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远,朕在京中等候你的捷报佳音,希望朔方能成为下一个陇右!”

    灵武可是个好地方,排除夏盐几州比较贫瘠外,灵丰等地可是黄套地区啊,这里最是富裕了。东套现在是突厥人占领着,暂且不奢望马上能收复,但西套的灵武地区还是有望的。只要能收复灵武,在这块地方屯田移民驻兵镇守,并不是难事。

    朔方节度使,也可以称为灵武节度使,灵盐节度使、灵州节度使,这算是大唐第一个正式的节度使,也成了大唐设立的第一个方镇。

    而这第一个方镇的节度使,由李超担任!


第458章 龙武……封朔方节度使

    早朝结束。

    宰相们照例留在宫内都省理政,而其它官员各自回衙。

    朝会时,皇帝下诏,李超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同时还加了一堆的什么招讨安抚使,采访处置使、盐铁转运使、屯田监牧使等使职。

    官员们下朝时,三三两两的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

    “没想到李平章居然出镇地方了。”

    “是啊,可又还依然担任着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少詹事呢。”

    “还挂着崇文馆大学士、翰林院承旨学士呢。”

    “以宰相之职出镇地方,这究竟算不算贬?”

    “平章事那是能入政事堂议政的,京兆尹更是二品实职,兵部尚书也是三品高官,少詹事倒是可以忽略。就那几个职,赵国公已经是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了,现在出镇地方,怎么看也应当是贬职了。”

    “这怎么能算是贬呢,不说还依然挂着那几个职务,一个未去。而且你看他担的这个可是节度使,不是都督也不是都护,赐旌节,有赏罚生杀大权啊。九州民政军事一起管,财税人事也都管了,这样的节度使,比大都督的权力还大多了,大都督也只管几州之地的军事,对本道其它三都督有监督之权而已,他们可既不能管民,也不能管财税,更不能管人事的。”

    许多官员,都有些看不懂皇帝对李超的最新任命。

    “嘿,你知道陛下为什么任命赵国公为节度使吗?”

    “这有为什么,赵国公本就要出征灵武啊。”

    “那不一样,本来陛下就任命赵国公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让他统领九总管出征梁师都。既然有了大总管之职,其实并不需要再加节度使职。加节度使职,可不仅仅是为了打仗方便,而明显是要常镇灵武的意思啊。”

    一个官员低声对着几个相熟的官员们道,“你们再想想,原定是九位总管随军出战,可今天早上公布的名单中却只剩下了八位总管,少了谁?”

    “平阳长公主。”

    “没错,平阳长公主不去了,我再告诉你们,听说平阳长公主要跟柴嗣昌和离呢。”

    这个消息够劲爆,几个官员也都来了兴趣。

    “真有此事?”

    “何止啊,听说长公主还入宫请太上皇和陛下逼赵国公休妻,赵国公不肯,于是陛下才有调李超为节度使的。”

    “哦,原来如此,想不到长公主居然如此了得,竟然要甩了柴绍,跟赵国公在一起啊,厉害。”

    “厉害个什么啊,不守礼法啊。”

    大家都摇头笑笑。

    若是一般的女子敢如此,早被夫家打死了。哪怕是名门出身的女子,有家族背后撑腰,也得被天下唾弃。

    可平阳却是长公主,皇帝的嫡亲姐姐,兼之她原本名声也还不错,特别是在半月谈的那期访谈后,平阳长公主可是巾帼英雄啊。

    对于这个独特的女人,大家的包容心是要多一些的。

    既然以前她和李超传绯闻,大家也没有太多批判。

    可现在这种要跟丈夫离婚,还要迫情人休妻的传闻,却让大家对她很不喜。这大大触及了人们的底线。

    “赵国公还挺有骨气的。”

    “看来其实还是贬官了,不过赵国公不肯折腰低眉休妻,值得佩服。”

    “是啊,哪怕硬拒了长公主,驳了太上皇和陛下的面子,可就算是贬官,人家也不一样。挂着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少保、太子少詹事的衔下去,一下去还是节度使。大唐头一个啊,贬官也能贬的这么不同寻常,满朝文武,我只服赵国公,真的厉害!”

    “使相啊!”

    “毕竟玄武门首功嘛!”有人道。

    “那能一样?尉迟恭不也玄武门首功,现在还在大理寺的牢里吃牢饭呢,听说都已经定了,坐牢一月牢,就要流放地方当个都督。同样是玄武门首功,赵国公去地方,那是节制九州军政的节度使,吴国公去地方,只是个普通的都督,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有人反对。

    “节制九州节度使确实好听,还有那么多使职,外加顶着那么多衔头,可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九州还在敌人手里吗?说句实在的,赵国公这个九州节度使,现在连个落脚地都还没有呢。”

    “这有什么,陛下不是说了给李超五万兵马呢,就凭赵国公军神之名,有五万兵马,灭了梁师都,收复朔方九州,这又不是什么难事。你们忘记了,人家在陇西,才一万人马呢,就把吐谷浑打的要死要活的,何况还有五万呢,就是那八总管,也都不一样啊。”

    当天,李超出任朔方节度使的消息,成了整个长安的热议头条。

    顺带着,平阳长公主要和丈夫柴绍和离,长公主逼李超休妻的小道消息,则成为了当天的第一八卦。

    李超下了朝,留下来在都省里参加了最后一次中枢议事。

    结束议事,先去了兵部,把兵部事务转交给侍郎,再去了京兆尹,把工作转交给了两位少尹,詹事府也去了趟。

    转了几圈,差事都交接的差不多了,李超去了大理寺。

    尉迟恭、程咬金、牛进达三个人在牢里好吃好喝着,闲着无聊,李超进来时,他们正抢地主呢。

    “我抢!”

    “加倍!”

    “我再抢!”

    “超级加倍!”

    “老黑,你别******乱抢,你弄这么多倍,你有这么多鸡腿输吗?”

    “谁说我就一定输?就算输了,鸡腿不够,我还有牛肉干,还有酒。你们是不是怕了,怕了就投降,直接输一半。”尉迟恭握着一手好牌,得意洋洋,大小地主在手,还带一个炸,这样的牌随便打也能赢啊,不超级加倍抢地主那是傻子。

    “操,算你狠,加倍就加倍,这把要你把裤头都输出来!”程咬金恶狠狠的道。

    “来个十。”尉迟恭摸起三张底牌,还不忘记念念有声。

    “休想!”程咬金道,“老子三个十。”

    “我也有一个十,哈哈,没有十了。”牛进达在一边大笑着道。

    尉迟恭翻开底牌,三四五,果然没十。

    “顺子,再加三倍,老黑,你死定了!”

    “看你这回拿什么赔!”

    程咬金和牛进达兴奋万分。

    李超进来。

    尉迟恭正为那个超烂的底牌而郁闷,他手上根本没三四五,连个六都没,拿了三张底牌一张都用不上,不但没拿到十少了个顺,又多三张小单张,哪怕两个炸都打不出去。

    正烦,一见李超来了,尉迟恭哈哈一笑,把牌往桌上一扔,跑了。

    “打完这一把,老黑,你娘…的别跑!”

    “没看到文远来了嘛,肯定要正事的,还打什么牌啊。”尉迟恭耍无赖。

    “文远,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啊?”尉迟恭问。

    李超看他们三个玩的挺嗨,笑道,“嗯,看来你们在这都乐不思蜀了,要不你们继续在这里多呆会,反正一个月期限还没到呢。”

    “别啊,天天跟着老黑呆一起,无聊透顶。”

    “是啊,我感觉我都胖了有起码十斤了,整天不是吃就是睡的。”牛进达也起身过来。

    看着这三个货,确实胖了。

    “要是呆腻了,就跟我走吧。”

    “去哪?”

    “去灵武,打梁师都,也许还要打突厥人。你们要是愿意走呢,那么就是我的八个行军总管之一,不但如此,还能当个刺史。”

    “当然愿意走了,这里早呆腻了。”

    程咬金还有些嫌弃的道,“我们好歹都是大将军了,怎么跟着你去打仗,还只授个刺史?我们要当,那也应当是大都督级别的。”

    “嫌官小,那你们就继续呆这好了。”

    “算了,我们跟你走还不成,先问下,我是什么刺史?”

    “尉迟将军任夏州刺史、程将军任盐州刺史、牛将军任延州刺史。”

    朔方镇已经是一个正式的方镇,虽然还没有地盘,得自己去打,但朝廷已经把九州归到了朔方镇名下,李超这个节度使同时也兼任灵州刺史。

    尉迟恭、牛进达、程咬金他们本来是大将军了,但这次犯了错,蹲牢里悔改,李超把他们调去朔方出征,李世民干脆也把这三将授为朔方的三个州刺史。

    本来一道是一大三小四个都督府,李世民这次却实际上是把本属于关内道的北面九州,独立划为了一个新的区划,朔方镇。这个还由敌人实际控制的方镇,为了能早日收复夺回,李世民也破格,不但设一个节度使,还每州派一员大将担任刺史,以武官任刺史职,并不算是什么稀奇事,北朝以来文武并没有什么分明的界线,武将任刺史很正常。只不过本来大唐已经开始在搞文武分离,可现在形势需要,又不得不在朔方镇重新用武将来任刺史职。

    “我老程早就饥渴难耐了,走,干梁师都和突厥人去!”

    接了两人出狱,李超又被郑善果拉住了。

    “三郎,你这马上要出京了,是不是先把我家婉言给迎进门去?”

    “舅父啊,时间有些急啊,只怕是来不及了。”

    “这不还有时间吗,就明天,明天我把婉言送到李府。”郑善果比李超还急。

    “这也太仓促了一些啊。”

    “没事。”

    从大理寺离开,回到府中。

    一进府,就发现崔莺莺脸色很不好看,老爹也黑着一张脸。

    “三郎,以后我不许平阳长公主再踏进我们家门半步,就算她是公主,也没有资格这样欺侮人。”

    看来崔莺莺已经知道了外面的那个休妻传言。

    “夫人,其实那些都只是谣言。长公主确实要和柴驸马和离,但绝没说过什么要我休妻的事情,她和离只是她们夫妻之间的事情,跟我们无关。”

    “无关?无关那她和离为什么却要叫你进宫去?三郎,我累了,不想说太多。以前,我让着她,可以后,我不会再让着她,这个家不欢迎她再来!”

    ps:马上就到14点了,“好地主”大军集结完毕,木十一郎要抓紧把今天的先写完,14点陪大家进入《龙武2》【海誓】区痛痛快快的大干一场!里面还有女主播呢,声音真带劲,不知道大军集合的怎么样了,去抢个国王当当应该不成问题吧?


第459章 赐死、斩首

    设立朔方方镇,这其实是个便宜之举,也是临时举措。这年头,带使的都是差遣,就是临时的派遣,并不是固定的正式职官。

    李超这个节制九州军政的节度使,其实连个正式的品阶都没有。李超依然是按他的本品开府仪同三司领工资。

    如果一切顺利,等李超打下朔方九州,也许还会等稳定个一两年后,这个朔方镇也就要撤掉,到时再纳入关内道的管辖之内了。

    李超也别想着李世民拔给他五万人,他就能割据一方。

    现在的节度使,可不是晚唐时的藩镇,根本不可能。

    两万先锋府兵已经放下了锄头,告别了孩子,到军府报告,从武库里领到了自己的铠甲军械,然后背着自制好的干粮,赶着骡子向着长安集结。

    集结的军营就设立在渭hb岸,在西渭桥附近,也就是李超上次扎营的地方。

    各位将领也依次赶到。

    擂鼓聚将。

    中军帐内,八位总管赶到。

    程咬金、牛进达、尉迟恭三人最先赶到。

    然后单雄信、罗士信、郭孝恪、李君羡也赶来,他们都曾经是瓦岗将领,跟程咬金、牛进达相当熟悉。

    “哎呦,老程老牛,我听说你们两个在大理寺天天抢地主呢,怎么就出来了啊?”单雄信打笑二人。

    “去你的,大理寺那鬼地方有什么好的,我人都发霉了。”

    说话间,苏定方、薛万彻也进来了,他们两个都是hb人,以前还是老对头,此时见面也没什么好脸色,互相不说话。

    鼓毕。

    李超顶盔贯甲,手按宝剑入帐。

    虽然帐里不少人都是他世叔世伯的,可此时军中行军礼,程咬金等纷纷向李超行礼。

    “诸位都是我的前辈,有些还是我世叔世伯。但踏入这军帐的一刻起,就没有什么前辈、世叔了,有的只是大总管和总管,统帅和部将之分。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从现在起,一律互相称呼军职。”

    在李超的身后,就是李世民赐给他的旌节。

    旌专赏,节专杀。

    “检阅府兵,立即按军团编制,编为七军。明日一早誓师出征!”

    长安。

    太极宫里,李渊问李秀宁。

    “你真要跟柴绍和离?”

    “女儿已经打定主意了。”

    “不再考虑一二?柴绍跟你也多年感情了,这说离就离。。。。。。再说了,那个李三看样子根本就是吃干抹净的无赖,根本不可能休掉崔氏的。”

    “和文远无关,就是不想再跟柴绍过下去了。”

    不管李渊怎么劝说,反正李秀宁就是铁了心。在那天被李超那样拒绝之后,李秀宁突然坚定了要跟柴绍和离之心。说来也怪,在那之前,她还没有跟柴绍和离的打算,甚至这个念头都没有想过。

    可从李府出来后,她却已经生起了那个和离的念头,而且再也无法抑制。

    李渊叹气。

    这个女儿啊。

    东宫。

    李世民也非常的为难,大战在即,李超是他征讨梁师都的主帅,而柴绍则是西北陇右方向镇守主帅,这个时候,平阳闹和离,这肯定会影响到柴绍。

    他甚至都得担心,柴绍会不会一怒之下干脆投了突厥。虽然这种可能性非常低,但也不是没有的。

    不管怎么样,不能再让柴绍镇守陇右了。

    得马上调柴绍回来,也许他回来了还能跟三娘谈谈,打消她和离的念头也可能。

    “拟旨,诏封太常卿窦诞为陇右道大都督,令其立即前往陇右接替柴绍,诏柴绍加京!”

    发出这两道诏令,李世民有些疲惫的靠在坐椅上。

    闭目打了个盹,没片刻又醒了过来,继续批阅奏折。

    当他看到孙伏伽第三次呈上的弹劾李瑗父子的奏折时,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留中不发了。

    孙伏伽这次是越战越勇,弄出了许多李瑗父子不法之事,什么抢夺商人之妻谋杀其父,什么夺占百姓田地等等,一桩桩一项项,都有确切的证据,加了孙伏伽的用词,李瑗父子真的是万死不能辞其咎。

    李瑗是李世民的堂兄,是宗室中比较亲的。以往李渊时也对李瑗很是重用,经常让他挂帅,虽然真本事没什么,可毕竟是自家人。

    最近宗室确实有些不像话,就因为换封他们的爵田,这些人就心怀怨恨,甚至李幼良李瑗等人还在暗中串连。

    这些事情他都一清二楚,本想留一份情面。

    可现在看来不杀鸡儆猴不行了。

    大唐是皇帝与贵族共同分治天下,可李世民对这种状态不满。他也知道,想贸然改变这种格局,很难,也很危险。

    隋朝当年一统天下,他的表叔杨广雄心万丈,就想要对付关陇军功新贵族和关东门阀老士族,结果就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导致关陇和关东的贵族门阀一起反弹,葬送了大隋。

    李世民也希望如秦始皇和汉武帝一样,中央集权,彻底把这个天下变成中央集权统治。但现实,阻碍太多。

    大唐虽已经夺得天下,可实际上并不是李家一家的,也不是皇帝一人说的算的,这更是军功贵族和老牌士族和皇帝一起分治天下。

    李世民的朝廷只拥有二百三十万课丁而已,而那些门阀士族勋贵们控制的人口肯定是朝廷控制的一倍以上,就连天下的土地,他们也拥有更多。

    这次大封爵位,搞换封。

    其实就是李世民不得已的妥协,给他们更高的爵位,更多的土地,但把土地封到边疆去,甚至李世民还拿出了世封刺史和分封制来,就是妥协了。

    他没想过要跟杨广那样狠,关陇军事贵族和关东士族豪门一起收拾了。他希望给这些门伐士族在边疆上更多的土地,甚至是享受世封世袭这样的特权,来换取朝廷收回这些贵族豪强们在中原地方上占有的无数土地等。

    他已经拿出了最大诚意了,都许诺给宗室们分封了。

    也保留了那些宗室们的王爵,他甚至放出风声,要在宗室的亲王、郡王两级爵位外,在亲王下增加嗣王,在郡王下增加县王,这样给宗室们封更多的王。

    可他的妥协,却被宗室有些人认为了软弱了。

    居然还敢搞串连。

    “拟旨,庐江王李瑗、庐陵王李崇高、长乐王李幼良,暗中养士,交结境外、图谋不轨,皆赐死!”

    “家产充公,妻女入掖庭!”

    天子一怒,那是雷霆之怒。

    赐死三个郡王,李世民又下旨选了李孝恭的庶出二女,赐封为公主,和亲西突厥统叶护可汗。

    李渊在太极宫中听到李世民要赐死李瑗三人,忙手书一封,让人送到东宫,替三人求情。李世民亲自到太极宫走了一趟,李渊最后无奈的点头同意赐死。

    当天,三人就被赐死府中,然后他们的王府、别院、庄园,各处的商铺、产业、田地等,统统都被抄没。

    两家的其余男丁都被贬为庶人,流放洮州发配充军。女眷全都发入掖庭宫,至于田宅、奴仆等财产,李世民下令交给长安最大的拍卖行进行拍卖。这个拍卖行,其实也就是李超家的。

    拍卖行很快送了份单子给内侍省,上面是这次拍卖财产的大致估价。

    大约值五十万贯。

    实际拍卖,可能还能拍得更多,总之,很大的一笔财产。

    这笔财产没有进太仓国库,而是进入了内侍省的内库之中,成了李世民的私房钱。一下子进项五十万贯,李世民眼睛都红了。

    自己把内库钱都拿来打仗、赏赐了,穷的要死,李瑗他们却这么有钱,三个郡王的财产居然值五十万贯。

    他现在很想要再抄几家,一家值二十万,要是抄上十家,他岂不就有二百万贯钱财了?这么多钱,完全够他让李超在朔方随便开打。

    李世民的险恶用心,被许多贵族们都看透了,尤其是那些宗室。

    李幼良的兄弟们李叔良李德良他们,兄弟死了连个屁都没放。原本各宗室贵族们,都已经抽了签,拿到了换土的文书,可一直没什么动作。

    结果李瑗三个郡王被赐死抄家,贵族们立即都动作起来了。纷纷老实的把自己原来的永业田爵田的契约都老实上缴,换回了边疆土地的契约文书。

    一下子就杀了三个郡王啊,都是唐太祖李虎的子孙啊。

    大家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李世民玄武门后虽然没杀了建成元吉,可也是宫变夺了的皇位,现在老爹老哥老弟,全都还被他囚禁在宫里呢。虽然待遇还不错,可也不能改变那个事实。

    “拿十万贯钱出来,给李超送去。他在前线,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这十万贯钱给他,让他自己采买粮草或者用来赏赐将士们。”

    得了这么大笔进账,李世民倒没忘记李超,还记得拿出了两成,让人送去李超那里。

    京西。

    天已黄昏,兵马停止前进,扎营休息。

    李超吃着春卷。

    “老柯啊,咱们相处时间也不短了吧?”

    “赵国公想说什么?”

    “也没什么,就是我觉得咱们关系应当还算不错。”

    柯庆拿着把小刀继续修自己的指甲,懒得回答。

    “是这样的,我之前不是请你们父女替我训练一支刺客小队嘛。”

    “那是暗杀小队。”柯庆纠正。

    “嗯,叫暗杀小队也行。就是我觉得啊,应当拉出来检验一下啊,光训练不实战也不行啊。”

    “那些小孤儿才不过训练了三个月,连身子都还没调理过来,现在实战什么?送死吗?”

    “这样啊,那就只能请你出手了。老柯,一百两黄金,帮我杀了梁师都!”

    柯庆有些鄙视的瞧着李超,“这就是你的破敌之计?”

    “管他什么好计坏计,能赢的都是好计。我的情报显示,梁师都的手下也有些人不太服他,甚至有人觉得给突厥人当儿子没前途,想要投奔大唐的。但梁师都不怎么喜欢听手下劝啊,一心要给突厥人当儿子。我认为,若是在关键时候杀了梁师都,那么我大军兵临城下,那时梁军群龙无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