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有多远滚多远,野利雄所部,早百年前就不是他野利雄一部份了。某在大唐的境内,处置大唐的附属番部,他们管不着。”
野利部落的地盘在河州对面,并不直接与洮州交界,要经过吐谷浑冶利部的地盘,两个部落读音倒是差不多。不过野利部是党项羌族,而冶利部是吐谷浑的鲜卑族。
张超才不信什么野利部是要为自己的人撑腰什么的。
野利雄的部族都离开野利部百年了,这么久也没见他们有什么动作,现在倒要来横插一脚。
“三郎,我觉得这野利部肯定是见到江心市很火,就想讹我们。我有点担心,这些该死的羌人,到时会不会利欲熏心,过来袭击我们啊?”
江心市现在对于洮州至关重要,洮州的军需粮饷,甚至是建城筑路,乃至今后的垦荒屯田,本钱都指望着这个江心市了。
“增派些兵马到江心市,增强防御。另外,边境上多派出些斥候,直接派到南面百里外去。”
“那可就是深入冶利部的地盘了,会不会有问题?”
“让斥候们小心点就是,反正也是地广人稀,只要不被围住就没事情。斥候撒的开些,我们也多些预警时间。”
张超认为野利部没这胆子真敢怎么样,顶多就是想趁机讹诈一下。就好比后世有些公路边上的人家,故意多养些鸡,故意就养在路边,甚至经常在路上喂食,弄的这些鸡没事就在公路上转,过路司机一不小心就容易辗死。
然后鸡主人就立马冲了过来,围住车,一只鸡开价二百五百的,给还是不给?不给,别想脱身,就算报警也没什么用。你辗死了别人家的鸡,难道不应当赔钱?
现在野利部明明就是把野利雄的人,当成是他们野利部出走的狗了,哪怕是出走的狗,也是我野利家的狗啊,你打狗,难道不应当看下主人的?
你打了我家的狗,不应当赔钱?对于这种人,张超向来懒得理会,有本事就拿拳头说话!
最近老是出错,刚发现,我的340章不见了,这章本来是341的,哎,郁闷啊!偏偏因为换电脑,电脑里也没有了340章的存稿。
这是今天第二张加更,还欠十一章!求点订阅安慰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第341章 小别胜新婚
新落成的临潭书院里,还特别请工匠建了个文庙,供奉孔子,另外孟子等诸多儒家先贤也塑像其中。
因为建了临潭书院,暂时就不再建县学和州学。张超计划等临潭书院饱和了,到时再建县学,州学。现在,都集中到临潭书院里读书。
书院已经开始在招募选拔教师,边关之地,招募老师比在长安要困难一些,到现在都还没有招够人,他想着是不是派人到长安去招些老师过来。
转眼间,已经到了快七月,暑热厉害。
不少建筑工程每天也避开了中午最酷热的时间做工,而就在这个时候,张超接到了好消息。
长安终于送来了第一批军械粮饷,同时还送来了第一批移民。
由苏定方亲自带一千士兵押运着粮草前来。
“老爹来了?处默四个夯货也一起来了?”张超听说他们都来了,十分高兴。“到哪了?”
“已经到了岷州了,数天后就能到达洮州。”
对于长安来的钱粮,张超倒不是太稀罕,他自己也能自给自足,但从长安来的家眷们,他可是非常重视的。几千人马,都非常思念家人。他们的家眷早一天来,也能早点稳定大家的情绪。
况且,张超自己也一样很想念家里一众人。
听说十三娘也来了,张超更高兴。洮州其实也挺好的,可惜就是有点孤独。若是家里人都来了,那就算朝廷把他扔这里十年八载的,张超还真不是太介意。远离朝堂,远离太子,挺安逸的。
“我亲自去迎接!”
张超兴匆匆的点了二百人马,赶往迎接。
岷州边境,张超只等了一天,就迎接到了一众人。因为他是刺史,是不得擅自出州的,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然后被约束在框框架架里面。
“末将苏定方,拜见刺史!”
苏定方远远见到张超,滚鞍下马,大步过来行礼。
自河北一别,张超已经很久没见过苏定方了。河北归降后,苏定方到了秦王麾下任了个副护军,后来秦王护军府解散,他到了十二卫府挂了个将军职,但一直没有实职。坐了段时间冷板凳,这次秦王特别调他押运粮草来洮州。
苏定方对于张超还是一直心存感激的,若不是张超洺州劝说他反正,他哪有如今的轻松。
“十三娘他们就在后面点,一路都好。”苏定方笑着道。
苏定方给了张超一封信,李世民给张超的亲笔信。信中李世民告诉张超一个消息,由他向皇帝上书,如今皇帝已经同意,将岷、芳、宕三州撤州,全都并入洮州。
芳州、宕州都在洮州东南,已经是陇右道的最东南了,再往南就是剑南道,有大山阻隔。
朝廷把洮、岷、芳、宕四州合并为一个州,地盘相当于鄯州、兰州、秦州那样的大州了。
“秦王说,洮岷几州人口本来就少,这次战后更是人口凋敝。因此殿下奏议,合四州为一州,也有利于统筹管理。我这次来了,就不回去了,殿下让我做你的都督府司马,许敬宗做你的都督府长史。我带来的这千人也不回去,和岷芳原来的驻军合编,”
四州合并后,刺史还是张超,都督也还是张超。
只不过原来一个衙门两块牌子,长史、司马、列曹参军等重要职务,基本上是一人兼两职。如马周就既是州长史,也是都督府长史。不过现在,苏定方将出任都督府司马,许敬宗出任都督府长史。
不过为示与州衙的官僚区分,都督府的长史和司马特加行军二字。
苏定方为洮州都督府行军司马,许敬宗为行军长史。
这次朝廷还给都督府新设了不少官职,如行军司马下,还有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录事参军、参军、六曹参军,另外还有医官等。
朝廷已经正式把都督府制度给完善起来。
原来是四州八县,如今改为一州五县,洮州原有二县,其余三州都只撤并为一县。人口那么少,设太多县也没有意义。
新的洮州都督府下,将统有一万府兵,四个野战军的规模。
张超这个洮州刺史、姚州都督,因为统领的是边境上的重镇,李渊还特别给张超加了一个安抚经略使的衔头。有这个衔头,那么在处理边境番汉事务之时,就不需要事事先向朝廷请求了,有权直接先斩后奏。
陇右一战,张超一人力挽狂澜,救了李世民一众,也确保了陇右安全,可谓是个大功臣。李渊对于张超还是很赞赏的,特别难得的还在于他本一文官,结果临危上阵,却表现不凡。
虽然有人说张超名为太子属下,却实是秦王的人,对此李渊不太相信或者说不想理会。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说和超是太子属下,结果就故意对秦王见死不救,那这样的臣子他是不能容忍的。
不管是太子的人还是秦王的人,首先他都是大唐的臣子。
张超的表现就非常出现。
这次战事,秦王非常有担当,太子表现也还不错。可是在张超这件事情上,太子明显有些处置失当,他知道太子请求免去张三东宫职务的意思。
为此,李渊也愿意让张三留在洮州,暂且不要回来。因此上次他赏了张超旌节,这次又加了安略使头衔。
“秦王说太子处处掣肘,使得这批粮草来的比较晚,希望你能理解。洮州现在情况还好吧?”
“好,当然好,而且非常好。”张超笑着道。
苏烈打量着张超,还以为他说反话呢。这么久都没有粮草供应,五千余人马,能好到哪去?
不过他看着张超带来的二百人,一个个铠甲明亮,红光满面的,丝毫不像是饥兵。
“这事回头跟你细说,我这确实还不错。”
第一批随苏定方来的府兵家眷有五千多人,这也是导致队伍路上走了很久的原因。张超来到队伍中间,很快发现了张家一行。
老爹和程处默几个,正骑着马护着张家家眷,崔琰居然也在。
“爹!”
“三郎来了。”老爹看到张三,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但目光中却有浓浓的关心之色。崔莺莺也连忙从车上下来,一看到张超就落泪。
牛见虎那货还在一边,非常不合时宜的插嘴。
“三哥,可想死我们了。听说你做了行军总管来陇右,当时我还替你担心呢,谁知你不声不响的就立了个绝世奇功,真是惊死人啊。早知道如此,当初我就不去河北当志愿兵了,我跟着你来陇右多好,说不定也能趁机立了一个大功呢。”
张超直接无视这个家伙,一把推开他,走到崔莺莺面前。
“三郎你还好吗?”
“我很好,你呢,你还好吧?”
“我也很好。三郎,我让红线留下看家了,四娘帮衬她,兰儿、莲儿姐妹也都留在灞上。十娘和那两胡姬我都给你带来了。”
杜十娘和两胡姬路上一路颠簸,脸色不太好,有些苍白,没有了红润之色。站在崔莺莺身后,还是尽量跟张超挤出笑脸。
“哈哈哈,咱们一家算是又齐聚了。这里虽远离中原,地处边疆,但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这里就是咱们家。十三娘,我跟你说,这里其实非常漂亮,有富饶肥沃的河谷,可以垦荒种地,还有草场族牧养殖,真的很不错。而且我已经在这边开了一个边市,如今无数番汉商人都赶来这里贸易,这里真的非常不错。”
崔莺莺点了点头,她相信丈夫。
“我在这里还分了八百亩职田,另外我出钱买了一整个河谷地,起码能垦荒三千亩。”张超笑呵呵的道,其实所谓买地,基本上也没有花钱,都是江心市和各项税收后的分红,张超官最大,当然分的最多。
而现在洮州的地特别的便宜,尤其是如张超买的还是未经开垦的河谷地,原来只是牧场。但可以开垦为良田,可却非常的便宜。灞上一亩地要好几贯,就算张超买的洗澡沟,那也差不多一亩是百来钱。
可张超买下的那条河谷,如果把整个沟谷的面积算下来,远不止万亩,能开发的也有不下三四千亩,但只花了一百贯钱。比洗澡沟便宜了差不多十倍了。
“这么多地,这么便宜,不会有事吧?”
“放心吧,这里是边关,这些地洮州衙门拿出来,公开出售的。价格多是这么便宜,可愿意买的人很少!”
“这怎么可能?”
张超笑笑,没什么不可能的。战后洮州本来就没几个人,他们还多有自己的地。如那些番人部落,地盘还很大,都是以河谷算的。而新来的府兵,也不需要买地,张超给他们分地呢,一个府兵三百亩,家眷移民来也能分上许多,他们都种不过来,还花钱买什么。
在中原贵重无比的土地,在洮州是最不值钱的。
但张超花钱买了个河谷下来,是因为他认为这里可以开发,能有收获。
“还能再买吗?”崔莺莺听说百贯就买下万亩的河谷,两眼不由的放光,一路上的疲倦也一扫而光。
“也没必要买那么多的,买了还得开垦呢,不过要买也行,可以再买几个河谷,我们可以放牧养牛羊。”
“买几个河谷!”崔莺莺兴奋的满脸通红了!
第342章 农夫山庄有点田
第二更!
夏天的暑热,却抵不住大家心头的火热。
听说家眷来了,许多府兵都赶到临潭城外的路上迎接,场面十分热闹。许多府兵站在路边,望着那支黑鸦鸦的移民队伍,不住的呼唤自己家人的名字。
有的喊了几声,就有了应了,于是一家人跑到路边抱头相拥,喜极而泣。有的人呼唤半天,却都没有听到家人的应答,不免垂头丧气。
“大家都不要急,不要慌,等会我们就会在洮州城门口公布这次来的家眷名单,这次来的,主要都是灞上的移民。灞上的府兵,可以先过来等候,其它各县的,先安心回去工作,下一批他们就来了!”
听说第一批只有灞上府兵们的家眷,于是乎灞上的府兵自然欢呼雀跃,可其它县的府兵却一下子失望透顶。还想要早点与家人见面,与他们分享自己在这里分了许多田地的高兴。
张超也是高兴的带着自己的家眷回到了州衙。
目前为止,张超也还是居住在州衙里面,多数官吏士兵现在都是如此,官吏居住在衙,而士兵居住在军府墩堡。
“洮州已经在城东规划了一片地方,建住宅区,目前还没完工。我也交钱预购了一套,快则一月,就能搬进去了,虽不如我们在长安的房子好,但肯定不会比在灞上的差的。”
老爹对州衙后院很满意。“这里也不错的,有这么多间房,我们一家还能有一个院子,很好了。”
张家这次差不多是全家搬来了,家里只留了红线和莲儿和兰儿三个。张管家和郑管家、牛兽医等来了好几家管事,他们的家人也都过来了,奴仆上下几十口。
院里住不下这么多人,只能让他们先暂时住在外面的棚户区。
那片是新搭建的临时建筑,洮州城原来人口不多,城池虽然很大,但显得很空。这次张超很不客气的对洮州城进行全面的规划,大唐的城池内部,原本多因南北朝以来频繁的战争而特有的坊市分离,有封闭式的坊间。
张超则打算改变这种封闭式的城内布局。
而是如宋时一样,坊市混杂一起,不再特别分离。甚至坊墙也没多大的必要,无数的坊墙坊门,把一座城市如牢笼一样的封闭着,但真正的敌人来袭,也很难起来什么太大的作用,真正的外墙破了,坊墙又能坚持多久。
特别是坊市分离制度,这也让百姓生活增添了不少的麻烦。张超认为,可以把一些专门的市场设立起来,比如牲畜市场、屠宰市场、皮毛市场等可以单独集中在一起,但其它的店铺,没必要也专门聚在大市场里面。
新规划的洮州城,取消坊墙之后,街道将成为街市。街道两边的临街房屋会改造成商铺,用以出租出售以为商业。这样以后买卖东西也方便了,城里也热闹了。
城里许多旧房子破房子,这次也会陆续的拆除重建。
商铺、住宅,这些都能成为洮州的一项不错收入,现在规划图纸都出来了,但人手方面还是有些不足,就等着移民们都过来后,到时就有人手加快进程了。
“这里比长安要凉爽不少。”
崔莺莺洗过了一个澡,换了衣服,头发也收拾过了,整个人马上又精神了许多,明艳动人起来。
“这里是山区,自然比长安凉爽的多。”
小别胜新婚,隔了几月,现在张超看着崔莺莺和杜十娘她们,那是格外的动人,他都有点等不及要天黑了。
另一边,在官吏们的主持下,灞上府兵们的认亲工作异常顺利。
因为知道今天灞上的府兵家眷会来,洮州官府还特别给这些灞上的府兵调了班,让他们有空过来接家人。
一边是灞上的家眷排着队,一边是灞上的府兵们排着队。
那些灞上的府兵都很年轻,几个月前他们还只是张家工坊里的学徒,如今却全成了佩带着弓刀的府兵。脸上也少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成熟。
“柯十三!”
一名吏员高声叫道,柯十三激动的对柯小八道,“八哥,我看到我爹我娘和我妹他们了。”
“那你还不快去。”
柯十三笑呵呵的往前走,走的快了点,脚下一没注意,还摔了一跤,引来旁人的哈哈大笑。柯小十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笑着过去。
柯十三的老爹就是张家沟的村正,柯五是他哥。不过他家兄弟多,有五兄弟,其中柯五是当的府兵,如今也已经成了军官。
这次,柯五一家自然是没有来,不过柯老爹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带着一家人来投奔小儿子。以前柯老爹总觉得这个小儿子没什么本事,整天贪玩,都十六岁了,也没个正形。不如其它几个儿子,不说柯五如今当了军官,其它三个儿子一直跟着他做窖匠,那也都是出师的好手。
但现在,小儿子跟着张三郎来了趟陇右,结果现在也成军官了,队正。虽不如柯五,但也是九品的正式武职了。
光田就分了五百亩,三百亩的府兵均田,又有一百亩的勋田,还有一百亩的职田。
五百亩啊,当初他听到儿子寄回来的信时,根本不信,柯五早当武官了,可也才分了百来亩地而已,这细娃居然分了五百亩地。
后来去张家问过,知道这是三郎给大家分的,他终于相信了。
二话不说,他就决定带着三个儿子还有两个没出嫁的女儿,连同小孙子小孙女们全都带来,他甚至都去把出嫁的女儿女婿叫回家,告诉他们这一个好消息,动员他们也迁来洮州。他们说还想再看看,家里的夏收要开始了,等忙完这阵,若老丈人在洮州安置好了,这里确实不错,到时给他们去信,他们再来。
柯老爹给儿子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娃长大咧,打仗有没有受伤啊?”
柯十三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一直都是跟在三郎身边的,唯一一次跟羌贼交战,当时三郎操弩,我和八哥他们只能在一边替三郎举盾,都没机会自己上。倒是三郎好厉害的,操把大弩,射杀不少羌贼。尤其是他一招诱敌之计,就把三千羌贼诱城里全歼灭了,后来还带着我们新兵和民夫,把五万吐谷浑大军给吓退了呢。。。。。。”
说起这些,柯十三兴奋不已。
老爹却不客气的这踢了一脚,“你给三郎好好护卫就行,别想着自己了什么风头。”
“爹,我现在是九品朝廷命官了,你别踢我。”
“哟,九品官又咋了,你就不是我儿子,我就不是你老子了,我还收拾不了你了?”柯老爹
直接又是二连踢,踢的柯十三到处躲,引来大家更多的哄笑。
“爹,你真是我爹,该踢,不过咱们先回去好不。”
柯老爹满意的停下,这当爹的威严可不容触犯,要不以后不反了天。
“住处收拾好了?”
“爹,三郎已经在城里盖一片新房子,我也认购了一套,是个四合院子,咱们一家都能住下。不过还得起码一个多月才能建好,现在我们暂时住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是牛毡大帐,也很大的,我弄了四个,这样爹娘还有三个哥哥和嫂子们都能一家住一个帐。”
柯老爹倒无所谓。
“有个地方住就行了,我们也不是来享福的。城里买的房子你自己住,到时娶个媳妇过日子。我跟你哥他们来,是冲着这里的地来了。十三啊,这里真有这么多地分?”
“爹,别人的话你不信,难道三郎的话你还不信?”
“三郎的话我当然信咧,三郎是啥人,说一不二的人。”
“爹,地都量好了,就等着你们过来,然后按人分地了,到时抓阄,抓到哪块就是哪块,都是好地呢。河谷里的平地,许多地都是靠着河,修个渠就是水浇地了。一家一块河滩地,还有一坡山坡地,我那五百亩地,就有三百亩河滩地。”
柯老爹来的一路上早就算计过自己这家能分多少地了。
他们老夫妻俩,还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他和三个儿子就能一人一百亩,那就是四百亩地,另外妻子和两个女儿,一人能分五十亩,这又是一百五十亩,就有五百五十亩地了。而且他还有七个孙儿孙女,都满了三岁,一人二十亩,又是一百四十亩。再加上三个儿媳妇,又是一百五十亩,那就是八百四十亩地了啊,想想就让人激动啊。
他们家原来在灞上,包括柯五一家,地都不到一百亩。还基本上都是口分田,而现在不算老五和十三兄弟俩的地,他们都有八百多亩了。
一半口分,一半永业,永业田都有四百二十亩,以后不用归还的类。就算这些地一半是河滩地,一半是坡地,柯老爹也非常满足了。
“爹,不过地大多是荒地,以前是放牧的,还得自己开垦。”
“自己开垦咋了?有地给你开垦你还有啥不满足的,你们这些年轻人,一点都不知道珍惜。多花几把子力气垦荒就是,今年垦不完,那明年继续,这地分到名下,又不会跑,早晚都能变成良田的。”
柯老爹跟着儿子到了临时的帐篷区,对帐篷挺满意。
不过他还是希望能够早点分田,这样就能自己动手建房子了,他来的时候都看过了,这里也是黄土地,若是沿着山居住,到时直接就能挖窑洞,挺省事,住着还舒服。
挖几孔窑洞,围一个大院子,然后门前就是自家的田地,屋里鸡鸭成群,若能再养两头牛,这日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