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丹阳、毗陵等郡都投降了李子通。李子通任命原沈法兴的府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国子祭酒。

    杜伏威自去年饮恨江都后归唐后,一直在寻找机会再打败李子通。杜伏威这时虽没了争霸天下的野心,但却想平定江南后再去长安享清福。

    这时,杜伏威见李子通刚与沈法兴交完战,士卒疲惫,不失为一个好机会,于是便派行台左仆射辅公祏率数千士卒攻李子通,任命将军阚棱、王雄诞为辅公祏的副将。

    辅公祏渡过长江攻打丹阳,攻克丹阳后进军驻扎于溧水,李子通率数万兵马拒敌。

    辅公祏挑选了一千名精兵手持长刀作前锋,又命一千人跟随在后,对这一千人道:“有退却的,立即斩首。”自己带领其余的兵马,又在这千人的后面。

    李子通列方阵前进,辅公祏的前锋部队殊死战斗,辅公祏又以左右翼攻击李子通的方阵。

    双方这时已鏖战了数个时辰,李子通的士兵本就因刚与沈法兴交战不久,尚未修养充足,所以这时便渐渐不是辅公祏军的对手,在辅公祏军两翼的冲杀下逐渐的抵挡不住,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士卒溃逃。

    李子通于是兵败逃跑,辅公祏乘势追逐,王雄诞劝辅公祏小心敌军在溃逃的途中设伏,但辅公祏没有听王雄诞的。

    谁知果如王雄诞所料,李子通久经沙场,虽然战败,却仍有反击之力,于逃跑途中在有利地形设下了埋伏,猝然发难之下,辅公祏军因没有防备,反被李子通所败,最后返回军营,坚壁不出战。

    王雄诞这时又向辅公祏建言道;“李子通没有营寨壁垒,又满足于小胜,我们如果乘他不加防备发动袭击,可以打败他。”

    辅公祏脸色阴沉的道:“这太过于冒险了,本帅自有大败李子通之计,王将军就拭目以待吧!”

    因为辅公祏已多时不再领军,所以这时的江淮军中,善战而多谋的王雄诞在军中的威望其实已赶上辅公祏了,辅公祏此次难得再有机会领军作战,十分不希望让王雄诞出风头,所以对他的献计都是通通拒绝。

    王雄诞皱着眉头退下了,随后,他便带自己的几百名士兵于夜晚袭击李子通,乘风势放火,李子通大败而逃,数千士卒投降。

    经此一战,王雄诞的声威大振,而辅公祏见王雄诞竟无视他这个主帅而擅自出战,心中已是顿时怒火冲天……

    在得知王雄诞大败李子通后,杜伏威便亲自率兵两万,与辅公祏军会合,然后围困江都城。

    在杜伏威大军围困江都城月余后,李子通粮草食尽,而有无法战胜杜伏威的军队,于是只好放弃了江都,保守京口

    于是江西之地,遂全部为杜伏威所有,杜伏威也将治所迁到了江都附近的丹阳。

    李子通这时感到自己势弱,而觉得京口离杜伏威的势力比较近,于是又带兵向东逃往了太湖,一路收拾散兵,最后得二万人。

    在太湖修养了月余后,李子通突然在吴郡袭击了沈法兴,将沈法兴的军队打败。

    沈法兴带几百个亲随放弃吴郡城逃走,吴郡贼帅闻人遂安派手下将领叶孝辩迎接沈法兴,沈法兴在半路又后悔,想杀了叶孝辩,改奔会稽。

    叶孝辩发觉了沈法兴的意图,于是打算暗中除去沈法兴,沈法兴在得知叶孝辩要杀自己后,感到处境窘迫,他不想受辱,于是竟投江而死了。

    李子通的兵力再次重新强盛起来,便将都城迁到余杭,接收了沈法兴的全部地盘,北从太湖,南到五岭,东包会稽,西至宣城,全为其所有。

    江南之地的“三国争霸”,于是变成了两虎相争之局,互相之间来回攻伐,但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杜伏威对此感到有些厌倦,上奏李渊想离开江南回长安为官,不过被李渊以江南未定为由拒绝了。

    而辅公祏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常与他的好友左游仙会面,不知在谋划着什么事。

    王雄诞对此有所警惕,隐晦的向杜伏威表示了他对辅公祏的担忧,但杜伏威却不以为意,认为王雄诞过于多虑了,王雄诞对此只好作罢。


………………………………

第265章 皇家矛盾

    强烈推荐:

    萧铣性格狭隘,爱猜忌。他手下的将领依仗功劳恣意骄横,又好擅自杀人,萧铣对此深感不安,于是宣布命令要裁军兴农,实际则是想以此夺诸将的兵权。

    大司马董景珍之弟是带兵之将,对萧铣的“裁军兴农”之策心怀不满,于是谋划反叛,但事情尚未发动,便泄露了消息,最后被萧铣所死。

    董景珍当时在外镇守长沙郡,萧铣下诏赦免了董景珍,但却召他返回江陵。当初萧铣还是一个小小的罗川令的时候,便是董景珍首先推他为主的,这些年来,董景珍对萧铣的为人也是看透了,知道他如果返回江陵,必死无疑。

    于是董景珍决定索性不再奉萧铣为主,十二月初五,董景珍以长沙郡投降唐,李渊诏令峡州刺史许绍出兵接应。

    十二月十五日,唐峡州刺史许绍进攻萧铣的荆门镇,守取该镇,不过与董景珍所在的长沙郡相隔仍是比较远,只能声援,而无法提供再多的帮助了。

    许绍所辖峡州在之前一直是与王世充的郑、萧铣的梁两国接壤的,王世充未被灭的时候,他的人与萧铣的人每次抓获许绍的部下,全部都杀死,而许绍抓获郑、梁的士兵,却发放路费全部遣返。

    郑、梁的士兵为此深感羞愧,也颇受感动,不再侵犯骚扰,峡州境内于是得以一直较为安定。

    萧铣在董景珍降唐后,感到震怒,立即派他手下的齐王张绣攻打长沙的董景珍,董景珍对张绣道:“你没见西汉李渊‘去年彭越,往年杀韩信’这样诛杀功臣的事吗?为什么要互相攻杀呢?”

    张绣不作回答,继续进兵包围了长沙。董景珍感到苦守而无援,最终唯有败亡,于是打算突围,但却在准备突围的前一晚,为部下所砍下头颅,送往张绣处,长沙遂为张绣所平定。

    张绣返回江陵后,被萧铣任命为尚书令,张绣仗着有功,骄傲蛮横,为萧铣所记恨,不久后,萧铣又寻了个借口杀了张绣。

    董景珍和张绣都是萧铣成事的从龙功臣,在经过他们的先后惨死之事后,梁国的功臣及众将领都产生了离心。

    此后,李渊下诏征发巴、蜀军队,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荆襄道行军总管,李靖代理行军长史,准备攻萧铣,定荆襄之地。

    ……

    十二月二十八日,李渊下诏立皇子李元景为赵王,李元昌为鲁王,李元亨为酆王,二十九日,又封皇子李元方为周王,李元礼为郑王,李元嘉为吴王,李元则为荆王,李元茂为越王。

    李渊入主长安后,可谓是焕发第二春了,宠幸的妃嫔很多,且都陆续怀了孕,现在受封为王的那八人,都是李渊的儿子,至于女儿现在更是多了十几个。

    那些受宠的妃嫔,争相交结各位年长的王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嫔,奉承献媚、贿赂、馈赠,无所不用,以求得皇上的宠爱。

    李智云因为是个富贵闲王,没什么实权,所以与之结交的妃嫔并不多,而李隐和李世民,都是出于忌讳,而没去讨好诸位妃嫔,所以诸妃嫔妃这时都争相称赞李建成、李元吉而对李隐和李世民所有诋毁。

    当然,李隐虽没故意结交宫中的妃嫔,但他与李智云的母亲万贵妃,因之前的互相帮助,而一直有联系,有她的枕边风相助,李渊对李隐的厌恶感要比李世民好上一些。

    因为李建成与李元吉与后宫来往甚密,后世也有人说他们与张婕妤、尹德妃私通,但宫禁幽深神秘,此事却是无从证实之事了。

    这时,太子东宫、各王公、妃主之家以及后宫妃嫔的亲属,在长安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而有司部门却不敢追究,这对大唐的威望有所损伤。

    为了显示皇家和睦,李渊下诏让李隐住在皇宫的外殿承德殿,而李世民则住在承乾殿,李元吉住在武德殿后院,他们的住处与皇帝寝宫、太子东宫之间日夜通行,没有限制。

    太子与晋、秦、齐三王出入皇帝寝宫,均乘马、携带刀弓杂物,彼此相遇只按家人行礼。太子所下达的令,晋、秦、齐三王所下达的教和皇帝的诏敕并行,有关衙门不知所从,只有按照收到的先后为准。

    李隐的部下先入洛阳皇宫,缴获了许多珍宝,但大部分都封存好了,仍留在洛阳,李渊便让尹德妃等几人到洛阳挑选隋朝宫女和收取仓库里的珍宝。

    但尹德妃等人在洛阳得了珍宝后,仍觉得不满足,私下又向李隐索要宝物并为自己的亲戚求官,李隐回答道:“宝物都已经登记在册上报朝廷了,官位应当授予贤德有才能和有功劳的人。”没有答应她们的任何要求,因此尹德妃等妃嫔们更加恨他了。

    李隐与李渊的大部分妃嫔的关系日益恶化,李世民更是没好到哪去。

    最近,李世民因为淮安王李神通平定河北有功,拨给了他几十顷田地,其中的深意,自是为了结交李神通了。

    但张婕妤的父亲却通过张婕妤向李渊请求要这些田,李渊手写敕令将这些田赐给张婕妤的父亲,李神通却因为有秦王之令在先,且贪图那几十顷田地,不愿归让。

    张婕妤于是向李渊告状道:“皇上敕赐给我父亲的田地,被秦王夺去了给了神通。”

    李渊因此发怒,责备李世民说:“难道我的手敕不如你的王令吗?”李世民连忙称不甘,那几十顷田地最终还是落到了张婕妤父亲的手里

    这事发生后没过几天,秦王府的署官杜如晦骑马经过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的门前时,却被尹阿鼠的几名家童把杜如晦拽下马,揍了他一顿并打断了杜如晦一根手指,说道:“你是什么人,胆敢过国丈的门前不下马!”尹阿鼠向来骄横跋扈,他的家童也是胆大包天之辈。

    尹阿鼠怕李世民告诉李渊,先让尹德妃对李渊说:“秦王的亲信欺侮我家人。”

    李渊又生气地责备李世民说:“我的妃嫔家都受你身边的人欺凌,何况是小老百姓!”李世民反复为自己辩解,但李渊始终不相信他。


………………………………

第266章 告发

    这年的除夕夜,李渊喝了几倍酒后,微醉的向裴寂感慨道:“晋王、秦王这两个孩子长期在外掌握军队,受书生、将领们教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儿子了。”

    裴寂听后,不知该如何作答才好。

    武德四年的正月,李渊在京城南面设场围猎,太子李建成、晋王李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宋王李智云都随同前往,李渊让这五个儿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

    李渊的心意,本是希望通过此射猎,缓解一下五兄弟之间的矛盾,然而李建成听到骑马射猎的命令后,眼神却一阵闪烁不定。

    李建成有一匹胡马,膘肥体壮,但是喜欢尥蹶子(跳起来后用腿向后踢),李建成将这匹胡马交给李隐道:“这匹马跑得很快,能够越过几丈宽的涧水。二弟善于骑马,骑上它试一试吧。”

    李隐骑着这匹胡马追逐野鹿,这胡马忽然尥起后蹶,若是一般人,只怕非得被摔落下马不可,李隐跃身而起,跳到数步以外立定,胡马站起来以后,李隐便再次骑到这匹马上,这样连续发生了三次。

    李隐回过头来看着附近的萧瑀道:“太子打算借助这匹胡马杀害我,但是生死是命运主宰着的,难道他能够伤害我什么吗?”

    在中原大战期间,萧瑀曾被派到李隐身边协助军务,所以两人的关系是属于是比较亲近的。

    然而这话却让李建成的人听到了,于是李建成让嫔妃向李渊诬陷李隐道:“晋王自称: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我去当天下的共主,怎么会白白死去呢!”

    李渊非常生气,先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叫来,然后又把李隐叫来,责备他说:“谁是天子,自然会有上天授命于他,你说那话,难道是要谋求帝位不成?”

    李隐摘去王冠,伏地叩头,请求将自己交付执法衙门查讯证实,但李渊仍然怒气不息。

    适逢有奏报称突厥前来侵扰,李渊这才改变了生气的脸色,转而劝勉李隐,让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带,与他商议对付突厥的办法。

    从正月围猎发生的事可以看出,太子李建成与晋王李隐的关系已是势同水火了,之前双方使手段,都还都还是有遮羞布的,但现在则是赤果果的针锋相对了。

    形势转变得这么快,除了李隐权势加重威胁东宫地位外,还因为天下局势的变化。

    此时,大江之北全为大唐所有,而大江之南,却不足为虑,所以不少人都觉得只需再有个一两年的时候,大唐就能扫平**,统一八荒。

    没了外部的矛盾,无论是普通的官员,还是身为太子的李建成,都纷纷将注意力放在大唐内部上的权力之争上来,所以诸子之间的矛盾,才会骤然激化。

    其实在正月初三的时候,李元吉就曾劝说太子李建成除去李隐,他说:“我自当替哥哥亲手将他杀掉!”

    在初三晚上,李隐随从李渊前往李元吉的府第的时候,李元吉将护军埋伏在寝室里面,准备刺杀李隐,但准备发动的关键时刻,李建成却又不忍做出兄弟相残之事,连忙制止了李元吉。李元吉恼怒地说:“我这是为大哥着想,对我有什么好处?你以后别后悔就是了!”

    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李建成擅自召募长安及各地的骁勇之士两千多人,充当东宫卫士,让他们分别在东宫左右长林门驻扎下来,号称长林兵。

    此外,李建成还暗中让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罗艺那里调集来幽州骁勇精锐的骑兵三百人,将他们安置在东宫东面的各个坊市中,准备用他们来补充在东宫担任警卫的低级军官,

    但这事却不知被什么人告发了,于是,李渊把李建成叫去责备了一番,将可达志流放到州去了。直至几年后,告发的主谋之人,才渐渐传出似乎是与秦王府有些关系……

    不过李建成并未停止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他见一事不成,又私下里让心腹亲州都督杨文干募集勇士,送往长安来。

    三月,李渊准备前往仁智宫赏春景,命令李建成留守京城长安,李隐与李元吉一起随行。

    李元吉又香李建成建议乘机图谋李隐,他道:“无论我们的打算是平安无事还是面临危险,都要在今年决定下来。”

    李建成于是在思考良久后,指使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将盔甲赠给杨文干,打算让杨文干派一队人马假扮盗匪,到仁智宫附近袭击李隐。

    然而当桥公山和尔朱焕刚离开长安后,却在半道休息之时,遇到了一身文士打扮的宋正本。

    桥公山和尔朱焕知道宋正本乃天策府的人,立即便要派人将他抓起来,然后宋正本却对随他而来的几个壮汉使了个眼色,壮汉将抬来的几个箱子打开,里面装的竟全是金银珠宝。

    桥公山从箱子中拿出一张田锲,见竟是长安灞上的千亩良田,这可是万金难买的东西,呼吸都立即变得粗重起来,“说吧,晋王要我们哥俩做什么?”

    宋正本露出了笑容,李家入主关中的这几年来,李隐时常外出征战,宋正本却常被留在长安主持大局,长安百官,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桥公山和尔朱焕之辈的性格他都了如指掌,这时在重金之下,果然就轻易的就将这两人给收买了。

    宋正本道:“晋王要你们做的事很简单,事成之后,还另有重赏!”随后,他便将计划与桥公山和尔朱焕两人说了。

    桥公山和尔朱焕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然后一了点头,算是答应了,尔朱焕还咬牙切齿的道:“杨文干这小子无德无才,却被太子委以重用,而我们兄弟侍奉东宫多年,却一直没被提拔,既然如此,也别怪我们兄弟不讲道义了,宋先生放心,这事我们定为晋王办成!”

    宋正本点了点头,骑马离开了。

    当桥公山和尔朱焕两人来到豳州的时候,便不再前进,随后向李渊上奏,告发太子李建成指使杨文干起兵造反,让他与自己内外呼应,此外,还有一位宁州人杜风举也前往仁智宫讲了这一情形。


………………………………

第267章 杨文干叛乱

    李渊看到桥公山和尔朱焕的奏折后,顿时大怒,立即以别的事情为借口,写了亲笔诏书传召李建成,让他前往仁智宫。

    李建成这时已从妃嫔处得知,他这时被桥公山和尔朱焕告发了,所以心中害怕,不敢前去。

    太子舍人徐师谟这时劝李建成占据京城,发兵起事,但詹事主簿赵弘智却劝李建成免去太子的车驾章服,屏除随从人员,主动到李渊那里去承认罪责。

    李建成在思考多时后,最终还是决定前往仁智宫,发兵举事这种事,风险实在太大,在这仓促之下,李建成觉得胜算太小,所以才没有采纳。

    还没有走完六十里的路程,李建成便将所属官员,全部留在沿途的堡栅中,只带了十多个人骑马前去进见李渊,向李渊伏地叩头,承认罪责,期间把身子猛然用力撞了出去,弄得几乎晕死过去。

    但是,李渊的怒气仍然没有消除。这一天夜里,李渊将他放在帐篷里,给他麦饭充饥,让殿中监陈福看守着他,派遣司农卿宇文颖速去传召杨文干。

    同时,李建成也让殿中监陈福派人向杨文干传信,让杨文干稍安勿躁,等过几天后,他让李渊的怒气消了之后,一切便都好说。李渊的性情如何,李建成的心里是十分清楚的。

    然而陈福派去的信使却走在半路之时,将信件莫名的丢失了,所骑之马也被马贼所偷,所以许久后未能到达庆州。

    而司农卿宇文颖来到庆州后,将事情的原委全都告诉了杨文干,并向杨文干道:“陛下召杨都督前去仁智宫,肯定是要将杨都督关押候审的,而太子又已被囚禁了,传闻陛下似乎有了废东宫而立晋王的意思,杨都督与东宫的前途已是相当的不妙啊!”

    杨文干脸色一阵铁青,然后一拳击在了桌面上,然后叫人将宇文颖带了下去,随后升帐召集将领,沉声道:“陛下昏庸,现在打算行废黜之事,太子地位不保,我们都是从东宫出来的人,不能坐视不理,为今之计,唯有起兵清君之侧了!”

    武德四年四月,杨文干于庆州起兵造反。消息传到仁智宫后,李渊立即就先行派遣了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和灵州都督杨师道进击杨文干。

    四月十六日,李渊传召李隐商量杨文干叛乱之事。

    李隐道:“杨文干这竖子竟敢做这种狂妄叛逆的勾当,想来他幕府的僚属应当已经将他擒获并杀掉了。如果不是这样,就应当派遣一员将领去讨伐他。”

    李渊道:“不能这样,杨文干的事情关连着建成,朕恐怕响应他的人为数众多,你最好亲自前往平叛。”

    李隐听后,便答应了下来,准备亲自率兵马去讨伐杨文干。

    仁智宫建造在山中,李渊担心杨文干的乱兵会突然发难而至,便连夜率领担任警卫的军队从南面开出山来。

    走了数十里地的时候,太子东宫所属的官员相继到来,李渊让大家一概以三十人为一队,分派军队包围、看守着他们,第二天,李渊才又返回仁智宫。

    杨文干造反后,突然袭击并攻陷了宁州,驱赶劫掠官吏与百姓出城,占据了百家堡,声势很是不小。

    这时的杨文干,有兵马近两万多人,一时间只觉得天下的事情,自己皆可为之。

    然而,当李隐亲自的军队来到宁州以后,杨文干的军心便立即动摇了。

    李隐是谁?他可是大唐的军神!

    薛举、李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这些割据一方,威震天下的人物,可都全都是栽在他的手上的,杨文干能比得了薛举、李轨、刘武周等人?

    没有一个人相信杨文干胜得了晋王李隐。

    这天,李隐派人到杨文干军营附近喊道:“主动离弃杨文干的,晋王可以既往不咎,若是谁继续执迷不悟的,就将承受晋王的怒火!”

    此言落下后,杨文干的军营先是沉默了一小会,接着部众便纷纷溃散,杨文干拼命制止而不得,最后反被自己的部下杀死。

    李隐于是就这样没动一兵一卒,就轻松的平定了这场杨文干之乱。

    李隐派人将杨文干的头颅传送京城后,接近了被杨文干软禁起来的宇文颖,若不是宇文颖的出言相激,杨文干这家伙也没不会这么草草起兵造反了……

    当李隐带兵出发前去平杨文干时,李元吉与宫中的嫔妃轮番替李建成讲情,封德彝又在外朝设法解救李建成。

    于是,李渊改变了原意,又让李建成回去驻守京城,只以兄弟关系不睦责备他,将其中的罪责全都推给了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和东宫兵曹参军杜淹,将他们一并流放到了洺州。

    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

    杜如晦的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