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彦现在的缺陷,就是没有多少资历深厚的文臣投靠,五省中除了老丈人何腾蛟和他自己之外,贵州、四川、云南,不要说总督,连巡抚也多不是他的人。

    当然这还是与王彦进入官场太晚有关,年不及三十,做官不到四年,那些老油条可能把他当做政治盟友,却很难投靠他。

    何疼蛟听了,点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话语。

    吃完饭,王彦在骑兵的护卫出了武昌城,然后从武昌码头上了一艘两千料的大船,在江涛中杨帆向北,进入武湖,很快便抵达了北岸。

    在北岸的武湖内停泊着上百艘大船,船上旌旗招展,甲板上站满了赤着上身,光着脚板的军汉,将官们在他们身前走动,不时大声喝斥一番。

    在湖上也有船只穿梭,十多艘大船明显分为两队,正在进行操练,船只不时随着令旗,变换着阵型。

    湖面上有两艘战船接近,立刻飞钩如梭,钩住船弦,搭上木板,士卒们操着木刀,便展开了一场接舷战。

    王彦的船只避开操练的水师,在码头边缓缓靠岸,他站在船舷边眺望,在武湖周边辽阔的旷野上,大营绵延,一杆大纛旗在大营上空迎风飘扬。

    因为湖广一直处于防御之态,在面对清兵进攻时采用坚壁清野之策,明军把守坚城,使清兵在汉水北面得不到补给,拉长清军的运粮路线,增加明军的胜算。

    鄂东北,大批的土地被抛弃,稻田里都长满了野草,使这一大片区域城为了牧马的好地方。

    战马可不能圈起来养,要有足够地方进行驰骋,才能保证战马作战的能力。

    当年北宋王安石变法,改革马政,给钱让老百姓迁回家养,结果战马全部废掉,只能拉拉石磨,运运货,根本上不了战场。

    这次王彦从吴三桂那里缴获三万多匹战马,虽说收获极为丰厚,但要怎么养马却也是个大问题。

    这些马虽然都是吃苦耐劳的蒙古马,但是养起来可依然耗费巨大,好在此时有这么一大片地方可以驰骋,再加上遍地的野草,为他节省了不少马料。

    王彦除了将战马放在这里,诸部明军也大都扎营于此。

    这里远离武昌,四周荒无人烟,一减少扰民,二可以让士卒专心训练,免得被城里的姐儿弄的腿软。

    在王彦设计的兵制中,其实是结合了唐制和秦制的特点,府兵来自唐制,三级则来自秦制。

    府兵是屯卒,地方各镇各营为戍卒,而五忠军各部为锐士,一个士卒从府兵干起,最后成为五忠军的一员。

    期间经过一层一层的筛选,能进入五忠军的都是各部精锐,而这些精锐多会被提拔为军官,再下放到下面两级,控制地方人马,逐渐形成一个大的利益集团。

    如此一来,五忠军其实就取代了禁军和天子六师,王彦控制五忠军,就等于控制了大明的军队。

    这是对于中下级军官和士卒的控制,对于将领的控制,王彦也有思考,今后他会重建都督府,将大将收入其中,轮班到外面统领军队,地方上各部将领也要每隔几年便进行对调,避免长期统领一支大军,使军队沦为私兵。

    这样虽然会降低军队的战斗力,但却避免了军阀,避免了藩镇割据,是势在必行。

    当然,王彦现在还不会推行,强敌未除,他的实力也不足以压服全局。

    这次扩军,王彦主要是将何腾蛟的神策五军编齐,而五忠军今后便从神策、武卫等地方人马中选兵。

    这时大船晃了一下,终于在码头边靠岸,王彦快步走下了大船,不多时,百余骑兵风驰电掣般奔来,戴之藩、王士琇以及湖广诸将都来迎接。

    营地里,喊声漫天,热闹非凡,无数士卒在旷野上,跟随鼓点前行,变幻着大阵,那整齐的脚步踩得大地都在震动。

    (感谢来给爷笑一下的打赏)

   

………………………………

请一天假


………………………………

第601章观操演,洞察将心

    长江北岸的明军诸部,在旷野上进行操练,呼喊声连成一片,尘土蔽天,场面火热而壮观。

    王彦奔驰到校场外,翻身下马在众将陪同下,视察了诸部的训练,他边走边看,见士卒个个精神抖擞,气势壮盛,满意的点点头,对身旁众将道:“不错,大军训练越是刻苦,咱们反攻江南的胜算便越大。”

    戴之藩跟在身后,按着战刀,“相公,训练之事大可放心,不过有件事却需要跟相公禀报。”

    王彦停下脚步,回过头来,“何事?大可直说。”

    “相公请随末将来。”戴之藩没有说,而是引着王彦到了校场的另一边。

    王彦只见在一片空地上,堆满了明军的衣甲,刀、枪、鸟铳等物,每样都分类放在一起,十多名书吏和工匠正在检查这些武器、兵甲的破损程度,然后分类运回兵器坊进行修复。

    王彦随手拾起一副兵甲,这是南方明军标准的布面甲,钉有铁片。

    这种布面罩甲,一般而言防御毕较薄弱,不过普通士兵的盔甲,不可能用全铁来制成,大明没有那么多生铁,只有千户以上的将领才能穿山纹甲,百户左右的低级军官穿普通铁甲,普通士兵只能穿布面甲。

    王彦拿起来看了看,便发现这些衣甲已经破烂,不能再穿。

    戴之藩道:“相公!诸军集结与此操练,可是现在士卒兵甲器械损耗严重,却影响了大军的训练,而且天气日渐转凉,湖广的人马还好,但我们从广南来,士卒多穿单衣罩甲,是不是该给弟兄们发战袄棉甲呢?”

    王彦一听,头就大了,这大军换装得要多少钱,事实上,战争使兵器盔甲的损耗非常惊人,一根长矛、一把战刀、一杆鸟铳经历了几场战役后,基本上就不能再用,必须重新更换,这也是战争消耗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战争耗费巨大,不仅损耗兵力,更耗费物资,这兵器不能不补,冬天来了也不能让士卒单衣上阵。

    王彦微微沉吟,“衣甲兵器,本相已经命湖广开工打造,此外广南会调一批过来,本相会设法尽量保持军队的供养。”

    一旁几将听了,都放下心来,相公向来说到做到,纷纷道:“若能补齐,那今冬便无忧了。””

    王彦心里却盘算着,去岁他领兵从湖广入赣,而后南下广南,士卒的棉甲被收集起来,整理修补,再加上广南今岁的制作,大军过冬是没啥问题,但新兵的募集,装备,恐怕就要受到大影响了。

    这时王彦在众人的陪同下,在军营中巡视了一圈,发现训练各方面都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缺少器械物资,鸟铳兵都没有多少药子进行训练。

    解决问题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个钱字。

    这满清是越打越富,明朝这边是越打越穷,直打的债台高筑。

    王彦在校场上转了一圈,诸部人马训练有序,忽然号令台上,旗鼓同时一收,数万人马同时停了下来。

    王彦被百余名将领众星捧月般地簇拥到点将台上,他见数万人马齐齐向看来,望着那一张张期待的脸庞,王彦摆了摆手,身后将校立刻安静下来。

    “中土万里尽披腥秽,西南诸省独保干净,此我大汉将士,战川蜀,守楚赣,数万志士成仁之功也。今天下大势已然逆转,川楚赣粤之间,绅民奋起,将士奋臂,众志成城,蕞尔东胡,难挡我朝复兴大势,此真逆胡授首之秋,大汉复兴之会也。本相于此秣马厉兵,将择日征伐,率尔等纵横天下,争生前功名,封妻荫子,争身后流芳百世,昭然史册。五忠将士,湘楚豪杰,当与本相共勉,复我家邦!”

    众军一起奋臂起来,“封妻荫子,复我家邦!”

    在一片呼喊声中,王彦被众将簇拥着转身走出校场,往军帐而去。

    视察完毕,众将送到帐外,便各自散去,王彦让亲卫留下戴之藩、王士琇两人,入帐商谈。

    这时王彦在大帐内坐好,两人入随后进帐,抱拳一礼,“相公。”

    王彦让两人入座,然后笑道:“你二人,扬州随我,时光荏苒,以三年有余,是我心腹之人。我现在有一事相问,你二人当如实禀告。”

    两人听了,互看一眼,刚座下就又站了起来,齐齐再行一礼,“相公,有何事相问,我等必定知无不言。”

    王彦笑着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他们做下,然后开口道:“这次江西打的不错,金声桓封公爵的呼声很高,军中诸将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两人听了,脸上漏出不屑之色,戴之藩道:“金声桓反正之将,不过是打败几万绿营的土鸡瓦狗,凭运气斩了满达海而已,相公杀伪王耿仲明,贝勒勒克德浑,伪公沈志祥,有复楚赣,救驾之功,如今才是有楚国公的爵位,金声桓凭什么封公爵?”

    王彦听了,心里清楚,看来何腾蛟和他自己担心的并没有错,金声桓封公爵,五忠军上下都不愿意看到。

    “今大明军中,我五忠一家独大,陛下早以深深忌惮,现在金声桓立了这样的大功,陛下必定扶持,公爵之赏,恐怕铁板钉钉。”王彦沉声道:“虽说金声桓封爵之事,本相可以命人上书阻挠,但如此一来,得罪金声桓不说,还将使其他明军认为朝廷有功不赏,必然大损士气,认为本相嫉贤妒能,五忠军有意打压诸军,到时候金声桓、郑国姓都有可能与我为敌。”

    两人听到王彦并不打算阻止朝廷为金声桓封爵,王士琇沉默半响,抱拳说道:“相公,那朝廷打算怎么封赏相公和五忠军上下呢?”

    王彦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你们在军中,高一功、刘体纯等将,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

    王士琇文人出身,同军中诸将并没多少共同的言语,戴之藩到是与顺系诸将关系不错。

    戴之藩听王彦相问,当即说道:“必正与飞虎,这几日听说金声桓有可能封为公爵,同末将交谈之中,似有意让末将劝说相公,向朝廷请封郡王。这点末将也十分赞成。如果陛下封金声桓为公爵,那以相公的功绩就该封王,否则就是赏罚不公。”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得陇望蜀之心,是人之常情,王彦听了戴之藩的话语,心里已经明白,军中诸将的态度。

    高一功等人与王彦的关系,毕竟不如扬州系亲近,不好直接找王彦说,所以将意愿透漏给戴之藩,希望通过他来表达意见。

    金声桓封为公爵,而诸将立功甚多,却仍然是侯爵,居然比反正之将还低一头,心中自然不服气,只有王彦更近一步,他们才能跟着更进一步。

    “这次封赏之事,你们可以转告诸将,让众人安心,本相会全力争取,使朝廷赏罚分明。”

    (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一万书币,断更一天,还有收获,很是感动。感谢悦冻窝芯,fx88,来给爷笑一下,明月照枸杞的打赏。投月票的太多,就不一一细表,非常感谢大家。另《顺朝谋求录》可以先收藏养着看)

   

………………………………

第602章锁江计,江南来人

    王彦在江北大营待了几天,不时接见手下将领,凝聚人心,连楚地诸将也一一召见,整合势力,直到武昌有消息传来,说江南有人过来求见,王彦才乘船返回南岸。

    王彦从码头上岸,依然是骑兵护卫着进入城中,沿途百姓纷纷避让,有士子见了便站在街边,长揖行礼,恭敬的等王彦走远,才直起身来继续与身边人交谈。

    来到总督衙门外,当值的百户官,急忙迎上来,为他牵住战马,“相公,督师等候多时了。”

    王彦点点头,将马鞭丢给身后亲卫,便大步向前府门走去,却迎面看见了武昌知州游友伦,王彦笑道:“游知州莫非也是来迎接本相?”

    “相公说笑了。”游友伦躬身一礼,“下官奉命去请满将军,督师与堵抚台在议事堂,下官就不陪相公过去了。”

    “游知州自便。”王彦点点头,便大步往总督府内走去。

    不多时,他来到堂外,门口侍卫一声禀报,堂内诸人立刻起身来迎,王彦进入堂内,众人重新排号入座,王彦座中堂,何腾蛟座左首,堵胤锡次之。

    王彦座定,目光看向两个生面孔,两人都是士人打扮,穿着道服,头上裹着头巾,带着网罩,一人四十出头,样貌精瘦,一人二十左右,面漏激动之色。

    堂内算上王彦只有五人,想必确是机密之事,并没有请其他官员参与。

    这时堵胤锡站起来,为王彦介绍道:“王相,此二位,便是江南过来的义士,这位是贺王盛,字周谦,崇祯进士,坐师雷跃龙现为朝廷礼部右侍郎,这位是眭本,丹阳诸生,字允立,父眭明永隆武元年就义于松江。”

    贺王盛与眭本连忙起身行礼,“参见相公。”

    王彦点点头,笑着抬手让两人不必多礼,眭本一个诸生,王彦没有映像,贺王盛到是在邸报上看过。

    此人字周兼,号无党,镇江府丹阳县人,崇祯年间天津巡抚贺世寿之子,历官兵部职方主事、太仆寺右少卿,李自成克京师后迎降,任验马寺丞,清军入关后南逃,但被弘光朝定为从贼,将他列入“第二等首先降附宜斩”之人。

    满清南侵以后,招贺王盛入朝为官,被他拒绝,而是一直暗中从事复明活动。

    历史上,他派遣眭本前往西南联系永历朝廷,邀请孙可望会师长江,但事不机密,为叛徒出卖被清廷抓捕,贺王盛与眭本等近百江南士人牵连其中,被杀被流放者不计其数。

    此案为《平一统、贺王盛复明案》,历史上多关注正面战场上李定国、郑成功等武将为复明而做出的努力,却忽略了清廷治下地区的暗中复明运动。

    在满清入关的几十年内,抗清起义的战火连天,复明运动潜流又激荡。

    几十年间,复明大案迭起,《李化鲸、刘泽清反清案》,《王道士伙党案》,《吴胜兆、顾咸正反清案》,《******复明案》等等,不可计数,斗争可谓前仆后继,每个大案背后都流淌着义士殷红的热血,其中包含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

    只可惜,这类大案在清初十分敏感,加上严酷的文字狱,使得他们很少被史籍记载,找不到完整的记录,甚至还被有意加以抹杀。

    因此使得世人对这些大案了解极少,当代民族政策又让史学家很少涉猎南明历史,从而使得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根本不被后代知晓,实在令人叹息。

    这时待两人坐定,王彦便道:“两位这次来武昌,所谓何事?”

    眭本听王彦问话,有些激动的起身作揖道:“回禀相公,晚生与恩师,这次是受牧斋先生之托,特来献策。”

    “钱牧斋?”王彦听后正了正身形,当年掌握南京兵权的勋臣赵之龙开城降清,钱谦益作为文坛领袖朝廷大臣也在南京迎降,但其进入清廷后并不受重用,加之门生旧友纷纷投入到抗清事业中去,他辞官归乡后也开始热衷于抗清事业,为义军筹措军粮,屡次被清兵抓进大狱,又屡次被人捞了出来。

    眭本再行一礼,说道:“相公,牧斋先生已经联系了鲁王殿下,并派人前往郑国姓处,再加上相公之兵,汇集三家水师,则长江可断,江南可定。”

    这时堵胤锡说道:“王相,方才我与何督已经商议了一阵,钱牧斋虽身在虏中,然其心未必不念本朝,我观其规划形势,还是绰有成算。现今鲁监国之兵,应约屯于崇明海外,若我水师东下,再调郑国姓水师北上,三家联手,击败清廷的江南水师不再话下。一旦我们切断长江,江南清兵必然陷入动荡,而且还可斩断满清漕运,使清廷得不到江南的粮饷,而江南亦得不到满清支援。”

    江南是清廷赋税的重要来源,虽说清军打哪抢哪,但大部分财务都落入将领的口袋,清廷得运作依然需要银钱,满洲贵族自己不会为清廷的运作来掏钱,兵饷粮饷这些都要满清朝廷来承担,所以江南之地对于满清极为重要。

    如果明军切断了漕运,江南的赋税就运不到北京,满清就没有能力在北方制造器械,募兵备战,而江南虽有钱粮,但在明军水师的包围下,人心必然动荡,洪承畴即便花钱募兵,效果也必然没有北方好,还有可能被抗清势力渗透到绿营之中。

    “若真能截断长江,只需一年时间,本相整顿楚赣之众,顺江而下,夺取金陵,必然不再话下。”王彦沉思一阵后说道。

    “相公也赞成此策!”眭本喜道。

    “两方对弈,局势此消彼长,以水师断长江,清廷江北有人无钱,江南有钱无人,必然备战不利,其势必消,而本朝全力于楚赣备战,势必大涨,此一消一涨,清越弱而我越强。待时机成熟,本相督楚赣诸师,建瓴而下,国姓起闽海之众,复福州,出浙江,鲁王舟师扬帆西进,朝廷遥檄三吴忠义,共同奋起,江南焉有不下之理。”王彦笑道:“钱牧斋这个会师长江之策,本相以为十分可行,绝对赞同。”

    贺王盛与眭本见王彦同意,他二人可谓不辱使命,纷纷大喜。

    当下王彦又问了一些钱谦益等人筹划联络的细节,发现居然连北京、山东、山西都有汉员参与进来,心中暗道士林领袖,门生故旧果然遍布天下。

    王彦只觉这张大网牵扯实在太广,连忙嘱咐其一定要保持机密,可与天地会进行合作。

    正商谈之际,游友伦将满大壮带到了大堂,王彦当即吩咐,洞庭水师东下与鲁王合力封锁长江。

    (感谢每天都是最后一天的打赏,感谢投月票的书友。本书写到现在,已经一百三十万字,连载了一年的时间,回想起来,着实不易。成绩与大神们相去甚远,好在半死不活之间,一直都慢慢进步,让我有继续写下去的动力,特别感谢支持正版,打赏、订阅、月票、推荐、评论的书友。)

   

………………………………

第603章锁江计,水师东下

    《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士农工商国之四民,出现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际,最早的意思大体是,四民对于国家同样重要,并没有褒贬之意。

    从那时的人物,诸如范蠡、吕不韦也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士农工商,中国古代社会其实是由一少部分精英的士,同大部分农来构成,士族往往也是商也懂工匠杂学。

    此后历代统治者出于各种原因,逐渐形成了对商的压制,在西方威尼斯商人也是各种文学作品嘲讽的对象。

    元明以前,虽然民间风气上,已经有了四民间的高低之分,但并没有太过森严的等级制度,各个阶层可以转换,并未固化,上升通道还在,并没有从制度法令上将工商归于贱籍。

    士农工商,士者国之脊梁,农是国之根本,工是国的技巧,商是流动的血液,四者于国同样重要。

    历代统治者畏惧商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加之商的背后往往是士,大士族有地有粮,在通过旁支来经商,获取大量银钱,皇权自然畏惧,必然压低商的地位。

    商的地位虽然不高,但对于国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扬州东城,靠近城墙内侧,筑有一排巨大的木屋,这里便是八大皇商修建的仓库,他紧靠着水门,各种物资便可通过链接大运河的护城河运进运出。

    扬州是个风水宝地,紧靠长江和大运河,南来北往的物资都聚散于此。

    八家商号,现在就是清廷内部流动的血液,他们对于满清的政治投资,可谓非常成功,随着满清的南下,八家商号也得到了回报,资产翻了百倍不止。

    商号紧随着清兵的步伐,一路将两淮的盐商,浙东的海商,以及曾经操纵大明朝政的江南士绅集团,统统踩在了脚下。

    扬州现在就是八家商号在江南的大本营,池州府的铜铁,台州的银矿,遂昌的金矿,两淮山东的食盐,江南的米粮,都在这里中转。

    大运河边上,清永昌商号的一个大掌柜正站在码头边等着,不一会儿数十艘平底船从水门内行驶出来。

    大船无法驶入护城河,不能直接进入扬州,只能停靠在运河边,然后由这些平底船进进出出的把粮草等物资运入仓库中。

    大掌柜是范永斗的心腹,名唤阎从念,父母家人死在崇祯二年的建奴入寇,他后被范永斗收为商号学徒,培养成为清永昌的大掌柜之一。

    范永斗与满清勾结由来已久,要说阎从念与满清那是血海深仇,但他被满清吓破了胆,不仅没有报仇的意思,反而认贼作父,替商号跑过多次辽东,帮虏酋送过去大批盐铁。

    阎从念站在码头边上,注视着福船上的雇工们将一包包米粮,搬运下来,另一边,一艘平底船接近大福船,商号雇工将大批巨大的粗铁放入绳网,福船上数十人立刻齐齐发力,用滑车将数千斤重的绳网慢慢拉上了大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