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褚亮担任此职,也表明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你今天冲动了!”

    褚亮头发半白,五绺胡须保养的非常好,还有个专门的须囊。历经几朝,侍奉过好几个君主,褚亮虽是个学术型官员,可对于朝堂这事也还是很明了的。儿子今天在朝堂上,算是冲动了。

    “李超就是朝中的一颗老鼠屎,儿早看他不爽了。”

    褚亮跟儿子并排走在长阶上,摇头。

    “你现在也过了而立之年,尤其还担晋升为黄门侍郎,你也算是进入中枢的人了。到了这个位置,最重要的不是其它,是稳重。李超这人,说实在话,为父也一样有不少看不惯的地方。但你不能只盯着他的缺点,你得看到他的长处。你认为,李超一个毫无出身之人,能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从一介白丁,到如今的平章事,使相,这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他站对了队,跟对了人,李超说白了只是陛下的一条忠狗。”

    “你啊,抱着偏见,这只会蒙蔽你的眼睛。李超能有今日,只是站对了队,跟对了人吗?李超是那种幸进小人?错,你大错特错,我相信你自己心里也明白,李超能有今日,可不只是投机取巧。你应当正视他的本事,李超眼光敏锐,十分老到。而且这人允文允武,能力是没的说的。虽说他有着好财好色的品德污点,还跟长公主绯闻传的满城风雨,但一码归一码。”

    褚遂良认真的听着父亲的教导。

    “孩儿也承认李超确实有本事,可有才无德尔。”

    “就算如此,今日也不该你站出来。”

    褚遂良疑惑,“李超明显是在谎报军情,儿并不觉得有什么错。”

    “不,你错了。以我对李超的了解,在灵武捷报这件事情上,也许他会有点夸大,但却绝不会无中生有。不会人还没到灵武,就说已经到了灵武,也不会阵都没接上,就说打了大胜仗。这件事情,我看出入不会太大。李超这人,你可别忘记可是号称军神啊。”

    “军神之名,不过是原来伪太子那边捧杀罢了。”

    “但李超也确实有用兵之能。”

    “总之啊,你这次就是太冒失了。”

    “父亲,就算李超不是谎报而是虚报,那也是一样。到了灵武,我肯定会把事情查的清楚。”

    “你还是找个理由不要去了,就算推不掉,也得换个态度。过去了,你只管慰问,可别把自己当成什么监军,或者是去找麻烦的。李超就算是到了朔方,可也不是普通的贬官。那是带着平章事衔去的,任的职都是陛下特意为他独设的节度使之职。李超圣眷未消,依然还深得陛下信任。这次如果真的灵武大捷,那就更了不得了,快至一年,迟则两三年,李超肯定还会回到朝中,那个时候可就不只是平章事,而肯定会拜相的。你可不要凭白得罪了他,要不然,你的位置也是坐不稳的。”

    父亲的话,让褚遂良大受打击。

    丰州。

    自定襄汗庭前来的颉利使者,向阿史那思摩传达了大汗的不满。对于梁师都被杀,灵武被破,颉利非常的不高兴。

    “思摩特勤,这次大汗真的很生气。你是大汗特派灵武的代表,可却任由唐军杀了梁师都夺了灵武城,没有半点作为。”

    阿史那思摩无奈的道,“实在是这个李超行事太突然了,谁能料到他这个时候突然出兵。事先我们居然毫无消息,他带着两万人在春耕之季突然就杀到了灵武,更料不到他还有那么高明的刺客。而且,我也没有料到,稽胡人居然临阵倒戈,哎。”

    “大汗的意思很明确,唐军不顾我们之前的协议,那么我们也就没必要跟他们客气。思摩特勤,大汗令你负责夺回灵武。”

    “而且必须保定朔方诸州的控制,绝不能落到唐人手里。”

    阿史那思摩点头。

    “大汗调拔多少兵马给我?”

    “没有。”

    阿史那思摩跳了起来,“什么?没有?”

    “思摩特勤你别激动,你手上不是有三千狼骑吗,丰州这边也还能抽调至少五千吧。再说,银胜延绥盐夏诸州,也还有梁师都不少旧部吧?你收拢收拢,弄个三五万人也不是问题的。据我所知,那个李超,也不过是带着两万唐军而来。”

    大胡子思摩不乐意了。

    李超来的时候确实是带着两万人来的,可现在李超夺了灵武,还收编了几万稽胡和梁军,要钱有钱有粮有粮,还要人有人,两万人已经变成了五万人。

    而且有了灵武这个立足点,唐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增派兵马前来。

    形势已经跟此前完全不一样了。

    “李超现在已经不止两万人了,而是起码五万,他还有了灵州,有灵武城。我手上只有三千骑,就算从丰州调五千骑,也才八千骑。至于盐夏诸州,根本指望不上。八千骑,太少了。”

    那名将领却笑道,“思摩特勤这话不对吧,就算八千骑,可起码也能当唐军两三万吧?特勤却连一战的勇气都没,难道在灵武被吓破了胆?”

    思摩那双碧绿的眸子绽放寒意。

    “我阿史那思摩,岂是畏战怕敌之人?只是我不会逞匹夫之勇,我更不会拿我麾下勇士去胡乱冒险。”

    那人被思摩说的也不高兴。

    冷哼了一声。

    “究竟是不是畏战,光靠嘴说没用。思摩特勤,你直接出兵,更能证明你的勇敢。我也实话告诉你,大汗现在是没有兵调拔给你的。我也说了,你并不是只有八千骑,盐夏延绥银胜宥诸州,总还有两三万人的,关键,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收拢起来了。”

    阿史那思摩被他不负责任的话气的够呛。

    “唐军已经夺下了灵州,这已经犹如一把尖刀捅到了我们肋下。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立即将唐军赶出去,朔方诸州不容有失。一旦朔方诸州有失,那么丰州也不安全,唐军甚至都能直接威胁到定襄的汗庭。我们必须正视!”

    “大汗已经很正视了,这不是特别下令让你负责收复灵州吗?思摩特勤,你若是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就直说。区区一个灵州,相信随便哪位贵人过来,都能夺回。”

    思摩气的差点拔刀。

    “对了,思摩特勤,时间紧迫啊。大汗给你一个月时间,必须收复灵州。一个月之后,你若是完不成任务,回头你可就难向大汗交待了。”说完,那人直接扭头就走了。

    思摩站在那里,面色青紫。

    就八千骑,夺回灵武,这个任务非常的艰巨。

    可任务已经下了,若一个月内夺不回灵武,他也交不了差。

    灵武。

    刚刚与灵州地方豪强们吃了顿饭,抛下了不错的合作条件后,灵武的气氛变好了点。清丈田地、更换契约、登记籍贯、均田授地,都在一项项的进行着。

    从萧关方向、凉州方向,也接连来了好几次商队,既有中原商人,也有西域商人,灵武城,有了这些商人的到来,也更热闹了几分。

    灵州得益于地利条件,农耕和牲畜业比较发达。

    现在李超不缺粮不缺马,灵武的百姓也差不多如此,粮食不少,牛马很多。这里比较缺的,还是手工制品。

    从关中和河西来的商人,也深知这种情况,带来的商品也是以手工制品为主。

    各种鞋靴、布匹绸缎,以及成衣。还有各种生活器具,杯碗盘碟罐,还有釜、锅、盆,以及针、锄、犁、镔铁刀、钢刀、三寸钉、小锯、钢食刀、钢镰、马掌、马掌钉等等。

    商们人几乎带来了零零总总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种类繁多,相当齐全。

    许多东西,都是灵武还没有能力生产的,甚至产量太少的。

    皮毛换布匹丝绸,牲畜换锅碗,刀子针钉换药材、锄犁换青盐等。

    “灵武居于关内与陇西之间,尤其是还联通着中原与西域,这里很有通商的重要性啊。若是能跟突厥人维持安稳,开放贸易,那么灵武就更加重要了。”

    李超看着如同是展销会一样热闹的集市,笑着对身边的总管们道。

    “还是大帅名头响亮,不少商人可都是冲着你的名头特意赶来的。”苏定方不忘拍李超一记马屁。

    不过他说的其实也是事实,李超当初在陇西的时候,开设了江心市,到现在,虽然韦云起接任了定西都护,但江心市依然是西南最大的边市,而李超此前已经打通的那条西南丝茶之路,更加繁华。

    如今许多商人听说李超夺下了灵武,立即就赶来了。不少商人对于李超,那是相当信任。有这位在灵武,来灵武肯定不会错。

    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李超对于他们的到来很欢迎,也特意组织起货物,划出专门的区域,做为交易市集。


第473章 衙内(第八更,为楊ysl盟主的二十四万豪赏加更!)

    更完这章,还有九十八章!

    “大帅,夏州拿下了!”

    衙门都指挥使崔琰大步赶到,向李超报捷。

    正在翻看着各项报告的李超听了,嘴角泛起微笑。“听到这个消息,说实话我一点也没有惊讶。五郎,跟我说说程魔王具体的战果?没有太大的损伤吧?”

    做为大唐第一个实权节度使,还是挂着平章事衔的使相,李超在灵州有很多自己的新举措,其中对于朔方镇的军队就有许多自己的改动。比如说朔方镇现在的兵马编制上已经有了八万人。

    而且李超对于朔方镇账上这八万兵,按战时需要重新编制。八万人,五万府兵,三万民团。

    并且战时编制也不是原来的军团军营团队伙,而是改成镇、厢、军、营、都、队、伙、伍。

    一伙十人,一队五十。

    一都百人,一营五都。

    一军三营,一厢三军。

    既不是完全的三三编制,也不是完全的五五编制。

    一都百人,一营五百人,一军一千五百人,一厢四千五百人。

    军、厢的编制都变小了,做为节度使的李超一人统领着八万兵,但他下一级的厢兵马使,却最多统四千五百人。

    这个调整,让刘整、梁洛仁这两个厢兵马使,手中的兵瞬间少了一半多,李超趁势又从降将中任命了几个厢兵马使,多建了几个厢,分散了两人的权柄。

    同时,李超把自己的牙兵,却又扩建了。

    原来是两千,现在则直接扩建为了一个厢,四千五百人,数量翻了一翻多。

    牙兵现在一厢三军,苏定方兼任了衙内都知兵马使之职,而程处默、牛见虎、李感、尉迟宝琳、崔琰几个,则分别担任了衙内都指挥使、衙内都虞侯等职,分别统领着这支扩张后的牙兵。

    “回大帅,程总管和梁兵马使与盐州守兵交战一场,杀敌三百余,就击败对方,然后招降了盐州。我军不过伤亡数十人,还都是梁兵马使的手下。”崔衙内笑着说道。

    虽说现在梁洛仁的手下,也已经是朔方唐军一份子了,可实际上就连崔琰他们平时也一样是把双方分的很清楚的。

    “很好。”

    没有兵马损伤,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真的得到了这样的好捷报,李超还是很高兴的。

    盐州紧挨着灵州。

    和灵州一样,有一半的土地是在长城内,有一半是在长城外。

    当年杨广征发许多壮丁修长城,就是从灵武修到绥州的横山。这段数百里的长城,连上了自河东过来的长城。

    偏关、河曲、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这条长城,再往西一边连接到灵州,然后往西还一直沿着贺兰山,到了兰州、凉州,一直到河西走廓。

    定边,此时也叫五原,就是盐州的州城。

    这条长城修建的线路,其实也正是沿着鄂尔多斯台地边缘修建的,北面是台地,南边则是横山山脉等。

    长城内,是农耕区,长城外基本上就是干旱区,也就是牧区。

    盐州的北面,都是戈壁、沙漠、盐碱地,根本就无法耕种。

    不过五原向北,越过这片八百里的不毛之地,却是富饶无比的东套平原。

    灵盐夏银胜,这是台地南缘的几州。也是长城边界,这些地方在军事地理形势上,非常重要,居高临下。

    如果李超能够把这几州拿下,那么突厥人就在台地南边没有了立足点。

    隔着八百里的鄂尔多斯台地,那片不毛之地,可是不好进军的。没有了南面的这几个立足点,那么突厥人南下,就只有两条路进入关中。

    一是夺下灵州,沿黄河破萧关,从泾河河谷入关中。

    要么就是顺黄河而下,攻破银州,进入绥州延州,从长安东北方向叩关入侵。

    可不管是走哪条路,这都使得大唐对突厥人的进攻路线有迹可寻,早早就能预料的到。从全线防守,到只守着两个口子,这无线就要轻松的多,兵力部署上也充裕的多。

    守住灵州到银州的这条东西长城防线,八百里长城守住了,那么关中北部高原也就守住了。

    剩下的东西两个口子,可以重点防御,有实力了,还可以把这两个口子也一起堵上。

    从灵武往西经会州、兰州、直到凉州。

    从银州往东北,经胜州,直接连到河东的朔州偏关。

    甚至东西两面,还可以继续延伸,把这条长城防线拉的更长。

    把台地南缘的这些立足点给占了,八百里台地就是最好的防御。突厥人就只能沿着黄河,从东西两侧进攻了。

    现在,李超只要等尉迟恭和刘感的消息了。

    只要尉迟恭把银州也给拿下来了,有尉迟恭这员猛将把守东面这个口子,朔方镇就算是立起来了。

    哪怕东套平原的前套后套依然还在突厥人手里,胜州也还在他们手里,可没关系,以后可以慢慢图取。

    此时已经是四月。

    天气暖和了起来,李超伸了个懒腰,初夏的风真是吹的人犯困。

    接下来的几天,几乎每天都有好消息传到灵州。

    程咬金的梁洛仁进展顺利,在盐州遇到了一点抵抗后,此后一路顺利。破盐州,夺夏州,还北上把宥州也夺了。

    其实这几州本来也没有什么人了,本就不是什么富裕之地,兵马还多调到了灵州。又有梁洛仁这个带路党,除少部份人往北逃跑投奔突厥人外,多数地方都是望风而降。

    尉迟恭和刘感在陕北高原进展同样顺利。

    延绥一带,本就是稽胡人的大本营,有刘感他们带路,延、绥、银,一路势如破竹。

    李超坐在自己节堂的沙盘前,笑着往银州北面的胜州南部银城的位置又插上了一面小红旗。

    银城,也就是后世的神木。

    “尉迟将军让属下禀报大帅,他不打算打下银州就停下来。他要一直打到黄河东岸,打到河曲县去。”

    李超笑着摇头。

    河曲,距离长城名关偏关已经很近了。

    事实上,河曲县是在黄河的东岸,也就是在河东,是在后世的山西,现在是河东朔州境内了。

    现在的河东地区,大唐和突厥人的实际控制线,正是朔州南面边境线。

    偏关、河曲,都是刚好在这条边境线的南面,这条线上,长城自黄河东岸,一直往西,到了雁门关。

    尉迟恭比李超还要猛。

    李超还只想着打到银州,先停一停。

    可尉迟恭已经准备打到河曲对面,意思是要跟河东的长城防线连起来,要把整个关中北面的这条长城给夺下来。

    从灵州到银州的长城就有八百里了,而从银州再到河曲对岸,那可又是五百里长城。

    一千三百里的长城防线,守卫着整个关中北方。

    若是能打下胜州的南部,把关中和河东的长城防线连接到一起,这在防御上来说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胜州北面,就是河套平原的东套前套极近。

    李超世封的丰州算是东套的后套平原,而后世包头、呼和浩…特和喇麻湾之间的土默特平原,也就是敕勒川,就是后套了。

    这里如今是突厥人的大本营。

    自从当年启民可汗战败投奔隋朝,隋朝把代北给启民安置后。东……突厥人就一直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新汗庭,漠北的旧汗庭反而不去了。

    阴山南面的敕勒川,也就是呼和浩…特平原,现在是东……突厥人的汗庭,大本营。

    从河曲到突厥汗庭,不过四百里路而已。

    若是退守银州,那就增加了五百里的距离,防御上来说,更安全些。毕竟距离越近,那么要承受的攻击力度肯定越大。

    只不过尉迟恭如此勇猛,这其实也算是在李超的预料之中。他心里,未偿就没有想借尉迟恭之手,把关中和河东的长城防线连接起来的意思。

    不过尉迟恭和刘感各只带了三千人,六千人要在突厥人眼皮子底下守住这个口子,可不容易。

    “请郭总管和李总管来!”

    郭孝恪和李君羡闻令而来。

    “大帅,听说大老黑不听军令,贪功冒进,要打到河曲去?”郭孝恪一进来就笑着说道,“要不要我去趟胜州,把大老黑抓回来打屁股?”

    李超摇了摇头,“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听军令的事情可以回头算,但现在我们必须保住那六千兵马。我收到的情报来看,突厥人似乎对我们这次的进攻重视不足,这是个意外的好消息。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调整下战略,让老黑去打胜州。若是真能跟河东的长城防线连起来,虽会比较靠近突厥老巢,但整体防御会比较好。”

    “河东有李靖将军镇守,他肯定也不会坐视我们这边被突厥人打。因此我打算请二位各率一厢前往增援尉迟将军。到时你们自己看情况,若是形势好,就把胜州南部打上来,控制长城一线,和河东那边接起来。要是形势不妙,就撤回到银城,甚至直接撤回银州来。咱们把距离拉长,放突厥人南下来打。”

    一厢四千五,各率一厢,就是分兵九千前往增援,加上原有的六千,那就是一万五。

    “我马上派人给尉迟将军送信,把这个调整告诉他们,并放权让他和刘感再从降兵之中补充三千人。这样,在东面就会有四个厢,一万八千人。我相信,有你们四位将军,加上这一万八千人,还有河东李靖将军的随时支援,应当能守的住。”

    东面尉迟恭四将,一万八千兵。

    中部程咬金、梁洛仁、牛进达各一厢,兵一万三千五。

    李超亲自镇守西套平原,把守着最难守的一段,既要防范自丰州方向南下的突厥人,还得防范着自贺兰山西北来的突厥人,甚至还得防范着自西面兰会方向可能出现的敌军。

    李超亲自率五万人守着这片平原,把守东西长城的这个缺口。

    不但得防着陆上来的,还得防着水上来的。

    从灵州一直到突厥汗庭,这一千多里条的黄河河段,可是极适合航运的。

    也许,还应当着手建一支水师了。

    李超可是记得,历史上这里可是有过许多用船运粮运兵的记录的,最多的一次,甚至有人打造三百艘战船,配合陆路的进攻。

    朔方水师,听起来怎么总有点违和感啊,就是不如长江水师来的自然。

    宁夏水师?朔方黄河水师?


第478章 意想不到的会面

    第三更送上!谢谢兄弟们的打赏和月票,谢谢。更完这一章,还有111章!

    褚遂良登门的时候,李超正在厨房做饭。

    虽说李超如今都是挂着平章事、兵部尚书衔的朔方镇节度使,一方封疆大吏,实力地方诸侯。但做饭那是李超的爱好,谁也管不着。

    唯美人和自己的胃不可辜负啊。

    其实美食也不需要太多花样,不一定要多么的复杂,也不一要多么稀有的食材。对李超来说,去繁就简,回归朴实简单,反而是真正的享受美食。

    灵州出产的水稻,糯米。

    灵州虽地处西北,可这里却盛产水稻,灵州的米一直都是贡米。质地纯正、洁白晶莹、滑润柔软、香甜爽口,软糯好吃。

    据说灵州稻米,营养都比一般的大米高的多。

    舀几碗灵州糯米,淘洗干净,放过淘锅,架上土灶,烧火煮。

    李超把米架上锅后,就开始去准备其它食材,而郑婉言则头上包着帕巾,腰上系着围裙,坐在灶前烧火。

    很难想象一个五姓七宗出身的名门千金,居然这样一副农家小妇人的装束,坐在火灶前烧着柴火。

    可郑婉言就这样做了,而且并不像是在做秀,李超自认为看人还是较准的。郑嫁言真的很认真,而且看的出很享受这种夫妇一起做饭的感觉。

    砧板上摆着几样食材。

    胡萝卜、胡葱。。。。。

    古代的蔬菜品种其实很多,诗经里面,记载的蔬菜就有二十多种。到了秦汉时期,据说主要食用的蔬菜有五种,葵、藿、韭、葱、蒜。

    葵以前称为百菜之主,唐时也还有,称为寒葵或寒菜,不过口感较差,营养也一般,现在吃的人较少,种的也不多。藿,则是大豆苗的嫩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