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七年秋-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蚕茧煮软化之后,就可以抽丝了。小民这边采用的是冷缫法,不用边煮茧边缫丝,而是先煮茧,然后将煮好的茧盛在加有少量温水的盆内,再进行缫丝。此法缫出的丝比热釜缫丝,更有精神,更坚韧,还可防止煮茧太熟、丝胶脱净、丝纤维软弱无力弱点。”
接下来,王彦一行便进了缫丝坊,他们隔着老远便听见吱吱呀呀的声响,进了房间便看见数百人脚踩缫丝机,忙个不停。
按沈元胜的说法,缫丝工可以把八个蚕茧的丝并在一起,并且根据不同需要,生产出不同长度的生丝,有的甚至长达千丈,其中却没有拼接的痕迹。
王彦与众人观察了如何缫丝,但并不太懂,不过他到发现,缫丝工确实九成的男工,但也有几名女工在。
看她们是天足,就知道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妇人,不然也不会抛头露面。
王彦见她们动作比男工快上不少,便问她们的工钱多少,结果却只有男工大七成。
王彦闻言皱了下眉头,但也没说什么,毕竟是男权社会,七成已经算良心了。
在抽丝以后,就是将丝晒干,再进行纺织,最后是用模板染色印花。
最后几道工序,都是上百人进行,作坊内有五百张织机,日夜不停的赶工,完成官府的订单。
王彦在转了一圈之后,感受颇深,除了军队打仗之外,他还从未见过这么多人一起协作完成一件事情。
“你们的生产,现在最大的困难在哪里?”王彦在转了一圈之后,开口问道。
“回禀监国,主要是缫丝和织机的速度跟不上。”沈元胜回道。
王彦原本以为是蚕茧跟不上,毕竟方才看见桑田里,劳力似乎有些不足,却不想居然是缫丝和织机跟不上。
王彦沉吟了一下,“孤方才看了一遍,觉得你这个缫丝是不是可以和纺织、染布分开啊。你的蚕蛹不是从浙江收购买么,为何不将缫丝作坊开在浙江,那里石炭和木炭的价格也便宜一些,你抽好生丝再运过来,总比运蚕蛹要方便些。”
江南地区开发已久,又是平原,木炭和石炭的价格确实要高很多。
王彦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你将缫丝分离出去,这里至少能多一半的空间,再放五百架织机都没有问题。”
沈元胜笑着行礼道:“监国英明,小民也确实有这个打算。”
王彦微微颔首,便从晾晒的各种布匹之间往外走,不久便出了作坊,他停下步子又说道:“在缫丝机和织机上,你们也想办法改进一下织机,不要墨守成规。另外,雇工不能这样没日没夜的做事,需要有休息的时间。你要记住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不能丢了咱们的礼义仁智信!”
想要解决的缫丝和织机的两个环节的问题,除了扩大规模之外,就只有寻求技术的突破。毕竟扩大规模,成本也会提高,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从本质上提高生产的能力。
不过,这技术进步,却不是说来就能来的,所以还是先扩大规模,但是商人逐利的特性,必然会让他们想法减少成本,技术迟早会突破。
“小民谨记监国千岁的教诲!”沈元胜拜道。
在作坊巡视一遍后,已经到了中午,王彦才在薛宗周的等人的陪同下,沉船进入苏州。
苏州城的水道极为发达,河岸两旁屋宅林立,有各种店铺、酒楼,不时有评弹声和昆腔传出,生气十足,却又没有城外的忙碌和快节奏。
到了知府衙门之后,众人先用了些吃食,然便找了一间大堂,一边喝茶,一边商谈。
王彦首先开口道:“今日看了一圈,眼界大开。完淳所说,鼓励放足之事,孤看可行。就说那缫丝和纺织都是细活,用女工确实要比男工更有效益。”
“监国,话虽这么说,但是缠足之风,由来已久,怕是一时间无法改变风气。”堵胤锡皱了下眉头道。
王彦点点,“这点孤知道,所以要官府引导。孤也不是命令禁止,官宦人家想缠,就缠便是,但是普通人家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缠足之后,许多活计都不能做,连走路都不快,实在没有必要跟风,再者孤王着实不知,那三寸金莲有什么美的。”
这堂内的官员,许多都有小脚的夫人,听王彦这么一说不禁老脸一红。
王彦见没人说话,随即拍板道:“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礼部多做些引导,孤也会下教旨劝说百姓放足,慢慢改了这风气。”
说完此事,王彦又说道:“自开海以来,我朝获得了大量的白银,也从南洋等地获取了许多物资,但同时与我朝贸易的商人,也获利颇丰,而正是因为有大利可图,海外各国才争相与我朝贸易。”
当初为了与明朝贸易,宁波甚至发生了争贡之役,无论是日本还是西夷各国,只要能拿到明朝的东西,拉回去便是稳住不赔,甚至有几倍的利益,他们这个钱为免赚的太轻松。
王彦顿了下,开口说道:“前不久,五德号的大掌柜,与孤商议了一事,说诸国来我朝贸易,有用银两,有用银币、金币,而我朝一律按着斤两来算,实在不划算。陈永华建议,今后各国来我朝贸易,金银之物,因该一律兑换成我朝价值一两的硬币,进行贸易,国内的也要逐渐使用银币和银票交易。”
五德号所图甚大,在获得了国内商业的结算权之后,还不太满意,将目光又投向了海外贸易,要求各国也用五德号铸的钱来结算。
明朝铸的银币含银七成,如果以何种方式结算掌握在明朝手中,那明朝的钱就能成为世界贸易的通用货币,光是用兑换比率就能大赚一笔。
众人不是专业人士,对这个到不是太懂,不过接手户部的陈友龙,却大概明白王彦的意思,点头道:“臣赞同……”
他正说话间,陆士逵却忽然拿着一份奏折进来,行礼道:“启禀监国,北京捷报!”
………………………………
第1268章分化蒙古
在苏州短暂停留之后,王彦又在松江上海等地转了一圈,才回到南京城。
这时已是四月时节,北京方面关于北征蒙古的详细军报早已送到兵部。
这次明军出动大概七万多人,扫荡长城一线,以及科尔沁草原的东蒙古部落,杀人无数,夺取牛羊马匹近百万,而且还铲除了满清的余孽,可以说收获颇丰。
不过北击蒙古之后,随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明朝去解决。
在回到南京之后,王彦随即在内革政事堂专门考虑这一系列的问题。
清早,王彦吃过早饭之后,便骑马来到内阁,众多阁臣先在部中坐了会儿,才陆陆续续来到议政堂。
王彦见众人都到齐之后,才停止与陈子龙的交谈,轻轻咳嗽一声,然后开口说道:“这次巡视苏松,想必各位也所获颇丰,我们先来一个总结,然后再谈蒙古的事情!”说着,他看着众人道,“几位谁先说一说。”
在王彦看来蒙古已然不是大明的敌手,他知道明朝能够解决,所以并不着急,现在的关键是内修政理了。
如果从努尔哈赤叛乱,以及陕西土贼风起算起,明朝已经打了快三十多年,是该注意一下民生了。
“臣先说吧!”陈子龙站起来,先说道:“贸易的关键,在于互通有无。我朝历年来向海外输送之物颇多,但输入之物,除了大量的白银外,其他却可以说很少。如今百姓手中也有不少银钱,但能够买的东西,还是那几样,臣以为朝廷应该从海外多运些物品回来,以丰富国内的物产,像香料、蔗糖、水果、日本的折扇、朝鲜的高丽参都需要大量的进口,让普通的百姓也能买到才行。”
明朝这些年来,拿大量的布匹、茶叶、瓷器,换成了白花花的白银,但如果不从外界获得物产的话,那国内的物资就会紧缺,而白银增多又会导致物价飞涨。
这一减少,一增多,必然会出现大的问题,明朝历史上禁海,并不是一拍老门就下决定的,他就是面临了这样一个问题。
特别是西班牙在美洲发现了银矿,整船整船的银子拉来远东,购买明朝的东西,就跟印了钱来扫货一样。
在明朝以及历代中国王朝的贸易体系之中,根本就没有欧洲人的事儿,但是在十六世纪欧洲人忽然加入其中,而在美洲的银矿,等于突然就增发了无数货币,自然会导致原来的贸易体系出问题。
明朝缺少银和铜,虽然从来都是只进不出,但是却也一下吃不了那么多白银,禁海在当时也算是个无奈之举。
正常的贸易方式,应该一匹布,换一只羊或者一石米,而不是我出布,你每次都印钱来买。
陈子龙的话的意思,就是要多够些物资回来,这点王彦是赞同的。
苏观生点了点头,也开口道:“这点陈阁部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其实周边的各国正在这么做。去岁一年,朝鲜输入我朝的山参,就价值五十万两,比去年增加了五倍。另外,日本输入的物品,价值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两,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南洋诸国,输入我朝的粮食、水果也增长了三成,几乎都是有什么便卖什么,以此来换回白银。”
因为明朝通过贸易,从这些国家赚取了大量的白银,造成这些国家银钱紧缺,越来越穷,那他们再要明朝的东西该怎么办,这就逼着他们将本国的东西运到明朝来,赚取白银之后,再购买明朝的货物。
像朝鲜就只能拼命的挖山参,日本则输出刀剑、折扇还有漆器,南洋和天竺原来输送象牙和犀角这类奢侈品,但这些东西就那么多,杀完就没了,不像明朝弄块泥巴捏几下,烧了就能卖出去,他们就只能种植稻米、甘蔗、香料来换钱,力求缩小贸易逆差。
后世英国与清之间的贸易,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大英帝国为了减少逆差,将流入中国的白银赚回去,便开始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陈子龙点了点,“苏阁老说的情况,我也注意到了,不过这些国家目前输送的物资还是太少。我朝去岁出口之物,价值在三千万两左右,但输入之物的价值还不到五百万两,差距实在太大了。”
开海以前明朝很难从海外获得粮食等物资,现在依然难以获得,这就需要明朝对这些地区进行改造,帮助他们多生产一些生产原料出口明朝。
这事实上就是慢慢的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贸易网络,实行经济上的殖民。
明朝是要打造一个,以明朝为中心的贸易网络,其中明朝负责高端的产品生产,而周边负责各种原料,形成一个循环的网络。
当然要实现这些,那么之前五德号所提,以明朝的银币为贸易的结算货币,将明朝的货币,变成世界货币,便至关重要了。
王彦点了点头,说道:“陈阁部说的没有错,贸易因该给百姓带来好处。之前钱秉镫上折子说,要帮着真腊国新修水利,能治理出数万顷良田出来,孤看这事可行。南洋的良田多,粮食和瓜果就多,水利修好,那也是我朝百姓之福。工部可派几员干吏去真腊,帮助他们规划规划。”
方逢年起身拱手道:“监国放心,臣以派遣工部一名主事带队前行。”
王彦点了点头,又道:“南洋的战事绵延日久,虽然商路基本通畅,但对于海上贸易还是有所影响,所以对于战事,兵部还是要多关注。”
陈邦彦点点头道,“回禀殿下,据最新的揍报,马六甲之敌被困近七个月,已有投降之态,相信不久便有消息传来。”
“那好!”王彦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那谈谈蒙古的事情吧!”
明朝收到了北面的捷报,已经有些日子,但是却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
这或许是因为光复北京之时百姓已经高兴过了,而对于百姓而言,生活才是永恒的主题,况且人类总是健忘,加上江南远离北方,大家忙于各自生活,所以除了少部分士子振奋不已外,大多数人依然各忙各的,并没有表现什么特别的情绪出来。
陈邦彦随即道:“殿下蒙古之事,有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需要进行处理。”
王彦喝了口茶,放下后说道:“哪三件?”
“第一件是这次北击蒙古朝廷缴获了大批的牛羊,不知该怎么处理。第二件是现在漠南蒙古大量西迁,东蒙古有一部分北逃,整个草原一下空了出来,而朝廷对草原如何管理,却无从下手。第三件则是,吴克善送来福临头颅请罪,不知道这头颅和布木布泰的尸体,要怎么处理。”陈邦彦一下说出了三件事。
王彦比较关心第一件和第二件,而且特别是第二件的问题,他面临的问题与历代中原王朝一样,击败了北方的游牧,赶走了他们,但该怎么控制这块无主之地。
中原人又不懂放牧,草原上没有人,那要来干嘛,要怎么守住这块地。
王彦皱了下眉头,“漠南的蒙古人都迁走了吗?”
如果草原空了,那没人也是个麻烦,说不定会便宜了漠北的蒙古,甚至是急剧扩张的罗刹国。
“这到没有,我朝俘虏了四五万众,另外还有几万蒙古请求内附。”陈邦彦行礼道。
有人就好,王彦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内附就不必呢,他们也不会种地,况且我朝野需要马场和牛羊牲畜。”
王彦手指敲着桌椅的扶手,这是他想问题时的一个习惯动作,“之前堵阁部曾提出,让蒙古人筑城,开放边市的策略。不过筑城并非一朝一夕,且耗费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够起效的,不知众位还有什么办法没有。”
“监国,此事臣之后又想了想,现有新的想法。”堵胤锡拱手道。
王彦一抬手,“阁部可说来听听!”
“监国曾说,让朝廷也在草原上筑城,那就不用再让蒙古人筑城了。我朝可以将堡垒筑在牧场中心,一来控制牧场,二来可以作为贸易的据点,三来向蒙古收税。蒙古人离不开牧场,我们控制了牧场,就等于控制了他们,而堡垒作为贸易据点和收税之所,便能通过交易和税收维持,减少朝廷的压力。”
陈邦彦思索道:“关键是如何保证蒙古人交税,并且不攻击堡垒?”
堵胤锡笑了笑,“蒙古的牧民既要向各部头领交税,又要向朝廷交税的话,肯定不行。并且让这些头领掌握部众,对朝廷而言,始终是个威胁,他们太过反复无常,安静几年后,部落一旦壮大,必然又会惹事。”
堵胤锡对王彦一拱手,“所以臣以为,朝廷可以趁着此次痛击蒙古的机会,将蒙古原来的部落彻底打散。朝廷可将那些要求内附的蒙古贵族恩养于南京,部众则与俘虏一起编成卫所。每卫的人不能太多,大概百户左右,划分区域放牧,不得越界,不得内讧。若是侵夺他人牧场,兼并其他卫所,朝廷将联合各卫一起剿灭。这些卫所也不须向头领纳税,有朝廷册封的卫所军官管理,统一向牧场中心的我朝堡垒缴税。”
王彦听了不禁颔首,“这个办法可行,将原来大部落的牧场,分封掉或者变成无数个小部落,那他们自然不会对我朝形成威胁,还能为我朝带来收益。”
王彦顿了下,“那缴获的牛羊也好处理了,将肥硕的挑选出来,一部分采购为军粮,一部分卖给百姓,剩下的小羊羔则借给这些蒙古卫所,让他们放牧,之后再还给朝廷。”
几位阁老都觉的此法可行,纷纷点头认可,毕竟百万头牛羊交给明朝,只能全杀了卖肉,但是给蒙古人,一来让他们度过难关,二来可以细水长流。
“监国,那福临和布木布泰怎么处理?”陈邦彦开口问道。
王彦想了想,问道:“内阁的意见呢?”
陈邦彦道:“布木布泰既然以死,运过来估计也臭了,就不用管了,福临的首级将传首各地,最后放到江阴城保存。”
感谢信佛xs的10000打赏,感谢大佬的支持,受宠若惊了,咸鱼超人的588,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
(本章完)
………………………………
第1269章马六甲降了
在内阁议定之后,便开始下令执行,明军俘虏的近四万蒙古人,还有投降的六万蒙古人,被明朝编成了二十个卫,分布于漠南和科尔沁草原。
不过因为只剩下十万多人,实力远远弱于漠北蒙古,为了避免被漠北诸多部落兼并,所以这些个卫所只能在靠近长城和宁辽一带分布,并不能控制整个漠南和东蒙古草原,许多原来的牧场,都成为了无人地带。
明朝收获的百万头牛羊,有四十万只绵羊被兵部留下,二十万只羊和一万头牛拿到民间出售,另外的则交给各蒙古卫所放养。
兵部的四十万头,只拿走十万头分配各镇,另外三十多万头,也交给了蒙古各卫放养,但此后三年内,各卫所需要每年向兵部输送十万头牛羊,三年后兵部按着市价,每年够买十万只牛羊供军队消耗,只是羊肉其实并不适合给士卒吃,不过兵部今后会鼓励各卫多养肉牛。
这个办法如果实行的好,不仅明军的战马不用愁,骑兵能加强,士卒在体质上也会有所提升。
在对各部落和俘虏进行整编时,蒙古部落中的几个台吉还有比较重要的贵族,都被送到南京,赐予宅子和田产恩养,被选为卫所千户的蒙古人,则须送一子到南京学习汉字、汉话还有军事,即是当做人质,也是对他们进行培养。
毕竟归附大明的蒙古人只是少数,在草原上属于弱势的一方,加上被分成若干卫所,力量就更加分散,很容易被其他大的部落盯上,所以需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自保。
不然明朝花功夫培养之后,被其他未臣服的部落吞并,没有起到为大明屏障的作用,那就白费功夫了。
在编成卫所,划分牧场之后,朝廷便下令所有归附的蒙古人都赐归义的身份,然后视表现再赐予明籍。
这时按着命令,福临的首级,首先就是在这些蒙古卫所中传递一遍,并就努尔哈赤本为家奴,却叛乱弑主的不耻行径,进行宣传,以警醒蒙古各卫。
在蒙古传递之后,首级传到了正在筑锦州城的满族俘虏手中,让他们绝了反抗之心,老实赎罪,今后像归义伯谭泰一样,挣个好身份,从新做人。
这些每日没夜劳作的俘虏,其实对于大清曾经的辉煌,多少还存在一丝幻想,可是当他们看到福临等人的首级之时,便彻底绝望了。
大明在国破家亡之时,有忠贞之士,泣血痛苦,其他的民族其实也有,不少满人看见他们皇帝的头颅,便有人忍不住痛哭起来,甚至有人为此自杀,但绝大多数人在神伤之后,很快就恢复正常,接着干活。
毕竟与福临的死相比,他们眼下自己的处境还是要重要些,不能完成每日的任务,是没有饭可吃的。
人头传递到关内,就喜庆许多,就跟过节一样,一个个城的传递,从北方慢慢传到江南地区。
此时,明朝也给了吴克善回信,允许他率部南归科尔沁,但是他本人以及科尔沁的贵族必须前往南京居住,部众将交给明朝进行改编。
进入南京,等于软禁,交出部众就失去了权力,这点吴克善无法接受,而且他毕竟是福临的舅舅,再加上满清的皇后、王妃都是她的亲戚,他不敢确定明朝是否会真的放过他。
如果生活在南京,他必然寝食难安,一日都不会安心,所以南京他是不会去的。
不过他们已经到了杀马充饥的地步,最后经过商议,聚集于捕鱼儿海附近的两万多科尔沁人,留下大部分物资,有一万五千人随着吴克善之弟,接受明朝的条件,迁回科尔沁,使得臣服于明朝的蒙古人达到十二万人。
这个数目,再加上青海地区臣服的蒙古部落,那么至少有十五万人,成为归义。
吴克善最终没有接受明朝的条件,但是他却也为一万五千多将要绝粮的科尔沁人换取了一条生路。
在主力迁回科尔沁后,吴克善带着不到五千人,北走至呼伦湖一带,洗劫了北山女真的一个村落,但却招致北山女真的反击。
吴克善无法立足,只能继续北迁到尼布楚一带。
这段时间里,他五千人与北山女真的争斗中死了三四百,之后又有两千多人陆续脱离队伍回到科尔沁向明朝投降,剩下的人在尼布楚又饿死近千人,最后只剩一千五百人于此建立村落,开始渔猎生活。
吴克善作为一个十多万人的部落首领,最后沦落到苦寒之地,从大汗变成了亭长,也真是世事无常,算是经历了风云跌宕。
四月时节,南洋马六甲,随着太阳跃过赤道,直射北半球,整个南洋的气候开始变得又湿又热。
从二月间起,这样的气候已经让明军减员近两千多人,病死之人尽然接近了整个战役的伤亡。
日渐炎热的天气,明军难以忍受,但也就在这个时候,被围困长达七个月的荷兰主堡,终于在粮绝中,向明军投降。
当东印度公司的总裁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