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超总觉得大唐的这种市场模式不太好,吃个早餐还得跑到东西市去也太麻烦了。在后世,做餐饮的,那可是专门在那些人多的地方开店。什么小区门口学校门口市场门口。
可规矩就是如此,他也没有办法,但他想起了早上他们进城卖馍,崔旅帅帮他们在城门口搭的那个临时棚子。
城门口可也是一个人流量很大的地方啊,每天早上进进出出那么多人,很多人都没空赶到市场去吃早餐,只能饿着肚子或者带着干粮上路。
若是张超能在城门外搭个铺子,专卖这种方便路上吃的馍馍馒头包子,岂不是会生意很好?这两天他卖的馍,可不就都是在城门口卖掉的。
不过现在城门外根本没有铺子,也有一些头脑灵活如他的人挑着东西来城门附近叫卖,但也都是摆摊或者挑担叫卖,还没有一个铺子呢。
这不科学啊。
他记得看历史书,宋明之时,那些城池的城门外,往往相当的热闹,建有无数的房屋商铺,简直比城内还要热闹的多。
甚至北宋的东京城,城外十里都已经遍是民居商铺了。
像长安这么大的城池,晚上又宵禁,天黑闭城。城里城外的人每天进进出出,这城门外算的是黄金商业地段啊。
若是能在城外搭个铺子,做早餐面点,生意肯定好。
秦敢是秦叔宝的部曲,或者说是家将。早先是秦琼在山东征战时,朝廷赐给他的奴隶。秦敢是造反的农民军,被俘后成了秦琼的奴隶。
大唐的奴隶非常多,数量惊人,甚至能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奴隶来源各式各样,其中主要一项来源就是战争俘虏。
秦琼对秦敢还不错,秦敢也就没逃跑。几年后,秦琼放还秦敢自由,但隋唐时的律法却又规定,就算主人放还了奴隶的自由,可奴隶并不能马上就成为良民,他们只是从奴隶变成了部曲,实质上依然属于贱民的一种。
只是相对于奴隶要待遇好上一些。
部曲初由投靠而来,且多从事战争。到了隋唐,变成了贱民,形同奴隶。但根据唐律解释,部曲,谓私家所有。
部曲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同畜产,二是转事无估,三是妻娶良女。因此从这三个特点来说,部曲其实是平民,但又不是良民而属贱民。但比起律比畜产的奴隶来说,他们又好的多,起码他们还能够娶良家之女,而奴隶是不能够娶良家之女,也不能跟良民结婚的。
唐律,良民不得娶奴婢为妻为妾,违反者还要判徒刑,也就是劳改。
部曲由奴隶放免而来,高于奴隶,但依然低于良民。他们能有自己的私财,却没有独立的户籍。如果伤害了主人,更要罪加一等。就算经过放免,对旧主人仍人主从名份。
部曲在唐朝连均田的资格都没有,朝廷的均田制,没有他们什么事情。但也正因此,这些部曲,也不承担课税任务。
在大唐,有课户和不课户之别。课户,一般都是良民,但不是所有良民都是课户,良民中的皇亲国戚,官员、府兵都属于不课户。另外那些守节寡妇,残疾人,也一般是不课户。至于奴隶、部曲等,都属于不课户。
大唐还有编户和不编户之分,编户也都是良民。不编户都是贱民,奴隶、僧道、部曲、客女、女伎等。
秦敢原是良民,但因造反被俘成了奴隶,又因表现良好被秦琼放免,成了部曲。从此就生是秦家人,死是秦家鬼。
而且部曲跟奴隶的身份一样是世袭的,他是部曲,他儿女也部曲贱民。
法律虽然规定,部曲和奴隶不一样,不能明码标价的买卖,但却又说可以转让,转让时是可以以衣食的名义收些补偿费的,其实也就是变相的买卖。另外部曲虽然能娶良民,可部曲的女儿却不能嫁良民。
还有一个更要命的,主人若奸别人家的部曲妻女,得杖一百,但奸自己家的部曲妻女,不坐,就是没有事。
甚至法津还规定,降非是主人犯了谋逆大罪,否则部曲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
部曲比长工还不如。
秦琼府中有不少的部曲,也有不少的客女和奴隶,但秦琼对这些人都很不错。如秦敢,如今甚至成为了秦琼的家将,亲卫队长。
大唐的奴隶制度也算是一大特色了,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意思,前后朝代都没他厉害。一个大唐的奴隶,就算遇到一个好的主人,给他放免,他也不可能马上变成良民,他依然还是贱民。
一个私属奴婢,经主人放免,成为部曲、客女,地位比奴婢好些,但依然是贱民。
而一个官属奴婢,就算放免,就成了官户或称番户。官户不是什么官员之户,而是官贱民,他们依然是贱民,只能本色为婚,比部曲还不如。
官奴婢再免,就成了杂户,比官户稍高些,依然是贱民。
官奴婢一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从奴隶到良人,得经过三次放免。成为了番户、杂户后虽是不纳课,但却得上番服役。
番户一年三番,杂户二年五番,番皆一月,计杂户一年上番七十五日,番户一年上番九十天。年十六以上当番,若不上番,可纳资代役。
部曲、客女,杂户再免之后,才能成为平民,如果没有放免,他们的子女就会世袭他们的身份。
部曲娶了良人女之后,他的妻子身份也要从良人女变为部曲妻,身份与部曲相等。
部曲也不是主人想放就能放免的,得有很复杂的手续,甚至有不少限制。总之,一入贱籍,想再回良籍,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此外,还得遇上好主人。
秦敢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实想不到他的人生却如此曲折。
“要在城外搭棚子也行,但必须得离城门远些,起码得在二百步外,这样才不会影响城防。”秦敢答道。
张超点头,他听出来了,一般人想要在城门外搭棚做生意肯定不行,但张超背后不是有几位国公嘛,城外搭个棚子的小事情,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三十六章 新店入手
张超要在西市租一个店铺,并不需要直接跑到西市各街巷去找店铺租赁信息。
秦琼府上的一个采购管事对西市很熟,直接带着张超几人先去了西市的中心区域。西市九大区域的中区,这里也是西市的市场管理机构市署所在地。
西市和东市一样,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称为市署、平准署和常平仓。三个机构都隶属于太府寺,其中市署主管商铺登记、市场管理。平准署则主要负担的是物价管理,还负责京城百司的物资采购,以及多余物资的出售,有调控市场的功能。
常平仓则是粮仓,但又不是一般的粮仓,而是专门进行和粜,以平衡调节京师粮食的机构。当市场上粮价过高时,他们会平价出粮,当市场粮价过低时,他们又会收购粮食储存。
张超要租铺子,既不需要直接到街面上去找租赁信息,也不用找牙行中介。秦管事直接带着他们去了市署,这里竟然也有中介的性质。
市署有市令一人,六品,市丞二人,八品。
每天两市都是先等晨鼓敲响,城门坊门市门依次打开。然后市署敲钟三百下,两市正式开门营业。到了傍晚,街鼓响起后,市署再敲三百钟,市场店铺关门。平时,市署还有派人巡视市场,巡查商家有无缺斤短两,检查货物真伪好坏,管理市场秩序。
居于西市中心的西市市署,衙门占地不小,来往办事的人也有许多。秦管事似乎与这里的人很熟,有署内的吏员直接给他们开了后门,都不需要排队就直接进去办事。
“饼肆那边倒有恰好有几家铺面有要出租的。”
听明来意,负责接待的那名八品市丞立即笑着说道。
饼肆,也就是卖饼的行。隋唐,肆也称行,可以理解为一个经营相同产业的商业区,比如饮食街、服装城之类的。饼肆,其实就是指卖面食的饮食行业,因为唐人基本上把各种面食都称为各种饼。
西市二百二十行,四万多家店,其中饼肆也正是其中一行。
听说张超是翼国公秦叔宝的义子,要在西市租店开一家饼店,因此市丞很是热心。直接把手里掌握的出租店铺都拿了出来,甚至连几套要出售的店铺他也拿了出来,位置都是比较好地的地段。
张超选来选去,最后看中了一家饼店,不是那种只有一丈来宽的小店面,而是要大上不少的一家铺面,还是两层的,后面带了院子厢房。
只不过这家铺面只售不租。
“位置确实不错。”张超有些心动。这家铺面处于一个大十字街口,北边是炭行、磨行,南面是酒肆、米行,东边是胡商区和衣肆。在西面,则都是各种饮食行业集中区。
从商业上来说,这种同行业集中一起的做法,确实能大大提高抱团效益,形成专门的市场效应,吸引更多的该类顾客。
在这样的地方开店,人流量肯定是不缺的,而且会有许多客人都是抱着消费目的来的。就跟饮食一条街上开家饭店,肯定比单独在一条街上开餐馆强。
市场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潜在客户吸引过来。
“这个店铺只卖不租吗?”
市丞笑道,“其实买下来更划算。你看这家店铺这么大,还是前店后院,有上下两层,前后七八间屋子呢。因为这店铺东家告老还乡,因此打算搬离京师回籍,便打算将这铺子出售了。这铺子只要三百贯钱。”
“小郎君,同样的铺面,可是再难找第二家了。不论是地段还是铺子大小,都是非常不错的。三百贯绝不会吃亏,若是寻常情况下租赁,每月起码得十贯。”
一月十贯,一年租钱一百二十贯,租两年半的租钱就相当于把店盘下来的钱了,确实买更划算。
只是这与张超的计划有些不太一样,但思来想去,张超又觉得现在这么位地段的店铺确实很便宜,若是错过了,以后肯定会涨价的。
就如市丞说的,也是这家人急着要离京,才会这么便宜急着出手。要不然,肯定不会这么便宜。
市丞也是看秦琼面子,刚好那铺面主人过来登记要出售。他都还没有把这消息放出去,要不然,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买进的。
“这铺子原本就是卖饼的,现在小郎君你也恰好是准备来开饼店的,这不是正好嘛。店东家说了,店铺售卖,连店里的一应家什也是通通附赠的,那些桌椅锅碗蒸笼什么的,你们买了店,正好用的着,还不需要另外购置,很划算咧。”
确实划算。
张超心动了,问老爹,老爹也觉得还不错,让张超自己做主。
“好,我买了,什么时侯能见到店家立契交易?”
“小郎君果然豪爽,我立即就带你们去那店铺亲自看过,若是小郎君看过后还是满意,那就让那店里伙计去请店东家过来。”
到了那店铺,张超对铺子越发满意了。这铺子很大,而且也很干净,原本开的就是饼店,旁边一条街上都是饼行,什么蒸饼汤饼煎饼胡饼,反正就是各种面食,人气也很不错。
店东很快就闻讯赶来,他急着回家要卖,而张超也确实有心买,因此最后都没怎么讨价还价。
三百贯,这家店铺转让到了张超手里,连同店铺里的那些桌椅锅碗也都归张超了,甚至在店里做事的掌柜、伙计等几人也都表示愿意留下来继续干。
张超只需要换个招牌,甚至明天就能开业。
契约签定,又到市署登记过户,这家铺子就到了张超名下。张超选择用黄金付款,店家非常高兴。黄金携带方便,正适合他返乡。
张超随身就带着黄金,那店铺卖家从金店请了一个人过来,又从市署请了一个吏员一起对黄金真伪成色做了鉴定,鉴定无伪后,张超付出三十七两半黄金,完成了这笔交易。
市署登记手续等也花了点钱,再加上给市署上下打点的钱,最终张超以不到四十两黄金的价格,把那家店铺收入囊中。同时也把原来店里的掌柜伙计的都续佣下来,掌柜的一年是十二石粟米,另外一个做饼的师傅则是一年十石粟米,四个伙计则便宜的多,几乎是没薪水的,只是包吃住,年节的时候会给他们点礼物赏钱,年底说好给一石粟米的赏。
用粮食做薪水,而不用钱,也是因为这年头物价高,二来粮食珍贵,因此定的以粮做薪水,采用年薪制。
其实算下来,掌柜一年十二石米,其实已经不少了。现在米价这么贵,一石米可是得要五千钱,一年十二石,都相当于六十贯了。若是太平年月里,可给不出这么高的价钱。但太平年月里,一石粮则又只值几百钱。
朝廷官员都是发禄米,百姓交的赋税也都是粮食布匹等实物,因此店里的掌柜伙计们对于新东家给他们发大米做薪水,还是非常高兴的。
(转眼间新书发布已经二十天了,现在收藏四千多点,拿了一周分类新书榜首,可总榜却始终止步在十六名,没能杀进前十。这周兄弟们投的推荐票很多,我们的粉丝头名拿根棍走天下周日周一还连发了六百个推荐红包,这周也有不少书友们打赏,甚至有书友是在看木子其它的老书,听说开了新书,特别跑来打赏,非常感谢你们。今天周五,这周还有三天,希望大家继续帮忙!若是看完新书觉得看的不过瘾,可以看木子的其它几本老书,《晚唐》《隋末》《重返大隋》《明末称雄》都是两三百万字一本的完本作品!)
第三十七章 宝马
“明天我们就能把黄馍馍拿到店里来卖了。”
在长安城繁华的西市饮食街黄金地段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店面,张超很是兴奋,以后咱以也是长安城里有房的人了。
“店里只卖黄馍馍吗?”
“那哪能,咱们以后可以多弄些新式面点,做成长安城最受欢迎的饼店。”张超心里都已经有了很多计划了,白面馒头、大肉馅包子、花卷、烧麦、生煎,哎哟,这哪一个也都远远把现在这些简单的面点甩出几条街去啊,还怕没生意。
跟掌柜和伙计交待了一会后,张超便和老爹一起离开了。等明天让张家班工程队过来,把灶台改一下,再后院里盘几个炕,粉刷一下,订制个新招牌,就能焕然一新了。
出了自家店铺,沿着主干大街向东,经过常平仓那片,便到了东北角上的那区。药铺都集中在这片,跟张超合作的张家卖药人药铺就在这里。
“老爹,要不我们先去买马吧。”
药铺还隔了好远,但马行却就在街对面,马行和鞭辔行就在一起,旁边还有一个麸行、炭行、磨行等。
老爹现在是武官了,朝廷都发了两万五千钱给他买战马,他是必须得购买一匹战马的,要不然下次若是朝廷征召,他没有马的话,那可是犯军法的。
一匹战马现在远不止两万五千钱,之前手头紧,就没马上买。但现在手里正好用钱,还等什么。
“行,那就去看看。”
过了大街,进了小街,很快就进入了马市。
马市很热闹,这里有各种马出售,既有驽马,也有战马,还有专门拉车的挽马和耕地的弩马,老马小马壮马都有。
大量的马牙子在马市出没,专门做着中介的生意。这些马牙子都有一手相马的本领,厉害的人甚至一眼能瞧出马的能力。
马市的旁边还有牛市、骡市、驴市、骆驼市。还有卖猪、狗、羊、鸡鸭的,甚至一些卖猎到的野物也在这边卖。
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型牲畜市场。
不过在马市里逛了一圈,张超发现这里好些马都好老。结果秦敢告诉他,因为这几年关中战事不断,大量关中男子受诏出征,常年在外打仗,导致农获大减。许多牲畜也都被朝廷征作军事用途,因此牛马等紧缺。朝廷甚至下达了命令,一度禁止关中地区屠沽。
禁屠沽可是很严重,不但禁屠宰牛马,而且也严禁用粮食酿酒。
不过眼下禁令放开了一些,可牛和马、骡这些大牲畜,却依然是不准私自屠宰的,牛马在如今劳力严重缺乏的时期,可是能算很重要的生产力的。往前几十年,在北周北齐时代,朝廷均田,牛甚至也能跟人一样的授田,甚至比妇人授的还多。
马市里很多的马都很老了,可百姓依然不得私自屠宰,除非这马自己老死病死,要不然你敢杀就得打板子甚至抓去劳改。若是牛马照顾不好而死了,也得打板子。
对于朝廷来说,老牛老马,也还是能发挥不少作用,可以帮助生产的。
老爹要买的不是普通马,而是战马,将来是需要骑着上战场的,因此必须得是好马,还是壮马。
张超一行这么多人,立即引起了牙人们的注意。很多马牙子都纷纷围过来,打听他们想买什么马。
“我们要买两匹马,一匹年青力壮脚力马的战马,一匹拉车的挽马。”张超大声的报出了自己的要求,“你们哪个手里有这样合适马的,可以向我们推荐。”
一语即出,一群马牙子都纷纷喊自己有这样的马。
这些马牙子嘴都很溜,就跟4s店里的销售一样,舌能生花了。
不过张超爷俩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你说你有好马,那你先带我们看过再说。不过还别说,确实还有不少好马,只是之前这些牙子都把好马放在后面好生喂养着。
“这匹马不错,黄骠马。”
这匹马长的很高大健壮,全身油亮的黄毛里又夹着一些白毛。
那马的主人是个老汉,立即道,“这位小郎君好眼力,一眼认出这是黄骠马。老汉我跟你说,我这马可是有名头的。来自河西,你看到这马的肚子和两肋处没有,黄中带白。而且我这马头上的月毛,形状圆如满月,因此我这黄骠马还有一个别名,就叫西凉玉顶干草黄”。你再看,我这马已经吃饱了,可就算吃饱了,他的肋条也还是显露在外,这也是有讲究的,咱们相马的都知道,这也有一个别名,叫做透骨龙。小郎君我和你说,我这匹可是宝马良驹,做战马,最是合适。不说日行千里,但是可以连续跑上三百里不歇息。”
张超只是看这马黄颜色的,所以叫他黄骠马,倒没想到原来这马还有这么多名头。经老汉一说,他也倒有些越看越喜欢了。
“这马多少钱?”
“三百贯!”
张超差点想说老头你怎么不去抢,但他实在不懂马,也不好冒然开口,万一人家马确实值这个价,那就尴尬了。
老爹围着马打围,仔细观看。
听到报价,只是摇了摇头。
“老哥哥这马倒确实是透骨龙,只是可惜你这马老了。”
马市上的牙人往往并不是马主人,这些牙人是中介,既帮卖家卖马,也帮买家买马,中间撮合。
但看老爹的样子,明显自己是懂马的。
看完一圈马,他伸手抓住黄马头,然后直接掰开马嘴看起了牙齿。
老爹一边看,一边招手叫张超过去。
“三郎,识马有四句口诀,叫做先看一张皮,后看四只蹄,槽口摸一把,胯头一般齐。这先看一张皮,主要是看毛色。选坐骑,以红黑、枣骝为上色,青白兔灰为下色。若是役马,则以黑红青白为上色马,以黄沙花马为下色马。”
“看一张皮,还要看皮的弹性,看毛的光泽等。”
老爹说起相马经来,也是口口是道,旁边的那个老牙子都收起了笑脸,认真起来。
“那怎么看四只蹄?”
“看蹄,主要选蹄正、腿粗的马。马腿太细,或者腿歪,这种马不论是骑乘还是拉车,都不行。”
张超往黄膘马身上看,发现这马的腿很粗,蹄也正,看来是好马。
“摸槽口,主要是为了看口。这口就是牙,马龄,一岁门中生,二岁乳隅生。三岁乳牙换门牙,四岁一对生。五岁奶牙掉,大牙刚冒锥,谓新边牙口。到六岁则满口牙,七岁、八岁,七咬中曲八咬边,八岁边牙长平,九岁以上进入老口,牙已外涉。”
“那这匹马是几岁口?”
“你自己来摸摸看。”
黄骠马很凶,张超要摸他口,它不停的打响鼻子,还想张嘴咬人。
费了好半天劲,张超才算看清楚了。
这匹马边牙已经长平,但牙还没外涉。
“老爹,这是八岁口。”
“哎哟,这位小郎君果然聪慧,一学就会啊。这位老哥更是相马高手啊,小老汉眼拙,失敬。”老马牙子连忙拱手。
老爹道,“八岁口,你这马已经老了。”
“不老不老,这马还不能算老。一匹好的战马,哪个不是能骑乘十几年,甚至二十年都没问题。八岁口,只能说是正年轻力壮呢,而且这年岁的马,还免了驯服,买了就能骑,就能上战场呢。”
张超在一边大声道,“这位老伯,八岁口了,还能叫年轻啊?再过两年,就十岁口了,都跟人花甲一般了。这样的马,你居然也敢开口要三百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