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他这么做,无疑超过了他的权限,不过眼下江南情况并不乐观,他只能先聊一聊,然后再写折子自辩了。

    此时一声“轰隆”的炮响突起,片刻之后,又是一炮“轰隆”。

    洪承畴一身满清大员的马蹄官袍,头顶带着碗帽,红顶子插着花翎,胸前一串大朝珠,神情严肃,身后站着一群满清文武。

    “射二里,能碎砖石头。”几声炮响后,数名清军骑马奔出,一人翻身下马,观察落弹处,靶墙被砸的深深凹陷,挥舞旗帜,观察的士卒立刻大声禀报道。

    洪承畴听后,神色不变,不多时,又听见声身旁士卒禀报道:“射三里,弹势以竭,未能碎砖。”

    从清廷收集的情报来看,特别是上半年时,王彦郑成功东征泉、漳,其中使用的红衣大炮,三里之外也能建功,已经恢复到当初徐光启铸炮时的水准,而清廷这边的技术却有所退化了。

    洪承畴听了禀告,脸色一寒,这已经是第四次试炮了。

    此时他身后一名满官立刻上前,发令道:“炮监杖三十,革职流放,工匠斩右手,勒令再铸。”

    “大人饶命啊~”试炮场上,炮监顿时一屁股坐在地上,两名清兵立刻架着拖走,一众工匠惊恐的拜倒一片。

    洪承畴没有多说话,这是满清的行事手法,法度不严,怎么以小临大,他没有心情观刑,转身离开试炮场,正好迎面遇到那名去迎红夷的清官。

    “总督大人,那群红毛夷被卑职带来了,是否带进来?”

    洪承畴急着铸炮,自然是为了恢复江防,他需要足够多的,射程远的红衣大炮,覆盖江面,将明朝水师逼走,但有效射程只有两里的火炮,只能打到江心,根本不行。

    他有一种直觉,或许火炮的问题,他能在这群红夷身上找到办法。

    “带他们进来!”洪承畴挥挥手,径直走向铸炮坊内的一间屋子。

   

………………………………

第656章借款

    没有战事的日子,一晃就过,十一月间,大明各地督抚大将,除了要害拉锯之地,抗清第一线的大帅没有回朝述职外,剩下的纷纷赶来广京。

    正好王彦为儿子王文道,女儿王文香,办满月酒,也借着机会,再次将属下亲信齐聚一堂,增进情感,凝聚人心。

    这天王彦高兴,难免喝得大醉,等他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上午。

    何枝枝走进卧室,看着他坐在床边,按着脑袋,忙沏了杯清茶,递给他,“殿下,醒了。”

    王彦喝下去半杯,这才清醒一些,他抬头看见何枝枝,以前在外征战顾不上家人,如今在家中又有忙不完的事务,早出晚归,他记得何枝枝以前大大咧咧,任性刁蛮,可现在却越发得体起来。

    王彦心中有一丝愧疚,便将何枝枝拉过来坐下,动起手来,“家中事物繁杂,父母大人也全依赖爱妃尽孝,孤心中甚愧。”

    “这府中的事儿,大多是妹妹的功劳。”何枝枝按住他的手,娇笑道:“殿下这是在答谢妾身么?”

    王彦一阵尴尬,却正色道:“爱妃觉得不妥?待嫣嫣身体好些,孤也是要答谢的。”

    何枝枝坐到王彦怀中,伸出细白的手指在王彦鼻子上点了一下,娇嗔道:“今天怕是不行,陈先生那边已经来过几次,怕是等急了。”

    王彦闻语,想起来,今天确实召集了诸多商号商谈,不禁一拍脑袋,“现在什么时辰呢?”

    何枝枝站起身来,笑道:“日上三竿。”

    她边说边走到屋外,招了一众侍女进来,王彦听了,不禁叹道:“睡了这么久,酒还真是误事。”

    他自己从床上站起,却有些腿软,差点没站起来,何枝枝见了掩嘴轻笑,王彦听在耳中,却觉得她笑的不怀好意,两人目光对上,王彦大感窘迫,立刻败下阵来,心中发誓今后这酒还是少沾一点。

    侍女帮他穿戴整齐,洗漱完毕,何枝枝又端起一碗银耳莲子粥,王彦胡吃了几口,便急忙出门,但腿脚还是有些飘,马是骑不了,只能让车夫驾车,把他送到广南商会。

    广南商会,虽说叫广南,但商会内部的商号,却并非只有粤地海商,而是围绕这海贸的一整条链子上的诸多商号联盟。

    商会在越秀山角,由几家豪商出资建造,平时供各地商人休息,科举时也开放给举子居住,有什么大事诸多商贾也在此商议。

    马车在商会前停下,商会虽富裕,但不能修的跟官府衙门一样威严,外面看上去与平常酒楼一样,一块匾额挂在正门,两旁一副对子,上联“商应有道,生财有道为商道”下联“品本无德,赚钱无德非品德”。

    王彦下了马车,方进门口,就见陈永华迎接出来,随即开口问道:“人都来齐了吗?”

    陈永华科举落败,现在主要帮王彦打理五德商号的事务,他见王彦到来,忙行一礼,“就等殿下了。”

    此时在大堂内已经聚集了近三十多人,都是大商贾或者大族的代表。

    堂内众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阵窃窃私语,他们都是大商人,几句闲聊就能定下一单生意,这时大明律里也没合同法,所以商人间便形成了一套规矩,说话必须算数,不然便没人敢和你做生意。

    这时陈永华先一步进来,双手压了压,朗声说道:“诸位静一静,殿下来了。”

    大堂内顿时安静下来,侍卫留在堂外,王彦只带两名亲卫快步走了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迎接王彦入内。

    商贾之人,能够与郡王共处一堂,这是何等荣幸之事,众人都带着激动之色。

    王彦笑着摆摆手让众人坐下,他自己毫不客气的端坐中堂,陈永华则站在他身旁,一众商贾按着实力入座,扬州大贾冯应昌靠着王彦的关系座在左首。

    这次商议的主持便是陈永华,他见众人坐定,小斯备好茶水后全部退下,便走上前来校道:“丁亥年转眼就要过完,今天殿下召诸位前来,一是结算下账目,二是与诸位商议来年的合作。在下便先说下账目,诸位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出。”

    陈永华从一旁书吏手中接过一本账簿,徐徐展开,便开始说道:“今岁为了争夺川蜀,五德商号向朝廷借营一百二十万两,朝廷以抚州矿山作为抵押,市舶司每年还款二十万两,直到还清。近日与户部交割,得抚州八万两,市舶司二十万两。”

    陈永华顿了顿,看了看众人,接着说道:“朝廷以按约定还完今年的银钱,五德商便将这二十八万两百银,按着比例,还给靖海商号在内的十七家商号,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自然没有话说,王彦这两年来,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五德商号借银,十七家商号合计一百万两,分摊到每家身上还不到十万,他们原本就没想过王彦能还,都当做政治献金,算是在朝中找个靠山,没想到这靠山还真还钱,而且还有利息可赚。

    其实整个过程中,王彦也有得赚,他借给朝廷是年利六分,而他从广南商号借钱,却只是年利五分,别看这只差一分,百万两一过手,等于就有一万两到手,他这也是发国难财。

    说完陈永华扫视众人,见没有人提异议,他便接着说道:“关于来年合作的事情,就由殿下亲自与诸位商谈。”

    说完,陈永华便在右首的空位上坐下,王彦便站起身来说道:“这合作之事,孤先说第一条,便是请诸位再借白银一百万两。”

    堂内众人听了这话,不少刚喝口茶的人,险些喷了出来,他们才为王彦还钱的举动所感动,却没想到,他又要借钱。

    这前面一百万两,才还二十八万两,又开口要一百万,不是在给他们挖坑吧?一时间,堂内众人脸色都不好了。

    王彦看他们的反应,在意料之中,他心中早有对策,其实这借钱也是一种将这些商号绑在他身边的一种手段。

    他借得多了,这些商号自然不愿意看他倒台,当然他不能光借钱,还需要为广南诸商,带来利益才行。

   

………………………………

第657章开发西南

    王彦说完,堂内一下安静下来,众人都不说话,衡阳藩要钱没问题,大伙儿都愿意给,但凡是都得有个说法。

    大伙儿虽然家大业大,要是今天大伙儿借了这比银子,衡阳藩改天又开口,那怎么办?凡事得有个尺度在,偏偏官府大多贪得无厌,这也是商贾在这个时代的无奈。

    堂内沉默,此时一两个心腹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冯应昌被王彦看了一眼,立刻会意站起来行礼道:“殿下,不知这次借银,有什么说法,可有抵押?”

    这话儿也只有冯应昌能说,别的商号谁敢问王彦要抵押?

    作为明朝内部的一大政治势力,就向后世政党一样,不管背地里要做什么,但首先要有个思想,有个党章才能凝聚实力,走上前台。

    此时明朝的诸多党派,也大多有自己的思想,即便是臭名昭著的东林也有“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的口号。而阉党本来就是皇帝为了对抗文臣集团,弄出来分化文臣集团的产物,所以魏党也有维护皇权的体面口号。

    王彦这次回到广京,也进行了诸多活动,一是在国子监大谈孟子,并上书恳请朝廷恢复孟子亚圣的地位,重新请入孔庙,二是视察工部诸多作坊,以及城外商人作坊,三是是给武学增加了儒学的经义。

    他这些举动虽然遭受了不少非议,也没有完全被朝廷批准,但却向外传达了他的“民贵君轻,四民共举,文武合流,共成天下之事”的政治主张。

    虽说这些商贾知道王彦鼓励工商,提高商人地位,但是他们面对王彦时,却依然处于绝对的弱势,并且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是王彦给的,而不是自身真的强大到能改变整个阶层的社会地位。

    冯应昌问出了他们想问的话语,王彦见众人将目光集中过来,笑着道:“诸位心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冯老一样提出来,孤会一一解释。”

    看众人表现,王彦便知道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光是四民共举,国之石民,怕就要十多年,甚至百年的时间来改变。

    “那么孤便先回答冯老的问题,也解掉诸位的担忧。孤知道这第一笔借银还未还清,现在又借第二笔,诸位心中难免有所担心,孤能否偿还?”

    王彦顿了顿,下面的人被猜透了心思,约微感到一丝尴尬。

    他看了众人一眼,这才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抵押,自然是要有的。这次借银,孤打算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广西、贵州境内的许多矿山,官府没有财力投入进行开采,孤欲与诸多商号合作,商号只需借出一笔银子来,就可以获得开采之权,这批借银就算是五省总督衙门提前征收的税银,等银还清后,五省总督再全额收取矿税。诸位觉得可行否?”

    矿这东西,只要能挖出来就稳赚不赔,众人听了不禁一阵意动,但既然是稳赚不赔,那这样的好事,岂会留在现在,怕是早被权贵瓜分了个干净。

    这些商贾都是人精,稍微一激动过后,便冷静下来,王彦见此便坐下端起茶杯小抿一口,由他们在下面小声商议。

    不多时,一名老者受人怂恿,有些紧张的站出来,行礼问道:“殿下,具小人所知,这广西、贵州之地,大山绵延、密林遍布,这要是开采起来,商号必然要逢山开路,而且前期要建仓室,铸冶炉,投入必然巨大。小人想着知道,商会前期投入众多,一但官府还完欠银之后,是否会将矿山收回?”

    下面的人听了,纷纷点点头,这人算是问到了点子上,要是商号花费巨万,把路修好了,矿洞也出矿了,这个时候官府要收回矿山,那他们不是赔的血本无归。

    王彦点点头道:“方才孤说了合作,自然不会做出坑害诸位之举,这开矿五德商号是要占三成股的,而且在矿山开采之前,诸位可以与官府定下二十年左右的契约,诸位以为如何?”

    将矿山交给商号来开采,王彦在湖广的时候就在考虑,此举不仅是为了丰富税收,获取银钱,也是在官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利用民间商会的财力,经略西南。

    他是领兵走过一次贵州的人,知道那道路真不好走,官府调兵极为不便。

    这些商号想要把矿运出来,这路首先要整一整,桥要架一架,而一但道路通了,山里的土司便也要归于朝廷管理之下。

    这些商号完全可以为作为官府经略西南的先锋,为官府省去不少功夫。

    那出来的老者听了,便行礼回座,下面又是一阵议论。

    有了榜样,后面的人胆子也大了起来,一人便起身行礼问道:“殿下,不知具体是哪几座矿山?”

    王彦听了,点点头解释道:“铜仁的铜矿、水州宣威司的石炭、庆远府的铁矿,都在此列。更具的信息,孤会让陈参赞整理出来,供诸位查看。”

    铜仁这些地方已经有小规模的开采,那商号进入应该难度不是太大。

    这时又有一人问道:“殿下,广西、贵州之地,汉民稀少,土司遍布,官府力量薄弱,若是商号与苗彝冲突怎么办?”

    气氛活跃开来,商贾善于经营,考虑十分全面。

    王彦从容道:“孤之前,说五德商号占三成股,其中一股便是归当地土司所有,矿山开采出来,对他们也有好处。至于官府在西南实力薄弱的情况,诸位也不用担心,孤总督五省,广西现有忠至镇坐镇,稍后亦会调派悍将陈友龙进入贵州,他是平过苗彝叛乱的大将,在苗彝中享有威名。只要诸位遵纪守法,若还有土司捣乱,孤必然发兵剿灭。”

    对于西南,王彦还有诸多策略,像府兵制在这些土司盛行的地方推行,便将这些土司委任个屯兵千户,将他们手下土兵编入府兵,等几年后再调入募兵中,这些人一旦下了山,接触了更为先进的汉文化之后,等役期满了,大多便不可能再回大山。

    当然这是个漫长的同化过程,明朝经营西南两百多年,广西在籍的人口也只有三百万,贵州就更少了才一百万出头而已。

    众人听王彦说完,觉得这件事情,可以一干,就算最后亏了,便当做给衡阳藩的献金也行,毕竟提出四民并举,要提高商人地位的大明官僚,只此一家,为了今后的利益,他们还是很愿意往王彦身上花钱的。

    大堂内,众人热烈讨论一会儿后,最后由冯应昌代表诸多商号,出列道:“殿下,老朽带表诸多商号,同意向五德商号借银一百万,且不收分毫利息。”

    王彦听后,心头大喜,这个年算是能过的踏实了。

    说完借款之事,王彦手压了压,让众人安静下来,“好,孤感谢诸位这份心意,诸位不收孤的利息,孤也送给诸位一些机会。朝廷备战,但是工部人手和匠户不足,兵器、铠甲、旌旗这些重要物资赶不出来,孤已经与工部和户部商议,决定将一部分兵甲制造,委托给民间商号。”

    众人听了顿时喧哗起来,这大明几十万大军,消耗巨万,就是接上一个制造军鞋的机会,一单也是可以大赚,而且这些消耗并非一次性,每年都要订购,绝对是个持续赚钱的好机会。

    王彦见气氛热烈,笑着提醒道:“这兵甲并非寻常之物,关系国家生死,想要接下这单生意,首先要有足够的实力,能够按时完工,若是有所拖延,将以军法论处,再者质量必须按照规制来,胆敢偷工减料,也将严惩不怠。诸位中若是谁认为有实力接下来,可以事先准备准备,不日孤会与军器监的官员,来商号查看。”

   

………………………………

第658章影响南洋

    王彦这一手借,一手又给予利益,他与这些商号的利益便逐渐纠缠不清,分割不开。

    这些事情谈完,诸多商贾大多散去,王彦留下冯应昌与几位排的上号的海商进行攀谈,了解他不在广京期间,海贸的发展和海商在海贸上的问题。

    几人移步到小厅内坐下,小厮备好瓜果茶点,王彦便开口问道:“冯老,今岁靖海商号在南洋的贸易做的如何?”

    冯应昌答道:“殿下放心,商号现在有海船百艘,来往于南洋诸国,一切尚比较顺利。”

    “比较顺利?”王彦听了,不禁问道:“可是有什么麻烦之事?”

    既然是带表了广南商人和大士绅的利益,王彦自然要了解海商面临的困难,并且尽力解决,不然若是光拿钱,什么事都不干,这些商贾谁会支持他呢?

    冯应昌没说话,一旁四海行的当家开口道:“殿下,商号在南洋上,却有一些麻烦事儿。”

    四海商号是广南大族陈氏的家业之一,他们一门在本朝出过两个进士,今日到场的并非普通掌柜,而是陈氏族长陈瑾瑜。

    王彦听他开口,便正了身子问道:“不知道有哪些麻烦?”

    陈瑾瑜说道:“回禀殿下,南洋之地自从三宝太监下西洋后,朝廷实行海禁,便极少与朝廷往来。现今朝廷开海,我朝大批海船涌入南洋,但因为官府没有与诸邦交流,我们在与当地交易时便有诸多不便。”

    王彦有些没听懂:“陈老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陈瑾瑜与几人看了一眼,却由冯应昌代为解释道:“殿下,陈老说的情况,我们几家商号也有体会。我们将货物运到彭亨、马六甲、占城等处,当地番邦与我言语文字不通,文化不同,大明影响力已经十分薄弱,往往要受到许多掣肘,甚至有官吏盘剥,但红毛夷在此处却能大行其道,各种交易手续往往要比我们简单许多,官吏也不敢盘剥。之所有此区别,我们想来,不过是因为红毛夷在南洋势力强大,所以诸邦不敢招惹,因而给予便利,而我们则是因为朝廷在南洋的影响力减弱,所以才会受到掣肘。”

    王彦微微皱眉,听完后,他大概能够理解是怎么回事,便是海商们到了南洋,但朝廷的力量却没有到,外交没有跟上。

    这也不奇怪,中原王朝称中国为天下,其他四方边边角角,都是蛮荒、烂地,并不怎么在乎。

    不过朝廷不在乎,王彦却不能不在乎,影响到海商的利益,就等于影响了他的钱袋子,他便不能不做理会。

    只是要怎么施加影响,却是一个问题。

    原本中国周围这些小邦,都是集体崇中媚中,仰慕中国文化,自己来朝,中国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影响力就能散播出去,可现在随着红毛夷纵横四海,情况似乎就有些改变了。

    王彦微微沉思,怎么才能重新影响南洋,我堂堂大国天‘朝,总不能自己派使者过去吧。就算王彦能放下架子,朝中的大臣也不肯啊。

    想了一阵,王彦灵机一动,笑着道:“听冯老之言,南洋诸邦因畏惧红夷,而给予红夷便利,那孤便让水师在南洋走一遭,不知几位以为如何?”

    他这做法极具威胁震慑之意,是霸道,而非王道,却与儒家仁义治理天下的理念不合,但几名海商听了却眼睛一亮,纷纷行礼,“如此,我等都要谢过殿下。”

    王彦抬手让他们不必多礼,然后笑道:“诸位生意好做,朝廷赋税便多,没有什么谢不谢的。”

    几人坐好,王彦又开口问道:“诸位在海上,还有什么难题,可一并说出来。”

    冯应昌几人又互看了一眼,他们支持王彦算是对了,冯应昌以前在扬州做盐商,每年送出去多少银子,但这些官员收了银子,最多就是不再找你麻烦而已,哪有像王彦这样操碎了心的。

    广南的海商也深有感触,就算是陈氏这样的士绅大族也要花钱买平安,把关系打点透彻,官府才不会借机查你,像衡阳藩这样为了他们的利益,给他们排忧解难的,真是只此一家。

    众人整理思绪,还是由冯应昌开口道:“殿下,若说还有什么难题,那就只有海上的红毛夷了。”

    陈瑾瑜也补充道:“不错,红毛夷在海上名为贸易,实为劫掠,今岁四海商号就有三艘海船落入红毛夷手中,现在我们出海都是诸多商号结队而行,而且彭亨、三佛齐西面通往天竺的水道也被他们把持,商号的船只根本不敢走,否则海贸的利益至少要翻上几倍。”

    上半年,荷兰人袭扰粤海,王彦便欲联合郑成功合击荷兰,收复大员等地,但是却一直腾不出手来,而且就目前而言,荷兰人对于大明不过是疥痒之患,所以一直未曾行动。

    冯应昌见王彦皱眉,便问道:“殿下之前不是准备对红毛夷动手吗?难道改变了注意?”

    王彦摇了摇头,“几位可以放心,红毛夷孤必定会赶出南海,但此时水师仿造的战船虽然已经下水了五艘,但要形成战力,却还要过上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诸位还需忍耐。”

    众人听了有点儿失望,但是也十分理解,毕竟往大点说,这也算国战,是件大事,不可能草率。

    王彦见几人如此,微微沉吟道:“这水师暂时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