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也做的不错,没必要把天下再次弄乱,所以不少人在萧起会派人联络时,虽然嘴上支持,但心里却并非如此。

    不过,虽然他们不太支持,但也不会站出来反对,因为反正是口头承诺,鲁王败了他们矢口否认照样做官,鲁王要是赢了,那他们便多少能粘上一点从龙的功劳。

    这些人想的很好,谁知道鲁王却不准他们滑水,逼着他们表态。

    萧起会请他们来岳王庙参与祭祀活动,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事情不太简单,可是他们却又不敢不来,不来就等于宣告站在了鲁王的对立面。

    鲁王在浙江势力庞大,斗不斗得过楚王和唐王,这另说,要治他们却一点问题也没有。

    因而浙江的官员虽然意识到有问题,萧起会可能要做什么文章,但一个个还是全都赶来赴会。

    七月十五日,西子湖清早便被大军封锁,手持长矛腰挎战刀的浙兵,站立在道路两旁,湖上有战船出没。

    众多官员乘坐着马车,或者是轿子,从杭州城出来,见道路两边大兵林立,旌旗翻飞,心中顿时一紧。

    浙江按察使谢旷也在受邀之列,他乘坐马车前来,掀起窗帘看见外面的情景,眉头立时皱了起来。

    鲁王一系原本有大军十多万,附属的乡勇和民团也有数万人马,可是这四年来,王彦利用各种手段,不断的分化瓦解,鲁王的人马一部分被留在江北,一部分被派往朝鲜,使得鲁王的兵力,逐渐分散,逐渐被朝廷渗透。

    另外朝廷不断压缩地方财政,减少地方政府对赋税的截留,并且严格控制每镇的兵额,使得浙江无法养兵,也限制了浙兵的规模。

    虽说鲁王给张名振还有谢迁写了密信,让两人见机行事,但江北有大量的中央军,朝鲜又离得远,这两人可能都帮不上忙。

    原本的十多万浙军,鲁王能随时调动的,已经只有六万,其中两万是水师,四万步军,都已经被他调动过来。

    从浙兵军力的分散和减少,证明了王彦这些年的政策,还是有些成效,只要时间足够,中央政府就能一步一步的将,割据势力慢慢化解,可惜鲁王也看到了这一点,因而选择在被中央制服之前,提前发乱。

    栖霞岭上,身穿威武金甲,肩披猩红色的披风的鲁王殿下,站在高处,俯瞰汇集到岳王庙州围的数万大军,内心顿时激荡起来。

    此时红日东升,阳光洒在大地上,漫山遍野的旌旗招展,如林的枪阵犬牙交错,锋利的枪头反射着阵阵阳光,晃得人都有些睁不开眼。

    一困就是四年,他如同被困在池塘中的巨龙一般,郁郁不得志,今日他终于要一飞冲天。

    这时他不禁想起了当年的豪迈,他战浙东,与隆武皇帝争正统;策划江南大起义,指挥数十万的义军,点燃江南抗清的烽火;亲率水师战船三入长江,直逼金陵,吹响大明反攻的最强音!

    这些事,每一件都轰轰烈烈,气动山河!

    当年的他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威风凛凛。

    站在栖霞岭上,鲁王俯视岳王庙,看着队列森严的数万大军,胸中顿时生出一股并吞天地的豪情,他不禁又吟诵起了太祖皇帝的诗词,“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簇拥在身边一众将领听了,内心也纷纷生出豪情,要与朝廷和唐王一决高下,阮骏立时大声附和道:“殿下必然能穿得黄金甲!”

    “三千越甲可吞吴,殿下今有数万众,大事必成!”众将纷纷附和。

    鲁王见将士们摩拳擦掌,士气可用,心中也十分高兴,一旁的萧起会也笑道:“殿下真是英明,选择在中元节祭祀岳王庙,又将大军聚集于此,浙江上下见如此阵势,必然都唯殿下马首是瞻!”

    鲁王闻语微微一笑,这正是他要的效果,等统一了浙江的思想,他便起兵北上,唐王那个蠢货还在等他里应外合,却不知道他连他也要除掉。

    (本章完)


………………………………

第1098章指鹿为马

    岳王庙周围,数万大军,按着番号将栖霞岭脚下的空地全部占据。

    一眼望去,真是枪如林,旗如云,士卒手中的刀剑,在东升的旭日下,泛起波光粼粼的光芒,甚是夺目。

    剑戟的反射的光芒与西子湖上反射的阳光,交相辉映,场面甚为壮观。

    鲁王站在山岭上,强按着内心的激动和豪情,他身后旌旗飞舞,朝阳将他伟岸的身影拉得老长。

    时间慢慢流逝,四万步军占据方圆十里之地,马军、步军、车兵,在岳王庙外列好了阵型。

    车粼粼马萧萧,微风中一片寂静,只有战马打响鼻和风卷大旗的猎猎声。

    栖霞岭下一片寂静,可是却使人觉得,军威壮盛,气冲牛斗。

    此时,受邀前来的官员,基本已经到齐,众多大员三三两两的站在岳王庙外,有些不安的交谈,只有一些鲁王的拥护者,看到周围的场景,才会满心激动,热血澎湃······

    山岭上,鲁王见时间差不多,岳王庙外,已经聚集了近百名浙江的官员和将领,他随即一挥手,“差不多了,开始吧!”

    萧起会闻语,立刻一抱拳,先一步去准备。

    这时,山上一百面大鼓,被力士轰隆隆的敲响,岳王庙前的官员和将领,立刻按着官阶和品级,自觉的分开站好。

    “诸位与孤一同下去吧!”鲁王俯视山下,随即一挥手,便领着众将下山。

    将领一个个摩拳擦掌,一副恨不得马上改天换地的样子,很快就走到了岭下。

    站在岳王庙前的官员们,听着战鼓擂起,心中都有些不安,祭祀岳王爷,弄出这么大的阵仗,把浙江的兵马都调集于此,分明是想要造反。

    一时间,众多官员的头都低了下来,不敢往四周观看。

    这时,萧起会从山上先一步下来,众多官员见了他,纷纷投来目光,浙江布政使周鹤芝便凑了上来,“萧抚台今日是何意?”

    周鹤芝原来是鲁王的心腹,不过随着鲁王在政治上失败,被王彦招入南京,对于浙江的掌控大不如前,他逐渐与鲁王远离,也正因为如此,中央才将他扶上浙江布政使的位子。

    这次鲁王的行动,他显然是被排除在外。

    萧起会见他靠上来相问,脸上微微冷笑,却没有说话,而就在这时,鲁王在众多将领的簇拥下,已经来到山下。

    周鹤芝见萧起会不答他,顿时有些恼怒,可正在这时,后面的官员忽然一阵骚动,他不禁回首一看,见一名身穿金甲,披着猩红披风的将军,一手按着宝刀,在众多将领的簇拥下阔步走来。

    他定睛一看,不是鲁王朱以海,又是谁呢?

    “殿下!!”

    周鹤芝眼珠都瞪了出来,立刻一声惊呼,背上惊得冷汗直流,周围的官员听见动静,齐齐回首,他们看见鲁王出现,纷纷脸色一白。

    “臣,拜见殿下!”周鹤芝反应极快,稍微愣了一下,便疾步迎上,纳头就拜。

    两侧的浙江官员见此,瞬间都反应过来,纷纷迎上来给鲁王行礼,一个个内心都十分惊恐,真的要造反了么?

    “哈哈···”鲁王见此,心中更加高兴,他大笑一声,扫视了迎上来的几名官员,大多都是熟人,有些面生的则站在外围。

    “哼!”鲁王看到周鹤芝等人,冷哼一声,后者立刻肝颤,低头不敢直视。

    见他们做出屈服的姿态,鲁王这时也没有深纠他们,而是环视了众人一眼,点了点头,然后看向萧起会,出声问道:“来了么?”

    萧起会走回鲁王身边,靠近些后小声说道:“马上就到!”

    正说着,远处一辆插着臬台衙门旗子的马车,在臬台衙门的几名士卒的护卫下,缓缓来到岳王庙外。

    鲁王看见了,顿时哈哈大笑,“谢臬台,可是来得迟了些!”

    说完他居然主动提着步子,走向那马车,可是车中却没有人回应,鲁王也不在意,以为谢旷被惊吓到,不敢下车,于是对身边的阮骏使了个眼色。

    “谢大人,鲁王殿下在此,你还不下车拜见么?”阮骏眼中闪现凶光,大喝一声,吼得周围的官员内心一颤。

    谢旷是朝廷安插到浙江的大员,专门监视浙江官场,鲁王是要拿他的人头来立威,来祭旗吗?

    众人都不敢出声,阮骏见马车内没有反应,一步抢上前,直接将车帘子掀开,里面却空无一人。

    “人呢?”阮骏立刻大怒,一把提起旁边的一名士卒。

    “谢大人半道内急,钻了林子,就不见了···”臬司衙门的士卒都紧张的说不出话来,被抓住衣襟的士卒,颤声说道。

    鲁王一双眼睛立时冒火,他本来想给谢旷一个下马威,让他好好配合着演一场指鹿为马的好戏,可现在却成了他的独角戏了。

    “殿下,现在怎么办?”萧起会也很惶恐,他派人监视,亲眼见谢旷已经过来了,却不想谢旷居然半道溜走。

    鲁王恼怒的瞪了他一眼,然而事已至此,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既然在浙江露面,又调动了数万兵马,就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拖得越久,变数越大!按计划行事!”鲁王愠声说了一句,可是心中却火气难卸,脸色十分难看。

    身边的人都不敢触他的霉头,萧起会慌忙去安排祭祀的事宜。

    岳王庙内,鼓号之声响起,浙地官员和将领再次列成几队,在旗幡的指引下进入大门,来到供奉岳王爷的大殿前。

    “请殿下主持祭祀!”这时候,萧起会走到众人前面,大声说道。

    鲁王没有客气,他调整了一下心态,便站立在大殿前,朗声说道:“诸位!岳武穆乃我皇汉英雄,人臣表率!国之将危,必思良臣,国之将亡,必思良将!孤今日祭祀岳武穆,就是希望我浙地能多出良臣、良将,保我朱家江山,助孤平定天下!”

    说道这里,鲁王声音陡然提高,“宝马赠英雄,来人,将孤的雪龙马牵过来,祭祀岳武穆!”

    众人听了鲁王的话,心中都是一紧,知道鲁王真的要反,而就在这时,几名士卒将一匹黄马拉到众人面前。

    雪龙马,自然通体雪白,士卒怎么拉来一匹杂毛马,是鲁王色盲,还是士卒牵错呢?

    大殿前众人顿时一片死寂,聪明些的已经预知到接下来的戏码。

    鲁王见众人都安静的不出声,并没有不识相的出来提醒马色,于是用目光扫过众人,看得一众官员纷纷低下头去,方开口笑道:“诸位,孤的雪龙马如何?”

    场中一片沉默,那些知道鲁王计划的自然不会先开口,而是要看那些被测试的人有什么反应,而那些不晓得鲁王意图的,到此时,自然也全都明白,鲁王要做什么了。

    他们又不是文盲,自然知道鲁王唱的什么。

    现在,他们要是迎合鲁王,那鲁王后面做什么,他们便都只能跟上,要是他们不迎合鲁王,看看周围的数万精兵,结果也不难想象···

    大风吹过,旗幡猎猎作响,空气紧张的让人感到害怕,鲁王也不说话,就这么盯着他们等着他们表态。

    “殿下觉得这匹雪龙马怎么样?”终于,布政使周鹤芝开口打破了沉默。

    鲁王一手握住刀柄,手指微动,眯着眼睛说道:“自然是通体雪白,没有一丝杂毛!”

    “那就是像冬雪一样了!”周鹤芝很干脆的道,他知道如果不这么说,鲁王必然一刀斩下,然后再问下一个。

    “殿下的雪龙马,毛色真如白娟一般!”有布政使带头,下面的人,立刻纷纷咬定,就是白色!

    “哈哈哈···”鲁王顿时放声大笑起来,阳光照在他身上,浑身都洒满了金光!

    (感谢啊疼的1888,吃瓜的人民群众的500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感谢啊疼的1888,吃瓜的人民群众的500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

第1099章巡视江西

    湖广武昌府,汉口新城的铸炮坊内,王彦正领着一众将官视察。

    明朝的火器制造基地,主要有三块地方,分别在广州、武昌、南京三地,当然浙江、福建、江西也有,但是规模和技术上都要落后,因为朝廷掌控的铸炮坊,不仅对北方保密,对于内部的割据势力,同样也是保密的态度。

    王彦最早在广州重新建明朝的火器铸造基地,所以广州时间最早,底子最好,南京主要是接收了洪承畴的江南铸炮坊,规模巨大,武昌则是王彦为了便于湖广战场的补充,以及当初为了攻打南京做准备,建立起来的一个铸炮基地。

    相对而言,湖广的铸炮坊,规模最小。

    因为规模比较小,所以这里生产的火器种类,也少一些,只铸造几种炮和一种铳,主要的任务,是修复各军报废和出现问题的各种火器。

    铸炮坊生产的铳,自然是自生火铳,至于炮,则是上次秋操时出现过的速射青铜炮。

    王彦之前对马军诸将说,要给他们配炮,武昌附近有煤有铁,为了节省成本,便直接在湖广造。

    此时,城外的校场上,五十门速射青铜炮,被依次排开,炮队的士卒,正在进行操演,但参与操演的却不是马军的人,而是王彦带来的忠贞镇的炮队。

    明军用于野战的火炮,一般都是车载佛郎机,而佛郎机因为气密性的问题,射程有限,只能打几百步远。

    如果明军装备这种速射火炮,就可以将野战火炮的最大射程提高两里,将使得明军在野战中获得巨大的射程优势。

    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认为,这种炮配合马军来打步军,或许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步军与马军在野外相遇,步军结成严密的阵型,马军一般很难突破,只能袭扰,慢慢拖垮,但是如果马军装备这种速射火炮,就能在步军的火炮射程之外,肆无忌惮的轰击步阵,直到步军阵线松动,然后马军突袭。

    “轰轰轰···”

    校场上硝烟弥漫,铁弹在轰鸣声中呼啸着冲出,砸在地上,溅起片片泥土。

    虽然忠贞镇的炮队,都是有些年月的老炮手,对于火炮操作十分熟练,可这些炮毕竟是新炮,他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

    王彦五月到湖广,如今已经是七月,炮队演练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基本摸清了这批火炮的性能。

    王彦看完炮场试炮之后,回到汉口新城中,他一回到行辕,便有人迎接上来。

    “殿下,又有消息送来了!”

    王彦闻语将马鞭交给属下,便急忙走进行辕内,他一路穿过几个穿堂,然后在一间大堂内停下。

    堂内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有五种颜色的小旗子,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方势力,每面旗子上,还写着军队的番号和兵力人数。

    从沙盘上的态势,就可以看出眼下局势,整个天下大势一目了然。

    虽然代表中央的红旗,是代表唐鲁的黄旗和蓝旗的三倍,但是北面还有数目众多的黑旗和白旗,万一这两方也加入进来,大明的局势便不好过了。

    王彦将红色的披风解下交给侍卫挂在墙上,然后又将头盔摘下来在桌案上放好,随即开口问道:“什么消息,说来听听?看看他们想怎么对付我!”

    “殿下,锦衣卫送来的情报说,鲁王已经秘密离开南京,皇五子朱慈焕确系在鲁王的手上!”王绩开口说道。

    后勇镇的编制取消后,他也转为到五军都督府任同知。

    王彦听后皱了下眉头,“这么说来,鲁王是铁了心要起兵了!不过他将朱慈焕握在手中,显然是抱着黄雀在后的心思,与唐藩并不是一条心。”

    唐鲁两方合起来十多万人马,如果两人一心,加上北面又有金和清牵制朝廷的军队,王彦还真是难以对付,但是两王各怀鬼胎,那他应付起来就轻松许多了。

    想到这儿,王彦又问道:“唐王呢?他现在有什么举动?”

    “唐王目前还在南京,并且好像没有要离开南京的意思!”王绩沉声说道:“不过金声桓和郑国姓,都派遣了心腹前往南京与唐王秘密会晤,至于商谈的什么,锦衣卫暂时还没有探知。”

    “唐王还在南京?”

    王彦一阵疑惑,从得到的情报来看,唐王显然是想让金声桓,在他回京的路上,半道将他伏杀。

    南京城中,王彦的心腹众多,驻军也主要是王彦的人,唐王敢留在南京,他打什么算盘?王彦一时间,不是很理解。

    “这两位殿下,都不是省油的灯!”王彦摇了摇头,叹道:“可惜,他们是宗室,注定与孤为敌,要是他们能服从于孤,听从朝廷的号令,金、清早被孤扫灭矣!”

    “是啊!鲁王当年独扛江南抗清的大旗,唐王也是有名的贤王,他们要是能够支持殿下,天下早大定了!”王绩附和一句,可随即又话锋一转,“不过,殿下也不能手下留情,两王都非容易对付之辈,殿下这次出手,必须要将他们连根拔起,不能再给他们机会!”

    王彦自是知道,对于强大的对手,斩草除根,是对于对手最大的尊重。

    王彦点点头,“北面,有什么动静没有?”

    “有!”王绩脸上露出忧色,“满清的密谍因该也探查到了到一些动静,清军正往河南增兵,似乎有夺回南阳的意思。”

    “金国可有动静?”王彦眉头一挑,真是多事之秋。

    “金国方面到是没看到动静,他们遭受了几次大败,急于恢复实力。汉中方面传回消息,吴三桂正组织士卒开垦屯田,并没攻击上庸的意思!”王绩开口说道:“至于青海方面,金军会不会有动作,我们暂时还无从得知。”

    王彦听完一阵沉吟,半响后,开口道:“这件事情不能继续拖延了,再等下去,便让豪格和多尔衮占便宜了,孤必须尽快平定这场内乱,不能给北面可乘之机。”

    说道这里,王彦站起来,疾步走到沙盘边看着了看,然后说道:“探子不是说,金声桓在安庆等孤吗?孤这次就改变回京路线,孤要巡视江西,让人传令金声桓,让他滚到南昌来见孤王。”

    王彦霸气侧漏,一挥手,又令道:“另外告诉高一功,无论如何要守住南京,万一守不住,陛下、太后还有内阁和议事堂的官员,必须撤出来,有他们在,失了南京,孤还是大明的摄政亲王,而他们只能是叛贼!”

    (感谢大儒落鹰的一千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

第1100章奉天靖难

    鲁王在岳王庙外迫使浙江官场的主要官员和将领们,全都向他屈服,然后祭祀岳飞,兴兵靖难,只是他的靖难与众多官员想的却有些不一样。

    众人只以为鲁王要造朝廷的反,诛杀王彦,夺取政权,可他提出的口号诛杀叛逆和奉天靖难的指向,却同众人想的完全不一样。

    众人以为这个叛逆是指楚王,可鲁王指的却是唐王,他是要平定唐王和楚王争权而形成的动乱,将以十分正面的形象出场,而非叛乱。

    这时,众人才知道,事情比他们想的要复杂一些,唐王也参与到了其中,只不过好像被鲁王算计了。

    既然浙江官场已经屈服,鲁王这时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祭祀后便将主要的官员都集中起来,告知了他的计划。

    唐王起兵同王彦争夺朝廷的控制权,给安定的天下,带来了混乱,鲁王将以平定唐楚内乱为由,起兵靖难,将两人都赶下台。

    他将内乱的原因,归咎于王彦激烈的改革,使得天下不稳,以及共治帝年幼,主少国疑。

    唐王是谋反,必须要镇压,而以共治帝为旗帜的南京朝廷,既然不能稳定天下,那也该打烂了重建。

    国赖长君,皇帝年幼是国家动乱的根源,崇祯皇子既在,为了大明的安定,当由五皇子朱慈焕继承大统。

    原本有些不情愿的浙江官员,在得知鲁王的计划之后,心态顿时有了一些转变,连鲁王要求他们在一张白纸上签下姓名,众人也没有太多反感。

    此事败了,他们自然要受到牵连,可要是胜了,便是他们从龙之功的证据。

    浙江人心一定,唐王催促鲁王起兵的密信又来,从七月初开始,唐王就接连催促鲁王起兵,到今日这一封,已经是第三封。

    信中言明,金声桓已经动手,如果鲁王的兵马,不能快速兵临南京,让南京朝廷得知王彦遇害,明白他们政变夺权,南京朝廷必然会调集江北、湖广等地的兵马勤王平叛。

    如果江北和湖广的明军精锐赶到南京,内阁要拥护小皇帝与他们斗,那事情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而明军镇守边境的军队,一旦从边境撤离,必然会让北面得利。

    这一点,唐王和鲁王都不想看到,于是在祭祀之后,鲁王立时又登坛祭天,发表靖难檄文,便率领大军直扑南京。

    明共治四年,公元1653年七月十六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