去了。

    而且,隋朝的传国玉玺,似乎便在宇文化及的手里!传国玉玺可不单单是一件盖章的东西,乃秦代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上千年传下来,已渐渐成为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

    他李神通若是能得到传国玉玺,献给李渊,这功劳实则不亚于攻灭一方大势力。

    所以,在李神通的眼里,此时在聊城的宇文化及,就如一堆闪闪发光的金子一般,极具诱惑力。

    于是,李神通打算出兵攻打聊城,不过他现在手上的兵力总共才万余左右,稍有不足,所以便去了黎阳,向李世绩张开要了一万五千多人,合兵二万五千人,往聊城杀去。

    李世绩在李神通来借兵的时候,原本是打算与他一起前往聊城的,但却被李神通找了个借口拒绝了。

    李神通知道李世绩很会用兵,若是让他跟着一同前往聊城,功劳只怕要被抢走大半,自是不愿让他跟着了。

    然而李神通却不知,觊觎宇文化及的人,并非只有他一个。

    就在李神通带兵前往聊城之时,乐寿的窦建德也正大义凛然的对其群臣道:“本王是隋朝百姓,隋帝便是本王的君主,宇文化及叛逆杀了两位皇帝,就是本王的大仇人,本王不能不对他进行讨伐!”

    窦建德雄踞河北,所占据的地盘,在当今天下的势力中已属前列,河北又是富饶之地,人口、良田都是不缺,实力可谓雄厚。

    但窦建德也有他的烦恼之处,他因为出身寒门,豪门子弟中的人才,除非不愿远离故乡的人,现在大都仍是不愿效忠于他,千里迢迢从河北跑往关中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如何让河北人才尽收于瓮,一直是现在窦建德的头等大事,于是,他现在便将目光看向了聊城。

    首先,窦建德盯上了在宇文化及身边的众多隋朝旧臣,黄门侍郎裴矩、兵部侍郎崔君肃、少府令何稠等人在窦建德眼中,都是有大才的人,如能将这些人收入麾下,对窦建德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事。

    更重要的是,窦建德与李神通一样,也看中了那枚代表了皇朝正统的传国玉玺。窦建德想,他若是得了传国玉玺,河北名士还能不视他为天命之人?到时投靠他的人只怕就能络绎不绝了。

    所以,对于聊城,窦建德是势在必得!在李神通带兵前往聊城不久,窦建德也领兵十万,浩浩荡荡的开赴聊城了。

    李神通到了聊城后,因兵力不是很充足,所以不愿强攻,他得知宇文化及粮食不足后,便采取了围困之势。

    宇文化及在聊城中的粮食确实不多,全靠他的三弟宇文士及和封德彝在济北征收督运军粮,所以李神通围困聊城仅数日,宇文化及便支撑不住了,派人向李神通请求投降。


………………………………

第219章 许国灭

    宇文化及肯乖乖请求投降,本是大好的事情,但李神通竟不准许,将宇文化及的使者赶出了大营。

    安抚副使崔世干对此十分不解,力劝李神通准许宇文化及投降。

    李神通道:“敌人粮尽计穷,马上就能取胜,我要攻下聊城以宣扬国威,并且分了他的财宝慰劳将士,如果接受他投降,那么用什么来作赏赐军队的费用呢?”

    崔世干道:“有情报说窦建德就要抵达,如果还没有平定宇文化及,里外受敌,我军必然失败,此时怎么还能贪图他的财宝而不接受投降呢?”

    李神通大怒,把崔世干囚禁在军中,不让他再插手军务。

    但就在李神通将崔世干囚禁后不久,封德彝和宇文士及从济北运粮到了聊城,宇文化及兵力的斗志逐渐恢复,于是又重新抵抗。

    李神通见围困无望,这才督率军队攻城,惨烈的攻打半日后,贝州刺史赵君德率先攀着城堞登上城墙,李神通对此人很厌恶,不愿让他得先登之功,便下令鸣金收兵翌日再战,赵君德大骂着下了城,李神通再一次错失了占领聊城的机会。

    翌日,李神通与宇文化及双方又是拼杀了大半日,宇文化及的一方渐渐有些不支,李神通见了这情形后,嘴角已掀起了一个弧度,仿佛已看到了自己胜利后的情形。

    然而就在这时,忽有探马匆匆来报,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已即将抵达,先锋部队转瞬即至,李神通军中的其他将领听后,立即要带队离去,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李神通招抚而来的,对部队的掌控力比较大。

    李神通的脸色已是变得十分的难看,眼见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心中自是十分的不好受,但他也知道此时再不走的话,稍过一会可就走不了了,于是最终咬着牙做出了撤退的命令。

    李神通带着人马撤离聊城后,宇文化及大松了一口气,同时心中大为高兴,认为这是老天在保佑自己,这才使得李神通在将要攻破城池之际,主动撤兵。

    然而宇文化及的高兴却未能持续多久,因为没过多久,窦建德的十万大军便将聊城给团团围住了,这十万大军不仅在人数上比李神通的军队要多出数倍,且军容整肃,黑压压的排列在城外,给人以极大的压迫感。

    宇文化及见了这情形后,一阵胆寒,但还是故作镇定自若的对身边的大臣道:“窦建德流寇而已,人数虽多,但却不……不足为虑,我们的精锐骁果定能将他们大败!”

    宇文化及这一番话,说得相当的没有底气,只怕自己都是不信,有怎么激励到别人?所以他那番话说完后,应着寥寥。

    为了激励士气,宇文化及也是豁出去了,难得的亲自带兵出城打上几仗,与窦建德连续交锋数场,然而最后都是大败回程,遂不敢再出城,打算坚守聊城。

    窦建德率兵从四面八方昼夜猛攻聊城,过不多时,聊城已是岌岌可危,之前投靠宇文化及的知世郎王薄,感到了不对路,于是主动打开了城门迎窦军进城,窦军入城后,很快活捉了宇文化及,聊城也很快被完全控制住了。

    窦建德进城后,首先去拜谒了萧皇后,言语都自称臣下,极尽礼数,然后,窦建德还身着白色服装哭隋炀帝以尽哀节并安抚隋朝的百官。

    做足了场面活后,窦建德这才收拾自东都而来的车驾仪仗,传国玉玺也被他收入囊中。

    然后,窦建德将捉住派逆的同党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在隋朝的官员当面斩了这几个人,割下首级悬挂于军营门外。

    宇文智及死前大喊饶命,当众尿了裤子,还道自己私藏了许多财物,只要窦建德饶他一命,定将那些财物奉上,但窦建德却丝毫没做理会,刀斧手武器砍下,宇文智及的人头骨碌碌的滚落在了地上……

    杀了宇文智及后,窦建德又用槛车载着宇文化及和他的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到了魏县,在宇文化及不久前鸩杀杨浩的地方,将他们通通的斩首了。宇文化及临死,没有什么要说的,只说道:“不负夏王!”

    宇文化及可能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对不起窦建德的,却想不明白窦建德非要致他于死地,不管如何宇文化及这个建国不到半年的许国,至此就这样被灭亡了。

    窦建德每次打了胜仗、攻陷城池,得到的物资财产,全部用来分给将士,自己不留任何东西。他又不吃肉,经常吃蔬菜,下粗米饭,妻子曹氏,不穿绫绢做的衣服,身份一方诸侯人物,役使的奴婢侍妾,才十几个人。

    待到打败宇文化及,获得了一千多名隋朝宫女后,也当即通通遣散了,许多人都很赞赏他的这种行为,觉得这是仁君所为。

    窦建德任命隋朝的黄门侍郎裴矩为左仆射,掌管官吏的选拔,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其余的隋朝官员也都量才授官,交给他们政事。

    对不愿留下的人,准备去关中或东都的,听任他们前往,并给予路费粮食,派兵保护他们出境。隋骁果还有近一万人,也分派遣返,听任他们选择去处。

    窦建德又与王世充联合交好,派遣使节进表于皇泰主,皇泰主策封他为夏王。

    窦建德出身盗贼,虽然建国,但没有典章制度,裴矩为他制定朝仪,修订法律,窦建德非常高兴,经常向裴矩请教礼仪典章之事。

    窦建德在攻灭宇文化及后,得了不少好处,而远在关中的大唐也是同样得了不少的人。

    当初,宇文化及任用原大理卿郑善果作民部尚书,郑善果跟随宇文化及到聊城,为宇文化及督战,但中了流箭而退下静养。窦建德攻克聊城,郑善果也被捕获,但却不受窦建德的尊重,于是郑善果逃往相州,被李神通送他去长安。

    郑善果到达长安,李渊对他很优厚,官拜检校内史侍郎兼任东宫左庶子,东宫于是再添人才。


………………………………

第220章黄蛇岭

    隋朝的吏部侍郎杨恭仁,在聊城之战后,趁乱逃出了聊城,最后被唐魏州总管元宝藏俘获,将杨恭仁押送到长安。(元宝藏是在李密兵败北邙山后,被魏征劝降大唐的。)

    李渊和杨恭仁是老相识,于是杨恭仁官拜黄门侍郎,随即又任命为他凉州总管。

    杨恭仁一向熟悉边境事务,了解羌、胡各族的虚实,凉州百姓与夷族对他都心悦诚服,葱岭以东地区的不少国家国,都前来长安朝拜,献纳贡品。

    当初,李渊为隋朝的殿内少监时,宇文士及为隋的驸马都尉兼尚辇奉御,李渊与他的关系很是要好。

    宇文士及随宇文化及到黎阳时,李渊便亲笔写诏书召宇文士及,宇文士及那时便暗中派家僮从小路赴长安与李渊联络,之后又托使者献金环表示归回长安。

    宇文化及到魏县,兵力日益衰弱,宇文士及劝他归顺唐朝,宇文化及不听,封德彝便在那时劝宇文士及在济北征收督运军粮,以静观其变。

    宇文化及称帝,立士及为蜀王,宇文化及死后,宇文化及和封德彝便从征粮的济北前来长安降了唐。

    当时宇文士及的一个族妹,还是李渊后宫中的昭仪,因此宇文士及很快被李渊授予了上仪同之衔。

    李渊因为封德彝是隋朝旧臣,在江都时为虞世基帮凶,谄媚虚伪而不忠诚,狠狠地斥责了他一番,罢免了他的官职遣返回家。

    不过封德彝被赶出长安后,并未离去,他知道李渊做了皇帝后,尤好女色,于是四处打探能增强房中术的佳方,苦苦寻找多时后,还真被他找到了,亲测有效而无副作用后,便通过宇文士及,将佳方献给了李渊,希望以此谋求进身。

    李渊得知封德彝所献的佳方后,感到十分高兴,马上便拜德彝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迁他为侍郎一级的官员。

    除了郑善果、杨恭仁、宇文化及和封德彝这些人外,另外还有二十多个隋朝旧臣,在宇文化及死后,从河北赶赴长安,被李渊授予了官职。虽得了不少人的效力,但李渊仍常常叹息,若是李神通能带兵攻下聊城,将传国玉玺献来,那就更好了。

    李渊对传国玉玺的渴望,也是丝毫不低于窦建德的。

    四月二十五日,李渊开始奖赏李隐平河西,李世民灭朱桀的功劳。拜李隐为太尉、雍州牧,进授右威卫大将军,诏凉州以及关北诸州兵马皆受李隐节制。

    李渊封赏了李隐后,又拜李世民为司徒、豫州牧,右武侯大将军,诏蒲、陕、河北诸总管兵马皆受其节度。

    隋唐之制,三师(太保、太傅、太师)和三公(司空、司徒、太尉)皆为正一品的官职,在名义上无所不统,算是最高荣誉性质的头衔了,现在也就李隐与李世民两人获得了此等殊荣。

    大唐在地方没有实行州牧制度,所以李隐所封赏的雍州牧和李世民的豫州牧,也是属于荣誉性质的,但是,其中的差别,却已透露出李渊对两人以后安排。

    雍州即为长安京畿之地,现在已全为大唐所有,李隐自是不可能对这些要地进行管理,而豫州却是中原地区,再加上蒲、陕、河北诸总管兵马皆受李世民节度,可知李渊这已是表明了要让李世民去攻略中原的了。

    而凉州以及关北诸州兵马皆受李隐节制,李隐能以此对付的,也就梁师都和突厥人而已,梁师都不足为虑,只因投靠了突厥人,与突厥人是为一体,大唐才没对付他,而突厥人实力强悍,又岂是此时的大唐能招惹的?

    所以此种安排后,李隐已似乎要被闲置很长一段时间了。

    李隐对此并未说什么,也没有丝毫的不满之意,因为他知道不需他做什么,事情自会有转机。

    转机之地,便在河东地区。

    李渊派遣殿内监窦诞、右卫将军宇文歆协助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镇守晋阳。窦诞是窦抗的儿子,娶了李渊的女儿襄阳公主。

    李元吉性情骄横,生活奢侈,有几百名奴婢侍妾,喜欢让他们穿上战袍,作打仗的游戏,前后死伤了很多人,李元吉也曾受伤。李元吉的奶妈陈善意苦苦劝说,那时李元吉喝醉,听到她的话很生气,竟命令力士将自己的奶妈陈善意给活活打死了。

    自从上次被李隐狠狠的教训一顿后,李元吉也安生了多时,但随即恶性再犯,常和窦诞游猎,践踏百姓的庄稼,还让人造了三十车捕捉鸟兽鱼虾的网,有时捕捉动物感到无趣了,便以此逐人。

    李元吉还放纵身边的人枪夺民物,在大街上以箭射人,看人避箭的样子。夜里打开王府大门,公然在别人家做出**之事,百姓都十分愤恨,宇文歆屡次规劝元吉都不听,于是向李渊上表报告了李元吉的情况。

    今年正月二十二日,李元吉获罪被免官,李渊让他择日返回长安。

    李元吉在晋阳逍遥自在,自是不愿返回长安受李渊管束,窦诞为他想了个办法,让他收买一些太原的名望父老,赴朝中向李渊要求挽留自己。

    李渊也不放心将太原道交给别的人,有了这么个借口后,便又重新任命李元吉为并州总管,继续让他镇守晋阳。

    然而事实将会向李渊证明,将龙兴之地交给李元吉镇守,是个多么不智的决定。

    四月末,并州黄蛇岭。

    自宋金刚投靠刘武周,向他献了“进取晋阳,南争天下”的计策后,刘武周便积极的筹备着,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后,终于率兵数万,屯军这黄蛇岭(榆次县北),进逼晋阳,军锋甚盛。

    刘武周的军中,有着数千突厥的精锐骑兵,是他这数月来,苦心向始毕可汗求得的,为他南侵的最大依仗之一。

    今年二月,就在李隐平河西之时,始毕可汗本想召集刘武周与梁师都一起进攻大唐,向大唐索要岁币的,但他行到夏州之时,却忽然病逝了,东。突厥可汗之位,由始毕可汗的弟弟俟利弗设继承了,是为处罗可汗。


………………………………

第221章 刘武周兵围晋阳,王世充篡隋称帝

    处罗可汗因为刚刚继位,需返回王帐铲除异己,巩固自身地位,所以是不愿与大唐在这时有过多纠缠的。

    但是,李渊在得知始毕可汗来犯派时,遣出使突厥的右武候将军高静,在带着“礼物”,走到丰州听说始毕去世后,便下令将这些“礼物”交到当地的仓库,打算不再给突厥人了。

    处罗可汗闻讯后,感到很气愤,打算继续入侵,最后还是丰州总管张长逊让高静带这些“礼物”出塞作为朝廷赠送给始毕丧事的用款,处罗才感到面子好受了一些,于是便领兵退回了草原。

    然而突厥虽退,刘武周与梁师都却选择继续进犯,梁师都的进攻目标依旧是灵州,而刘武周的目标,却是大唐的龙兴之地晋阳。

    梁师都侵犯灵州,被大唐的灵州长史杨则给击退了,都不用负责这方面事宜的李隐亲自出马。

    而并州方面,情况就没那么好了。

    李元吉让车骑将军张达用兵出战刘武周,张达推辞说兵力太少不可前往,李元吉却硬逼他出兵,张达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带着八千士兵出了晋阳。

    张达领着人马走到离敌营还有五十里左右时,忽然一声巨响在四周响起,接着杀出队人马,为首之人骑着一匹踏雪乌骓,脸黑如锅底,直如杀神一般的向张达军冲击而来。

    张达战意本就不高,忽然遇袭之下,更是人人无心恋战,四散而逃,张达见此,因心中对李元吉很是忿怒,遂不再抵抗,领兵投降了敌将。

    这位忽然杀出的刘武周将领,是为与李隐有数面之缘的尉迟恭,他的所骑的那匹踏雪乌骓,还是李隐所赠的,此次刘武周大举南下,自是少不得让善战的尉迟恭同行了。

    尉迟恭接受了张达的投降,将他带回了黄蛇岭面见刘武周,刘武周对其十分的重视,因为他知道张达在并州为将数年,与许多官员都有交往,可为南侵的一大助力。

    五月初二,张达带领刘武周袭击并攻陷了榆次。榆次就在晋阳的东面,离晋阳不足百里,旦夕可至,所以晋阳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无比震动。

    五月十日,刘武周包围晋阳,李元吉一面率数万唐军抵抗,一面派快马向长安求援。

    大唐在晋阳的人马,并不比刘武周少,而且晋阳城无比坚固,若是李隐、李世民或是其他的人镇守晋阳,又怎会怕了他刘武周?

    然而这时的李元吉显然已吓破了胆,所以急忙忙的便派人向长安求援了。

    刘武周毕竟只有数万人马,与动辄十几万人的薛举、李轨、朱桀等人相比,兵力要弱了许多,故而在长安许多人的眼中,只是将其视为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