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哭声一片,以头磕地,以拳捶地,直到头破血流,悲愤不能自已,围观的百姓见此,亦是默默垂泪。

    博洛见此,脸色一寒,站起身来,拂袖冷哼,这时一名清兵骑兵,却忽然快马奔来,他来到圈外,翻身下马,急步跑到博洛面前行礼,然后再他耳边一阵低语。

    博洛闻语,脸色一变,猛然回头看着通报的骑兵,见他点头再次确认之后,遂即立马大步走下抬去,一旁的郭必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对着背影问道:“贝勒爷,这些人怎么处理~”

    博洛头也不回的恼怒道:“统统剐了~”

    “喳~”郭必昌见此有些惶恐,连忙跪送博洛离去。

    博洛翻身上马,白甲骑兵立马为他开道,护卫着他快马奔回府衙。

    这时郭必昌遂即吩咐清兵,将众多大臣全部绑在柱子上,用渔网罩住身体,清兵中没有那么多精通剐刑的刽子手,所以基本剐不到一千刀。

    行刑开始,一众臣公破口大骂,一些人则直接咬舌自尽,刽子手有所保留,所以没有一开始就取舌,但臣公之中却有坚毅之辈,始终大骂郑芝龙不绝,刽子手只得将他舌头取下,但臣公却依然发出呜呜的愤怒之声。

    围观的百姓见此,哭成一片,以袖遮面,不忍直视,其中一头戴斗笠的男子,则压了压斗笠低着头离开,他走到福州城门处,便见大队的清军败兵,丢盔弃甲的拥进城来。

    (感谢狂拽歌天下,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狂拽歌天下的月票。退书,玄幻《妖玥珠》)

   

………………………………

第366章帝王之心

    且说王士琇奉王彦之命,引一万骑兵追杀张存仁,清兵只知携带财宝而逃,兵无战心,被掩杀二十余里,不仅几百辆大车的金银珠宝被明军所得,清兵也尸横遍野。

    督标一阵追杀,直到张存仁逃入佟国鼎军中,才收兵而回,所获财物不计其数,但唯独没有粮草。

    天子在紫光观内休息一日,身体稍微好转,随被大家迎出道观,所过之处,士卒皆山呼万岁,隆武以知王彦光复楚赣之地,心中又燃起了万丈雄心,他看着数万雄兵心中也是一阵激荡。

    天子移驾居住到光泽县内,想着这些日子的变化,隆武却无法入眠,曾皇后见此遂即问道:“陛下得先皇之佑,天降楚国公彦,救陛下出北虏之手,正是当重整旗鼓,收拾河山,以不负臣公期待,怎么反到转转反侧,心怀忧郁呢?”

    隆武帝索性从床上坐起来,叹息道:“王卿之功,众臣之期待,朕知也!然王卿岁不及而立于,以两次救朕性命,拥朕登大位。今又以一己之立,复楚赣之地,朕是功高不能赏也。”

    曾皇后脸色一变,马上想到一个词语,不禁脱口而出道:“功高震主!”

    隆武帝又是一叹,曾皇后被自己的话吓得一惊,微微愣了下,回过神来却慌忙道:“陛下,楚国公乃国之石柱,在福京时,西南各省都不曾押解税银入库,只有楚国公从粤地运银百万,这次更是从鄂地千里救驾,忠义之心,连臣妾都甚为感动,陛下可不能自毁长城啊~”

    隆武眼睛一瞪,斥责道:“皇后往哪里想了,朕无兵无将,能做什么?”

    曾皇后连忙请罪,隆武见此微微缓和下来,“以后朝廷的事情,皇后不要多嘴,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祖训。好了,时间不早了,睡吧~”

    “是~”曾皇后服侍隆武再次躺下,她慢慢靠在皇帝身边,却始终无法入眠,君王的心思,实在是常人不能琢磨。

    光泽城小,容不下数万大军,皇帝与宗室大臣住在城内,王彦便以精兵护卫,而大军则在城外扎营。

    这时在明军帅帐里,王彦同样没有睡下,而是与几个幕僚,以及首辅大臣左懋第来商议,南明今后的战略。

    闽中之变,朝廷大臣损失了一多半,以及福建失守后带来的巨大影响,都需要朝廷从新做出应对之策。

    左懋第听说楚赣之地全部光复,而博洛主力在闽,立马大喜,欲让何腾蛟、姜曰广顺江东下,直接光复南京,但王彦却摇摇头,只得给他讲解楚赣之地的真实情况。

    “眼下的局势就是这样。”王彦为左懋第介绍了楚地和赣地的情况,于是问道:“阁老以为,今后我们的战略该如何布局。”

    “听士衡之言,何督师忙着赈灾,无钱粮支持东下,江西初定也没有能力出兵,那光复南京是暂时无望了,断敌后路之策也行不通。”左懋第沉思道。

    “连连征战,朝廷的财政早以崩坏,除了银钱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人口流失,良田大多荒芜,被战争破坏,至使大军缺少粮草。赣南之地,米价已经飞涨到斗米八钱,百姓基本无法生活。”王彦道:“眼下朝廷必须修养生息,至少在一年之内,不能爆发大的战事,否则必然民不聊生,丧失民心。”

    左懋第点点头,换了个话题道:“听说清兵已经攻入粤地,士衡打算怎么化解,除此之外,福京已经落入清廷之手,陛下必然要从新选择行在,士衡可有想法?”

    广州是王彦的经济命脉,有广州在不仅粤地的经济被盘活,连带湖南也会受益,但如果失去广州,所有的海洋贸易都会中断,商税无法收取,那就只能去征农税,而农税一重又会丧失民心,最后使南明朝廷进入恶性循环,直到最后败亡。

    王彦微微皱眉,“我的本意是想乘着清兵不知赣南的情况,利用金督镇开道,大军突然杀入闽中,打清兵一个错手不及,逼迫攻入广东的清兵回援,但现在突袭了张存仁,身份已经暴露,就不能用之前的策略,只能直接杀向福州。”

    “我不建议士衡去打福州,清兵重兵在福建,士衡恐怕没有什么胜算,不如去打浙江!”

    王彦闻语眼前一亮,但黎遂球却出来道:“阁老、楚国公,我大军从楚地入赣时,带的粮草就不多,在赣北虽然有些收获,但要跋山涉水的运来,恐怕也会所剩无几。本来清兵在赣南搜刮了大批粮食,但却被沈永忠一把火,全部烧毁在万安城中,目前大军军粮只够一月之食,恐怕无法支持大军前往浙地作战。”

    粮草之事,关系大军根本,王彦闻言心里一惊,连忙问道:“这次督标从张存仁手里夺了不少银钱,可否在闽北买粮?”

    黎遂球不了解闽地情况,无法作答,但左懋第在福京待了一年多,却熟悉闽地的经济,民生,他摇头道:“闽地八山一水一分地,粮食连闽人自己都不够吃,南面沿海的泉、漳之地,也多从外地购粮,何况闽北全是大山,恐怕不会有什么粮食。”

    王夫之也说道:“从光泽到浙地,福建境内的关卡都被清军控制,根本走不通,需要先退回赣南,在绕道而去,不仅粮草不支,而且太耗费时间,恐怕粤地早被清兵攻占了。除此之外,就算清军得知消息,撤出粤地,但粤地空虚的局面,却没有改变,所以我还是建议向福州施压,等清兵回师之后,便马上脱离战场,大军直接返回粤地就食!”

    左懋第这时也明白他入浙之策考虑不周,遂即说道:“嗯,既然如此,我也赞成压向福京!那行在之事,是按陛下原有之意,迁往长沙,还是随士衡入粤呢?”

    王彦立马说道:“自然入粤,广州是大城,物质充沛,可以成为行在!”

    左懋第点点头,“那好,此事就先谈到这里,明日面见陛下,在看看陛下的意思。”

    (感谢轻狂文小子的打赏,我不是起点作者进不了后台,刷屏就看不加了哦,明天接着加更,感谢丹水游侠,5288的月票。)

   

………………………………

第367章两广总督

    次日清晨,王彦被隆武皇帝召见,赐予共进朝食,这是前所未有的殊荣。

    此时条件简陋,并没有什么御厨,只是些粗茶淡饭,很符合皇帝节俭的风格。

    君臣二人相对而座,桌上摆着一盆稀粥,几跌咸菜,王彦基本未动,只是吃了几小口,见皇帝停下,他也连忙放下粥碗。

    到不是朝食不合胃口,事实上有皇帝带头,隆武朝的大臣普遍过的比较清苦,王彦平时吃的也是这些。

    同皇帝一起用餐是殊荣,但大臣却不能真的来吃饭,这是礼节,屁股都只能坐一半,以示臣节。

    这时隆武见王彦也放下粥碗,约带伤感的说道:“听说元章的遗体,被爱卿葬在衫关,朕想过去看看~”

    王彦心中一动,“元章若知陛下之心,九泉之下,必然也感怀陛下之恩。臣会让人准备,等陛下身体好些,再请陛下前往。”

    隆武点点头,“从福京到衫关,若不是元章背着朕一路逃窜,恐怕朕早就死在了汀州,也等不到爱卿来救。朕已经决定,追封元章为护国公,谥号忠烈,爱卿以为如何?”

    “忠武”是武将的最高谥号,“忠烈”则是武将前三的谥号,大明朝两百七十多年,能得此谥号的屈指可数,足见隆武帝对王威的看中。

    王彦立马起身,行礼道:“臣代替元章,谢陛下隆恩。”

    “爱卿不必多礼,来坐下说。”隆武微微一笑,待王彦坐定之后,又开口说道:“元章为大明尽忠,在福京取的一房妻子,也死在汀州乱军之中,朕不能让他绝了子嗣,爱卿今后多子,可以挑选一子,过继到元章门中,世袭罔替,继承元章的爵位~”

    王彦闻言,心中大惊,虽然他儿子还没影,但对与王氏家族而言,确实巨大的恩惠,王彦只得再次行礼。

    从始至终,王彦都恪守臣节,隆武帝十分满意,这时他却突然说道:“这次爱卿有救驾之功,又配合何卿收腹了楚地,对大明有天大的功劳,朕也要大加奖赏,加封爱卿五省总督,拜东阁大学,如何?”

    王彦闻言,心中有些明白隆武的用心,他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他的功劳太大了,大到皇帝无法封赏,所以才让他今后过继一子继承王威的爵位,然后又故意将由他主持的湖广战役,说成是他配合何腾蛟,地位由主变从,一下就夺走了大半功劳。

    王彦知道,皇帝让他过继一子,继承爵位,就是补偿,他不能不识相,于是连忙行礼拒绝道:“陛下,还请收回成命,臣已经弃文从武,本朝没有武将入阁的先利,陛下不能为臣破例,此外五省总督之事,责任太过众大,臣恐难胜任。”

    隆武注意着王彦的神情,不像郑芝龙那样飞扬跋扈,稍有不称心意,便拂袖而去,而是显得毕恭毕敬,心里十分满意。

    其实皇帝心里很清楚,以王彦的智慧,自然能知道他有意打压,但好在王彦是文人出生,知进退明大事。

    这时隆武连忙将王彦扶起,执手做亲近之态,他一边暗示王彦,又一遍许以大官,就是要看看王彦的态度,现在王彦拒绝,他也不能不赏,于是感慨道:“爱卿真乃朕股肱之臣,爱卿是举人出身,乃是以文统武,拜东阁大学士并无不妥,朕在调丁爱卿入朝,加爱卿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衔,为朕经营广南,光复八闽之地!”

    这次王彦没有在拒绝,隆武朝有二十多个大学士,其实只是须衔,而兵部尚书也是加衔,大学士品级不高,所有入阁的官员,都会加部堂之衔,王彦真真得到的好处是两广总督之位。

    这与王彦所立的战功相比,实在不算什么,他当即谢恩道:“臣谢过陛下隆恩~”

    隆武满意的点点头,但实在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又说道:“爱卿手下之人,所立功劳,可上奏上来,朕一律嘉奖。”

    王彦连忙应下,隆武帝心中一快石头慢慢落定,他最佩服的就是宋太祖,用身受儒家教育的文臣来统兵,比武将可靠太多。

    自宋以来,就基本没出现过武将造反,虽说文臣统兵必然限制军队战力,但对于君王而言,自身皇位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存在,在帝位安全和军队战力之间,帝王都会选择皇位的安全。

    王彦的表现让隆武很满意,他封完了王彦,接下来就要封何腾蛟,制衡之道,是君王座稳皇位的关键,隆武不可能容忍王彦一家独大。

    这时宫人将已经凉透的早餐撤下,皇帝随与王彦移步交谈。

    “爱卿对于眼下的局势,有什么看法吗?”皇帝暂时居住的地方,是光泽一个大士绅的宅子,内部有一小花园,隆武吃完朝食后,喜欢走动,他边走边问道。

    王彦跟在身后,思考一阵,遂即说道:“陛下,眼下我大明虽失福建,但却也不如弘光年间,一触即溃,毫无还手之力。臣以为对抗满清,当分为三个阶段。”

    “哦?”隆武停下脚步,说道:“爱卿试言之。”王彦在心里整理了一下,“其一,复南都,划江而治。自古欲守江表之地,须得川蜀、荆楚、江淮三地。今张献忠在川蜀,陛下可结为屏障,则清兵无法绕道蜀中袭我,而荆楚之地以为我有,只要陛下能光复南京,则半壁可定也!”

    隆武从福京逃出,整个隆武朝廷基本瘫痪,对于隆武的打击其实很大,他以为在福建易手之后,局势已经比他登基之时,还要恶化,听了王彦的话,却觉得有些惊讶,怎么好像局势有了很大的好转。

    隆武不禁问道:“南京有那么好打吗?”

    王彦解释道:“回禀陛下,荆楚之地,四通八达,天下之腹也!今楚赣之地在手,我大明之军,占据上游,有了非常重要的地利优势。江南清兵其实已经在楚赣之兵与舟山鲁王之师的夹击之中,清兵不善水战,只要我朝能在长江之上,练出一支绝对强大的水师,到时候大船锁江,则南京易得也!”

    隆武听完,眼睛一亮,有些振奋的点点头道:“爱卿之言,使朕一扫心中阴郁啊,快说说另两个阶段~”

    王彦遂即道:“回禀陛下,后两个阶段,此时也不便细说,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改变。臣只能说个大概便是修养生息,变法图强,以及布局两淮,光复北都。”

    君臣二人,正相谈正欢,一宫人却忽然前来禀报道:“陛下,左阁老过来了~”

    (感谢殊战之殇,真祖的打赏,感谢lovely元首大大399打赏)

   

………………………………

第368章王彦之心

    堂内,皇帝与王彦从院子中回来,左懋第早以等候多时,见礼之后,皇帝赐座,三人遂即入座。

    左懋第拱手说道:“陛下,臣今日过来,就是想问问行在之事。如今福京在清廷之手,博洛又重兵在闽,朝廷很难夺回,那么重新选择行在,就迫在眉睫。闽中之变的消息,恐怕已经传遍天下,虽然臣已经派快马通报各地督抚,告知陛下平安,但朝廷还是需要进快开朝,补充缺员,以稳定人心。臣昨日与楚国公商谈,国公的意思是想陛下移驾广州,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迁往广州?”隆武帝闻语,微微皱眉,他心里一直想移驾赣州或者西入长沙,却没想过去广州之地。“广南之地远离江南、中原,是否不利于朝廷掌控大局,节制楚赣呢?”

    隆武帝是位锐意进取的皇帝,自然想迁往长沙,这样他就能就近节制楚地和赣地的明军作战,而长沙之地,在王彦与何腾蛟之间,他便能从容调控朝局。

    王彦闻语,遂即解释道:“陛下,楚赣之地,历经战乱,民生凋敝,襄阳一战,鄂西北诸府之地,百姓为之一空,何督师仅能赈灾自保,尚需湖南接济,赣地从弘光年间打到现在,也是一片残破,都需要修养生息。湖南情况虽好,但财力物力,也只能接济湖北和江西,很难有所作为。此三地至少在一年之内,无力发动战事,朝廷迁往此处,开销甚大,而粤地输送钱粮过去,大半都会消耗在岭南山脉上,所以臣建议陛下移驻富裕的广州,利用广州之财,先将朝廷重建起来,等局势好转,在来选择他处作为行在。”

    隆武帝听完,拿不定注意,问左懋第言,“爱卿以为如何?”

    隆武朝廷现在不仅六部官员损失了大半,皇帝和朝臣也全靠王彦接济,户部尚书都已经被清廷杀害,朝廷连半个铜子都没有,王彦说要迁往广州,左懋第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以现在的情况,隆武朝廷必须依靠王彦,左懋第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尽力维持君臣之间的和睦。

    “陛下,朝廷的财政现在确实已经崩溃,各地官军之饷,都是地方督抚自行筹措,大臣的俸禄也无法发放。云南沙定洲已经乱了一年多,沐国公几次上书,请求朝廷拨饷平叛,朝廷却拿不出一钱银子出来。”左懋第说道:“臣赞同国公之议,先借广州之财力,将朝廷重建起来。

    此外,臣还建议,借广州财力,开恩科取士,补充损失的官员。”

    首辅大臣也赞同,隆武帝只得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按两位爱卿之意,移跸广州。”

    王彦让隆武移驾广州,其实也有他的思心,他不是郑芝龙之辈,但也希望朝局向他所想的方向发展。

    自宋为蒙元所灭,汉家道统被野蛮人斩断,汉人第一次被异族彻底打趴下,此后太祖驱蒙元出中原,吸取宋亡的教训,在对外事务上,采取事事强硬的态度,甚至到了丧失了外交的灵活的地步。

    明人认为宋亡于对外族的软弱,但如今寸土不让的大明依然被异族杀得大败亏输,丧失大半河山,这就不能不引起王彦的反思,大明哪里出了问题,走错了什么路,居然到了今天这幅田地。

    穷思变,变则通,但变却不是那么简单,商鞅变秦法,秦强而商鞅卒,宋相王半山变法,以罢官告终,就连本朝张太岳,最后也被罢官免职。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时人们多用宋代朱熹的注解来解释,但王彦却有不一样的体会,习并非简箪的温习,时并非简单的时时,这时宋人的解释,已经远远无法解释论语的博大精深。

    王彦认为,此句之所以放在论语的开篇,肯定有他的用意,那是孔子再问后世之人,你要学儒家吗?

    如果要学习儒家,你有了这样的学问,遇到好的时机,可以施展,因此发达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世间之事,多不如意,如果你遇不到好的时机,你可以安穷乐道。因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相同志向的,相同学问的人,你并不孤独,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万一你孤家寡人,连同道之人也没有,被逼到绝境,该怎么办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第一句,是再问,所有的儒门子弟,你准备好继承儒门的学说了吗?那怕最后孤家寡人,还能坚持自己的道吗?最后能否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王彦熟读经书十余载,但也不敢说达到了至圣先师的要求,他还不能成为君子,也不能成为独自坚守大道的孤家寡人,做不到儒家的大我,他必须为家族,以及跟随他的人考虑。

    自古变法图强,必然伴随着血雨腥风,新旧势力之间的反复斗争,其时间漫长,甚至绵延百年。

    王彦要变,自然需要有朋自远方来,他须要大量的同党,大量有相同志向的文人士大夫,所以他必须将朝廷控制在身边,安插党羽,为今后变法,做好准备。

    此外,这次闽地清兵十分强大,他也需要借助天子御驾亲征,来鼓舞大军士气,达到恐吓博洛的目的。

    此时时间已经不早,皇帝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需要休息,王彦遂即与左懋第齐齐退下。

    两人一齐走出院子,左懋第便随口问道:“士衡这次为朝廷立下绝世之功,陛下清早招士衡觐见,想必定然已经许下了大量的封赏吧~”

    王彦点点头道:“陛下加我为两广总督,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衔。”

    左懋第闻语停下脚步,不禁沉默片刻,“士衡,朝廷刚刚经历了大乱,已经元气大伤,若再起龌龊,必然使抗清局势毁于一旦,陛下的难处,希望士衡能多多体谅。”

    以王彦的功劳,足以开府建节,封为异性之王,但早在汉朝刘邦便有言,“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隆武皇帝绝对不会允许大明出现异性王,此是取祸之道也。

    左懋第听了王彦的话,很快就判断出来,王彦真真得到的只是两广总督,其他都是虚衔,皇帝的赏赐与王彦的功劳相比,实在太过小气,他心中十分担心,王彦因此负气,造成君臣不和的局面,使隆武朝廷陷入混乱。

    王彦闻声,亦停下脚步,回身笑道:“阁老放心,彦岂是不知进退之人,我为朝廷大臣,与朝廷一容俱容,一损俱损,岂会不知厉害。”

    王彦现在的势力虽然膨胀的厉害,但除了极少一部分人是因为王彦本人聚拢到他身边之外,其他大步分谋士,文臣,都并非忠于王彦,而是忠于王彦复兴汉室的理念,他们聚集在王彦身边,是为了反清复明,而不是与朝廷对着干。

    王彦自然明白这一点,知道他的底子其实十分单薄,还需要用跟多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