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一个虚弱的突厥,大唐才有机会,收复阴山南部。

    “英卫两国公这次抢了不少了,而且出击也够远了,还是先撤回来,把抢到手的战利品都带回来,彻底吞到肚里才更安全。”

    现在撤回来,一来是避免孤军深入,五万兵马兵分两路,一路才两万五千人,数量并不算多。颉利他们虽然自己打的厉害,但他们的实力还是不弱的。

    再说了,现在撤回来,不但避免这些刚到手的战利品再失去,而且如果唐军攻到颉利汗庭,那么到时还可能引得突利、郁射设他们也合力对抗唐军。毕竟他们都在争突厥大汗,但却不希望大汗还没争下来,突厥却被大唐给占了。

    攻的太急,唐军就会让他们感受到巨大威胁,他们可能会讲和会罢兵,甚至可能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唐军。

    这个时候见好就收,让颉利他们继续打去,唐军摆出一个只抢一把就走的态度,挺好。

    “万一突利他们打不赢颉利呢?”李世民问,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

    “陛下,这个不用操心,若我估计的不差,西突厥的统叶护估计也是有些坐不住了。最迟明年,他肯定就要挥兵东进,到时侯,草原上又会是一番龙争虎斗。咱们不管他们怎么打,咱们就按我们的计划进行就是。”

    “可以让郭孝恪北上了。”

    郭孝恪现在是麟州都督,在朔方道的东面。朔方道北面黄河以南地区,现在麟州北面那块,就是胜州还在突厥人手里,上次的和议里,这块没有划入唐朝。

    “在东北这边,我们让二李把兵马回撤,但也不需要完全撤回长城内,比如朔州西面,可以以紫河为界,兵马暂时屯驻在这一线,这样我们既能够随时威胁到颉利的汗庭,同时也算是保留了一片缓冲区,让我们更好的守住长城一线。云州北面,也往长城外推进几百里,把这片区域里的人畜全都迁入关内,让那里成为无人区,做为缓冲地带。”

    “而在朔方道的东北面,也就是河南地的胜州,我们必须出兵趁机夺下。夺下胜州就好,不需要渡河北上。”

    一步一步的来,每走一步,都要稳。

    要让突厥人既难受,可又只能接受。如果用力过猛,那突厥人可能就要忍不住回头过来了,不做为,那会错失大好机会。

    “河套什么时候收复?”李世民问,“无忌最近连续上奏,都请求朕允许他出兵攻占后套。”

    后套就是丰州,这是郁射设的地盘。

    “暂时还不能出兵攻打丰州,那是郁射设的地盘,我们现下不能谁都打,咱们现在只能先打颉利。把代北一线稳固后,我们让郭孝恪去把胜州拿下,兵马逼近前套平原,直抵黄河南岸。然后我们坐山观虎斗,等郁射设和突利、颉利三败俱伤的时候,我们到时就可以再把郁射设卖了,我们可以跟突利谈谈,继续支持他做大汗,并帮他灭了郁射设,条件就是让他承认把后套给我们。”

    “当然,到时如果颉利败亡,我们也可以收容他,并给予庇护的。那个时候,颉利成为丧家之犬,我们就可以公开庇护颉利,派兵进驻前套,以保护颉利之名,占据前套,收编颉利所部,这样一来,前套、后套、河曲地,就全都是大唐的了,阴山以南,尽复我汉家所有!”

    这并不是什么太复杂的计谋,很简单浅白。

    就是利用突厥的内战,分化拉拢,合弱离强。先支持突利和郁射设起来跟颉利可汗干,唐军还出兵把势大的颉利捅他几刀,削弱下他的实力。

    等颉利势力削弱了,那唐军就可以在一边看着他们三家继续斗。斗到差不多了,唐军就能出来把要出局的颉利给招降了,然后趁机占据颉利的地盘。

    或者唐军也可以先把郁射设给干掉,吞并后套,反正那个时候,他们都虚弱了,唐朝许诺支持颉利或突利,帮他们干掉郁射设,他们不答应也不行。

    事情就是这么的简单,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本来很简单。突厥不内讧,大唐一点机会都没,要想干翻突厥,得韬光养晦休养生息多年,才能积聚实力与他们开战。

    但现在,突厥人自己乱了,那大唐就处处机会。这就和中原隋时天下一乱,突厥人也就能在中原册封许多个天子、可汗一样。

    “西突厥东进,又如何?”

    “西突厥啊,不用怕,他们东进,首先是进入漠北,那里铁勒人正造突厥人的反呢。当年铁勒人也是臣服过西突厥人的,可后来又再归附东…突厥人,如今又造东突厥人的反,这些铁勒人可不受突厥人的欢迎,我认为统叶护若挥兵东进,必然是要先镇压铁勒人,以夺取漠北控制,然后才挥兵南下漠南。”

    但铁勒人岂是那么好搞定的,如今的铁勒人可是很强的,陀延陀的夷男本事也不小,只要大唐给夷男提供点帮助,有大唐在后撑腰的夷男,肯定也不会怵统叶护可汗的,到时就让他们在漠北继续打吧!

    “文远,你这计谋很毒啊。”

    李超笑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国与国之间,就更没有什么卑鄙与高尚之说了,有的只是利益。为了能干掉突厥这个强敌,不管什么毒计,只要实用,李超都愿意用。


第791章 十三岁,不小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的日子都重复着。

    李世民仿佛又回到了驰骋疆场的时候,每天穿着牛仔裤骑着马奔驰追逐猎物。这种马上的追逐快意,让李世民甚至都有点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了。比起朝堂上的累累公文,那些让人头痛的政事人事,骑马打猎无疑更爽快。

    每天打猎的收获都很多。

    野猪、野鹿、獐子、麂子、熊、虎、豹、狼,甚至是鳄鱼、蟒蛇,各种各样的猎物,均州的群山里真的非常多。

    追逐围猎这些野兽的时候,李世民感觉又回到了战场,征服一个个的敌人。这些天,他完全抛下了政事,虽然襄阳那天每天都有奏折送过来,留守的房杜两仆射,代为处置后还会送来给李世民观看。

    不过李世民都懒得去看,他现在只想轻松几天。

    他甚至还学会了烧烤的技术,火候掌握的极佳,甚至孜然、椒盐的添加时间和量都非常好。天亮起床,带着侍卫们去山林里赶山围猎,到了晚上,在营地里烧烤,与尉迟恭侯君集等将领们谈论着往日战场上的种种。

    魏征等一些大臣看不下去,几次劝谏,李世民都不理会。

    到后来,干脆都不让卫士们放他们去面见了。

    魏征是个倔脾气,见不到皇帝,他就来烦李超。

    李超因为妹妹莲儿跟魏征之子订了婚,因此还得尊称魏征一声叔父。对于魏征的纠缠,他也没办法避着不见。

    每天行军、围猎,这些倒都难不倒魏征,他也算是隋末乱世里闯过来的,跟个李密、窦建德、李建成等众多人,没少出入战场,骑马不是话下。

    忙碌一天后,他还很有精力。

    刚扎下营地,魏征又跑了过来,李超正坐在帐前拿把手锯锯着一根刚砍下的毛竹。天天吃烤肉,也有点腻味了,李超准备做点竹筒饭吃。

    竹筒饭其实挺简单的,砍下一节竹筒,一头打个小洞,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拿叶子寨住洞口,然后放进炎堆中烤就好了。

    当竹筒的表层烧焦时,饭也就熟了。

    拿刀劈开竹筒,米饭被竹子膜所包,香软可口,有竹子的清香和米饭的芬香。甚至还能直接把肉混到糯米里,再加点盐巴放进去一起烤,烤成香糯饭就更好吃了。

    李超锯下一节竹筒,然后在一端打了个铜钱那么大的口子,把发好的糯米和火腿丁往里面灌进去。

    魏征也很自来熟的拿起手锯锯下一节竹筒,然后打个洞,便在旁边的木碗里装糯粮和火腿丁。

    魏征上次来纠缠李超时吃了一次竹筒火腿糯米饭后,便喜欢上这种美食。李超甚至都怀疑,现在魏征天天打着找李超劝天子处理政事的名义来这里,其实就是来他这正大光明蹭吃的。

    “要是普通百姓也有府兵这种围猎本事就好了,这大山里面,深山老林的,虽说偏僻,但东西还真多啊。各种飞禽走兽,还有各种什么能吃的野菜野根的真不少。从襄阳出来,才十来天,我感觉我都还长胖了,天天吃肉,夜里还要吃上一顿,嗯秋膘贴的太多了。”

    看着魏征在那里胡扯,李超也不搭讪。

    以前不认识魏征的时候,李超一直以为魏征是那种海瑞、包公式的人物,但接触久了,李超觉得魏征是个挺狡滑的老头。或者不能用老头来形容,其实他还挺年轻的。不过魏征虽正直,但绝不迂腐,非常聪明的家伙,说话做事很有一套。

    “普通百姓可没有这种围猎的本事,到这深山老林子里来,不但捕不到猎物,说不定还会成为猛兽腹中食。甚至可能迷失方向,被毒虫猛兽所伤。”

    朝廷现在号召百姓想办法挖野菜捕鱼打猎,各地也组织起青壮到深山里去围猎,但也不敢进山太深。普通的百姓,可不是府兵。府兵那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不如是技艺还是装备,都非常好,还有良好的指挥,普通百姓哪有这个。

    不说猛虎犲狼,就是遇到凶悍的大野猪,他们都不一定搞的定。

    别看府兵们现在每天围猎收获极丰,但这些人是什么人?普通的百姓进山围猎,其实收获是有限的。几十人上百人,进山一天能打到一两只野猪弄几只兔子,或者运气好射到几只鹿,那都极不错了。

    “陛下什么时候回襄阳?”魏征把竹筒堵好,架到火堆上。

    “再过些天吧,最多半月。陛下其实不是那种游猎嬉戏不理政事的荒唐君王,只是如今确实压力挺大的。这次难得出来,便想放松一下。陛下的自制力非常好,差不多了就会回去了。其实你也不用担心,如今朝廷的局面还是很好的。”

    “是很好,灾民遍地呢。”魏征不客气的道。

    “受灾百姓很多是没错,但死了几个人?朝廷的救济力度,和救灾的效果,算是前所未有了吧?就算是隋开皇之时,号称盛世,可遇大灾,好像都还没做到如今这样的救济力度吧?现在,起码大家还有口饭吃,虽然吃不饱,可起码还有屋住有饭吃,不用流离失所,担心受怕。”

    魏征这下点了点头,“这个确实,这次灾情很重,可朝廷却真正做到了极致,救了无数灾民。说来,文远居功至伟。”

    “灾荒常有,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荒之后的人祸,地方官员不肯及时的上报灾情,甚至隐瞒不报,导致朝廷无法及时掌握灾区的真实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其二,就是朝廷的处置了,这次朝廷及时的调拔粮食入灾区,又强力控制粮食供给,加之粮食加工为救济粮,以有限的粮食,却能让更多的百姓有口饭吃。移民、以工代赈几项措施下来,可以说,大大减轻了灾害带来的饥荒爆发。”

    魏征笑笑,“你知道吗,现在那些大户们暗地里可都叫你李阎王,甚至有叫你李扒皮的。”

    “这我当然知道,不过我不在乎。”

    李超主导的这些救灾策略,很多都侵犯了地方大户们的利益,但李超不在乎。要做点实事,就不能畏手畏脚。

    他确实损害了些富户们的利益,但是其实触犯的也不多,从整个大局来说,李超做的这些,换来的是稳定。一个稳定,其实对所有人都有很大的好处。

    “为民做事,不怕得罪豪强大户,这一点我非常佩服你。”魏征认真的道,“不过,这次朝廷和买了那么多的粮食,现在大都是打的白条,这灾情结束之后,朝廷怎么还呢?”

    “只要灾情能顺利度过,那些还算是事吗?”

    欠大户们的白条确实是件事情,但李超不怎么放在心上。

    朝廷可以给这些人在边疆分些土地,或者给他们减免税赋等,总之,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折了几根枯枝扔进火里,魏征对李超道,“这次朝廷用你的办法,搜括出上千万人口,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

    若加上先前清理整顿佛寺,大唐的人口一年内翻了一倍有余。

    “隋乱不过十余年,亡于战乱的人口其实并不会太多。大业时天下人口近五千万,这还是官方在籍人数,还有入场多不在籍的呢。原来朝廷在籍人数才一千五百万,天下人口哪里可能十余年间损失三四千万?不过是因战乱,大多成了隐户逃丁罢了,现在就算增加一千来万,那大唐天下人口也不过三千万,距大业时依然相差两千万人口,若加上隐户这些,其实现在也才大业年间的一半人口。”

    这次确实清出了不少的人口,但李超估计,还是有很多人口没出来的。

    保守点估计,起码还有一两千万的人口没清出来。

    那些世家大族,哪个家里的人口就全清出来了,不过只是放出了部分而已,甚至一些实力强大的豪门,这次根本就没有放掉人。

    有的还趁机又添进了一些人。

    不过就算如此,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朝廷等于新增了一千多万人口入籍,登记在册人口翻倍。

    “这么多人口,等灾后,如何安置呢?让他们返乡?”

    “当然不可能,好不容易清出来了,怎么可能还让他们回到大户控制之下。这些人,朝廷会给他们分田授地,让他们成为朝廷的课丁,成为大唐强大的基石。”

    “天下哪还有这么多地可分?”魏征问,“就算是朔方、陇右,也没地可分了吧?”

    “还有河套、河西,也能迁移安置不少移民,垦田开发。”

    “还有代北。”

    魏征摇头,“这些地方也不是什么肥沃之地,容不了多少人。”

    李超笑笑,往北方移民实边,确实不够,但他也没想过把一千多万人全迁北地边疆去。除了北方,还有南方呢。不说现在就开发岭南,起码现在可以开发山南东山南西啊。

    就一个湖南湖北地区,后世可是成为了取代江南苏松的大粮仓。

    湖广熟,天下足!

    李超劝说李世民把京城都迁到邓州来了,那可就是奔着开发山南来的。

    山南东,江南西、黔中道,这三个道,相当后世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的大部,仅是长江、汉水流域的江汉平原,开发出来,就是相当不得了了。

    现在好多地方,都还是没有开发出来,还是那些土蛮啊獠人啊为主,只要朝廷移民过去,分田授地,主导开发,还是能大有作为的。

    开发江汉,魏征听了越发的佩服,李超的心可是真大。

    “对了,我打算等年后,就让叔玉迎娶令妹入门。”魏征突然道。

    李超有点措不及防,“这也太早了点吧,舍妹今年才十三啊。”

    “十三,不小了,天葵肯定已经来了的,可以过门了。”

    天葵你妹,你个魏老不修的,居然提这个,天葵,那可是女孩子们的大姨妈啊,你是莲儿的未来公爹,我是她大哥,你跟我提莲儿的大姨妈来没来,这合适吗?

    魏征被李超瞪了眼,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有说错什么吗?

    这时代女孩子能不能嫁人,有一个标准,就是来没来天葵。来过天葵,就意味着可以生子,自然就表示已经成熟了,当然就能嫁人了。

    


第692章 太子坠马

    一边聊着天,一边不时的翻转着火上的竹筒。

    眼看着竹筒表面终于变焦变黄,还有点软了,李超知道竹筒饭已经好了。竹筒挺烫手,李超戴了鹿皮手套,把烧好的竹筒提起。

    “帮忙铺下布。”

    魏征熟门熟路的从一边帐篷里翻出一块野餐布。

    李超把竹筒转移到野餐布上,拿出横刀轻轻劈开竹筒。当快到节点的时候,把竹筒放平,用刀慢慢的涨开。

    魏征也拿刀自己劈,不过他比李超还心急些,到了后面,直接拿手掰开。

    两人吃竹筒饭都吃出经验来了,劈开竹筒的时候,不能跟劈柴一样,直接一劈两半。那样里面的饭就会掉出来,不免浪费。

    最后慢慢的把竹筒下面那个节涨开,里面喷香的火腿糯米饭就呈现在面前了。白色的糯米饭配上鲜红的火腿丁,糯米饭香和火腿的熏香,在这空气清新的山林里边,越发香的诱人。

    魏征直接拿起两根刚削好的筷子,就开吃了。吃火腿糯米竹筒饭,都不需要另外做菜,绵软的糯米加咸香的火腿丁,那就是绝配。

    李超又拿起一筒煮好的竹筒饭过来,他转头看了看,没有看到太子。一般情况下,到了饭点,太子都是很准时的会出现的,因为他深爱李超的手艺。

    可今天,太子居然没见到人。

    “太子殿下呢?”李超问旁边的一名卫士。

    “殿下刚骑马出去了。”

    “去哪了?”

    “去喂马了。”

    听说是去喂马了,李超没往心里去。太子今年虽才八岁,可李超也希望能培养太子独立的能力,穿衣吃饭都自己动手,甚至太子自己的马,都让他自己饮喂和涮洗。

    平时太子也做的挺好的。

    李超把给太子蒸好的竹筒饭放到一边,并没给他破开。

    拿起筷子,李超端起自己的竹筒饭,也吃了起来。

    味道很正,非常让人满意。

    把烧开的水壶提下来,沏上一壶茶,一边吃着美味的竹筒饭,一边喝着茶。

    配上周边山林里的鸟鸣和溪谷水流声,呼吸着清新的大自然气息,没有城市里的喧嚣,也没有公务的繁忙劳累,只有一天野外行军和围猎汗水挥洒之后的各种收获与谈笑,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魏征埋头猛吃。

    一阵吃完之后,打了个满意的嗝,然后很不客气的端起李超沏好的茶,吹了吹飘浮的茶叶,就喝了起来。

    “文远你这动手的能力,我是真佩服,不愧是曾经跟着隐世高僧行走天下山川大地二十年,就算把你扔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估计你也一样能活的有滋有味的。”

    “这个还真不是问题,生存其实也不难,有知识有经验,就能活的很好。大自然里有足够的食物,让你生存下去。不过我不会喜欢那样生活的,那样太艰苦,而且不能和人交流,生活的多寂寞啊。人是群居的,得有族群。”

    “况且,生存并不是人所有的需求。一个人,活在世上,他为何而活?我认为,起码有七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还有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反正吃饱了饭,正是茶余饭后的闲聊时间。李超便把后世很有名的人类七种需求理论拿出来当谈资。

    这七种需求,其实可以简化为两种,一种就是生理需求,就是得吃饱得喝足,得解决温饱问题。

    “打个比方,一个人既没信物,又没安全,还不被尊重,那么这个人对食物的渴望会比对另两样东西更强烈。当然,这只是基本需求,再强烈的需求,有时也比不上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比如说,有人宁可饿死,不肯失节,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应当是更高一个档次的需求。”

    魏征对于李超这番话很感兴趣。

    他手捧着温热的茶杯,眼睛很有神。

    “这番话,和许多圣人之言相通,但说的更透彻一些。”

    吃饱穿暖,有房屋居住,这都算是生理需求,甚至饱暖之后,思***这都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绝大多数的人,如果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解决不了,你让他去追求更高的层次的自我实理的需求,那都是不太现实的。

    “好比圣人所说的,仓廪足而知礼仪,正是这个意思。礼仪,其实也正是一种人生自我实现,而仓廪足,就是生理需求已经满足的条件下,人才能去追求更加层次的。

    “生理需求排第一,安全需求排第二?”魏征问。

    “正是,这是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了这两个需求,才有余力去追求其它。”

    不少读者人恰恰相反,认为生理需求这些,应当是排在后面的,人应当先有更高层次的目标。但李超认为这是不现实的,连基本的需求都没有,哪来的更高层次的呢?

    一个人饿着肚子的情况下,你让他讲究礼仪,让他去操心别人家的事情,这可能吗?

    能吃饱饭,有安全感,这个时候才有可能去谈其它。谈归属,谈家族谈民族谈国家,去谈朋友、妻子、家庭这些。

    如果他条件更好一些,那么这个时候他可能又渴望得到尊重。

    尊重是什么,有自尊也有别人的尊重,别人的尊重,一般就往往体现在名誉、地位、荣耀这些了。正是受尊重的需要,让人能为了青史留名为了得到别人的尊敬而奋斗拼博,甚至奉献牺牲。

    

    处于不同层次的时候,就有不同的追求。

    一个普通的灾民,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吃饱,再进一步,是如何让家人吃饱。

    一个小地主一个府兵,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想的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