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七年秋-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隆武心中忽然想起两岁的皇长子,眼眶中又泛起泪来,他无法向毅宗皇帝,将天下弄成一团浆糊后,不顾后世子孙,一死了之,他从个人情感上,更加希望子嗣能活下来,避免在政权交替中被杀害。
不过他虽然有如此想法,但是却做不了朱家的主,唐王、鲁王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政权交替,不会那么简单。
隆武平复了一下情绪,才接着对王彦说道:“朕能闻卿此言,心中甚慰,只望卿常念昔日之情,莫要食言。”
王彦忙说道:“臣不敢,陛下可以安心!”
隆武无奈一笑,他怎么可能安心,“朕时日无多,勉强支撑着与卿见上一面,心中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一是子孙后代,二是抗清大业。”
王彦认真听他诉说,知道话题终于要绕回来了。
隆武现在大概已经坦然,他徐徐说道:“子孙后代,有卿家一言,朕心稍安,望卿务必善待朕子。再者朕知卿才干,朕以将国事托付唐王,朕还是希望卿能辅佐他,实现君臣共治,若是唐王不能辅助,卿再做决断。”
隆武说这话,心里便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而有王彦的承诺,最坏也未必真的最坏。
王彦听了隆武的话,也没矫情的伏地说什么不敢。
方才王彦在外已经听到,大臣们称呼唐王为监国,原来隆武已经指定唐王续统了。
说实话,隆武病危,对于王彦,乃至于大明,都有些太过突然。
南明迅速崩塌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一个核心,这个问题,也得怪毅宗皇帝,他但凡送一子南下,南明的局面都不会那么被动。
此时唐藩一脉威望还不够,桂王光杆一个,全看王彦的态度,鲁王游离于中心之外,基本********,能够继承大统的桂王、鲁王、唐王、皇长子,都不足以让人心服,难以形成一个中心。
如果隆武能够多活几年,唐藩一脉,积蓄足够的威望,或许能够将法统巩固下来,但现在刚吃大败仗,显然不行。
隆武见王彦不说话,皱眉沉思,心中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叹息道:“朕一念之差,造成今日局面,这统续大事,还要卿家从中周旋,莫使大明四分五裂。”
王彦回过神来,不知道皇帝是提醒他不要拥桂,使大明分裂,还是希望他能帮唐王稳住局面。
王彦没有细想,但王彦也不希望大明分裂,他忙行礼,“陛下放心,臣定然竭尽全力。”
隆武微微点头,接着说道:“另一事就是抗清,北虏入关以近五载,抗清局势,本来逐渐好转,但朕这一败,之前努力付之东流。北虏控制版图、人口、资源远胜于朝廷,若因为这一战,让北虏获得四五载经营江南的时间,怕西南也不易坚守。”
隆武顿了一下,拉着王彦,说道:“卿要继续打南京,朕是支持的,只是不知道卿有几成胜算?”
王彦听了这话,心中一动,也握紧了隆武的手,“陛下,国运之战,非生即死,若是退回西南,也不过苟延残喘,臣虽没有绝对把握,但胜负至少五五之间!”
“只有五成?”隆武微微沉默,不过他也知道,王彦说的有道理,如果这次退回西南,除非今后能在防守中,再打赢一两次楚赣大战,否则再难有兵临南京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被满清凭借人口、资源给拖垮,而且清军就算再没用,也不可能每次攻打楚赣都失败。
王彦看着隆武,眼中有些急切,隆武沉吟半响,才开口说道:“卿家想朕如何支持?”
王彦闻言,大喜,忙说道:“臣自请大将军之衔,以便号令诸军,再请陛下颁布遗诏,命诸军复仇,陛下灵柩,只葬南京!”
“只葬南京!”隆武眼睛一下湿热,握紧了王彦的手,“好!朕只葬南京!”
说着,隆武手抬了抬手,指着龙榻内侧,对王彦道:“卿家把毯子掀起来。”
王彦起身,将毯子揭开,只见下面盖着一个长条小盒,王彦拿了出来,隆武示意他打开,王彦一看,里面是一道圣旨,他张开一看,内容正是加封他为大将军的诏书。
大将军就等于宋金时期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王彦不禁微微一愣。
这时隆武却道:“朕本来只给卿留了一封信,因为朕自觉已经无法再给卿家旨意,然而在朕弥留之际,却忽问卿家又来救驾,朕心~朕心便知卿尚念君臣之义,因而写下这封圣旨。朕本欲交给唐王,让他视情况决定是否交给卿家,但今朕与卿家一谈,便决定亲自给卿,望卿勿负朕托,光复南京,望卿勿自食其言。”
王彦内心这才大为所动,眼中泪光闪现,而隆武却无力的挥了挥手,“让众卿进来吧!”
………………………………
第744章皇帝宾天
隆武心中还有很多遗憾,可却不能一一安排,王彦奉命唤众人进来,唐王见王彦手中一份诏旨,微微皱了下眉头,领着众臣入内。
皇帝身体已经枯竭,又与王彦谈了许久,难以支撑,只是交代了臣公几句,最后屏退众臣,只留唐王在厢房内,做最后的交代。
不多久,唐王便出来,言隆武已经晕厥。
众臣一片愁云惨淡,唐王与王彦等重臣稍微吃了些东西,便在房间内守候,等候皇帝清醒过来。
是夜三更,跪在蒲团上的王彦和唐王等人,已经疲乏,忽然一阵夜风拂过,王彦惊醒过来,他抬头一看,隆武已经中夜坐起,正泪流满面。
臣公也都被动静惊起,他们只听闻,隆武一会儿大喊“大祖”,一会儿痛呼“成祖”,一会儿又唤“毅宗”,大哭不止,涕泪纵横,伤痛欲绝,不时又有“对不起列祖列宗”“未能光复南京”之语。
众臣见此,无不潸然泪下,悲从心来,不少人已经痛哭失声。
隆武闹了好一阵,忽然惊觉,眼前的太祖、成祖等历代先皇的身影,全部不见,他闻殿内大臣哭声不绝,半响回过神来,泪如雨下,谓众臣道:“太祖来唤朕矣!”
唐王、王彦等人大惊,忙到龙榻前,隆武眼神已经呆滞,万元吉痛声问道:“陛下还有什么交代?”
隆武呆了半响,口齿不清的说道:“朕死后,官府百姓,不得为朕服丧,民间不禁酒肉,夜晚不禁宵,以免影响朝廷赋税。”
他停了停,又吩咐道:“朕陵寝从简,不得铺张~,诸卿~不打下~南京,朕不下葬~”
语毕,须臾片刻,万元吉一探,已经气绝而亡,老皇帝享寿四十七年,隆武四年八月秋驾崩。
一时间,屋内文武尽皆大哭一片,一面先做防腐,然后用棺木将隆武入殓,一面派人往南昌、武昌等处报丧。
消息传入南昌,曾皇后知皇帝宾天后,抱着皇长子放声痛哭,大学士左懋第一病不起,未等几日,亦病逝于南昌。
在赣州幕兵的大学士苏观生,得到消息痛哭晕厥,武昌等地,亦举城戴孝。
是夜,哭声从马鞍山顶蔓延,山下的江西败兵,听见哭声,闻寺庙钟响,内侍传话大哭“陛下宾天啦。”顿时纷纷泪下。
整个军营,陷入了悲伤的海洋。
一夜无眠,众人收敛隆武尸体入棺后,纷纷穿好了赶出来的素衣,将棺木移动到山下大营,诸多官员挂孝,聚在灵堂大哭。
这时大学士顾元镜,忽然站了出来,用素衣擦了擦眼泪,对众人拱了拱手,众人知他有事要说,便纷纷注目过来。
顾元镜对唐王与王彦行了一礼,然后沉声说道:“监国,殿下暂且节哀,眼下还有大事要议。”
王彦大概知他要说什么,不禁微微皱了下眉头。
“大行皇帝宾天,天下必然震动,臣以为监国该早登大位,以安人心!”语毕,顾元镜便行礼叩拜。
其他臣公,本该立刻附和,劝唐王登机,不过现在有王彦在,他们却不能这么做。
要是以前,那也没什么,但现在江西刚刚大败,他们不得不考虑王彦的感受。
如果现在群起拥唐,那就等于在逼迫王彦表态。
经历过今岁王彦从朝廷出走,自建藩国后,他们已经不敢逼王彦。
隆武给王彦一道旨意,封其为大将军,此职务在明初徐达死后,已经废除,现在也并非律令内的官职,更像是一种荣誉,但要是按着古法,大将军是有权节制天下兵马的。
这虽然只是一个名义,要是不把他当真,那就只是个荣誉,但王彦非拿鸡毛当令箭,下面的人又配合,那他就确实有节制天下兵马的大权。
此时唐王对于王彦可以说十分忌惮,因为经过大胜关一败,整个大明内部,其他几股势力合起来,也没有王彦兵力强大。
唐王见王彦没有表态,略带一丝尴尬道:“皇兄方崩,孤怎么能这个时候登基,况且皇兄有子,孤接大位,难以服众。”
说完,唐王看了王彦一眼,明显是试探他的态度。
王彦知晓他的意思,但他内心却有些想法,顾元镜这么急着想让唐王继位,这正好说明了拥唐派大臣不够自信,没有信心坐稳皇位,所以想要抢占先机,率先登基。
现在可以说隆武尸骨未寒,这边就抢着登基,吃相实在有些难看,而他们的不自信,正好也说明了唐王继统的阻力很大。
王彦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打完江南之战,如果唐王现在就登基,就算他没意见,但鲁王肯定会有意见。
毕竟当初隆武朝廷与鲁王还有个约定,以光复南京来决定储位。
现在唐藩一系打了败仗,却又抢先登基,鲁王肯定会有怨言,那他还会不会配合攻打南京,就会是一个大问题。
想到此处,王彦沉吟一声,开口说道:“大行皇帝,既然指定监国继承大统,孤以为此事,顾阁老也不用着急,眼下还是要先处理大行皇帝的后事,完成大行皇帝的遗志要紧。等打下南京,监国再登大位,如此才能四海归服!”
顾元镜听了,却说道:“殿下,大行皇帝驾崩于外,若监国不登基,其他藩王私自登位,如此该怎么办?”
他这是怕鲁王得到消息,抢先登基,王彦听了脸色一冷,“谁敢不顾大局,只为一己之私,孤与五忠军,绝不同意!朝廷这边没做反应,谁敢私自登基?”
万元吉等人脸色一变,这已经不是他认识的王彦,众臣全都沉默下来。
唐王见此,出来说道:“孤绝得王卿说的有理,皇兄刚走,孤便登位,难免有人不服气,若是再起争端,南京就没法打了。”
唐王从王彦的话中,听出了王彦尊重隆武的遗旨,认可他是隆武选定的继承人,那他的心便放了下来。
众臣见唐王都妥协,便也就暂时不提。
是夜,哭声绵延了一晚,这种负面的情绪如果控制不好,极有可能引发大军崩溃,但是若是处理妥当,则还有哀兵必胜一说。
哭声绵延一夜,次日清晨,江西兵、江上的水师,连夜拆除了不少清军留下的军帐,赶制了素衣,数万人马具缟素,白幡林立,八月天,马鞍山下一片雪白。
………………………………
第745章清军应变
在隆武皇帝驾崩,给大明内部带来动荡时,整个江宁城,也因为博洛战败而归,大胜关被明军袭破,而惶恐不安,暗流涌动。
数月以来,明清两军无日不战,杀得可谓难解难分,洪承畴制定的先西后东,节节抵抗,诱敌深入,再以关城耗敌锐气,两翼包抄的战略,已经大获成功,但关键时刻,承担重要使命的六万多清军主力,却被从湖广东下的王彦击败,这就彻底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
江宁是大城,明朝南都,并非一般城池,要说洪承畴应该有信心坚守,可就因为江宁够大,便也成为了他的致命弱点。
明太祖时,在江宁修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其中京城周长七十余里,而外城郭更是号称一百八十里,这样一座雄伟的都城,可谓世界罕见,绝对是同时期最大的城市。
就是因为它大,所以防守起来须要的人也多,不然城墙都站不满,怎么防守。
现在整个江宁,洪承畴只有一万多人,加上四千多水师,当大胜关被袭破后,他已经决定放弃一百八十里的外郭城,甚至有放弃内郭,只守皇城的打算。
博洛领着四千多败军入城后,江宁的兵力达到将近两万人,这让洪承畴稍微安心,但任然不足以守卫江宁。
此时,东线战场上也已经鏖战数月,作为偏师的郑成功打破苏松,大军推进至镇江一线,而江北的鲁王军,乘着多铎主力前往西线,便派遣偏师攻淮安,鲁王亲自驱赶主力骚扰扬州,战事也非常激烈。
西线博洛大败,东线又牵制住了不少兵力,洪承畴在江宁附近已经没有兵马。
隆武四年八月,江宁城,江南总督府衙内。
满清在江宁的官员,齐聚一堂,商议防御大计。
宽阔的大堂内,满堂的衣冠禽兽,身上还带着伤的端重郡王博洛,依然坐在中堂,洪承畴坐在左首,其他巡抚、提督以及众多清将,坐在两侧,中间学着王彦也弄了个大沙盘。
此时堂内一片愁云惨淡,众多官员脸上都写满担忧。
要问他们忧什么?
一是担心王彦扑过来,而江宁的兵力估计是守不住,他们又守土有责,落在王彦手里讨不到好,失了南京,清廷又要问责,他们自然心急如焚。
二是忧心前程,他们投靠清廷,也是为了荣华富贵,为了给子孙后代谋个出路,可要是江宁被明军打下来,他们就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站错队了。
这一旦站错了队,今后恐怕荣华富贵没捞到,留下骂名不说,子嗣家人也要跟着遭殃,他们如何不忧?
“王爷,现在江宁城就两万人,王彦救了金声桓,兵力至少达到八九万,这江宁还怎么守啊?”大堂内,巡抚郎廷佐思前想后,终究由他挑头,打破了沉默。
博洛听到这话就头疼,他兵马尽失,他能有什么办法,一时间,他脸上一阵通红,不晓得是羞愤,还是给气的。
堂内众人等着他说话,博洛却没吭一声,气氛有些凝重,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洪承畴却轻咳一声,等众人把目光投向他,他才开口说道:“诸位也不用那么担心,在本督看来,情况还没那么糟糕,我们还是有胜算的。”
有胜算?怎么个有胜算?在场的都是人精,可不会被洪承畴一句空话就给安定下来。
“总督大人,眼下江北豫王爷虽然还有雄兵,但是毕竟与江宁有一江之隔,而在江南,除了镇江有两万多人,浙江巡抚箫大人还有三万多兵外,已经无兵可调,总督大人说的胜算在哪里?”郎廷佐问道。
想要防守江宁,内部人心一定要稳定,洪承畴深知这一点。
当下他站起身来,走到中间的沙盘旁,拿起杆子,说道:“诸位且来看。”
博洛意志本有些消沉,对于坚守江宁,并不报太大的希望,但他见洪承畴表现的十分镇定,似乎真有办法,一时间也勉强打起精神。
洪承畴待众人围上来,便拿着杆子戳了几下,开口说道:“大胜关一失,王彦可以直接逼近到江宁城下,而江宁一失,再守其他城池,便没了意义。”
他扫视众人一眼,正色道:“本督打算把镇江的两万多人,也撤回江宁。如此守城兵力就达到四万多人,放弃外郭城不守的话,防御内城兵力便还算充足,可以坚守一段时间!”
博洛听他说着,却质疑道:“那不是等于把郑成功也放到城下?如此,江宁可就成了孤城!”
洪承畴微微一笑,他心里估计也没底,但他得给其他人一个胸有成竹的印象。
“王爷,就是要死守江宁这座孤城!”洪承畴目视博洛,然后指着江宁城,坚定的道:“江宁本来就是坚城,本督又经营数载,粮食、物资充沛,足够我们坚守!”
“总督大人,孤城不可久守,迟早会被明军攻破,并非破敌之策!”佟图赖有些忧心忡忡。
洪承畴点点头,认可了佟图赖的话,但他明显还有话要说。
这时他把杆子一收,背在背后,“本督从军中听到消息,南朝的隆武皇帝似乎已经不行了,若是隆武暴毙,南朝对于皇位必然将展开一场争夺,我以派遣降将高进库前往江北,让他去投靠朱以海,从中进行挑拨,促使南朝内部出现纷争。”
这是要分化瓦解诸路明军,博洛等人顿时来了兴趣。
洪承畴停了停,接着说道:“再者江宁并非孤城,本督在瓜州等地修建了数座炮台,加上水师,可以控制江宁段的江面,豫王爷可以从北岸,不断派兵增援江宁,而我们则凭借坚城消耗明军,时间一久,明军锐气必泄,而江南大战数月,摄政王的准备,想必也差不多了。只要等北面抽调蒙古藩兵南下,萧巡抚再起浙兵北上,明军必败。”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眼睛都亮了起来,博洛与几个固山对视了一眼,纷纷点了点头。
………………………………
第746章兵临南京
隆武四年八月七日,南京外郭城外,江东桥以西的长江水道边,有许多集市和小镇。
从江宁入海的这段长江水道,又被称为杨子江,江面十分宽广,养活了不少渔民和纤夫。
这些渔民,纤夫聚集在一起,逐渐就形成了一个个的村落。
这时一队清兵,正沿着长江扫荡,沿途好几个村子,都被他们抢劫一空。
洪承畴为了守住江宁,自然不能让明军在城外得到补给,而且打仗实在太耗银钱,满清就江南一个钱袋子,正常的赋税已经不能满足满清的开销。
之前洪承畴虽然想要安定江南,但现在他不抢,这些物资、银钱就可能成为明军攻打江宁的本钱,所以坚壁清野,势在必行。
趁着明军尚未兵临城下,博洛派出数百队清兵,开始到江宁四郊,抢夺钱粮,抓捕壮丁,焚毁屋舍,弄得地方上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其实这几年来,清军杀了一半的人后,江南的人地矛盾基本解决,洪承畴拿那些无主的土地收买人心,再通过他的经营,那些普通百姓,已经被清廷的伪善所收买,甚至不少人已经把自身当成了清朝的子民。
此时清军一下撕下了之前伪善的面貌,他们才知道,他们再听话,纳在多的粮,也并非是满清的子民,而是随时收割的奴隶,满清纯粹是利用他们。
原来他们还对洪承畴分配田地,而对他感恩戴德,现在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诅咒他不得好死。
这时一队绿营兵押着一队抓来的壮丁,赶着牛、羊、提着鸡、鸭,推着堆满粮食和铜钱的大车从村子里的土路走过。
“把总,马上就到江东桥了,前面就剩下一个赵家渡,这点东西,不好交差啊!”一名老卒舔着嘴说道。
被派出来的清兵,都被定下了指标,每队抓多少丁,抢多少粮,多少钱,都有规定,多抢的也不上交,算是用来激发清兵的兽性,更好的执行洪承畴坚壁清野的策略。
这本该是躺好差使,但这一队的把总和大部分士卒都本地人,毕竟乡里乡亲,却不忍心下狠手。
那把总回头看了看收获,为难道:“口粮都抢的差不多了,给百姓留条活路吧!”
“其他几支人马,把屋子都给点了,他们完成了任务,咱们完不成,把总怕是不好交代。”那士卒提醒一句,不知他是担心长官,还是对这次出来,没捞到好处,而感到不满。”
那把总脸上一阵烦躁,“直娘贼的,真把老子逼急了,老子~”
把总话没说完,身后忽然一阵轰鸣声传来,他声音戛然而止,猛然回头望去,只见极远处扬起一片黄尘。
这一条路,就只有他们这一支队伍负责扫荡,这么多战马从西面而来,想都不用想便知道,大胜关方向的明军杀过来了。
“不好,快跑!”那把总脸色一变,便往村子外面跑,士卒们催着车子,赶着壮丁,紧紧跟在后面,但还没出村子,他们便把东西丢了个干净,因为骑兵已经追杀上来。
那把总回头看了一眼,追来的骑兵有数百骑之多,一个个头盔上都缠着一条白带,衣甲外面披着素衣,连兵器上也缠着白巾。
骑兵们纵马驰骋,仿佛一座移动的雪山,他们身上白带飘飘,手中战刀雪亮,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炫目的光芒。
骑兵速度极快,清兵心中叫苦连天,哪里还顾得上车辆和壮丁,纷纷撒手就跑,但是两条腿的人,怎么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明军骑兵像驱赶羊群一样,分成两队,从两面包抄,将四散的绿营兵,又驱赶着聚拢起来。
一泡尿的功夫,近百清兵和数百壮丁,便被骑兵围了起来。
一众清兵和壮丁看着这支穿戴素衣的骑兵,围着他们转圈,打马奔驰,脸上纷纷漏出了恐惧之色。
壮丁们道是识相,不用吩咐,便纷纷抱着头蹲了下来,一众清兵则不知所措的站着,脸上满是惶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