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泵牵囟ɑ峤磺械拿巴范宰纪趸土裳艨ね跻毒埃灰舛艘豢澹械拇缶志突岢沟椎卣莆赵诹怂飧鋈铣嫉氖掷铩

    何况在宫里,还有一个受制于他,与他同舟共济的刘瑾,内外若是勾搭起来,便是权势滔天。

    除此之外,在李东阳的背后,只怕还有一些人,这些人至今没有显山露水,真到了那个时候,他李东阳要做周公和霍光,谁又能拦得住呢?

    刘瑾咬了咬牙,却是默不作声。

    他知道李东阳算是把自己吃死了,这家伙,就是抓住自己贪生怕死这一点啊。

    殿堂之内,顿时传来无数的窃窃私语,这一番控诉,终于使那原本悲哀的气氛,夹杂了几分愤怒。

    本来眼下这个局势已经是自顾不暇,实在没心情追究责任,可现在亲历者跳了出来,那显然就不一样了,李公是什么人,他说的话,怎么可能有假呢?虽然传言也都如此,说这是叶春秋一意孤行,可是想以传言来定镇国公的罪,实在太难,可是而今,真相就在眼前,还有什么说的?

    若是陛下再死在关外,那就更加是天怒人怨了,叶家小贼,人人得而诛之了。

    王华的脸色已是垮了下来,他听到许多的窃窃私语,多是罄竹难书之类的话,他假装默不作声,心里则是在想,一旦到了那个份上,只能被逼着告老还乡了,他心里又忧心于自己的女婿,还有自己的儿子王守仁,而今,头上早已生出斑斑华发,心中寒到了极点。

    朱载垚的脸色,也已经大变,他顿时变得有些六神无主起来,于是忍不住看向那一直不说话的刘瑾,道:“刘瑾,你来说,这是真的吗?”

    刘瑾拜倒在地,心里七上八下,可他还能说什么?他还有选择吗?于是他只好拜倒,哽咽不言。

    刘瑾没有反驳,只是痛哭,大家只道他是悲伤得不能克制,也显出了他对陛下的忠心,却也令大家更加确信,李东阳所言为真。

    朱载垚突然从锦墩上跳了下来,厉声道:“事情还没有查明,父皇……会回来的,本宫深信亚父绝不会如此愚蠢,这件事……只怕还有内情,要彻查个清楚为好,李师傅,刘瑾,你们回来,也是乏了,好生歇着去吧。”

    朱载垚这摆明着是袒护的态度,换做其他天子,早就先追究起来了,可是他偏不,便只有拖着。

    李东阳居然对此并不意外,也没有继续坚持己见,他要的,显然就是这个效果,点到为止,殿下想拖,那就拖延下去吧。陛下就在青龙,鞑靼人转瞬就到,不,这个时候,鞑靼人想必已经到了,一座连城墙都没有的孤城,连跑都跑不掉,一旦陛下遇难的消息传来,这做人儿子的太子殿下,还能袒护谁?单单满朝文武的怒火,就足以将叶家撕成碎片了。

    所以,他不急。

    李东阳很从容淡定地再叩首道:“是,老臣遵旨。”

    接着起身,与刘瑾告退而出。

    刘瑾脚步蹒跚,这时候竟是愈发的忐忑了,他看了一眼李东阳,心里明白,很快,这个世上再没有人能阻止这个人权倾天下了,他咬了咬牙,心里虽是不甘,却显得疲惫。

    心情虽是慌乱,但是刘瑾刚回来,正待要往司礼监去,李东阳却在在旁呵呵一笑道:“刘公公,你看,这转眼之间,可就翻云覆雨了,你看老夫的手段如何?”

    刘瑾觉得这个人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只摇摇头,道:“李公好手段,只是……”

    “只是什么?”李东阳逼视着他,目光炯炯。

    刘瑾话到嘴边,却又是吞了回去,他很清楚,已经到了这一步了,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和他翻脸,自己总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他当然有很大的威风,可是他也非常的明白,他的权利来自于朱厚照,一旦失去了陛下,他就成了无根之木,一切都成枉然了。

    《

第一千七百章:一切尽在掌握

    《



    “哎……”刘瑾居然一声叹息,落寞地走了。

    李东阳看着他的背影,幽深的眼眸才露出不屑之色。

    他当然也是不屑太监之流的,不过于他来说,所有的能屈能伸,都是为了他心中的大业罢了,他李东阳谋的是天下正道,自是不拘小节。

    对他来说,现在只是一个开始罢了,接下里还有许多的事要做。

    不过,这个前提却是等,他需要等青龙的消息来。

    这个时候,想必鞑靼人已经开始对青龙发起进攻了吧,这……倒未必是一件坏事。

    他没有去内阁,而是直接回到自己的家中休养。

    叶春秋是何等聪明之人,就算善谋如他,都不得不忌惮叶春秋。可是现在,叶春秋死了,这个世界,再不会有人成为自己的绊脚石了,普天之下,放眼过去,谁还可以是自己的对手呢?

    王华固然是内阁首辅,可是他的上位,完全来自于他的女婿。他的性格没有坚忍的一面,萧规曹随可以,独当一面,却未必能。

    何况,叶春秋的获罪,必然会牵连到王华的身上,可以说,王华已经完了,垮台,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太子还太年幼,固然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可这并不打紧,毕竟,这只是一只翅膀未硬的雏鸟罢了。

    而刘瑾,也已经和自己绑在了一块,他想要挣扎,倒是可能,可是他除了和自己站一起,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至于谢迁,他年岁大了,而今已经心灰意冷,这一次叶春秋战死,还有紧接着陛下可能传来的噩耗,足以将他的精神击垮,杨一清?

    此人倒是有几分才干,也还算年轻,可也正因为这个,无论杨一清的资历还是其他,都不足挂齿。

    呵,一切……尽在掌握中。

    ………………

    事实上,在太和殿里,廷议已经无法继续了。

    朱载垚方才在李东阳面前,虽然还算是保持住了威严,可是这幼小的心灵,却还是摧枯拉朽一般,瞬间变得无措起来。

    朱载垚只呆呆地听着满朝文武的陈情,却是一声不吭,而百官,也都恪尽职守,各自心不在焉地奏报着所奏之事,可眼下,谁还有心听这些所奏之事,也只有天知道了。

    天崩地裂了,地方上的蟊贼被平定,西南的土司进献了什么,哪里的河水决了口子,淹了几个县,这桩桩种种的事,在以往,都是值得关注之事。不值得关注,也不至于拿在这廷议里说,可是现在,这一切对朱载垚,对许多人来说,却是有些无足轻重了。

    “殿下,昨日户部奏请。”

    猛地,朱载垚突然张眸,豁然起身,打断了这些话:“诸位师傅们,本宫想问,父皇还在关外,亚父尸骨未寒,新军溃败,关外糜烂,天下人心浮动,而今君父与万千百姓置身水深火热之中,眼下该如之奈何?本宫……该怎么办?”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迎来的却是沉默。

    是啊,庙堂上的诸公,倒也并非没有才学,也不是没有治世的手段,可是他们治的是太平之世,而非乱世啊,他们可以侃侃而谈,立即作出上策、中策、下策的建言,可是这时候,谁敢说话?

    不能说啊。

    因为谁也没有底,真要提了建言,若是事情继续糜烂下去,这一切的罪责,就都在自己的身上了。

    于是满朝鸦雀无声,只有偶尔的咳嗽声。

    朱载垚茫然地看着他们,看着这满殿的人,竟都是沉默不言,心里似是明白了什么。

    天下是父皇和自己的,江山社稷,维系于父皇与自己的身上,承平的时候,有的是无数建言,更有不知多少人献出无数治军安民之策,可一旦大祸临头,谁又敢说什么呢?

    不是无法说,而是不能说,也不敢说。

    朱载垚扫过一张张脸,这些人,都曾是自己信任和仰赖过的人,可是他们现在也只是无奈地看着自己,不过一声叹息而已。

    朱载垚觉得自己要晕死过去,勉强使自己定下神,才道:“方才李师傅说,亚父有大罪,本宫看来,实则不然,他有天大的罪,有多大的失误,可他还是敢于担当,他……在用自己的命来担当啊,他在关外带着新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境安民,是为了捍卫祖宗的基业,纵使他轻敌冒进,纵使他有千错万错,可是本宫也绝不加罪,因为天下之大,贤人数不胜数,多如繁星,却永远无法有人能及得上他,及得上他的担当。哎……不说这些,不说这些了,事到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御驾亲征,是……是本宫的主意,是父皇非要去大同,这是我们父子的过失,若非如此,怎么会有亚父的轻敌冒进?”

    “要怪,就该怪本宫,怪本宫吧……”摇了摇头,他重新落座,突然像是一下子心智更成熟了一些,虽然双脚因为短小,无法及地,依旧是吊在锦墩上,却是道:“继续议事吧,户部怎么了?”

    群臣依旧无言,那此前想要上书的大臣,竟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大殿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朱载垚只得道:“方才说到哪儿了?”

    “殿下……殿下……臣……臣……”

    “罢了。”朱载垚摇摇手,意兴阑珊的样子,道:“今日就议到这里吧,逝者已逝,生者,却还要做该做的事,而今社稷风雨飘摇,本宫更该仰仗诸位师傅们才是,还请师傅们好生用命吧。”他落了脚,最后道:“你们……告退吧。”

    朱载垚的心里,有些悲凉,这本不该是他这个年龄的人所承受的,可是他却知道,自己却非要承受不可,因为他是当今太子,这个身份,是他无法枉顾的,这个身份,让他一出生,就成为天下最尊贵的人,也是这个没有选择的身份,令他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的责任。

    朱载垚突然想起了亚父多次跟他说过的一句话: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他勉强笑了笑,才加快了步子,在众人的愕然之中,离殿而去。

    《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捷报终于来了

    《

    天才壹秒記住『   qu 】

    太子殿下在这个时候,开始巡视京营诸卫了,虽然只是做个样子,可任人都知道,这是临时抱佛脚啊。

    平时朝中衮衮诸公,都将丘八们当畜生看,轻贱到了骨子里,现在倒是思起良将和义勇之士来,可又有什么法子呢?忠心的也有,可是想到那遮云蔽日的洪流,所有人都是头皮发麻,这是实力的较量,不是单凭忠心就足够的。

    那捷报到了通政司的时候,通政使大人的脸色也是僵了。

    细细查过这捷报,问题倒是没有,只是上头的内容,却是越看越吓人,实在是耸人听闻啊,放眼过去,尽都是全歼之类的字眼,触目惊心啊。

    噢,还有杀贼数万之类。

    要知道,在过去的经验里,大明和鞑靼人的作战,歼敌过万,其实是极小概率的事,能击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即便是文皇帝横扫大漠的时候,能杀个几百上千人,都算是一次大捷。

    这倒不是明军不给力,实在是在大漠中作战,鞑靼人是那里的地头蛇,可谓是来去自如,一旦发现情况不对,转身就走,谁还追得上?

    鞑靼人的作战,一向灵活得很,他们是游骑,又不是冲锋陷阵的重骑兵!

    这样一想,就越发觉得匪夷所思了。

    可是无论如何,他还是得通报,于是这通政使大人不敢耽误,连忙唤了一个宦官来,火速将捷报入禀宫中。

    ………………

    此时,朱载垚就在暖阁里,他的心里是沉甸甸的,亚父的身亡,亲生父亲正在危难之中,他的心又怎么舒服?

    每每想到那关外的厄运,还要即将极有可能面对的许多问题,就更如乌云压顶一般,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不是自己的父皇,他深知到了这个时候,自己身上肩负着许多责任,他不能逃避,所以即便是小小年纪,什么都不懂,却都将内阁大学士叫到了身边来,一份份地批阅奏疏。

    这样既可以防止自己出现错误,也可以从中学习。

    几个内阁大学士,其实也在心不在焉,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却都憋着,一副不为外界干扰的样子。

    他们是百官之首,是这天下的主心骨,若是连他们都慌乱得不成样子,这天下,怕早就乱套了。

    所以,他们无论心里怎样想的,也得要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就在这时,有宦官急匆匆地进来拜倒道:“禀太子殿下,青龙有奏报。”

    一下子,所有人都抬眸,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若是仔细而看,更会发现他们脸上的肌肉都是紧绷着的。

    奏报来了……

    是青龙的……

    终于还是来了啊。

    该来的总会来,谁都躲不过,陛下就在青龙,现在突然来了消息,莫非是……

    朱载垚几乎不忍心去看,若是这个时候,再有什么噩耗,他已不知自己还能不能承受了。

    王华和谢迁等人,也已心乱如麻,都忍不住在心里打起了小鼓。

    李东阳借故挑了挑眉,可是心里,却颇有几分期待。

    若是陛下的噩耗传来,那么接下来……

    想到这里,李东阳抬眼,看了伺候在朱载垚身边的刘瑾一眼。

    

    《

第一千七百零二章:欺君罔上

    《



    触及到李东阳的视线,只一瞬间,刘瑾便故意将目光撇开,他厌恶李东阳,讨厌他这种老谋深算的样子,可是他心里也是绝望的,因为他竟发现,终是他在许多人的眼里是怎么的奸狡,可他竟躲不开李东阳的‘魔掌’。

    “拿来吧。”朱载垚终于还是定了定神,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想躲,可躲得过去吗?

    当刘瑾接过了奏报,送到了朱载垚面前,朱载垚打开,而后……

    朱载垚整个人都僵直了。

    “殿下……殿下……”

    朱载垚的反应的确是不对劲的,王华显得有些担心,忍不住轻唤了几声。

    可是朱载垚依旧是坐着不动,犹如石化。

    完了……

    许多人的心里下意识地生出了绝望,看来连陛下,怕也无法幸免于难了。

    就算之前早有心理准备,可现在当真正面对噩耗的时候,大家又怎么能好受?

    唯有李东阳,不经意之间,唇边勾起了一许笑意,这抹笑只是一闪即逝,随即又变成了痛不欲生的样子。

    半响后,终于,朱载垚愣愣地将急奏放下,一脸茫然地看着几个师傅。

    “殿下,到底所奏何事?”谢迁虽是心里也已有了答案,可还是忍不住急促着问着。

    朱载垚则是呆呆地道:“里面说……说大捷,镇国新军全歼鞑靼铁骑,镇国公率军在镇口杀胡五万之众,威慑大漠,鞑靼军,溃败了。”

    安静了。

    暖阁了里异常的安静。

    这个消息,显然是常人所无法消受的。

    想当初,那令人痛入心扉的溃败消息,大家已经接受了,可怎么可能又来了一场大捷呢?

    难道是恶作剧?这不对啊,谁敢在这个时候玩这样的恶作剧?

    是真的?不,不,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即便报一个消息来说击败了鞑靼人,杀贼三千,鞑靼望风而逃,这都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结合此前的溃败,现在却突然反转,居然还说杀胡五万?这要人怎么接受?

    五万啊,这是什么概念?任何谎报军功之人,也不敢拿出这样膛目结舌的数目啊!何况镇国府新军,只不过堪堪万人而已,怎么歼贼五万?

    笑话,这就是笑话啊。

    只有……李东阳的脸色却已变了。

    不,这……一定不可能。

    假若真有捷报来,岂不是说他欺君罔上?这怎么可能?虽说他没有真的亲眼看着叶春秋死,可那样的境地下,怎么能胜得了鞑靼人?

    对于这个结果,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此时,朱载垚果然抬头看了他一眼,显然对于这个此前在关外经历过真实战况的大学士,朱载垚的眼中带着许多疑问。

    李东阳深吸了一口气,他的心有些乱,不过很快,他就适应了下来……

    冷静,冷静,万万要冷静……

    他抬头,看了一眼战战兢兢的刘瑾,接着才淡淡地道:“陛下,这定然是巴图蒙克的计谋。”

    “什么?”

    方才还有一点喜悦的朱载垚,顿时感觉自己被当头浇了一盆冰水,给淋了个透心凉。

    李东阳正色道:“殿下,镇国新军覆亡,这是老臣和刘公公亲眼所见,绝不可能弄虚作假,殿下信不过老臣,难道还信不过刘公公?”

    这件事,李东阳是一定要死死咬住的,因为只有他和刘瑾回来,若镇国新军没有覆亡,他们二人还活着,那么就是临阵脱逃了。

    一旦临阵脱逃,再加上之前信誓旦旦的说亲眼所见,现在却突然改口,这便又是欺君罔上,每一条罪责,都不是他李东阳能够担当得起的。

    下了这个定论,朱载垚的最后一点希望,仿佛都已经破灭!

    是啊,李师傅不可能骗自己的,就算他想骗人,刘瑾难道也是骗人的吗?

    此时,李东阳继续道:“所以,老臣以为,这……已是最坏的打算了,那便是……便是……哎……便是鞑靼人已经袭击了青龙,甚至连陛下,都已经惨遭了他们的毒手,他们为了麻痹大明,便借此机会袭击山海关,甚至直接袭击京师,所以这才在青龙伪造了这份捷报,要的,就是令我大明懈怠下来,他们才好借此机会,重演土木堡之难。陛下,这巴图蒙克,历来狡诈,居心叵测,他能做出这样的事,并不奇怪。”

    说到这个可能,连李东阳自己都不禁信了几分,他之所以敢逃回来,也绝不是犯傻,是因为他深信新军绝不可能在郊外战胜鞑靼铁骑的主力,既然这是不可能的事,那么自己的理由,反而是最有可能的。

    这就说得通了,那巴图蒙克一直都很狡猾,他拿下了青龙,还有更大的野心,可是现在大明已是如临大敌,怎么才能使大明放下戒心呢,这很简单,让人来虚报这个捷报,反正已经拿下了青龙,找青龙的官吏来撰写报捷的奏文,加盖青龙的官印,都是举手之劳的事,甚至连派来报捷之人,也都可以是青龙这边的相关人员,毕竟,总有人肯受这个要挟,也总会有人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落在鞑靼人手里,所以,这份报捷的奏文,完全可以伪装得跟真的一模一样,绝对无法找出任何的破绽。

    这……

    倒是一个可能性极高的办法。

    此时,李东阳又道:“就请殿下速速下令,命厂卫拿下那报捷之人,立即严刑拷打,是非曲直,想必很快就清楚了,此时殿下,不但不该心怀侥幸之心,反而应该传令各处关隘,令他们如临大敌,谨守各处隘口,京营诸卫,也要有所准备,万不能松懈,否则……灾祸就在眼前了啊。”

    可是在这暖阁里渐渐相信了李东阳所说的这个可能性的所有人,却不知道另一件重要的事……

    就在这报捷之人前脚赶到,其实后脚,叶春秋和朱厚照就已带着一干护卫风尘仆仆地到了。

    朱厚照虽是皇帝,却本就是很随意的人,他才不在乎什么仪驾,更讨厌那些繁复的规矩。心里急着回京,便带着一干护卫,一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

第一千七百零三章:见鬼了

    《



    此番回到京师,朱厚照的心里感觉很是痛快。

    大败素来英勇彪悍的鞑靼人,吐气扬眉了啊,想必这个时候,捷报已经传得街知巷闻。他心里甚至觉得好笑,这报捷的人,只怕还没自己的马快呢,毕竟一路上,他和叶春秋赛马,虽是气喘吁吁,却也是痛快至极。

    按常理来说,这个时候,京师肯定已经是欢声雷动了,这是朱厚照所期待的,特么的,这报捷都来了,朕还活着,叶春秋这小子立了大功,从此之后,天下再不惧鞑靼之扰,当然应该满城庆祝了。

    想到无数的喝彩,朱厚照就别提有多爽了,可是……

    等他和叶春秋带了人入了京师,朝阳门的守卫本想要察验,身后的卫士已打马上前,直接亮出了禁卫的招牌,谁敢拦着他们?

    可这个时候,他却是发现整个京师依旧还是死气沉沉的,朱厚照呆住了。

    这跟他所预料的相差太远了,这又是什么情况?

    不是报捷吗?这报捷……怎么不见有人欢呼?

    见鬼了啊。

    朱载垚那个小子,不知在搞什么明堂,你爹活着回来了啊,混蛋……

    还有那些最啰嗦麻烦的文武百官,竟然不见人影?

    噢,还有……这沿途过去,许多人家都是门窗紧闭的,这又是什么鬼?

    朱厚照看了叶春秋一眼,忍不住道:“朕就知道,这报捷的快马还比不过朕的,看来他们还没有到,真没意思,早知如此,朕慢一些才好。”

    叶春秋对这个倒是不看重的,道:“这捷报送来,是迟早的事,到时终究天下人是知道陛下圣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